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2, 28(8):1121.
摘要:目的 探讨首次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意义。 方法 收集28例首次HD患者透析前、透析中(HD 0.5 h)、透析后(HD 3.0 h)血标本各4 ml,其中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2 ml置于普通试管,低温离心后分别收集血浆和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MPO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MPO和hs-CRP水平的变化。 结果 透析中与透析前比较MPO水平明显升高(P<0.05),透析后分别与透析前和透析中比较MPO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过程中hs-CR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首次透析可引起患者体内MPO水平一过性升高,但对患者hs-CRP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首次透析引起的一过性MPO升高很可能是由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刺激血管壁固化MPO释放引起。
2012, 28(8):1123.
摘要:目的 观察八珍汤传统煎剂与八珍汤配方颗粒剂对骨髓损伤小鼠造血调控的影响,比较两者的功效。 方法 60Coγ射线、环磷酰胺及氯霉素复合造模,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组织面积。 结果 八珍汤传统煎剂和八珍汤配方颗粒剂均可提高骨髓损伤小鼠外周血中WBC、RBC、Hb、PLT数、体质量、脾质量、脾脏指数、造血组织面积及骨髓中巨核细胞数,且两者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八珍汤传统煎剂和八珍汤配方颗粒剂均可促进骨髓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两者作用相似。
2012, 28(8):1126.
摘要:目的 建立黄芪提取物中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两种成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方法。 方法 选用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分别设定在235、201 nm。 结果 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分别在进样量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 5,仪器精密度和稳定性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三成分平均回收率在97%~103%(n=3)。共测定5批黄芪提取物中的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含量。 结论 HPLC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定量黄芪提取物的两种成分。
2012, 28(8):1128.
摘要:目的 评价阿维A、甲氨蝶呤、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差异。 方法 将15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75例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10 mg,每日3次;B组45例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 mg,每日1次;C组36例患者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8周。 结果 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88.00%、75.56%、66.67%。3种药物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33%、64.44%和8.33%,3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追踪随访治愈患者3个月,A、B、C 3组复发率分别为7.69%、47.62%和10.00%,3种药物治疗脓疱型银屑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阿维A能更有效地控制脓疱型银屑病的症状,疗效明显,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2012, 28(8):1130.
摘要:目的 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52椎) 合并DS的OVCF患者采用单侧PVP治疗。患者术前均行站立位X线片、CT、MRI检查,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活动能力评分(locomotor activity scale,LAS)及侧凸、后凸Cobb角情况。 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9.6月,所有患者疼痛均缓解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PVP具有止痛和稳定椎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合并DS的OVCF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2, 28(8):1132.
摘要: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剖宫产的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进行分娩,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排气时间、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前、术后1、3 d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泌乳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作用积极,可显著改善多项评估指标。
2012, 28(8):1134.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年度动态变迁。 方法 对456例肺癌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56例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医院感染率22.8%,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为主,占83.1%。分离病原菌20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菌)占49.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G+菌),占2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居第3位,占22.6%,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从5年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来看,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论 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发生率高。真菌感染上升趋势明显,应引起重视。动态监测临床患者的感染情况,可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2012, 28(8):1136.
摘要:目的 研究JAK2 V617F点突变对早期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诊断和治疗意义。 方法 选择39例血细胞升高但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关于MPN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法检测各组患者JAK2 V617F的突变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中26例JAK2 V617F突变阳性,总突变率66.7%,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3例(50.0%),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2例(46.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例(3.8%)。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常规方面,研究组的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患者出血、血栓形成、脾大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JAK2 V617F点突变在早期MPN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具有明确的诊断学意义,可为早期治疗找到突破口。
2012, 28(8):1138.
摘要: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分析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ICU)40例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分别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序贯组)与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血气分析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死亡例数、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及住院时间。 结果 序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相仿(P>0.05);发生VAP分别为1例和6例(P<0.05),死亡分别为1例和2例(P>0.05),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2.2)d和(14.1±3.6)d(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2±6.2)d和(14.1±3.6)d(P<0.05),再插管例数分别为1例和2例(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d和(19±4)d(P<0.05)。再插管率和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 结论 对于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救治COPD合并严重Ⅱ型呼吸衰竭值得提倡的机械通气策略。
2012, 28(8):1140.
