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4):481.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逆转淋巴瘤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介导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方法 采用细胞毒性试验、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测双靶向干扰载体对P-gp和LRP介导的MDR的逆转作用。 结果 采用干扰质粒转染耐药淋巴瘤细胞后,该细胞的耐药指数降低,外排米托蒽醌的能力降低,细胞中P-gp、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双靶向干扰载体能在体外逆转淋巴瘤细胞中P-gp和LRP介导的非典型性多药耐药。
2012, 28(4):4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术式及疗效。 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72例172眼,均行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角膜上皮恢复情况、结膜伤口愈合情况和胬肉复发情况等。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绝大多数患者角膜上皮和结膜伤口愈合良好,有6例患者术后复发。 结论 改良式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可以广泛开展。
2012, 28(4):4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49例闭合性肝外伤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闭合性肝外伤行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91.8%。成功实行非手术治疗中,保守治疗占86.7%,而合并介入治疗占13.3%。此外,AAST分级Ⅱ级以下治愈率可达96.9%。 结论 根据相应适应证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闭合性肝外伤安全且行之有效。
贺 巧,王 静,刘 畅,李雨珊,代学婷,王方建,张团笑 ,邢 艳
2012, 28(4):48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乙醇对家兔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尿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乙醇组和生理盐水组,经耳缘静脉注射50%乙醇(1.0 ml·kg-1)和等量的生理盐水,每隔20 min注射1次,直至家兔死亡。经心脏采取第1次给药20 min后两组家兔的血清,ELISA法测定ADH的含量;记录随乙醇累积浓度增加时的尿量变化,并计算静脉注射乙醇对家兔的致死剂量。 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乙醇1.0 ml·kg-1可明显减少血清ADH含量并增加尿量(P<0.05);当乙醇累积浓度为3.0 ml·kg-1时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P<0.05);经静脉注射乙醇对家兔的致死剂量为(8.77±1.02 )ml·kg-1。 结论 乙醇浓度为1.0 ml·kg-1时可抑制家兔ADH的分泌,使尿量增加;但随乙醇累积浓度增加后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2012, 28(4):4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化疗耐药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16例化疗耐药患者(化疗耐药组)、20例化疗敏感患者(化疗敏感组)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IL-6、VEGF水平。 结果 化疗耐药组患者血清IL-6、VEGF初治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患者初治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VEGF又高于缓解时水平(P<0.05)。化疗耐药组Ⅲ~Ⅳ期患者治疗前、复发耐药时IL-6、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 结论 DLBCL患者血清IL-6、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提示其可以作为观察DLBCL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可能与DLBCL细胞耐药有关。
2012, 28(4):490.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宫颈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CD8、CD10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方法 收集所选患者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癌TIL CD8、CD10的表达情况。 结果 (1)CD8在宫颈癌TIL中的表达随患者年龄的增加、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而减弱(P<0.05);(2)CD10在宫颈癌TIL中的表达水平较低,且其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3)影响宫颈癌预后的因素为年龄、临床分期、CD8表达水平、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4)CD8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CD10表达水平的改变不具有一致性(P>0.05)。 结论 宫颈癌TIL CD8的表达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与CD10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2012, 28(4):4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在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19例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27例患者行关闭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结果 经治疗后,36例听力得到改善,19例维持原有听力,3例听力下降。3例因复发行2次手术治愈,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尽早发现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彻底清除病灶、保留和恢复中耳的传音功能有利。
2012, 28(4):493.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基本核心启动子(BCP)A1762T/G1764A变异及二者联合变异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变异特点及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方法 将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HBeAg阴性CHB患者60例,B组为HBeAg阳性CHB患者60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B两组HBV DNA水平,用直接测序法检测A、B两组前C区 G1896A及BCP区A1762T/G1764A变异的发生率。根据前C区及BCP区测序结果又分为变异组和无变异组,分析前C区及BCP区变异发生与病情进展的关系。 结果 120例HBV DNA阳性CHB患者中A组检出变异株47例,B组检出变异株15例,A组和B组CHB患者中G1896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40.0%和10.0%( χ2=14.40,P=0.000);A1762T/G1764A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8.3%和15.0%( χ2=8.35,P=0.003);联合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 χ2=14.58,P=0.000)。120例CHB患者中G1896A、A1762/G1764A、联合变异的变异组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无变异组HBV DNA含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轻、中、重度不同病情中,G1896A变异、A1762T/G1764A变异及联合变异的变异组与无变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 A1762T/G1764A变异是导致HBeAg阴性、HBV DNA持续阳性的主要机制之一。(2) 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可能加重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的发展。
2012, 28(4):4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随访在超声诊断女性附件非囊性肿物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138例146枚附件肿物的不同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其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与漏、误诊率。 结果 随访组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访在附件非囊性肿物的超声检查中安全、有效且必要。
2012, 28(4):4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04年6月至2011年5月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与50例同期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随访1~3年。 结果 经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早期乳腺癌患者1、3年生存率均为100%,保乳手术组复发及转移9例,占18.0%,改良根治术组复发及转移8例,占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美容效果上保乳手术优于改良根治术,50例患者中31例评判结果为优,15例为良,优良率达92.0%。 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保乳手术在美容效果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方面较改良根治术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保乳手术。
