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青藤碱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

      2012, 28(12):1761.

      摘要 (745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青藤碱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MSCs。将青藤碱和(或)小鼠BMMSCs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第3天,以MTT比色法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10、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的水平。 结果 90%培养出小鼠BMMSCs细胞为CD29+、CD44+、CD45-、CD34-,是典型的MSCs。青藤碱联合BMMSCs组的吸光度(A)值为0.316±0.066,低于青藤碱组、BMMSCs组和阳性对照组的0.499±0.089、0.602±0.101和0.922±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联合BMMSCs组IL-2、IFN-γ水平分别为0.066±0.009和0.769±0.074,低于青藤碱组(0.259±0.017、1.023±0.095)、BMMSCs组(0.177±0.045、1.422±0.106)和阳性对照组(0.631±0.021、3.158±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联合BMMSCs组IL-10和TGF-β水平为2.216±0.247和1.863±0.221,高于青藤碱组(1.437±0.072、1.112±0.095)、BMMSCs组(1.386±0.169、1.128±0.107)和阳性对照组(0.236±0.027、0.11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藤碱能够促进小鼠BM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Th2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Th1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 糖尿病大鼠早期骨骼肌改变与血清炎症介质 SOD及P物质变化

      2012, 28(12):1764.

      摘要 (686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早期骨骼肌损害的组织病理特点与血清炎症介质及SOD、P物质(S-P)的变化。 方法 将26只10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3)、DM组(n=13);13只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于第16周末抽取两组大鼠的心脏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P等的水平;并处死取股二头肌,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16周末DM组TNF-α(1.45±0.67)ng/mL,IL-6(135.05±43.39)pg/mL,hs-CRP(3.51±0.62)mg/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6±0.60)ng/mL、(99.92±32.36)pg/mL、(2.54±1.31)mg/L]明显增高(P<0.05);DM组SOD(70.71±37.52)U/mL,S-P(22.22±7.93)pg/mL,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7.00±27.60)U/mL、(29.57±3.74)pg/mL]显著降低(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DM组骨骼肌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缩小;部分肌纤维变性,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 DM大鼠早期骨骼肌损害表现为骨骼肌普遍萎缩,部分肌纤维变性,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P降低。

    • 大鼠鞘内虎耳草素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分析

      2012, 28(12):1766.

      摘要 (708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注射虎耳草素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 方法 利用第5腰椎脊神经结扎(SNL)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虎耳草素,通过行为学实验观察虎耳草素对SNL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的影响。 结果 鞘内注射100 mg/kg虎耳草素时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脊神经损伤引起的MWT下降以及TWL的延长,且这种抑制效应与虎耳草素的剂量相关,呈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鞘内注射虎耳草素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 扶芳藤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2, 28(12):1768.

      摘要 (694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扶芳藤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检测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体质量比值、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溶血素的变化,观察不同剂量水平的扶芳藤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 中、高剂量的扶芳藤提取物可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体质量比值、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血清溶血素含量(P<0.05)。 结论 扶芳藤提取物可以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 不同方法清除手术器械残留血迹对比研究

      2012, 28(12):1770.

      摘要 (729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几种不同方法清洗手术器械残留血迹的效果。 方法 选取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室手术器械 1 000件,分为A、B、C、D 4组,A组以传统方法清洗;B组经传统方法清洗后,以含有效氯500 mg/L的茂康消佳净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C组经传统方法清洗后,以含有效氯1 000 mg/L的茂康消佳净含氯消毒液浸泡15 min;D组以鲁沃夫多酶清洗剂浸泡5 min以上。比较几种方法的清洗效果。 结果 B、C、D组清洗的手术器械,各个部位的合格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C、D组间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传统方法清洗后,以含有效氯500 mg/L的茂康消佳净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或以含有效氯1 000 mg/L的茂康消佳净含氯消毒液浸泡15 min或以鲁沃夫多酶清洗剂浸泡5 min以上均可有效清除手术器械残留血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清铁和维生素B12及叶酸的关系

      2012, 28(12):1772.

      摘要 (815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的关系;明确Hp感染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复合模式。 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患者120例,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Hp阳性胃炎组及Hp阴性胃炎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 B12、叶酸的水平。 结果 Hp阳性胃炎组患者血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明显低于Hp阴性胃炎组分别为[(10.891±2.980)μmol/L与(19.232±4.298)μmol/L、(443.865±79.183)μg/L与(602.419±83.860)μg/L、(5.329±1.710)ng/L与(9.033±1.9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Hp感染能够造成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微量营养素(血清铁、维生素B12、叶酸)的缺乏。

    • 门诊破伤风抗毒素合理用药分析

      2012, 28(12):1774.

