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10):1443.
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B-511(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Medline 和 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易感性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1年10月。纳入文章均为病例对照试验,要求研究方法相似,必须包括研究目的、设计、具体统计方法,其研究结果均可提供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或可以换算成OR值及95%CI的基础数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基于非随机对照研究的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IL-1B-511基因型的分布采用RevMan 5.1.2软件。合并效应采用ORs和95%CIs进行评价。发表偏倚通过绘制漏斗图直观判断。敏感性分析依次排除单个文献后重新进行Meta分析,估计综合效应大小。 结果 共10项研究纳入Meta分析,涉及病例组938名和对照组947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相关性而言,等位基因遗传模型基因型C等位基因与T等位基因(OR=0.98,95%CI为0.78~1.24,P=0.87)、加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C与T/T(OR=1.10,95%CI为0.70~1.71,P=0.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显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T+C/C与T/T(OR=1.10,95%CI为0.89~1.35,P=0.39)、隐性遗传模型基因型C/C与C/T+T/T(OR=1.13,95%CI为0.91~1.39,P=0.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人种的亚组分析显示IL?鄄1B?鄄511基因多态性与白种人CP易感性相关,而没有证据显示与亚洲人种相关;基于目前研究结果,IL?鄄1B?鄄51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P的易感性无关,但与白种人CP易感性相关联。 结论 IL-1B-511基因多态性与CP联系可能存在地域性和种族性差异,IL-1B-511基因多态性作为欧美白种人CP易感性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
钟妮,潘桂华,杨晓林,朱苏雨,张宜生,刘化科,尹朝晟,邹勇斌,曹慧,周海芝
2012, 28(10):1446.
摘要:目的 探讨玄麦甘桔颗粒减低早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放射反应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0例早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均衡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随病情变化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玄麦甘桔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放化疗完成率、放射反应等指标。 结果 治疗组客观疗效为93.3%,与对照组(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治疗组放化疗完成率为96.7%,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放射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玄麦甘桔颗粒有显著的减毒作用,对减轻早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放射反应、缓解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0):1449.
摘要: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结合胆红素(DB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酌-谷胺酰转移酶(?酌-GGT)和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通过检测ICP组和对照组ALT、AST、?酌-GGT、TBIL、DBIL、TBA等指标,应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以上几项指标诊断ICP的敏感度及特异性。 结果 TBIL、DBIL、ALT、AST、?酌-GGT及TBA诊断I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5、0.835、0.759、0.822、0.736、0.848,最佳分界值分别为13.65 μmol/L、2.75 μmol/L、54.00 U/L、44.50 U/L、20.50 U/L、11.10 μmol/L,敏感度分别为36.6%、72.6%、60.6%、63.4%、66.6%、70.6%,特异性分别为92.3%、86.6%、93.4%、93.7%、70.3%、88.0%。两组结局比较显示ICP患者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羊水胎粪污染率、胎儿死亡率均大大增高。 结论 基于ROC曲线分析,建议TBA>11.1 μmol/L,同时ALT>54 U/L、AST>44.5 U/L的孕妇临床可诊断为ICP。
2012, 28(10):1451.
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糖对HepG2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2,ACAT2)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12.5、25.0 mmol/L)作用HepG2细胞12 h,RT-PCR检测ACAT2和人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将HNF1α的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pG2,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表达HNF1α对ACAT2表达的影响。利用凝胶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观察葡萄糖对HNF1α结合于ACAT2上游调控序列活性的影响。 结果 25.0 mmol/L葡萄糖可上调HepG2细胞HNF1α和ACAT2的转录水平;HepG2细胞内过表达HNF1α可增强ACAT2的表达;高糖组HNF1α与ACAT2上游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明显增高。 结论 高糖可上调ACAT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高糖增强了HNF1α与ACAT2上游调控区域的结合活性有关。
2012, 28(10):1454.