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的关系,以及Fib在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72例T2DM患者依照HbA1c水平分为A组33例和B组3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色谱法测定HbA1c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Fib,颈动脉超声测定IMT。 结果 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Fib、IMT逐级升高,斑块发生率及斑块严重程度增加,且患者HbA1c水平与IM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T2DM可通过Fib水平改变引起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逐级增加。
2012, 28(8):1142.
摘要:目的 通过对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进行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探讨FLT3-ITD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AML的临床分层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0例初治A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 60例初治AML患者突变阳性率为25.0%(15/60),10例对照组患者骨髓均未检测到该突变;依据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标准各亚型FLT3-ITD突变率不同,其中以M3、M5型突变率较高;60例初治AML中,28例老年AML组与32例非老年AML组FLT3-ITD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阳性组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的临床特点,并且FLT3-ITD阳性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CR)低于FLT3-ITD阴性组(P<0.05)。 结论 FLT3-ITD基因突变在AML患者中存在一定的突变率,且多见于M3、M5型患者,FLT3-ITD阳性患者具有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高,CR低的临床特点。
2012, 28(8):1144.
摘要:目的 探讨红细胞沉降率(下称血沉)、抗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PPD)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103例初诊为肺结核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结核组47例,非结核组56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沉、抗结核抗体及PP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确诊肺结核组患者的血沉、抗结核抗体、PPD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P<0.05)。 结论 血沉、抗结核抗体及PPD在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2, 28(8):1145.
摘要:目的 探讨肘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肘部内外侧联合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1例。 结果 术后经过8~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根据Flynn等的临床功能评定标准,31例患者优26例,良3例,中2例。 结论 双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完全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软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容易,固定牢固,能够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肘关节功能。
2012, 28(8):1147.
摘要:目的 对7 419株临床病原菌进行年度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统计软件对2008~2011年7 419株临床病原菌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病原菌年度检出率、病原菌种类、比例及耐药情况。 结果 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68.2%,各年度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球菌占27.5%,各年度呈降低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占52.8%,各年度呈升高趋势;真菌各年度无明显变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为最主要的5种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百分率呈升高趋势,肺炎链球菌百分率呈降低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呈升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升高趋势。 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呈升高趋势,耐药率升高,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或延缓其发展。
2012, 28(8):1149.
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塔河油田工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以及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3~4月对新疆塔河油田的4个基地工作1年以上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主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MS诊断标准。 结果 被调查人群MS的检出率为17.99%,随着年龄的增大,MS的检出率逐渐增高。MS患者的腰围、血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水平比非MS人群均有增高。 结论 被调查人群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在MS患者中以向心性肥胖最常见,应作为MS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石油工人MS的患病率。
2012, 28(8):1151.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确定银曲软胶囊的制备工艺。 方法 选定指标,设计处方,确定囊壳和内容物的最佳处方工艺。 结果 囊皮最佳处方为明胶 ∶ 甘油 ∶ 聚乙二醇(PEG)600 ∶ 水 ∶ 可可壳色素 ∶ 二氧化钛=100 ∶ 40 ∶ 5 ∶ 100 ∶ 0.2 ∶ 1.5;内容物最佳处方为主药 ∶ 大豆油 ∶ PEG600 ∶ CMC-Na ∶ 1,2-丙二醇 ∶ 大豆卵磷脂 ∶ 水=54 ∶ 15 ∶ 10 ∶ 1 ∶ 8 ∶ 5 ∶ 7。 结论 所确定的处方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工业生产。
2012, 28(8):1153.
摘要:目的 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芬太尼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拟行无痛宫腔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PF组(异丙酚联合芬太尼)、PSF组(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和PRF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每组30例。观察3组用药后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及潮气量,评估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 结果 PSF组无呼吸抑制发生,PRF组和PF组分别有15例和3例发生呼吸抑制,给予面罩辅助呼吸后SpO2无明显下降。3组血压、心率变化组间无差异。PSF组麻醉效果和苏醒质量明显优于PF组和PR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异丙酚联合普通芬太尼、瑞芬太尼相比,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0.1 μg/kg)能为无痛宫腔镜检查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效果,苏醒质量高,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2012, 28(8):1155.
