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20):3041.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电击跳跃法建立大鼠跟腱病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电击刺激大鼠足部的方法,在电击笼内大鼠会向上跳跃,反复电击使大鼠肌腱产生过度损伤。结果:对大鼠跟腱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学检测。训练8周后跟腱胶原纤维排列明显紊乱,细胞核较圆,同时可见腱周组织中细胞数量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腱周组织中细胞数量、嗜碱性颗粒及毛细血管明显增加,提示电击刺激造模后的大鼠跟腱存在凋亡表现。结论:本研究从过度损伤后大鼠肌腱的逐渐变化进一步揭示肌腱病过度损伤的病理生理的过程,较其他造模法更好的反映了肌腱过度使用逐渐引起的肌腱变化。本实验能为进一步研究跟腱病的发病因素、病理机制和治疗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
2011, 27(20):3045.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甲基-D-天冬门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探讨脊髓上水平镇痛的机制,为临床上开发新的镇痛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结扎(partial scicticnerve ligature,PSL)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采用压爪-缩腿法和辐射热缩腿法测定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观测侧脑室微量注射MK-801(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与APV(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PSL模型大鼠术后数小时痛阈即明显降低(P<0.05),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侧脑室微量注射MK-801(5 nmol)、APV(2 nmol)后,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痛敏现象明显减轻(P<0.05)。结论:NMDA受体在中枢脊髓上水平与痛觉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2011, 27(20):3047.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Bcl-2及Bax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淋巴细胞的表达与T、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7例慢乙肝患者肝脏活检组织和20例肝血管瘤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肝组织淋巴细胞中Bcl-2,Bax的分布及数量的变化,并同时进行CD3和CD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T和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与表达Bcl-2、Bax的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阳性细胞的计数和分析数据均使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获得。结果:随着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增加,慢乙肝患者肝组织中表达Bcl-2、Bax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同时T、B淋巴细胞数量也增多,均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P<0.01)。结论:Bcl-2、Bax在慢乙肝患者肝组织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T、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有关,并影响慢乙肝患者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进展。
2011, 27(20):304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组43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1次和氯沙坦50 mg,每日1次;氯沙坦组41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氯沙坦5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分析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沙坦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使血压、血脂迅速达标,又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
2011, 27(20):30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3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CAl25、CAl99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6例肝硬化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FP、CAl25、CAl99的水平。结果:两组间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l25、CAl99阳性率分别为67.3%、80.8%、51.9%,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1%。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7(20):30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癌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治疗5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生存5年以上6例,3年以上10例,2年以上7例,1年以上9例,1年内死亡19例,单纯探查的7例分别于3~6个月内死亡。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2011, 27(20):305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与临床。方法:对420例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 HBV-DNA。结果:年龄小于45岁者,以HBeAg阳性为主;而年龄大于45岁者,以抗-HBe阳性为主;HBeAg阳性组,HBV-DNA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组,420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205例肝组织学诊断正常(48.8%);215例有慢性肝病(51.2%); 其中G1S0 158例、G2S1 42例、G3S1 11例、G4S4 4例;伴有肝细胞脂肪变14例。结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肝损害,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年龄大于45岁,除动态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外,应动员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及早发现肝组织活动性病变,甚至肝硬化的可能。
2011, 27(20):305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皮内缝合法在会阴伤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行会阴侧切自然分娩的320例产妇资料,按照自愿的原则,会阴皮肤行皮内缝合125例(研究组),丝线间断缝合195例(对照组),观察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缝合时间5 min,对照组平均缝合时间7.5 min,研究组48 h出院,对照组需住院3~5 d;对比两组伤口疼痛、伤口甲级愈合差异均有显著性,线结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组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减少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2011, 27(20):305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2011, 27(20):305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消化道癌引流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搜集2例食管癌、2例胃癌及4例结直肠癌伴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共8例,同时分析其原发癌组织学特点,淋巴结均行抗酸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随访结果进行预后分析。结果:8例消化道癌引流区淋巴结出现结节病样反应中,患者既往无结核、结节病病史,光镜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代之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中央无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68及溶菌酶阳性表达,CK及CEA均阴性表达。结论:癌引流区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可能为机体对肿瘤细胞或其坏死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伴淋巴结结节病样反应且无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好。
2011, 27(20):306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球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矫正轻度散光的效果。方法:对25例42眼轻度散光眼进行球性RGP验配,对比裸眼视力、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和RGP矫正视力。结果:所有散光眼的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和球性RGP矫正视力均明显高于裸眼视力,三组视力值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性RGP用于矫正轻度散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2011, 27(20):30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HFNEF)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门诊及住院HFNE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有典型心力衰竭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或略高于正常,给予相应治疗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很快缓解。结论:在临床中充分认识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掌握其诊断程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011, 27(20):306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 (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2011, 27(20):306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88例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痰培养45例阳性,阳性率51.5%,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加重住院的主要因素。在抗菌药物应用时宜选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药物。
