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21):320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镁硒联合预防氟牙症的效果及初步机理。方法:40只体质量18~24 g雄性小鼠,随机分为Ⅰ组(双蒸水、常规饲料)、Ⅱ组(饮用F-浓度为50 mg/L的双蒸水、常规饲料)、Ⅲ组(双蒸水、添加MgSO4·7H2O 162.5 mg/kg+Na2SeO3·5H2O 2 mg/kg饲料)、Ⅳ组(饮用F-浓度为50 mg/L的双蒸水、添加MgSO4·7H2O 162.5 mg/kg+Na2SeO3·5H2O 2 mg/kg饲料)。每组10只。定期观察小鼠生长情况,42 d后处死,获取切牙标本,HE染色观察成釉细胞形态。结果:Ⅳ组分泌期成釉细胞形态较Ⅱ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镁硒联合运用可拮抗过量氟对成釉细胞的损伤,对氟牙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011, 27(21):3202.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西布曲明9a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发病关系及对血脂水平、CAD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84例正常人和212例CAD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PCSK9基因多态性,检测CAD患者的病变支数及随防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CAD组中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CAD组中GG基因型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含量比AA基因型增高(P值分别为0.023、0.000、0.036),在CAD组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与AA基因型患者相比,出院后2年心血管事件增加(P=0.004,OR=2.013,95%CI:1.225~3.018)。结论:中国汉族人群基因多态性PCSK9基因 E670G多态性可能与CAD发病相关;E670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AD预后相关;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与冠脉狭窄程度无关。
何洪波,倪银星,赵志刚,罗志丹,钟 健,陈 静,闫振成,祝之明
2011, 27(21):320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人群看电视时间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社区人群看电视时间并检测其主要代谢指标。结果:MS组与非代谢综合征(NMS)组相比,看电视的时间更长。与每日看电视时间少于60 min的亚组相比,其余各组血压及各项主要代谢指标显著升高;每日看电视时间120~180 min及超过180 min的亚组均显著增高MS的风险[OR:1.16(1.10,1.23);1.35(1.22,1.50);P<0.01]。结论:看电视时间超过120 min/d显著增加MS风险。
2011, 27(21):3207.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INK4A和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3例宫颈组织(正常宫颈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2例)制成的组织芯片中P16INK4A和Ki67的表达,并比较3组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16INK4A和Ki67在正常组中阳性率分别为0.00%(0/9)和11.11%(1/9);CIN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8.13%(25/32)和68.75%(22/32);鳞状细胞癌组中阳性率均为91.67%(11/12)。其中正常组与CIN组、正常组与癌组、正常组与CIN组和癌组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P16INK4A和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P16INK4A和Ki67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可能共同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2011, 27(21):320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emberton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前倾角、颈干角及关节囊等因素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采取Pemberton手术治疗DDH 82例(98髋),术前双侧髋关节行薄层平扫及3D重建测量AI、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及颈干角(collodiaphyseal angle,CDA),指导术中行旋转截骨、造盖术及适当修整关节囊并行关节囊紧缩术,术后复查患儿AI、FNA及CDA,并随访12~48个月。结果:82例患儿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4个月。根据Mckay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76髋(77.55%),良16髋(16.32%),可6髋(6.12%),差0髋(0%),AI平均缩小(17.5±0.7)度,FNA平均缩小(13.8±3.7)度,CDA平均缩小(13.0±3.5)度,采取SPSS17.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术后患侧的AI、FNA、CDA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极有统计学意义(t>t0.01,97,P<0.01)。结论:对于儿童DDH行Pemberton手术治疗,AI、FNA、CDA及关节囊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四个重要方面,AI、FNA的矫正有利于髋臼成形及维持髋关节稳定,CDA的矫正则有利于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度,术中视关节囊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关节囊修整重建、紧缩术非常重要,对于股骨头的复位尤其是防止术后再脱位有重要作用。Pemberton手术治疗时常会涉及到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因此,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确操作,对任何一方面的矫正适当与否均关系到术后疗效。
2011, 27(21):3212.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大龄马蹄内翻足患儿46例(56足),单侧马蹄内翻足36例,双侧马蹄内翻足10例。按照病因分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A组)和外伤性马蹄内翻足(B组),其中A组31例(41足),B组15例(15足)。按ICFSG评分标准,从形态学(12分)、功能(36分)、影像学(12分)三个方面评分,从正常的0分到畸形最严重的60分,优0~5分,良6~15分,中16~30分,差31~60分。术前对56只足评分,优0足,良0足,中17足(A组11足,B组6足),差39足(A组30足,B组9足)。46例患儿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畸形,并根据患儿的年龄、足畸形的程度和性质及有无严重的骨性畸形改变,结合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距舟关节或骰骨V形截骨等有限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本组46例(56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4年,按ICFSG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40足(A组30足,B组10足),良11足(A组8足,B组3足),中5足(A组3足,B组2足),差0足,疗效优良。3例发生针道反应,无残余畸形发生。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马蹄内翻足,就诊时间晚,畸形重,采用传统手术矫正畸形,治疗效果不佳且容易复发,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且不易复发等优点,不失为治疗大龄儿童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优先选择。
