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并与传统的3.0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6月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0mm同轴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术后1d、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改变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d,观察组的平均角膜散光为(1.17±0.28)D,对照组为(1.55±0.42)D;术后1周,观察组为(1.06±0.26)D,对照组为(1.44±0.41)D;术后1个月,观察组为(0.87±0.27)D,对照组为(1.21±0.39)D。两组的散光均是术后1d最大,然后逐渐减少。两组同时间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周、1个月,观察组平均视力分别为0.59±0.20、0.66±0.20、0.74±0.21,对照组分别为0.48±0.16、0.60±0.19、0.66±0.20,术后1d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3.0mm同轴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方俊旭,刘惠娟.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7):102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