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1, 27(9):1281.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裸鼠高效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行肿瘤的体内相关研究和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出瘤后制备单细胞悬液和组织块分别接种和塞入皮下,观察初次培养细胞成瘤组、二次单细胞悬液成瘤组和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毒实验采用MTT法。结果:3组中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细胞增殖块,移植瘤的变异小;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细胞S和G2/M期比例增高,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另外两组;但细胞毒MTT的实验结果显示3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次组织块成瘤可显著提高A549的成瘤率,且不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是一种高效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
2011, 27(9):128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区NF-κB、TNF-α表达及丙泊酚干预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备大鼠中度脑损伤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丙泊酚干预组,每组分别于伤后6 h、12 h、24 h处死实验动物,检测各时点各组脑组织NF-κB、TNF-α的表达。结果:大鼠脑组织NF-κB、TNF-α伤后6 h、12 h、24h均明显升高,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内NF-κB和TNF-α之间呈直线相关(r=0.716,P<0.01)。 丙泊酚干预组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NF-κB和TNF-αNF各时点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与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的活化和TNF-α的高度表达,阻止炎症级联反应的进一步扩大,对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011, 27(9):1285.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和围手术期水化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200例,全部采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充分水化治疗,比较造影前3天内,造影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肾功能的差异。结果:造影前与造影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中仅3例诊断造影剂肾病,造影剂肾病总发生率为1.5%。结论:选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充分水化能明显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2011, 27(9):128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正常人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 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维甲酸对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对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浓度存在差异,维甲酸呈浓度依赖性调高正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浓度。结论:维甲酸可能通过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M-CSF而促进造血,间接诱导细胞分化治疗。
2011, 27(9):12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 氟西汀10~20 mg/d,疗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 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时间为8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6.7%,治愈率50%, 氟西汀组有效率73.3%,治愈率4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病人安全有效,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似。
2011, 27(9):12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3例不同病情分度的COPD患者(轻度11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极重度12例)血清MMP-9、TIMP-1的浓度(ng/ml)。结果:与轻度(52.46±10.59;161.63±7.26)COPD患者相比,中度(111.73±25.40;201.73±19.27)、重度(188.41±20.72;257.05±13.97)、极重度(236.31±10.93;313.07±15.97)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显著升高。与中度COPD患者相比,重度、极重度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显著升高;与重度COPD患者相比,极重度患者血清MMP-9、TIMP-1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不同COPD病情严重度与MMP-9、TIMP-1、MMP-9/TIMP-1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0.782,0.766,P<0.01。结论:随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MMP-9、TIMP-1的浓度及MMP-9/MMP-1比率升高,并且与气流阻塞(用FEV1/FVC%及FEV1%预计值表示)成负相关,可以作为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也可初步预测治疗效果。
2011, 27(9):1291.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5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中,占72.5%,其次是分泌物和血液;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 ICU)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6.7%,其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为10.3%、17.5%和18.8%,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标本,感染率最高为ICU 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防止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流行。
2011, 27(9):1292.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86株大肠埃希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86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氨苄青霉素89.5%、复方SMZ 84.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4.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5%、头孢呋辛41.9%、头孢噻肟55.8%、头孢曲松53.5%、头孢哌酮/舒巴坦12.8%、头孢吡肟30.2%、亚胺培南2.3%、阿米卡星9.3%和左氧氟沙星16.3%。结论:本社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SM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
