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24):368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p38MAPK在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失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分别在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0、0.5、1、3、6、12 h处死大鼠,切除胃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p38MAPK在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8MAPK在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增强;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0.5 h表达即明显增加,1 h达高峰,再灌注3 h有所下降,而后又上升并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再灌注12 h。结论:p38MAPK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2011, 27(24):368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LDR)对瘤细胞蛋白激酶α(PKCα)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DR1-4组。左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LDR1-4组接种后11 d予γ射线全身照射75 mGy,照射后8、12、24、48 h处死。对照组在24 h被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PKCα和TERT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DR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R2-4组PKCα的浓度降低,且LDR3组降到最低。结论:低剂量辐射能减少瘤细胞PKCα的分泌,从而抑制瘤细胞的生长,且照射后24 h降到最低。
2011, 27(24):368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脑顶核仿生波电刺激(fastiqial nudeus stimulation,FNS)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只犬分为房颤组(AF组)5只、干预组(FNS组)5只及对照组(Sham组)4只,记录各组在不同刺激作用下AF的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小脑顶核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P<0.05);FNS对左房容积及射血分数的影响,AF组与sham组比较,左房容积增大,射血分数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与AF组比较,左房容积减小,射血分数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仿生电刺激可明显降低犬实验性AF的发生率,可减小实验性AF犬左心房的容积。
2011, 27(24):368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糖类抗原(CAl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70例PHC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CAl9-9的含量,并分析对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HC组AFP、APU、CAl9-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CAl9-9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PHC的敏感性分别为65.7%、87.1%、50.8%,特异性分别为92%、62%、78%;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6%和98%,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AFU、CAl9-9联合检测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可提高AFP阴性PHC的诊断率。
2011, 27(24):36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几类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规律。方法:利用微分方程理论建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了传染病的几个数学模型,并获得了模型的一些动力学特征。结论:某些传染病存在区分传染病是否会流行的阈值。当有关参数值不超过该阈值时,传染病不会流行。当有关参数值大于该阈值时,传染病会流行。
2011, 27(24):36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在CPB下行心脏手术后出现ALI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入室后6 h内治疗组持续予以羟乙基淀粉(6%万汶),对照组予以复方氯化钠进行输液治疗,维持CVP水平在8~12 mmHg。放置PiCCO导管,测定心输出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GEDV)、血管外肺水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及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改变。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在0 h为(9.0±2.0) ml/kg及(8.5±1.8) ml/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 h EVLW较0 h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3、6 h EVLW均较0 h明显降低(P<0.05)。EVLW在治疗组6 h为(6.1±1.4)ml/kg,明显低于对照组6 h(7.3±1.5)ml/kg (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氧合指数在0 h为(217±46)mmHg及(221±3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组6 h氧合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GEDV在0 h为(644±83) ml/m2及(652±103) 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6 h GEDV较0 h显著升高(P<0.05),而治疗组3、6 h GEDV均较0 h明显升高(P<0.05)。GEDV在治疗组3、6 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SVV在0 h为(13.6±3.4)%及(13.4±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6 h SVV较0 h及3 h均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3、6 h SVV均较0 h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6 h SVV较3 h进一步下降(P<0.05)。SVV在治疗组3h显著高于对照组3 h水平(P<0.05)。结论:对于CPB后急性肺损伤,羟乙基淀粉可降低EVLW,改善氧合,改善肺损伤症状。
2011, 27(24):369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清晨唾液皮质醇的水平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变化。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MS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晨醒时空腹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差异。结果:MS组的清晨唾液皮质醇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的清晨唾液皮质醇水平有升高,可作为诊断依据。
2011, 27(24):3693.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冲洗液联合应用的根管超声冲洗效果。方法:选择根尖发育完成的单、直根管前磨牙30颗,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不锈钢K锉和逐步深入技术根管预备后,分别使用1%次氯酸钠,1%次氯酸钠+17%乙二胺四乙酸,1%次氯酸钠+10%枸橼酸进行根管超声冲洗。冲洗后纵向劈开标本,采用数码照相机照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分别计算比较根尖1/3区段和根中1/3区段根管内碎屑百分数牙本质小管开口数。结果:根管内碎屑百分数比较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在根尖1/3区段和根中1/3区段,1%次氯酸钠冲洗组根管内碎屑百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1%次氯酸钠冲洗组牙本质小管开口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冲洗液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冲洗液。17%乙二胺四乙酸、10%枸橼酸与1%次氯酸钠联合使用效果相当。