摘要:目的 评价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进行半月板修复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31例不合并骨关节炎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半月板撕裂患者使用FasT-Fix半月板修复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甲组为膝关节功能HSS评分75分以上(包括75分)的患者,共16例,乙组为HSS评分75分以下的患者,共1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SS评分结果。 结果 两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2.1±2.1)个月,甲组手术成功率为93.75%,乙组为93.33%;甲组患者平均HSS评分术前为(77.4±1.46)分,术后为(98.1±2.69)分(P<0.01),乙组患者平均HSS评分术前为(68.1±5.52)分,术后为(96.7±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不合并骨关节炎及关节软骨损伤的半月板撕裂患者,使用FasT-Fix进行半月板缝合有较高的临床愈合率,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且术前症状严重与否及膝关节功能好坏不影响术后的效果。
2012, 28(8):1157.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收集132例GDM患者孕期血糖、体质量、产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娩情况、新生儿体质量及并发症情况,按照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分组,研究在不同体质量基础上孕期体质量增长对胎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孕期体质量增加越多,胎儿出生体质量越高;体质量过轻组孕期体质量增加超过15 kg时,胎儿出生体质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随着体质量的增加,需要行剖宫产术和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也升高。 结论 GDM患者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相关,针对不同孕前体质量的GDM患者采取积极的饮食治疗措施,使孕期体质量恰当地增长,能控制胎儿出生体质量于合理范围,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
2012, 28(8):1159.
摘要:目的 对比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对收治的365例BPH 患者分别行PKRP 146例和PKEP 219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组织量及术后半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BPH 患者行PKRP和PKEP的近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组织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EP较 PKRP治疗BPH 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2012, 28(8):1161.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中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CEA) mRNA水平、缓解率的变化,评价抗癌注射液艾迪对肺癌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 对照组40例,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注射艾迪前后血CEA mRNA水平及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临床无变化(SD)率。 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CEA mRNA阳性 9例(22.5%),对照组 18例(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SD率上升达80.0%(P<0.05)。 结论 抗癌中药艾迪能有效治疗肺癌,使CEA mRNA阳性例数减少,提高临床获益率。
2012, 28(8):1163.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2例(206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86例;分析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结果 202例患者中,200例行手术治疗,围术期死亡6例,并发症共70例次,其中肺部感染30例(14.85%),压疮16例(7.92%),意识障碍16例(7.92%),伤口感染2例(0.99%),人工髋关节脱位2例(0.99%),神经损伤2例(0.99%),双下肢不等长2例(0.99%)。 结论 老年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大,医生及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及满意度。
2012, 28(8):1166.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的溶出度试验方法。 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 ∶ 乙腈 ∶ 水(40 ∶ 60 ∶ 4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检测波长为295 nm。 结果 甲硝唑在10~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9,回收率为98.3%,精密度(RSD)为0.82%;芬布芬在6~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9,回收率为97.2%,RSD为0.78%。 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溶出度的检测。
2012, 28(8):1168.
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孕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115 例GDM孕妇加强孕期管理,有效控制血糖,并与正常妊娠组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妊娠结局。 结果 GDM孕妇经过饮食、运动疗法,孕期加强母婴监护,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窒息及病理性黄疸等妊娠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GDM孕妇加强孕期管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2012, 28(8):1170.
摘要:目的 观察干扰素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疗效。 方法 将38例急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8)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1%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干扰素治疗急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012, 28(8):1171.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在指导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抗感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PCT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按照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对照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例数、住院费用等。 结果 PCT组的抗生素使用率(45%)低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在检测血清PCT水平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2012, 28(8):1172.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宫颈糜烂微波治疗后创面涂擦湿润烧伤膏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12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宫颈创面涂擦湿润烧伤膏辅助治疗。 结果 观察组在阴道排液量、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湿润烧伤膏能促进宫颈微波治疗术后创面的愈合,减少阴道排液量,缩短排液时间。
2012, 28(8):1173.
