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2):161.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一次性双管喉罩(supreme laryngeal mask airway,SLMA)行正压通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 对100例ASA分级Ⅰ、Ⅱ、Ⅲ级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置入SLMA,记录口咽部漏气压、术后咽喉痛及其他并发症。外科医生在插入腹腔镜和气腹减压前记录胃尺寸。 结果 所有患者插入SLMA成功(90例1次成功,10例2次成功)。所有患者均成功插入胃管(98例插入容易,2例插入困难)。平均口咽部漏气压为60 cm H2O,套囊压力水平为(28.8±5.2)(18~40)cm H2O。气腹前平均气道压为(17.3 ±3.5)(11~26)cm H2O,气腹后为(22.9±4)(16~32) cm H2O。手术中胃尺寸的变化并不干扰操作。12例患者(12%)术后有轻微的咽喉痛。 结论 SLMA不仅易于置入,而且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有效通气装置。
2012, 28(2):16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25例合并肾脏损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出对T2DM合并肾脏损害患者进行肾活检的推荐指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T2DM并肾脏损害接受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特点。 结果 糖尿病肾病11例(44%);非糖尿病肾病14例(56%),其中IgA肾病6例(42.8%),系膜增生性肾炎3例,轻微病变2例,膜性肾病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 结论 T2DM合并肾脏病变可以是非糖尿病性肾损害(non-diabetic renal diseases,NDRD),其中以IgA肾病最多见,临床上肾脏病变距糖尿病发病时间较短,尿检有较明显的肾性血尿,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NDRD。
2012, 28(2):165.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hasty,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初次THA 患者420例,对术后脱位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结果 6位患者发生住院期间脱位,发生率1.4%。患者活动超范围5例,假体位置不良1例。5例予闭合手法复位固定,1例经手术调整外展角度,改用长颈股骨头假体后获得成功。 结论 THA后脱位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常见为体位性因素。脱位发生后多数可通过闭合复位固定的方法得到有效治疗,但反复脱位及假体位置严重不良者应考虑手术。
2012, 28(2):1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措施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非手术治疗49例肝外伤患者资料,其中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分级标准Ⅰ级26例,Ⅱ级19例,Ⅲ级3例,Ⅳ级1例。 结果 49例全部治愈,其中非手术治愈46例,占93.88%,包括介入治疗5例(肝动脉栓塞治疗3例,穿刺置管引流2例);中转手术3例,占6.12%,为血肿破裂引起大出血。并发症4例,肝脓肿1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胸腔积液2例,1例经胸腔穿刺后治愈,1例自行吸收;胆瘘1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 结论 对Ⅰ、Ⅱ级及部分Ⅲ级肝外伤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治疗的基础,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
2012, 28(2):16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咪达普利5~10 mg/d治疗高血压合并IGT患者50例,疗程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负荷后2 h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咪达普利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dependent diastolic,EDD) 功能,计算其舒张内径的变化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显著下降(P<0.01),舒张压、FINS、HOMA-IR均下降(P<0.05),血浆NO水平、FMD升高(P<0.05)。治疗前后FMD变化值(ΔD)分别与FINS、HOMA-IR、NO及其相应变化值ΔFINS、ΔHOMA-IR、ΔNO相关。 结论 咪达普利对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012, 28(2):1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上腹部手术史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8例中成功施行LC 193例,中转开腹5例,LC施行成功率为97.5%。 LC施行过程中,无明显出血、胆管损伤、胆汁瘘、腹腔积液、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对上腹部手术史患者施行LC具有可行性且安全有效。
2012, 28(2):1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术前访视对围术期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 方法 将3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手术特点,结合护理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并对手术方式、方法及结果等与患者沟通,并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血压、心率、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5 min及术后3 d 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5 min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术前访视可以缓解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情绪,有助于保持其血压、心率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其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2012, 28(2):174.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全程使用吻合器与部分使用吻合器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全胃切除术全程使用吻合器的手术患者(试验组)与40例部分使用吻合器的手术患者(对照组)资料并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术后吻合口漏、手术部位感染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胃切除术全程运用吻合器较部分使用吻合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效率。
2012, 28(2):17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急性水样腹泻患儿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调整饮食,口服蒙脱石散、妈咪爱,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消旋卡多曲口服。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67.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疗效显著。
2012, 28(2):17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工剥膜结合催产素在引产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因各种原因需引产孕妇60例(单胎头位,无明显阴道分娩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采用人工剥膜结合催产素引产;对照组30例,采用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进入产程需要的时间。 结果 在引产的疗效方面,人工剥膜结合催产素引产组与催产素引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5,P<0.01);从开始诱发至进入产程所需时间方面,人工剥膜结合催产素引产组与催产素引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1)。 讨论 人工剥膜结合催产素引产疗效可靠,具有简便安全、缩短进入产程时间、产妇痛苦小等优点。
