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实验研究
    • 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的瘦素水平分析

      2011(1):1.

      摘要 (7789) HTML (0) PDF 1.00 M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高脂膳食诱导对肥胖大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脂膳食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高脂饲料和基础饲料喂养8周,观察体质量变化,第八周末测定并比较血脂和血清瘦素水平。结果:本次研究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和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易产生瘦素抵抗,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血脂代谢紊乱。

    • >短篇·个案
    • 幼儿川崎病合并败血症1例

      2011(1):2.

      摘要 (792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子痫前期与正常胎盘组织中微小RNA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2011(1):3.

      摘要 (757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s)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中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例(sPE组),正常妊娠妇女8例(对照组),收集其胎盘组织。通过miRNA芯片技术检测sPE与对照组中miRNAs的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胎盘相比,sPE胎盘组织中存在5个表达失衡的miRNA簇(P<0.05),分别位于染色体19q13.42(miR-517*、miR-518b、miR-519e*)、13q31.3(miR-18a、miR-19a)、Xq26.2(miR-18b、miR-363)、Xq26.3(miR-542-3p、miR-450)以及人类印记基因位点14q32.31(miR-411、miR-377、miR-154*)上。结论:miRNA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

    • 多管发酵法对不同水样中大肠菌群数的检测与分析

      2011(1):4.

      摘要 (737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多管发酵法检测泸州市长江,沱江以及市面上可以购买的饮用水和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以对不同水样的大肠菌群污染情况做出初步的判断。方法:利用多管发酵法,分别对长江水,沱江水,瓶装矿泉水,桶装纯净水和自来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12-2006)中有关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与指标对上述水样进行检测。通过记录阳性管数并查最大可能数表(MPN)查出不同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可能含量。结果:长江水,沱江水中检出大肠菌群数量很大,而自来水,瓶装水,桶装饮用水100 mL未检出。结论:长江、沱江水中大肠菌群属于污染状态,不适宜直接饮用,市面上销售的瓶装水、桶装纯净水以及自来水在大肠菌群的检查上是合格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睡眠结构分析

      2011(1):7.

      摘要 (761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重叠综合征(OS)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特点以及睡眠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多导睡眠监测(PSG)后按结果分为单纯COPD组29例,OS组16例,测定并分析其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OS组肺功能受损尤其气流阻塞较COPD组严重;与COPD组对比,OS组SaO2A, SaO2L,TST,PLMI,S3+4,REM显著降低(P<0.01)。SLT90%,TL,TA,AI和S1+2显著升高(P<0.01)。结论:OS较COPD更易缺氧,并易导致严重肺功能损害及其他并发症。

    • Graves病血清趋化因子的测定

      2011(1):8.

      摘要 (774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趋化因子水平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的关系。方法:将84名GD患者分为新诊断未治疗组(A组)、治疗病情未控制组(B组)、病情控制组(C组)及病情稳定组(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外周血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性细胞因子(MDC)、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白细胞介素8(IL-8)、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的水平;同时检测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以及其中A组、B组MDC、IL-8、IP-10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1),MDC、IP-10与FT3、FT4呈正相关(r=0.412,P<0.05;r=0.391,P<0.05;r=0.423,P<0.01;r=0.49l,P<0.01)。结论:趋化因子MDC、IP-10、IL-8参与了GD的免疫病理过程,可作为GD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病情监测指标。

    • SSRIs抗抑郁剂联合黛力新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1(1):10.

      摘要 (787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于SSRIs抗抑郁剂治疗惊恐障碍的增效作用。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3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SRIs抗抑郁剂联合黛力新和单独使用SSRIs抗抑郁剂,治疗4周,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联合黛立新组病例第一周全部见效。单用SSRIs抗抑郁剂药物治疗组第1周均无明显效果,第二周开始见效。4周后合并黛立新组痊愈率66.67%,单用SSRIs组痊愈率53.34%。结论:联合黛力新对于SSRIs抗抑郁剂治疗惊恐障碍有增效作用。

    • 体检人员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

      2011(1):12.

      摘要 (616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学表面标志物(HbsAg、HBsAb)检测中的应用及其与ELISA法的比较。方法:用TRFIA和ELISA法对168例体检人员血清学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RFIA和ELISA法比较,HBsAg结果符合率为92.9%,经配对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b结果符合率为8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FIA与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相比,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TRFIA法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方法,其定量检测结果对体检人员HBV感染的诊断、治疗,特别是疫苗接种方案的提示都将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及更可靠的依据。

    •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1(1):13.

      摘要 (645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住院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列地尔组20例,单纯厄贝沙坦组20例,联合用药组20例,进行4周临床观察治疗,分别比较三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等指标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而联合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较另两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DN,能有效改善减少尿蛋白,有利于延缓甚至防止DN的发生和发展。

    •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协同周剂量紫杉醇化疗的疗效分析

      2011(1):15.

