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Gibson入路全髋术后前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Gibson入路全髋术后早期前脱位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改良Gibson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1580例,根据随访结果及就诊记录,发现其中有8例(0.5%)发生术后早期前脱位,分析其脱位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8例前脱位患者中,髋臼假体前倾角过大3例,髋臼假体外展角过小(<20°)1例,股骨假体前倾角过大(>25°)1例;髋臼前倾角和股骨假体前倾角均过大2例,同时存在髋臼假体外展角过小和前倾角过大1例。术中予以调整髋臼内衬防脱位高边方向(移至前侧),并更换股骨假体长头为短头3例,重新安放髋臼假体纠正过度前倾3例,缩小假体前倾角和增大髋臼假体外展角2例。术后将患者患肢轻度屈髋、屈膝,保持患髋轻度内旋位,持续下肢皮牵引1.0~1.5个月,恢复良好,随访1年以上未再发生脱位。结论改良Gibson入路全髋术后早期前脱位主要由髋臼和股骨假体位置不良引起,并与股骨假体颈过长有一定关系,且闭合复位效果不佳,基本需要开放复位并视情况重新安放或更换假体。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廖小明,郑秋坚,廖俊星,马元琛, 顾宏林,黎虞明,张绪鹏.改良Gibson入路全髋术后前脱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0):317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