2011, 27(24):36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救治急性左心衰的实用方法措施。方法:采用三期九步法对68例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结果:68例患者中65例通过有效院前治疗安全转运回院,成功率95.6%;死亡3例,死亡率4.4%。结论:实用有效的院前救治方法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2011, 27(24):369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单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康复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26例,21例骨折愈合良好,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关节腔减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操作简单,有效,创伤小,可早期床上功能锻炼,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2011, 27(24):369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uloperitoneal,VP)手术治疗及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成人脑积水VP手术治疗,对术前、手术重要环节及重要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成人脑积水116例VP手术治疗144次,明显好转75例,好转30例,无效8例,死亡3例。再手术26次,再手术率22.4%,其中分流管近端梗阻8例,远端梗阻16例(腹腔假性囊肿6例),近端与泵连接处断裂2例;感染10例,无腹腔脏器损伤病例。结论:CSF性状、术中脑室准确穿刺、引流管放置深度、分流管压力范围选择是决定VP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采用立体定向理念指导脑室穿刺,从腹腔端建立引流管隧道的方法简单有效,可提高VP手术效果。
2011, 27(24):370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采用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用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3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显效率61.3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9%,显效率43.65%。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渴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2011, 27(24):370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1, 27(24):370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分析在筛查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价值。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2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血常规,比较红细胞参数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ount,RBC)、血红蛋白含量(hemoglobin,HGB)、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an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血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网织红细胞(retiaclocyte,RET%)等指标。结果: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HGB、MCV、MCH、MCHC、RET%等指标均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RBC、HGB、MCV、MCH、MCHC、RET%等指标是大规模筛查β-地中海贫血患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1, 27(24):3704.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3种临床常用的不同类型的正畸粘接剂托槽脱落率。方法:将新诊正畸患者75例分成3组,分别用3种粘接剂(A-Transband XT光固化粘接剂,B-京津釉质粘接剂,C-TF非调和型粘接剂)粘接后比较即刻加载后、加力1个月、3个月复诊后的托槽累计脱落率。结果:3种粘接剂即刻粘接后脱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粘接剂远期粘接效果相同,即刻粘接效果TF非调和型粘接剂在3者中为最好。
2011, 27(24):37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经肛手术治疗II~III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肛联合直肠黏膜分层交错多点缝扎术、50%葡葡糖双层注射术、肛门环缩术治疗II~III度直肠脱垂24例,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0.5~4年,治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1.6%,且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经肛门三联手术治疗直肠脱垂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是易于推广和掌握的治疗方法。
2011, 27(24):370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706代血浆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反复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e hypotension,IDH)的患者,给予706代血浆静脉滴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检测透析中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显效率63.3%,有效率26.7%,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706代血浆能有效治疗IDH,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2011, 27(24):370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如何提高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为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至今,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CRCC诊断以B超及CT为主,凡发现肾囊性占位者,均不能排除CRCC可能,需积极随访。囊性肾癌预后较好。
2011, 27(24):3709.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后胸外科病例各100例,按文件要求进行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性评估。结果:各项指标有所改善,用药时间缩短(P<0.05),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5),但各项合理用药指标仍然无法达到文件要求。结论:干预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应进一步落实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相关文件。
2011, 27(24):371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3种清洁手术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为第一代头孢菌素98例次(75.38%);第二代头孢菌素25例次(19.23%);总预防用药时间≤3 d 37例(29.60%)、>3 d 88例(70.40%);术前0.5~2 h给药的113例(90.40%);二联用药5例(4.0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选药起点偏高等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傅长来,单际平,仇玉平,唐光华,乐红琴,蔡 霞,沈秀萍,蒋丹斌※
2011, 27(24):37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道血管畸形5例,小肠克罗恩病4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溃疡1例,回肠非特异性炎1例,病变检出率为 75%(15/20)。部分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胶囊内镜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应用。
