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16):240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探讨PTX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UC NF-κB的影响。方法:用TNBS局部灌肠法建立小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TX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组织学损伤,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的水平。结果:用TNBS灌肠可使小鼠结肠炎性改变;PTX治疗可使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下降,与SAS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对以TNBS诱发的小鼠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而减轻其炎症性损害。
2011, 27(16):240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方法:用斯氏法制备离体蟾蜍心脏标本,用BL-410生物系统记录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结果:生脉注射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心率有降低的作用(P<0.05);而生脉注射液可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P<0.05)。生脉注射液可对抗维拉帕米对心肌的负性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离体蟾蜍心脏心率有降低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有正性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钙离子内流有关。
2011, 27(16):240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p3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癌旁正常组织(2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52例)中P38和JN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38和JNK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和63.49%,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和25.00%。P38和JNK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和P<0.05),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化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对肾透明细胞癌中P38和JNK进行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484,P<0.001)。结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P38 和 JNK 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化相关,提示 P38和JNK与肾组织癌变、侵袭和转移过程有关。
王阔兴,吴天麟,陈 波,王甫剑,张俊杰,韩丛辉,邱祥政,姜 波,范 涛
2011, 27(16):24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雌二醇氮芥联合拉司太特化疗对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已进行正规内分泌治疗≥3个疗程,病变呈进展趋势的患者,采用雌二醇氮芥与拉司太特联和化疗。结果:经1~3年随访,8 例骨转移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复查骨扫描好转5例(62.5%),稳定3例(37.5%),中位有效期3个月,中位生存期23个月。结论:采用雌二醇氮芥与拉司太特(VP-16)联和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2011, 27(16):240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改变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心衰患者48例,在常规抗心衰(扩血管药物、利尿剂及洋地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改变。结果: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患者心率明显减慢,血压较治疗前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短,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较治疗前升高,血浆BNP明显降低。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能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
2011, 27(16):24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治疗结合音乐想象放松对中度颅脑创伤非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中度颅脑创伤未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结合音乐想象放松,每日2次,每次20min,连续20天。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于入院当天和20天测量两组患者的SAS、SDS得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SAS、SDS均值均显著高于常模,实验组治疗前后的SAS、SDS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治疗结合音乐想象放松对缓解中度颅脑创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一定作用。
2011, 27(16):241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硫酸镁佐治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25%硫酸镁连用3~5天,对两组患儿咳嗽、喘息症状消失时间、肺部喘鸣音及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佐治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明显,能显著缩短临床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减少患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小,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2011, 27(16):241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镇江市流动儿童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NT)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N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镇江市2003~2008年流动儿童NNT监测资料。结果:镇江市2003~2008年NNT平均发病率0.19‰,其中流动儿童中NNT发病率1.50‰,病死率36.36%;NNT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相隔4年有一个相对高峰期;病例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区聚集性,其患儿主要来自于四川,云南,贵州;男女性别比为1.44:1;在家分娩占86.36%;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接种史。结论:非住院分娩与未进行TT免疫是流动儿童发生NNT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大对流动儿童传染病监测、干预的力度,才能彻底消除非高危地区NNT疫情。
