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3, 29(12):176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吸附力和鞣质含量的测定,探索建立牡丹皮炭质量的标准。 方法 利用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及磷钼钨酸与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应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吸附力及鞣质含量。 结果 亚甲基蓝在0.011 98~0.119 80 mg时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在0.000 200 8~0.010 040 0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吸附力分别为(7.454±0.083)、(7.630±0.046)、(7.786±0.039)、(7.605±0.061)mg/g;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鞣质含量分别为(7.754±0.118)、(3.451±0.131)、(0.896±0.082)、(0.397±0.091)mg/g。 结论 建议牡丹皮炭的色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不低于7.7 mg/g、鞣质含量不低于0.81 mg/g。建立的牡丹皮炭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2013, 29(12):17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计划剖宫产和计划阴道分娩的临床结局。 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计划剖宫产和计划阴道分娩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各70例;另外随机选择70例同期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结局,并分析两种分娩方式的优、缺点。 结果 计划阴道分娩组患者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术后患病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明显小于计划剖宫产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计划阴道分娩组新生儿患病率明显少于计划剖宫产组(P<0.05)。 结论 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计划阴道分娩有利于减少产后并发症、剖宫产率,临床上值得提倡。
2013, 29(12):17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前、中、后不同的CT影像特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后的CT表现及症状、体征缓解所需时间。 结果 99例SAP患者经治疗后,CT影像显示胰腺肿胀、密度及胰周积液均明显改善,但在第3天及第7天复查时,两组CT严重指数记分法(CT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及第7天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症状及体征缓解所需时间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减轻胰腺肿胀、胰周渗出及邻近间隙积液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缩短治疗时间。
2013, 29(12):176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当归须散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40例肺挫伤患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止血、抗感染、营养、镇痛、胸腔闭式引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须散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肺挫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观察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 40例患者治疗后第7、12天血清TNF-α、IL-6、 CR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提高(P<0.05);在继发性肺损伤方面,出现肺部感染2例、SIRS 6例、 ARDS 2例,无一例死亡,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随访情况均良好,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 结论 当归须散能显著降低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CRP水平,抑制炎性反应,阻断肺损伤的演变进程,缩短康复时间,表明当归须散对肺挫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013, 29(12):17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上皮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检测BRCA1、2在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联合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是否绝经、淋巴结转移等特征的关系。 结果 BRCA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是否绝经均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BRCA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是否绝经均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BRCA1、2的表达与CerbB-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355、-0.517,P<0.05)。BRCA1的表达与ER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4,P<0.05),与PR的表达无关(r=0.243,P>0.05)。BRCA2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无关(r=0.201、0.245,P>0.05)。 结论 BRCA1、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乳腺癌治疗及预后中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3, 29(12):1773.
摘要:【摘 要】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评价眼底激光(GLP)、曲安奈德眼内注射(IVTA)及贝伐单抗眼内注射(IVB)三种方式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通过检索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字化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在线)、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等数据库,最后纳入的临床研究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最后通过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0软件)分析得出数据。 结果 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和8篇临床对照试验(CCT),一共包含1 384只眼,三种治疗方式均可提高视力(VA)水平,且IVTA、IVB优于GLP(治疗时间小于1年),IVTA与IVB比较无明显差异,1篇RCT则提示GLP在长期疗效上可能优于IVTA;三种治疗方式均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且IVTA、IVB优于GLP,IVTA与IV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VB较IVTA复发率更高。 结论 三种治疗方式均可提高VA及减轻黄斑水肿,且IVTA、IVB效果均优于GLP,而IVTA与IVB比较,无明显差别;IVB较IVTA易复发黄斑水肿。
