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7):961.
摘要:目的 探讨Ucn3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模型下丘脑中的表达方式。 方法 采用孤养附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建立IBS模型,用体质量变化、排便粒数、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模型;建成后留取大鼠下丘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Ucn3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体质量评分为(392.93±21.75)分和(331.56±25.04)分;粪粒数为(2.71±2.36)粒和(9.54±3.92)粒;敞箱实验评分为(81.39±10.87)分和(17.92±8.03)分;蔗糖水偏嗜度评分为(81.39±10.87)分和(68.59±19.51)分。免疫组化法检测Ucn3阳性表达率为(14.32±0.54)%和(18.34±0.85)%。RT-PCR法测定Ucn3的表达为(8.58±3.06)和(19.83±2.9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Ucn3的表达升高,经one-way ANOVA及SNK-q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cn3在IBS大鼠模型下丘脑中表达升高,为进一步明确IB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2012, 28(7):963.
摘要:目的 探讨大孔树脂联用技术制备北升麻药材中总酚酸的工艺。 方法 首先筛选出对升麻中总酚酸吸附效果最佳的大孔树脂型号,设置系列的正交实验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将药材提取液进行2次吸附洗脱,精制升麻总酚酸。 结果 升麻总酚酸含量达到50%以上。 结论 大孔树脂联用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制备升麻总酚酸的技术。
2012, 28(7):966.
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易出现药物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药物性肝衰竭的治愈率,缩短治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率低。 结论 血浆置换能提高药物性肝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2012, 28(7):968.
摘要:目的 了解自贡市自流井区0~3岁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为促进0~3岁儿童体格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 580例0~3岁儿童,分析其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 结果 0~3岁儿童营养不良以生长发育迟缓为主,其次是贫血及肥胖,体格发育两项指标均在50%以下。 结论 儿童营养不良主要为慢性营养不良,营养干预要从婴儿时期做起,大力开展营养喂养咨询与指导,开展膳食分析,给儿童提供均衡营养。
2012, 28(7):969.
摘要:目的 探讨利托君、阿托西班、硫酸镁3种宫缩抑制剂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其中利托君组40例,阿托西班组30例,硫酸镁组30例,观察孕妇用药后的显效时间、保胎成功率、不良反应等。 结果 利托君组与阿托西班组的显效时间、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足月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显著优于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托君、阿托西班、硫酸镁均能有效抑制宫缩,用药安全。对于治疗先兆早产,利托君、阿托西班明显优于硫酸镁。两者作用相当,但利托君价格低廉,可作为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2012, 28(7):971.
摘要: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101例CHF患者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并于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心脏功能,同时测量血压、心率。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个疗程后左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及血压、心率明显改善(P<0.01)。临床总有效率2个疗程为81.2%,明显高于1个疗程46.5%(P<0.01)。 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CHF疗效较好,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2个疗程优于1个疗程。
2012, 28(7):973.
摘要:目的 了解抑郁症状在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中的流行状况,分析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T2DM患者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别对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进行评定。 结果 T2DM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9.51%,抑郁组人格特征中的E、N维度和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特征中的性格内向及情绪不稳定, 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及总的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程度相关, 其中情绪不稳定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最显著。 结论 T2DM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健康人高,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均与抑郁症状相关,人格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是影响T2DM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
2012, 28(7):975.
摘要: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 方法 对1 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检出69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心肌桥,其发生率为4.11%。其中13例伴有冠心病,3例伴有瓣膜病,50例为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0例孤立心肌桥中有25例的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17例处于50%~70%,8例小于50%。在50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25例有胸痛症状;18例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18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9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室壁肥厚13例。 结论 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为冠状动脉造影, 其发生率为4.11%。心肌桥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冠状动脉收缩期心肌桥高度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等现象,狭窄程度越高,则上述表现越明显。
2012, 28(7):977.
摘要:目的 探讨CD4+ T细胞数/CD8+ T细胞数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Wistar大鼠建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模型,于大鼠术前和术后1、3、5、7、9 d共6个时间段静脉取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同期取移植小肠标本做组织学检测。 结果 术后CD4+ T细胞数和CD8+ T细胞数比值前期增高后期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术后小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由轻到重,术后第5天始CD4+ T细胞数和CD8+ T细胞数比值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数比值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的可行性较大。
2012, 28(7):979.