摘要:目的 观察利肤宁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皮肤防护的疗效。 方法 将1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放疗期间照射野皮肤擦利肤宁)和对照组(只做常规皮肤护理)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皮肤的反应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放疗期间皮肤反应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肤宁能很好地预防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皮肤损伤,减轻皮肤反应,提高皮肤对射线的耐受性,减少复发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2, 28(8):1174.
摘要:目的 观察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65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5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疗程为1周。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喜炎平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经济实用,无耐药性,并发症少,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2012, 28(8):1175.
摘要:目的 通过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即外痔横切横缝加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A组50例环状混合痔并外痔皮赘脱出的住院患者进行外痔横切横缝加PPH术,同期B组50例采用传统PPH术式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术后3、7、15、30、90 d及1年进行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的临床疗效观察。 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改良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PPH术,术后肛门外痔皮赘脱出发生率较传统PPH术明显减少。
2012, 28(8):1177.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先兆流产时因宫颈功能不全宫颈口松弛行宫颈环扎术的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对2008~2010年59例孕期因宫颈功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宫口开大小于或等于2 cm者手术成功率为82.5%,宫口开大超过2 cm者手术成功率为4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91,P<0.01);孕周为12~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84.83%,孕周大于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51.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P<0.01)。 结论 宫颈环扎术对于宫口扩张大小以及孕周大小的选择时机与孕周延长有明显关系。
2012, 28(8):1178.
摘要:目的 探讨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骨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ALCL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肿瘤位于髂骨2例,股骨1例;术前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误诊为感染性肉芽肿2例。影像学检查病灶区呈溶骨性破坏,HE染色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骨组织,细胞高度异型,核分裂象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0为阳性。 结论 骨原发性ALCL十分罕见,影像学诊断对该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2012, 28(8):1179.
摘要:目的 观察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 对12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采用APC联合抗HP治疗(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半月后行胃镜复查。 结果 经APC及抗HP治疗后行胃镜复查隆起性病变消退,HP阴性。 结论 APC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
2012, 28(8):1180.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2例患者,术中发现胆管损伤7例,术后发现4例,外院转入41例;直接破口修补3例,T管引流24例,腹腔引流10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2例,腹腔穿刺引流6例,胆肠Roux-en-Y吻合6例,1例转入时已病危,经治疗无效死亡。术后随访2例术后胆管狭窄经再次手术治愈。 结论 应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分别行保守、内镜、腹腔引流、T管引流及手术治疗,预防重于治疗。
2012, 28(8):1181.
摘要:目的 观察太极扣精密附着体对牙列游离缺损病例的临床修复效果。 方法 采用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为23例牙列远中末端游离缺损患者制作精密附着体义齿35件, 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 经过3~12个月的临床观察,95.6%以上的患者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性、咀嚼效率、美观性、舒适性表示满意。对94颗基牙进行检查,无叩痛、无松动,影像检查未见支持组织明显改变,其中5颗基牙龈缘红肿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 太极扣精密附着体义齿具有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
2012, 28(8):1183.
摘要:目的 评价尿道狭窄经尿道瘢痕钬激光切开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创伤和炎症性尿道狭窄患者26例,在经尿道瘢痕组织钬激光切开后,留置尿管3~4周,拔除尿管后每周扩张尿道1次,共4~6次。 结果 所有患者排尿通畅,随访6~24个月未出现排尿困难。 结论 经尿道瘢痕组织钬激光切开术是治疗尿道狭窄的较好途径,具有治疗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012, 28(8):1184.
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e抗原状态和HBV DNA水平,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意义。 方法 对40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常规方法监测肝功能和彩超观察肝实质病变。比较肝硬化患者中男女性别的比例、HBV DNA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不同水平HBV DNA患者中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状态。 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大部分为男性,68.07%(275/404)的患者HBeAg阴性,80.45%(325/404) 的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阴性时,大部分HBeAg为阴性,HBV DNA水平越高,HBeAg阳性比例越高。 结论 肝硬化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绝大多数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其HBV DNA在检测线以上,超过68%的患者HBeAg阴性,提示HBV DNA持续阳性、男性是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要注重对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
2012, 28(8):1185.