2011, 27(24):3714.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两种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腹泻患儿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5.0%,对照组的有效率8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24):3716.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的检测结果。方法:对我院640例受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r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75例(11.7%(,抗-HCV阳性10例(占1.56%);抗-HIV1+2型阳性1例(0.15%);抗-TP阳性3例(占0.47%);输血前四项总阳性89例(13.9%)。结论:对输血前进行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2011, 27(24):3717.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栓塞术在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患有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施行血管造影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出血血管的超选择插管造影。其中22例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栓塞治疗,其中3例用钢圈加固栓塞;2例行垂体后叶素加压止血治疗。结果:24例栓塞患者中有18例达到完全止血,4例仍有出血,但出血量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6~24个月均无再出血。2例行垂体后叶素加压止血治疗患者,其中1例术后4 d行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出血停止。结论:DSA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对出血性疾病,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出血部位,并实施栓塞治疗,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1, 27(24):3718.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时甲状旁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MHD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中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增高的患者62例,比较分析其甲状旁腺CDFI检查与血清学iPTH、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BUN)及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检查结果。结果:62例MHD中检出存在甲状旁腺增生4例,共检出增生的甲状旁腺178枚。增生的甲状旁腺边界清晰,形态多样,呈极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少数表现为结节状的偏高回声团。CDFI显示内部及周边有不同程度的血流分布。统计结果显示增生的甲状旁腺直径与血iPTH、血钙水平呈正相关,与P、BUN、SC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CDFI观察甲状旁腺的数目、大小、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HPT的严重程度,为SHPT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前定位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011, 27(24):3720.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生大黄与普通剂量生大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ucreatitis,SAP)的疗效对比。方法:将35例SAP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8例采用大剂量生大黄治疗(大剂量组),17例采用普通剂量生大黄治疗(普通剂量组),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72 h内及7 d时行Ranson和 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减少(P<0.01),大剂量组在第一次自主排便时间(1.25±0.44)d及腹痛缓解时间(11.07±8.05)d较普通剂量组第一次自主排便时间(2.56±1.96)d及腹痛缓解时间(12.1±7.7)d时间缩短。结论:大剂量大黄治疗SAP在缓解腹胀及腹痛方面疗效好,可推广使用。
2011, 27(24):3721.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使糖尿病患者能主动地配合治疗,自我照顾和管理,以控制其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对我院60例好转出院的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实验组采用患者参与讨论制定目标、电话回访、定期门诊随访评价、糖尿病知识讲座等方法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6个月后对两组人员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 两组比较实验组病情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的健康教育措施,能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2011, 27(24):37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在枕后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组枕后位患者115例,分为实验组65例,应用气囊助产后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50例,未应用气囊助产,只徒手旋转胎头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枕后位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枕后位经气囊助产加徒手旋转胎头,难产转变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且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2011, 27(24):372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对20例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每周2~3次,每月2~4次加用HA灌流器串联透析。结果: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效果明显。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是解决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有效手段之一,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2011, 27(24):3726.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二、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对医疗器械管理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医疗器械法规知识调查。结果:二、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掌握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存在差异在13个问题中,有10个问题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回答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针对不同等级医院的不同情况分别对手术室护士进行相关的医疗器械法规知识培训,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医疗器械法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使手术室护士及时、正确、安全、有效地使用和管理相关医疗器械。
2011, 27(24):372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护理配合的资料。结果:本组1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结论:积极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手术并发症。