      摘要 (721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在门诊的临床使用情况,改进用药不合理环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门诊362例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患者处方,并对患者整个用药过程包括决定用药方案、调剂、给药及用药监测等环节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结果 362例患者,年龄1~84岁,其中小于或等于10岁患者31例(8.56%);诊断明确为皮肤擦伤等表浅外伤47例(12.98%),其他开放性创伤315例(87.02%);按患者受伤距离就诊日期计算,受伤后24 h内到院就诊给药者353例(97.51%);共有359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99.17%),其中与头孢类药物联用最多(83.70%);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04%。 结论 临床存在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不合理使用现象,有必要开展面向医生、药师、护士的合理用药教育。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不孕患者输卵管的表达及意义

      2012, 28(12):1776.

      摘要 (683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孕患者输卵管内膜表达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49例女性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9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取输卵管内膜组织进行临床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不孕组与对照组的输卵管中TGF-β1表达水平。 结果 不孕组患者输卵管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GF-β1阳性率分别83.7%和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不孕患者输卵管中TGF-β1过高表达可能是输卵管粘连性阻塞的重要原因,TGF-β1在女性不孕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腹膜透析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2, 28(12):1778.

      摘要 (829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 方法选取CAPD患者42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CKD.non.HD)患者17例(HD组)及健康对照组16例,收集有关临床参数,采集外周血,检测CEC数目、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血磷(P)、清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计算残余肾功能(RRF)、溶质清除率(Kt/V)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CEC与CCA-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 结果 CAPD组及HD组CE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CEC较HD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及HD组CCA-IM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CCA-IMT较HD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HD组、健康对照组CEC与CCA-IMT呈正相关。CEC是CAPD组CCA-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EC是CAP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CAP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观察

      2012, 28(12):1781.

      摘要 (711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文拉法辛缓释剂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剂,对照组口服丁螺环酮,疗程4周。临床疗效判定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7,P>0.05)。但在第2周时研究组抗焦虑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文拉法辛缓释剂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但文拉法辛缓释剂抗焦虑效果在治疗第2周时优于丁螺环酮。

    •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子宫切除术后生活质量及预防抑郁的效果研究

      2012, 28(12):1783.

      摘要 (554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子宫切除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抑郁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接受人性化护理的子宫切除患者62例和接受常规护理的子宫切除患者38例患者,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HAMD抑郁评分量表进行比较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分值、SCL-90症状自评分值、HAMD抑郁评分量表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对改善子宫切除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术后抑郁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 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抗菌活性研究

      2012, 28(12):1785.

      摘要 (687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通过超声波提取五倍子有效成分鞣质,福林-酚比色法检测鞣质含量,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以最低抑菌浓度药物作用白假丝酵母6、12、24 h,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白假丝酵母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假丝酵母的死亡方式。 结果 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76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21.52 mg/mL;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可导致白假丝酵母细胞变形,形态结构改变,最终导致其死亡;同时抑制细胞发芽和假菌丝的形成。 结论 五倍子鞣质提取物对白假丝酵母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 老年人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2012, 28(12):1787.

      摘要 (672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 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 结果 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χ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3,P=0.957)。Hp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 腹部B超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人群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2012, 28(12):1789.

      摘要 (564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B超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为发现腹部常见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体检者中的患病率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6年3 960例健康体检者腹部B超检查发现的几种常见疾病进行不同性别、年龄段分组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3 960例体检者胆囊息肉、肾囊肿、脂肪肝、肾结石检出率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胆囊结石、肾囊肿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胆囊息肉、肾结石检出率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部B超检查无创伤性,操作简便,耗时短,对绝大多数常见病可作出正确诊断,对于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尤其必要。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剂量优化

      2012, 28(12):1791.

      摘要 (711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 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 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 罗哌卡因(C组)。行术后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三组各时间点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 结论 0.4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 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其 并发症的观察

      2012, 28(12):1793.

      摘要 (657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5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应用Kyphon球囊扩张器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后凸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7.4±1.2)分,术后1 d为(2.4±1.8)分,术后6个月为(1.4±0.8)分,有2例患者邻近节段椎体出现新鲜骨折,3例术椎出现进展性的高度下降,1例患者出现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疼痛缓解,7个椎体高度显著恢复。 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微创的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安全、近期疗效好,但会出现少量并发症。

    • 围生期足月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252例相关因素分析

      2012, 28(12):1795.

      摘要 (662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围生期足月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相关因素以及高胆程度。 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围生期高胆足月儿252例进行分析。 结果 252例高胆患儿中,围生相关因素所致103例(40.9%),早发性母乳性黄疸63例(25.0%),ABO血型不合溶血45例(17.9%),感染相关因素所致30例(11.9%),其他11例(4.4%)。以溶血者总血清胆红素最高[(328.0±176.8)μmol/L]。252例高胆患儿中轻、中、重度分别占52.0%、33.7%、14.3%。重度高胆中围生相关因素所致11例(10.7%),ABO溶血14例(31.1%),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感染相关因素所致各5例。252例中核黄疸3例,其中1例为巨大头颅血肿,2例为ABO溶血。 结论 围生相关因素为住院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 ABO溶血是导致患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 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2, 28(12):1797.

