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20):3041.
摘要:研究丹参滴注液是否具有肝毒性,为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对人张氏肝细胞加样培养,然后收集24、36、48 h细胞上清液,分别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将所得的各种酶活力与中国药典规定的酶活力范围进行比较,若在范围之内表示无毒性或毒性较小;若超过范围,则表示毒性较大。 3种细胞株的ALT、AST、LDH检测结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临床用量50倍以内的丹参滴注液的肝毒性较小,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具体因素有待后期实验进一步研究。
2012, 28(20):3043.
摘要:了解劳务工自我效能感与亚健康状态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对272名亚健康状态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参照其症状、体征进行中医证型分类,调查量表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亚健康状态劳务工SCL-90总均分和因子分各项测定值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SCL-90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偏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P<0.05);亚健康状态劳务工中肝气郁结型比例较大(33.5%,91/272),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郁化火型者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较低(P<0.05)。 劳务工亚健康状态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越低,亚健康程度越明显;肝郁、肝虚型亚健康状态劳务工自我效能感较其他证型低,中医调治,应从“肝”论治。
2012, 28(20):3046.
摘要:探讨多重护理干预对三腔二囊管插管效果的影响。 选取60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操作,干预组在常规操作基础上采取心理、视听,以及联合应用胃镜润滑胶浆、超细活检钳等多重干预,比较两组插管效果。 干预组患者反应小,插管时间短,平均1.82 min,一次插管成功率达100%,两种插管方法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重护理干预可降低三腔二囊管插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对减轻患者痛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 28(20):3048.
摘要:探讨中小城市老年人护理需求与自护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 采用自制老年护理需求量表与自护能力评定量表对湖北省荆门市592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 老年人护理需求得分为13~73分,平均(49.80±10.29)分,自护能力得分为28~140分,平均(91.35±20.38)分,分别占其总分的62.25%和53.11%。年龄、社区健康教育、经济主要来源、教育程度、有无保险是老年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教育程度、年龄和居住状况是影响老年人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老年人护理需求与自护能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护动机和自我概念是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 老年人护理需求较高,自护能力较差,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帮助老年人提高自护水平,从而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
2012, 28(20):3050.
摘要:探讨波动喷气气垫床用于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的效果。 将50例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波动喷气气垫床;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床垫。观察卧床期间患者皮肤潮湿、潮红、灼热感、压疮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 观察组患者皮肤潮湿、潮红、灼热感、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肿瘤压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波动喷气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措施,能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
2012, 28(20):3052.
摘要:了解维吾尔族孕妇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水平,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妇幼营养的宣传教育、促进孕妇及胎儿健康提供依据。 以388名维吾尔族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状况调查,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 每天膳食摄入的营养素中钙、铁、锌及维生素B1、B2、C每天摄入量分别为585.36(58.54%)、27.92(79.77%)、12.54(76.00%)、1.19(79.33%)、1.15(67.65%)、53.60(41.23%) mg。碘及叶酸的每天摄入量分别为17.87(8.94%)?滋g、123.95(20.66%)μgDFE。其余的营养素摄入量均达到推荐供给量标准;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量占总蛋白的92.81%,动物性食物仅占7.19%。 孕妇三大产热营养素供热比合理,钙、铁、锌,以及维生素B1、B2、C,碘和叶酸摄入量不足。建议增加所缺乏营养素的摄入,更好地促进孕妇和胎儿健康。
2012, 28(20):3054.
摘要:探讨CT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23例SMA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 SMAT的主要CT表现包括肠系膜上动脉(SMA)内不规则充盈缺损23例,肠系膜上动脉(SMA)增粗13例,肠壁增厚11例,其中7例增强后呈靶环样强化,肠壁变薄3例,腹腔积液3例。仅SMA主干受累11例,仅2~3级分支受累5例,主干及分支同时受累7例。 CT及重建技术能对SMAT作出快速、准确诊断。
2012, 28(20):3056.
摘要:比较不同浓度地佐辛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将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 150 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30 例,L组给予0.2%罗哌卡因;M 组给予吗啡10 mg、0.2%罗哌卡因;D1 组给予地佐辛 5 mg、0.2%罗哌卡因;D2组给予地佐辛10 mg、0.2%罗哌卡因;D3 组给予地佐辛15 mg、0.2%罗哌卡因;镇痛药总量均为150 mL,给药模式均采用负荷剂量 5 mL,背景流速 2 mL/h,单次按压术后自控镇痛泵(PCA)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 15 min。观察术后第 1、4、8、12、24小时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 PCEA 期间各种不良反应。 M 组术后 4、8、12 h 各时间点 VAS 评分和 PCA平均有效按压次数比L、D1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D2 、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24 h五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与 D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L、D1、D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地佐辛 10 mg、0.2%罗哌卡因用于术后PCE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2, 28(20):3058.