2011, 27(9):129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年患者步行降糖的疗效及方法。方法:早餐后1小时左右,40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步行锻炼,对步行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步行后血糖明显低于步行前(P<0.05),超重患者与体质量正常患者步行后HbA1C下降值为(0.67±1.25)% VS (0.43±1.2)%。结论:早餐后1小时以6Km/h的速度步行30分钟,5次/周约15 Km,可安全有效地降低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超重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2011, 27(9):12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0例正常(对照组)和50例白血病(白血病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的水平,用酶法检测LDH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LD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缓解时LDH水平低于疗前、IL-2水平高于治疗前,二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LDH和IL-2的测定可作为AL辅助诊断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2011, 27(9):1296.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各种危险因素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Beck抑郁问卷(BDI)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中文版),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测查,对癫痫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120例成年癫痫患者中47.5%伴发抑郁。负性影响癫痫患者伴发抑郁的因素为发作频率,而正性影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职业和对癫痫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干预治疗对提高癫痫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是积极、有效的。结论: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真正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 27(9):129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抢救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小时患者临床症状、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心源性肺水肿有效措施。
2011, 27(9):1300.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我市30例甲型流感(简称甲流)重症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状况。方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30例重症与危重症甲流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体质指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例患者中男10例,女20例;男女比例1:2。其中20岁以下2例,占6.67%;20~50岁26例,占86.67%;50岁以上2例,占6.67%。有吸烟史5例,占16.67%。6.67%患有基础疾病,体质指数(BMI)平均24.57 kg/m2,按照中国地区定义的BMI标准:3例BMI<18 kg/m2,偏瘦,占10.00%;11例BMI 18~24 kg/m2,正常,占36.67%;10例BMI 24~28 kg/m2,超重,占33.33%;6例BMI>28,肥胖,占20.00%。结论:济宁市30例甲流重症患者有吸烟史、基础疾病、超重和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
2011, 27(9):130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在改良电抽搐治疗过程中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25例,共进行100次治疗。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为异丙酚1.5~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连续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记录以下相应时点的BIS:(1)麻醉前基础值;(2)ECT前;(3)脑电图上抽搐消失;(4)睁眼;(5)睁眼后1分钟。同时纪录阻断血流的右臂的肌肉抽搐时间和脑电图(EEG)上的抽搐时间。结果:患者睁眼时BIS仅为58,患者术前BIS与年龄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电抽搐治疗后患者觉醒时BIS值较一般麻醉的患者显著低下,此类患者难于依靠BIS值判断麻醉深度。
2011, 27(9):130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D11a、CD18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方法:新生儿HIE 30例(轻度18例,中度7例,重度5例)及30例正常对照新生儿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生后24~48h、7d CD11a、CD18数值。结果:HIE组CD11a生后 24~48 h(96.17±12.45)、7 d(89.16±13.56)较对照组24~48 h(82.12±10.53 )均明显升高(P<0.05);HIE组CD18生后24~48 h(95.56±14.57)、7d(88.37±12.32)较对照组24~48h(81.28±10.12)均明显升高(P<0.05);24~48h、7d存在动态变化,以24~48h较高(P<0.05);轻度与中、重度HIE患儿CD11a、CD18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新生儿HIE血中CD11a、CD18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其变化与时间及病变程度有关。
2011, 27(9):1304.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喹硫平及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氟西汀治疗,另一组氟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氟西汀组显效率23.3%,有效率40.0%;喹硫平联合氟西汀组显效率50.0%,有效率73.3%,疗效明显优于氟西汀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喹硫平及氟西汀联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对于单用抗抑郁药治疗效果欠佳的抑郁症患者可考虑加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
2011, 27(9):130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Cotton′s fracture)的手术治疗及内固定方式。方法:收集自2003年9月~2009年6月三踝骨折134例,进行了内固定手术,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3年,按Kenwright[2]的评分标准,优:B型40例,C型26例;良:B型32例,C型22例;可:B型10例,C型2例;差2例,优良率89.6%。结论: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2011, 27(9):130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1.9%(P<0.05),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降酶保肝作用。
2011, 27(9):131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流程管理理论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的效果。方法:2008年1~12月将流程管理理论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流程,包括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下送流程、无菌物品存放流程、供应室护士与临床科室护士协调沟通流程。结果:各种器械包包装合格率由97%上升为100%,下送临床科室无菌包错发率由1%下降为零,护士满意度由90%上升为99%。结论:应用流程管理理论实现了供应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适应了临床工作,提高了供应室护理质量。
2011, 27(9):1311.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本院8台全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的可比性和准确性。方法:使用重复性试验来检测8台仪器的精密度;使用新鲜全血对8台仪器进行比对试验;用参考仪器给新鲜全血定值,以定值新鲜全血对7台仪器进行校准。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各仪器间确实存在一定误差,需要进行校准。校准后8台仪器检测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致性和准确性好。结论:用新鲜全血对多台血细胞仪进行校准,方法简便、可靠,成本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9):131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泵输注甘露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输注甘露醇的病人1 620例次分为两组,每组810例次,观察组用输液泵输注,对照组采用重力法输入,观察两组外渗发生例次和面积以及外渗的血管部位。结果:两组外渗发生例次和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外渗例次多于对照组,外渗面积大于对照组;两组外渗的发生均与选择静脉的直径呈负相关。结论:输液泵不能用于加压输注甘露醇,但在重力法输液的流速能达到甘露醇使用要求时,可用输液泵恒速输入。
