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9(10):14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中细胞毒杀伤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同基因移植:供、受鼠均为Wistar大鼠)、AR组和IPO组(异基因移植:供鼠为SD大鼠,受鼠为Wistar大鼠)。其中IPO组受鼠于移植完成后实施IPO,即开放肾动脉30 s,阻断30 s,共循环3次,然后完全开放。术后1、3、5、7 d取各组受鼠血清和移植肾组织,检测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移植肾核因子-кB(NF-кB)P65、穿孔素、颗粒酶B及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IPO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病理损伤均较AR组减轻。术后各时间点,AR、IPO组穿孔素、颗粒酶B及Fas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PO组均较AR组降低(P<0.05,P<0.01)。AR、IPO组肾细胞核内NF-кB P65 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PO组较AR组明显降低(P<0.01),但AR组NF-кB P65 mRNA的表达与IP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细胞核内NF-кB P65 蛋白表达分别与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41、0.267、0.433,P<0.05)。 结论 IPO可减轻移植肾AR中的细胞毒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кB活性,从而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FasL途径有关,而非下调NF-кB的表达。
2013, 29(10):144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 方法 给小鼠一次性灌胃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混悬液,观察并记录蛇床子素对小鼠的毒性反应,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其对小鼠的LD50。 结果 蛇床子素对小鼠的L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3.45、(3.03~4.03)g/kg。 结论 蛇床子素对昆明小鼠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进行药用开发时应考虑其安全性。
2013, 29(10):144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老年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影响。 方法 将154例老年BPH患者分为MS伴BPH(MS+BPH)组和单纯BPH组,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最大尿流率(Qmax)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差别,并进一步分析MS各指标与PV的相关性。 结果 MS+BPH组与单纯BPH组患者PV[(51.3±12.7 vs. 44.9±11.0)mL]、IPSS[(24.6±8.9 vs. 18.1±7.4)分]、PSA[(3.23±1.05 vs. 1.94±1.12)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SBP、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 结论 BPH伴MS时PV更大,症状更重,PV与年龄、BMI、TG、FPG、HOMA-IR和HDL明显相关。
2013, 29(10):14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Livin和Surviv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4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2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的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Livin和Survivin与影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关系。 结果 实验组Livin的表达阳性率为62.5%(25/40),对照组为14.3%(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为67.5%(27/40),对照组为19.0%(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和Survivin均与淋巴瘤患者的体力状态ECO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患者是否伴有B组临床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受累无关。Livin与Surviv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Livin和Survivin均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二者可作为评价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调节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成为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途径。
2013, 29(10):145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腹腔灌注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61例老年女性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患者行腹腔闭式引流,尽量排尽腹腔积液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腹腔灌注,对照组单用卡铂腹腔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16例,总有效率为80.6%(25/31),对照组CR 7例,PR 10例,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3.9%(26/31),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29.0%,9/31)较对照组(6.7%,2/30)明显(P<0.05),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 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卡铂治疗卵巢上皮癌伴恶性大量腹腔积液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2013, 29(10):14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的影响。 方法 将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单以药物治疗,为期1年。 结果 经生存情况分析,研究组患者1年累计缓解率为73%,对照组为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P<0.05)。研究组患者的亲属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护理干预法简单、易行,患者及亲属愿意接受,效果良好。
2013, 29(10):145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稳定期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5例稳定期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和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6个月,评估呼吸困难程度、6 min平地步行距离(6-MW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活质量及COPD急性发作次数。疗效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65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6-MWD、FEV1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较对照组少(P<0.05)。 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中度COPD,能有效抑制病情恶化,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 29(10):14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喉罩替代气管导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将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体质量55~70 kg、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置入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 (TT) 组,每组40例。记录患者LMA或TT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间歇正压通气20 min时和气腹20 min时的气道峰值(peak)、潮气量(VT)以及诱导前后血糖的变化。观察拔管反应(呛咳或挣扎反应)和术后咽痛情况。 结果 LMA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TT组(P<0.05),两组患者插管时间,间歇正压通气20 min时和气腹20 min时的peak值、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手术开始后各时间点的血糖较诱导前均显著增高,LMA组低于TT组(P<0.01)。拔管时TT组70%(28/40)的患者出现呛咳或挣扎反应,术后4、24 h咽痛发生率分别为20%、25%,而LMA组均无拔管反应和术后咽痛。结论 LMA操作简单,不需颈部运动,不需喉镜,对患者刺激小,插管反应轻,适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后喉痛和咳嗽致喉部损伤发生可能性小,避免了术后喉水肿。