摘要:探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采用手术并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Neer骨折分类:Ⅱ型6例,Ⅲ型10例,Ⅳ型10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5个月。 26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按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为68~94分,平均85.5分;其中优12例,良10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4.6%。患侧肩关节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平均为(0.4±0.6)分,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外旋活动度均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恢复满意,便于早期康复锻炼,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固定方法。
2012, 28(20):3060.
摘要: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 (CTVE)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 对72例临床拟诊为支气管异物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 72例患儿中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5.4%,诊断准确率为93.2%;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676)。 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检查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2, 28(20):3062.
摘要:观察速效消黄饮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CSH)的临床疗效。 将60例早期CS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给予中药速效消黄饮水煎剂,每天两次。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观察。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PTA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速效消黄饮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可改善早期CSH患者的临床症状、PTA和肝功能。
2012, 28(20):3064.
摘要: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 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血管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 干预组患者SAS、SDS 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康复。
2012, 28(20):3066.
摘要: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将100例需要行RPH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石蜡作为润滑剂挤入肛管后,安上扩肛器行RPH;用药组在肛管内挤入局麻药盐酸丁卡因胶浆3~5 min后,安上扩肛器行RPH。观察手术过程中疼痛反应、肛门松弛度等。 用药组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腰骶部及肛门坠胀感也比对照组轻(P<0.05)。 在RPH中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腰骶部及肛门坠胀感,提高患者舒适度,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2, 28(20):3067.
摘要: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牛白藤药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 ∶ 0.1%磷酸(80 ∶ 20),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10 nm。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091 0~0.910 0 μg(r=0.999 8)和0.084 6~0.821 8 μg(r=0.999 7)呈良好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1%、98.3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2.2%。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牛白藤的质量控制。
2012, 28(20):3069.
摘要:探讨宫颈注射 2%利多卡因进行人工流产术较常规手术的优势。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16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为无痛组90例和常规组70例,吸宫负压控制于400~500 mmHg(1 mmHg=0.133 kPa),无痛组在宫颈3、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约0.5 cm处各注射2%利多卡因2.5 mL,30 s后用扩张器从小号到大号依次顺序通过宫颈,到 7 号半后行负压吸引术。常规组宫颈或静脉不用任何镇痛药物,即用传统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无痛组孕妇手术疼痛的总有效率(疼痛0~Ⅱ级)为84.4%(76/90),常规组为50.0%(35/70),无痛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孕妇扩宫效果的有效率为95.6%(86/90),常规组为22.9%(16/70),无痛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PAAS)发生率为2.2%(2/90),常规组为11.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痛组孕妇出血量为6.74~13.18 mL,常规组为 7.55~14.75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宫颈注射 2%利多卡因迅速、有效,易于掌握,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故明显提高了手术质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2, 28(20):3071.
摘要: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在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中应用的价值及前景。 方法对102例危重患者分别行PDT及传统气管切开术(OT)建立人工气道,其中55例患者行PDT作为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传统OT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等。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T作为一种新的急救技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适合于ICU的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值得在基层医院ICU推广应用。
2012, 28(20):3073.
摘要:观察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48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215例和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67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随访复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既具有腹腔镜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又能减少术中出血、减轻组织损伤、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2, 28(20):3075.
摘要: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入院治疗的189例接受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细菌培养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89例患者中80例检出病原菌80株,其中男29例,占36.25%;女51例,占63.75%;189例患者中大于或等于50岁者87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62例,占71.26%;50岁以下者102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18例,占17.65%。两个年龄段患者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人员应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大限度地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以有效降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2012, 28(20):3077.
摘要:将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了解血糖仪的质量,规范血糖仪的管理,保障临床末梢血糖的监测结果可靠,为临床提供可信的依据。 以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参考仪器,便携式血糖仪作为比对仪器,选取新鲜血清,在同一时间进行重复测定,并记录结果。用Excel 2003软件对检测结果采用回归和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r)及回归方程(Y=bX+a),以卫生部室间评估的允许误差或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偏倚为判断依据,由方法学比较评估的系统误差(SE)或相对偏差(≤1/2)卫生部室间评价允许误差或根据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偏倚,为便携式血糖仪与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 便携式血糖仪与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很好(r>0.975,P>0.05)。 便携式血糖仪与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2012, 28(20):3080.
摘要: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和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黏度药效的基础上进行谱效分析,以确定虎杖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黏度药效的药效成分组。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对虎杖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数据和降低急性血瘀大鼠血浆黏度药效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 指纹图谱上X6、X12、X13、X15、X16这5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虎杖降低血浆黏度药效的贡献最大。 中医用药基于正确的辨证论治,是根据中药的功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因此,反映中药功效的功效成分组是评价中药质量的关键,功效成分组需最终得到药效验证才具有代表性。
2012, 28(20):3082.