2011, 27(9):131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对56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好血糖、感染的前提下,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其自我护理,饮食控制等。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预防感染的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进行自我护理后,51例患者的症状基本控制,并发症得到有效的预防,有2例病情控制较差。结论:应用药物治疗,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加强对糖尿病护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病情,缓解心理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2011, 27(9):131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正颌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0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5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临床路径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路径上的时间框架和计划安排,准确、规范地进行各项护理服务,锻炼了自觉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
2011, 27(9):1317.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后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通过护理观察,比较我院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常规护理和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强化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011, 27(9):131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年来儿内科诊治的31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1例高热惊厥患儿经快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时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转危为安。结论:及时控制惊厥、高热,加强护理是治疗患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2011, 27(9):1320.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我省护理本科实习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的情况。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及临床实习环境量表对在我市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临床实习环境的满意度调查。 结果:学生对临床实习环境满意度的总均分为(2.5±0.13)分(>2分为满意)。 结论:学生对临床实习环境较满意,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和有价值的学习资料。
2011, 27(9):1321.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PBL教学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24名新护士随机分为两组,PBL教学法12人(试验组),传统灌输式教学法12人(对照组),分组进行岗前培训。结果:试验组的学习兴趣及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新护士尽快掌握岗前培训知识,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2011, 27(9):132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因外伤脱位前牙的后续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4颗正畸治疗中因外伤造成完全脱位的前牙进行原位即刻植入和托槽固定,并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观察1~2个月后,继续原有正畸治疗,定期X线片复查脱位牙,并与正畸术前对比分析。结果:前牙受伤患者的正畸治疗均顺利完成,X线片显示24颗外伤前牙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均局限于根尖1/3。结论:正畸治疗中,外伤性前牙脱位经根管治疗后,仍可以顺利完成正畸治疗。
2011, 27(9):132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形态学检查对种植区下颌骨骨密度的指导意义。方法:CT检查的60例下颌骨后牙区和下颌骨前牙区缺失牙的患者摄取数字化全景曲面断层片,测量曲面断层片下颌指数(PMI)和下颌骨骨皮质厚度(MCT)与螺旋CT相对灰度值比较,计算其相关关系。结果:在联系CT相对灰度值与MCT及PMI指数比较后发现,PMI指数与CT相对灰度值有正相关性。结论:比较MCT与PMI指数,PMI在种植牙临床上更有指导优势。
2011, 27(9):132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丁与左卡尼丁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丁组(n=33,20 mg/d)、左卡尼丁组(n=32,3 g/d)和联合治疗组(n=35,辛伐他丁20 mg/d和左卡尼丁3 g/d),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变化、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血脂变化最显著,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TG)均下降,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TC、LDL-C、TG的达标率分别为51.4%、48.6%、57.1%,三项指标全部达标者为46.7%,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辛伐他丁与左卡尼丁联合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混合性高脂血症,较单药治疗更为有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11, 27(9):1327.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病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1天用药频率调查法,随机收集传染科51例住院病人的用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使用较多的是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等,主要的辅助用药有止咳化痰药和保肝药。结论:调查表明多数用药方案合理,亦存在少数不合理用药现象。
2011, 27(9):1328.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9年收治的26例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切口感染2例,早期发现后经过抗炎换药治疗后好转,余24例伤口甲级愈合,1例患者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溶栓治疗后好转,无肺部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部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对于术后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2011, 27(9):132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在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164例全身骨显像阳性病例同期检测血清中TPSA含量。结果:TPSA在多发性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8.6%,单处骨转移的阳性率为42.8%,在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的阳性率为82.8%。结论:前列腺癌术后全身骨显像阳性时检测TPSA有助于提高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诊断率。
