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前清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观察前清蛋白(PA)的变化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7月住院患儿120例,其中败血症足月新生儿60例为观察组,患轻度母乳性黄疸(肝功能损害除外)的非感染性疾病足月新生儿60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第1、3、14 天检测并观察PA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儿早期PA下降率最为显著(第1天90.0%、第3天95.0%),与对照组(第1天11.7%、第3天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抗感染2周(入院第14天)后,观察组95.0%患儿PA恢复正常,第14天PA水平分别与第1天、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下降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一个重要依据,其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 迅,李 园,李在惠.血清前清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1):329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7960
  • 下载次数: 5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