摘要:目的 研究小半夏加茯苓汤不同提取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为制定小半夏加茯苓汤的提取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半夏加茯苓汤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总生物碱的含量,以溴百里酚蓝作为显色剂,最大吸收波长为410 nm。 结果 小半夏加茯苓汤不同提取部位的总生物碱在0.012 2~0.122 0 mg/ml(r=0.999 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正丁醇萃取部位总生物碱含量占23.254 0%、水层总生物碱含量占10.744 8%、石油醚层总生物碱含量占7.259 4%、乙酸乙酯层总生物碱含量占8.201 9%。 结论 小半夏加茯苓汤不同提取部位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以正丁醇萃取部位含量最高,其次是水层、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即各部位总生物碱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正丁醇萃取部位、水层、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为进一步研究小半夏加茯苓汤的止呕药效部位奠定了基础。
黄国勇,梁宁,马利,黄中华,张学刚,黄爱兰,张庆敏,黄小彬,黄颖,唐学锋
2012, 28(10):1456.
摘要: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作为清醒镇痛药物在门诊急诊局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需麻醉医生补救的门诊急诊局麻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n=35)和芬太尼组(F组,n=31)。RF组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 μg/kg,继以微泵持续输注,并根据效果及呼吸情况在0.05~0.15 μg/(kg·min)范围内随时调整;F组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根据效果及呼吸情况酌情追加芬太尼,每次0.05 mg,总剂量不超过0.20 mg。通过对患者术中的Ramsay镇静状态评级,统计两组的镇静效果满意率,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术后、随访的并发症及离院时间。 结果 与F组比较,RF组镇静效果满意率及术后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5 μg/(kg·min)泵注可安全用于门诊急诊局麻手术患者;与应用0.20 mg及其以下剂量的芬太尼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清醒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离院时间更早。
2012, 28(10):1459.
摘要: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吸收的影响。 方法 选择50例接受固定直丝弓矫治的患者,根据是否拔除第二前磨牙分为非拔牙组和拔牙组,测量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中第一前磨牙的冠根比(牙冠长度与牙根长度之比),通过冠根比的变化,分析拔牙矫治对前磨牙牙根长度的影响。 结果 (1)非拔牙组第一前磨牙治疗前后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为0.033 9±0.023 5,下颌为0.032 8±0.021 7;(2)拔牙组第一前磨牙治疗前后平均冠根比之差上颌为0.049 7±0.019 1,下颌为0.048 0±0.023 5;(3)非拔牙组治疗前后冠根比之差与拔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会加重前磨牙牙根吸收的程度。
2012, 28(10):1461.
摘要: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在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40例健康者、35例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38例EORA患者血清,进行抗CCP抗体、AKA以及RF的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试验对EORA区别于PMR的临床诊断效能。 结果 抗CCP抗体对EORA的诊断敏感性为60.53%,特异性91.43%;AKA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为42.11%,特异性为74.29%;RF对EORA诊断的敏感性为71.05%,特异性为51.43%。3项检测指标中抗CCP抗体AUC最大。 结论 抗CCP抗体对EORA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是一项新的临床诊断EORA的血清学指标。
2012, 28(10):1463.
摘要: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强心甙、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0.26 g),每日3次;同时联合卡维地洛5~20 mg口服,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 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排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只有LVEF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EF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逆转左心室肥厚和改善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可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
2012, 28(10):1465.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比较分析运用微波微创治疗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61瘤体)治疗前后的超声图像和临床疗效,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 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以及1、2年随访,超声检查显示瘤体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平均缩小率分别为(37.56±14.16)%、(52.21±15.37)%、(64.57±10.19)%、(72.87±13.28)%、(85.03±12.16)%。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5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39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微创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无痛苦,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0):1467.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 方法 观察组30例NRDS患儿给予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对照组22例未给予PS治疗,其余治疗两组相同。 结果 观察组早期应用PS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值明显下降,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1)。床旁胸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快,效果更好(P<0.01),对机械通气和氧疗的需求显著降低(P<0.05)。 结论 PS对NRDS疗效满意,能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2012, 28(10):1469.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将150例老年T2DM患者分为合并NAFLD 76例(T2DM+NAFLD组)与未合并NAFLD 74例(T2DM组),比较两组各项生物化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观察斑块形成和动脉狭窄情况。 结果 老年T2DM+NAFLD组体质量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IMT明显高于老年T2DM组(P<0.05)。老年T2DM+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老年T2DM组(P<0.05)。老年T2DM+NAFL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斑块形成率、动脉狭窄率均高于老年T2DM组(P<0.05)。CIMT与糖尿病病程、年龄、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相关。 结论 老年T2DM并发NAFLD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有关,且易于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
2012, 28(10):1471.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精细配制法减少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法和精细法配制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观察其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结果 精细法配制并输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其局部不良反应较常规法明显减少(P<0.05)。 结论 精细法配制并输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能充分保护脂微球结构,减少其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2012, 28(10):1472.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和出院时SAS与SDS评分结果。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2.4)d,对照组为(8.9±3.1)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464,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4.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520,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为(43.33±7.24)分、SDS评分为(40.54±8.74),对照组为SAS评分(51.01±12.29)分、SDS评分为(48.74±14.31)分,两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427、10.826,P<0.01)。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2012, 28(10):1474.
