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18):272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肝脏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BALB/c小鼠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LP组、CLP+二甲亚砜(DMSO 姜黄素溶剂)组和CLP+姜黄素干预组。CLP+姜黄素组及CLP+DMSO组除伤后分别使用姜黄素、DMSO外,其余处理同CLP组。于伤后24 h取肝脏做病理学检查;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LP组血浆ALT、 AST、 TNF-α、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98±27)U/L vs(64±10)U/L,P<0.01、(122±22)U/L vs (42±8)U/L,P<0.01,(24.45±6.80)pg/mL vs (5.33±1.48)pg/mL,P<0.01、(4.95±1.55)pg/mL vs (0.89±0.07)pg/mL,P<0.01)],用姜黄素干预后,ALT、AST、TNF-α、IL-1β血浆水平显著降低[(202±28)U/L vs (398±27)U/L,P<0.05、(66±11)U/L vs(122±22)U/L,P<0.05、(14.38±2.79)pg/mL vs (24.45±6.80)pg/mL,P<0.05、(2.06±0.39)pg/mL vs (4.95±1.55)pg/mL,P<0.05]。结论: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减轻肝脏组织中白细胞滞留,改善肝功能,可有效减轻肝脏炎性反应。
2011, 27(18):27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采用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负性筛选法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CD62L表达阳性率。结果:分选后CD62L表达阳性细胞纯度达(95.5±2.2)%,细胞活力为(98.8±2.7)%。结论: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负性筛选法分选系统提纯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细胞纯度高并对细胞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是一种更加有效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郭邦成、刘 翔、郝 琼、闫立群、谢明英、薛向阳、景怀奇、王 星
2011, 27(18):272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性腹泻及其合并症的流行状况、宿主分布情况、流行菌株的型别和毒力特征。方法:采集动物和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以及鼠疫自然疫源地野生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增菌培养,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样本分离出5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猪的带菌率最高,总的阳性率9.4%,其余样本未分离到菌株。所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以O:3 、O:5、O:8、O:9为主,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以O:3为主,O:9次之,O:5、O:8 为不致病或弱致病性菌株。对临床分离的56株菌进行ail、YstA、virF、YadA和YstB 5种毒力基因检测,其中O:3、O:9血清型菌株前4种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本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流行以O:3血清型为主,猪为主要宿主。其中O:3、O:9血清型携带4种毒力基因,为致病菌株。
2011, 27(18):2726.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解遵义市两城区消防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其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样,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被调查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遵义市两城区消防部队基层官兵SCL-90因子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在躯体化、敌对2项因子中得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与全国军人常模比较,在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4项因子中的得分均低于军人常模(P<0.05)。结论:遵义市两城区消防部队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成年人,但是好于中国军人。
2011, 27(18):272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brain-heart syndrome,BHS)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急性脑卒中合并B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的发病率为33.7%,出血性卒中发病率脑心综合征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BHS的ECG表现包括各种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心肌缺血性改变等;心肌酶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BHS在急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与脑卒中的类型有关。其预后较未合并BHS的卒中患者差。
2011, 27(18):273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观察发病12 h内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78例,其中121例经桡动脉(TRA)急诊PCI,57例经股动脉(TFA)急诊PCI。所有患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及其他正规治疗,观察手术及住院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TRA组较短(33.2±14.7)分钟 vs (40.5±15.7)分钟,P<0.01)。依从性TRA组达84.3%,明显高于TFA组26.3%(P<0.01)。血管并发症TRA组明显少于TFA组(4.1% vs 28.1%,P<0.01)。结论:在强化抗栓条件下,相对于股动脉途径,急诊经桡动脉PCI有相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且并发症较少。
2011, 27(18):273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采用放射治疗食管癌110例,200cGy/次,1次/天,总量为6000~7000 cGy/32~35次。三维适形治疗60例,常规治疗50例。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食管癌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8.3%、66.7%、56.6%和54%、4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66.7%、45%和51%、4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常规放疗疗效好。
2011, 27(18):2733.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4种中医分型系统(刘氏六分法,郁氏四分法,李氏四分法及钱氏四分法)对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和中医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05~2006年在外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 ization,TACE)后来我院行辅助治疗的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四种分型系统进行中医分型,比较各型患者的生存情况以及中医治疗对其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在判断预后方面,郁氏及钱氏四分法各亚型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刘氏六分法及李氏四分法的一些亚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指导中医治疗上,郁氏、李氏及钱氏分型的前三亚型患者在TACE后辅以血府逐瘀汤和大黄庶虫丸行气散结,化痞消积治疗者生存率优于单纯TACE治疗者,而第四亚型TACE后是否辅以中医治疗对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郁氏及钱氏四分法能较好的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中医治疗。
2011, 27(18):273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胆管镜在肝胆管术后残留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应用电子胆管镜治疗术后胆管残余结石167例,采用“循洞而进,见石即取,先易后难,化整为散”的原则进行操作。结果:98例1次取净全部结石,31例2次取净结石,38例3次以上取石。4例未完全取净,结石取净率达97.0%。术后出现发热37 例,腹泻21例,T管放置不到位7例,胆管出血7例,窦道破裂致胆汁腹膜炎1例。结论:电子胆管镜治疗肝胆管术后残留结石,可明显降低残石率及再手术率。
2011, 27(18):2736.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37例结肠癌的CT影像分析,探讨结肠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37例用MSCT检查,均采用腹部平扫加增强,根据需要进行矢、冠状位MPR,37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肠壁不规则增厚20例、肠管肿块17例、肠管梗阻5例、周围脂肪受侵密度增高3例、局部淋巴结肿大16例、腰大肌前缘受侵模糊2例;3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MSCT对结肠癌定位清楚,敏感性高,定性明确,对结肠癌检查、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2011, 27(18):2738.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验证瑞士奥菲Mythic 22血细胞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精密度来恒量该仪器在高原地区应用的价值。方法:连续3天对选定的10份新鲜全血进行检测,每份标本做平行试验5次,记录HGB值并计算平均值及其变异系数。结果:10份标本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且CV<1.0%。结论:瑞士奥菲Mythic 22血细胞分析仪在高原地区应用良好。