2011, 27(9):1330.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疾病感染状况,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6 74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5项、梅毒螺旋体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6 740例患者检测中阳性患者为1 268例(19.82%)。其中HBsAg阳性815例(12.1%),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68例(1.0%),丙肝抗体阳性74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3例(0.04%)。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明确受血者输血前的健康状况,减少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2011, 27(9):1331.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患者术中唤醒时间、苏醒质量及术后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15例。观察停止给药后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并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2d、1w进行跟踪随访调查,用Zung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测试评分。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指令动作恢复时间均短于B 组(P< 0.05);唤醒成功时,B组患者有2例睁眼勉强并伴有四肢不能自主活动,苏醒质量为Ⅱ级,而A组均为Ⅰ级;唤醒即刻A组HR、MAP均低于B组(P<0.05)。SDS、SAS测评结果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可缩短唤醒时间,增加了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唤醒对术后心理应激影响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 27(9):133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非手术综合治疗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疗效。方法:将56例CT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32手),予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腕管内阻滞;治疗组29例(35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音频电”治疗、运动疗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20次后进行观察,并用临床治愈率、愈显率、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评定。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治愈率34.4%,愈显率56.3%,总有效率90.63%,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率51.48%,愈显率88.57%,总有效率9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11.807,P<0.01)。手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中位数:对照组为(20.97±10.544)分,治疗组为(28.03±8.5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0,P<0.05)。平均治愈天数:治疗组(15.89±2.228)d,对照组(17.18±3.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0,P<0.05)。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的康复效果显著,具有消炎消肿、止痛解痉、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2011, 27(9):133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B)血型抗体的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对丈夫为非O型的649例O型孕妇在孕20、26、30、34、38周动态监测血清中IgG抗A(B)的效价;检查新生儿血型;并作溶血三项实验(Coombs试验、抗体释放及游离抗体测定)以确诊HDN。结果:当IgG抗A(B)抗体效价升高2个及以上滴度时,其HDN的发病率为83%。结论:动态监测IgG抗A、抗B抗体效价再结合分析抗体效价的高低,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HDN,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价值。
2011, 27(9):1334.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近2年来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AC)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应用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200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急性胆囊炎195例用腹腔镜完成,5例中转,术后无胆总管残石,部分随访12~3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利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发挥了其微创优势。
2011, 27(9):133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地高辛0.125 mg,1次/天,呋塞米20 mg,1次/天,螺内酯20 mg,1次/天,倍他乐克12.5~50.0 mg,2次/天。治疗组32例,加用坎地沙坦2 mg,1次/天,如无不良反应,每l~2周剂量倍增。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治疗CHF患者疗效好,可明显缩小心室腔,增加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2011, 27(9):133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均获有效止血,无复发,3例栓塞后有下腹部胀痛不适,1例栓塞术后出现下肢酸困、麻木不适。结论: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止血迅速,疗效确切,且可保留子宫和卵巢的生理功能,是一种优于外科治疗的可靠的微创方法。
2011, 27(9):133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的急救与治疗。方法:对25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患者的骨折类型、合并损伤、急救、治疗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相关手术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无死亡,经过1~5年随访,优15例(60%);良8例(32%);差2例(8%)。结论:骨盆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首先应明确合并伤的部位、器官、损伤程度,及时给予输液、抗休克等急救处理,对危及生命的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骨盆骨折进行相应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有手术指征的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011, 27(9):1339.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应用AF系统与骨水泥灌注相结合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后路AF复位内固定,根据临床神经症状和影像学资料行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复位后用骨水泥注入伤椎内以填补缺损。结果:26例患者中2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4%和90%增加到术后的平均90%和96%;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8度到术后的平均3.6度,未出现骨水泥椎管渗漏,无神经损害加重表现。结论:应用AF系统与骨水泥灌注相结合治疗严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不仅达到了良好的复位效果,有效的纠正了后凸畸形,而且重建了伤椎内在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11, 27(9):134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冠周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门诊130例牙周炎、冠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替硝唑局部用药(观察组)及全身用药(对照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牙周炎、冠周炎的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为88.6%和86.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53.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冠周炎具有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1, 27(9):1341.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福辛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口服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给药,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口服,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量、血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福辛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出量。