2011, 27(21):3215.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冰片中微量铅、镉、铜的分析方法。方法:检查波长铅为283.3 nm,镉为228.8 nm,铜为324.7 nm;灯电流为10.0 mA;狭缝宽度为0.4 nm。结果:铅在0.0~40.0 ng/mL、镉在0.0~1.0 ng/mL、铜在0~10 n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8.0%,97.3%。结论: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冰片中微量铅、镉、铜,方法准确、简单、灵敏,被测溶液稳定性好。
2011, 27(21):321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炎虚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炎虚证病例129例,采用AVE-763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尿有形成分,血清Cys C的测定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肌酐、尿素、甘油三酯、胆固醇检测都采用酶法。结果:129例慢性肾炎虚证患者中,各型之间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血胱抑素C、甘油三酯、补体3、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在慢性肾炎各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胆固醇、补体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实验指标存在差异,可以用实验指标指导分型。
2011, 27(21):3218.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aVR(+)]与临床变量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度评分组合在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在205例患有UA/NSTEMI的病人中,选择入院心电图aVR(+)超过0.5 mm的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入院aVR(+)是30天死亡率有力而独立的预测因素。死亡率随aVR(+)的严重性而增加。对于临床因素低危组病人(肌钙蛋白阴性,心率≤110次/分,收缩压>90 mmHg,入院符合心功能Killip I级,年龄≤70岁),aVR(+)的病人比无aVR(+)有更高的死亡率。在TIMI危险度评分的低危组和中危组里,aVR(+)的病人比没有aVR(+)的病人有更高的死亡率。结论:aVR(+)对UA/NSTEMI病人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为临床危险因素及TIMI危险度评分对ACS病人危险分层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低危组和中危组的病人。
2011, 27(21):322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病历资料,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依次为:胃癌13例(占43.33%),小肠间质瘤4例(占13.33%),小肠憩室2例(占6.67%),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3例(占10%),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3例(占10%),结直肠癌5例(占16.67%)。30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病死率10%(3/30)。结论:术前明确诊断是提高消化道出血外科治疗效果的关键。
2011, 27(21):322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局部使用凝血酶对介入诊疗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 2009年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束后即刻拔鞘,徒手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24小时;试验组仍采用徒手压迫的方式,在压迫的同时将凝血酶浸润的纱布块加压放置于穿刺点部,压迫相同的时间后以同样的方法连同凝血酶纱布块加压包扎24小时。结果:对照组发生局部血肿8例,假性动脉瘤2例;试验组发生局部血肿2例,无假性动脉瘤。两组都没有动静脉瘘、动脉或静脉栓塞发生。总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13.3%,试验组为2.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诊疗后穿刺局部使用凝血酶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21):32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504S和PCNA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前列腺增生及59例前列腺癌患者p504S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明显增加,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5);p504S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阳性强弱表达在各级前列腺癌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04S是前列腺癌敏感而特异性的标记物,p504S与PCN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2011, 27(21):322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小脑横径的测量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7~12月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其孕周28~4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35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及35例对照组胎儿的小脑横径及常规胎儿测量径线。结果:(1)FGR组胎儿小脑横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正常发育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940,P<0.001);(3)胎儿小脑横径与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884,P<0.001);(4)与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相比,小脑横径在单径线预测FGR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其他径线佳。结论:单个胎儿测量径线以小脑横径对预测FGR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011, 27(21):3227.