2011, 27(20):306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难治性高血压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血压降至目标值以下,4例因各种原因血压无法达标。结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除了合理选择降压药物之外,还需要实施健康教育、危险因素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
2011, 27(20):306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巨脾切除术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对100例巨脾切除术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变清时间、腹水情况、发热情况、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引流液AMS值、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门脉高压性巨脾行脾切除术存在较多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巨脾解剖特点及术前肝功能分级、手术方式有关。结论:行巨脾切除术要熟悉巨脾解剖特点,改进手术方式。
2011, 27(20):30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骨肽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0年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肽注射剂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21例(52.5%),其中过敏性休克10例(25.0%)。关节疼痛6例(15.0%),单纯药物热2例(5.0%),血尿2例(5.0%),高血钙1例。结论:根据骨肽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加强用药监护。
2011, 27(20):307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进高原个体机体炎性改变及其胃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特点。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于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三天和第七天进行胃镜检查,并对进入高原后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步抽取血液标本,做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及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炎症介子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20例平原个体急进高原后血常规WBC、N及IL-1、IL-6、TNF-α、PAF等炎症介子均较平原显著升高,L较平原显著降低,均以进入高原第三天改变最为显著,与进入前比较P<0.01,与第七天比较P<0.05,L为第三天与进入前比较P<0.05、与第七天比较P>0.05。胃镜检查者,进入高原第三天及第七天胃镜检查阳性例数分别为17例(约85%)和10例(50%),与进入高原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胃镜下主要表现有胃黏膜出血、充血、淤血、糜烂、溃疡及胆汁反流等,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结论:高原缺氧对急进高原个体肠道黏膜屏障存在明显的损伤,并引发机体的炎性改变。而机体的这种炎性改变又可能进一步加重胃肠道的黏膜屏障损伤。
2011, 27(20):307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胃转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胃转流术的患者,术前行护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严格监测并控制血糖,指导合理膳食;术后注意观察病情、监测和控制血糖,加强胃管护理,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注重出院指导及随访。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个月按糖尿病诊断标准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提示糖尿病病情好转;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均未出现新的糖尿病并发症。结论:对2型糖尿病行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20):307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48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进行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康复训练和教育等。结果: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哑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康复,均达到了满意复聪的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完善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及教育,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 27(20):307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etomy,TVH)与经腹子宫切除术(transabdoinal hysterectomy,TAH)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TVH患者62例及TAH患者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子宫重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升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子宫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式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升高情况均优于腹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H较TAH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无瘢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1, 27(20):307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方法:将2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8例及对照组110例,两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对照组发生便秘后给予药物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入院时即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的便秘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72,P<0.01),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1.0%;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6.89,P< 0.01),腹痛腹胀症状发生率降低(χ2=32.216,P<0.01),再出血率降低(Fisher's Exact Test,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并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缩短排便间隔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对减少并发症及促进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2011, 27(20):30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DM合并冠心病患者48例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明确DM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要点。结果:48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现心理问题41例,腰酸背痛23例,排尿困难16例,伤口渗血17例,血压下降4例,急性心衰3例,心律失常5例,心肌梗死1例。结论:血糖、心率、血压的监测,相对有效的护理,出院指导等是此类患者护理的要点,对于提高患者PCI的成功率及患者的长期生存均非常重要。
2011, 27(20):30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早期运动联合多爱肤敷料外贴和TDP治疗仪照射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PICC置管后即给予手抓小球运动,辅以多爱肤敷料外贴和TDP治疗仪照射置管侧肢体;对照组:置管后用喜疗妥软膏外涂皮肤。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中Ⅰ度24例,Ⅱ度5例,Ⅲ度2例,观察组有1例出现I度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部早期运动(运用握小球的方法)、多爱肤敷料外贴、TDP治疗仪照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PICC置管早期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20):308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治疗组88例、硝酸甘油治疗组76例,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组92例,对照观察静脉给药后5天时3组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3组治疗左心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滴注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2011, 27(20):308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空心螺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获得随访,时间1~4年。其中18例骨性愈合,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内固定松动钉尾退出。结论: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固定确切、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对于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应是首选方法。