2012, 28(2):1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商环两种包皮环切术在患儿包皮环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患儿行商环外套法切除(A组),45例患儿行商环内套法切除(B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在包皮环脱落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疼痛等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患儿包皮环切术中,商环内套法效果优于外套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2):18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国内有关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医院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以期找出AL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方法 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0-2008年国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经过分析AL类型、中性粒细胞数量、骨髓增生程度、化疗阶段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预防使用抗生素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数量小于1.0×109/L、骨髓增生抑制、缓解化疗阶段的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高,而性别、预防使用抗生素不是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012, 28(2):1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均表现出月经前期及月经期下腹疼痛及腰部不适。7例有子宫腺肌病,8例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患者术前B超均提示上尿路轻至重度扩张并积水,肾盂分离12~50 mm,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phy,IVU)检查发现单侧上尿路扩张并积水7例,3例显影不清。有5例术前行泌尿系B超未发现输尿管扩张而在术中发现输尿管中、下段有结节增生物。15例均进行手术治疗,5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及输尿管松解术,9例行输尿管狭窄部节段切除并输尿管再植术或端端吻合术后置输尿管支架,1例行左肾切除,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治疗或孕三烯酮治疗痊愈,患者症状消失。 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2012, 28(2):18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vaporization prostatectomy,TU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BPH合并前列腺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TUPVP为主的治疗方法。 结果 经术后随访,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术后并发症少。 结论 TUPVP操作简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治疗BPH合并前列腺炎疗效满意。
2012, 28(2):1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CT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AD破裂或慢性渗漏时CT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27例患者24例有高血压史。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二维多平面重建(2DMPR)。 结果 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平扫显示点片状钙化内膜片内移11例,增强扫描后查见真、假2腔27例,其中2例真腔外侧血管壁又有撕裂呈3个腔2个内膜片。AD撕裂内膜呈螺旋形上下伸展。不强化之附壁血栓位于假腔8例,真、假腔均有5例。5例急性或慢性AD破裂渗漏均有主动脉周积液或轮廓不规则,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有纵隔、心包和双侧胸腔积液,3例腹主动脉夹层有弥漫性腹膜后纤维化,双腰肌、肾周间隙有网束影,形态不规则,双侧肾旁筋膜增厚。 结论 CT扫描对AD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以及其病理特征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AD慢性渗漏所致腹膜后纤维化有其独特表现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有所不同。
2012, 28(2):18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文拉法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 方法 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莫沙必利及复方消化酶、文拉法辛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及文拉法辛能够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18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CK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实施详细的健康宣教,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 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健康教育达标例数、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有效的健康教育能节约大量医疗资源,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012, 28(2):19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口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的药物利用模式,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药学保障。 方法 利用Excel程序软件对2010年9月门诊处方中含口服PPI的1 075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科的使用率仅为35.44%;诊断与用药不符6.6%;处方在用法、用量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结论 临床医生对药品说明书应有更多了解,开具处方时应详细写明临床诊断,药师、医生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必要的。
2012, 28(2):1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危重症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kcal/d),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ICU收住的15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测定REE,结果与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能量消耗预测值(predicted energy expenditure,PEE,kcal/d)对比。 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危重症患者REE均高于PEE(P<0.05),维吾尔族患者REE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民族患者REE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两民族患者的代谢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维吾尔族危重症患者REE高于汉族危重症患者,个性化营养治疗中,此差异应引起注意。
2012, 28(2):19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腋下有汗液和无汗液对体温测量值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 对新入院患者80例进行体温测量,并进行同体自身对照观察,同时测定左(有汗液)、右(无汗液)两侧腋温,时间为10 min。 结果 80例患者同体腋温测量观察显示,左侧腋下(有汗液)温度低于右侧腋下(无汗液)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由于腋汗对腋温测量值的准确性影响较大,护士在临床测量腋温前必须将患者腋下汗液擦干。
