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及术后改变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置入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及术后改善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术后变化的影响。 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符合DCI置入术指征的颈椎病患者共23例进行随访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IC置入术。术前及每次术后随访均使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定法(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评价等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测定患者手术节段、临近上下两节段的Cobb角,并计算该节段的活动度(ROM)。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8~18个月,平均(14.5±3.5)个月。患者DCI置入术后末次随访JOA功能评分[(15.2±3.1)分]、VAS[(2.8±2.4)分]、NDI评分[(18.3±2.2)分]较术前[(8.3±1.1)、(8.0±0.6)、(40.1±1.6)分]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CI置入术前后各节段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CI置入术后末次随访侧位Cobb角[(8.52±4.25)°]较术前[(3.71±4.53)°]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I置入术治疗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较好,但其导致“前缘吸收,后缘增生”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观察。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 威,郑小宇,王 博 ,张 锐,刘 阳,杨 群.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及术后改变[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19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