2011, 27(20):30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胃黏膜保护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次,2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法莫替丁20 mg,2次/天,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1, 27(20):308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白斑(leukoplakia)患者血清白介素-18(inteleakin-18,IL-18)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白斑患者、1例癌变患者和48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白斑组血清IL-18表达水平为(4.27±2.73) pg/mL,正常对照组为(2.06±0.39) pg/mL,白斑组血清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癌变患者血清IL-18手术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IL-18在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斑患者的血清检测是诊断口腔白斑的敏感手段。
2011, 27(20):308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60例,口服缬沙坦80 mg/d;依那普利组60例,口服依那普利5 mg/d。两组用药4周末,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合氢氯噻嗪12.5 mg/d,4周,如降压仍未达显效者,再联合氨氯地平5 mg/d,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末血压、心率、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缬沙坦组4、8、12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58%、75%、92%。而依那普利组则分别为62%、78%、9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缬沙坦组干咳及血尿酸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的降压效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等,但缬沙坦在干咳和血尿酸升高的发生率较低。
2011, 27(20):308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3例,5例行自体髂骨植骨。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康复出院,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均良好。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骨折均达临床愈合。结论:锁定加压钢板适用于多种类型胫骨远端骨折,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手术方法。
2011, 27(20):309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32例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疗过程。结果:保守治疗9例,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23例(包括中转手术2例),28例痊愈出院,死亡4例,3例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及早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骑跨性横窦硬膜外血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011, 27(20):309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异住妊娠(Eelopic pregnancy,E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P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8.33%,其中主要以输卵管妊娠为主;EP的主要相关因素包括妇科炎性反应、多次孕产、盆腔手术、宫内节育器等。结论:盆腔炎、人工流产是导致EP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是关键。
2011, 27(20):309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T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TR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文拉法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文拉治法辛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2、4、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ie,HAMD)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治疗2、4、8周末时HAMD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喹硫平治疗TRD与单用文拉法辛相比,联合用药起效快,疗效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20):309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内固定治疗骨折失败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钢板螺钉断裂、松动(1例同时合并骨不连);3例钢板外露(1例合并骨不连);8例骨不连或愈合延迟。结论:应依据骨折部位和分型,选择内固定器材;高度重视对骨、骨膜和周围软组织的保护;合理功能锻炼,不能依赖内固定而过早负重。
2011, 27(20):3095.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并随访1年,比较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cing,BPRS)、SI、大体功能量表(general ability scale,GA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及复发、服药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的康复作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优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越早进行心理护理康复效果越好。
2011, 27(20):309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胫骨干骨折中的的应用、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5个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稳定性好、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2011, 27(20):309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拔除鞘管后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 887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48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其主要原因是疼痛、血容量不足、精神紧张。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拔除鞘管后所致血管迷走反射是常见并发症,针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迷走反射的发生率,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20):309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将具有物理抗菌功能的分子模性结构材料喷涂在包皮环切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将包皮环切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阿莫西林3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创面,3次/天,并在创面愈合后连续使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7、10天创面的愈合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药期间伤口创面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包茎术后患者除进行常规口服抗炎药物治疗外,加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对创面伤口使用进行喷洒,可形成一层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效促进创面伤口的愈合,值得推广。
2011, 27(20):3100.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HPV-DNA检测(联合法)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x intraepithelial neeplasia,CI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联合法)诊断为CIN,并于短期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 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2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自身对照对比研究(联合法)和LEEP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240例患者(联合法)病理诊断同LEEP诊断符合率73%(175/240),不符合率27%(65/240)。联合法诊断CINⅠ共108例,LEEP后证实CINⅡ-Ⅲ 19例;诊断CINⅡ-Ⅲ共132例,LEEP术后证实宫颈浸润癌17例,漏诊率 7.08%。结论:(联合法)诊断CIN能提高宫颈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以降低宫颈浸润癌的漏诊率。
2011, 27(20):310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原因。方法:采用自制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48例住院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陌生、日间活动少、吵闹、焦虑等。采取干预措施后患者睡眠时间、临床症状及血压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住院高血压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差,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2011, 27(20):3103.
