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学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2年3 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确诊的244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同前期处理及麻醉诱导方案,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浓度1%的异氟醚实施静脉复合吸入麻醉以维持麻醉效果;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给予2 μg/mL丙泊酚及4 μg/mL瑞芬太尼的复合维持麻醉剂实施靶向控制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全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恢复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各时段观察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3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T0~3时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1~3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9.84%)显著低于对照组(2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可起到稳定生命体征的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麻醉苏醒,术后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更少。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谭亚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向控制静脉滴注的麻醉学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362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