2013, 29(10):14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状况和耐药情况及其对精液的影响。 方法 对1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不育组)与42例健康有正常生育能力的男性(对照组)尿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进行精液常规检测。 结果 不育组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单独感染率分别为34.3%和5.6%,混合感染率为15.7%,总感染率为55.6%,均高于对照组(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率最高。不育组患者精子密度、存活率,a、b级精子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白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控制后,其精子密度、存活率,a、b级精子活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白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 结论 UU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原因之一,对不育男性应常规进行支原体检测及精液分析,控制UU感染后可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
2013, 29(10):146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8例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 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如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2013, 29(10):14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8 例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12 d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心率及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H值和心率外,观察组其他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平均总通气时间(10.5±2.3)d,平均住院时间(15.7±4.8)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2%)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8%),两组再次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体相当(P>0.05)。 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用于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保证有创机械通气疗效、正确把握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前提下及时将拔管改为无创BiPAP,在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方面优于孤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或BiPAP通气策略,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2013, 29(10):14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Ⅵ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32例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于术后1、2、3、6、9、12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射线评估及康复指导。3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 结果 X射线愈合时间14~24周,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18~29分,平均(24.2±3.3)分,其中优23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优+良)/总例数×100%]。按Rasmussen膝关节放射学评分为11~16分,平均15.1分,其中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可)/总例数×100%]为93.8%。 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及植骨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3, 29(10):1469.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使用国产康特和日本OLYMPUS公司试剂共同检测临床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对比国产试剂(氧化酶法)与原装配套试剂(重氮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NCCLS)EP9-A文件要求,每天按要求抽取临床样本8份,分别用两种试剂共同测定5 d,以康特试剂为实验方法,日本OLYMPUS公司试剂为对比方法,共测定40份新鲜血清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两种试剂测定的血清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83,无方法间的离群点,测定结果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结论 经过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发现,国产试剂检测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结果符合相关实验要求,可以用国产试剂替代进口试剂进行胆红素测定,从而降低成本。
2013, 29(10):147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镇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3~6岁)的屈光状态,探讨视力随访与转诊标准。 方法 随机选择镇江市区3~6岁儿童6 236例(12 472眼)进行自然状态下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查,对各年龄组屈光偏离率、视力发育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屈光筛查总偏离率为25.64%,3、4、5、6岁组偏离率分别为22.84%、23.13%、27.60%、31.24%(χ2=68.399,P<0.01);远视力均值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视力百分位数P5、P25、P50在3、4、5、6岁组分别为4.6、4.7、4.8, 4.7、4.8、4.9,4.8、4.9、4.9,4.8、4.9、5.0。各年龄组屈光偏离儿童视力均数明显低于屈光正常儿童(P<0.01)。 结论 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屈光偏离率呈上升趋势,视力发育水平不断完善,应定期进行屈光筛查及视力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弱视。
2013, 29(10):14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其中30例行CT增强扫描。 结果 41例患者中单结节型4例,多结节型37例。病灶密度均低于正常甲状腺,呈单发或多发、散在、规则、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病灶密度不均,边界清楚32例,模糊 9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甲状腺包膜显示清楚,边缘连线完整。钙化19例,囊变21例。 结论 甲状腺内多个、散在、规则的低密度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较特征性的CT表现。
2013, 29(10):147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老年患者躯干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病程超过3个月的躯干部PHN老年患者49例,随机分为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n=26)和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组(B组,n=23)。治疗前,治疗后2、4 d,1、2、4、6、8周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睡眠评分,观察不良反应。通过VAS及患者满意度评定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及睡眠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2、4 d,1周VAS降低更明显,治疗后2 d睡眠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显效率(69.6%)明显高于A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口服普瑞巴林联合医用臭氧椎旁阻滞及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PHN能缩短起效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秦静英,李晓华,黄衍强,黄小凤,韦连登,韦红玉,陈源红,唐华英,杨珊,覃艳春