摘要:目的 对2008~2010年洪泽县居民食管癌死亡状况进行分析。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分析洪泽县食管癌的流行特征。 结果 2008~2010年洪泽县居民食管癌年均死亡率为41.33/10万。男女死亡比例为1.44﹕1,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首位。该县食管癌发病年龄集中在65~80岁,黄集镇等4个镇占全县食管癌总发病例的66.5%。 结论 2008~2010年食管癌已成为洪泽县居民的重要死因,且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县食管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地区分布特点。
2012, 28(10):1476.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岛状皮瓣和肌皮瓣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15例慢性难愈性创伤性溃疡、8例静脉性溃疡、5例压力性溃疡、3例糖尿病性溃疡采用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足背动脉岛状皮瓣、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臀大肌岛状肌皮瓣进行修复,对修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1例皮瓣远端坏死约2.5 cm×2.0 cm,经植皮治愈;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正确处理皮瓣血运恢复正常;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其中23例患者4个月至3年,皮瓣外观好,溃疡无复发。 结论 岛状皮瓣和肌皮瓣是修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理想方法,它可以有效提高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应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深度、创面处组织特点以及血管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相应的岛状皮瓣和肌皮瓣。
2012, 28(10):1478.
摘要:目的 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测定7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IL-13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 结果 激素敏感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后血清IL-6、IL-10、IL-1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 结论 血清IL-6、IL-10、IL-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2012, 28(10):1480.
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期对血流动力学和苏醒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行开胸手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分级Ⅱ或Ⅲ级、心功能Ⅱ或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麻醉诱导前试验组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对照组泵注等剂量生理盐水;泵注时间均为10 min。维持剂量以0.5 μg/(kg·h)持续静脉泵注。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拔管后即刻(T4)、拔管后1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心电图ST段水平;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 结果 T2、T3、T4和T5时试验组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
2012, 28(10):1482.
摘要: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 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分成后外侧植骨组(A)48例,椎间植骨组(B)44例,对骨融合率、卧床时间、椎间隙高度等方面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在骨融合率方面:A组骨融合率为56.5%,B组骨融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卧床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椎间隙高度方面,B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较之后外侧植骨融合率更高,椎间高度维持更好,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0):1483.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输卵管妊娠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手术组39例,开腹手术组39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输卵管复通率以及受孕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比较,腹腔镜手术组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输卵管复通率以及1年内的受孕率,腹腔镜组均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28(10):1485.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院在2009~2011年收治的8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手术方法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2012, 28(10):1486.