摘要:目的 探讨辣椒碱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阻滞的作用。 方法 观察辣椒碱溶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和传导速度的影响。 结果 0.125%,0.20%,0.25% 3种浓度的辣椒碱溶液均使坐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振幅变小(P<0.01),传导速度变慢(P<0.01),并最终使坐骨神经动作电位消失。 结论 辣椒碱能阻滞神经动作电位的传导。
2012, 28(7):981.
摘要: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蛋白P16、CDK4缓解前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在初治AL组,AL完全缓解(AL-CR)组及健康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P16、CDK4蛋白的表达。 结果 P16、CDK4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健康对照组、AL-CR组及AL组中分别为95.0%,81.2%和41.7%;10.0%,15.6%和64.6%。P16蛋白表达在缓解后增加(P<0.05);CDK4蛋白在缓解后减少(P<0.05)。 结论 P16、CDK4蛋白表达与AL疗效及预后相关,有助于阐明AL分子生物学机制。
2012, 28(7):983.
摘要: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疗效。 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研究组口服卡托普利,每次12.5 mg,每日3次,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每次12.5 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等指标,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mALB、Scr、CRP、BUN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卡托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比单用卡托普利更有效,且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2012, 28(7):985.
摘要:目的 评价YM医用吸氧记时监护仪对缺氧患者实施给氧并进行氧疗监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因缺氧需进行给氧治疗的40例患者使用YM医用吸氧记时监护仪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试验仪器和对照仪器监护,实验组使用YM医用吸氧记时监护仪,对照组使用飞利浦心电监护仪MP5型血氧检测仪。 结果 实验组给氧记时及累计记时正确率为100%;血氧饱和度及脉率显示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YM医用吸氧记时监护仪对缺氧患者实施给氧并实时进行氧疗监护安全、有效,适合临床使用。
2012, 28(7):987.
摘要:目的 观察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通过手术治疗的7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Danis-Weber分类A型3例,B型40例,C型33例。内固定治疗方法:内踝骨折行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外踝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后踝骨折移位超过关节面1/4者行复位,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拧入半螺纹拉力螺钉固定。术后均采用石膏绷带或支具外固定,6~8周摄X线片显示有骨痂形成时下地负重。 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5年,平均2.1年。68例(89.5%)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无移位,踝关节位置及间隙正常。8例(10.5%)可见踝关节周围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踝关节主动活动71例(93.4%)达到正常范围。4例有轻度背伸受限(均为术后9个月内)。按AOFAS功能评分:优62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6.0%。 结论 对于移位需手术的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2, 28(7):989.
摘要: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对健康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方法 以健康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对照组,预适应组,格列吡嗪组,格列吡嗪+预适应组。实验过程中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结束后,测血肌钙蛋白,取心脏大体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以肌钙蛋白和心肌梗死面积作为终点效应指标,评价磺脲类药物格列吡嗪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 结果 预适应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血肌钙蛋白、心肌梗死面积较前者明显降低,单用格列吡嗪不影响实验后血肌钙蛋白、心肌梗死面积,格列吡嗪+预适应组与预适应组相比,实验后血肌钙蛋白、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 结论 格列吡嗪对健康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预适应没有影响。
2012, 28(7):991.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3、6、9个月的残余肾功能及血清磷、三酰甘油、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 结果 B组透析后3、6、9个月的残余肾功能好于A组,血清磷、三酰甘油、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较低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要小,在临床中更为可取。
2012, 28(7):99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9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在硬肿症消退时间及住院总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
2012, 28(7):994.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口服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发展趋势及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数据库内降压药消耗数据,用Excel对药品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3年来,门诊口服降压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均呈上升趋势。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为临床降压药的主要品种。 结论 医院门诊口服降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2012, 28(7):996.
摘要: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5例急性CIS患者依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 结果 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后均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DS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于治疗CIS是安全有效的可推广应用。
2012, 28(7):998.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和分析36例CTPV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及周围相关脏器二维超声与血流状况。 结果 CTPV患者的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血管造影或MRI或手术相符合,诊断准确可靠,继发改变为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反映CTPV的部位、性质及血流特点,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2012, 28(7):999.
摘要:目的 探讨HER2、P53、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P53、P16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中HER2表达阳性率为55%,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阳性率为60%,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阳性率为47%,其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 结论 HER2、P53高表达与P16低表达可能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2012, 28(7):1001.