2013, 29(10):1477.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大黄素等中药提取物对敏感性和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探索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中药成分。 方法 采用标准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测定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等对耐药性和敏感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敏感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是32、64、64、128 μg/mL;对耐药性大肠杆菌的MIC分别是32、64、128 μg/mL,黄芩苷在256 μg/mL时无作用。 结论 大黄素、黄连素、苦参碱、黄芩苷对敏感性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黄素、黄连素抑制作用较明显。
2013, 29(10):14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中轴钙化性假瘤(CAPNON)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CAPNON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5例患者平均年龄49.6岁,其中男4例,女1例。病灶直径1.5~5.0 cm。位于颅底3例,位于椎管1例,位于枕颈交界区1例。CT平扫均为钙化影;磁共振成像(MRI)平扫,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低信号4例,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MRI增强示周边强化3例,无强化1例,均匀强化1例。病理检查可见钙化组织及纤维上皮组织及黏液样基质。5例周围均无水肿。 结论 CAPNON好发于成年男性,神经中轴部位常见,CT以钙化为主,MR以等低信号及周边强化为主,最后确诊须依靠病理检查。
2013, 29(10):14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患者200例采用胆道镜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经纤维胆道镜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6.0%。术中胆管出血4例,发热2例,均无窦道断裂、内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3, 29(10):1484.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肥胖症儿童血清钙、锌、铜、铁的检测研究,观察肥胖症儿童体内金属元素的变化,为利用矿物质元素的调节改善肥胖症儿童机体代谢状态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在江苏省镇江市妇幼保健院所管辖托幼机构肥胖症儿童(年龄3~6岁)中随机抽取118名,检测其血清钙、锌、铜、铁水平。 结果 118例肥胖症儿童中血清钙偏低88例,占74.6%;血清锌偏低78例,占66.1%;血清铜偏高7例,占5.9%;血清铁偏低45例,占38.1%。 结论 肥胖症儿童体内往往存在多种矿物质元素水平偏离,要改善肥胖症儿童机体代谢状态,一定要调节其体内矿物质元素水平。
2013, 29(10):148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毫针针刺结合0.9%氯化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进行毫针针刺结合0.9%氯化钠注射液穴位注射,所选穴位均为突出节段的腰夹脊穴和大肠俞、关元俞、气海俞;单侧患者取单侧,中央型突出者取双侧。 结果 针刺结合0.9%氯化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治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0.0%;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95.0%。 结论 针刺结合0.9%氯化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2个疗程后疗效更加显著。
2013, 29(10):14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 方法 对湖北省人民医院、湖北省通山县人民医院,新疆温泉县人民医院内科确诊的48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癫痫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类型,病变部位及预后等,分析影响ACVD后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ACVD后癫痫发作的总发生率为6.00%(48/800),其中以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概率最高,达29.17%(14/48),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类型均以早发型多见。 结论 ACVD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高,密切注意和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将有助于控制ACVD后癫痫发作。
2013, 29(10):148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桂北地区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该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该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资料。 结果 该县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3.46/10万,伤寒病例占64.56%,副伤寒病例占35.44%,无一例死亡。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出现,高发年龄组为5~<25岁,占总病例数的40.46%。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59%,女性占43.41%。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0.90%和29.79%。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出现,高峰期在5~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58.25%。该县18个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出现较多的前5个乡镇均为交通便利的地方。 结论 该县伤寒和副伤寒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率较高的县份之一,通过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2013, 29(10):14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DRAB)感染暴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方法 对ICU中32例MDRAB医院内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 结果 室内环境、喉镜及呼吸机污染是引起ICU患者发生MDRAB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是控制MDRAB医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结论 针对ICU内MDRAB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对ICU环境及物品进行定期、针对性消毒,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有创操作,特别是减少气管插管,严格遵照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的管理规范进行严格隔离及标准治疗,可有效控制MDRAB感染。
2013, 29(10):149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岑溪市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2012)》方案,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调查2012年4—7月新入岑溪市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及部分社区吸毒人员250名的人口信息及相关行为特征,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感染情况。 结果 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3.76±8.42)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1%,最近1个月注射过毒品人数70.6%,最近1年63.6%的调查对象有过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42.8%。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67.2%、10.8%。 结论 当地吸毒人群存在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针具交换、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力度。
2013, 29(10):1496.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观察湿疹患儿的营养状况探讨湿疹对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 方法 跟踪观察200例湿疹患儿的营养状况1年,测身高、体质量、头围,进行体格发育评价,与健康儿童的营养状况比较。 结果 患湿疹时间小于3个月的患儿营养状况尚可达标,而大于3个月的患儿营养状况明显不达标;湿疹痊愈后3个月,婴幼儿营养状况回归到正常范围。 结论 长期湿疹可明显影响患儿的营养状况,应该引起医生和家长的注意,尽早治愈湿疹,并做好营养指导。
2013, 29(10):1497.