2012, 28(4):5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近年收治的符合药物终止早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第1天给予米非司酮75 mg、第2天50 mg、第3天25 mg,服药2 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0.6 mg;对照组第1天30 mg、第2天20 mg、第3天10 mg,服药2 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0.6 mg。观察和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用药剂量不同、方法相同, 完全流产率观察组为91.7%,对照组为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不论米非司酮剂量大小,只要配合使用米索前列醇都具有较好的抗早孕作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
2012, 28(4):501.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复肝宁胶囊中靛玉红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复肝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 ∶ 0.1%乙酸溶液(55 ∶ 45);检测波长:289 nm;流速:1.0 ml/min。 结果 靛玉红线性范围为1.76~17.60 μg/ml,相关系数(r)=0.999 8,回收率为98.46%,RSD为1.18%。 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较好,能起到控制复肝宁胶囊中靛玉红含量的作用。
2012, 28(4):5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Ⅱ含量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 方法 对312例Hp相关性胃疾病患者予以常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Ⅰ、Ⅱ,PCR法测定Hp-DNA的含量变化,联合判断Hp根除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PGⅠ、Ⅱ的含量,比较Hp组和除菌失败组血清PG的含量。 结果 Hp除菌成功者121例,成功率38.78%。与治疗前比较,除菌成功组的PGⅠ、Ⅱ含量明显降低,PGⅠ/ PGⅡ比值明显升高;失败组PGⅠ、Ⅱ的变化不明显。 结论 根除Hp治疗前后血清PG发生特异性改变,血清PG含量可作为Hp根除效果的判断指标。
2012, 28(4):5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关系。 方法 将5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及单纯T2DM(DM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组)。3组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及糖负荷2 h血糖、血清GLP-1、C肽,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DM组患者血清GLP-1水平明显低于N组,合并DPN组低于无DPN组;血清GLP-1水平与血糖、HbA1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d,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horin,LDL-C)水平呈负相关,而与C肽呈正相关。 结论 低血清GLP-1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相关因素之一。
王 健,宿佩勇,周宇芳,邓提虎,徐袁明,石家雄,吴小玲,叶 琳
2012, 28(4):50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西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针灸。两组均以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单位时间病情平均缓解率判断疗效。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及第一疗程病情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 西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HFMD,其显效率及病情平均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2, 28(4):5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在口服阿奇霉素基础上加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及体征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仅1例发生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 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症状、体征缓解快,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4):51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第10~11肋间入路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多发性肾结石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22例,采用第10~11肋间入路,对照组28例,采用第12肋下入路,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1.9%和78.6%),手术时间较长[分别为(97.65±9.78)min和( 86.43±9.35)min],术中出血量较多[分别为(103.45±6.59)ml和( 95.27±7.56)ml], 气胸发生率较高(1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第10~11肋间入路经皮肾镜治疗多发性肾结石Ⅰ期结石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有发生气胸的可能,但熟练掌握后可作为经皮肾镜技术的一种选择。
2012, 28(4):51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4项参数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0例(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100例,使用XS-1000i五分类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 4项参数。 结果 肝硬化组PLT计数、血小板比容(PCT)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对照组低,但不十分明显。结论 通过PLT参数异常变化可反映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LT功能变化,并提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2012, 28(4):5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湘雅三医院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42例腹部外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和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疗时间9.21 d。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20 d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其中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肠瘘,另1例于术后第10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 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2012, 28(4):5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实施手术治疗的时机。 方法 对5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手术时机、指征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肠梗阻病因中肠粘连、肠扭转和肠道肿瘤共占91.4%,手术治疗疗效显著,治愈率达89.7%。 结论 肠粘连、肠扭转和肠道肿瘤是急性肠梗阻的三大主要病因;根据手术指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及早诊断,是把握最佳手术时机的重要基础。
2012, 28(4):516.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 方法 12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60例,用α干扰素-2b治疗。两组治疗开始后,每4个月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指标。24个月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12、18、24个月,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23.1%、41.5%和60.0%;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13.8%、27.7%和43.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2%、16.9%、23.3%和 50.8%,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与对照组不同时期各项指标(治疗6、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除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ALT复常率为66.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疗程延长疗效好。
2012, 28(4):518.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 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统计分布科室、年龄、性别比例及各年度的感染状况。 结果 56 208例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血清142例(142/56 208),其中青壮年占78.87%,男女比例为2.55 ∶ 1,科室分布以门诊、内科为主,年检出率0.055%~0.481%。 结论 HIV感染率以较大幅度逐年上升,且分布科室较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HIV抗体筛查。