2012, 28(2):1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围术期的护理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 结果 20例患者随访2周至1年,18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部分功能障碍。 结论 科学的综合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断指再植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2012, 28(2):1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对比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前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和疗效。 结果 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之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下降11.5%(P<0.05),重残率下降1.6%,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与传统护理相比,能明显减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012, 28(2):1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快通道麻醉方法及效果。 方法 选择拟在腹腔镜下行盆腔肿瘤清扫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快通道组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常规组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分别采用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快通道组、常规组麻醉时间相同(P>0.05),但快通道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快通道组患者复苏后躁动率较常规组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及镇痛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较快通道组镇静评分更高(P<0.05);两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比较,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时间更快,苏醒期不良反应更低;术后PCEA镇静度更低,更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锻炼,可推广应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快通道麻醉。
2012, 28(2):2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机械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机械排痰的方法直至出院;对照组50例,采用护士手工排痰的方法直至出院。 结果 治疗组患儿咳嗽开始减轻的天数缩短1.12 d(P<0.05),吸痰的次数减少3.26次(P<0.05),住院天数少1.86 d(P<0.05)。 结论 机械排痰是帮助支气管肺炎患儿有效排出痰液的一种较好手段,可推广。
2012, 28(2):2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38例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先行体位复位后再行PVP治疗。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体位复位骨折椎体,经椎弓根进入病椎,确认无误后灌注骨水泥,术后复查X线片。 结果 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后凸畸形得到一定矫正,未发生骨水泥渗漏、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效果优良。 结论 应用体位复位下PVP治疗脊柱稳定的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方法简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
2012, 28(2):2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泰绫在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对53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应用泰绫止血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3例使用泰绫创面贴敷后术中止血满意,术后无再次出血,复查头部CT术区无血肿,近、远期无感染及排斥反应。 结论 泰绫应用简单,操作方便,创面止血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可作为各类型颅脑损伤手术常用止血材料。
2012, 28(2):2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多发性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肾多发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Ⅰ期碎石完全取出,1周后行Ⅱ期取石3例,1例术后复查有小结石残留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完全排出。手术平均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8 ml,平均住院时间10 d。肾造瘘留置5 d,D-J管术后1个月拔出。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
2012, 28(2):2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后随访结果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术后泪道通畅者40例,术后仍溢泪者5例。抗感染治疗后冲洗通畅。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置管术后泪道功能恢复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2012, 28(2):206.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入院48~72 h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患者进行调查,甄别是否为社区获得性感染。 方法 用现患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入院48~72 h内检出MRSA感染患者48例,追溯患者1年内是否有过住院、门诊治疗或曾经感染过该细菌。 结果 14.6%为真正的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感染,而85.4%的患者与医源性感染有关。 结论 对MRSA感染患者应进行仔细甄别,以准确判断感染来源,为预防和治疗MRSA感染提供依据。
2012, 28(2):20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氯化琥珀胆碱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周3次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采用丙泊酚2 mg/kg与氯化琥珀胆碱1 mg/kg的剂量行全麻诱导,观察治疗期间心率、血压、血氧分压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及自行行走时间和常见不良反应。 结果 顺利完成治疗,疗效满意,麻醉安全。 结论 丙泊酚2 mg/kg与氯化琥珀胆碱1 mg/kg的剂量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完全满足治疗需要。
2012, 28(2):2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眼外伤急诊处理的方法及意义。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198例(206眼)眼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外伤特征、急救处理方法、视力及后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眼外伤多发年龄为20~50岁,高发职业为工人、农民、学龄前儿童。眼外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闭合性以钝挫伤多见,急诊以开放性损伤居多,206眼中,126眼为开放性损伤。急症手术处理后视力有所提高,致伤物多为石子、金属硬物等。 结论 眼外伤的并发症多,致盲率高。基层医院眼科是眼外伤的主要首诊场所,首次处理是否恰当与伤眼预后有直接的关系。应快速、及时、准确地救治,才能较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2012, 28(2):2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经验。 方法 分别进行前臂动静脉内瘘、上臂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格管理及护理。 结果 128例患者一期手术吻合通畅率达98.44%,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需行二期处理。 结论 依靠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严格的术后管理,可获得一个较好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手术应遵循先易后难、先非惯用手后惯用手、先前臂后上臂的原则。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血栓形成,一旦发现血栓形成,需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2012, 28(2):2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一种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反应轻、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长期可靠的重睑术。 方法 采用小切口微创重睑术对158例患者实行重睑术。在手术前,预先设计好重睑线,然后在重睑线上选取三点,切开后形成长约5 mm的小切口,经切开的切口剪除重睑线下的睑板组织,除去多余的眶隔脂肪,再将切口的皮下组织与睑板前筋膜缝合,最终将皮肤与睑板缝合后形成重睑。 结果 手术实施后5~7 d拆线。通过术后观察随访,接受重睑术的患者6~18个月内重睑均无消退现象,且重睑外观自然,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小切口微创重睑术手术效果长期、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2012, 28(2):21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 方法 对72例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采用日本东芝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检测。 结果 肌酸激酶升高63例,占87.5%;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4例,占88.9%;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占91.7%;低密度脂蛋白升高68例,占94.4%。 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不同程度心肌损害,提示病毒损伤心肌,需动态监测心肌酶。