摘要:【摘 要】 目的 监测食盐碘含量及相关情况。 方法 于2012年5月25日对正安县居民食用盐进行采样、监测工作。 结果 共采集300份食用盐,合格297份,合格率为99.0%,存在部分不合格碘盐。 结论 上级相关部门应追加经费投入,增加碘盐监测频率与力度,公安及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不法分子贩卖不合格碘盐的力度,以确保广大居民食用上放心碘盐,提高正安县人口素质。
2013, 29(10):1504.
摘要:
2013, 29(10):1505.
摘要:
2013, 29(10):151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院前救治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接诊的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2例创伤院前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26.9±15.2)岁,17~33岁占55.2%;外省工人居多;交通伤占74.4%;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占72.1%,途中死亡占3.5%,急诊科死亡24.4%;多发伤占91.9%;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1.8 min;现场目击者有施救占7.0%,其中1.2%的施救方法基本正确;行心肺复苏占38.4%。 结论 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降低创伤院前死亡率。
2013, 29(10):152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和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MAE)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难治复发AML分别用FLAG(16例)及MAE(14例)方案化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FLAG(16例)方案中完全缓解(CR)7例(43.8%),部分缓解(PR)3例(18.8%),总有效率为62.5%;MAE(14例)方案中CR 6例(42.9%),PR 2例(14.3%),总有效率为57.1%。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轻度肝功能损害。 结论 FLAG方案及MAE方案缓解率有所提高,均为治疗难治复发AML的安全、有效方案,其临床缓解率相当。
2013, 29(10):152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经妇科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 结果 术后6个月,子宫肌壁间2.5~5.0 cm肌瘤共76例,治愈69例,治愈率为90.8%,好转率为9.2%(7/76);子宫肌壁间5.0~7.0 cm肌瘤共36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69.4%,好转率为19.4%(7/36);黏膜下肌瘤100.0%治愈(12/12)。总治愈率为85.5%(106/124)。 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创新研究。
2013, 29(10):15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部早期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腹部早期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 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漏治(8例)、处理不当(4例)、并发症(2例)、阴性再手术(1例)。15例患者共行再手术20例次,其中1例施行2次再手术。病死率为13.3%(2/15),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和严重的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余13例痊愈,平均住院时间37 d。 结论 腹部创伤首次再手术时应仔细探察,正确的术中处理和注重腹部创伤术后的充分引流是减少再手术的关键。
2013, 29(10):15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治疗、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妊娠并发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疾病14例,占33.33%;巨幼细胞性贫血6例,占14.2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占16.67%;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3例,占30.95%。给予地塞米松、叶酸治疗有一定效果。产后出血3例,占7.14%;输血2例,占4.76%。 结论 妊娠期应加强宣教、正规产检,及时发现高血压疾病和贫血,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
2013, 29(10):15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的病因和诱发因素,诊断、分析其妊娠结果,应用于临床,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对发生前置胎盘的56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孕产妇多产、引产、人工流产、剖宫产、子宫瘢痕、高龄、胎盘本身因素等都易造成前置胎盘,对孕产妇与胎儿危害大。 结论 前置胎盘对孕产妇与胎儿危害大,若明确前置胎盘诊断,应采取积极期待疗法促胎儿成熟,36周可终止妊娠,首选剖宫产。
2013, 29(10):15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度中毒性肺水肿患者在机械通气的同时,使用肺复张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重度中毒性肺水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肺复张组及对照组,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肺复张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压力控制法实施肺复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PaO2、肺顺应性(Cs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且肺复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复张治疗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接受肺复张治疗的患者未出现致死性并发症。 结论 及早应用肺复张策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度中毒性肺水肿能明确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3, 29(10):15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测定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72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FDP和D-二聚体检测。 结果 观察组患者FDP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590 8、8.000 0,P<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血浆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纤溶功能状况和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3, 29(10):153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可吸收性止血绫对宫颈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术后宫颈创面出血及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例LEEP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术后宫颈创面放置可吸收性止血绫;对照组100例,术后不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绫。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治疗组出血时间小于或等于2周的患者占87%(87/100),术后无需使用任何保护措施及护垫的患者占95%(95/100);对照组出血时间小于或等于2周的患者占56%(56/100),术后无需使用任何保护措施及护垫的患者占79%(7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局部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绫对预防宫颈LEEP术后出血有明显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0):15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22例患者中治愈20例,遗留并发症1例,死亡1例。 结论 术中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可降低残端瘘的发生率;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
