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15):2241.
摘要:目的〓探讨3.0T高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钼靶检查诊断隐匿性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影像学征象。 方法〓对32例经术前病理检查证实而临床未触及肿块的患者分别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钼靶摄影检查。 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钼靶检查诊断隐匿性乳腺癌的准确性达96.9%,高于单项检查,且影像学征象更加丰富。 结论〓在临床难以检出的隐匿性乳腺癌中,利用高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钼靶检查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检出率,且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可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治提供影像学帮助。
2012, 28(15):2243.
摘要:目的〓探讨5′?鄄核苷酸酶(5′?鄄NT)评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的作用。 方法〓检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乙肝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鄄HBc)均阳性]患者50例(大三阳组)和小三阳(指HBsAg、抗?鄄HBe、抗?鄄HBc均阳性)患者20例(小三阳组)血清中5′?鄄N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鄄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进行t检验。 结果〓大三阳组患者血清5′?鄄NT、ALT、AST、TBIL、GGT水平较对照组、小三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患者ALT、AST、GG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鄄NT、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鄄NT对乙肝患者的肝功能评价具有特异性,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协同测定可作为乙肝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2012, 28(15):2244.
摘要:目的〓观察腺苷甲硫氨酸(俗名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 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大于55 μmol/L,平均(102.12±22.31)μmol/L。治疗组TBIL为(98.23±17.50)μmol/L,对照组为(113.21±17.7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予以腺苷蛋氨酸(1 0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及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疗程2周。 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TBIL由(98.23±17.50)μmol/L降至(63.56±1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BIL由(113.21±17.70)μmol/L降至(108.60±24.38)μmol/L,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安全、有效,退黄效果显著。
2012, 28(15):2246.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服用盐酸贝那普利0.1~0.3 mg/(kg·d),泼尼松片2 mg/(kg·d);对照组20例服用泼尼松片 2 mg/(kg·d),疗程8周。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肝、血清清蛋白及血钾等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肌肝及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早期有效,其疗效优于单用泼尼松。
2012, 28(15):2248.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欣母沛(通用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产后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行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欣母沛治疗38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2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妊娠率,月经恢复,子宫复旧,子宫卵巢血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欣母沛与子宫动脉结扎术、B?鄄lynch术、髂内动脉结扎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少。欣母沛联合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5):2251.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封闭联合冷冻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6年12月至2011年6月共治疗瘢痕疙瘩12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并以单纯局部冷冻治疗、单纯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作为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 结果〓实验组治疗瘢痕疙瘩有效率达90.00%,复发率为2.50%;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00%、80.00%,复发率分别为10.00%、15.00%。 结论〓采用局部封闭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2012, 28(15):2252.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预防对策。 方法〓对280例320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2眼;虹膜脱出8眼,虹膜根部断离2眼;后囊膜破裂7眼,玻璃体脱出2眼;悬韧带离断致意外囊内摘除1眼。 结论〓该手术安全、可靠,对术中并发症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术后视力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012, 28(15):2254.