摘要:目的 建立厄贝沙坦胶囊中厄贝沙坦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色谱柱:Dianmon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02%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2.8)45∶55;检测波长:245 nm;流速:1.0 ml·min-1。 结果 厄贝沙坦线性范围为12.58~125.80 μg·ml-1,相关系数r=0.999 9,回收率为9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 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能起到控制厄贝沙坦胶囊中厄贝沙坦含量的作用。
2012, 28(10):1488.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10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程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增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保证了良好的护理质量,减少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于运用临床护理路程的护理工作比较满意。
2012, 28(10):1490.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腔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自发性腹腔出血患者的相关病史、发病诱因及临床拟诊,并与手术发现相对照,观察缝扎止血与单纯腹腔引流的治疗效果。 结果 21例患者均行诊断性腹腔穿刺,15例抽出不凝血。2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有明显出血灶的14例中,采用缝扎止血10例,缝扎止血合并切除病灶组织4例,疗效良好;余7例仅见血肿,行腹腔置管引流。21例患者中19例治愈,2例死亡。 结论 自发性腹腔出血多为各种病因所致腹腔血管结构变异畸形或小血管瘤形成,当腹腔压力升高时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掌握相关病史和发病诱因,通过诊断性腹腔穿刺获得阳性结果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早期手术探查、确切的止血措施能提高治愈率。
2012, 28(10):1492.
摘要:目的 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oponectin receptor 2,AdipoR 2)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及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正常妊娠妇女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20例皮下脂肪组织及胎盘组织,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AdipoR 2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组织中AdipoR 2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升高,皮下脂肪组织中AdipoR 2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均降低。 结论 AdipoR 2在胎盘组织及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异常,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2012, 28(10):1494.
摘要: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发病因素及合并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78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低、有流产史、多胎、产次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较高;产妇产后24 h平均出血605.5 ml;发生产后出血49例(62.8%);实施剖宫产65例,阴道分娩5例,另外8例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无产妇和新生儿死亡。 结论 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婴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减少流产次数、注意生殖卫生、降低剖宫产率等是对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2012, 28(10):1495.
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的测量血液黏度的锥板式血液黏度仪。 方法 通过测量同一旋转轴上连接的测速齿盘与测速传感器检测轴系的瞬时衰减速度,从而获得被测血液在不同转速下对椎体系统的阻力矩,由被测血液样品的阻力矩进一步计算出被测血液样品不同切变率下的黏度值。 结果 用新型的锥板式血液黏度仪对重庆生物研究所提供的标准质控液进行全血测量,能在1 min内进行快速测量,获得高、中、低切变率下的黏度值,当切变率大于50 s-1时,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3%,当切变率小于50 s-1时,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5%。 结论 新型锥板式血液黏度仪能快速地进行血液黏度测量,并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重复性。
2012, 28(10):1497.
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对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受精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的精液质量分析标准,回顾性分析精子形态与IVF受精率的关系。对2011年1~6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治疗的496对夫妇进行筛选,按正常形态精子比例分为3组。A组:<4%(A组行挽救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89例;B组:4%~10%,209例;C组:>10%,198例。比较3组在IVF方式下MⅡ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 结果 A、B、C 3组相对应的各组卵子受精率分别为79.79%、87.95%、94.1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IVF中,精子形态对卵子的受精率有着较明显的影响,正常形态的精子百分率增加,卵子受精率则增加。
2012, 28(10):1498.
摘要:
2012, 28(10):1499.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艾滋病并发眼底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变的诊疗水平。 方法 对143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收集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 49例诊断为眼底病。其中32例有视力下降,诊断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29例,视神经炎2例,葡萄膜炎1例。111例无视力改变,其中诊断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性眼病15例,CMV性视网膜炎1例,脉络膜病变1例,94例未见异常。49例眼底病患者中并发结核病24例、口腔真菌感染23例、马尔尼菲青霉病13例、弓形体脑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 结论 通过间接眼底镜诊断艾滋病并发眼底病快速、实用。艾滋病除并发眼底病外,可同时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CMV性视网膜炎及视神经炎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
2012, 28(10):15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为ICU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 方法 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88例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以及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4例,感染发生率为19.4%(114/588);前3位感染部位分别为肺部感染54.4%(62/114),血液感染17.5%(20/114),泌尿系统感染15.8%(18/114);前3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分别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42.5‰(25/588),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13.6‰(8/588),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液感染10.2‰(6/588);感染患者病情严重,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37.7%(43/114),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6.0%(41/114);分离出病原菌11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前3位为:真菌22.3%(25/112),鲍曼不动杆菌21.4%(24/112),肺炎克雷伯菌17.9%(20/112)。 结论 ICU患者侵入性操作多且病情严重,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比例较高,且耐药情况不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2012, 28(10):1502.