2013, 29(10):15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纱布法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效果。 方法 对50例中小面积烧伤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纱布法治疗,观察其疗效。 结果 浅Ⅱ度者10.10 d、深Ⅱ度者19.90 d、浅Ⅲ度者28.10 d治愈。 结论 湿润烧伤膏纱布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2013, 29(10):153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胃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对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其中3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置腹腔引流管,通过引流管行腹腔灌洗。18例患者中痊愈17例,死亡1例。 结论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老年患者,部分容易并发急性心肌梗死,避免漏诊或误诊。
2013, 29(10):15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效果。 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地塞米松雾化组(A组)、单纯盐酸氨溴索雾化组(B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组(C组),对其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C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痰液量、气管切开率、平均住院时间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效果明显优于单种药物雾化吸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0):153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 方法 对60例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采用痛点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参数为70 ℃、60 s。以肩周疼痛强度与肩关节活动范围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49例(81.67%),显效8例(13.33%),有效3例(5.00%)。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痛点射频热凝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易行,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3, 29(10):15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 方法 观察10例骨科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预后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切口于术后12~35 d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9 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 结论 高频电刀的应用、肥胖体型、糖尿病等因素均易导致切口脂肪液化,合理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控制切口脂肪液化。
2013, 29(10):15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于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病情所使用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30例患者中进行手术止血18例,成功率为100%;肝动脉插管化学栓塞术(TACE)治疗9例;无水乙醇瘤体内注射治疗1例;保守治疗2例,均于术后7 d内死亡,其中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中术后10个月内因复发再出血死亡8例,生存1年以上20例。 结论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时急诊行剖腹术可以有效止血,并同时切除肿瘤,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2013, 29(10):15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TCD检测3 10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记录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形态、血流方向等。 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肩部肌肉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收缩期Vs降低2 049例;脑动脉硬化和(或)伴椎基底动脉硬化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收缩期Vs降低的同时伴脑动脉硬化多普勒特征64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除有脑动脉硬化多普勒特征外,同时伴收缩期Vs增快,有湍流和涡流存在206例;椎基底动脉梗死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一侧VA血流信号缺如或BA血流信号逆转9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征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收缩期Vs降低且血流方向产生逆转107例。 结论 TCD是诊断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在健康管理中发挥作用。
2013, 29(10):1542.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结果。 方法 分别进行尿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分析及尿沉渣镜检,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筛检尿液红细胞时均有假阳性出现,筛查白细胞时均有假阴性出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应结合应用,为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013, 29(10):15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发热待诊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PCT的概念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了解PCT的特性、适应证及PCT检测应用于呼吸科的优点。 结果 PCT检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决定性作用。 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发热待诊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一个客观指标,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0):154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行有创呼吸支持时的镇静效果,同时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调整右美托咪定的最佳维持剂量。 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A、B、C组)、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结束后即刻(T1)、给药后1 h(T2)、给药后12 h(T3)、给药后24 h(T4)的无创动脉收缩压(SAP)、心率(HR)及BIS。 结果 与D组比较,A、B、C组降低SAP、HR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组比较,在降低SAP及HR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Ramsay、BIS评分均优于D组(P<0.05),但A、B、C组Ramsay、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BIS监测下,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2~0.7 μg/(kg·h)滴注适用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支持时的镇静。
2013, 29(10):1547.
摘要:【提 要】 把握窗口调剂机会,适时、主动提供用药指导。从过去以“药品”为中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转移,结合基层门诊药房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具体体会,从患者取药过程中提出一些常见问题,总结门诊药师在配方发药过程中,主动为患者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地使患者能正确使用药品。
2013, 29(10):1548.