2012, 28(2):2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氟化钠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年轻恒牙龋充填的疗效。方法 选择恒牙龋患儿63例,参加实验的每例患儿在同一次就诊中完成2颗同颌同名龋损牙的治疗,一侧牙为氟化钠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后充填组(A组),另一侧牙采用传统充填为对照组(B组)。观察治疗中及充填术后有无意外穿髓;充填后1年复查,有无充填体松动脱落、继发龋及并发症等。结果 A组充填体松动脱落、继发龋、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钠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年轻恒牙龋充填疗效可靠。
2012, 28(2):21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的病理特点。 方法 对52例宫颈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的液基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相比,在组织学上有其独有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16阴性,Ki67指数低,阳性率小于5%,液基细胞学检测部分病例易判读为异常。 结论 宫颈不成熟鳞状上皮化生是宫颈上皮鳞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不属于癌前病变,但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肿瘤混淆,应予以注意。
2012, 28(2):2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 14例患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和(或)钢板外露。 结果 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运丰富,不损伤主要血管,安全可靠的特点,效果良好。
2012, 28(2):21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治疗,分别为奥卡西平治疗组、神经阻滞治疗组及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组,对3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相较奥卡西平组和神经阻滞组,联合治疗组在患者疼痛缓解及治疗安全性方面更优。 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提高疗效,减少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是一种既简单、经济,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2, 28(2):2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黛力新对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前来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测评。 结果 与治疗后比较,患者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和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各种躯体不适等诸多心理、生理症状,黛力新可使上述诸多症状获得改善。
2012, 28(2):2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采用乳腺根治术及保乳术(改良术)两种术式治疗的优劣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64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腺根治术(A组,n=35)及改良术(B组,n=29),记录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 结果 A、B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9%、5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术式选择,改良术加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乳腺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但前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2):2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其发生率。 方法 对382例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共发生吻合口漏27例(7.07%),统计学分析发现,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肿瘤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无明显相关。27例吻合口漏中19例经保守治疗治愈,6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 结论 患者营养状况差,肠道准备不足,吻合器使用不当,吻合口张力大、血运不佳、引流不畅骶前积液感染,是发生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采取相应治疗策略,可有效降低吻合漏发生率。
2012, 28(2):2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再出血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48例中并发再出血14例(29.2%);穿刺时血压升高,穿刺时间距发病时间太近,首次抽吸血肿量过大,血肿形状不规则,以及穿刺后3 d内冲洗次数和每次冲洗液量较多等均是并发再出血的原因。 结论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避免诱发再出血。
2012, 28(2):2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及B超检查。尿常规检查发现不同程度血尿,同时,B超发现输尿管结石并结石以上尿路扩张18例。2例患者等待观察,9例行综合保守治疗,5例单纯行双J管置入术,2例行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并双J管置入术。90%孕妇均顺利度过围生期,婴儿健康。 结论 B超检查和尿液分析安全、快速,是妊娠期输尿管结石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预后较好。
2012, 28(2):2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CT表现与临床治疗及转归。 方法 将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CT检查的结果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为头颅CT检查有病理改变者;对照组为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观察两组经过高压氧及药物综合治疗后的转归。 结果 观察组经过急性期治疗后治愈率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比例高,后期治疗时间长;对照组急性期治愈率较高,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比例低。 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根据头颅CT检查有异常改变者,需要进行多疗程的高压氧与药物综合治疗,才能很好地治疗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2012, 28(2):2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derotic heart disease,CAD)患者平板运动试验Duke评分(DTS)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生存质量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对101例已行PCI患者按DTS不同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运动时间延长、参加文体活动情况、自身心理状况及本人与家人和睦相处情况,以揭示不同DTS与PCI后生存质量状况改善的相关性。 结果 DTS中、高危组患者与低危组患者对比,运动时间延长、参加文体活动情况、自身心理状况及本人与家人和睦相处情况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DTS中、高危患者更能从介入治疗中获得生存质量改善。