摘要:目的 研究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一年来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的胃镜及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PU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 4 294例患者共检出PU 518例,检出率为12.06%,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328例,占63.32%;胃溃疡(gastric ulcer,GU)170例,占32.82%;复合溃疡20例,占3.86%。DU与GU之比为1.93 ∶ 1。(2)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2.36 ∶ 1。(3)GU发病部位以胃窦及胃角最多,为108例(63.53%),其次为胃体45例(26.47%),胃底17例(10.00%);DU的发病部位以球部前壁最多,为174例(53.05%),其次为大弯67(20.43%),小弯56例(17.07%),后壁25例(7.60%),球后6例(1.80%)。 结论 (1)PU检出情况,DU明显多于GU,复合溃疡最少;(2)PU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DU的好发部位是十二指肠球部前壁,GU的好发部位是胃角和胃窦。
2012, 28(10):1503.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综合保温措施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过低、寒战的效果。 方法 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各80例。保温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术中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入室时、麻醉后、切开皮肤时、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变化及寒战发生率。 结果 保温组产妇在整个手术期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中及术后体温逐渐下降,与入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战发生率:对照组60%,保温组20%。 结论 术中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剖宫产产妇体温过低、寒战的发生。
2012, 28(10):1504.
摘要:目的 探讨阴茎近段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采用阴茎近段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65例。在阴茎近段1/3处设计背宽、腹窄的两个环切线,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切除包皮的长度。两切口间皮肤用15号小圆头刀锐性剥离,保留完整的阴茎浅筋膜及浅层血管淋巴管网。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出血少、切口边缘整齐,术后伤口无水肿,无继发出血及感染,阴茎外形美观,无疤痕、性交疼痛、包皮过短等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阴茎近段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2012, 28(10):1506.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优于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效(62.86%);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及心脏指数(CI)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硝苯地平缓释片相比,缬沙坦用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更佳。
2012, 28(10):1507.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治疗厥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5例厥脱患者,采用穴位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同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结果 治愈31例,占68.9%,好转11例,占24.4%,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 结论 穴位按压治疗厥脱患者,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可靠,能起到急救作用,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2012, 28(10):1508.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治疗输卵管妊娠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9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治疗,术后3周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一例术后出血及持续性异位妊娠,未发生白细胞减少等化疗不良反应,术后输卵管通畅率73.21%。 结论 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加用MTX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留输卵管完整性,可作为有生育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2012, 28(10):1509.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选择同一患者两处深度相同、部位相应的创面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组常规清创后用rhEGF局部均匀喷湿创面,再以2%银锌霜剂外涂创面,敷料覆盖包扎,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仅用2%银锌霜剂外涂创面,敷料覆盖包扎,每日换药1次。 结果 观察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细菌检出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EGF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临床效果明显,应用安全且无不良反应。
2012, 28(10):1510.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机制及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恢复良好49例(57.6%),生活自理18例(21.2%),卧床靠他人护理12例(14.1%),植物生存3例(3.5%),死亡3例(3.5%)。 结论 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上规范、切实可行。
2012, 28(10):1512.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耳廓复合组织瓣对鼻翼缺损进行整复的效果。 方法 用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整复鼻翼缺损6例。 结果 6例耳廓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色泽淡红,无水泡。随访6个月至5 年移植物色泽与鼻组织基本近似,耳廓无畸形。 结论 耳廓复合组织瓣是整复鼻翼缺损的有效方法。
2012, 28(10):1513.
