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调节作用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摘 要]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对抑郁是否具有预测作用,以及预测作用表现,同时,考察孤独感和性别在手机成瘾和抑郁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所高校大学生365名,使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4份,问卷有效率为94.25%。结果 344名大学生BDI得分13~52分,平均(20.23±6.60)分;UCLA孤独量表得分20~72分,平均(52.59±7.95)分;MPATS得分16~80分,平均(42.58±12.62)分。男性大学生MPATS得分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孤独感、手机成瘾均呈明显相关性(P<0.05)。手机成瘾对抑郁具有明显的直接预测作用,且加入中介变量孤独感后手机成瘾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依然明显。手机成瘾对孤独感具有明显预测作用,孤独感对抑郁也具有明显预测作用。结论 手机成瘾能明显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情绪;孤独感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性别对手机成瘾与抑郁具有调节作用,且调节直接路径。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唐子桀,彭文波△,陈小异,陈盈斌.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性别调节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15):2555-255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08-1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