      摘要 (742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治疗配合紫杉醇化疗对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3例食管癌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单纯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放射治疗同步化疗组(放化疗组)。单放组80例,采用常规设野放疗,DT 65~70 Gy;放化疗组93例,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放组,化疗采用紫杉醇每周同步方案。两组均随访2年。结果:局部近期疗效放化疗组好于单放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放化疗组与单放组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1.3%(41/80)、32.5%(26/80),同步放化组为87%(81/93)、68.8%(64/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2011(1):17.

      摘要 (762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患者,其中铂类敏感复发转移10例,铂类耐药复发转移14例。所有患者均予国产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静脉给药;奥沙利铂100 mg/m2,第一天静脉给药。3周为1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29.1%,其中铂类敏感复发患者为40.0%,铂类耐药复发患者为2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度白细胞下降和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为16.7%和2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疗效确切,毒性可耐受。

    • C-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2011(1):18.

      摘要 (722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及胸水/血CRP、胸水/血LDH在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47例结核性和25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水及血的CRP浓度和LDH水平。结果:结核性胸液CRP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胸液CRP值(分别为(14.24±7.53)mg/L与(7.70±1.46)mg/L,P<0.05),结核性及恶性胸液胸水/血CRP浓度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性胸液及恶性胸液LDH及胸水/血LDH比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浓度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快速、实用、简易的检测方法,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积液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 AO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2011(1):20.

      摘要 (760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HILOS接骨板治疗28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过分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软组织下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后次日开始练习手、腕功能,术后第三天行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3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功能锻炼。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愈合时间18周。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9.2%。结论:应用PHILOS接骨板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作用,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 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1):22.

      摘要 (739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经阴道超声观察卵泡生长、发育、排卵过程对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观察。从月经第十天开始测卵泡发育。重点观察卵巢内卵泡大小、数目、卵泡生长速度、是否排卵,指导临床治疗。结果:86例经促排卵治疗,卵泡发育成熟54例,占66%。其中受孕28例。结论:阴道超声监测排卵并指导临床用药,对不孕症治疗有重要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主要成分的含量

      2011(1):23.

      摘要 (757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的含量。方法:以waters C18柱为分析柱;以水-乙腈-三乙胺(799∶200∶1)(用醋酸调pH至5.9±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 ℃。结果:磺胺甲噁唑在162.1~810.4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3%(RSD=0.88%);甲氧苄啶在32.8~164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48%(RSD=1.1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 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

      2011(1):25.

      摘要 (738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158例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158例老年前列腺疾病患者,年龄65~86岁,硬膜外穿刺选择L3~L4椎间隙,严格控制平面在T9以下,手术中连续监测SBP、DBP、MAP、HR、SpO2和ECG。结果:所有患者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麻醉后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以上者20例。手术中发生TURP综合征4例(2.5%)全部患者手术后顺利恢复。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实施老年TURP的首选麻醉方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适当地使用利尿药物可有效预防水中毒的发生。

    • 阿立哌唑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011(1):26.

      摘要 (759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以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疗程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有效率87.1%,奋乃静组67.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阿立哌唑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优于奋乃静,且不良反应少。

    • 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

      2011(1):27.

      摘要 (690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CPAP联合沐舒坦)30例和对照组(NCPAP组)28例,治疗组在给予NCPAP治疗同时,加用沐舒坦30 mg/(kg·d),6 h 1次,应用3~5 d。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并发症及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恢复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7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分别改机械通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联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 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2011(1):29.

      摘要 (721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两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 I~Ⅱ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各30例。均取L2~L3间隙行穿刺,CSE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前、麻醉注药后1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SBP/DBP、HR、RR、SpO2、运动神经阻滞情况(Bromage氏评分,BMS)和术后疼痛(VAS评分),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CSEA组均小于CEA组,BMS评分CSEA组大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和CEA组对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无明显影响,SpO2>95%;B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效果评价CSEA组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和CEA组均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CSEA较CEA在阴式子宫切除术中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确切、盆底肌松效果好。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价值

      2011(1):31.

      摘要 (718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54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45例,呈斑片状,直径多小于20 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8例;合并硬膜外/或下血肿19例,颅底骨折21例。结论: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 提携角的动态监测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意义

      2011(1):32.