2011, 27(16):241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及对乙肝的诊疗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例乙肝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对乙肝血清标志物5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的阳性率(72.9%)和HBV-DNA的阳性率(95.8%)高于模式②中PreS1-Ag的阳性率(37.7%)和HBV-DNA的阳性率(40.6%),两种模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8例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78.1%(100/128),HBeAg阳性率为54.7%(70/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与HBV-DNA在反映不同血清型乙肝病毒的复制方面一致性较好;尤其是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检测血清PreS1-Ag和HBV-DNA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1, 27(16):2416.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为基层医院的医生治疗PSVT推荐一种便于获取、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选择。方法:符合诊断的68例PSVT患者,常规刺激迷走神经治疗无效者,给予ATP0.10 mg/kg为起始剂量,以0.05 mg/kg为递增剂量,经肘静脉注射,直至PSVT终止或因症状较重不能忍受,单次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0.25 mg/kg。结果:67例PSVT患者终止,所需ATP最小有效剂量为0.10 mg/kg,最大剂量为0.25 mg/kg,所需ATP平均剂量为0.13 mg/kg;1例无效。患者普遍有乏力、头晕、面红、胸闷感,但均为一过性,患者能耐受,无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个体化给药,以0.15 mg/kg为起始剂量的ATP终止PSVT的有效率为82.3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推荐基层医生首选ATP、采用以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终止PSVT。
2011, 27(16):241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6例,先用手法挤压髌骨或经皮钻入克氏针撬拨协助复位,大布巾钳抓持或克氏针临时固定,膝关节镜下观察及C型臂X线机透视髌骨复位情况和克式针置入位置,并做适当调整,在进钉处做小切口,钻孔、测深、攻丝,平行打入两枚钛空心螺钉。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优20例(76﹒92%)、良5例(19﹒23%)、可1例(3﹒84%)。结论:关节镜及C型臂X线机辅助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副损伤少、复位确切、关节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治疗经费少,而且还可同时治疗膝关节内其他合并损伤。
2011, 27(16):24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肌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优于甲钴胺。
2011, 27(16):242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对治疗超声龈上洁治术后牙本质敏感的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于超声龈上洁治术后采集基线资料,采用指定的牙膏进行牙面抛光处理,然后按照指导的方法使用指定的牙膏刷牙7天。分别在基线时、抛光完成后以及7天试验结束后测定患者对冷水刺激反应的目测摸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以及吹气敏感刺激值。结果:114例患者完成了本试验。在抛光后检查发现:无论是冷水刺激VAS评分还是吹气刺激评分,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和口腔脱敏糊剂均能有效的减轻牙本质敏感症状。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与口腔脱敏糊剂和高露洁健白防蛀牙膏相比,冷水刺激VAS评分降低了33.50%和34.25%,吹气刺激评分降低了48.75%和50.48%。在使用相应牙膏刷牙7天后,3组牙本质敏感症状均有所降低。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与另两组相比冷水刺激VAS评分降低了41.81%和51.86%,吹气刺激评分降低了41.83%和60.96%。结论:在超声龈上洁治术后,使用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和口腔脱敏糊剂进行牙面抛光能够有效缓解牙本质敏感程度;术后使用3种牙膏刷牙7天均能有效缓解牙本质敏感程度。组间比较发现:无论是在洁治抛光后还是使用相应的牙膏刷牙7天后,与另两组相比较,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能更好的缓解牙本质敏感症程度。
2011, 27(16):242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itic syndrome,PNS)高凝状态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在使用激素同时加用LMWH,每12 h皮下注射5000IU,共2周,观察各项生化指标。结果:2周后,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功能(S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LMWH治疗PNS可改善其高凝状态、高脂血症。
2011, 27(16):242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前进行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放疗联合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疗后53.8%(14/26)的患者肿瘤分期降级,手术保肛率达84.6%。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3.8%(1/26)患者复发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保肛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2011, 27(16):242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绞窄肠梗阻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经手术治疗后的绞窄肠梗阻患者中,治愈2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4%。结论:对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要进行早期诊断,把握好适当的手术时机,以提高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2011, 27(16):2428.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新成生物肌酐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用户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检测结果互认提供条件。方法:依据《GB/T 21415-2008/ISO 17511:2003》[1]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新成生物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NIST SRM 909b,首先将厂商工作校准品溯源至参考物质,然后将产品校准品溯源至厂商工作校准品,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完成新成肌酐产品校准品的量值溯源。结果: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 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结论:新成生物自建溯源流程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实现了产品校准品的溯源,提高了新成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11, 27(16):243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后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观察其药物疗效。