2012, 28(2):2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病因及治疗方案。 方法 对106例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6例子宫脱垂患者中16例不需要治疗,65例手术治疗,25例非手术治疗。 结论 因子宫脱垂就诊的老年妇女中、重度较多,当子宫脱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需要进行治疗。
2012, 28(2):2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沐舒坦防治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ce disease,HMD)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照组42例早产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早产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沐舒坦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沐舒坦可以降低HMD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2, 28(2):2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输血输液加温器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输血输液加温器输血,对照组常温下直接输入库血,对两组患者术中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体温降低、寒战、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结论 正确合理使用输血输液加温器使输入失血性休克患者体内的库血及液体接近人体的体温,降低了患者耗氧量,为手术抢救赢得时间。
2012, 28(2):2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测对疱疹性咽喉炎患儿心肌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别对50例疱疹性咽喉炎患儿 (病例组)及5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做心肌酶谱检测及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 结果 病例组治疗前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琢-羟丁酸脱氢酶的异常率为84%、56%、52%、62%和68%,治疗后为 l2%、6%、4%、8%和10%;对照组则为l6%、4%、2%、6%和4%;病例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32%、6%,对照组为8%,病例组治疗前的心肌酶谱异常率、心肌酶水平、心电图异常率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疱疹性咽喉炎患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出现重度心肌损害,同时可把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2012, 28(2):2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上尿路腔镜术后尿脓毒血症出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上尿路腔镜术后尿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例患者上尿路腔镜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后经积极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或行二期手术,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 抗感染及抗休克是上尿路腔镜术后尿脓毒血症治疗的关键所在。
2012, 28(2):2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治疗茎突综合征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74例行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资料。 结果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口内径路或颈外径路行茎突截短术,其中口内径路19例,颈外径路55例,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口内径路及颈外径路有效率分别为89.5%和 90.9%;术后发生较严重并发症者3例,其中口内径路组1例发生术后扁桃体窝出血,颈外径路组发生面神经下颌缘支与舌下神经损伤各1例。 结论 两种径路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从总体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是治疗茎突综合征的良好途径,临床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径路,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2012, 28(2):2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剖宫产手术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预先给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预先给药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入2%利多卡因8~10 ml,置入硬膜外导管,再经硬膜外导管给药。对照组硬膜外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导管经导管分次给药方式。比较两组放置硬膜外导管时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 结果 预先给药组置管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硬膜外置管前预先给药的方法在剖宫产术中起效快、效果好,置管安全性高,在剖宫产手术中更安全。
2012, 28(2):2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围化疗期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方法 根据65例实体瘤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化疗途径及方案,均于围化疗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结果 患者化疗期间无死亡,64例均按原定化疗计划完成,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化疗耐受性好,仅1例因表阿霉素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而更改原来的化疗计划。 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进食欲,增强免疫力以及减轻化疗并发症,增强化疗耐受性。
2012, 28(2):23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SCys-C)、尿微量清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M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按HbA1c控制情况分为两组,糖尿病A组60例,HbA1c 3.5%~8%; 糖尿病B组60例,HbA1c >8%,健康对照组60例。分别对他们用胶体金颗粒免疫比浊法、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SCys-C、UMA。 结果 糖尿病A、B两组SCys-C、UMA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SCys-C、UMA是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标志物,其相关性良好,对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2012, 28(2):2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TIA 3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2例,经抗凝等治疗后53例TIA患者症状完全控制,3例仍有发作。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均为TIA的危险因素。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TIA的重要发病机制。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反复发作,恢复完全是其临床特点。抗凝是治疗TIA发作、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对颈动脉高度狭窄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2012, 28(2):237.