摘要:【摘 要】 目的 介绍该院临床药师在消化内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内容与体会。 方法 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及药学服务过程进行叙述及分析。 结果 临床药师对若干病例提出了合理建议,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为医生、患者服务,为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源性疾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3, 29(10):15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弱视儿童的影响。 方法 选择238例门诊弱视儿童,将其分为观察组119例(217眼)和对照组119例(230眼),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联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联合治疗基础上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结果 观察组弱视儿童基本治愈人数、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弱视儿童的视力,尽快恢复视觉功能,进一步和谐护患关系。
2013, 29(10):1551.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促进车祸伤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总结急诊情况下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 根据978例急诊车祸伤患者明显的情绪心理变化,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96.2%的患者能及时调整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入院治疗。 结论 急诊科护士在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
2013, 29(10):155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护理工作压力来源,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为控制护理风险提供建设性的对策。 方法 对在职护士展开调查,了解由于护理压力导致护士离职意向上升及工作倦怠的发生情况,护理部根据压力源存在形式提出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并观察实施效果。 结果 护理压力导致护士离职意向上升及工作倦怠的发生率相当高。 结论 采取相应措施后对于控制护理风险、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热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3, 29(10):1553.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提高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围术期护理水平。 方法 总结2008年4月至2010年5月2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围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经验。 结果 27例患者均功能恢复,无一例出现跟腱再断裂。 结论 对于陈旧性跟腱缺损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2013, 29(10):15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非艾滋病专科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及防护。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例以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 结果 2例患者确诊后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好转后转感染科进一步治疗,住院期间无医源性感染发生。 结论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以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临床特征,及时确诊及治疗,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013, 29(10):15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方法 对供应室1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职业暴露相关因素,计算危险因素发生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结果 在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中,利器损伤18名(100.0%),紫外线损伤16名(88.9%),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噪音、化学消毒剂和烫伤等)。 结论 供应室护理职业危险因素主要是利器损伤和紫外线损伤,防护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2013, 29(10):155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简称血透)中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护理。 方法 对8例血透患者内瘘闭塞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导致闭塞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 血透中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的最主要原因,穿刺不当及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不强是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 结论 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合理使用和保护内瘘及加强健康宣教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2013, 29(10):1558.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性。 方法 对2010—2012年静脉滴注的36 952例次老年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护理措施。 结果 主要存在的隐患为护士呼叫患者时患者误听而易出差错事故、静脉不易穿刺致穿刺失败、药物外渗、过敏反应、药物不适反应、跌倒、拔针后按压不当、病情突变,发现时已昏迷等危急状况,并对存在的隐患提出一系列从老年人进输液室到出输液室的相应对策。 结论 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中存在较多问题,需加强沟通宣教、静脉滴注巡视、相对集中安排老年人静脉滴注座位、调整护理人员资源等,以减少老年人在门急诊输液室静脉滴注的安全隐患。
2013, 29(10):1559.
摘要:【摘 要 】 目的 通过开展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获得相关的患肢护理、饮食指导、生活调理等知识。 方法 利用科室现有的宣传材料及掌握的知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结果 通过健康宣教,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结论 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效控制疾病发病诱因,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 29(10):15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患者绝对卧床期便秘的预防和护理,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方法 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预防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预防性措施的采取对卧床便秘患者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2013, 29(10):15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护理,保障母婴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高征孕妇76例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 经积极的产前、产时和产后护理,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结论 专业细致的护理对妊高征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2013, 29(10):156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围术期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 对81例(96指)断指再植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清创、局部观察、用药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 结果 96指成活92指,成活率为95.8%。 结论 认真细致地护理观察、适时评估、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关键。
2013, 29(10):15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门诊静脉滴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 对680例门诊静脉滴注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此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 结果 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中焦虑占55.1%,急躁占41.6%,多疑占30.3%,依赖占17.2%,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后,焦虑占20.3%,急躁占14.4%,多疑占10.1%,依赖占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掌握门诊静脉滴注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2013, 29(10):156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蟾酥注射液经深静脉置管静脉滴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30例经深静脉置管[包括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CVC)]进行静脉滴注蟾酥注射液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采用外周浅静脉直接穿刺静脉滴注蟾酥注射液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及滴注速度。 结果 观察组静脉滴注过程中穿刺局部及周围无发红、肿胀、疼痛,滴注速度均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蟾酥注射液经深静脉置管静脉滴注避免了药物外渗及穿刺局部红肿痛的发生,滴注过程通畅,值得临床推广。
2013, 29(10):156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鼻饲胃管固定方法改进后的效果。 方法 对100例老年患者长期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比较,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采取常规方法固定,B组采取改进方法固定。 结果 A组患者脱管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常规方法比较,改进方法能降低老年患者的脱管率,减少护士工作量,经济适用、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安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 29(10):15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122例确诊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8患者采用芪术润肠汤辨证施治,对照组44例患者应用杜秘克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疗程3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时间及排便困难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6,P<0.01)。 结论 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应用。
2013, 29(10):15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训练联合中药治疗对中老年女性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方法 选择68例中老年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尿垫试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尿垫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盆底肌肉训练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女性尿失禁, 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3, 29(10):1570.