2011, 27(18):273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 VS 82.35 %,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 VS 62.75%;78.85% 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2011, 27(18):274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未产妇无痛人工流产(以下简称无痛人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94例未产妇无痛人流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婚为796例,占80.08%,已婚为198例,占19.91%;未避孕怀孕696例,占70.02%,无痛人流次数≥2次694例,占69.82%;年龄20~24岁700例,占70.42%;文化程度初中学历746例,占75.05%。结论: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宣教,特别应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指导和落实以及对无痛人流并发症的正确认识,从而降低未产妇无痛人流率。
2011, 27(18):274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41例患者,先行双肾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和超声造影,将其结果和血管造影对照。结果:将3种方法的显示结果分为4种情况:正常,狭窄,能显示副肾动脉,显示不清。结果显示CDFI和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超声造影和血管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于狭窄>60%的肾动脉狭窄有确切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临床首选。
2011, 27(18):27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激素在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7例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加用激素,其余治疗和对照组等同。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2.3%,总有效率92.2%;对照组治愈率60.9%,总有效率80.4%。结论:激素作为鼻窦炎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治疗药物之一,可以使术腔清洁,加快黏膜上皮化和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2011, 27(18):2746.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31例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收治时间、是否进行血液灌流分为非灌流组16例和灌流组15例,非灌流组为百草枯中毒常规急救治疗,灌流组为百草枯中毒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进行抢救处理。结果:灌流组总有效率(53.3%)显著高于非灌流组(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7,P<0.05)。灌流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衰竭(MOF)发生率显著低于非灌流组;死亡病例生存时间显著高于非灌流组。灌流组治疗12h后ALT、AST、CK、CKMB、LDH显著低于于非灌流组;氧分压显著高于非灌流组;无栓塞、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血液灌流可降低百草枯对急性重度中毒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18):274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特点。方法:对173例中年人进行体检及问卷资料分析。结果:61例40~55岁中年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饮酒与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40~55岁中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高,应列为重点人群关注。
2011, 27(18):274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ultis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MSCT) 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7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行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并与支气管镜下手术结果对比,分析MSCT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7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与手术基本一致。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27(18):275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对氢氯噻嗪、依那普利、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老年顽固性性高血压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方法,入选180例顽固性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降压有效率、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服药后4周,两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氢氯噻嗪和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好,价格低廉,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理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2011, 27(18):27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腹部X线片、超声和CT 3种检查结果的敏感度。结果:3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准确率分别是:X线摄片67.31%、超声84.62%、多断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91.67%。超声及MSCT的准确率均高于X线片(χ2=4.265和5.197,P均<0.05);MSCT的敏感性高于X线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05)。在发病时间<6 h的病例中,各个方法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超声和MSCT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05),但均高于X线片(χ2=4.207,P<0.05)、(χ2=4.669,P<0.05)。结论: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超声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无明显差异,均优于X线片,但两者间差异不明显。
2011, 27(18):275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的分娩结局。方法:对我院分娩初产妇60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和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结果:干预组各分值得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各产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进行产前孕妇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产妇产程进展,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18):275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12例肾盂旁囊肿行后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0±20) min,术中出血量(40±20) mL,未出现肾蒂及肾盂损伤等并发症,1例因囊肿暴露困难中转开放手术。11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盂旁囊肿微创、安全、有效。
2011, 27(18):275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对替牙期乳牙根管充填后的临床疗效及对乳牙根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4月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患儿50例,年龄10~13岁,在1~2年内即将替换的乳牙60颗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和氧化锌碘仿糊剂充填,观察两组患牙的临床反应,患牙牙根和糊剂的吸收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氧化锌碘仿糊剂做根管充填有短暂的炎性反应,而且糊剂吸收迟缓于乳牙的吸收。结论:对乳牙根管的充填氢氧化钙碘彷糊剂优于氧化锌碘仿糊剂。