摘要:目的 观察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50例骨转移癌患者单用骨膦治疗。 结果 骨痛止痛有效36例,有效率为72.0%,其中完全缓解(CR)20例(40.0%),部分缓解(PR)16例(32.0%),14例肺癌骨转移的有效率为78.6%(11/14),9例乳腺癌骨转移的有效率为77.8%(7/9)。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无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 骨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疗效好、毒性低,临床可应用。
2012, 28(8):1186.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品对分娩产程活跃期宫颈水肿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 2011年2月,产程活跃期出现宫颈水肿的分娩产妇210例。实验组160例,宫颈注射阿托品0.5 mg;对照组50例,用6号针头在水肿部位针刺2~3个针孔,比较两组宫颈水肿消退,宫口扩张,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情况。 结果 两组宫颈变软、水肿消退、宫口扩张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用阿托品宫颈注射治疗宫颈水肿有良好的效果。
2012, 28(8):1187.
摘要:目的 观察派丽奥与传统药物碘甘油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差异。 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就诊重度牙周病患者30例(患牙160颗),任选2颗不相邻牙作为实验组(派丽奥软膏)和对照组(碘甘油),定期测量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1~4周,牙周袋探针深度及附着丧失明显改善。 结论 派丽奥可以迅速消除牙周病临床症状,使牙周组织产生新附着。
2012, 28(8):1188.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COPD并发真菌感染的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COPD多为老年患者;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增加了继发真菌感染的机会;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结论 短期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根本措施。
2012, 28(8):1189.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舌下含服卡孕栓组)90例和对照组(宫体注射催产素组)90例。观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 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2.68±1.21)min和(7.02±3.26)min,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324.6±62.4)ml和(446.8±87.6)m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缩短6.3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37,P<0.01);产后2 h内出血量减少147.4 ml(u=10.78,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舌下含服卡孕栓的缩宫作用强于宫体注射催产素,能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2 h内出血量。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采用舌下含服的方法更简便、省时。
2012, 28(8):1191.
摘要:
2012, 28(8):1193.
摘要:容貌给人第一印象,良好的容貌被认为是个人发展及获得成功的条件之一。目前青少年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颌骨畸形,其中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容貌不能被大家所接受。因此,正颌手术的术前预测及评价已成为一种必要手段。文章综述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侧貌预测评价方法。
2012, 28(8):1213.
摘要: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 结果 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2例行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单发36例,多发4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3.8~19.0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30例,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 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12, 28(8):1214.
摘要:目的 总结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方法 对38例需要进行紧急气道管理的急诊患者应用便携式纤支镜进行床边操作。 结果 38例患者纤支镜操作顺利,未发生任何意外,临床效果良好。其中急诊床旁经纤支镜气管插管27例;吸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解除肺不张、改善低氧血症17例;清除气道异物2例;急性大咯血解除窒息并心肺复苏成功1例;诊断支气管外伤1例。 结论 便携式纤支镜有利于急诊危重病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是急诊科必备的抢救设备之一。
2012, 28(8):1215.
摘要:目的 探讨肾前筋膜增厚对早期诊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早期CT表现。 结果 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前筋膜增厚,尤以左侧肾前筋膜增厚为主。 结论 肾前筋膜增厚能提高CT对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2012, 28(8):1216.
摘要:目的 分析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FNAC)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共246个乳腺肿块的FNAC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或随访2年以上的结果对照。 结果 246个乳腺肿块中,涂片不满意18个,占7.3%。经手术证实149个,乳腺癌42个,FNAC明确诊断38个,诊断准确率90.5%,手术证实乳腺良性肿瘤及病变107个,FNAC明确诊断99个,准确诊断率92.5%,综合准确诊断率91.9%。 结论 FNAC能为临床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2012, 28(8):1219.