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不同梗死部位,急性期、恢复期的心室晚电位(VLP)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NHE-2000型心电检测仪,对49例AMI患者进行VLP检测。结果:49例AMI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26例中急性期12例,VLP阴性8例,阳性4例,无死亡病例。14例恢复期患者中VLP阳性9例,死亡3例;VLP阴性5例无死亡病例,心内膜下心梗3例恢复期均为阴性无死亡病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6例中恢复期5例,VLP阴性2例,死亡1例。急性期1例VLP阴性死亡。急性期死亡率为4.76%(1/21),恢复期死亡率为14.28%(4/28),VLP均为阳性。49例VLP阳性率为40.81%(20/49)(P<0.05)。VLP阳性者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猝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VLP阴性者。值得注意的是下壁心梗发生率高26例占53.06%,死亡率11.53%(3/26)。结论:AMI患者VLP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警惕恢复期VLP阳性患者的突发事件。
2011, 27(21):3229.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5个成分含量。方法:采用Agela Venusil XBP-C18(4.6 mm×250 mm,5 ?滋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6 nm。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40~0.800、0.020~0.400 ?滋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69%、98.65%、99.82%、97.29%、96.38%,RSD分别为2.08%、1.64%、1.07%、1.78%、2.2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六味安消胶囊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2011, 27(21):323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5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9个月,生存期超过1年6例(占40%),生存期最长22个月,无一例超过2年。局限期11例中,未化疗组4例中位生存期9.1个月,生存超过1年1例;化疗组7例中位生存期16.3个月,生存超过1年5例。广泛期4例化疗或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及预后仍较差,包含化疗的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标准的治疗模式,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延长中位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2011, 27(21):323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和血管扩张药控制性降压于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择期实施鼻窦内窥镜手术且无手术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控制性降压(R组)和硝普钠血管扩张控制性降压(S组)。结果:两组在降压诱导时间,降压时间,血压恢复时间,术中各时间点动脉压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0 min时间点之外,术中各时间点手术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在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控制性降压,能有效的控制鼻窦内窥镜手术的血压,减少术中出血,获得良好手术视野评分,取得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满意临床疗效。
2011, 27(21):32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含铋剂及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果胶铋,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后4周行C14呼气试验检测HP,如C14呼气试验阴性认定HP已根除。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6.97%、76.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铋剂及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是一种根除HP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2011, 27(21):3236.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双肾积水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收治68例双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患者病史、体检及各种影像等资料,68例经病因治疗及引流等方法,肾功能均得到恢复或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双肾积水为双侧输尿管或下尿路梗阻性病变所致。治疗方法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病因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尤为重要。
2011, 27(21):32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四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对各期梅毒标本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ACON SY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梅毒特异性抗体定性检测;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做特异性抗体定量检测。结果:SYP、ELISA、TPHA、 TPPA四种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定性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TPPA对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滴度水平普遍高于TPHA。结论:SYP适合用于对临床上疑诊梅毒的患者进行筛选,TPHA比TPPA 更适合临床用于特异性抗体的定量检测。