      摘要 (686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调节血压、血糖,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d。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的作用。

    • 术毕不同剂量丙泊酚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2012, 28(12):1798.

      摘要 (650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术毕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0.6 mg/kg,B组丙泊酚0.8 mg/kg,C组丙泊酚1.0 mg/kg);术终根据不同分组给患者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丙泊酚,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情况。 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麻醉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与神志恢复时间A组低于C组(P<0.05)。 结论 术毕单次应用0.8 mg/kg的丙泊酚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不会延长清醒时间。

    • 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2012, 28(12):1800.

      摘要 (724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及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大剂量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2012, 28(12):1802.

      摘要 (690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大剂量沐舒坦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予以静脉滴注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15 mg/(kg·d),对照组静脉滴注2 mg/(kg·d)。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胸部X线片。 结果 静脉滴注大剂量沐舒坦,可以使肺部痰液易于变得稀薄,痰液更易于咳出和吸出,胸部X线片显示治疗组肺部感染征象控制好于对照组( χ2=5.07,P<0.05)。 结论 大剂量沐舒坦有助于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控制肺部感染,缩短疗程。

    • 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时机的探讨

      2012, 28(12):1803.

      摘要 (637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时机。 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时再进行吸痰。观察组每3小时翻身拍背后吸痰。 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昏迷患者,在无异常情况下,每3小时翻身拍背后吸痰1次,降低了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窒息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部分安全性试验

      2012, 28(12):1805.

      摘要 (659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给药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家兔耳缘静脉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给药部位血管无明显刺激作用,肌内注射给药对注射部位有一定的刺激性;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为阴性;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和凝集作用。 结论 试验所用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临床静脉滴注给药安全性较好, 肌内注射给药对注射部位具有刺激性。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012, 28(12):1807.

      摘要 (691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测定普通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空腹血糖(FPG),放射免疫法检测血胰岛素(FINS)、TNF。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TNF-α、FPG、FINS及HOMA-IR均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5),而糖尿病患者则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r=0.66、0.39,P<0.05)。 结论 TNF与胰岛素抵抗可能共同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形成和发展。

    •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与二甲苯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比较

      2012, 28(12):1808.

      摘要 (700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简称TO试剂)与二甲苯作为透明剂在病理制片中的作用与效果,为病理制片寻找更为环保、健康的制片方法。 方法 收集1 000例组织标本,每例组织均取材2份,分为A、B两组,A组用二甲苯作为透明剂常规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观察;B组用TO试剂代替二甲苯作为透明剂,其余操作不变,观察制片质量。 结果 使用TO试剂和二甲苯制出的切片按照切片质量标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环境中,使用二甲苯比TO试剂的空气质量相对差。 结论 在病理制片中,TO试剂可以取代二甲苯,适用于脱蜡、透明等环节。

    • L-γ-谷氨酰转移酶检测系统溯源性探讨

      2012, 28(12):1810.

      摘要 (675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检验科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系统的溯源性,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 依据《GB/T 21415-2008/ISO 17511:2003》中的国际标准溯源链式图自建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溯源流程图;购买参考物质IRMM ERM AD 452,通过测定临床新鲜血清标本进行临床比对,确保参考物质具有互通性,同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97%的预测区间和检测项目1/4CLIA′88总允许误差为标准,达到量值传递验证要求,进一步确定不确定度,完成量值溯源工作。 结果 通过该院自建的溯源流程实验,证明GGT试剂盒的产品校准品与IRMM ERM AD 452之间存在互通性,按照不确定度计算公式得到产品校准品的不确定度,赋值为(183±4)U/L。 结论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检验科自建溯源方案成功对产品校准品进行了赋值修正,提高了试剂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南充市居民被动吸烟及控烟现状调查

      2012, 28(12):1812.

      摘要 (668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状况及对公共场所实行禁烟规定的认知态度,为南充市禁烟法的普及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城乡15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1 434人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 结果 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率为85.28%,对控烟法的知晓率为70.99%,城市高于乡镇和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1.468,P=0.000),仅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省南充市禁烟令很有效,46.04%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微小,四川省南充市控烟宣传不够。 结论 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的水平较高,对禁烟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应加强四川省南充市城乡禁烟、控烟的健康教育,普及禁烟法的相关知识。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谵妄状态病因分析

      2012, 28(12):1814.

      摘要 (676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谵妄的发病原因。 方法 对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使用谵妄诊断标准(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每日评估1次,及时诊断谵妄状态,记录谵妄状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谵妄状态发生的病因,继而进行针对性病因治疗后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并与查阅的既往病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 24例(22.2%)患者在围术期出现谵妄状态,病因分析发现谵妄状态常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心肺功能衰竭和(或)缺氧、水电解质紊乱、药物等。经病因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21)。 结论 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谵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恢复。谵妄常常由多个致病因素共同作用所致,通过对谵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病因治疗,可使其获得明显的临床改善。

    • 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2012, 28(12):1817.

