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临床意义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在急性白血病(AL)复发预测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36例初治AL患者,共采集160份骨髓液及外周血液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用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每1~3个月进行MRD检测1次,动态监测MRD水平的变化与AL复发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按诱导治疗第1次结束时的MRD水平分为三组: MRD>1×10-2组(22例)、MRD为1×10-4~1×10-2组(6例)、MRD<1×10-4组(8例)。MRD>1×10-2组复发率[81.8%(18/22)]明显高于MRD<1×10-4组[12.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MRD为1×10-4~1×10-2组复发率[50.0%(3/6)]与MRD<1×1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MRD<1×10-4预后良好。另30例检测外周血和骨髓MRD的AL患者中,外周血MRD >1×10-2 14例,MRD为1×10-4~1×10-2 7例,MRD<1×10-4 9例;骨髓MRD >1×10-2 8例,1×10-4~1×10-2 10例,<1×10-4 12例。 结论 AL患者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时间早,因此,动态监测MRD对AL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吴玉玲,汪福康,汪 琼,汪 勇,余 超,徐友善,王立鼎,吴晋安,章赛芜.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8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