摘要:目的 评价异丙酚在辅助持续硬膜外麻醉中的疗效。 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P组(异丙酚组)80例,F组(氟芬合剂组)80例,F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推注氟芬合剂1/2剂,P组于手术操作至见腹膜时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在手术切皮、探查腹腔、手术结束3个时间点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良觉醒/镇静(OAA/S)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手术者满意度。 结果 探查腹腔时,P组血压(BP)、HR明显较F组稳定,(OAA/S)评分P组为1 ~2分,而F组为3~5分(P<0.05);P组均无不良反应F组6例(20%)发生不良反应,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注射异丙酚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中是确切有效、可行的一种辅助方法。
2012, 28(7):1003.
摘要:目的 观察烫伤患儿在溶痂期时浸浴后创面愈合情况。 方法 烫伤患儿756例,对其中深Ⅱ度烫伤95例行浸浴, 观察效果。 结果 61例瘢痕愈合,22例浸浴10~14 d行刃厚植皮并存活;12例浸浴10~14 d后行人工真皮覆盖术,术后7~10 d行刃厚植皮并存活。 结论 烧伤创面溶痂期采用合适的换药、浸浴方法,是保证创面早期愈合,后期植皮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2, 28(7):1004.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26例需要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对其术前进行心理、饮食、牵引、皮肤护理,床上术前训练及血糖监测控制;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进行疼痛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结果 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血糖控制稳定,未延误手术。术后病情稳定,如期拆线并治愈出院,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 相应的护理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 28(7):1006.
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观察及护理。 方法 选用电子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68例,根据异物的特点及位置,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指导。 结果 66例患者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取出过程顺利,2例患者有术中创面少许渗血及食管黏膜损伤外,无穿孔和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保证手术的效果。
2012, 28(7):1007.
摘要: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护理效果。 方法 对60例鼻出血患者实施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指导在内的全面护理,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 结果 60例患者中,54例为1次治愈,于术后5 d内出院,6例行2次鼻内窥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后治愈,效果良好。 结论 鼻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全面护理是治疗成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12, 28(7):1009.
摘要:目的 建立星型胶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体外研究星型胶质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新生1~3 d的Long Evans(LE)大鼠视皮层,差速贴壁法除去成纤维细胞,摇床振荡法除去其他细胞,免疫荧光法对细胞进行鉴定。 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具备典型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态,表达了星型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 GFAP,并能分泌硫酸软骨素。 结论 该方法培养的星型胶质细胞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用于星型胶质细胞的体外功能研究。
2012, 28(7):1010.
摘要:目的 评价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不同胃肠道疾病的效果。 方法 对60例胃肠道病变患者予以内镜下APC治疗。 结果 疣状胃炎24例中2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22例(91.67%),随访胃镜12例,10例疣状病灶消失;消化道息肉病变28例,共治疗息肉62枚,随访12例,包括1例直肠巨大息肉,1例直肠巨大广基扁平葡型息肉,APC治疗后病灶均基本消失;6例Barrett食管病灶彻底清除;2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性出血均1次止血成功。 结论 APC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方法,可推广。
2012, 28(7):1012.
摘要: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胃溃疡的效果。 方法 消化内科收治的107例经内镜确诊为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以奥美拉唑10 mg、左氧氟沙星400 mg,每天1次口服,阿莫西林1 00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14 d;对照组53例,以雷尼替丁15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内镜,观察胃溃疡的愈合率及HP根除率。 结果 观察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为90.7%,HP的根除率为92.6%;对照组胃溃疡的愈合率为71.6%,HP的根除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2, 28(7):1013.
摘要: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1例患者均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0 d后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头颅CT、脑电图(EEG)、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痴呆症状,CT、EEG和血液流变学结果有明显改善。H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进步。
2012, 28(7):1014.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收治的3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6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2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微波照射腹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为212例(93.8%),对照组总有效为128例(8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97,P<0.05)。 结论 抗生素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法之一。
2012, 28(7):1015.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痔疮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p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9例重度痔疮行PP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PPH在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如术后疼痛、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显著降低痔疮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PH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是治疗重度痔疮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2, 28(7):1017.