2011, 27(21):323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给予小剂量氟哌利多对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给予氟哌利多组(F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法、麻醉维持药物及术中输液管理方法均相同,F组术毕前30 min给予氟哌利多1 mg,D组术毕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氟哌利多不良反应及其他全麻并发症。术中心电图监测有异常者和术后苏醒延迟、呼吸道梗阻、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压或高血压)、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者剔除本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等氟哌利多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PONV发生率F组为12.9%,D组为38.5%,比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NV程度分级构成比比较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术中给予小剂量氟哌利多能显著降低PONV发生率,减轻恶心呕吐的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预防PONV的措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1, 27(21):32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ECO)及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K-B法及纸片确证实验对347株ECO及KPN产ESBLs菌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347株菌中检测出83株产ESBLs菌株,总检出率22.6%,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产ESBLs菌株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亚胺培南是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的首选药物。
2011, 27(21):3242.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148例,其中泰勒宁组73例,奥施康定组75例,比较用药4周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两组治疗方案。结果:泰勒宁组镇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6.3%,奥施康定组为90.7%,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泰勒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施康定组低。成本/效果比(C/E)泰勒宁组为1861,奥施康定组为2878。结论:泰勒宁和奥施康定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疗效相当,泰勒宁治疗成本较低,奥施康定不良反应较高。
2011, 27(21):324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产地木瓜多糖的含量,为临床合理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浓硫酸法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木瓜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木瓜多糖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木瓜多糖的含量与产区的平均日照、温度、气候、地理条件等有关。结论:本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较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木瓜多糖的含量测定。
2011, 27(21):324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腹腔镜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腹腔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双侧腹股沟疝2例,复发疝1例。TAPP平均时间3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观察期内无一例复发。除1例发生阴囊积液外,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APP经适宜的腔道进行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缩短术后住院和康复时间,也可降低相关费用,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1, 27(21):324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服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依据抚养者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不予服药,分析两组第三和五天经皮胆红素值。结果:第三和五天治疗组比对照组黄疸值明显降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门诊口服药物能有效地降低黄疸值,避免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2011, 27(21):32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对7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总结该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72例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治愈。结论:及早有效的治疗,做好术后全方位的护理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愈的关键。
2011, 27(21):3249.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福州市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结论:福州地区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该调查结果应引起医院管理部门及护士自身的重视,采取相应对策进行行为干预,以遏制亚健康向疾病转变的趋势。
2011, 27(21):325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将7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治疗及心理、饮食、药物护理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科治愈66例(94.28%),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6.72%),1例患者死亡(1.44%)。结论:积极正确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2011, 27(21):32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运用超声刀进行胸腔段的食管锐性分离为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例早、中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经膈裂孔食管切除术,术中采取胸腔镜辅助下,运用超声刀进行胸腔段的食管锐性分离为主的新方法。结论:早、中期食管癌患者进行经膈裂孔食管切除术,术中采取胸腔镜辅助下,运用超声刀,进行胸腔段的食管锐性分离为主的新方法,术程顺利,并发症少而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医疗费用明显减少。
2011, 27(21):325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TCT)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16例胸腹水,分别用传统涂片和TCT技术两种方法制片,对比两种制片的效果和阳性诊断率。结果:传统涂片背景复杂、厚薄不均、单个细胞容易漏诊;TCT制片所取标本量大、偶然性小、细胞平铺、背景干净、单个细胞容易识别;传统涂片的恶性诊断率为37.2%,TCT制片的恶性诊断率为45.7%,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T细胞学检查方法在标本的处理、制片和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涂片方法,能够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2011, 27(21):3254.