2012, 28(4):5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差异。 方法 收集510例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病前性格、临床症状和诊断分型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首次发病年龄、病程、阳性家族史无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患者病前性格外向型、中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维逻辑障碍、影响妄想、嫉妒妄想、其他妄想、怪异行为、冲动伤人等症状在男性患者组和女性患者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性格类型及阳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阳性症状。
2012, 28(4):52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腹壁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并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妇科2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实行经腹壁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获得其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联合频谱多普勒血流信息,对比血β-HCG水平变化,动态观察和随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 结果 2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经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并最后病理确诊。病灶位于子宫内膜3例,宫内和肌壁15例,有宫旁转移3例,远处转移2例。病理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12例,绒毛膜癌8例,胎盘部位1例。 结论 临床检测血β-HCG是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并结合血β-HCG水平检测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2, 28(4):52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CT扫描对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为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CT表现。 结果 45例患者所有病变均位于幕上,表现为颅板下弓形等密度影;其中单侧病变者40例,双侧病变者5例。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健侧或向血肿相对较小的一侧移位,脑沟、裂、池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侧脑室不同程度变窄、移位。 结论 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大小、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2012, 28(4):52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肌肉牵伸技术结合推拿治疗落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肌肉牵伸技术结合推拿治疗急性落枕105例,并与同期采用以传统针刺为主治疗的87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程与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肌肉牵伸技术结合推拿治疗落枕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且疗程短,能减少患者痛苦。
2012, 28(4):52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 方法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在门诊初诊及初诊后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 结果 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其遵医行为明显改善(P<0.01)。 结论 健康教育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黄国勇,梁 宁,黄中华,马 利,张庆敏,黄小彬,黄 颖,唐学锋
2012, 28(4):5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 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CSI监测。C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同时行CSI 监测其麻醉深度;T组以CSI监测值反馈调整诱导期依托咪酯和维持期异丙酚的剂量,维持CSI值在50±5,其余用药同C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CSI,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患者苏醒、拔管、离开复苏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T组SBP、DBP、HR、CSI值均较高(P<0.05),T1、T2、T3、T4各时点SBP、DBP和CSI值,T2、T3、T4各时点HR均较高;而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量较少,苏醒、拔管和离开复苏室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SI监测和反馈调控可避免麻醉过深,减少全麻药用量,加快麻醉恢复,无术中知晓。
2012, 28(4):5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0名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127~267分,平均(203.05±22.30)分;影响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情商、自我效能感、学习目标、自我评价、课外学习时间。 结论 培养护生情商、自我效能感,引导护生正确自我评价、确立学习目标,可以促进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012, 28(4):53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血小板计数(PLT)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病情程度的关系,研究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HIE患儿PLT的变化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6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PLT与HIE病情程度的关系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对PLT的影响,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PLT随HIE病情加重而下降。治疗7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PLT均较治疗前增加,但治疗组中、重度患儿的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意识障碍、原始反射以及呼吸节律恢复正常的天数分别为(2.65±1.31)、(2.62±1.18)、(2.54±0.99)、(2.20±1.23)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在HIE急性期中,PLT随其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可以明显提升HIE患儿的PLT,改善肌张力、意识障碍、原始反射以及呼吸节律恢复正常的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2012, 28(4):536.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测定氨酚伪麻片Ⅱ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方法 以2.4%的盐酸溶液(24→1 000)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取样时间为45 min。 结果 线性范围为10.4~52.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 结论 建立的测定氨酚伪麻片Ⅱ溶出度的高效液湘色谱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2012, 28(4):5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治疗和预后。 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恢复良好8例,中、重度致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 结论 对创伤后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2012, 28(4):53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 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100 mg,1次/天,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尿微量清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改变。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能降低尿微量清蛋白的排泄,减轻心肌肥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心脏有保护作用。