2011, 27(24):3730.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7例,应用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inal,SSD)和仿真内镜 (virtual endoscopy,VE)等软件显示病变。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和L5~S1为好发部位,其CT表现主要为向后方或侧方突入椎管内前缘的软组织影、硬膜囊受压;多模式三维重建不仅能发现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还能显示出椎体、附件及周围组织的病变。结论:CT多模式三维重建不仅对LD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椎体和附件及周围的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2011, 27(24):373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情况的临床变化。方法: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53例, 经口服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正常健康对照组62例。检测各组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 sensitivity,IS)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糖耐量正常组、异常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正常组、异常组及糖尿病组均存在IS降低,糖尿病组HBCI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及IS降低,伴发糖尿病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减弱。
2011, 27(24):373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同配伍方式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I组和I组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1.08、0.87,P>0.05),同时II组流产效果优于I组(χ2=11.97、4.42、4.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提高米非司酮的用量配伍米索前列醇不仅可以提高流产效果,同时不影响其他指标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24):373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双管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影响。方法:8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气管内插管全麻(Ⅰ组)和双管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Ⅱ组),每组40例。就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用药剂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插管呛咳、术后咽痛等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麻醉后1 min (T1)、麻醉后5 min(T2)、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明显低于Ⅰ组,两组麻醉后30 min(T3)的SBP、DBP、HR无明显差异;Ⅱ组术中维库溴胺、异氟醚、芬太尼等用量明显少于Ⅰ组;Ⅱ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少于Ⅰ组;苏醒质量明显好于Ⅰ组。结论:双管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插管呛咳较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苏醒质量优,术后咽痛较少,用于乳癌根治术安全可靠。
肖观清,孔耀中,邵咏红,封加涛,梁子介,黄雪芳,温振英,练桂英
2011, 27(24):373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小儿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acute reual failure,ARF)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例1岁8个月小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等并发症,及时进行CRRT治疗,每天8~12 h,共治疗4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苏醒,肾功能恢复,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维持正常,尿量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CRRT是治疗小儿心脏术后AR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重症儿科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前景,在儿科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1, 27(24):373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69例AC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CRP水平;将ACS组患者分为≤8.0 mg/ml和>8.0 mg/ml两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ACS组hs-CRP浓度为水平为12.5±2.3 mg/ml,与正常对照组3.7±0.9 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RP浓度为15.6±3.8m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2±2.5 mg/ml(P<0.01);CRP>8.0 mg/ml的ACS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8.1%,显著高于CRP≤8.0 mg/ml的ACS患者(P<0.01)。结论:CRP水平检测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病程中重要的检测指标,可预测和评价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和预后。
王小兵,朱 虹,丁静明,朱小华,沈海花,苏凤珍,汤建明,彭红英
2011, 27(24):373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方法: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行常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抽取血测β2-MG浓度。结果:串联组患者自觉症状完全消失10例,7例明显减轻,血中β2-MG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10例缓解,缓解时间明显长于串联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器与炭肾串联通过增加对大中分子量物质的清除,在控制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方面有肯定疗效,且对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2011, 27(24):373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确诊的GDM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GDM母婴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DM的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早期发现,加强管理,可以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2011, 27(24):37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对36例患者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实施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并评价效果。结果:舒适护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明确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均有所改善。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内涵。
2011, 27(24):374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初发脑梗死组与复发性脑梗死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性质的差异。结果:复发脑梗死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比例高于初发脑梗死组(P<0.05);复发脑梗死组的软斑块检出率高于初发脑梗死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密切,颈动脉软斑块是引起脑梗死以及脑梗死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和治疗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7(24):3745.
摘要:【摘要】学习记忆是大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高级神经功能之一, 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整合。海马与学习记忆的关系密切, 众多研究表明, 损毁双侧海马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对动物的分辨学习、防御条件反应的保持及空间学习的能力都有破坏。中枢学习记忆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海马多种蛋白的表达具有密切关系, 本文主要针对S100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Aβ)及tau蛋白对大脑学习记忆的关系进行综述。
2011, 27(24):3749.
摘要:
2011, 27(24):3753.