摘要:评价泌尿外科实行专科护士管理的效果。 将全科护士分为3个专科组,并经常进行培训学习,由专科护士实施专科护理。 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实行专科护士管理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专科护士,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012, 28(20):3083.
摘要:探讨手足口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对防控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控制措施。 全园 1 085名幼儿中45例发病,发病率为4.15%。45例患儿中2~3岁32例(71.1%)。在采取了消毒、隔离等措施后再无新增病例,45例患儿均痊愈,幼儿园暴发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 制定合理、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2012, 28(20):3085.
摘要: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过度换气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对症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干预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机体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2, 28(20):3087.
摘要: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效果。 分析该院手术室救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对不安全因素采取预先防护措施分为对照组(普通护理)100例和观察组(普通护理联合预防性措施护理)100例。 观察组不安全事件管理情况和不安全事件管理实施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普通护理联合预防性措施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0):3088.
摘要: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FGF)治疗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的效果。 对各种原因造成的160例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行Ⅰ期手术清创缝合后,根据创面情况和患者条件灵活应用rb-bFGF治疗,观察患者耐受性及愈合效果。 换药不疼痛或轻微疼痛,患者耐受性好,全部创面在7~15 d愈合,愈合后无色素沉着及明显瘢痕增生。 rb-bFGF应用于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的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0):3089.
摘要:探讨生理盐水联合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口灵)进行口腔护理的疗效。 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89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常规单纯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和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灵涂擦进行口腔护理,比较护理1周后的效果。 观察组口臭、口腔痰痂及溃疡、真菌感染、疱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用生理盐水擦洗和冲洗加口灵涂擦的口腔护理方法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口腔擦洗的护理方法。
2012, 28(20):3092.
摘要:探讨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 将2 646例患儿按输液排队号码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 330例,对照组1 316例。对照组按输液常规方法穿刺后用夹板固定,实验组改造输液流程,即药物配剂、排气、扎止血带、血管评估、穿刺肢体固定、常规消毒皮肤、静脉穿刺、输液贴固定针头。 实验组通过改造输液流程,扎止血带时间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改造腹泻患儿四肢静脉输液流程,延长扎止血带时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0):3093.
摘要:回顾性分析53例趾间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探讨其与真菌感染之间可能的因果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3例足趾间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病毒检测等辅助检查资料以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与男性尖锐湿疣皮损HPV亚型的检测结果类似,经外用他扎罗汀乳膏联合伊曲康唑(斯皮仁诺)胶囊口服治疗,除1例未按医嘱用药,3例治疗后失访外,采用意向性分析(ITT)方法统计,痊愈率为85.7%(42/49)。 足趾间尖锐湿疣往往伴有真菌感染,他扎罗汀乳膏联合斯皮仁诺胶囊治疗足趾间尖锐湿疣具有无创、疗效高、安全性好的特点。
2012, 28(20):3094.
摘要:探讨应用双固定螺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双固定螺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61岁,平均39.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 d,平均2.5 d。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运动伤2例,摔倒磕碰伤4例;其中开放伤2例,闭合伤9例。11例患者均为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无完整大骨块患者;均施以手术治疗,采用2枚双固定螺钉治疗。随访8~12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Lysholm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积分达95分以上为优秀,95~85分为良好,<85~65分为尚可,<65分为差。 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及排异反应等。术后复查X射线片示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均对位良好,固定可靠,11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8~12周,10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达健侧,其中1例屈曲度稍差(约100°),髌骨下极骨折3~5个月达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90.9%。 采用双固定螺钉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治疗方法简单,固定充分可靠,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且不需二次手术,为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撕脱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选择。
2012, 28(20):3096.
摘要:探讨不同沙袋压迫时间对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选取2011年1—9月于该科安置永久起搏器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用8字绷带加压包扎后,仍然用1 kg沙袋压迫囊袋24 h;实验组术后用8字绷带加压包扎后,不用沙袋压迫。观察1周内囊袋出血情况并用自制问卷调查统计患者舒适度。 对照组发生囊袋出血2例,皮肤水泡1例,伤口痛40例,失眠35例;实验组发生囊袋出血1例,伤口痛14例,失眠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用8字绷带加压包扎,局部不用沙袋压迫,不增加囊袋出血的风险,但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只要术中减少损伤,止血彻底 ,无出血性疾病,术后局部可以不用沙袋压迫囊袋。
2012, 28(20):3097.