摘要:【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根除HP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推荐一线根除方案为PPI或雷尼替丁枸椽酸铋+克拉霉素、甲硝唑及阿莫西林中的两种抗生素,疗程7~14天,但其根除失败率高达20%。二线治疗方案包括标准四联方案(铋剂+四环素+甲硝唑+PPI)或三联方案(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对于二线治疗失败的病人,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药物,或使用新的抗生素。可供选择的三线治疗药物有喹喏酮类药物、四环素、利福布汀以及呋喃唑酮等,大剂量PPI+阿莫西林也显示出了良好疗效。
2011, 27(20):3105.
摘要:【摘要】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是汤剂现代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这三个方法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学者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011, 27(20):3112.
摘要:
2011, 27(20):311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于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提高内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192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行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术,观察疗效。结果:术区瘘口处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管吹风样杂音,动静脉内瘘术后4周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 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随诊6个月~5年,无肢端缺血并发症。结论: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内瘘术,血液透析临床应用满意,是前臂血管内瘘术的理想选择之一。
2011, 27(20):311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186例胸壁结核患者术前抗痨治疗2周行彻底病灶清除术,术后正规抗痨治疗。结果:186例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随诊3年,6例复发行2次手术,1例复发行3次手术。结论:规范的综合治疗,有利于胸壁结核的治愈。
2011, 27(20):311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硫酸镁、酚妥拉明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20):312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碘仿氢氧化钙糊剂行根管消毒的效果。方法:对116例患者(120颗牙齿)行根管清理后,随机分为2组,碘仿氢氧化钙组60例,甲醛甲酚组60例。每颗牙都行常规根管预备成型,然后封药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甲酚液疼痛较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碘仿氢氧化钙糊剂是一种良好的根管消毒剂,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20):312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东菱迪芙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方法。方法:本组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15~30 Bu,根据血纤维蛋白原监测结果选择停药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及出院前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的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出院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5),无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监测血纤维蛋白原前提下谨慎使用东菱迪芙可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1, 27(20):31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男性中有190例父母有高血压史,女性中有67例父母有高血压史;45岁以上者268例,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倍;发病因素为基因和遗传、年龄、性别、精神和不良生活习惯、血脂异常等,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均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论:高血压为多种因素综合引起,防治心脑血管病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
2011, 27(20):312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清醒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最佳起效时间,以达到无痛胃镜检查的最佳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分成2组,每组60例,分别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分钟(对照组)、2分钟(观察组)后进行胃镜检查,对其无痛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无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胃镜检查前2分钟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可以取得最佳的无痛效果。
2011, 27(20):3124.
摘要:
2011, 27(20):3126.
摘要:
2011, 27(20):3127.
摘要:
2011, 27(20):313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清府息痛汤加味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用清府息痛汤加味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显效48例,有效4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在4型中,尤以气虚血瘀型效果最好。结论:中医清府息痛汤加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20):31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对胆胰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8例胆胰疾病患者使用ER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24例,20例取石成功,并发症7例,6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治愈,1例死亡。结论:ERCP检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拓宽了微创技术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2011, 27(20):31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肠破裂早期诊断中B超检查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超声检查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外伤后经手术证实肠破裂患者5例声像图特点。结果:急腹症和闭合性腹部外伤时B超示腹腔局限性积液、胰腺不能显示,代之以活跃的气体回声及肠管活动异常提示肠破裂。结论:B超检查可以辅助肠破裂早期诊断,可推广应用。
2011, 27(20):3135.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ns,SAU)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 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分离的215株SAU的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15株SAU主要分离于痰标本,以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最为常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分离率较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低于MRSA,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临床科室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监控,及时提供医院感染菌株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率变化,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2011, 27(20):313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斑术后局部皮肤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我院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斑的114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局部皮肤立即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并同时采用间歇性冰敷24 h,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对照组术后局部皮肤采用间歇性冰敷24 h后,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对比两组局部皮肤水肿消退时间,水泡个数,皮肤破溃情况。结果:实验组局部皮肤水肿消退时间、水泡个数、皮肤破溃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斑术后局部皮肤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涂,24 h后用硫酸镁湿热敷,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护理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2011, 27(20):313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肺癌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本组24例,仅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其余23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能够提高手术耐受力,减少肺癌手术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2011, 27(20):31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轻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效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1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8%的护士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她们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为工作负荷、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及支持不足、业务技术更新快、检查和理论考试。结论:手术室护士承受着多种压力,要缓解心理压力,管理者应针对其心理特征建立缓解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的长效机制。