      摘要 (645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岳阳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结果的分析,探求无偿献血管理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降低血液报废率。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岳阳市无偿献血者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检验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5%。抗-TP、抗-HIV、抗-HCV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检测项目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抗-HCV、抗-TP、HBsAg。 结论 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HBsAg的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

    •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分析

      2012, 28(12):1819.

      摘要 (653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同期选取12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并将斑块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混合斑,分析比较各类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0.8%,远高于对照组(2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42 2,P<0.05)。脑梗死组患者软斑发生率(30.8%)明显高于对照组(5.0%)。 结论 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软斑。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颈动脉斑块,为早期启动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2012, 28(12):1821.

      摘要 (643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下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酶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S组于手术开始后持续吸入1.0 MAC七氟醚,至体外循环开始时结束;C组不用任何吸入性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T0),主动脉阻断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0.5 h(T2)和1 h(T3),术后8 h(T4)和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TnI水平、CK和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S组血清中cTnI水平、CK和CK-MB活性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 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 经尿道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探析

      2012, 28(12):1823.

      摘要 (668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找出疗效最佳的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单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50例(TURP组),行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50例(TURP联合TUIBN组)和行TURP联合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50例(TURP联合TURBN组)。重点观察记录三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评价指标,并进行对比。 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IPSS、Qmax和 P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PSS、Qmax和 P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RP联合TUIBN组总体疗效好于TURP组,TURP联合TURBN组疗效最佳。 结论 3种方法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均有一定疗效,但TURP联合TURBN可作为最优选择方案。应依据患者患病情况和适应证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 >短篇与个案
    • 主动脉瓣无冠窦瘤1例

      2012, 28(12):1824.

      摘要 (659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78例疗效观察

      2012, 28(12):1825.

      摘要 (640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6 min步行距离、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临床疗效等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LVEDD、LVESD和hs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32%和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4.65,P<0.05)。 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方法。

    • >临床实践
    • 青少年正畸患者150例心理特点及临床心理辅导研究

      2012, 28(12):1827.

      摘要 (664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150例正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并给予心理辅导。 结果 15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后,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 青少年正畸患者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3例临床分析

      2012, 28(12):1828.

      摘要 (649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93 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 PKP 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椎体高度和 Cobb 角。 结果 术后85例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1例L2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术后影像学检查椎管内有少许骨水泥占 位,硬膜囊轻度受压,无神经损伤症状,其余9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椎管内占位,VAS 评分由术前平均(9.12±0.59)分降为术后(2.32±0.38)分(P<0.01),Cobb 角由术前的(17.42±2.85)°改善到术后(7.39±2.56)°(P<0.01),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21.17±3.42)mm增加到术后(34.37±2.28)mm(P<0.05)。 结论 PKP 创伤小、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 输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的观察及防治措施

      2012, 28(12):1830.

      摘要 (701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输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其原因和防治措施。 方法 对2008—2011年静脉输注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致静脉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分别为39.80%和16.73%,并且氧氟沙星所致Ⅱ、Ⅲ级静脉炎的比例(20.41%)较左氧氟沙星(6.12%)为多,两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输注氧氟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为多,且程度较重,提示临床选择两药时应首选左氧氟沙星;在输注两药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控制滴速、注意保暖等,可预防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2, 28(12):1831.

      摘要 (636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区别。 方法 4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开腹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临床治愈率、住院时间等。 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少,肛门排气时间短,临床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异位妊娠中具有疗效明显、患者痛苦少、微创等特点。

    • 胎盘早剥36例临床分析

      2012, 28(12):1832.

      摘要 (515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胎盘早剥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分娩方式、母婴结局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首位(44.4%),其次为外伤(19.4%)、胎膜早破(13.9%);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腹痛(55.6%)、阴道流血(52.8%)、血性羊水(44.4%)等;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77.8%。 结论 重视胎盘早剥的诱因和临床表现,结合超声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可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

    • 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期暴露法效果观察

      2012, 28(12):1834.

      摘要 (662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方法,预防脐部感染,减少并发症,促进脐带残端早期脱落。 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断脐后采用脐带残端暴露法,对照组断脐后用护脐带包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数、脐带脱落时间及产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 d,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降低了产妇住院费用。 结论 新生儿脐带残端暴露可明显降低脐部感染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效果确切,有利于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2012, 28(12):1835.

      摘要 (652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将门诊收治符合RAP诊断的患儿210例(RAP组)按年龄段分为3~6岁48例,7~12岁80例,13~15岁82例,选择同期门诊收治的非RAP患儿180例(对照组),按以上年龄段分,各年龄段例数分别是40、70、70例。对两组患儿分别空腹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值大于或等于4为阳性。 结果 RAP组与对照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1.9%、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组3个年龄段Hp感染率分别为25.0%、45.0%、48.8%。RAP组男、女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42.6%、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p感染可能是儿童RAP的重要病因之一,且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 肝门部胆管癌58例诊疗分析

      2012, 28(12):1836.