摘要:目的 比较淋病奈瑟菌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临床实用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 对15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同时进行培养法、涂片法、拭子-试纸法淋病奈瑟菌检测,检测结果以培养法为金标准进行临床诊疗。 结果 培养法阳性129例,阳性率为86.0%;涂片法阳性122例,阳性率为81.3%;拭子-试纸法阳性145例,阳性率96.7%,涂片法与培养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拭子-试纸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涂片法优于拭子-试纸法,与培养法无异,培养法是临床诊断淋病奈瑟菌的确诊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2012, 28(8):1220.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450例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为93.3%,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V-M与HBV DNA定量检测具有相关性,需有机结合,综合分析,对指导乙型肝炎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2012, 28(8):1221.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对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 呼吸科抗菌药使用率为60.25%,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使用率最高,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头孢氨苄DDDs排名前3位。 结论 该院呼吸科门诊抗菌药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12, 28(8):1222.
摘要:目的 了解常用抗菌药物在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呼吸科2011年3~5月出院病历463份,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名称、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是否有外院治疗史、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药敏试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解析。 结论 该院呼吸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普遍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现象。
2012, 28(8):1225.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信息支持护理干预,减少血液透析的并发症,提高和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方法 对110例尿毒症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还采用全程信息支持护理干预。 结果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提高。 结论 信息支持可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
2012, 28(8):1226.
摘要:目的 总结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的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的护理资料。 结果 5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对直肠癌Miles手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2, 28(8):1227.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患者治愈出院50例,治愈率为80.6%,10例好转出院,死亡2例。 结论 在积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基础上,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对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2, 28(8):1229.
摘要:目的 讨论心理护理对女性绝育受术者手术期心理状态和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女性绝育受术者10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对女性绝育受术者手术期心理状态和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心理护理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半年随访,心理护理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女性绝育受术者手术期的心理状态,提高日后生活质量。
2012, 28(8):1230.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 对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及体位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做好伤口护理等。 结果 13例皮瓣移植术患者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皮瓣成活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及伤口护理等,是提高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2012, 28(8):1232.
摘要:目的 探索压疮的防治与护理方法,减少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方法 通过对13例压疮患者的调查研究,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及其相关因素,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临床经验。 结果 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创口处理、医疗环境、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经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所有压疮患者均痊愈。结论 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012, 28(8):1233.
摘要:目的 探讨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三方面进行干预,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有效药物止痛。 结果 患者的疼痛阈提高,疼痛症状减轻。 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疼痛有重要意义。
2012, 28(8):1234.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心理学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对5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心理护理。 结果 5例患者均因饱受歧视而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而心情焦虑、孤独、恐惧、愤怒,更甚者心灵扭曲,有报复社会、自杀等倾向。 结论 护理心理学在临床艾滋病患者的广泛应用使患者感到身心舒适,提高了护理质量。
2012, 28(8):1235.
摘要:目的 探讨轴线翻身护理并结合早期使用气垫床,对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34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采取轴线翻身并结合早期使用气垫床,每2小时1次;对照组27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不使用气垫床,只采取轴线翻身护理,仍然每2小时1次,做对照观察。 结果 采用轴线翻身护理并结合早期使用气垫床的患者,无压疮发生;对照组中只采用轴线翻身护理的患者,有2例发生了Ⅰ度压疮。 结论 采取轴线翻身护理的同时早期使用气垫床,对减少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效果。
2012, 28(8):1236.
摘要:目的 总结产后出血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 对35例产后出血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5例产后出血产妇均成功治愈。 结论 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应及时查明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恢复有效血容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2, 28(8):1246.
摘要:目的 探讨归芍盆炎灵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方法 将183例妇产科门诊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采用归芍盆炎灵煎服,每日1剂,加左氧氟沙星2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12 d;对照组89例,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2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12 d。 结果 治疗组治愈75例,显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48例,显效23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9.8%。 结论 在治疗盆腔炎的同时应用中药归芍盆炎灵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复发。
2012, 28(8):1247.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68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针刀治疗(观察组),并与单纯推拿对照组治疗的42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配合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推拿效果。
2012, 28(8):1248.