2012, 28(4):54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总结临床使用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7例,术后早期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以HSS评分,优良率均在80%以上。 结论 LCP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稳固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2, 28(4):5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的循环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6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单纯硬膜外阻滞组(B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药用量,于麻醉前(T1)、插管后(T2)、切皮时(T3)、进腹探查(T4)、手术操作(T5)、关腹时(T6)、拔管后即刻(T7)(硬膜外阻滞组为手术结束时)共7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和内皮素的浓度。 结果(1)麻醉前3组间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插管后MAP、H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A组大于C组, A、B组于T4、T5时MAP、HR显著升高(P<0.05),T7时达高峰,而同时点C组MAP、HR无明显波动。(2)3组术中血清皮质醇和血浆内皮素浓度均升高,但C组低于A、B两组(P<0.05)。(3)C组全麻药用量小于A组,硬膜外用药量小于B组。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法用于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小且循环稳定,是一种适宜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式。
2012, 28(4):54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和生命体征变化。 结果 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显著降低,氧分压 (PaO2)和氧饱和度(SaO2)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PaCO2、PaO2和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2012, 28(4):54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牙周超声洁治联合派丽奥牙科用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门诊随机选择60例牙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牙周超声洁治术治疗后,治疗组使用派丽奥软膏牙周袋局部上药;对照组使用碘甘油进行牙周袋内上药,观察治疗前后患牙的附着水平、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以及牙周袋深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54%,对照组为66.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治疗前牙周各项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停药1周和停药1个月后牙周各项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牙周超声洁治联合派丽奥牙科用软膏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 28(4):5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过期流产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将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治疗60例早期过期流产患者(观察组)与20例直接行清宫术的患者(对照组)进行临床效果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易操作,无需反复宫腔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及发生子宫穿孔,亦无任何组织残留。患者阴道流血时间短,量少,感染机会少,住院天数缩短,经济费用低,随访月经复潮正常,再次妊娠概率大。 结论 早期过期流产使用药物流产加清宫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4):54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8例和奋乃静组54例,阿立哌唑组给予初始剂量5 mg/d,于2周内加至15~30 mg/d治疗;奋乃静组给予初始剂量4 mg/d,于2周内加至12~28 mg/d治疗,共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vome scale,PANSS)、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RC)评定临床效果,采用处理紧急症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奋乃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 结论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奋乃静。
2012, 28(4):548.
摘要:【摘 要】 目的 综合评价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和CT资料。 结果 64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7%恢复至96%,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75%恢复至98%,Cobb’s角由术前平均18°恢复至术后1.7°。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平均随诊16个月,瘫痪恢复按美国脊髓损伤体会(ASIA)分级:A级(即完全性脊髓损伤)中6例无变化,其余58例均提高1~2级。 结论 AF系统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2012, 28(4):550.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50例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对2005~2009年诊治的肝源性糖尿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入院前发现糖尿病13例,入院后发现糖尿病37例,均以肝炎症状为主,仅6例有客观多饮、多尿现象,血清总胆红素(TBIL) 19.0~248 μ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9~786 U/L,空腹血糖7.8~13.4 mmol/L,餐后2 h血糖11.6~16.2 mmol/L;病原学检查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2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病原未定1例;44例慢性轻、中、重度肝炎引起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以治疗肝病为主的治疗后,33例治愈,11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糖尿病得以控制;而6例重型肝炎、肝硬化引起的糖尿病,由于肝脏病理变化的严重性,病死率很高,其中死亡3例,占同组病例的50%。 结论 肝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是胰岛素抵抗及分泌障碍的共同结果。其治疗以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为主,以降血糖治疗为辅。
2012, 28(4):5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植入的疗效。 方法 20例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植入患者给予米非司酮50 mg口服,每天1次,共7 d;MTX 20 mg肌内注射,每天1次,共5 d。 结果 20例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植入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1周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明显下降,胎盘自动或经阴道钳夹全部排出宫腔外。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中期妊娠引产后胎盘植入安全、有效,可作为保留子宫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2012, 28(4):55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对2007~2011年收治的1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切除术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1例,剖腹探查术2例,股动脉取栓术1例,2例放弃治疗。 结果 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 例。术后恢复6例,复发2例,转院治疗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 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012, 28(4):5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45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解剖钢板、螺丝钉、空心钉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术后膝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37例,术后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轻度疼痛或不适,但不影响正常生活5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及疼痛2例,骨折畸形愈合、膝关节负重时疼痛明显1例,总优良率为93.3%。 结论 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关节面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适当的植骨,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2012, 28(4):5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 48例。 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6 d,留置导尿管平均5.5 d,拔管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经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0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2012, 28(4):5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获得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获得性Td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 结果 30例患者中女性占73%,60岁以上占60%,有基础心脏疾病者占75%,电解质紊乱者占70%,应用延长QT间期药物(胺碘酮、减肥药、卡马西平)者占10%。除1例因TdP反复发作蜕变为室颤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患者均获救治。 结论 获得性TdP与女性、高龄、电解质紊乱、基础心脏病、应用延长QT间期药物等明显相关,硫酸镁、异丙肾上腺素、补钾及临时起搏器治疗安全有效。对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