2011, 27(9):1342.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94例行宫颈环行电切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一般情况较好,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均达到了理想的状况;切除组织病理检查未受到影响,诊断价值较阴道镜下活检检出率高;手术一次性治愈率为95.6%。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对宫颈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2011, 27(9):1343.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复合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应用局部麻醉,观察组在局部麻醉基础上加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监测两组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氧饱和度。观察组按Ramsay法进行镇静分级评估,记录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麻醉时间,调查两组患者对检查过程的遗忘和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动脉氧饱和度有所下降,但都较安全。麻醉诱导时间为1.2~10.7 min,平均4.5 min;麻醉时间为3.2~34.2 min,平均8.1 min。观察组有36例发生遗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支气管镜检查联合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和异丙酚麻醉有效、安全。
2011, 27(9):134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45例前置胎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置胎盘45例中肌瘤挖除术、剖宫产史者16例(35.56%);有子宫内膜炎病史3例(6.67%)。产前出血35例(77.78%),产后出血12例(26.67%)。无孕产妇死亡。早产儿22例(48.89%),新生儿窒息7例(15.56%);围生儿死亡2例,其中新生儿死亡1例,1例为死产。结论:有多孕产史、产前出血、胎位异常、胎盘较大等表现的病人,应高度警惕有无前置胎盘的存在,对母婴预后极其重要。
2011, 27(9):134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复安(甲氧氯普胺)对饱胃孕妇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300例ASAⅠ~Ⅱ级饱胃孕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麻醉前静脉注射胃复安0.2 mg/kg,对照组术前不用药。术中分别记录恶心呕吐和反流误吸例数,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胃复安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复安对饱胃孕妇急诊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反流误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11, 27(9):134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遵义市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特点。方法:采用MBI-HSS问卷对遵义市随机抽取的248名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遵义市三级医院的被试医护人员中有64.1%的表现出情绪衰竭,74.7%的表现出去人情味,96.6%的低成就感;同时,护士的情绪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医生,成就感显著低于医生;临床与非临床、已婚和未婚医护人员间的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差异无显著性,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医护人员表现出更高的情绪衰竭。结论:遵义市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程度严重,医院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降低工作倦怠感。
2011, 27(9):1358.
摘要:【摘要】将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并共同作用到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中,两者相辅相成,关系密不可分。本文试从项目研究的立论、操作手法、经络腧穴与人体解剖学结合的应用和意义角度进行综述。
2011, 27(9):136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998年以来收治的34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解剖复位19例,功能复位15例,去除外固定器时间约4~6个月,有2例踝关节活动欠佳。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费用较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2011, 27(9):136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中青年多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03例中青年OSAHS患者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仪治疗,观察其术前、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及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结果判定疗效。结果:103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治愈38例,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29%。术后12个月治愈27例,显效32例,有效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4.47%术前与术后AHI和 SaO2结果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中青年多平面阻塞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2011, 27(9):136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患颈椎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确诊为颈椎病的医学生回顾性分析其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结果:60例颈椎病患者中,42例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占70%;6例有骨质增生,占10%;12例有颈椎失稳,占20%;3例有椎间隙狭窄,占5%。结论:医学生颈椎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或学习习惯引起,及时X线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改正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利于预防颈椎病。
2011, 27(9):1363.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安宝治疗早产的疗效。方法:将早产孕妇随机分成安宝组56例,硫酸镁组52例。结果:安宝抑制子宫收缩和延长孕周的效果明显好于硫酸镁,且显效时间短。结论:安宝是防治早产安全有效的药物。
2011, 27(9):1364.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心肺脑复苏患者纳洛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对照组20例,选择应用纳洛酮心肺脑复苏患者20例,对两组病例的复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纳洛酮组其自主呼吸恢复及复苏成功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患者,应用纳洛酮能促进自主呼吸恢复,促进心脏复苏与脑复苏的成功。
2011, 27(9):1365.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阿立哌唑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氯氮平足量治疗6周疗效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大体评定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阿立哌唑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服药依从性较高。结论:阿立哌唑替换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服药依从性高。
2011, 27(9):136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紧急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对所有伤道均以手指或探针探查,可疑损伤腹腔脏器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及腹部B超或CT检查,腹穿阳性、B超或CT检查有腹腔脏器损伤、腹腔积血者行急诊手术探查及相应手术治疗。结果:伤口未入腹腔者5例(占7.3%);腹壁贯通伤63例(占92.7%),其中单一脏器损伤42例(占72.4%)、多脏器损伤16例(占27.6%),胃、肠道等空腔脏器损伤37例(占63.8%),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损伤21例(占36.2%);治愈66例(占97.1%)、死亡2例(占2.9%)。结论:伤道探查及腹腔穿刺有助于腹部刀刺伤的诊断,而及时剖腹探查,术中有序、仔细地探查腹腔脏器,可以防止漏诊而延误治疗。
2011, 27(9):1367.