2013, 29(12):1776.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3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紫杉醇(135 mg/m2)联合奈达铂(80 mg/m2)治疗,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36例患者中有34例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2.9%),部分缓解14例(41.2%),稳定10例(29.4%),疾病进展9例(26.5%),总有效率为41.1%(15/34)。16例初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9/15),20例复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1.6%(6/19)。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或治疗结束后均能缓解;其他不良反应较轻微、短暂,患者能够耐受。 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对此开展进一步研究。
2013, 29(12):17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27、17、10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方法 2012年3—5月分别对32例AR患者(AR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7、17、10表达情况。 结果 IL-27、17、10在AR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24.43±16.36)、(668.07±71.16)、(14.29±6.15)pg/mL,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90±13.60)、(585.81±28.17)、(31.09±23.81)pg/mL,AR组患者血清IL-27、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3.78,P<0.01),AR组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P<0.01)。AR组患者血清IL-27与IL-17呈负相关(r=-0.303,P=0.036),IL-27与IL-10呈正相关(r=0.488,P=0.001),IL-17与IL-10无关(r=-0.176,P=0.232)。 结论 IL-27在AR中可能对IL-17、10有免疫调节作用。
2013, 29(12):178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分析血浆TNF-α、IL-8表达与内镜下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IBD患者63例,分为A组[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和B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23例,另纳入30例健康者为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浆TNF-α、IL-8表达,同时行肠镜检查。 结果 A、B组患者血浆TNF-α、IL-8表达增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有相关性(P<0.05)。 结论 IBD患者血浆TNF-α、IL-8表达增高与内镜反映疾病的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2013, 29(12):17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高糖诱导人肝癌组织(HepG2)细胞中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好的HepG2细胞以0.7×106 L-1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内过夜培养,加入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对照组)、含终浓度为25 mmol/L甘露醇溶液(甘露醇组)和25 mmol/L葡萄糖溶液(高糖组)培养基分别与细胞孵育12 h;胰岛素组用含总浓度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与细胞孵育4 h后,加入终浓度为30 mU/L胰岛素再孵育8 h。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ACAT2的表达水平。 结果 高糖组HepG2细胞ACAT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组ACAT2表达显著低于高糖组(P<0.01)。 结论 胰岛素可下调高糖诱导的ACAT2的表达。
2013, 29(12):17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 方法 观察36例T2DM患者(T2DM组)及34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HRV的长程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结果 T2DM组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RV降低是检测T2DM患者早期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一种敏感、方便和简单的方法。
2013, 29(12):178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组(A组)30例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生理盐水局部浸润组(B组)30例。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补救镇痛例数和不良反应。 结果 B组术后4、8、12 h HR、MAP、VAS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B组有7例患者给予曲马朵补救镇痛,出现恶心、呕吐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6/30),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2013, 29(12):178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器、阳性标本转种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用WHONET5.4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 294份血培养标本中共获得3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7.95%(137/36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占首位,对苯唑西林耐药率为55.71%;革兰阴性杆菌占62.05%(224/361),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7.95%(137/361)、8.31%(30/361)、2.22%(8/361)。而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分别占51.72%、35.45%。 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且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药物敏感性;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效。造成血液感染的病原菌种属多样化,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中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
2013, 29(12):179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将2012年1—10月在该院住院、行心脏CTA的8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 ACS 组3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7例,计算两组不同性质斑块数目。 结果 82例冠心病患者中,ACS组检出:软斑块42个,中等密度斑块21个,钙化斑块31个,混合斑块33个;SAP组检出:软斑块13个,中等密度斑块49个,钙化斑块63个,混合斑块21个。ACS组不稳定斑块占59.06%(75/127),SAP组不稳定斑块占23.29%(34/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SAP患者,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以不稳定斑块为主,这构成了该病的病理基础。
2013, 29(12):17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根据《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以及六神丸制订六神巴布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对六神巴布剂品中胆酸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建立有效、可靠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六神巴布剂中胆酸含量。 结果 测定3批样品,每克六神巴布剂中胆酸平均含量不少于0.05 mg。 结论 此法稳定、可靠,可有效测定六神巴布剂中胆酸含量。