2012, 28(4):55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预防食管曲张静脉首次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在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234例患者接受普萘洛尔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平均随访24个月,使用普萘洛尔的平均剂量为(78.6±23.8)mg/d。随访期内发生出血的患者共51例(21.8%),出血部位分别为食管43例(18.4%),胃底8例(3.4%),死亡24例(10.3%),与出血相关的死亡12例(5.1%)。随访期内共发生不良反应23例,其中心动过缓15例,头晕8例,经停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 结论 普萘洛尔预防食管曲张静脉首次出血有效且安全。
2012, 28(4):5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电切综合征(TURS)的预防及治疗,保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顺利进行。 方法 回顾性分析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940例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出现的11例TURS进行总结、探讨。 结果 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致死亡),其余10例经治疗后恢复。 结论 低压灌注、缩短时间、彻底止血、避免损伤、预防用药、严密观察、早期治疗可以预防TURS的发生。
2012, 28(4):562.
摘要:【提 要】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血管腔内技术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但血管再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小凹(Caveolae)是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凹陷,小凹蛋白1(Caveolin-1)是Caveolae的标志性蛋白,两者广泛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与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相互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2012, 28(4):564.
摘要:【提 要】 输液性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影响了临床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成为提高疾病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而其中中药外治法更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常用手段。
2012, 28(4):566.
摘要:【提 要】 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 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掌握RFA的机制、方法、途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等基本理论,能够使RFA技术更好地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2, 28(4):568.
摘要:【提 要】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脱失症,是皮肤科的一大顽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经过长期的研究,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众多机制学说中,自身免疫学说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持。该学说认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混乱可导致机体黑素细胞丢失及黑色素合成紊乱,从而引发白癜风。本文针对自身免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方面,结合近几年对白癜风免疫学机制的研究展开综述。
2012, 28(4):570.
摘要:【提 要】 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crome,ACS)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表现为在心肌坏死后血中浓度升高,而超声心动图核素显像等手段诊断ACS,均需心肌出现一定程度损伤,这些均不利于ACS的早期诊断。最近研究发现,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是较为理想的心肌缺血标志物,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能在心肌损伤早期可逆阶段检测出来,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2012, 28(4):571.
摘要:
2012, 28(4):582.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技术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38例菌阴肺结核患者分为新发、复发肺结核组(A组)70例,陈旧性肺结核组(B组)68例,采用ELISPOT检测技术对两组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进行检测。 结果 ELISPOT反应阳性率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度及活动性分别为92.8%和88.2%。 结论 采用ELISPOT检测技术在结核诊断中显示出较好的敏感度,可作为临床结核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2012, 28(4):5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例双侧肘部无可视静脉,不能触及静脉但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晚期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置管。 结果 20例患者全部置管成功。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PICC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4):5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清蛋白浓度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71例肺炎患者血清清蛋白浓度与收治病区、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关系。 结果 患者中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 57.75%,入院时血清清蛋白浓度在不同收治病区、疗效、并发症、危重病评分之间均存在着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清蛋白浓度在不同年龄段肺炎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入院时血清清蛋白浓度下降可影响肺炎患者预后及疗效。
2012, 28(4):5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尿酸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以便有效预防代谢综合征及痛风相关疾病的发生,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分离血清后,以尿酸氧化酶法检测。测定体质量和身高,根据体质量/身高的平方计算出BMI。 结果 男、女性BMI在28 kg/m2以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最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BMI增加而递增,血尿酸水平与性别和年龄相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BMI呈一定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存在明显的超重或肥胖,应引起关注,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2012, 28(4):58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s,ADR)特点,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的方法,应用自制ADR调查表,对312例老年患者发生的406例次ADR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 结果 老年患者ADR发生率为22.9%,导致ADR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21.9%),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50.2%)和静脉(39.9%)给药,临床表现以代谢和营养障碍(22.9%)最多,处理方法以停药加对症(37.2%)及停药(30.8%)为主。 结论 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应根据其临床特点,积极防治ADR。