摘要:【摘要】目的:讨论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的治疗及术后功能恢复。方法:我科进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4例,通过常规的动脉-动脉,静脉-静脉吻合,术后“三抗”治疗,严密护理及观察。结果:全部成活,除1例近期手术正在康复外,外观功能均良好。结论:游离足趾移植需术前制定合理方案,术中精心操作,术后细致观察和护理,适时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2011, 27(21):325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19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给予坎地沙坦8 mg和单硝酸异山梨酯40 mg,1次/日口服治疗,观察用药6个月末时患者的血压水平和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显效158例(占80.6%)、有效30例(占15.3%)、无效8例(占4.1%),总有效率为95.9%;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坎地沙坦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1, 27(21):325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肝衰竭患者高危风险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近3年我院ALSS治疗肝衰竭患者323例1 035次的高危风险情况及护理对策。结果:常见的高危风险有皮疹、皮肤瘙痒、畏寒、寒战、血压一过性下降,少见的高危风险有循环管路部分凝血、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偶见的高危风险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堵管、破膜等。结论:提高人工肝治疗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作为常规的质量监控,正确认识并密切观察ALSS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高危风险,及时预防和处理,对减少人工肝治疗相关风险,确保ALSS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
2011, 27(21):32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31例和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30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恢复率、HBV-DNA阴转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1年,疗效进一步提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值得临床推广。
2011, 27(21):325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产科7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剖宫产术68例,阴道分娩8例。其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6例,取同期60例正常剖宫产术作对照,术中、术后出血量无增加。结论: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性。
2011, 27(21):3260.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下肢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2002年10月~2010年10月,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48例同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耐磨损,无继发溃疡。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切取简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可有效地修复膝至前足的软组织缺损。
2011, 27(21):32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10年7月实施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128例,其中前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式剖宫产(观察组)56例,新式剖宫产(对照Ⅰ组)38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Ⅱ组)34例,再次手术中观察比较三组腹腔粘连程度,开腹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最轻,发生率最低,再次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明显减少了盆腹腔粘连的程度,对再次剖宫产术影响最小。
2011, 27(21):3262.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丙酚复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年龄20~35岁。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2例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B组20例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观察这两种麻醉方法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镇痛效果,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恶心呕吐和注射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布托啡诺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在配合应阿托品和面罩给氧充分有效的情况下,镇痛效果确切,苏醒恢复及时,对循环、呼吸干扰较小。但复合布托啡诺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适宜于推广应用。
2011, 27(21):326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冠脉内介入术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将本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造影剂肾病强化护理防护。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后24 h及48 h采血检测血清肌酐(Cr)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造影剂肾病护理防护,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 提高急诊冠脉介入术的成功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1, 27(21):326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滤器及管路使用时间较短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行连续性肾脏代谢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CRRT)的患者325例中的65例发生滤器及管路使用时间过短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常见的造成滤器使用时间过短的原因有血滤器及管路内凝血44例次,占67.7%;家属放弃和死亡13例次,占20%;患者严重出血5例次,占7.7%;血管通路严重不畅而被迫停止治疗2例次,占3.1%;机器故障1例次,占1.5%。结论:对上述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患者取得最佳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达到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2011, 27(21):326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宜昌市194人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急救护士在强迫症状、抑郁和睡眠饮食以及躯体化等方面症状比较强,多个项目阳性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各人口统计学分组中都体现了显著的差异。其中26~35岁组、急救工龄在1~2年组、学历为本科组、职称为护师组、月收入2001元以上组、月夜班个数为11个以上组、职务为护士组、已婚未育组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最低。结论:急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护士本人、护理管理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011, 27(21):3269.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完善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癌切除手术巡回和洗手配合,做到熟练、默契的配合手术,降低医生的手术风险,为患者做好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方法:自2010年2~12月采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35例患者,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结果:患者经胸腔镜游离食管,胸壁肌肉损伤小,无肋间牵开,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隐匿、美观,减少了直接开胸所致的较大的创伤;改行经腹部切口游离胃,胃游离彻底,减少了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达到微创的目的。结论: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和术中密切配合及护理,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良好保障。
2011, 27(21):3271.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与正常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变化,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就诊产妇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筛选出138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孕产妇,并选取198例正常的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孕期并发症、妊娠结局、胎儿体质量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妊娠时限短于正常对照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随访发现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产后有良好结局。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均有影响,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监测及护理占有重要地位。
2011, 27(21):327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与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54例,32例痊愈,21例好转,截肢1例。结论:在对糖尿病足的护理与防治对策中,分析各种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有效降低了发病率,提高了糖尿病足的治愈率。
2011, 27(21):327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ICU危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疾病相关的心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两组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有焦虑状况,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促进作用。
2011, 27(21):3277.