2011, 27(18):27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9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中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58例(64.44%),血栓栓塞11例(12.2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6.67%),感染2例(2.22%),妊娠3例(3.33%),长期口服避孕药2例(2.22%),外伤2例(2.22%),家族史3例(3.33%),病因不明3例(3.33%)。结论: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但多数是由几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1, 27(18):2759.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分析,以提高其存活率。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就其常见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常见的并发症是高血压、心脏扩大、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结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但只要积极地预防,充分进行透析,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011, 27(18):276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方法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68例早产儿分为A、B、C 3组,3组患儿均裸睡暖箱中,使用型号相同的留置针,无菌敷贴固定,生理盐水封管,A组采用腋下静脉,B组采用头皮静脉,C组采用四肢静脉,对三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长短、局部红肿、皮肤坏死、针孔渗液渗血、脱管、堵管、穿刺成功率进行观察对照。结果: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和C组,输液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可减轻患儿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省资源。
2011, 27(18):2763.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 (1979~2010)、ScienceDirect(1989~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2010)、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1989~2010)和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F)(1989~2010),收集单用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制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Juni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ger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比数比(OR)及其95%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有9篇文献,共7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治疗产后抑郁症[OR=4.83,95%CI为(2.75 8.51),P<0.01]。结论:Meta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用西药治疗产后抑郁症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确切疗效仍有待于临床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来证实。
2011, 27(18):2765.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病原学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我国婴幼儿肺炎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目前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进行评价。结果:(1)婴幼儿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随研究的年代、季节、地区的不同而变化,也因所选病例的年龄组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也受病原学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的影响。(2)肺炎病原学检测标本常用的包括鼻咽分泌物、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血清。(3)检测包括细菌、病毒、非典型菌等。(4)检测方法包括常规细菌培养、直接分离病原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T)、荧光定量PCR(FQ-PCR)和逆转录(RT)-PCR方法。(5)我国婴幼儿肺炎病原体分布仍以细菌感染多见,而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菌感染亦不容忽视。结论:婴幼儿肺炎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致病原也存在一定差异。呼吸道病原检测所需的仪器简单,标本容易收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有临床推广意义。
2011, 27(18):276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33例婴幼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33例行开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出院时3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肢体偏瘫。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正确诊疗是降低患儿病残率、病死率的关键。
2011, 27(18):276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使用华蟾素抗肿瘤治疗,B组使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生存质量比较,A组的总有效率93.3%,B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肿瘤方面,A组的恶化率13.3%低于B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011, 27(18):27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每例患者分别在入院时、第二周、第六周进行ADL的测试。结果:Barthel指数(BI)干预组分别为:(26.41±9.47),(43.28±12.32),(61.71±13.21)。对照组分别为(27.05±10.38),(42.51±13.21),(52.32±14.19)。第六周时ADL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增加了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2011, 27(18):277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MM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和对照组(VAD方案),每组各28例,并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相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单项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疗效肯定,使用安全,价格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1, 27(18):277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经积极术前检查和准备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有并存疾病的患者同时治疗,在能承受手术的前提下急诊手术。结果:284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例继发性胆管结石术后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括约肌切开取出结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加之其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可以作为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
2011, 27(18):277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核酸指标HBV DNA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e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好转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乙肝可以迅速改善患者肝功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1, 27(18):2776.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利尿及ACEI、β受体阻滞剂、强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磷酸肌酸钠辅助常规治疗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2011, 27(18):277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舒利迭与普米克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门诊收治的CVA患儿行半随机对照研究,并对获得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舒利迭组与普米克组治疗前后患儿日/夜间咳嗽症状、肺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的改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利迭与普米克治疗儿童CVA,均能有效的减轻患儿咳嗽症状,但舒利迭对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可能更有意义,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011, 27(18):277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168例临床确诊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53.6%)给予可必特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照组:78例(46.4%)喘乐宁雾化吸入。