摘要:目的 观察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采用TUPKRP治疗的BPH 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2.0±2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2.3±2.2)ml无输血患者, 无包膜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ransurethe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S)发生。随访2~12个月,无术后附睾炎、尿道狭窄、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 结论 TUPKRP治疗BPH具有术野清晰,切割精确,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理想手术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2, 28(7):1018.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效果和最佳时机。 方法 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其是否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患者摄入量在10 ml以下者,两组治疗效果均佳;摄入量在10~40 ml者,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在中毒6 h内开始行血液灌流治疗者,效果最佳;而摄入量超过40 ml者,两组治疗效果均差。 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尤其对摄入量少且中毒时间较短,尚未出现肺损害前,尽早血液灌流治疗效果良好,而摄入量大或中毒时间较长,已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肺纤维化者,血液灌流效果不理想,预后差。
2012, 28(7):1019.
摘要: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0.1%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 方法 将45例扁平疣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5例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外涂0.1%维A酸乳膏;对照组44例仅外涂0.1%维A酸乳膏。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52.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0.1%维A酸乳膏治疗扁平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2012, 28(7):1020.
摘要:目的 探讨清胰汤与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奥曲肽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胰汤胃管注入,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清胰汤联合奥曲肽治疗SAP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2012, 28(7):1021.
摘要: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与5-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持续用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大肠癌的疗效。 方法 L-OHP 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 h,5-Fu 2.5 g持续静脉滴注120 h,CF 100 mg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为1个疗程。 结果 总有效率达42%。 结论 L-OHP与 5-Fu及CF持续用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大肠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可耐受。
2012, 28(7):1022.
摘要: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 治疗组抽液总量、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少。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比常规胸穿抽液术好,操作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痛苦小,经济负担低,临床有推广价值。
2012, 28(7):1023.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颌面外伤的特点并探讨治疗疗效。 方法 对167例颌面外伤患儿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 结果 患儿颜面部软组织外伤均一期愈合。颌骨骨折患儿91例及单纯软组织损伤患儿76例均愈合良好,面部双侧对称,无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咬颌关系欠佳5例,张口轻度受限6例。 结论 儿童颌面外伤后通过正确的治疗,基本可以得到满意效果,并不发生颜面畸形。
2012, 28(7):1024.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临床转归情况。 方法 对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腹水常规检查:有39例(62.9%)腹水白细胞总数达0.5×109/L以上,51例(82.2%)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0.25×109/L;外周血常规:有10例(16.1%)白细胞总数达10×109/L以上,PMN比值达70%以上者32例(51.6%);59例做腹水细菌培养,阳性6例(10.1%),其中5例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例。62例中,治愈23例(37.1%),好转18例(29.0%),死亡21例(33.9%)。 结论 腹膜炎患者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水中的白细胞总数、PMN比值及外周血PMN比值为确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较可靠参数,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原发肝病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重症肝病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2012, 28(7):1031.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OCD最普遍的临床表现就是记忆受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有时甚至超越了疾病本身。由于其机制和治疗方法不明,惟有使用科学、哲学的思考方式,采取适当措施,从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2012, 28(7):1033.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以茶叶为原料生产茶多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医药典籍中已记载茶有61种保健作用和20余种药用功能,并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茶多酚的6种提取方法,简述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及各自的优缺点。并简要论述茶多酚作为茶叶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多种有效成分混合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以期对茶多酚的研究提供借鉴。
2012, 28(7):1035.
摘要: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olypeptide,BNP)对鉴别急救室急性呼吸困难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如今BNP和NT-proBNP广泛应用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如内分泌疾病和脑源性疾病等,都能导致BNP的升高。临床医师需对BNP水平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等相关知识进行扩展。本文就BNP潜在的应用在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2012, 28(7):1037.
摘要:脂质微球作为新型药物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具有安全、稳定、有效、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脂质微球的脂质材料、制备工艺及两者对微球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介绍,综述脂质微球的研究进展。
2012, 28(7):1040.
摘要:潜艇救援技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脱险大致有3种方法:单人、集体、单人与集体结合。本文论述了潜艇救援技术在各时期的发展。
2012, 28(7):1042.