      摘要 (618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10年来收治的5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14例,其中合并肝叶切除16例,总切除率为41.4 %;未行切除患者采用各种引流30例(51.7%),探查术4例,占6.9%。切除组和引流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0.8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切除,术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肝叶切除可提高根治率和生存期,对不能切除的患者采用姑息性手术等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 两种听力筛查方法的比较

      2012, 28(12):1838.

      摘要 (671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两种听力筛查方法的比较,找到更优越的听力筛查方法,为婴幼儿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将2 6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耳声发射(OAE)、快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ABR)进行筛查,未通过者到同一家听力诊断中心进行确诊,比较两组听力筛查的准确率。 结果 A组OAE初筛未通过率为18.92%,复筛未通过率为9.50%,筛查与确诊听力缺陷的准确率为8.80%;B组AABR初筛未通过率为4.46%,复筛未通过率为2.57%,筛查与确诊听力缺陷的准确率为35.29%。B组听力筛查方法准确率优于A组。 结论 AABR具有准确、快速、方便、无创等优点,能显著降低耳声发射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更适于新生儿人群进行听力筛查。

    • 钛网修补颅骨缺损48例临床分析

      2012, 28(12):1839.

      摘要 (638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经验。 方法 1998—2003年,钛网由医生塑形。2004—2011年,采用数字化颅骨塑形技术,患者在术前均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从而制造出患者颅骨缺损的原始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缺损区域的数据(包括缺损区的大小、弧度等)设计出塑形计划,而后使用数字化设备对钛板进行高精确的剪切及塑形,从而使钛板与患者缺损区达到完美一致。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手术效果好,数字化钛修复体较医生塑形更完美,患者术前颅骨缺损综合征得到改善。 结论 应用数字化钛修复体对颅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外形更加美观,采用颞肌外修补及皮下留置引流管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2, 28(12):1840.

      摘要 (614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与单一用药时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方法 4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治疗组(A 组)200 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2.5~5.0 mg,每天1次,同时服用美托洛尔12.5~25.0 mg,每天2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组(B 组)100 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每天1次,可增加至10 mg,每天1次;美托洛尔组(C 组)100例,服用美托洛尔12.5 mg,每天2次,渐加至50 mg,每天2次。3 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每周依据血压、心率调整1 次用药剂量,尽量使血压达到目标值。 结果 降压疗效比较,A 组有效率为96.5%,与B 组84.0%及C 组75.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心率无明显变化,B组心率加快,C组心率减慢,且A组与B、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B 组主要有心悸、下肢水肿等表现,C 组主要为心动过缓、新发糖尿病等,A 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用时降压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策略

      2012, 28(12):1841.

      摘要 (635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结核28例,术后继续全身营养支持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给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摄X线片和CT扫描观察植骨块、钛网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同时了解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用Frankel法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28例患者手术时间3.1~6.3 h,平均4.2 h,出血量890~1 900 mL,平均1 100 mL。输血450~1 500 mL,平均860 mL,随访19~46个月,平均28.7个月。2例出现窦道形成,1例经换药1个月后愈合,另1例经二期清创痊愈,但无椎体结核复发,无椎弓根钉、棒和钛网松动、断裂等。术前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10例,D级13例,E级1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24例。 结论 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结核行一期前后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结合合理的全身营养支持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最终治愈的目的。

    • 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23例临床观察及治疗

      2012, 28(12):1843.

      摘要 (654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后继发低钠血症的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3例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监测的血清钠、尿钠、血浆渗透压及尿液渗透压数值差异进行分组临床治疗。 结果 7例治疗中采用限水、补钠治疗,16例经补液及扩容、补钠治疗均完好纠正低钠血症。 结论 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患者根据监测的临床数据分组并经正确补液及补钠治疗,可以纠正低钠或维持钠代谢的平衡。

    • 131I治疗儿童Graves′甲亢35例的长期疗效观察

      2012, 28(12):1844.

      摘要 (808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131I治疗35例儿童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35例甲亢患儿采用131I治疗后随访10~18年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35例患儿1次131I治愈33例(94.3%),好转2例(5.7%),有效率100%。治愈患者中有14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其中暂时性甲减9例(25.7%),永久性甲减5例(14.3%),131I治疗后1年内出现永久性甲减2例(5.7%)。治疗后无一例发生甲状腺癌、白血病等病变。 结论 131I治疗儿童甲亢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必要时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45例观察

      2012, 28(12):1846.

      摘要 (676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效果。 方法 将8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治疗。 结果 治疗组45例,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35例,总有效率为85.71%(30/3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临床疗效观察

      2012, 28(12):1847.

      摘要 (668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40 眼原发性翼状胬肉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15 个月。 结果 40 眼中39 眼治愈,1 眼6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为2.5% 。 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可有效防止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 牙隐裂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2, 28(12):1848.

      摘要 (670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牙隐裂的致病因素、综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确诊为牙隐裂患者60例进行随访。 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1年后复查,成功54例(90.0%),有效4例(6.7%),无效2例(3.3%)。总有效率为96.7%,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结论 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以保留牙体组织并恢复咬合功能。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临床分析

      2012, 28(12):1849.