摘要:目的 研究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影响tHcy水平的因素,探讨预防tHcy升高的途径。 方法 4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并同步抽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浓度。 结果 脑梗死组t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叶酸、VitB1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tHcy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叶酸、VitB12均为tHcy的影响因素。
2012, 28(10):1514.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AMI患者共25例,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发病时间、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多方面观察分析AMI的发病和治疗情况。 结果 25例患者中达到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13例,占AMI患者的52%(13/25),仅有3例选择静脉溶栓,占12%(3/25);静脉溶栓治疗中2例成功,1例失败。所有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20例,占80%,其中冠心病是AMI的一级预防及危险因素。 结论 基层医院对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比率低,强化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提高全民对冠心病的认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每一名医生对AMI的重视程度,是提高AMI再灌注治疗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
2012, 28(10):1515.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的符合程度,并分析差异性的原因。 方法 分别采用两种ELISA试剂(国产试剂A和进口试剂B)对HBsAg进行检测,同时采用PCR对血清HBV-DNA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试剂A 检测HBsAg阳性率为0.734%(159/21 661),试剂B 检测HBsAg阳性率为0.946%(205/21 6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7.56%,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检和假阳性。 结论 进口试剂检测HBsAg灵敏度较高,国产试剂特异性较好。
2012, 28(10):1516.
摘要:目的 探讨输精管绝育术后附睾淤积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 对46例附睾淤积症患者资料作回顾分析。 结果 46例附睾淤积症患者中,术后并发感染27例,占58.7%;输精管结扎部位距附睾距离小于1.5 cm 8例,占17.4%;术后血肿4例,占8.7%;术后血肿并发感染3例,占6.5%;原因不明4例,占8.7%。 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预防感染,防止术中结扎过多组织,结扎部位不要距离附睾过近,是预防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的有效方法。
2012, 28(10):1517.
摘要: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固定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对12例埋伏阻生牙采用助萌法结合牙槽外科手术进行矫治。 结果 12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经减数助萌治疗均顺利萌出至正常位置,牙髓活力测试正常。 结论 应用固定正畸技术结合牙槽外科手术,可快速有效地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2012, 28(10):1518.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 方法 对172例异位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采用常规三孔操作法。行输卵管切除术68例,输卵管切开术102例,卵巢部分切除术2例。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且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2±10)min,术后住院(4.0±0.8)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为(8.09±3.31)d,无持续性异位妊娠。 结论 腔镜手术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可作为异位妊娠的首选。而手术方法要根据患者生育要求及具体病情决定。
2012, 28(10):1519.
摘要:
2012, 28(10):1524.
摘要:天然纤维具有价廉质轻、来源广泛、无污染和可再生利用等优良特性,以天然纤维增强的医用复合材料性能,符合健康环保的要求。本文分析麻类纤维、竹纤维、蚕丝纤维增强医用复合材料的性能,对天然纤维增强医用复合材料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012, 28(10):1530.
摘要: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物实验与基础研究证实胰岛素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已有研究证实胰岛素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在超生理浓度下,胰岛素刺激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胰岛素亦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下胆固醇聚集,以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结合、长期给予外源胰岛素导致脂异常与动脉壁增厚、胰岛素输注加速了输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胰岛素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导致冠状动脉性疾病的原因之一。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该临床现象目前有多种假说,其中最主要是胰岛素对内皮细胞的双相作用,生理浓度促进NO合成和释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高浓度时损害内皮,表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作者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和DNA合成,对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VSMC给予胰岛素干预后,发现高血压患者VSMC细胞数明显增高,提示VSMC的异常增殖对高血压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2012, 28(10):1533.
摘要:脑卒中、癫痫、颅脑外伤、颅内肿瘤及一些少见脑血管病变(如烟雾病、脑型Buerger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事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特点。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形式,脑组织面对缺血低氧状态会相应的启动一些应答机制来减轻低氧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其中Caspase-3、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最具代表性。干预上述两因子可能为缺血性脑损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2012, 28(10):1537.