其他相应的综合治疗两组无差异,对患儿临床缓解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8.9%,有效率60%,无效率2.2%,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显效率23.1%,有效率58.9%,无效率14.1%,总有效率85.9%。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必特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提高临床完全缓解率,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可作为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2011, 27(18):278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维持性HD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20例患者,于每次HD结束时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疗程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每例患者观察治疗前15例次(对照组)和治疗12周后15例次(治疗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收缩压以及低血压的发生例次。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后,透析中及透析后平均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例次明显减少,发生率明显改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维持性HD患者的低血压状态,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具有一定疗效。
2011, 27(18):278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48例因各种妇科良性病变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及36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体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无腹部疤痕等优点。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安全可靠、迅速,达到微创手术的治疗目的,是一种较理想的子宫切除术式。
2011, 27(18):27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积脓时尽早解除输尿管梗阻的重要性。方法:对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引流肾内脓液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急诊期行输尿管镜双J管置入内引流术,术中改经皮肾穿刺引流11例,术后肾切除14例。结论:急诊解除梗阻是避免肾脏切除的关键所在。
2011, 27(18):278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直接给药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82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出血后24~48 h内行胃镜检查并在内镜下喷药止血,对照组进行常规止血治疗,比较内镜下止血和常规药物止血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总有效率达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喷药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1, 27(18):278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Ⅳ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plate,LPHP)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3~33个月进行随访总结及分析。结果:按Neer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患者主观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Ⅳ型采用手术肱骨近端LPHP治疗,可以达到早期活动的目的,效果满意。
2011, 27(18):27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ome,PROM)的母婴预后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未足月PROM单胎妊娠的115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分为8组,对各组PPROM发病率和围生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足月PROM患者中31.3%发生于孕20~32+6周,68.7%发生于孕33~36+6周。孕20~32+6周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5.7%,新生儿死亡率为80.0%;33~36+6周的PROM患者死产率为14.3%,新生儿死亡率为20%。而且,孕20~32+6周PROM患者围生期存活新生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孕33~36+6周患者。结论:未足月PROM患者的围生儿结局与破膜孕周密切相关,不同孕周的PROM患者需给予不同处理。
2011, 27(18):27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GA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或对照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疗程均4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均有良好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轻。
2011, 27(18):278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诱导联合瑞芬太尼维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eope cholecyste ctomy,LC)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镇痛和清醒程度。方法:选择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舒芬太尼0.3 ?滋g/kg诱导,B组:舒芬太尼0.5 ?滋g/kg诱导,两组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1 ?滋g/(kg·min)和异丙酚TCI血浆浓度2 ?滋g/mL。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与诱导后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1 min(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拔管即刻、15、30、6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动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B组(P<0.05),术后拔管即刻、15 min B组无痛率高于A组(P<0.05),清醒程度A组好于B组(P<0.05)。术后30、60 min VAS、Ramsay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0.3 ?滋g/kg诱导用于LC中既可满足术中平稳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良好的镇痛,又不影响患者的苏醒,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2011, 27(18):279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循证护理组各项护理质量相关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心理情绪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1, 27(18):279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患者的护理。方法:对46例膀胱癌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让患者消除顾虑,自觉返院完成整个灌注化疗,并在膀胱灌注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均能坚持完成全程化疗,随访2~3年,4例复发,均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及再次膀胱灌注化疗。结论:坚持规范、全程、正确的化疗药物灌注,是减少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心理疏导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2011, 27(18):279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e syndrome,NRDS)的护理方法。方法:应用固尔苏对27例NRDS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合理用药、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中21 例患儿治愈出院;放弃治疗5 例;死亡1 例。结论:早期、充足、正确的给药是NRDS治疗成功的关键,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是固尔苏发挥其疗效的有力保障。
2011, 27(18):279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96例采用传统的柯—陆氏手术进路与鼻内窥镜手术联合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轻、出血量少、鼻窦引流通畅。经6~24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7.8%,治愈率92.5%,经精心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术前充分鼻腔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鼻冲洗是患者手术成功、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2011, 27(18):2796.