摘要:了解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效果。 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4例Pilon骨折患者(Rüedi-AllgfwerⅠ型9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过程中采用空心加压钉、植骨、解剖型钢板或克氏针内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按Mazur评分标准:优16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5%。 手术前对患者损伤进行正确评估,选择恰当手术时机,使用合理的内固定材料,在坚强的内固定下尽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肢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2012, 28(20):3099.
摘要:观察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将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58例和对照组(奥曲肽组)58例,两组均采用禁食、胃肠减压、奥曲肽抑制胰腺外分泌、抗感染及改善微循环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 治疗组显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2012, 28(20):3100.
摘要:观察粗温针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观察组采用粗温针配合骶管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缩短。 该疗法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2, 28(20):3101.
摘要: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分析该科2010年以来应用FTS的38例直肠癌患者(FTS组)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传统方法的42例患者(传统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恶心、呕吐、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营养状态,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 FTS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 FTS可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0):3103.
摘要:探讨念珠菌性食管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确诊为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 2007年收治5例,2008年4例,2009年11例,2010年17例,2011年21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10例,恶性肿瘤8例,青壮年(<45岁)27例。所有患者经治疗2周后症状均好转或完全缓解,2个月后38例患者复查纤维胃镜,其中35例患者食管黏膜完全恢复正常。 念珠菌性食管炎有逐年增多趋势,多见于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者,青壮年有增加趋势。
2012, 28(20):3104.
摘要:探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效果。 24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在C臂X射线机下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术后24例患者复查X射线片,骨折端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内固定物均在股骨颈内,位置良好,随访18~24个月评定疗效,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尝试和应用。
2012, 28(20):3105.
摘要:探讨前臂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在修复手掌背部多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应用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创面患者15 例。 15 例患者中14 例全部成活, 1 例出现一叶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 骨间背动脉多叶皮瓣可以利用同一供区、同一主血管蒂切取多个皮瓣修复手掌背部的多个创面, 较传统的修复方法有明显优势,是修复手掌背部多创面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方法。
2012, 28(20):3106.
摘要:探讨七氟烷在门诊患儿耳鼻腔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入室后面罩吸纯氧1 L/min和5%~6%七氟烷(快速增加吸入药物浓度和辅助通气),通过辅助呼吸,随着麻醉加深,患儿挣扎、体动消失,同时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PETCO2为35~40 mmHg(1 mmHg=0.133 kPa)。外耳道异物可边吸入七氟烷边取出,而鼻腔异物则在体动完全消失后脱开面罩取出,不易取出的异物需间断吸入七氟烷。术毕停药,增加新鲜气体流量,促进七氟烷排出。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59.2±11.8)s,手术操作反应消失时间为(98.0±17.8)s,手术时间为5~30 min。患儿送入复苏室完全清醒时间为(9.0±2.8)min。所有患儿均于清醒后观察30 min再离开。术中血压平稳,心率较基础值轻度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改变,无恶心、呕吐。有3例患儿苏醒期出现烦躁,经家长安慰,慢慢平静。所有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均恢复至术前。 七氟烷可安全用于门诊耳鼻腔异物取出术,满足了手术要求。
2012, 28(20):3107.
摘要:评估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两种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治愈率、Hp根除率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选择内镜确诊有活动性DU且快速Hp尿素酶试验(RUT)强阳性的患者26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两种三联疗法[EAC组,即埃索美拉唑(E)、阿莫西林(A)、克拉霉素(C)和EFA组,即埃索美拉唑(E)、呋喃唑西酮(F)、阿莫西林(A)]治疗1周,治疗后第4周复查胃镜及Hp。 EAC组患者溃疡治愈率为92.31%,EFA组为89.67%;EAC组患者Hp根除率为96.67%,EFA组为92.48%;两组患者症状清除率均为100.00%。两组患者溃疡治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三联药物均有可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Hp阳性DU均能较好地促进溃疡愈合及根除Hp。
2012, 28(20):3108.
摘要:探讨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 回顾性分析207例散发性麻疹的临床资料,根据麻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相关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射线片、心肌酶、肝肾功能等检查及麻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MV-IgM)检测。 207例麻疹患者年龄2个月至39岁,平均(9.5±11.41)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4岁患者120例(57.97%),其次是成人多见,年龄大于17岁56例(27.05%)。发病症状典型,98.07%(203/207)的患者有发热,体温超过38.5 ℃者占83.09%;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皮疹,以发热后2~4 d出疹最多,138例(66.67%);柯氏斑108例(52.17%);眼结膜充血185例(89.37%)。并发支气管肺炎最多达74.88%,并发肺炎13.53%。并发心肌炎16.43%,其中农村及流动人员143例(69.08%),城镇人员64例(30.92%)。检查MV-IgM水平159例,阳性率为77.99%(124/159);38例(18.36%)患者有麻疹疫苗接种史。 麻疹以4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农村及流动人员多见,春季发病为主,临床症状典型的婴幼儿容易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肌炎,成人麻疹易并发肝炎和支气管肺炎,应加强流动人口流行病学调查、监控,及时补种疫苗,强化免疫,以降低麻疹发病率。
2012, 28(20):3124.
