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玥 综述,张胜初△ 审校
[摘 要] 肉芽肿性乳腺炎(GM)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良性乳腺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但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主要好发于有母乳喂养史的育龄期妇女,好发年龄为30~42岁。常以受累乳腺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局部可扪及肿块,病程较长。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活检结果显示肉芽肿形成,并伴有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目前,对GM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及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等,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诊疗规范。该文主要对GM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诊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崔天玥 综述,张胜初△ 审校.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23,39(15):2640-2645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