摘要:【提 要】 随着来华医学留学生逐渐增多,为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而实施双语教学。通过分析目前医学留学生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等方面系统地提出提高留学生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
2013, 29(10):1571.
摘要:【提 要】 专业群共享课程是专业群中的大多数专业都开设的相同或高度相关,同时支撑多个专业的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的覆盖面非常广,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该文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群共享课程为例,在分析并明确开发和实践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对专业群共享课程进行开发和实践,最后总结了专业群共享课程改革的几点意义,为高职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改革提供思路。
2013, 29(10):1573.
摘要:【提 要】 课前以历史故事设问形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让护生带着任务学习。通过学情分析对护生进行分组,通过医院、网络等途径完成项目任务,充分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护生为主体,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2013, 29(10):1574.
摘要:【提 要】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旨在探索出适合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促进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的轨道,为祖国培养出合格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2013, 29(10):1575.
摘要:【提 要】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和普及,以公共卫生服务的岗位能力为导向,打破传统的公共卫生教学模式,对临床专业医学生开展全新公共卫生实验实训,以更好地培养临床医学生面对社区居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2013, 29(10):1576.
摘要:【提 要】 “临床观察与分析基础课”是一门基础实践课,强调在观察、分析法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地对每一个病例的病征、诊疗过程做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书写观察报告,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早期建立对临床工作的感性认识,是整个医学素质教育的起点,是见习和实习的准备。在医学低年级本科生中开设“临床观察与分析基础课”,较之传统医学教育,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学习规律,是对我国现行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2013, 29(10):1578.
摘要:【提 要】 通过分析临床带教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如何提高带教质量。通过加强带教教师的知识储备,培养师生沟通技巧,提高实习生的积极性,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强实习生的服务意识,强调规范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2013, 29(10):157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分层带教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方法 随机抽取莱阳中心医院急诊科新进及实习护理人员40名,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名,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分层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对两组带教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护士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对执教教师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2,P<0.05)。 结论 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分层带教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护士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2013, 29(10):1580.
摘要:【提 要】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贯穿整体护理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讨论、角色扮演法、临床见习以及加强护理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2013, 29(10):1582.
摘要:【提 要】 运用Pro-Model的方法来分析医院流程,根据Pro-Model的原理对医院血液透析流程进行建模分析,根据这一模型的建立为医疗服务流程提供了验证的仿真平台。
2013, 29(10):1585.
摘要:【提 要】 探讨二级医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寻求合理的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二级医院中优质护理执行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存在基础护理落实困难、专科护理内涵有待提升、基础设施配备差等问题,因此,要发展优质护理在二级医院的执行力,首先要改变护理模式,其次改变排班模式,加强护士岗位管理,完善绩效分配制度,完善全方位支持系统。
2013, 29(10):1586.
摘要:【提 要】 开展区域性医疗资源整合模式“城乡统筹网络医院”可行性研究,调查区域医疗资源现状,分析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建立城乡统筹网络医院可行性,阐述构建城乡统筹网络医院的实践效果,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网络医院的思考与对策。
2013, 29(10):1589.
摘要:【提 要】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办学理念,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立足地方,突破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013, 29(10):159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江苏省洪泽县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7—2012年报告的HFMD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2年洪泽县共发生HFMD 1 589例,其中4例为重症病例,无死亡发生。年均发病率为73.86/10万,发病年龄多集中于1~4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6.09%。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多于幼托机构;发病高峰为5~6月份。 结论 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是HFMD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应重点加强该人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013, 29(10):1592.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大渡口辖区内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2012年辖区内2家市政供水单位每月1次在全区13个采水点采取末梢水常规分析,其中1家半年1次出厂水全分析;6家农村乡村饮水站每季度1次水池水、末梢水常规分析,半年1次水池水全分析。 结果 大渡口区饮用水凡属市政管网供水的水质很好,合格率为100%;而农村村级饮水站供水水质合格率为0%,主要超标指标为游离性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氨氮。 结论 大渡口区市政集中供水水质卫生较好,但是跳蹬镇6个村的村级饮水站水质卫生合格率低,存在不同程度微生物污染情况。今后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水源保护,提高市政供水单位的供水能力,逐渐扩大市政供水范围,使农村也能使用到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