摘要:探讨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 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特征。 CT检查阴性2 例,急性单纯水肿型胰腺炎16 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 例。并发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10 例,少量胸腹水8 例,蜂窝织炎6 例,脓肿1 例。 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炎症累及范围以及并发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2012, 28(20):3125.
摘要:探讨预激综合征(WPW)伴心房颤动(Af)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分析该院门诊10例WPW伴Af患者心电图上心房波(f波)、心室率,R-R 间期的变化范围及QRS波形态特点。 1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中符合A 型WPW者3例,符合B 型WPW者6例,P-R间期缩短呈δ波较小的WPW图形1例,其中5例患者心电图可见f 波。心室率为150~280次/分,R-R 间期的变化范围为0.18~1.00 s(1.00 s为起搏间期)。QRS 波1例呈完全预激图形,2例呈完全典型预激图形,7例大部分呈完全预激图形,少部分呈典型预激图形或正常图形。 WPW伴Af的心电图特点是较快甚至达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期绝对不齐伴 QRS 波增宽,起始可呈 δ波,其中QRS波形态可呈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图形的不同组合。
2012, 28(20):3126.
摘要:通过总结、分析慢性阑尾炎患者阑尾的CT影像学特征,探讨慢性阑尾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确定时CT检查的优越性。 对2004—2012年在该科进行CT检查的慢性阑尾炎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慢性阑尾炎患者在CT影像上均表现为阑尾不同程度增粗。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阑尾炎有困难时,CT发现阑尾增粗超过6 mm对慢性阑尾炎有肯定诊断价值。
2012, 28(20):3127.
摘要:探讨磁共振对下肢静脉血管成像的应用,评价磁共振静脉系血管直接增强成像技术(CE-MRV)对静脉系血管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 使用SIEMENS公司 Avanto 1.5T 18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自动移床多节段拼接法对20例临床或超声多普勒检查疑有下肢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检查,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下肢静脉病变在MRV中的显示。 20例患者均获得信号强、边界清楚、伪影少,且观察直观的下肢深、浅静脉图像。 静脉血管直接增强成像MRV技术是下肢静脉系造影的一种好方法。
2012, 28(20):3129.
摘要:探讨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 对12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或疑似包块患者进行腹股沟区超声检查,并对超声检查后提示为腹股沟疝的患者行手法复位或疝修补术后进行超声跟踪复查。 125例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或疑似包块患者中超声检查后提示为腹股沟疝者116例,并经手法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率准确为92.8%(116/125)。其中腹股沟斜疝96例,直疝17例,股疝3例。 超声检查腹股沟疝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区分斜疝或直疝、疝的内容物为脂肪和(或)肠管,以及确定术后并发症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因此,随着超声检查腹股沟疝经验的不断积累及对相应影像的细节分析,以及外科医生的积极支持,超声检查诊断腹股沟疝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2, 28(20):3130.
摘要:评价一步免疫层析法(TB-CHECK-1)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抗体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该院11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CHECK-1检测结果,同时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抗体水平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 TB-CHECK-1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敏感性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5,P<0.05)。 TB-CHECK-1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其诊断价值优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2012, 28(20):3131.
摘要:了解C-反应蛋白(CRP)与血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静脉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采用ABXPENTRA6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同时用i-CHROMA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CRP。 300例发热患者联合检测结果提示,细菌感染199例,占66.3%,病毒感染46例,占15.3%;单纯白细胞计数分类结果提示细菌感染121例,占40.3%。 CRP与血白细胞计数分类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判断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CRP炎性反应敏感于白细胞计数,检测CRP可以弥补血白细胞计数分类的不足。
2012, 28(20):3132.
摘要:阐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根据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所积累的经验,提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日常使用所遇见的问题,以及共聚焦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2012, 28(20):3134.
摘要:提升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该院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35例,对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外科围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率达55.5%,主要为选择抗菌药物不当、给药时机不适宜及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 需加强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2012, 28(20):3135.