      摘要 (641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行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行常规腰穿,经测初始脑压及观察脑脊液颜色后,根据初始脑压高低适当缓慢放出约5 mL脑脊液,降低脑压大致正常后,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以生理盐水进行缓慢反复置换4~8次,每次置换脑脊液总量在20~40 mL,每次监测脑压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 60例经脑脊液置换术后的患者能较快缓解头痛,平均为6 d,而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平均为16 d;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时间、治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 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快速缓解头痛及预防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显著疗效。

    • >综述与讲座
    • 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的诊治进展

      2012, 28(12):1851.

      摘要 (653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先天性气管软骨食管异位症(TBR)是一种在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良性食管狭窄性疾病,国内外对于这种疾病的误诊率非常高,常常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给予不恰当的治疗,以至于延误患儿病情,影响生长发育。X线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TBR的首选方法,最新研究表明食管迷你超声对TBR的诊断有非常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术后活检是诊断TBR的“金标准”,食管扩张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在食管扩张术效果欠佳的情况下,手术成为治疗TBR最为可靠的方法。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 28(12):1853.

      摘要 (660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调控失常,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是浸润和转移,肺癌也不例外。浸润和转移的途径有直接扩散、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浸润和转移途径,即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瘤内或瘤旁,最终导致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在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在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因子在恶性肿瘤中表达的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寻找一个有用的预测因子是否可以将早期具有潜在转移可能的患者尽早筛选出来,尽早地予以抗肿瘤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和提高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同时,研究这些因子在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中的机制不仅对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帮助,而且对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2012, 28(12):1855.

      摘要 (665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脑小血管病指脑小动脉及微动脉病变引起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病变,它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临床表现包括腔隙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步态障碍及情感障碍等。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及脑微出血等。

    • 红景天对氧化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2, 28(12):1857.

      摘要 (832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景天是一种潜力无限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近期红景天抗高原反应、抗缺氧、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日益受到学者们青睐,但也有学者对这个“适应原”植物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 一线抗结核药致肝损害分析

      2012, 28(12):1859.

      摘要 (778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在临床上对于结核病采用的是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方案,一般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结核化疗方案,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均有肝损害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会加剧肝脏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从而会导致化疗中断,同时也会提高结核杆菌耐药的风险,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肝衰竭致使其死亡,因此,一线抗结核药的肝损害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 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2012, 28(12):1861.

      摘要 (685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盐酸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吗啡酮的衍生物,是一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静脉用药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

      2012, 28(12):1863.

      摘要 (612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短篇与个案
    • 麻痹性痴呆患者1例的护理

      2012, 28(12):1864.

      摘要 (625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诊疗技术
    • 脑分水岭梗死67例临床分析

      2012, 28(12):1865.

      摘要 (658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IR)证实的CWI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颈部及颅内主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管腔狭窄或闭塞、脑部血管低灌注、心脏疾病等是CWI的主要病因。各型CWI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及程度。 结论 积极防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和狭窄,尽快纠正脑部血管低灌注,可减轻或减少CWI的发生。

    • 晚孕期胎儿单纯性肾窦区光点分离超声检查分析

      2012, 28(12):1866.

      摘要 (649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药物与临床
    • 罗红霉素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2012, 28(12):1867.

      摘要 (683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两种罗红霉素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 方法 将健康受试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例,采用双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口服受试胶囊和参比胶囊各300 mg,于规定时间取血,以克拉霉素为内标,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所得数据经BECS软件处理,对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0-t(AUC0-t)、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0-∞(AUC0-∞)、达峰浓度(Cmax)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对达峰时间(Tmax)进行非参数检验。 结果 受试胶囊和参比胶囊Tmax分别为(2.367±1.295)、(2.134±1.537)h,Cmax分别为(7.702±1.902)、(7.920±1.957)μg/mL,AUC0-t分别为(103.77±31.46)、(103.10±31.76)μg/(h·mL),AUC0-∞分别为(110.05±35.25)、(107.97±34.72)μg/(h·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过对比研究2种罗红霉素胶囊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2009—2011年某院抗肿瘤药物用药分析

      2012, 28(12):1869.

      摘要 (656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 2009—2011 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对目前临床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方法 统计2009—2011 年抗肿瘤药物使用的种类及所需费用,采用用药频度(DDDs)的分析方法,对临床抗肿瘤药物的DDDs和用药费用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1 年应用抗肿瘤药物DDDs 排序靠前的有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和异环磷酰胺。 结论 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抗生素以及抗肿瘤中药是该院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药物。

    • >临床护理
    • 个性化护理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2012, 28(12):1872.

      摘要 (676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将75例初诊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按护理程序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4周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实施个性化护理4周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和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初诊乳腺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20例的护理

      2012, 28(12):1873.