摘要:骶髂关节脱位是常见骨盆后环的损伤,其中特别是Tile B、Tile C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对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采取开放或闭合复位,结合使用多种内外固定置入物,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的复位以及牢固的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是治疗的重点。虽然通过多种方法可以固定骶髂关节,对于固定系统、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效果的评定还存在不一致,但治疗的目的以促进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为标准。
2012, 28(10):1544.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20例AD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AD的CT征象。 结果 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真、假两腔,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 结论 CT增强扫描是诊断A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10):1545.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ALD的诊断率。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4例酒精性肝病(2005~2011)进行诊断并随访观察。 结果 本组诊断结果酒精性脂肪肝46例,酒精性肝炎13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与饮酒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对ALD的诊断有较明确的价值。 结论 超声检查简便重复性好,是诊断脂肪肝最为准确方便的影像技术也是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测的首选方法。
2012, 28(10):1546.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超声图像特征。 方法 对62例确诊的盆腔结核患者经腹盆腔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2例患者盆腔结核的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有混合性回声肿块22例、囊性肿块15例、实性肿块5例和盆腔积液12例,另有8例患者实性肿块和盆腔积液并存。 结论 女性盆腔结核的超声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综合分析。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作为盆腔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同时可作为判断抗结核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2012, 28(10):1547.
摘要:目的 总结第五、六脑室形成并积液扩张的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其大小、宽度、位置等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19例第五、六脑室形成并积液扩张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6例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征。 结果 19例第五、六脑室形成并积液扩张的患者,4例为常规检查发现,无明显临床表现,占21%;15例有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疼,甚至恶心、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占79%。随着第五、六脑室宽径的增加,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结论 第五、六脑室形成并积液扩张的CT主要表现为轻度、中度、重度3种,积液扩张程度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2012, 28(10):1549.
摘要:
2012, 28(10):1551.
摘要:入院确诊重型破伤风患者2例,持续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泵入镇静止痉;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来调整丙泊酚及咪达唑仑泵入的量和速度,有效地控制痉挛发作,治疗2周后患者无明显角弓反张、肢体强直发作,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除四肢肌力稍低(Ⅲ~Ⅳ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逐渐减量至停用镇静药物并拔除各种留置管道,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012, 28(10):1552.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针剂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率控制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在本院就诊的4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48例患者41例转复成功,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针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2012, 28(10):1554.
摘要:目的 研制复方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并观察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盐酸克林霉素、甲硝唑、苦参总碱为主药,以卡波姆-934为凝胶基质,建立复方盐酸克林霉素凝胶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了稳定性、刺激性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 按照本处方及工艺制备的复方盐酸克林霉素凝胶稳定性好、动物试验无皮肤刺激性,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94.74%。 结论 复方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0):1555.
摘要:
2012, 28(10):1559.
摘要:目的 医护人员(手术者)与患者(受术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对话,旨在改善医患关系,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消除她们的顾虑。 方法 从“对话”哲学的研究视角,以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护理对话为个案,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医护人员与患者对话的策略。 结果 通过护理对话,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和质量。 结论 在妇产科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护理中形成的心理对话、手术对话和健康对话等策略,能转变护理观念、改善护患关系、形成护理文化。
2012, 28(10):1560.
摘要: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资料建册在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10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建册组建立患者资料册,不断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资料并建立入册,并根据资料分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建册组的乳腺癌患者疾病了解的程度、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及情绪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资料建册的乳腺癌患者能更好地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012, 28(10):1561.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循证护理方法提高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 方法 将3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焦虑、紧张、恐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循证护理是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患根治术的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0):1562.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6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60例患者中,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结论 对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应认真加强临床护理, 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2012, 28(10):1563.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COPD)急性加重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108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8例症状缓解出院,10例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用氧,合理用药,营养充分,做好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使其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2012, 28(10):1564.
摘要: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静脉滴注操作简单、方便,易被护理人员所掌握。尤其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后,不但减轻了患儿静脉多次穿刺之苦,而且也减少了一些特殊药物渗漏对血管的刺激以及多次穿刺可能导致的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新生儿时,保证药物准确、及时的应用,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杜绝医疗纠纷隐患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10):1565.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 治疗高龄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术中配合及安全性。 方法 对66例采用TURP治疗BPH的高龄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物品准备及术中良好的配合。 结果 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永久性尿失禁,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愈合良好。 结论 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往往合并心、肺、肾等功能损害,强调医生、护士和麻醉师之间的默契配合,熟悉手术步骤,严密观察病情,正确摆放体位,确保手术仪器、器械正常运转,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2, 28(10):1567.