摘要:了解曲唑酮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 用佐匹克隆药物作为对照,将失眠症患者分为曲唑酮组或佐匹克隆组。曲唑酮组口服50 mg/d,晚饭后服用;佐匹克隆组口服7.5 mg/d,老年人起始剂量为3.75 mg/d,睡前服用。4周为1个疗程。疗效评定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减分率评定,不良反应用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曲唑酮有效率为92.5%,佐匹克隆有效率为93.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 曲唑酮治疗失眠的疗效与佐匹克隆相似,但由于无成瘾性和戒断症状,是治疗失眠症的一种较好选择。
2012, 28(20):3136.
摘要:了解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门诊处方共54 220张,对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 在随机抽取的54 220张处方中,有15 144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为1 087张,主要表现在超规定剂量开具处方、无指征用药或用药指征不明确、给药方案不合理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方面。 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2012, 28(20):3138.
摘要:比较甲硝唑与替硝唑体外抗四川省南充地区阴道毛滴虫虫株的效果。 采用肝浸液培养法获取并纯化10株阴道毛滴虫临床株。针对每一虫株,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甲硝唑与替硝唑,37 ℃培养24 h,计算虫株死亡率,分析和比较两种药物的最低杀灭质量浓度。 甲硝唑与替硝唑平均最低杀灭质量浓度分别为84.4、17.2 μg/mL,替硝唑最低杀灭质量浓度低于甲硝唑,10株临床虫株中对甲硝唑敏感性下降2株,其中1株对替硝唑敏感性也有所下降。 甲硝唑和替硝唑对于杀灭四川省南充地区阴道毛滴虫临床虫株非常有效。在达到相同杀灭效果时,替硝唑用药量少于甲硝唑,而在用药量相同时,替硝唑效果优于甲硝唑。阴道毛滴虫对两种药物敏感度有关联性,替硝唑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替代甲硝唑的药物。
2012, 28(20):3140.
摘要: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出现的时间、程度与治疗转归。 对该院2005—2011年收治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药物性肝炎8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多发生于用药后第2~6周。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伴或不伴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升高,经保肝、降酶及对症治疗3周内肝酶均恢复正常。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肝功能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治疗效果。
2012, 28(20):3141.
摘要: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和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 选择该院儿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14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口服匹多莫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复发次数及病程。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复发次数及病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缩短退热时间、减少复发次数及缩短病程。
2012, 28(20):3142.
摘要:探讨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疗效。 收集48例采用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48例中紧急避孕成功47例,失败1例;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恶心、呕吐,仅3例,且为一过性。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2, 28(20):3144.
摘要: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哺乳期瘢痕子宫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效果。 将1年内哺乳期瘢痕子宫妊娠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放置阴道后穹窿行无痛人工流产术89例,对照组不加药行无痛人工流产术80例。 观察组不需扩张宫颈管率达91.01%(81/89),对照组为6.25%(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0.35)min,短于对照组[(3.5±0.55)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7.0±0.7)mL,少于对照组[(16.2±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米索前列醇放置后穹窿可提高哺乳期瘢痕子宫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应用。
2012, 28(20):3146.
摘要:联合应用胃镜润滑胶浆及超细活检钳对三腔二囊管置入法进行改良。 回顾性分析该院应用该置入法对30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3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平均置管时间1.82 min,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感到不适;均迅速有效控制出血,在第30、60、90、300分钟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56.67%、70.00%、86.67%、96.67%。置管后自觉胸痛8例,胸闷2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无一例出现食管破裂、窒息等并发症。 该置入法置管时间短、反应小,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
2012, 28(20):3147.
摘要:探索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该科收治的32例采取CRRT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总结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方法。 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28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死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因家庭情况中途放弃治疗2例。 CRRT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精心的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2012, 28(20):3149.
摘要:通过深化细节和安全管理,尽量避免或减少影响眼底病患者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提高其生活质量。 分析影响眼底病患者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针对各种护理安全问题,紧抓细节与安全管理,制订和采取相关防范措施。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了眼底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 紧抓细节和安全管理,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化、具体化、人性化,有效防范了眼底病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20):3150.
摘要:总结宫颈癌患者放、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的护理。 回顾性分析2011年 7 月至2012 年4月该院收治的5例放、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临床资料。 由于治疗方法得当,观察细致,护理措施到位,5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安全意外及医院感染和出血。 对于强烈放、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只要及时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患者是能够安全、快速地度过Ⅳ度骨髓抑制期,从而保证宫颈癌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2012, 28(20):3152.
摘要:探讨示范法在老年肺功能检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将120例65~80岁进行肺功能检测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住院患者)和对照组(门诊患者)各60例,在肺功能测定前观察组进行个体教育加示范法,对照组进行个体教育法,比较两组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示范法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测成功率及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程度。
2012, 28(20):3153.
摘要: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选择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的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及出院随访,然后对患者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入院时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优质护理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20):3154.