      摘要 (716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动态监测提携角及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者35例,术中切开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后,根据术前已测量的对侧正常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为依据,动态监测患肢肘关节屈曲0度、30度、60度、90度、120度时提携角角度变化,并证实患侧与健侧提携角无明显差异时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平均随访34个月,参照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结果:35例中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最后随访时健侧提携角平均(11.16±4.99)度,患侧提携角平均(10.62±4.50)度,经t检验;P=0.409>0.05,差异无显著性。3例患者提携角减少5度~10度,无一例减少大于10度。术后采用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25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2%。结论:动态监测提携角对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减少肱骨髁上骨折后肢体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异常血小板计数的分析

      2011(1):34.

      摘要 (714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计数异常患者的血小板进行手工计数法和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的结果。方法:利用迈瑞BC-5500血细胞计数仪和普通光镜计数同时测定PLT<100×109/L和PLT>300×109/L的标本,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在仪器测得的异常血小板值(PLT<100×109/L和PLT>300×109/L)时,用手工法复查所得结果与其比较P>0.05,证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相同情况下两种方法可以替换使用。

    • 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1):35.

      摘要 (702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研究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结果:多数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学态度满意,有4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有待提高;教师主要反映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存在不同问题。结论:通过对问卷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 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院前急救技术继续教育的改革与研究

      2011(1):37.

      摘要 (730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农村及城市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技术的继续教育方法。方法:533名农村及城市社区医院医护人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考核指标,进行院前急救医疗技术的培训。结果:基层医务人员的构成以初级职称及低学历为主;学习前、后相关理论知晓率及技术操作掌握率增加;学员对教学方法认同率高。结论:采用以麻醉科牵头,多科联合教学的方法,引进新设备仪器,重视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水平。

    •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后恢复期心理状态比较研究

      2011(1):38.

      摘要 (717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以利培酮和正常成人常模为对照,分析比较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恢复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氮平研究组(n=21)和利培酮(n=19)及正常成人常模为对照组,于治疗12周末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奥氮平治疗组的SCL-90各个指标中总分、阳性症状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及正常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子分中的抑郁、焦虑及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与正常成人常模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优于利培酮,可接近正常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 颅脑手术后患者高血压原因及护理对策

      2011(1):40.

      摘要 (711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颅脑手术后患者高血压,使其平稳的度过监护危险期。方法:对63例发生术后高血压的患者根据其诱发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治疗。结果:59例经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相应治疗后血压均恢复正常;3例及时发现继发颅内血肿而再次手术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未手术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分析术后高血压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相应治疗是保证颅脑手术后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的关键。

    • 营养教育前后医学生营养知识 态度及饮食行为状况的调查

      2011(1):42.

      摘要 (697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我校在校医学生营养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为今后的营养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校生318名,对营养学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营养教育前后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医学生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在饮食行为方面营养教育后虽有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盲目节食、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课堂教育对提高医学士营养知识、饮食行为有重要作用,在加强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综合性的教育引导,用良好的营养知识、积极的饮食态度去改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 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肺结核预后影响的探讨

      2011(1):44.

      摘要 (574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肺结核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8例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干预组1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建立干预基础以及采取认知、情绪、行为干预)。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55%、86.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对高原地区肺结核的治疗是有效,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泸州市某中等职业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2011(1):45.

      摘要 (717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为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3月在泸州市某职业学校随机抽取300名学生,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技能的调查,将资料整理分析作为干预前的信息。然后在该校开展为期2个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干预活动后,再随机抽取300名学生,用同样的问卷方法进行调查,将资料整理分析作为干预后的信息。将所有调查问卷统一编号,结果录入Epidata3.0数据库,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前知晓率为38.2%,经过开展艾滋病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知晓率为74.6%。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好效果。

    • 胞苷磷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011(1):47.

      摘要 (713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克隆胞苷磷酸激酶(CMPK)基因,构建携带CMPK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具有活性的重组CMPK融合蛋白,获得转基因工程菌。方法:利用PCR法扩增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纯化的PCR产物链接至pMD18-T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MD18-T-CMPK,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酶切鉴定;分别用BamH I和Xho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CMPK和pET28a(+)表达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酶切鉴定。用终浓度1 mmol/L的IPTG诱导一定时间(3、6 h)后,取E.coli上清液做电泳分析。结果:所获CMPK基因全长为786 bp,编码含有262个氨基酸的蛋白,当A值为0.6~0.8时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3h后,相对分子质量约30000处出现目的蛋白条带,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不明显。结论:成功地克隆CMPK基因,表达了大肠杆菌BL21(DE3) 重组CMPK融合蛋白,为胞苷磷酸激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 LED多波长增氧在血液透析领域中的新应用

      2011(1):49.

      摘要 (725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LED多波长在血液透析时的临床应用,以及增氧治疗。方法:将LED多波长部件设计在透析器夹持器上,大面积的照射,使其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再将LED多波长器件设计在血液体外循环的管路上,亦让其发挥治疗作用。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数据比较LED多波长透析机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出现明显于常规血透机。结论:LED多波长血透机的治疗效果可靠。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2011(1):50.