摘要:
2011, 27(24):375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组35例口服卡维地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LVED)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增加,心率、血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olypeptide,BNP)明显下降,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在治疗CHF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值得推广。
2011, 27(24):375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2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其中近端胃大部切除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4例,病变肠段切除9例,肠道肿块切除1例,扩大切除1例,1例因肿瘤粘连较为广泛,无法完整切除。术后病理临床分型结果:上皮细胞型10例,梭形细胞型10例,混合型2例。免疫组化染色情况:CD34阳性16例,CD117阳性15例。结论:胃肠道肿瘤的大小、部位、核分裂像、免疫组化各项指标及术后病理结果均是判定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做出正确诊断,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为根治病灶,提高预后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1, 27(24):375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1次/d;对照组使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1次/d。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治疗结束后复常率分别为92.5%、90%,对照组为75%、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比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1, 27(24):375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氢联合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用药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
2011, 27(24):375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净化间温控效果的因素和解决方法。方法:改变送风、回风管隔热材料、新风进风量、冷风进风量、空调制冷剂、冷却水流量等,再分别测定各净化间温度。结果:降低冷却水温度并增加冷却水流量、降低风机冷风送风量均可明显降低温度,而添加氟利昂、给风管加隔热材料和改变新风进风量对降温效果影响较小。结论: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冷风进风量是决定净化间温度的关键因素。
2011, 27(24):376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39例和同期开腹行输卵管妊娠手术28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肠蠕动恢复、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安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2011, 27(24):3762.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均治愈,无出血及肺栓塞形成。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抗凝溶栓治疗疗效好。
2011, 27(24):376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51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用辛伐他汀(京必舒新)20 mg,每晚1次,口服,非诺贝特0.1 g,每日3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51例患者除1例出现肩部肌肉轻度酸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余均无不良反应,用药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小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2011, 27(24):376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院X线的防护措施,以减少X线对受检患者的危害。方法: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X线检查的患者120例(A组),总结该组患者受检期间我院实行的X线防护策略,将其与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行X线检查的患者(B组)相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外周白细胞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的X线平均照射当量剂量及白细胞的减少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医院实施X线防护策略十分必要,有助于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免疫系统的损害。
2011, 27(24):3765.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局部雾化吸入与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布地奈德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消失时间均早于地塞米松组(P<0.01)。结论: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疗效佳,使用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2011, 27(24):376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贯新克喷雾剂用于肛周皮肤糜烂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组38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肛周糜烂患者,23例采用喷上贯新克喷雾剂治疗,15例采用氧化锌软膏、洗剂治疗。结果:贯新克治疗肛周糜烂效果明显优于氧化锌软膏、洗剂。结论:对于各种原因的肛周糜烂,关键是排除病因并随时保持皮肤清洁,贯新克治疗肛周糜烂效果明显,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011, 27(24):376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检测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同期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69例及健康儿童30例,对患儿进行综合诊治,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与健康儿童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uman heart-type cytoplasmic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血清h-FABP的阳性率(85.51%)显著高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reatine kinase,CK-MB)的阳性率(59.42%),也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apexcardiogram,ACG)(50.72%)和普通心电图(electrocardiongram,ECG)(40.58%)的异常率。治疗前(急性期)患儿血清h-FABP、CK-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诊治后69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经早期诊治均得到恢复,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患儿心肌损害的一项客观指标。
2011, 27(24):376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老年CHF患者(C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为II级、III级、IV级;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PA,比较两组间血清前P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F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的CHF随着分级的增加血清PA水平显著减低,治疗好转率明显降低,死亡率增加。结论: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老年CHF患者血清中PA明显降低。提示:PA水平有助于老年CHF患者病情的评估。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一项依据。
2011, 27(24):376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8例子宫下段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操作成功率为100%,清宫术中出血在50~100 ml,平均70 ml,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刮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风险,是治疗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2011, 27(24):37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短期和长期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口头教育为对照组;针对个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书面资料,并随访1年,仍定期健康教育为研究组,自制家长哮喘知识了解调查表,通过书信发放和回收,比较不同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家长短期和长期反应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家长能正确应急处理,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病情,理智求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儿个体差异,加强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科学防治和护理,有效预防复发,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011, 27(24):3771.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双氯芬酸钠栓与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疗效。方法:将体温≥38.5 ℃的患儿随机分为双氯芬酸钠组和布洛芬组,分别在用药后0.5、1、2、4、6 h观察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两组降温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降温的速度和强度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氯芬酸钠栓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
2011, 27(24):377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并心率失常患者60例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PR间期、QRS波时限、QTc间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8.89、6.34、1.75、1.68、7.12,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2011, 27(24):377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黄疸型性肝炎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为4周。于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少,且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舒肝宁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2011, 27(24):3777.