方法:选择多种病因所致慢性心力衰竭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3个月后分别用6MWT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6MWT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改善CHF患者6MWT,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011, 27(16):243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为 51例肝病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o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肝炎组FIB与健康体检组没有差异,肝硬化组于健康体检组凝血四项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1, 27(16):243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常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617例常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PCI成功率97%,术后并发症:皮下瘀斑面积>5 cm×5 cm的发生率2%,皮下血肿>1 cm×1cm的发生率为2%,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为0.6%,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3%,无与穿刺相关的死亡病例,无全身大出血、动静脉瘘、手神经损伤患者。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优点显著。
2011, 27(16):243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新洁灵与碘伏对皮肤的消毒效果。方法:选取53例患者,以其左右手背作对照随机分为复方新洁灵组和碘伏组,前者采用复方新洁灵喷雾,后者采用碘伏涂擦皮肤消毒。统计两组皮肤平均菌落数及消毒合格率,两组消毒后15、30、45、60 s皮肤消毒合格率以及两种消毒液皮肤反应。结果:新洁灵组和碘伏组消毒后30 s皮肤平均菌落数为(2.15±1.05)cfu/cm2和(2.21±1.18)cfu/cm2,组间比较无显著区别,消毒合格率均为100%。45 s时消毒合格率为94.3%和100%(χ2=3.087,P<0.05);60 s时两组消毒合格率75.5%和90.6%(χ2=4.283,P>0.05)。新洁灵组有1例瘙痒,碘伏组有2例瘙痒和1例色素沉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5)。结论:使用复方新洁灵与碘伏进行皮肤消毒30s内均有较好的皮肤消毒效果。
2011, 27(16):24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脊柱微调手法整复为主的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患者疼痛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LIDH患者22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各种理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脊柱微调手法整复治疗后再采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隔日1次,疗程3周。结果: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平均为(2.44±1.68)分,对照组平均为(4.58±2.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愈率为47.66%,治疗组治愈率为72.7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整复为主的方法治疗LIDH, 能明显改善腰痛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
2011, 27(16):24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对急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采用MSCT检查,均采用腹部平扫,根据需要进行矢、冠状位MPR,31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阑尾增粗肿大壁增厚21例、阑尾腔扩张增粗呈囊袋状5例、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并索条影23例、阑尾内显示粪石19例、阑尾周围脓肿5例、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12例、阑尾无明显异常3例,31例均经手术后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约90%。结论:MSCT对阑尾定位清楚,敏感性高,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MSCT对急性阑尾炎定性明确,对于急性阑尾炎检查、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2011, 27(16):243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床旁彩超在异位妊娠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仪对105例异位妊娠破裂的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彩超诊断:附件区混合性包块伴腹腔积液(异位妊娠破裂并出血)97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63例,卵巢妊娠8例,腹腔妊娠26例。盆腔混合性包块5例,手术病理为腹腔妊娠。腹腔积液3例,手术病理为输卵管伞端妊娠。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37%。结论:急诊床旁彩超诊断快捷、无创、分辨力强、诊断特异性高,能为临床提供及时和切实可靠的诊断依据,应作为异位妊娠破裂诊断的首选检查。
2011, 27(16):24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在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T诊断或阑尾炎并经手术病例证实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为单纯性阑尾炎(29%),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24例为化脓性阑尾炎(53%),CT表现为右下腹部或盆腔炎性改变(如脂肪线增粗、肠周积液、邻近肠管增厚、蜂窝组织炎)。5例阑尾周围脓肿形成(12%),CT表现为脓肿、淋巴结肿大、腔外积气。3例为慢性阑尾炎(6%),CT表现为阑尾壁及周围肠系膜不均匀增厚,右侧腰大肌前缘炎性渗出。结论:CT在诊断阑尾炎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27(16):244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对在校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本科生660人、在校医学硕士研究生177人和临床医生219人进行调查。结果:在校本科学生的基础营养得分均高于临床营养知识;参加临床营养学学习后,在校本科学生基础营养知识和临床营养知识得分与未学营养课程学生和参加了卫生学学习的学生比较,均显著增加;在校硕士研究生和临床医生中,除内科外,外科、妇产科及非临床科室专业的临床营养知识得分显著低于儿科。结论:开设临床营养学课程,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2011, 27(16):24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识别、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分娩的42例头位难产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难产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为胎位异常,占76.1%(32/42),而胎位异常中,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占78.1%(25/32)。83.3%(35/42)的孕妇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结论:对于头位难产,早期识别并预防,适时纠正轻微胎头位置异常是保证顺利分娩的关键。
2011, 27(16):2445.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每周1次。在出、入院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生活质量量表(GQOLT)评分。结果:SCL-90评分显示患者出院时亲属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入院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GQOLT评分显示患者出院时亲属心理功能维度及和睡眠、精神紧张、情感、认知、工作与学习等因子分高于入院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部分生活质量。