      摘要 (745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对45例胃肠道间质瘤复习形态学并应用CD117 CD34 S-100 Actin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45例胃肠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40例,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低度风险8例,中度风险25例,高度风险7例。间质瘤主要见于中老年,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依靠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抗体是诊断间质瘤的特征性抗体。

    •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乳酸脱氢酶表达与CT计分关系

      2011(1):51.

      摘要 (739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与头颅CT计分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急性期CT计分,并检测血清中IL-6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并与100例正常成人血清标本进行对照。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IL-6和乳酸脱氢酶表达升高,IL-6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与GCS分期密切相关,CT评分与IL-6、乳酸脱氢酶表达呈负相关,IL-6与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IL-6及乳酸脱氢酶表达量升高,二者在颅脑损伤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急性期联合检测二者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 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35例疗效观察

      2011(1):53.

      摘要 (716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肺癌胸水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放尽胸水后治疗组注入顺铂加高聚生,对照组只注入顺铂治疗。结果:治疗组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9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CR 4例,PR 11例,总有效率5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能减轻不良反应。

    • 全脑照射加适形放疗治疗脑转移癌30例疗效分析

      2011(1):54.

      摘要 (734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脑转移癌30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疗效。方法:我科共收治各类脑转移癌患者30例,均采用全脑放疗加适形放疗。方法:全脑放疗DT40Gy,2.0Gy/次,4周完成。完成后加病灶适形放疗DT10Gy,1周完成。结果:其中完全缓解(CR)5例,占16.6%,部分缓解(PR)16例,占55%,稳定(NC)6例,占20%。恶化(PD)3例,占10%,总有效率(CR+PR)70%。全脑照射加适形放疗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改善21例,中位生存期6个月。复查CT显示病变消失和缩小分别是5例、16例。7例死于脑部病变进展,23例因其他部位病变进展或病变广泛伴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脑转移癌行全脑照射加适形放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是治疗脑转移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2011(1):55.

      摘要 (737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口服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期的临床疗效及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设计。选择AECB病人100例,其中评价病人92例,莫西沙星治疗组(试验组)45例,给莫西沙星400 mg 1次/天,疗程5~10 d;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对照组)47例,给左氧氟沙星200 mg,2次/天,疗程7~14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9.36%(42/47),痊愈率分别为77.78%(35/45)和68.09%(32/47),两组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88%(31/32)和82.14%(23/28),细菌阴转率分别为96.88%(31/32)和82.14%(23/28),两组细菌清除率,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AECB临床疗效可靠。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含量

      2011(1):56.

      摘要 (696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对中药柴胡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进行含量测定,比较10种不同产地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伊利特C18柱,以乙腈-水(40:6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柴胡皂苷a在2.76~41.4 μg、柴胡皂苷d在3.32~49.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9%、102.14%,RSD分别为2.7%、2.8%(n=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稳定可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可作为控制柴胡质量的指标性成分。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11(1):57.

      摘要 (736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4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重度妊高征的药物治疗方法及观察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母儿的影响。结果:先兆子痫15例,产前子痫3例,产后子痫1例,母亲全部存活,均为剖宫产,新生儿窒息2例,围生儿死亡1例。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在解痉、降压、镇静为原则积极的治疗基础上,适时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抢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 两种不同联合给药方法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1(1):58.

      摘要 (597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联合给药方式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抗感染、吸入异丙托溴胺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准纳器口吸沙美特罗50 μg/氟替卡松500 μg,1吸/次,2次/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强的松30 mg/d,7~10天后逐渐减量停用,总疗程不超过21天,两组均用盐酸班布特罗10 mg/次,2次/天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根据临床表现、肺功能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循环血中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0%,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VC(%)、FEV1(L)、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RP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治疗前后均在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AECOPD均有效,且短期(4周)口服强的松与吸入氟替卡松治疗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未见影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Tolosa-Hunt综合征的MRI诊断

      2011(1):60.

      摘要 (667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THS)的MRI征象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1例THS患者,分别行海绵窦区及眶区MRI平扫和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2例加作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单侧发病,表现为病变侧海绵窦形态发生改变,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边缘清楚,颈内动脉被包绕,管腔不同程度变窄,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结论:THS病例有影像学的异常改变,MRI表现对其确诊有重要价值。

    • 骨桥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与HPV感染的关系

      2011(1):61.

      摘要 (704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靶向治疗和根除HPV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测定正常宫颈黏膜4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和Ⅱ级50例、CINⅢ级58例及宫颈浸润癌42例组织中OPN的表达,分析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评价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OPN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OPN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同时还发现O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