摘要:目的〓探讨气囊助产配合缩宫素用于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该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 478例,随机分为气囊配合缩宫素组(观察组)739例,单纯气囊组(对照组)739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宫颈裂伤、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宫颈裂伤率、难产率、产后大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气囊助产术可缩短产程,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妇痛苦,配合使用缩宫素效果更佳,安全、有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2, 28(15):2256.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深度监测中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及相关性。 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测定麻醉诱导前(T0)、诱导插管(T1)、术中(T2)、停药后(T3)各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听觉诱导电位指数(AEPI)、相邻 RR 间期差的均方根 (RMSSD)、高频(HF)和 散点图短轴(SD1)变化。结果〓T1时HR明显快于T0,MAP明显高于T0(P<0.05);T2的HR明显慢于T0,MAP明显低于T0(P<0.01);T3的HR明显快于T2,MAP明显高于T2(P<0.01)。T1~3的RMSSD、HF、SD1和 AEPI明显低于T0,且T2降低更为明显,而T3明显高于T2(P<0.01)。 结论〓反映迷走神经活动性的HRV指标RMSSD、HF、SD1与 AEPI在监测麻醉深度时有一定的相关性。
2012, 28(15):2258.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康复、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 育干预,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 结果〓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是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养成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2012, 28(15):226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溃疡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及住院时间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复发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护患沟通率及健康教育覆盖率提高,焦虑、抑郁状态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5):226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影像资料。 结果〓11例膝关节PVNS均为弥漫型。MRI表现为关节腔内滑膜增生形成绒毛结节或肿块,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6例在T2WI上部分病灶呈低、高混杂信号;11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垫受侵10例,软骨或骨质受侵8例,关节韧带受侵6例,关节囊肿胀7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推移7例,累及半月板1例。 结论〓MRI对膝关节PVNS有特征性表现,并敏感显示关节内、外组织结构的侵犯程度及范围,是诊断PVNS的理想检查方法。
2012, 28(15):2264.
摘要:目的〓探讨皮炎湿疹类疾病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及与不同过敏性疾病、职业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百亿”斑贴试验变应原对124例皮炎湿疹患者(面部皮炎63例,手部湿疹17例,脐周皮炎10例,其他部位皮炎湿疹34例)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 结果〓124例患者总阳性率为66.13%。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氯化氨基汞(白降汞)、橡胶4。两种及其以上变应原阳性者达33.87%。男女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6,P>0.05)。脐周皮炎患者阳性率为100.00%,而面部皮炎、手部湿疹、其他部位皮炎湿疹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05)。不同职业与变应原种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该试验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硫酸镍、白降汞、橡胶4、香料1和重铬酸钾。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皮炎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对预防皮炎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15):2266.
摘要:目的〓观察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05例妊娠期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及非特异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采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并与80例保妇康栓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疗效。 结果〓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可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38%,优于保妇康栓。 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可作为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局部用药。
2012, 28(15):2268.
摘要:目的〓通过对开放性骨折清创后创口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结果,选择创口的闭合时机。 方法〓对18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进行急诊清创,清创后进行创口分泌物培养。如果培养结果阳性,则再次清创后进行分泌物培养,直到培养结果阴性后才闭合创口。 结果〓18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总的深部感染率为5.5%,其中GustiloⅡ型骨折深部感染率为3.3%,Ⅲ型骨折感染率为7.9%。 结论〓与文献报道比较,该治疗方案深部感染率较低。
2012, 28(15):2269.
摘要:目的〓观察轻轻亲注射贴在患者静脉输液中扩张局部血管和减轻局部穿刺疼痛的效果。 方法〓对155例输液患者使用轻轻亲注射贴前、后进行同体比较,观察使用前、后血管外径值、局部疼痛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使用轻轻亲注射贴后患者局部血管扩张明显,68.4%的患者用后血管扩张在1 mm以上;血管外径大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5);使用轻轻亲注射贴后患者局部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 结论〓轻轻亲注射贴可以扩张局部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2012, 28(15):2271.
摘要: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联合克林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老年VBI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克林澳注射液、小脑顶核电刺激、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3种方法施治,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比单独施治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缩短住院疗程,安全性良好。 结论〓克林澳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是一种治疗VBI的有效方法。
2012, 28(15):2273.
摘要:目的〓探讨“伤筋一号方”配合治疗伤筋中后期患者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72例伤筋中后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针灸,按摩等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对照组相同治疗外,同时外敷中药“伤筋一号方”,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伤筋一号方”配合治疗伤筋中后期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15):2275.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干预治疗中老年原发性失眠的作用。 方法〓选择60例中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按需服用艾司唑仑片,干预组在常规按需服用镇静催眠药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及艾司唑仑用量。 结果〓给予尼莫地平干预治疗后,患者PSQI评分及艾司唑仑用量下降差值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尼莫地平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苯二氮类药物的用量。
2012, 28(15):2277.
