电针百会穴对获得性无助大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清CORT及ACTH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J019A);复旦大学青年骨干基金资助项目(11L-6)。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针组和电针组,通过给予不可逃避足底电击诱导无助样行为和给予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检测无助行为制备获得性无助亚急性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组给予连续5 d百会穴电针,假针组在穴位旁给针但不通电。检测大鼠的行为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假针组和电针组大鼠的强迫游泳挣扎时间显著下降(P<0.01),敞箱试验水平总位移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给予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强迫游泳挣扎时间显著升高(P<0.01),敞箱试验水平总位移和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P<0.01),而且电针组大鼠血清CORT和ACTH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 获得性无助抑郁大鼠表现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亢进,应用电针可产生抗抑郁效应,电针可能是通过拮抗HPA轴功能亢进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高双金,韦红巧,李炳,李倩茗.电针百会穴对获得性无助大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清CORT及ACTH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2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