摘要:【摘要】目的:对广饶及利津地区育龄期妇女进行TORCH检测统计分析,以了解感染状况及其检测价值。方法:对本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 887例育龄期妇女进行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IgM,并作临床分析。结果:近3年来本地区育龄期妇女TORCH感染率为13.66%(942/6 887),且3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与未孕妇女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期TORCH感染者中,发生于早孕期的人工流产及自然流产41例,占感染人数的11.99%(41/342);死胎7例,占感染人数的2.05%(7/342);出生缺陷8例,占感染人数的2.34%(8/342)。结论:TORCH感染可以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对育龄期妇女特别是孕妇进行TORCH检测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宫内垂直传播,减少胎儿受损,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
2011, 27(9):1368.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要求终止妊娠,无人工流产禁忌证的健康妇女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术前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50 μg+丙泊酚2.0 mg/kg;对照组术前未给任何药物,手术方法两组相同。结果: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和术中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人流综合征发生少、宫颈松弛好,可减少术中不良反应,对子宫收缩无影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1, 27(9):136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150 mg/d口服,3 d后氯毗格雷减量为75 mg/d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于开始治疗后3 d、5 d、7 d观察TIA发作控制情况,于3、6、12个月随访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8%和69.7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脂有显著改变,对照组改变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能够在短期内控制TIA发作,并通过调节血脂等作用而减少远期脑梗死的发生。
2011, 27(9):137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扩宫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 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详细记录手术前后血压、脉搏、宫颈扩张和软化情况,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术中出血量。实验组在早孕人工流产术前2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对照组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施术。结果:两组宫口扩张情况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人工流产术前2小时阴道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可有效扩张和软化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孕妇痛苦。
2011, 27(9):1371.
摘要:
2011, 27(9):138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服中药汤剂,对照组42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比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疗效好。
2011, 27(9):138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术前做好知识宣教,合理饮食与维持生理平衡;术后密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定时翻身,早期下床活动,防治静脉内膜损伤,药物预防等。结果:本组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合理的预防措施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病死率起重要作用。
2011, 27(9):138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保守治疗,7例安全转上级医院,1例急诊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对策能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性期的病死率,重点在于早期诊断,监测血压,缓解疼痛和安全转运。
2011, 27(9):1388.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鼓励早期活动,在抗凝溶栓治疗时,加强病情观察,严格操作规程,恢复期加强康复锻炼。结果:12例患者,10例临床治愈,2例转院失访,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011, 27(9):1389.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45例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延续至出院后1年。按照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6、12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体现在远期效果上。
2011, 27(9):1390.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慢性乙肝病人的作用。方法:观察113例老年慢性乙肝病人,分析他们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有效、有针对性地护理,113例病人都能以正确态度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结论: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住院日,减少复发,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1, 27(9):1391.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某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现状,分析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专业态度。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使用自制问卷对广西某高校2008、2009、2010级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学生,共512人为调查对象。结果: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各年级之间学生专业认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校高职护理专业认同属于一般认同;护生专业认同与年级呈负相关:年级越高,专业认同越低。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应加强招生宣传,持续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加强实习基地管理等措施。
2011, 27(9):1393.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新生儿科开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和导管护理。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1.9Fr PICC导管对46例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本组46例,穿刺成功45例,成功率97.8%。31例完成治疗拔管,14例非正常拔管中9例自动要求出院,2例疑似感染而拔管,1例在更换敷料时导管断裂,1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堵塞。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2011, 27(9):1394.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3例儿童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尿崩症、电解质紊乱、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是鞍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结论:预见性分析,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证。
2011, 27(9):1395.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各种危害因素,通过健康防护教育减少对传染科护士的危害。方法: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各种传染病知识的学习,使其懂得正确的防护措施。结果:传染科护士认识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努力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了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结论: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进行健康防护知识教育,使其能够趋利避害,减少损伤十分必要。
2011, 27(9):1396.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122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2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正确、细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2011, 27(9):1397.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男精神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护理。方法:对68例住院男精神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期评估,精心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男性精神病患者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控制,对其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护理,患者消除了各项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结论: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对男精神患者心理情境的影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降低焦虑、紧张的程度,减少冲动、暴力行为的发生,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1, 27(9):1398.