摘要: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所以对于采取了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患儿来说,重视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有着很大的意义。
2012, 28(7):1045.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MSCT表现。 结果 58例患者CT表现为肺内圆形、类圆形块影或结节,或不规则形块影。其中直径大于3 cm的肿块42例,小于3 cm的结节16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瘤体内有液化坏死、空泡征、钙化影,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邻近胸膜的肿块可见胸膜增厚征、胸膜凹陷征。 结论 MSCT能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特征等,同时能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肺内及胸壁、肋骨转移等。故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2, 28(7):1046.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细小异物的检查及诊断价值。 方法 对18例临床可疑小儿气管、支气管细小异物进行数字X线照相术胸部摄影后再经螺旋CT检查,利用多平面重建、仿真内窥等重建图像显示细小异物。 结果 18例患儿合并肺气肿6例(伴纵隔移位3例),肺不张2例,肺炎3例;多层螺旋CT检出率98%、准确率96%。 结论 多层螺旋CT能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透X线性细小异物,对指导纤维支气管镜取异物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7):1047.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比较门诊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情况。 结果 1 325例老年患者中,异常者874例(65.96%),异常者中出现多种心电图改变581例(66.47%),可见60~9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大心电图异常者比例也在增大。 结论 门诊老年患者心电图多有异常,老年人应定期体格检查。为了及时发现老年患者心肌缺血病变和心肌梗死,应将心电图作为一项常规检查项目。
2012, 28(7):1049.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果糖胺(FRU)在应激性高血糖中的意义。 方法 对70例应激高血糖患者及64名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RU及餐后2 h血糖、FRU测定,比较两组结果。 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组FRU值为(245±40)μmol/L;糖尿病组FRU异常率91.6%,数值为(420±40)μmol/L,与应激性高血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空腹FRU与餐后2 h F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组与糖尿病组FRU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FRU可以反应患者测定前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所致高血糖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
2012, 28(7):1050.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杜绝梅毒患者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中的假阴性。 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85名梅毒患者,并同时对其血清进行TRUST滴度检测。 结果 在585例中,原倍血清TRUST滴度阳性260例,原倍血清TRUST滴度阴性325例,在这325例中,将其血清倍比稀释后,滴度为1 ∶ 64的共8例,约占2.46%。可见,这8例原倍血清TRUST滴度阴性是假阴性。 结论 梅毒患者做TRUST滴度检测时不能只做原倍血清的检测,要同时做倍比稀释后血清的滴度检测,只有这样才能杜绝TRUST滴度假阴性的情况。使梅毒患者尽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2012, 28(7):1051.
摘要: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许多国家都在制订规划将其列为本国的发展重点,生物制药产业也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此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另外,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也有发展,但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相关平台建设不足、企业规模较小等问题。 因此,本文也尝试从加强自主创新、引进人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探索适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2, 28(7):1052.
摘要:目的 总结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Excel2007对72 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2例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占25%;消化系统损害占23.81%;中枢神经系统占14.29%;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 结论 临床不良反应症状多样,各品种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也不同,提示临床需重视用药后监护,合理选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2012, 28(7):1054.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0例老年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自评测定焦虑量表(SAS)、自我相关抑郁量表(SDS)、舒适度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使患者身心舒适,能提高生活质量。
2012, 28(7):1055.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影响舒适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对100例施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进行调查分析,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病房环境4大方面,重点调查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 结果 术后不舒适的原因早期主要来自病房环境 、伤口疼痛、监护仪器的干扰、体位不适患侧上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后期主要来自对乳房缺失的恐惧及相似病例的影响。 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术后影响患者舒适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症处理,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得到最大的满足,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2012, 28(7):1056.
摘要:目的 探讨生育期人工流产后立即用宫内节育器(宫喜环)避孕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进行人工流产的60例生育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第2、6、12个月应用宫喜环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第2、6、12个月应用宫喜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喜环配合护理干预及卫生指导,大大提高了生育期间人流后的宫喜环应用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2012, 28(7):1057.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制定早期干预的护理措施,达到预防及减少DVT的目的。 方法 将120例妇科手术患者分组进行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预防干预组均未发生DVT。 结论 针对DVT高危因素制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2012, 28(7):1058.
摘要:目的 了解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方法 对665例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肠内营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例(67.66%),其中腹泻87例(13.28%)。输液泵的使用达294例(44.84%),益生菌酸奶的使用达361例(65.47%),使用加热棒的达55.16%。 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在重症监护室难以避免,预防肠内营养相关不良反应的对策仍需加强。
2012, 28(7):1060.
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尽早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结果 人工气道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改善机体缺氧状况。 结论 有效的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护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2012, 28(7):1061.
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静脉滴注中影响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 方法 随机抽查门诊静脉滴注患者1 000例次进行评估。 结果 静脉滴注卡填写不完整150例次,实际滴速与填写滴速不符120例次,特殊药物串连17例次,液体外渗112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大于1 h 43例次,对象错误2例次。 结论 应重视对静脉滴注室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以保证静脉滴注过程的安全性。
2012, 28(7):1062.