2011, 27(20):314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引起腹胀、便秘的护理。方法:将62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取腹部热敷、按摩、口服缓泻剂、空腹服用麻油等方法;对照组30例采取腹部热敷、按摩、口服缓泻剂等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服用麻油辅助进食等防治胸腰椎骨折病人腹胀便秘的效果明显优于腹部热敷、按摩、口服缓泻剂等方法。
2011, 27(20):3143.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3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C+CIK免疫治疗后的反应及护理。方法:3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经采血做DC+CIK细胞体外培养后,再予回输,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6例患者未见明显改善;除4例患者出现低热,对症处理后好转外,余患者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能明显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2011, 27(20):31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使用立止血后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出现立止血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从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确采取抢救措施、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33例肺复张患者症状缓解出院,2例因基础疾病严重死亡。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对立止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监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20):314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必要性。方法:在工作中制定出针对由于化学、麻醉气体污染和工作性质引起身体和心理的防护措施。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危险的发生,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结论:手术室护士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
2011, 27(20):314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120例脊柱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生活习惯、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脊柱骨折护理常规。结果:干预组出现便秘6例,有效54例;对照组出现便秘21例,有效39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便秘现象,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2011, 27(20):31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培训提高普外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技术水平的效果。方法:对30名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并应用应急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应急培训,短期内能迅速提高其应急能力,尤其是应急配合能力提高较快,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护士的工作信心。
2011, 27(20):314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36例,好转10例,另有5例因脑出血严重,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经救治无效住院期间死亡3例,出院回家死亡2例。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及时、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对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7(20):314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患者股静脉留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人工肝患者的股静脉留置管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静脉血栓、脱管、空气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4例有皮下血肿,1例管尖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例堵管重插,不良反应发生率4.8%。结论:通过精心护理,可减少人工肝治疗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保证人工肝治疗的顺利进行。
2011, 27(20):315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Adrerse drug reaction,ADR)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作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我院中药注射制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巡视与观察,中药注射制剂的ADR可以预防和控制。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制剂的ADR,强化职责、正规操作、密切观察,能够减少中药注射制剂ADR造成的伤害。
2011, 27(20):31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对93例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化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完成4~8个疗程的化疗计划,均达到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1, 27(20):315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护理对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优化手术器械及设备管理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手术科室的专科特点,护士长将护理人员分为3个大组,组内人员按照1:7的比例配置组长、组员,各小组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负责本专业组手术的护理配合、专科器械管理及专业培训。结果:经过2年的运行,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得到较大提高,手术器械及设备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实行手术室专科分组护理,提高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2011, 27(20):315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促进疗效。方法:从不同因素对100例腹部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康复依从性),包括是否按要求活动、是否按要求进食、是否按要求拔除各种管道,不依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因素对病人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翻身时间、进食时间等均有影响。结论:护理工作中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对策,可有效促进病人恢复。
2011, 27(20):315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观察和护理。结果:生长抑素八肽(奥曲肽)治疗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生长抑素八肽止血效果快,在常规止血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早使用。
2011, 27(20):3173.
摘要:
2011, 27(20):31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和用量均逐年增加,其中芬太尼注射液及吗啡制剂更为明显,而哌替啶注射液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其剂型,品种还应增加。
2011, 27(20):3184.
摘要:【摘要】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为主要壁材,维生素E油为芯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备KGM基微胶囊,利用生物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对KGM基微胶囊产品的外观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包埋率、载药量、微胶囊化产率进行了测试分析。
2011, 27(20):3190.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合理有效的对健康档案进行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职能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门诊、社区巡诊、入户随访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并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信息的及时性和共享性。结果: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结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1, 27(20):3192.
摘要:【摘要】医学留学生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着语言障碍、教材选择、师资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科在合理利用教师资源,提高教师英语水平、丰富教学方式以及对每一轮实习教学进行评估总结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以提高对医学留学生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
2011, 27(20):3193.
摘要:【摘要】医学人文精神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精髓,是人类医学文化的传承;人文精神的培养重于科学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更是临床医生完整人格构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时代呼唤医学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2011, 27(20):3195.
摘要:【摘要】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临床病例、联系前沿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改变考核方式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
2011, 27(20):3196.
摘要:【摘要】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儿科学临床带教中存在许多难点问题,通过对实习医师加强入科教育和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沟通,提高实习生法律意识等对策,克服了带教难点,提高了儿科学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