2013, 29(12):17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无痛肠镜及无痛肠镜退镜时停用丙泊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方法 将335例肠镜受检者分为三组,普通肠镜组(A组)125例、无痛肠镜组(B组)110例、退镜时停用丙泊酚的无痛肠镜组(C组),即仅在退镜过程中苏醒有疼痛感可另外追加丙泊酚100例。观察三组患者检查前、中、后心率、血压、指脉血氧饱和度;记录并分析B、C组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以及三组患者的安全性、舒适性。 结果 三组检查前、中、后心率、血压、指脉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B、C组受检者对检查无痛苦记忆。C组较B组丙泊酚用量少、苏醒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无痛肠镜检查及退镜时停用丙泊酚是安全、舒适的,并能减少丙泊酚用量及缩短苏醒时间。
2013, 29(12):17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呼吸道管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集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90例,其中采用综合呼吸道管理45例为干预组,因患方原因而呼吸道管理不完善45例为对照组,分别统计住院时间、预后、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10.32 d,其中家属签字出院2例,肺炎治愈好转出院43例;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1.52 d,其中家属签字出院16例,肺炎治愈病情好转出院29例,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两组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干预组平均使用抗生素9.50 d,对照组使用11.01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出院、入院评分差值,干预组为4.3分,对照组为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结论 进行综合呼吸道管理可以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减少抗生素使用,有利于卒中康复。
2013, 29(12):18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抹棒(Dermabond)在小儿疝手术切口粘合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小儿疝手术患儿86例按单双法随机分两组:粘合组(43例)皮肤切口予以多抹棒粘合,缝合组(43例)皮肤切口按传统方法予以丝线缝合。观察术口长度、术后切口红肿及疼痛程度、愈合情况、美观效果、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及费用。 结果 两组比较,粘合组切口疼痛及局部红肿发生率低 (粘合组3例,缝合组25例,χ2=23.353 4,P<0.05),切口及针眼瘢痕不明显(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换药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粘合组均低于缝合组(P<0.05)。 结论 应用多抹棒作为小儿疝手术关闭皮肤切口的一种方法,切口愈合好,术后不需换药,可明显减轻术后患儿心理负担和医院护理压力、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值得大力推广。
2013, 29(12):18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休克对缺血性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C组);实验组(E组),即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50%,30 min后给予等量林格氏液回输;处理组(S组),即MAP降至基础值的50%,30 min后给予等量血液回输。每组各10只。6 h后取材,光镜观察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c-fos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 结果 病理学HE染色C组及S组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排列较规则,细胞核呈椭圆形增大,核仁明显,细胞间隙清楚;E组可见神经元损伤更重,细胞排列紊乱,神经细胞脱失严重,胞核固缩明显,出现大量凋亡细胞。E组的c-fos平均光密度值较其他两组低(P<0.01),S组也低于C组(P<0.01)。C、S组凋亡指数较E组低(P<0.01)。 结论 休克可导致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可降低c-fos的蛋白表达。
2013, 29(12):18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师制在病理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将2010级司法鉴定技术班35名学生,根据《病理学》成绩将学生依次排序,分为两组,排序为奇数者为双师制组(18名);排序为偶数者为传统组(17名)。双师制组采用双师制教学,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实验成绩。 结果 双师制组学生的课堂表现(t=4.718,P<0.01)、课堂问答(t=4.080,P<0.01)、实践操作考核(t=4.688,P<0.01)、病理检验实验成绩(t=4.925,P<0.01)明显高于传统组。 结论双师制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与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013, 29(12):1806.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引种5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检测紫杉醇和前体含量的年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不同采集时间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 结果 通过对紫杉醇含量的分析,其在0.1~1.6 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经固相萃取后紫杉醇能达到基线分离。经过一系列综合考虑,曼地亚红豆杉的最佳收割期为9月份。 结论 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含量与采集季节相关,9月份为最佳采集季节。
2013, 29(12):180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采用支架成形术(CAS)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 方法 自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62例患者(48~79岁,平均65岁),主诉后循环缺血(PCI)症状如眩晕发作,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腔内CAS,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对椎-基底动脉狭窄段行球囊扩张CAS,支架安放位置为致血流灌注不足的动脉狭窄处。 结果 62例患者共放置69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DSA显示狭窄段全部成形良好,椎-基底动脉狭窄段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1.5±9.2)%降至(5.6±2.2)%。无介入相关性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38 个月,平均(20.6±5.8)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51例,改善8例,复发3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CAS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3, 29(12):1811.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丙酸睾酮注射液中丙酸睾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0 mm×4.6 mm×5.0 μm)色谱柱;以四氢呋喃-水(60∶4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1 nm。 结果 丙酸睾酮进样量在0.328 5~1.642 1 μg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被测溶液稳定性好。
2013, 29(12):1813.