摘要: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难愈性压疮的效果。 使用VS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22例Ⅳ期压疮患者进行治疗。 22例患者中瘢痕愈合15例,创面植皮愈合6例,皮瓣转移成活1例。 结论 VSD技术治疗深度压疮能安全、有效的封闭创面,彻底清除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促进压疮愈合,缩短Ⅳ期创面修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其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2, 28(20):3155.
摘要:探讨对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 将120例骨折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以患者为核心的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患者麻醉准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还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
2012, 28(20):3157.
摘要:探讨焦点式心理护理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焦点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5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 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阑尾切除术患者应用焦点式心理护理可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2, 28(20):3158.
摘要: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总结IAB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 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56例患者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相关并发症而死亡。 做好插管前后的护理,尤其要重视IABP并发症的护理诊断和预防,包括主动脉并发症、下肢血管缺血和感染等;同时需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
2012, 28(20):3159.
摘要: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腔引流的通畅性,也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的时间。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2012, 28(20):3160.
摘要:探讨全程无缝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伤救治中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结合10起突发群伤事故,对其进行院前、院内急诊科救治及专科救治三位一体的全程无缝化的急救护理。 10起突发群伤事故中除现场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的发生。 在突发群伤事故救治中应用全程无缝化急救护理模式,使抢救工作井然有序,患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救治,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保障了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2012, 28(20):3161.
摘要:探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2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方法。 经过耐心、细致的护理,8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在手术前、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成功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2, 28(20):3162.
摘要:患者擅自外出常见原因为住院隔离孤独感、疾病认识不强、不能意识到擅自外出的安全隐患、不知道对社会的危害或对他人责任感不强、对医院饮食不满意、护士宣教不到位、病房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对患者加强意识管理、认知管理、饮食管理、心理护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才能达到提高患者传染期自觉隔离的目的。
2012, 28(20):3163.
摘要: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 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 20例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有效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2012, 28(20):3165.
摘要:探讨针灸与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治疗中风后遗症(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的可靠性。 随机将266例患者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133例。针灸组:急性期手法以泻为主;恢复期手法以补为主,并用艾灸。针灸每天1 次,每次30 min,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 针灸组133例患者中痊愈28例(21.05%);好转99例(74.43%);未愈6例(4.52%),总有效率为95.48%。对照组133例患者中痊愈12例(9.03%);好转78例(58.64%);未愈43例(32.33%),总有效率为67.67%。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2012, 28(20):3166.
摘要:探讨经肛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将该院溃疡性结肠炎累及左半结肠患者62例随机分为康复新液联合锡类散灌肠组(治疗组)和口服美沙拉嗪组(对照组),治疗4周后复查结肠镜,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锡类散联合康复新液经肛门保留灌肠是治疗左半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2012, 28(20):3167.
摘要: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常安,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联合红藤灌肠液(该院制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将4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分别给予红藤灌肠液单药和美常安联合红藤灌肠液治疗,美常安500 mg,口服,每天3次;红藤灌肠液100 mL,灌肠,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泻症状缓解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9.2%(19/24)。治疗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美常安联合红藤灌肠液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2012, 28(20):3169.
摘要:探讨针灸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误诊情况。 采用Zung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SAS)]对2010年4月至2012年1月针灸科门诊患者中无法诊断为某躯体疾病者和诊断为某躯体疾病者、对既往疗效不佳以及病情转归不符合常规者进行评定,参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有关焦虑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予以诊断。并对误诊患者的初始诊断进行归类、分析。对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予以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 42例患者被误诊,22例疼痛患者中17例分别被误诊为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筋膜炎、神经炎等骨骼、肌肉及神经系统疾病,5例误诊为血管性头痛;4例误诊为睡眠障碍;3例误诊为疲劳综合征;3例误诊为脑供血不足;2例误诊为神经性耳鸣;1例误诊为胃炎;7例未诊断。 针灸科门诊可能存在大量隐匿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大多以各种躯体症状为主诉就诊,累及多个系统,症状多样,对症治疗大多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拒绝承认心理症状或量表评定为阴性。对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及诊疗经过,仔细甄别,否则极易造成误、漏诊,贻误病情。
2012, 28(20):3170.
摘要:为了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尝试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重新引入绘图式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多媒体穿插传统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绘制的图形,参考斯坦福公开课程——临床解剖学绘图。考核方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反对、无所谓、接受、积极参与),期末标本考试统一标准,随机实物考核;期末理论考试统一标准阅卷。 试验组在平时学习积极性、期末标本考试、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将传统绘图教学方式穿插整个教学过程,可以使局部解剖教学内容具有更直观、生动的特点,从而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
2012, 28(20):3171.