2011, 27(16):24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止痛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78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两组均常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加超激光疼痛治疗仪行相应关节疼痛点照射,1次/天,7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和疗效比较。结果:按照VAS 疼痛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减轻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19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有效13例,显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RA可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16):244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随机选取65例癌症患者,按照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原则给药,并配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物理治疗的措施。结果:65例癌痛患者使用护理措施前后共观察451例次,采取护理干预前,轻度疼痛68例,中度疼痛161例,重度疼痛222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无疼痛93例,轻度疼痛231例,中度疼痛107例,重度疼痛20例,65例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按照WHO推荐止痛原则,配合合理治疗与护理,可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1, 27(16):245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自体材料修补脑脊液蝶窦漏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蝶窦脑脊液漏患者经鼻内镜手术自体材料修复漏口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全部一次修复成功,仅1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经积极治疗康复。结论:经鼻内镜自体材料修补脑脊液蝶窦漏创伤小,疗效确切。
2011, 27(16):24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97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中EvansⅠ型1度5例,2度7例,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13例,共25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Ⅰ型3度32例和4度17例以及Ⅱ型23例患者,共72例患者根据掌握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方法治疗,其中3枚螺纹钉固定10例,130度角钢板固定12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4例;髁钢板固定10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结果:本组97例中91例获得随访,85例存活,占93.41%(85/91);6例死亡,占6.59%。91例中82例6~12个月内可下地行走,髋部叩痛消失,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能恢复日常生活劳动者,占90.11%,其中非手术组18例,手术组64例;9例跛行,髋部有疼痛,尤其在行走或天气变化时为明显,X线片示畸形愈合,可自理生活,轻微劳动,占9.89%,其中非手术组4例,手术组5例;2例患肢不能负重,髋部疼痛,X线片示骨折愈合不良,生活不能自理,占2.20%,其中非手术组1例,手术组1例。在死亡的6例中,严重感染2例;1~2年内死于中风2例,1例死于创伤严重并发肾功能不全;老年痴呆1例。结论:股骨粗隆部骨折愈合后,易造成髋内翻与外旋畸形,影响功能,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而选用相应指征的治疗方法。
2011, 27(16):245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he gross function measure,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2011, 27(16):2454.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行甲硝唑碘仿糊剂加牙胶尖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285例患者共327颗牙(均为前牙),按就诊次序随机分成两组。甲组148颗牙用3% H2O2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后用甲硝唑碘仿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乙组179颗牙用3% H2O2溶液和甲硝唑溶液交替冲洗根管后用甲硝唑碘仿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全部病例经1年随访观察。结果:甲、乙组有效率分别为95.27%和9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似,均可采用。
2011, 27(16):2455.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75例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前后进行血脂检测,如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poB100)的变化。结果: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血清TC、TG、LDL-C、LP(a)、ApoB100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2011, 27(16):245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失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石部分或完全移位至肾脏3例(1.8%),行留置双J管,作体外震波碎石术治愈;输尿管穿孔l例(0.6%),因穿孔较小,留置双J管引流治愈,术后半年复查静脉注射肾孟造影术(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未见输尿管狭窄;假道形成1例(0.6%),改开放手术取石;进镜失败6例(3.6%),分别依据情况予以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开放手术等;输尿管黏膜袖状剥离2例(1.2%),用电凝钩剥离黏膜后留置双J管,术后半年复查IVP未见输尿管狭窄。结论:严格掌握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适应证,避免不适当的操作才能降低输尿管镜操作的失败率。
2011, 27(16):245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舒利迭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变化。方法:对75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总疗程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变化。结果:舒利迭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表现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1),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舒利迭吸入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异常表达,舒利迭吸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可作为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2011, 27(16):246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在诱导前静脉注射诺扬,B组于诱导前静脉注射凯纷,C组不用特殊药物。观察术后1、4、8、24小时患者咽喉部疼痛程度并进行评分。结果:A、B两组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诺扬和凯纷超前镇痛均能有效减轻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1, 27(16):24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大蒜素应用于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肿瘤复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吡柔比星30 mg常规膀胱灌注治疗,联合组30例在上述基础上加服大蒜素40 mg,每天1次,至术后2年。随访6~54个月。结果:联合组复发率20%,对照组复发率3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如膀胱刺激症状、恶心及食欲不振等无明显差异,但联合组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结论:吡柔比星联合大蒜素可有效预防肿瘤复发,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力。