摘要:【摘要】残角子宫妊娠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容易在妊娠中期发生破裂导致致命性的腹腔大出血。因其罕见,在破裂前少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误诊率高。通过对残角子宫妊娠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结局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2011, 27(18):2798.
摘要:【摘要】探讨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与烧伤后所致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障碍的关系。查阅有关NO与烧伤后应激反应和免疫调控的文献并进行分析。NO广泛参与了烧伤后各系统的氧化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发挥了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为新药的开发及许多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手段。
2011, 27(18):2800.
摘要:【摘要】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2011, 27(18):2802.
摘要:【摘要】水对正常皮肤尤其是角质层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其关键功能是参加正常脱屑所需的许多水解过程。当角质层水含量降到临界水平以下,正常脱屑所需酶的功能将受损,使得角化细胞粘附堆积在皮肤表面,导致了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保湿功能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角化细胞中天然保湿因子(NMF)的存在;二是角质细胞脂质双层膜整齐排列形成的经表皮水份丢失(TEWL)屏障。对皮肤保湿作用的复杂机制的研究先后发现了甘油、透明质酸及表皮中水运输蛋白通道3的存在。
2011, 27(18):2804.
摘要:
2011, 27(18):281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2例髌骨骨折病例的资料,如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内固定物的选择。结果:32例患者均系外伤所致,其中跌伤20例、车祸撞击伤9例、刀砍伤2例、爆炸伤1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环形钢丝内固定3例、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8例、拉力螺钉内固定2例、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19例,病人均获随访8~18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伸曲活动良好29例,3例屈曲活动稍受限,主动伸膝功能活动均良好恢复。结论:通过对多种内固定方式的客观分析,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的固定模式。
2011, 27(18):281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在异位妊娠不同给药方法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用米非司酮+MTX治疗,350例均给米非司酮口服,其中176例用MTX单次给药肌内注射,174例多次给予肌内注射。结果:在异位妊娠MTX治疗中,单次用药与多次用药治愈时间与治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MTX单次用药更使患者乐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18):2819.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下颌骨方块截骨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肿瘤患者手术后大多数取得满意的疗效,9例下颌磨牙后区癌平均随诊5~6年,复发率22%,余各种癌复发率均≤10%。结论:下颌骨方块截骨术是一个古老术式,但对肿瘤作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又能较好的维持患者的面容功能,在时下各种改良手术不断翻新的情况下,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
2011, 27(18):282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全冠修复早期隐裂牙以保存牙髓活力及牙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磨牙24颗,前磨牙4颗。A组采用调牙合充填法,B组采用烤瓷全冠修复,A、B两组均观察2年。结果:A组2年成功率为53.57%,B组2年成功率为82.14%。结论:对早期隐裂牙进行全冠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较好的保存牙髓及牙体。
2011, 27(18):2827.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小承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胃瘫患者62例,其中31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治疗,另31例患者加用小承气汤保留灌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腹胀呕吐症状消失恢复进食时间(20天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小承气汤保留灌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腹胀呕吐症状消失恢复进食时间(20天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胃瘫用小承气汤保留灌胃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2011, 27(18):282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产妇在产后进行康复按摩对产后子宫复旧的效果。方法:选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术后无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每组各有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后产妇各50例。观察组在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外,在产后24小时至7天内均进行每天1次的产后康复按摩;对照组产妇产后只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子宫复旧情况及恶露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能促进产妇子宫复旧,有效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利于产妇康复。
2011, 27(18):2833.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外伤后脑软化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脑软化的认识。方法:头颅常规轴位平扫。结果:软化灶在额叶22例,颞叶25例,枕叶8例,顶叶5例,以额颞叶多见,双侧大脑半球多部位受伤11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17例。结论:对脑软化灶CT表现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2011, 27(18):283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82例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定,判断患者焦虑状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对干预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后,患者在干预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生存质量。
2011, 27(18):28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40例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置泵前、置泵中、置泵后全程护理。结果:血糖控制良好36例,占90%,一般4例,占10%。结论:全程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
2011, 27(18):283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患者康复出院55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病情观察及针对性护理能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2011, 27(18):2839.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分娩的12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救护措施。结果:患者大多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经积极救护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是一种凶险的产后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及时救护,减少并发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2011, 27(18):28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医辨证施护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怡情悦性、调节心理;科学饮食、补肝宜肾;对症护理、除湿消满;攻下逐水、温和补钾;人性护理、体贴关爱等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中医辨证施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都显著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7%、94.7%。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2011, 27(18):284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排便对促进腰椎术后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腰椎术后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排便时采取传统的平卧位屈膝臀下放便盆排便法。观察组采取侧卧位排便法,即侧卧屈膝,臀下垫一次性中单,上垫卫生纸,抬高床头15度~30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及排便时切口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侧卧位排便能有效促进腰椎术后病人床上排便,减轻疼痛,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2011, 27(18):284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方法:对我科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36例急性乳腺炎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防范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关键。