摘要:
2012, 28(2):242.
摘要:
2012, 28(2):244.
摘要:
2012, 28(2):248.
摘要:
2012, 28(2):254.
摘要:【提 要】 从肺胀的病因病机揭示虫类药物治疗肺胀的理论依据,对蛤蚧、地龙、僵蚕、全蝎等虫类药物在肺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实例、临床观察报道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2012, 28(2):256.
摘要:
2012, 28(2):2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与60例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影像的特征。 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简捷的方法,对临床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2012, 28(2):2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元肿瘤7例,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 结果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3例,分别位于额叶、颞叶及右侧丘脑,其中1例钙化和囊变,1例水肿;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2例位于透明隔,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均为混杂密度肿块;促纤维增生性节细胞胶质瘤1例,囊变明显,肿瘤实体明显均匀强化。 结论 部分神经元肿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仅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是困难的,须结合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2012, 28(2):2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相应护理措施对预防高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意义。 方法 对186例高龄患者实施体位引流,翻身叩背,拍背等细致护理。 结果 仅2例发生坠积性肺炎,经抗生素治疗及加强护理干预后均不同程度好转。 结论 护理措施在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2, 28(2):2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介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足介入术患者术前、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0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介入术治疗后全部足背动脉搏动均较术前明显,肢端皮温恢复达100%,经细致护理,98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患者穿刺点局部出血,皮下淤斑形成,经延长加压压迫止血后未再出血,全部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 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术能明显改善足部供血障碍,对糖尿病足介入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监测血糖,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关键,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2012, 28(2):2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龄危重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 对高龄患者实施压疮监控体系及精细化护理。 结果 降低了高龄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率。 结论 通过成立压疮护理小组、加强压疮风险评估、监控措施及加强皮肤、心理、生活等精细化护理,有利于预防高龄危重患者难免压疮的发生,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其经济及心理负担。
2012, 28(2):26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57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 结论 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吞咽功能恢复, 促进疾病的整体康复。
2012, 28(2):2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围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选择我院165例行LC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 结果 其中15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等并发症;5例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转开腹手术。 结论 LC是一项安全、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做好围术期各项护理工作,可确保手术安全,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2012, 28(2):269.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人性化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方法 通过对科室环境、护理治疗等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施,采用护士满意度评价问卷,对我科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问卷调查,比较人性化服务实施前后的效果。 结果 护理服务满意度由92.05%提升到97.63%。 结论 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声誉,增强科室及医院的社会竞争力。人性化服务是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
2012, 28(2):2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e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DVT的预防和护理情况。 结果 2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下肢DVT,经过溶栓、抗凝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全部消失,被血栓阻塞的深静脉已再通。其余43例均无DVT形成。 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术后采取评估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预防性使用药物、间歇梯度压力治疗、早期功能锻炼、加强监测等措施以及心理、疼痛、饮食、溶栓等护理,有利于降低DVT的发生率。
2012, 28(2):2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护理。 方法 对11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11例术后谵妄患者1~5 d后症状消失,意识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 结论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率高, 应积极查找原因,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取得满意效果。
2012, 28(2):2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不满意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满意度。 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37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护患沟通不满意的原因及对称谓的需求。 结果 75%的患者认为护患沟通时护士语气生硬,49%的患者认为护士在沟通时缺乏礼貌,75%的患者希望按年龄称谓。 结论 提高护士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使用礼貌的称谓,可提高患者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
2012, 28(2):2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a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认真的观察,并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护理方案。 结果 患者预期恢复。 结论 TACE的护理十分重要,实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2):2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应用于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40例白血病合并高热的患者分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降温,治疗组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 结果 治疗组良好率、致残率、致死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应用亚低温治疗仪能够迅速降低白血病合并高热患者的体温,降低脑细胞组织的代谢率,减轻其耗氧量,保护脑细胞组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安全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
2012, 28(2):2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诊断方法及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措施。 方法 将我院102例术后发生早期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肠外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胃及静脉滴注川芎嗪。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在治疗后5、10、14d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27.45%、41.18%、64.71%;治疗组分别为41.18%、54.90%、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非手术治愈率76.47%,平均住院时间15.8 d,治疗组治愈率92.16%,平均住院时间1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自愈性,常规联合中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减少中转手术率的优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2, 28(2):288.