2011, 27(16):246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白内障吸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白内障术后30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 (6.11±7.18)s,平均总超声乳化时间为(59±45)s,平均能量(6.35±3.39)%。术后1个月患者平均视力为(0.49±0.23),矫正视力为(0.69±0.23),术后3个月平均视力为(0.51±0.23),矫正视力为(0.76±0.21),术后1、3个月角膜曲率分别为(43.51±1.61)D、(43.75±1.57)D;散光分别为(1.30±0.87)D、(1.19±0.72)D(P>0.05)。结论:冷超声对冲拦截劈核技术减少了术中超声乳化的时间和能量,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较快,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16):246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偏头痛患者21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103例,对照组为78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40.54%和25.7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2.79%和80%(P<0.05)。结论:综合治疗偏头痛比单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2011, 27(16):247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GM1静脉滴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GM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GMl可促进HIE患儿急性期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16):247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演示正确的吸入方法、吸入剂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舒利迭治疗后临床症状控制33例、显效40例、好转19例、无效8例。结论:护理人员的宣教吸入方法,对正确吸入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1, 27(16):247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和肛瘘切开挂线术对高位肛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治愈,两组治愈率均为100%(P>0.05)。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组复发3例(6.1%),肛瘘切开挂线组复发6例(1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组创面感染4例(8.2%),肛瘘切开挂线组创面感染7例(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组创面愈合平均(9.6±5.3)天,肛瘘切开挂线组创面愈合平均(16.9±8.2)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肛门失禁、变形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具有愈合快、感染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高位肛瘘的方法。
2011, 27(16):2475.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52例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体积的变化,以及经期、经量、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米非司司酮可明显减少子宫体积(P<0.01)与肿瘤体积(P<0.01),缩短经期(P<0.05)与经量(P<0.01)及血小板聚集率(P<0.05),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升高了血红蛋白含量。结论: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2011, 27(16):2476.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配合腰穿置管脑脊液置换。结果:本组32例,恢复良好16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5例。存活患者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2011, 27(16):247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示、中、环指指腹小范围皮肤缺损行鱼际皮瓣修复的优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示、中、环指指腹小范围皮肤缺损行鱼际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系外伤所致示、中、环指指腹缺损,其中切割伤8例,压榨伤4例。12例患者均急诊行清创,鱼际皮瓣修复术。结论:12例患者修复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皮瓣外观美观,耐磨、耐压,效果满意。
2011, 27(16):247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应用前牙修复的效果和优点。方法:本组45例(共69颗)前牙牙体缺损的患牙使用玻璃纤维桩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2年临床观察,修复成功率为94.4%。结论:玻璃纤维桩修复前牙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金属桩冠。
2011, 27(16):24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4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在24小时内占79.73%,72小时内占91.89%;死亡率达28.38%。结论: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于72小时内,伤后24小时最高,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极为重要。头颅CT扫描是早期诊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首选方法。
2011, 27(16):247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早期HICH患者采用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和术后3个月进行ADL评分,评估疗效。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1周复查血肿清除≥90%者50例,60%~90%者15例。术后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21例,Ⅲ级27例,Ⅳ级5例,死亡6例,优良率78.5%,死亡率9.2%。结论:脑室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早期HICH,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
2011, 27(16):2486.