2012, 28(4):58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上报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 结果 在157例ADR中,老年患者的发生概率较大,引起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其中以抗菌药物和中成药所占比例较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结论 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培训教育,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012, 28(4):59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2009年度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可能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2009年收集的9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90例ADR报告中男43例,占47.78%,女47例,占52.22%;由抗生素引起51例,占56.67%,注射剂引起75例,占83.3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出现症状为主63例,占70.00%,大多数为一般不良反应,多数治愈或好转。 结论 必须时刻注意对ADR的预防,做好监测,尽量避免ADR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012, 28(4):592.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住院部麻醉药品应用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应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促进麻醉药品的管理与合理应用。 方法 利用2010年6~8月麻醉药品处方3 300张消耗有效数据及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结果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麻醉药品有6类,共2种剂型;其中芬太尼注射液用量最大。 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
2012, 28(4):59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探讨静脉炎的防范。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比较,P<0.05,不同性别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能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并做好控制微粒的输入,合理使用溶媒,加强对特殊疾病的防护等工作,对静脉炎防患于未然,以提高护理质量。
2012, 28(4):5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盆腔炎性疾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妇炎胶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和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对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2012, 28(4):5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39例结肠造口术患者进行观察,手术前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造口护理,并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结果 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28例(71.02%),排便时无不适33例(84.61%)。 结论 采取正确及时的结肠造口护理及健康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2, 28(4):60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理论和操作培训,提高心内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和医护配合的急救技能。 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模拟人,采用医护同组配合模拟心肺复苏操作,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 结果 培训完成后理论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培训完成后心肺复苏的操作合格率较培训前合格率明显提高。 结论 通过培训,护士的急救水平明显提高,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质量明显提高。
2012, 28(4):6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提高对老年患者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护理质量。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1 日至2011 年7 月1 日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02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老年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 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 6例,胆瘘 13例,伤口感染 15例,肺部感染27例,均经抗感染、止血、护肝、利胆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结论 术前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注意预防并发症及做好出院指导,是手术治疗老年患者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护理要点。
2012, 28(4):609.
摘要:
2012, 28(4):61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 方法 将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肌内注射加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口服。 结果 治疗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值下降的时间、速度及盆腔包块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病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4):61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疗效。 方法 对38例患者行中药外敷、中药灌肠、螺旋型鼻肠管营养支持,病情缓解后再行手术。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37例,死亡1例。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症ABP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2012, 28(4):619.
摘要:【提 要】 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实践能力,影响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作者以实习带教质量评估表为基础,通过对实习生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目的。
2012, 28(4):62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试卷命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教育教学、考试方法改革及试题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教育测量学对三年制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手术分类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质量分析。 结果试卷题目整体较容易,区分度较差,信度较差。容易题比重过大,应该加大中等难度、较难题所占的比例。 结论 应及时对题库进行调整,删去劣等题,存入优良题,使试卷难度适中,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2012, 28(4):622.
摘要:【提 要】 网络教学论坛具有教学辅助的优势,建立学科教学论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论坛建设的思路和技巧,探索建立网络教学论坛并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途径。
2012, 28(4):6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进行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口腔临床牙体牙髓病实习教学的效果。 方法 将2005级和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8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3人)和实验组(43人) ,对照组采用临床示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实验组采用以CAI课件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结果 实验组学生出科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CAI课件应用于非口腔专业本科生口腔临床牙体牙髓病实习教学,提升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 28(4):625.
摘要:【提 要】 本文探讨课程教学中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在口腔解剖生理教学中贯彻ISO 9000思想的可行性,结合该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改革和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2012, 28(4):627.
摘要:【提 要】 在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中,把临床病例引入到理论教学中来,把基础和临床密切联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2012, 28(4):628.
摘要:【提 要】 高职外科护理课程微观内容的编排,应按外科护士的工作流程来进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少讲疾病概要,多讲护理,尤其护理措施是重点。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整合。
2012, 28(4):629.
摘要:【提 要】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在课程教学方面有待提高。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探讨青年教师如何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2012, 28(4):630.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