摘要:
2011, 27(24):3784.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急腹症的准确分诊的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将SOAP公式应用到小儿急腹症的分诊工作中,分诊护士在观察病情过程中进行应急护理。结果:该方法分诊快速,误诊低,为小儿急腹症患儿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结论:小儿急腹症的分诊工作非常重要,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2011, 27(24):378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激动剂(以下简称利托君)联合缩宫素受体拮抗剂(以下简称阿托西班)在改善紧急宫颈环扎术患者预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晚期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患者,予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进行治疗,观察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抑制宫缩的疗效、妊娠结局和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结果: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能有效抑制宫缩,对治疗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因宫缩所致晚期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患者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紧急宫颈环扎术后因宫缩所致晚期先兆流产和先兆早产患者应用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有明显延长妊娠时间的作用,且患者的妊娠结局良好。
2011, 27(24):37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士术前访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术前访视,随机选择同期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改善护患关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配合,深化手术室整体护理。
2011, 27(24):378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莫匹罗星软膏在组织擦伤换药中的疗效。方法:将446例组织擦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5例和对照组221例。观察组彻底清洗创面后,用硫酸庆大霉素溶液纱条换药3 d,每天1次,第四天开始用莫匹罗星软膏换药,每天1次。对照组彻底清洗创面后,用0.5%碘伏纱条换药,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换药时去除伤口敷料的疼痛程度、伤口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去除伤口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痊愈率、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用于组织擦伤换药,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换药时疼痛,减少粘连,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2011, 27(24):37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男病区约束保护住院患者便秘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男病区约束保护的患者并发生便秘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预防护理对策及监控措施后,患者未再发生便秘。结论:确定便秘的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2011, 27(24):379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排尿法治疗截瘫并发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截瘫合并尿潴留的患者,在保留导尿3周后,拔除留置导尿管,均采用人工排尿法促进排尿。结果:15例截瘫患者,有2例至出院时恢复膀胱自主排尿,4例于出院后1~5个月内恢复膀胱自主排尿功能,8例于出院6个月~1年内逐渐建立膀胱的反射性排尿功能,1例无效。结论:截瘫合并尿潴留患者坚持应用人工排尿法,可促进其早日恢复膀胱自主排尿或建立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
2011, 27(24):379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trophy,BPH)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e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现对28例BPH患者行TURP后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通过对症保守治疗以及持续膀胱冲洗等护理措施后出血得到控制,8例在腰麻下行经尿道膀胱镜清除血块和电凝止血术,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TURP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有效防止术后腹压增加,能减少TURP后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2011, 27(24):379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理论(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s,CPM)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治疗的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 CPM进行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范围以不痛为原则。结果:多数患者在术后3~7 d开始进行 CPM训练,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CPM的应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帮助,能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2011, 27(24):379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鼻饲对预防脑卒中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均使用一次性硅胶胃管,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后经鼻腔置入,定时鼻饲食物、药物和水分。结果:治疗组无吸入性肺炎、窒息发生,对照组共有21例发生吸入性肺炎,其中3例发生窒息,1例窒息死亡。结论:鼻饲管能使患者减少并发症,并且保证营养和水分摄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增强免疫力,从而提高救治率。
2011, 27(24):3817.
摘要:【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必要场所,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进展,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与持续性建设至关重要。
2011, 27(24):3818.
摘要:【摘要】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打通各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医疗资源的信息屏障,实现更广泛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流程协同、医疗机构间资源的互联互通,进而建立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本文主要介绍区域协同医疗在基层医院中体现的应用价值,即资源优化配置,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011, 27(24):3820.
摘要:【摘要】结合大型综合医院护理任务要求,根据护理人员个体和群体成员技术状况、稳定程度、实践能力及团队整体实力,对不同专科、不同职称、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指导,提高各层面护理人员的核心技能,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要求,确立护理人员的任务职责,确立培训资质、训练重点和方法步骤,加强护理人员层次结构和专业梯队建设,提高团队实力。
2011, 27(24):3821.
摘要:【摘要】本文深度分析制约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为更好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服务。
2011, 27(24):382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丹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y,ELISA)法,对685例急性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人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本组685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12例,占30.9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结论:轮状病毒是丹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2011, 27(24):3828.
摘要:【摘要】为了适应全球化护理发展趋势,国内外院校加大了交流与合作。通过赴澳学生对国外先进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模式等体会,结合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思考护理教育今后发展的道路。
2011, 27(24):3829.
摘要:【摘要】通过文献回顾和自身经验分析的方法对医学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并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使参加临床实习的医学实习生学习热情得到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为医学实习生在创伤外科的临床带教提供了借鉴。
2011, 27(24):3831.
摘要:【摘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制度保障。根据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合理的基础医学课堂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实施具有公平性、科学性、规范性。
2011, 27(24):3833.
摘要:【摘要】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中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即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实际应用能力。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评价体系对药剂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交叉、复合、高素质药学技术人才与领军人物。
2011, 27(24):3837.
摘要:【摘要】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实用性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我院病理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