摘要:
2011, 27(16):2491.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在大量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量570~4 300 mL,平均(1 180±85)mL;引流时间2~15 d,平均6 d。结论:超声引导下胸腔积液置管引流,安全、方便、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16):249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方法对肺底积液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收集63例经临床确诊的肺底积液患者,对其X线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底积液的主要X线表现有假横膈影抬高、“心淹征”、“液体半月征”、肺纹理至假膈影上方突然中断等。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肺底积液确切、有效、首选的检查方法。
2011, 27(16):249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超检测下取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自愿取器者术前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服用米非司酮片25 mg,间隔12小时后重复服用,连用3天,第四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滋g,2小时后来站B超检测下取器。结果:120例均一次取器成功,其中未扩张宫颈即顺利取出108例,宫颈棒扩至5号顺利取出12例。5例取出过程中IUD断裂拉直取出。结论:B超检测下取器联合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减少了取器过程中妇女的不舒适感,提高了取器成功率。
2011, 27(16):2494.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患者投诉的原因,制订应对门诊投诉的措施。方法:对83例门诊投诉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诊投诉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态度43例(51.8%),其次为医患沟通18例(21.7%)、候诊时间过长及秩序欠佳17例(20.5%),因技术水平投诉的5例(6%)。结论:医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改变服务理念是减少和杜绝门诊投诉的有效途径。
2011, 27(16):2496.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方法:通过对出院、转科、死亡护理文书的检查,对查出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发生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结果: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基本能够达到书写规范要求。结论:通过对护理文书书写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有措施的解决问题及缺陷,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效减少了因书写中出现的失误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2011, 27(16):249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管道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外科系统上报的26例管道护理缺陷的类别、环节进行分析。结果:26例管道护理缺陷的发生与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患者评估不足、护患沟通不足、管道标识不全、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当有关。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特别是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建立管道标识制度与工作流程,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2011, 27(16):249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6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6个月。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各进行1次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1个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心理。
2011, 27(16):250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满足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58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护理需求为80.8%,对手术前相关知识的护理需求为87.93%,对手术后相关知识的护理需求为83.01%,对出院前相关知识的护理需求为82.59%,对治疗前2~3 d进行指导接受性最强,床旁指导是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家属对疾病、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等护理知识需求度均较高,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患儿住院的整个过程,健康教育时间应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来选择,采取以床旁个体指导为主、其他多种形式为辅的指导方式,满足家属的需求。
2011, 27(16):250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溃疡性口腔炎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对83例小儿溃疡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予以针对性口腔护理,指导患儿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和配合药物治疗,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继发感染,促进溃疡创面修复及愈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减轻患儿痛苦,明显缩短疗程。
2011, 27(16):250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青少年患者中焦虑、抑郁及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青少年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生活护理,分别在干预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c,S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7例患者6个月后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指标分别下降5.7分和5.5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透析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饮食健康指导,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症状及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增加青少年患者积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2011, 27(16):250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监护期间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及进行护理干预。方法:对150例ICU收治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和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结果:ICU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明显;ICU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安全、治疗与预后、患者病情发展较为关注,认为最不重要的需求是对自身舒适的需求。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并解答提出的问题,关心其家属的身心健康,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配合,减少护患矛盾及护理纠纷,达到增强患者支持系统的目的。
2011, 27(16):25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护理,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32例患者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针对肠内营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2例中1例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或腹胀,1例空肠营养管堵塞,其余的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肠内营养。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使用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2011, 27(16):25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患儿住院期间意外摔伤及坠床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患儿、家长、护理人员及设备因素,加强摔伤及坠床风险评估,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结果:经相应干预措施后至出院时无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预知性评估和积极有效的预防干预,可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摔伤和坠床的发生率。
2011, 27(16):250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病情在常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中、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通过对人工肝血浆置换的重型肝炎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
2011, 27(16):250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方法:对153例确诊患者实施催吐、纳洛酮催醒、补液和并发症对症处理的抢救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作回顾分析。结果:153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2011, 27(16):25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腹部择期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8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9例。整体护理组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1天焦虑值均有所增高,但整体护理组的焦虑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术后3 d,两组患者的焦虑值有所下降,常规护理组的焦虑值明显高于整体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胃管拔除时间,整体护理组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整体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患者满意率整体护理组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能够缓解焦虑、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质量,同时也很有效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2011, 27(16):251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暑的预防和现场急救。方法:根据工厂特点和本组患者的发病原因实施各项预防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结果:29例中暑患者,26例现场康复,3例经急救并护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后康复。结论:加强中暑的预防,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中暑的早期症状,能够避免和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2011, 27(16):2524.