摘要:【摘要】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RCC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仍有约20%的患者最终发生远处转移。对于具有转移、复发高风险的患者以及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来说,通过辅助治疗来提高总的生存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有意义的。虽然RCC对放化疗不敏感,但免疫治疗以及各种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和方法给RCC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文中就RCC辅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1, 27(21):3279.
摘要:【摘要】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报道的布洛芬型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介绍若干具代表性的布洛芬剂型,包括片剂、透皮制剂、眼用液体制剂等,为相关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这些剂型普遍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用药安全性。
2011, 27(21):3282.
摘要:【摘要】应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肝脏疾病在我国相当普遍。本文综述了急性肝损伤发生的机制及近年中药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在临床抗急性肝损伤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
2011, 27(21):328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效果。方法:将50例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降压组(A组)和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降压组(B组),比较两组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硝普钠用量。结果: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率A组高于B组(P<0.05)。降压达预计值的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5),停降压药后血压回升时间A组短于B组 (P<0.05)。硝普钠的用量分别是A组(15.42±2.86)mg和B组(9.57±4.25)mg(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可缩短降压时间,降压中心率无明显增快,可预防硝普钠停药后反跳性高血压,并可减少硝普钠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性降压方法。
2011, 27(21):328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免充气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名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比,免充气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在血流动力学SpO2、EtCO2、Ppeak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两组在血流动力学SpO2、EtCO2、Ppeak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免充气喉罩在妇科手术中效果确实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2011, 27(21):32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胆囊癌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点及类型。结果:5例胆囊癌患者中,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66.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例,管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1例。5例胆囊癌患者有4例获随访资料,1例因住址和电话变动失访。其中存活超过5年的1例(该患者在做胆囊结石手术时意外发现),3例手术后存活3~8月。结论:胆囊癌隐匿性强,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胆囊结石、胆囊炎是诱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2011, 27(21):329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高血压合并尿蛋白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在常规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25 m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90.9%vs63.6%,P<0.05)并且在改善心肾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尿蛋白疗效确切,同时卡托普利能减少动脉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肾血流量,但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从而改善心肾功能。对于同时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心肾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2011, 27(21):329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2011, 27(21):329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和芬太尼应用于剖腹产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剖腹产产妇分为两组,每组30例。I组使用芬太尼静脉泵镇痛,Ⅱ组使用地佐辛静脉泵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I组与Ⅱ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应用于剖腹产术后镇痛可取得良好效果,可安全用于剖宫产的术后镇痛。
2011, 27(21):329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甲硝唑片;对照组用铝碳酸镁片,维U颠茄铝胶囊,甲硝唑片,均7 d为1个疗程,服药3个疗程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HP转阴性率达90%;对照组治愈率为44.37%,HP转阴性率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联疗法是治疗慢性胃炎的最佳方案,可推广应用。
2011, 27(21):3294.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将我院经头颅MRI或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 27(21):32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主性颅内压升高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TS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保守治疗40例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40例,其中20例采用自主性颅内压升高治疗法,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自主性颅内压升高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方法有效、可行。
2011, 27(21):3296.
