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瘫痪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和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检测急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瘫痪患者不同时间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BMD),评估继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急性脊髓损伤瘫痪后继发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根据有无脊髓损伤及瘫痪症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急性脊髓损伤瘫痪患者血清或尿液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应用双能X射线BMD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BMD。 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骨形成标志物检测值即轻度升高,腰椎和股骨颈BMD检测轻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骨吸收标志物检测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比较,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值除Ⅰ型原胶原羧基端延长肽(PICP)外均有明显升高,腰椎和股骨颈BMD检测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瘫痪患者术后及随访期内无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患者切口无感染,随访期内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 结论 对急性脊髓损伤瘫痪患者,除PICP敏感性较差外,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结合BMD检查,可早期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付能高,张志明,杨 鑫.急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瘫痪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和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28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