摘要:【摘要】目的:统计我院普外科患者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病例及采取临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近4年普外科1 850例静脉滴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显著升高,特别是75岁以上患者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50%。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其次为其他不良反应,热原反应发生率较低,而静脉滴注败血症则罕见。结论:普外科患者临床逐年上升,应高度重视其静脉滴注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2011, 27(9):1399.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产后下腹部热敷及会阴冲洗对改善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经阴道分娩的4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名,对照组执行产后护理常规,观察组从产后30 min开始,产后早下床活动、下腹部热敷按摩并用1∶5 000温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观察两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的时间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自行排尿时间早,且无尿潴留发生,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早活动、下腹部热敷按摩结合会阴冲洗可促进产妇及早自行排尿,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
2011, 27(9):1400.
摘要:【摘要】目的:剖析人工流产患者的的心理状况,采取全面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方法:针对我院妇产科26例人工流产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心理护理策略,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结果:26例人工流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都被消除。结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对她们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有效的解除人工流产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术中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2011, 27(9):1401.
摘要:【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语言介绍、文字表达、上门健康教育等措施进行健康指导。方法:采取病因、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方式以及自我保护等方法。结果:患者掌握了疾病的常识和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也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
2011, 27(9):1417.
摘要:
2011, 27(9):1418.
摘要:【摘要】目的:提出了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增强服务意识,端正行为规范。方法:从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入手,回顾性地分析价值观念的改变、医疗体制的不足、护患沟通的缺乏、人员编制不合理、道德修养不够、技术不够熟练、业务素质不够、法律意识淡漠等原因。结果: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业务知识水平、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结论:正确处理护理纠纷和合理应用人力资源等对策。
2011, 27(9):1419.
摘要:
2011, 27(9):1423.
摘要:【摘要】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对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在医疗模式逐渐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医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并提出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1, 27(9):1426.
摘要:【摘要】为了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对2009级护理1、2班的同学采用多元化教学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采用多元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不断创新的积极性及潜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011, 27(9):1427.
摘要:【摘要】从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出发,深入分析了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相互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全面推进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
2011, 27(9):1430.
摘要:【摘要】临床麻醉学是医学基础与临床联系密切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如何学好麻醉学关系到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安全与预后。在麻醉专业教学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麻醉专业人才。
2011, 27(9):1432.
摘要:【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思维工具, 在处理复杂知识体系和团队协作完成任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企划、项目管理等各个领域。本文回顾了思维导图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概述临床见习教学的特点,从见习相关临床知识准备和临床病例诊疗讨论两个方面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和团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011, 27(9):1433.
摘要:【摘要】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讲授胸外科专业课程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完全必要,也切实可行,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胸外科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特点,结合实际,确定不同的医德教育重点,采取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主动将医德教育纳入教学的每一过程,培养出技术和思想都过硬的合格人才。
2011, 27(9):1435.
摘要:【摘要】医学免疫学教学所包含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与临床各门学科相互交联,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强大理论基础前沿学科,是疑难病症诊断、治疗得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前沿学科。护理函授专升本学生是未来护理行业的主力军,学好医学免疫学,能为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临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就目前护理函授专升本学生的教学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拟解决的整改措施。
2011, 27(9):1436.
摘要:
2011, 27(9):1437.
摘要:【摘要】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习同学实现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实习生成长速度的快慢和培养质量的好坏。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教学四要素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临床带教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带教护士德行素养、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等建议。
2011, 27(9):1438.
摘要:【摘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后所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病人,其中就包括艾滋病病人。她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对艾滋病的心理接受度直接影响她们以后的工作,因此调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对她们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专项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取向。
2011, 27(9):1440.
摘要:【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新生病种日益增多,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健康水平的需求也日渐提高,这就使得《预防医学》课程越发重要,在教学中重点突出护理专业的重点,让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在以后的工作中保护好自己健康的同时也能为病人及健康人的防病治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