      摘要 (653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2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配合精心护理。 结果 经过2~3个疗程,治愈64例,占53.3%,显效50例,占41.7%,无效6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 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方便快捷,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加强灌肠前、中和后护理,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 压疮预警上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2, 28(12):1875.

      摘要 (816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利用压疮预警上报制度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 方法 制定压疮预警上报表,临床应用该表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逐级上报护理部,进行会诊,提出护理措施,并进行追踪指导。 结果 压疮预警上报有力预防和控制了压疮的发生,实行同院内压疮发生率下降20.2%(P<0.05)。 结论 通过压疮预警上报和实施安全可行的护理措施,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流程,提高了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能力和对其的护理能力,达到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目的。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2012, 28(12):1876.

      摘要 (681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的观察重点及措施。 方法 总结56例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体会。 结果 术后54例顺利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1例死亡,1例截肢。 结论 介入治疗为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提供了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手术方法,认真细致地观察护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及保证手术效果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

      2012, 28(12):1877.

      摘要 (638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阴式子宫全切术的围术护理,总结和积累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身心恢复健康。 方法 回顾分析对阴式子宫切除指征130例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情况。 结果 通过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调节、术后积极严密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易于为患者所接受。术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剖宫产术后两种不同镇痛方法疗效比较及临床护理

      2012, 28(12):1878.

      摘要 (627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与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疗效比较和临床护理。 方法 选自该院住院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术后应用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泌乳、尿潴留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泌乳提前,产后尿潴留两组无差异。 结论 镇痛泵镇痛效果优于肌内注射哌替啶镇痛,是剖宫产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护理观察

      2012, 28(12):1879.

      摘要 (656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后护理观察的临床意义。 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对48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观察。 结果 采用专科护理与负压吸引5~14 d后48例患者创面感染得到控制、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术闭合创面,植皮或皮瓣全部成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专科严谨护理观察是护理的关键环节,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创面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2012, 28(12):1880.

      摘要 (648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产前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参加孕妇学校进行系统产前健康教育而收治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6例为观察组,选择住院分娩但未参加过孕妇学校学习的初产妇126例为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孕妇学校对孕妇进行系统的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明显的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应加大对产前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并不断提高产前健康教育服务质量。

    • 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的护理

      2012, 28(12):1881.

      摘要 (698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儿的护理

      2012, 28(12):1882.

      摘要 (637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72例临床观察

      2012, 28(12):1884.

      摘要 (499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72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酒精性32例,激素性29例,酒精合并激素4例,非酒精非激素性7例,给予手术及中西药治疗,观察期6~9个月。治疗2~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影像学评估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Harris评分总体评估:痊愈27例,有效3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7.5%;治疗前后影像总体评估:稳定61例,稳定率为84.72%,加重11例,加重率为15.28%。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附子拾要

      2012, 28(12):1885.

      摘要 (639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短篇与个案
    • 大剂量甲氨蝶呤致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

      2012, 28(12):1887.

      摘要 (644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医学教育
    • 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2012, 28(12):1888.

      摘要 (532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生,但这方面的培养正是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通过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的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医学生的训练方法和课程,并进行总结和推广,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浅谈西部民族医科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12, 28(12):1889.

      摘要 (643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加强教学方法的优化,探索适合西部民族医科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方法,针对目前民族医科院校教育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学校的教学特点,阐述在西部民族医科院校《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观点,增强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出适合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

    • 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2012, 28(12):1891.

      摘要 (625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组织学与胚胎学传统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问题,造成学生死背图片,却不能灵活掌握图片中结构的要点,而构建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平台则力图改善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模式,克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弊病;与普通网络教学平台相比,新平台强调辅助教学,对预观察切片的相关知识以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学生课堂学习的盲目性,并通过网络作业和组胚实验论坛等栏目,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该平台的建立是课堂实验教学的有益补充,对组胚的教学起积极作用。

    • 利用教学网络论坛剖析生物化学教学难点

      2012, 28(12):1892.

      摘要 (580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网络教学论坛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具有教学辅助的优势。该文利用生物化学教学论坛收集了大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按照学习内容进行归类和分析,从中发现学生学习关键性的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生化网络教学论坛在发现学习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进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涉外护理本科进行《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试改革尝试

      2012, 28(12):1894.

      摘要 (640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该文阐述了《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试改革尝试的一些工作。该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评又不忽略终结性考核,是有效可行的。

    • 项目教学法在卫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2012, 28(12):1895.

      摘要 (646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探索“项目教学”在卫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结果显示,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综合能力及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 老年病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2012, 28(12):1896.

      摘要 (6732)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老年病科所收治患者的特点,探讨培养老年病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老年病科实习医师医患沟通技巧。让医生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理解、关爱、帮助老年患者,体现医疗服务的人文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 改进物理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2012, 28(12):1897.

      摘要 (629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物理化学作为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使学生能轻松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作者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并对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 谈医学留学生教学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促进

      2012, 28(12):1899.