2011, 27(18):284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骨伤外科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骨伤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为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优质护理,全程配置人力资源,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改革护士分工模式,简化护理文书记录;建立及完善护理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结果:全科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三基及专科知识考试合格率、差错事故发生例数和出院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均比实施前明显好转(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先进的护理模式,可以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同时促进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2011, 27(18):28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破伤风的护理方法与技术。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36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护理评估,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6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成人破伤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做好基础护理、营养供给、气道管理、抽搐护理、伤口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等能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2011, 27(18):2847.
摘要:
2011, 27(18):2848.
摘要:
2011, 27(18):2855.
摘要:
2011, 27(18):2860.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科室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16 846例临床送检标本培养出的耐药病原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为2 591例,分布在送检的12个临床科室中。其中以分离出的耐药革兰阴性菌占多数,以多种革兰阴性及革兰阳性菌的混合感染为主。结论:医院常见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具有呈多重耐药性特点,因此需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防止抗生素滥用。
2011, 27(18):2861.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手术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费用问题。方法:随机抽查2009年6~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825例患者的麻醉药品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麻醉科接受麻醉手术的825例患者的麻醉药品费用为506 334.00元,其中本调查分析的9种药品的合计收入为305 157.65元,占麻醉科药品总收入的60%。结论:手术患者的麻醉药品费用负担较重,应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和实行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在同等条件优先选择价格便宜的药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011, 27(18):2868.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锡冶炼厂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污染现状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方法: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某锡冶炼厂作业环境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同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分析。结果:在冶炼厂主要生产车间的大部分岗位粉尘、砷、镉等职业病有害因素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部分工人体内砷、镉蓄积量超标,有的发展为尘肺,与相关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分布一致。结论:冶炼厂环境中职业病有害因素污染较为严重,应引进重视。
2011, 27(18):2869.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 998例人群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结果:本次调查总感染率为40.2%,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有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40~49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44.5%),50岁之后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8,P<0.001)。不同性别组男性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P<0.001)。男性和女性Hp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χ2=22.429,P<0.001;女性χ2=16.964,P<0.05)。结论:Hp的感染率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均随着年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男性的感染率高于女性。本次调查人群感染率虽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仍需做好Hp的预防、有效治疗以及定期Hp抗体检查,才能减少慢性胃病的发生。
2011, 27(18):2871.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高校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2011年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447人中共检出糖尿病(DM)820例,糖耐量异常(IGT)886例,空腹血糖受损(IFG)52例,标化后的患病率分别为6.5%,11.0%和0.4%,且随年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增加而增加。男性、肥胖、糖尿病母系家族阳性等因素使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某高校职工人群DM和IGT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
2011, 27(18):2874.
摘要:【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巴比妥类药物为例,从化学结构、理化性质、鉴别、特殊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对纵横联系法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价等能力。
2011, 27(18):2876.
摘要:【摘要】探讨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以培养能胜任临床实践工作的护理人才。建立系统培训体系,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带教,岗前培训组作为培训对象,进行岗前培训后再进行实习带教。岗前培训组护生经过规范化培训后,通过理论操作考核在专业知识水平、临床操作技能、急救配合、护理文书书写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实习护生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有利于护生树立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缩短了护生临床实践工作适应周期。
2011, 27(18):2879.
摘要:【摘要】作为面向21世纪的护理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性和创新意识的高级护理人才,是当前各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临床见习是各本专科院校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而见习时间短、任务重。现就如何充分利用见习时间问题,简要从4个方面介绍,以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