摘要:探讨“沙龙式”教学法在医学硕士生培养中的意义,发挥研究生自身优势,整合目前相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解决教与学之间供需矛盾,培养优秀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定期组织“沙龙”学习,自教自学,学习专科及专科相关知识、医学科研的方法等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临床和科研能力,节约了导师的精力,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012, 28(20):3172.
摘要:以“器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教学质量需要大样本分析后才能进行评价。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6年开始实施器官系统教学,在器官系统教学的新模式下,不断总结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心血管内科教学质量,应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手段,精心培养教学师资队伍,精心设计和严格实施实践教学活动,跟踪分析教学效果。
2012, 28(20):3174.
摘要:探讨两种儿科护理实习学生临床操作带教方法的效果,寻求合理的带教方式。 采用集体带教后再一对一带教和一对一带教的两种不同的带教方式分组,并进行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集体带教后再一对一带教方式的满意度高于一对一带教方式。 在儿科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可选择集体带教后再一对一带教的综合带教方法。
2012, 28(20):3175.
摘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现阶段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超声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全科医学理念,明确超声培训要求,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任务。
2012, 28(20):3177.
摘要:明确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转换能力强的医学专门技能型人才是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大力支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临床专业学生增加了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意识。
2012, 28(20):3178.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应坚持“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淡化系统性和完整性,重组知识点和知识链接。为达到上述目标,应结合专业特点,图、文、物相结合,标本与活体相结合,讲解与多媒体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2012, 28(20):3179.
摘要:医学生培养的目标是使其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因此,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极为重要。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转折,小儿内分泌科在内科系统中属于小科,其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相对比较少见。结合医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培养目标,在小儿内分泌科临床见习过程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内分泌疾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医学英语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012, 28(20):3181.
摘要:中药文献学是中药学各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文献学基本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中药相关文献的实际检索能力,在海量文献中搜索筛选出符合检索要求的文献,有利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及将来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2012, 28(20):3182.
摘要:《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要求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 “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核心是对人类生存和价值的关怀。提高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是当代护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而且要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
2012, 28(20):3184.
摘要: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区药物咨询情况,为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素质提供参考。 对ICU病区2010—2011年198例药物咨询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心脑血管药物占咨询药物的前3位;主要问题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药物知识、不良反应等。 开展药物咨询有助于临床药师能力的提高。
2012, 28(20):3186.
摘要:由于实验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技术的突出优势,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不断总结改进实验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012, 28(20):3187.
摘要: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护理带教的目标。目前医院护理实习带教主要由医院护理部统一安排,临床各科室分组轮转,并由科室教学负责人安排护理实习学生的带教教师,学生没有选择带教教师的权利和机会。确立由学生选择带教教师的课程制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带教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2012, 28(20):3191.
摘要: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图形自动识别技术,具有简单、可靠、准确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的运作当中,有利于对手术器械进行动态监控、调剂及适时的追踪调查,基本避免了无菌手术器械包的发放错误、无菌器械包的不足和过多、器械遗失造成的合作科室的矛盾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等,能及早发现隐患,以便进一步的处理。
2012, 28(20):3192.
摘要:为规范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从2009年不断摸索、探讨外来器械的流程管理,从外来器械的接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等流程中均有双方核对及签名,起到了层层把关的作用。总结834份外来器械植入物的流程管理,83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
2012, 28(20):3193.
摘要:2012年3月23日中午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新大楼工地施工导致原门诊、住院大楼沉降和大楼开裂的险情。险情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指挥、多部门的协调下,院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并使患者得到继续的治疗,整个撤离过程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的损失,未引起社会恐慌。
2012, 28(20):3194.
摘要:地方高校编制外用工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编制外用工评价,针对地方高校编制外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立足现实、以人为本,合理解决存在于编制外人员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如科学定岗、公开招聘,解放思想、制度创新,以人为本、和谐用工等。
2012, 28(20):3196.
摘要:
2012, 28(20):3197.
摘要:研究农村妇女妇科疾病的发病种类及治疗情况。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 113例20~60岁农村育龄妇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2 113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患疾病主要以阴道及宫颈炎症性疾病为主,其中各种阴道炎患者1 032例(48.84%),各种宫颈炎症患者774例(36.63%),妊娠疾病及月经异常200例(9.57%),妇科良性肿瘤患者90例(4.5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例(0.81%)。 农村妇女妇科疾病主要以妇科炎症性疾病为主,应积极进行预防与治疗,降低发病率。
2012, 28(20):3198.
摘要:了解贵州省开阳县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为制订氟斑牙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对贵州省开阳县2 824例氟斑牙患儿进行调查并统计结果。 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0.24%,氟斑牙指数为0.13,不同年龄组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贵州省开阳县地方性燃煤型氟中毒(地氟病)达到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病情控制标准。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