摘要: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0例31个椎体)的临床资料,年龄59~83岁,平均67岁。椎体骨折位于T6~L4,术前对20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及磁共振成像,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经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骨水泥14例,单侧注射6例,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椎体矢状面指数测量,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VAS由术前平均8.5分降为术后2.2分(终末随访为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矢状面指数(SI)由术前平均55%恢复至术后89%(终末随访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4%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术中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经术后长期观察,未造成任何神经及血管并发症。 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2012, 28(15):2279.
摘要: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评定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第2、4周末PANSS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锥体外系反应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2012, 28(15):2281.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更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对该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2012年1—3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对其所用的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进行规范化统计。 结果〓该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逐季增长,单品销售金额排序每季度有所不同,但排位变化不大。2012年1—3月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为74.39%。 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所占比重较小,销售金额与用药频率同步性欠佳。中药注射剂总体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主要用于改善微循环及提高免疫力。其说明书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2012, 28(15):2284.
摘要:目的〓评价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现状,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四川省眉山市2009—2011年麻疹监测资料。 结果〓2009—2011年监测疑似麻疹病例316例,确诊麻疹24例,其中年龄小于8个月者占20.83%,≥15岁者达50.00 %。8~11月龄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者达20.83%,免疫失败者达12.50%,外地报告的眉山地区病例达37.50%。麻疹监测系统灵敏性较高,超过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要求;监测系统及时性、个案调查质量、麻疹实验室质量均保持在高水平。 结论〓四川省眉山市麻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发病年龄呈“双向分布”,需提高8月龄和1.5岁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继续保持麻疹监测系统良好运转。
2012, 28(15):2286.
摘要:目的〓比较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组)60例及观察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组)60例。对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变化、最大尿流率(MFR)变化、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率、尿道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URP与TUPRP均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但TUPRP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TURP。
2012, 28(15):2287.
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3例。年龄75~93岁,平均81.5岁,均为新鲜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内科疾病。平均随访31.5个月,观察住院时间、行走负重时间、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 结果〓平均住院23 d,术后3 d均能扶助行器行走,术后15~29 d(平均21 d)能完全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无一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假体无脱位,髋臼无明显磨损。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81.8%。 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15):2289.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鄄CRP)与急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IMT,检测血清hs?鄄CRP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 结果〓患病组颈动脉IMT、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鄄CRP水平为(7.98±2.31)mg/L,显著高于出院时[(7.05±2.0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hs?鄄CRP水平为(1.15±1.02)mg/L,显著低于入院及出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鄄CRP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急性期患者血清hs?鄄CRP水平为(7.98±2.31)mg/L,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1.21±0.95)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决定因素。血清hs?鄄CRP水平越高,斑块不稳定性越高,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越高。颈动脉IMT及血清hs?鄄CRP与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
2012, 28(15):2291.
摘要:目的〓通过对死亡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寻找提高病案质量的书写方法。 方法〓对689份死亡病案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与管理规范》以及该院的《中山三院终末病历评分表》进行质量检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死亡病案存在很多书写问题,与医生法律意识和责任心不强、死亡病例讨论存在形式化、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指导作用不强等有关。 结论〓加强对医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医务人员岗位培训、完善各种医疗安全制度,加强对死亡病历的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严格执行死亡病历书写奖惩制度等可有效提高死亡病历的书写质量。
2012, 28(15):2299.
摘要:
2012, 28(15):2300.
摘要:
2012, 28(15):2302.
摘要:
2012, 28(15):2313.
摘要:
2012, 28(15):2316.
摘要:
2012, 28(15):2318.
摘要:
2012, 28(15):2321.
摘要:
2012, 28(15):2326.
摘要:
2012, 28(15):2328.
摘要:
2012, 28(15):2330.
摘要:
2012, 28(15):2348.
摘要:
2012, 28(15):2356.
摘要:
2012, 28(15):2359.
摘要:
2012, 28(15):2368.
摘要:
2012, 28(15):2383.
摘要:
2012, 28(15):2388.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