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CSTR: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基础研究项目(2019JD387)。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探讨检测炎症性肠病(IBD)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 特色医学中心IBD患者140例,分为UC组(68例)和CD组(72例)。分析2组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胞浆型 ANCA、抗杯状细胞抗体(GAB)、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及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阳性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检 测阳性79例,总阳性率为56.43%,其中GAB阳性率最高,为27.86%(39/140),其次为ASCA[17.14%(24/140)],核周型ANCA 、PAB、胞浆型ANCA阳性率分别为5.71%(8/140)、4.29%(6/140)、1.43%(2/140)。2种以上自身抗体同时为阳性12例,阳 性率为8.57%(12/140),占阳性病例的15.19%(12/79)。2组IBD抗体(除核周型ANCA、PAB外)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SCA、PAB、GAB、胞浆型ANCA和核周型ANCA 5种自身抗体在UC与CD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 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谢小红,巫志宇,李发科,邓少丽.炎症性肠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2):362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