摘要:【摘要】本文研究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使用率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提高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途径。以1981~2009年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使用率建立模型,首先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未来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发展趋势,对于优化和调整高职教育规模和结构,科学配置和调整高职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 27(16):252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实践电子处方系统在大型综合性医院门急诊的应用,体验其优势和自身的缺陷。结果:门急诊电子处方系统的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促进完善电子处方的缺陷提供参考。结论:电子处方系统顺应了医院信息化管理发展趋势,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1, 27(16):2529.
摘要:【摘要】目的:应用新的采血流程,将条形码系统与真空采血法相结合应用于采血工作中,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方法: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检验申请单,护士根据门诊号读取检验项目,系统自动分类,汇总生成条形码,打印后贴到相应的试管上,进行采血,血标本送往检验科进行分析,将结果发送到计算机终端,我科室护士站查询,并打印检验报告。结论:应用条形码系统与真空采血法相结合进行采血,优化了采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职业暴露,使医院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
2011, 27(16):2531.
摘要:【摘要】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对于药学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与期望,依托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基地,探讨新时期下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2011, 27(16):2533.
摘要:【摘要】对植物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及科研促教学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植物基因工程教学质量。
2011, 27(16):2535.
摘要:【摘要】尝试开设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文献查阅、合成路线选择、实验操作和总结的整个科研过程。该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验技能,而且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011, 27(16):2537.
摘要:【摘要】介绍视频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包括视频收集及筛选的基本原则,应用案例时再加工整理的一般方法。实践证明,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后,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参与性增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 27(16):2538.
摘要:【摘要】创新实践在培养拔尖创新医学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剖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开展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从更新观念、强化制度、拓展平台、丰富内涵、规范管理5个方面加强医学院校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性医学人才。
2011, 27(16):2540.
摘要:【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国内外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对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和需求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2011, 27(16):2541.
摘要:【摘要】在《制药设备》课程教学项目化设计中,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设计了以林可霉素生产的培养基配制、灭菌-发酵-分离提取-制成合适的剂型所用到的设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对该任务的实施制定了具体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 27(16):2543.
摘要:【摘要】本文就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的和劣势,以及适应五年制高职护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课程开发与质量保障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保持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以适度规模健康发展的参考策略。
2011, 27(16):2545.
摘要:【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不断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对护理人员道德化规则也越来越高;随着法律的完善,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的困扰就日趋明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的护理伦理方面的知识。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帮助护士解决其在执业活动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协调护理领域中的各种人际关系[1]。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自学考试就成为了一种较好、较快提高护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途径。
2011, 27(16):2546.
摘要:【摘要】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批既有高超的医术又有良好医德的优秀医学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德建设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也给高校医德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作为一名医学高等院校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医德医风的好转贡献力量,竭尽所能,始终把医德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笔者从目前医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和医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等方面探讨了在解剖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对于如何引导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努力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2011, 27(16):2548.
摘要:【摘要】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临床思维、临床知识、技能养成教育是培养一名高素质合格实用型医学生必备的内容。在阐述医学生存在的自身问题,患者信任的缺失,带教教师的责任感等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加强医学生实习前培训和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带教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引导实习生正确处理就业、考研与实习的关系等几点建议。
2011, 27(16):2552.
摘要:
2011, 27(16):2556.
摘要:
2011, 27(16):2557.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