摘要:根据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面临疾病时的反应,结合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012, 28(10):1568.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的心理压力,帮助护士正确认识心理压力,针对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本院36名护士进行心理压力自我评价。 结果 36名护士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心理压力源自于工作压力,护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其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 结论 通过分析原因,卫生部门及医院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基层护士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
2012, 28(10):1572.
摘要: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以肺结核误诊收住院的30例HIV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误诊患者年龄以3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突出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抗结核治疗无效;两者的X线表现有相似之处,但HIV感染患者有其自身影像学特征。 结论 要细心询问病史,认真查痰,注重两者影像学表现的不同特征,以降低误诊率。
2012, 28(10):1573.
摘要:本文结合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为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宝贵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跨世纪医学新型人才。
2012, 28(10):1574.
摘要:
2012, 28(10):1575.
摘要: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以其仁爱世人、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精神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重要意义,而儒家的仁爱思想正是医学道德的理论基础。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将这一思想融会贯通,对于培养医学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阐述了儒家“仁爱“文化与医学的契合以及应用于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医德教育的途径提供重要思路。
2012, 28(10):1577.
摘要:医学八年制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熟练掌握和综合应用专业英语是八年制教学中的重点。生物化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的基础医学必修课程,与诸多医学基础学科广泛联系,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医学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顺应了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为今后学生能在学习及工作中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多年的探索及不断改革中探讨双语教学在医学八年制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 28(10):1578.
摘要:目的 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方法 将2010级的142名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结果行为引导教学法为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结论 行为引导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不断增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012, 28(10):1579.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多,但医学院校对护生有关美学修养教育还十分欠缺,使护生不能在毕业后对患者实行更具美感的护理,作者经过调查和查阅文献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提高护生的美学修养。
2012, 28(10):1581.
摘要:为了培养临床实习生的自学和查找临床工作所需要知识的能力,拓展实习生的医学知识面,借助本院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图书馆,尝试开展临床实习生撰写医学文献综述的工作,通过撰写医学文献综述,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查找所需知识的能力。
2012, 28(10):1582.
摘要:临床思维是医生进行临床工作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临床思维培养是医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简要概述临床思维的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临床思维培养的方法和要点。
2012, 28(10):1583.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当今教学领域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学中根据专业的特点进行制作和处理是很重要的。本教研室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对《药理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与模式等进行了适当调整和改革,为高校《药理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2, 28(10):1584.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近几年来从事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实践,总结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对如何调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几点的看法。
2012, 28(10):1585.
摘要:为了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目前中职护生学习无计划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2, 28(10):1588.
摘要:探讨APN排班与传统排班的优缺点,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改革新的排班模式以降低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医疗护理的安全系数。
2012, 28(10):1589.
摘要:通过对某县9家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现状调查分析,发现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队伍不稳定以及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情况。因此,提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人员梯队,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护理专业人员的基础素质是当前在基层医院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
2012, 28(10):1591.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资金绝大部分需要依靠自己的业务收入;同时,社会力量办医、外资投入办医,使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并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医院现代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保证医院的运营及管理的合理性、合法性与科学性。
2012, 28(10):1593.
摘要:近年来,随着基层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服务要求和期望值也随之增高。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和制约,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增多。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是各基层医院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做好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2012, 28(10):1594.
摘要:目的 了解钦南区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卫生消毒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对2010年钦南区部分宾馆、旅店、招待所的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 2010年钦南区公共用品用具消毒效果总合格率为93.80%, 其中床单的合格率为92.40%、枕套的合格率为94.66%、茶具的合格率为95.82%、拖鞋的合格率为90.26%。不同档次的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监测结果, 2010年钦南区宾馆公共用品合格率为98.86%,招待所公共用品格率为94.67%,个体旅社公共用品合格率为85.54%,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进一步加大辖区旅店业公共用品用具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其卫生消毒质量,保障旅客的健康。
2012, 28(10):1595.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趋势,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2011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占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率较高。 结论 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调查和监控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