摘要: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院前急救的效果。 方法 对急诊科接诊并确诊AMI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 1例现场急救无效死亡,其余病情稳定后转入CCU进一步救治。 结论 AMI患者应重视院前急救和正确的急救护理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及下一步的正确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012, 28(7):1063.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肌梗死后6~12 h,有4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无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结论 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后重点时间段的护理监护,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
2012, 28(7):1064.
摘要: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放射科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价值。 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感明显降低,全部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文关怀在放射科护理中非常重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理念,提高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保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有力措施。
2012, 28(7):1065.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给予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时做出疗效评估。 结果 观察组退热天数、咳嗽消失、气促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7%,对照组为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明显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12, 28(7):1068.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在患者体征稳定后提前介入的康复治疗。 结果 康复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疗效明显。
2012, 28(7):1078.
摘要: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特定运动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 方法 对7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进行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同时注意针刺手法与气至病所。运动方法为患者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腰部活动。 结果 有效率100%。 结论 针刺特定穴位配合运动疗法对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推广。
2012, 28(7):1078.
摘要:目的 探讨三拗芎葶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予以西医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方剂。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为8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可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2012, 28(7):1081.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的原因,制订有效临床预防措施,减少误诊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急性阑尾炎误诊的原因及临床资料。 结果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常见病,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多样。 结论 基层临床医生必须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科学的诊治态度,养成全面细致的诊疗习惯,尊重循证医学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2012, 28(7):1082.
摘要:目的 探讨专业兴趣与就业前景对护理本科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67名2010级护理本科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结果 对本专业缺乏兴趣的学生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喜爱本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就业前景乐观学生。 结论 专业兴趣与就业前景影响本校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12, 28(7):108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保证高校教学水平的根基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几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2, 28(7):1085.
摘要: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课程,是一门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程。药理学实验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2, 28(7):1086.
摘要:大多数重点医学院校已经设立了七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七年制医学生外科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在其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培养七年制医学生,亦是医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该文结合大连医科大学情况,对如何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医学本领过硬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合格外科七年制医学生进行探讨。
2012, 28(7):1088.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全面提升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在《口腔临床药物学》教学工作中引入“以口腔疾病为中心”的课程讲授及“以问题为中心”的 教学方法等,期望有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提高口腔医学教育的质量,适应教育改革的总体形势。
2012, 28(7):1089.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国外已成功运用了30余年,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自学能力,非常适合医学教育,本文根据大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教学医院的实际情况,阐述PBL教学在本校临床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
2012, 28(7):1091.
摘要:实验教学是医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掌握和深入融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锤炼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校自1999年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更新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构建了由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相互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自已的特色与模式。
2012, 28(7):1092.
摘要:近年来灾难时有发生,然而作为救援主力之一的医务人员对灾难医学认识水平不足,究其根源,是因为医学教育对灾难医学的教育缺失。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医学生对灾难医学的认知水平,并指出在医学院校中开展灾难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
2012, 28(7):1093.
摘要:通过HC可视喉镜的使用,可以对临床专业学生在麻醉科实习中进行正规的气管插管操作培训,使其对操作易于掌握。不仅提高了非麻醉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培训的质量,而且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因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导致的损伤。
2012, 28(7):1094.
摘要:皮肤性病学属于形态科学,直观性很强。多媒体教学把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机结合,实时、高效地采集、处理和播放文、图、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皮肤科教学中应用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概述。
2012, 28(7):1096.
摘要:《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熟练掌握其基本知识是药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研究。
2012, 28(7):1098.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自我设计和科学的自我管理,提高其自我实现的能力,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
2012, 28(7):1099.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2, 28(7):1101.
摘要:面对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及社会的发展,患者对诊疗护理服务的人文需求日益提高,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临床,从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方面探讨一些方法,以期待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2012, 28(7):1102.
摘要:为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即对比观察法、角色互换法及引入病例讨论等培养学生感观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2, 28(7):1106.
摘要:
2012, 28(7):1108.
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各部门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实验任务不断增加。高气压医学的发展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高气压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气压实验室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气压医学的发展,但对于高气压实验室的管理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进10年的高气压实验室管理中,科研者不断的改善管理方式、落实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实效,在管理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2012, 28(7):1120.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