摘要:目的 探讨火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 方法 将196例髌下脂肪垫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及对照组92例,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95,P<0.05)。 结论 火针疗效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疗效。
2012, 28(8):1249.
摘要:目的 观察蛭龙活血通淤胶囊对断指再植术后患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单指完全离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传统治疗上口服活血通淤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基础常规传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和肿胀时间及程度均有所改善,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各项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两组各项指标在术后0.5 h、1 d明显升高,术后5 d、10 d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结论 蛭龙活血通淤胶囊是一种具有抗凝、抗感染、消肿胀的药物,它能够有效改善断指再植术后患指血液流变学指标。
2012, 28(8):1250.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途径。 方法 将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六味安消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口服。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单项症状中餐后饱胀、早饱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莫沙比利分散片联合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2012, 28(8):1253.
摘要:为了提高留学生在儿科学见习中的质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在2006级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阶段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既能从整体上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2012, 28(8):1254.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能够突出生物化学实验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012, 28(8):1255.
摘要:针对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顺应社会就业趋向,搭建并完善医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和医学毕业生就业教育机制,达到保证毕业生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面,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率的目标。
2012, 28(8):1256.
摘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作为未来承担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必须具备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本文根据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定向医学生的能力素质模型及其能力素质的培养措施,归纳总结了农村社区医疗卫生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因子,以期为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定向医学生提供参考。
2012, 28(8):1258.
摘要:针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模式等方面探讨提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2, 28(8):1259.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形象演示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2, 28(8):1260.
摘要:目的 探讨两种静脉穿刺输液方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 在临床带教中使用两种静脉穿刺手法对580例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输液。 结果 经两种静脉穿刺手法的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药液外渗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握指法前后持针及血管上方直接进针手法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药液渗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
2012, 28(8):1261.
摘要:目的 麻醉前仪器准备程序临床应用情况及质量分析。 方法 对麻醉学系60名学生实习结束时现场考核麻醉前仪器准备程序操作正确度与完整性,并进行分析。 结果 能正确完整操作者51名,占85.0%(51/60);不能正确操作者4名,占6.7%(4/60);不能完整操作者5名,占8.3%(5/60);2004、2005级两届学生考核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麻醉实习结束后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或完整实施麻醉前仪器准备程序,需强化临床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2012, 28(8):1262.
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各高校运动医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生存环境及社会需求情况,努力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的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中医骨伤专业运动医学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满足区域性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医疗保健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并为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运动医学方向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012, 28(8):1263.
摘要:通过对医院药学实习生带教目标、带教重点、带教质量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求提高医院药学实习带教的质量,使学生通过医院实习学到更全面的知识,能适应新时期药事服务的新要求。
2012, 28(8):1267.
摘要:目的 通过开展社区个体和人群干预,探索个体和人群超重、肥胖、血压、血糖控制模式。 方法 以“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的形式,以“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为切入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基本管理和重点人群膳食与身体活动干预。 结果 规范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腰围值随管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而遵医嘱服药率、知识知晓率、坚持锻炼率、控制饮食率等不断上升。 结论 项目的实施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实现了人群自动分类、定量评价个体患慢性病危险性及危险因素水平、进行个体化指导、量化评估效果和提示定期随访。同时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并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王文轩,何文强,吕志远,柴影,罗娜,古健炜,徐小敏,陈宇骁,杨松
2012, 28(8):1274.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汉苗族杂居的3个主要乡镇的农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表明:汉族儿童留守率高于苗族;学习方面,汉苗两族非留守与留守儿童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学习目的三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具有中上等的学习成绩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心理方面,汉苗留守儿童均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这种父母外出造成的压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极为不利。汉、苗族留守儿童虽担心父母打工在外的人身安全,但因家庭窘迫的经济状况,只能选择同意甚至支持父母外出打工。
2012, 28(8):1276.
摘要:目的 了解六安地区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以期为无偿献血员招募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选择的六安地区在校大学生共700人进行调查。 结果 61.8%的学生知道无偿献血制度,但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偏低;在校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他们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 结论 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引导他们投入到无偿献血事业中,以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