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hasty,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初次THA 患者420例,对术后脱位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结果 6位患者发生住院期间脱位,发生率1.4%。患者活动超范围5例,假体位置不良1例。5例予闭合手法复位固定,1例经手术调整外展角度,改用长颈股骨头假体后获得成功。 结论 THA后脱位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为体位性因素。脱位发生后多数可通过闭合复位固定的方法得到有效治疗,但反复脱位及假体位置严重不良者应考虑手术。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曾自然,廖 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6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