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 VS 82.35 %,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 VS 62.75%;78.85% 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刘胜强,王世君,陈庭燕,刘发俊,任 晖,张军康.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73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