摘要:【提 要】 本实验以水作为溶剂,利用超声波法制备桔梗总皂苷,建立了超声波-水提法制备桔梗总皂苷的方法,以桔梗皂苷D作为标准品,采用比色法测定其纯度。结果比色法测定的线性方程为y=0.003 7x+0.009 8,相关系数为r=0.999 5,RSD=2.7%。此种方法测得桔梗总皂苷含量为5.1%,纯度为53.38%。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桔梗总皂苷的提取及分析方法。
2012, 28(2):291.
摘要:【提 要】 随着中国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及周边国家医疗人才的严重缺乏,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飞速发展,保证医学留学生教育的质量,是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医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性以及外籍学生存在语言、文化背景等诸多障碍,因此,外籍学生在医学临床实践教育阶段状态不容乐观,将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 SP)引入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教育中,将有望解决目前医学留学生临床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2012, 28(2):2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多媒体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实习护生120人,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授课人员遴选-确定课件题目-书写课件教案-多媒体课件素材收集-课件编辑制作-授课安排-课件的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与临床相结合的周密安排,并应用多媒体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通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83%以上的护生认为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以上的护生理论成绩达到合格,有助于护生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93%以上的护生认为提高了教学吸引力,有效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00%的护生认为提高了学习兴趣。 结论 通过多应用媒体课件教学,提高了教学吸引力,有效突破了重点和难点,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了教学相长。
2012, 28(2):294.
摘要:【提 要】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阶段,在此阶段难免产生心理失衡问题。因此,拟定一套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开放性、结构性团体辅导形式,了解临床实习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团体辅导效果,以及团体辅导对提高临床实习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因素、健康干预效果,希望能够为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心理素质提供有益帮助。
2012, 28(2):295.
摘要:【提 要】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引导、典型病例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本文拟以急性心肌梗死教学为例,初步探讨CBL教学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2, 28(2):297.
摘要:【提要】 八年制医学教育要求更高的教学目标和更好的教学模式。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科学思维的创新人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代谢异常与相关疾病”的学员论坛,不仅加强了专业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的联系,而且很好的激发和培养了八年制学员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2012, 28(2):298.
摘要:【提 要】 高等数学教育在医学院校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起着推动与促进作用。针对药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近10年来药学高等数学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反馈与评价等方面,对药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2, 28(2):300.
摘要:【提 要】 探索形态实验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贯通形态学各科之间的关联,增强形态学实验与临床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在以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2, 28(2):302.
摘要:【提 要】 医专学生基础差,医用化学内容多、课时少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解决这个难题必须明确医专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及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课后习题和实验。
2012, 28(2):304.
摘要:【提 要】 解剖实验是解剖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能诱发五年制大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 28(2):305.
摘要:【提 要】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鼓励与社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了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学要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
2012, 28(2):306.
摘要:【提 要】 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阐述如何优化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旨在构建医学微生物学新型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
2012, 28(2):311.
摘要:【提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处于医院风口浪尖的急诊工作难度加大,而急诊护理工作是发生护患纠纷的敏感地带,本文对急诊护理纠纷隐患进行分析,从设施与分工,技术与服务以及增强法律意识三方面探讨护理纠纷的预防措施。
2012, 28(2):313.
摘要:【提 要】 从医院角度分析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从经济管理角度提出了在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分配体系、合理用药、严格物价管理等相应措施来抑制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在加强政府职能的同时,作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实施主体,医疗机构应从自身良性发展着手,在减轻患者负担方面有一定作为。
2012, 28(2):31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独生子女病残儿的病残原因、病种构成及相关因素等,为加强计划生育出生缺陷监测、干预,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残疾程度达到照顾生育第二胎标准的1 132例病残儿童分别进行病史、病种及构成比例、致病原因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残疾儿童致残疾病种类、分布规律及构成比等均具有明显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先天性疾病占61.31%,后天性疾病占38.69%;男女性别比为100 ∶ 72.04;农村和城市比为100 ∶ 8.33。 结论 应加大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宣传和出生缺陷干预的力度,加强孕前、孕产期保健以及产前筛查和诊断,加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力度。逐渐降低独生子女出生缺陷和病残儿童的发生,减轻患儿和家庭痛苦,促进家庭、社会和谐发展。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