      摘要 (645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留学生教学促进了教师队伍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全英语结合适量双语教学能力的形成以及教师自身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文化交流;适合于外国留学生特点教材的建设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成,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该文总结了外国医学留学生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经验。

    • 完善《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2, 28(12):1900.

      摘要 (504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动手机会减少。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建立,为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较快地进入角色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但从临床实训教学目前的情况看,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

    •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区定向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2, 28(12):1901.

      摘要 (641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山区定向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通过挑选有实力、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改进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平时学习,重视实验教学采取小班上课等方式,保证了教学质量。

    •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2, 28(12):1903.

      摘要 (664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的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兴趣,培养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泌尿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 皮下注射法说课稿的设计

      2012, 28(12):1904.

      摘要 (6663)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说课是任课教师针对所讲课题,采用讲述的方式,向教学同仁系统阐述个人教学构想,对教学过程总体设计的一种创造性劳动。《皮下注射法》是常用的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作者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分步阐述教学内容,取得较好教学实效。

    • 提高《生化制药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2012, 28(12):1905.

      摘要 (6521)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起,课堂教学的好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课前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课后指导3个方面介绍提高《生化制药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情境模拟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2, 28(12):1906.

      摘要 (6719)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生物技术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2012, 28(12):1908.

      摘要 (629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护生在消化科实习初级阶段的带教探讨

      2012, 28(12):1909.

      摘要 (649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医院管理
    • 信息化建设在门诊分层药房中的作用分析

      2012, 28(12):1911.

      摘要 (627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就医院药房信息化建设,结合医院实际,从门诊药房硬件构成、门诊药房软件构成、信息化前后对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阐述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缩短患者候药时间及在促进门诊分层药房中的积极作用。

    • 医院内审部门如何做好中药饮片招标审计

      2012, 28(12):1912.

      摘要 (6594)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医院的收入越来越高,其中的中药收入在医院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加强对医院中药饮片的招标审计,也同样是医院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医院中药饮片的招标审计工作,是医院内审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

    • 改革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提高护理质量

      2012, 28(12):1914.

      摘要 (6627)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改进,观察中医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效果。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通过对13项护理内容采用以下方法,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过程监控、反馈与改进、安全保证5个环节进行监控。通过与上一年比较,各项指标明显提高。表明持续质量改进是确保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的方法。

    • 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

      2012, 28(12):1915.

      摘要 (657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防疫·保健
    • 深圳市春秋两季健康人群手足口病病原隐性感染调查

      2012, 28(12):1916.

      摘要 (6516)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春秋两季健康人群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情况。 方法 分别在春季3月和秋季9月采集学龄儿童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样本,开展人群感染状况调查。调查时间分春秋两季,春季调查对象设4个年龄组,0~7岁100人;>7~16、>16~25、>25~70岁组各20人;秋季调查对象设4个年龄组,0~7岁60人,>7~16、>16~25、>25~70岁组各30人。两个季度共调查310人。每人采集粪便样本约10 g进行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包括EV通用型,EV 71型,科萨奇病毒A16型(CVA16)]。 结果 春季160 份健康人群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7份,阳性率为4.38%,7份阳性标本全部为7岁以下幼儿园儿童,CA16阳性2份,阳性率1.25%,无EV71阳性。秋季150 份健康人群样本中,EV通用型阳性13份,阳性率为8.67%,CA16阳性2份,阳性率1.33%;EV71阳性1份,阳性率0.67%。 结论 深圳地区健康人群中春秋两季节均存在EV隐形感染;7岁以内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310份样本中,EV71亚型1份,CA16亚型4份,说明健康人群中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71和CA16亚型隐形感染率低;春季160 份健康人群样本中阳性率为4.38%,秋季150 份健康人群样本中阳性率为8.67%,两季节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 广州市500 例儿童微量元素结果分析

      2012, 28(12):1917.

      摘要 (6548)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广州市白云地区0~12岁儿童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水平、分布情况。方法 随机抽样采集500例在门诊体检的0~12岁儿童的静脉血或末梢血,采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铜、锌、钙、镁、铁5种必需元素的水平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水平。按照儿童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儿童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组内不同性别之间铜、锌、钙、镁、铁、铅六种元素的分布。 结果 各年龄组均未见铜元素与镁元素缺乏,而各年龄组均见锌、钙、铁元素的缺乏,钙、铁元素在各年龄组间缺乏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钙元素缺乏发生的情况越多,但铁及锌元素缺乏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减弱的趋势。在幼儿组与学龄前儿童组出现儿童血铅超标的情况,各年龄组内男女儿童之间差异不明显。镁元素含量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铜、锌、钙、铁和铅元素的含量在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铜、钙元素的含量有随年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锌元素及铁元素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 广州市白云地区儿童铜、镁含量基本不缺乏,趋于合理,但锌、铁及钙缺乏较为普遍,铅中毒出现在幼儿组及学龄前儿童组,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

    • 幼儿园儿童水痘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 28(12):1919.

      摘要 (6740)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