摘要:【摘要】目的:加强术前麻醉访视,提高麻醉安全。方法:采取谁负责麻醉,谁亲自访视病人,根据访视结果拟定麻醉方案。结果:全年5634例实施了麻醉的择期手术病人均无意外发生。结论:高质量的麻醉前访视充分保证了麻醉的安全实施和手术的顺利进行,确保了病人的安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2011, 27(21):330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甲硝唑、康复新、思密达等混合液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放疗后出现的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用甲硝唑、康复新、思密达等混合液给予灌肠。对照组16例给予思密达、氟哌酸、黄连素等口服,并给予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康复新、思密达等混合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1, 27(21):330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危重女性患者导尿时的合理体位选择。方法:将我科危重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导尿一次性成功率。结果:实行改进导尿体位后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大于传统组(P<0.05)。结论:危重女性患者改进导尿体位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2011, 27(21):330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37例行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相对固定人员着重做好手术护理配合。结果:3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出血及中转开腹。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及术中娴熟的护理配合以及严格执行无瘤技术对保肛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2011, 27(21):3305.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保妇康栓及云南白药联合用药配合电外科袢切除手术操作(Loop electrosurgical exctsiou procedure,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就诊病人,经液基细胞学检查(thiuprep cytologic test,TCT),均为炎性细胞的208例病人,分为观察组126例,给予联合用药配合LEEP治疗;对照组82例,LEEP治疗后,给予碘伏纱布填塞止血,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前放置保妇康栓1个月,观察2个月后,有42例治愈,占30%,余84例LEEP治疗后,用云南白药和保妇康栓治疗。两组LEEP手术中的出血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操作时间无差异性,术后观察组的出血量,止血效果,抗炎性,创面愈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用药配合LEEP治疗宫颈糜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1, 27(21):33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0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01例经PCI冠心病患者,经精心护理,术后恢复好。无局部血肿、心肌梗死、心衰发生。结论:PCI的护理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
2011, 27(21):33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ehycardia,PSVT)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穿刺点血肿1例、心脏压塞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安全有效,手术前后需要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各种并发症。
2011, 27(21):3309.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对本市城区4家二级医院158名护士培训前、后发放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知识问卷调查表。结果:本市城区4家二级医院护士对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知识知晓率低,经过培训,理论明显提高。结论:本市医院护理人员对2007中国糖尿病指南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新知识和理论的培训。
2011, 27(21):33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2011, 27(21):331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建立的意义、方法及管理。方法:对比43例重症脑损伤患者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严格掌握气管内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的指征,选择采取合理的气管插管方法及正确的管理。结果:43例均保证了良好的通气效果和有效的氧合作用。结论:人工气道的迅速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1, 27(21):331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闭合性肾损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5例闭合性肾损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和严密的观察及细心的护理,保肾成功,11例保守治疗转为手术,术中死亡1例。结论:闭合性肾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细致周到的护理对医生诊疗的帮助及患者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2011, 27(21):331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护理对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对79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并进行观察。结果:7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充足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细致的观察护理,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2011, 27(21):331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3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及时彻底清除毒物,早期、足量应用抗胆碱药物及胆碱酯酶复能剂,对症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果:3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治愈36例,死亡2例,治愈率94.74%。结论:正确的急救方法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
2011, 27(21):3332.
摘要:
2011, 27(21):333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急救调度空跑率,避免浪费有限的急救资源,提高急救调度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对本单位2009年各空跑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2010年的空跑率明显降低,急救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了急救调度工作效率。结论:调度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经常性地开展空跑因素的分析活动,及时作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提高急救调度的工作效率,避免浪费有限的急救资源。
2011, 27(21):333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方法:对我科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65岁以上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年间老年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安全事故,平安康复出院。结论:只要认真做好老年患者各项护理隐患的安全评估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存在安全隐患是可以杜绝的。
2011, 27(21):3342.
摘要:【摘要】针对留学生语言障碍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特点,通过几年的留学生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适合留学生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及实习的模式,确保留学生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2011, 27(21):3344.
摘要:【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实现师生互动,并改变以往考核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1, 27(21):3345.
摘要:【摘要】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风险评估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文章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介绍了《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选修课的实践和探索。
2011, 27(21):3347.
摘要:【摘要】针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突破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并实施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这3种不同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并针对这些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1, 27(21):3348.
摘要:【摘要】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都是药学专业非常重要的课程,根据两者的关系和特点,我们将其实验教学进行合并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2个年级的教学运行,对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合并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效果良好。
2011, 27(21):3350.
摘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心理咨询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讲,心理咨询的成效不明显。本文主要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成长及咨询效果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认识与见解。
2011, 27(21):335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对影像学本科生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并进行考试成绩比较及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效率。结论: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的影像学教学方法。
2011, 27(21):3353.
摘要:【摘要】第二课堂可以有效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011, 27(21):3354.
摘要:【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药学和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011, 27(21):3355.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