摘要:【摘 要】 目的 筛选苦参提取工艺研究中苦参总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用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苦参原药材、苦参醇提取液及酸水提取液中苦参总碱的含量测定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在测定苦参原药材、苦参醇提取液及酸水提取液中苦参总碱的含量时,滳定法所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较HPLC法低(0.92% vs. 6.30%、0.72% vs. 8.85%、1.53% vs. 4.00%)。 结论 在进行含苦参原药材的提取工艺研究时,宜采用滴定法对苦参总碱进行含量测定。
2013, 29(12):18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利用高频超声对280例颈部包块患者进行检查,详细记录肿块位置、大小、形态、包膜、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有无液化、血供情况以及毗邻关系等。280例患者中226例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活检,54例行局部切口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280例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病变位于颈前正中3例、左侧颈部95例、右侧颈部80例、两侧颈部102例;肿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颌下(176例)、颈侧部(260例)、锁骨上窝(134例)、颈前正中(4例)。肿块按内部回声性质分为实质型(98例)、混合型(120例)、囊型(41例)和钙化型(21例);按回声强度分为强回声型(62例)、不均质型(49例)、低回声型(125例)、等回声型(44例)。病理结果证实,260例为颈部良性包块,20例为颈部恶性包块。 结论 高频超声对颈部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3, 29(12):18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管碟法用于测定黄连抑菌效力的可行性。 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为工作参照物、抑菌圈直径(D)为反应值,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抗生素生物检定法(管碟法)的三剂量法设计试验,对黄连样品的抑菌效力进行测定。 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4.00~12.50 μg/mL、黄连样品溶液在66.0~200.0 μg/mL时,其相应浓度的对数值与抑菌圈D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0.999 0)。三剂量法实验剂间变异分析及可靠性测验结果表明回归非常显著(P<0.01),偏离平行、二次曲线、反二次曲线均不显著(P>0.05),组内(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信限为1.884 5%。1 mg盐酸小檗碱抑菌效力相当于15.98 mg的黄连。 结论 管碟法能用于黄连抑菌效力的检测,可作为黄连品质评价的一种新方法。
2013, 29(12):18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在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龈下刮治术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61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和传统石膏牙模型进行龈下刮治术的讲授、示教和操作练习,结束后按标准进行操作考核和统计分析。 结果 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组和石膏模型组学生操作考核平均分数分别为(91.34±4.97)、(86.35±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牙周病仿真牙列模型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龈下刮治术的教学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2013, 29(12):182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原发性鼻结核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 方法 对纳入的原发性鼻结核患者26例(诊断为原发性鼻结核患者1例及国内发表的原发性鼻结核文献报道的患者25例)进行分析,探讨原发性鼻结核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结果 原发性鼻结核少见,女性好发,仅2例患者有接触史。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临床症状常见鼻塞(18例)、头痛或鼻痛(10例)、脓性鼻涕(10例)及血性鼻涕(10例)等。侵犯部位为上颌窦(9例)、鼻中隔(7例)等。从胸部X射线片检查(26例)、鼻窦CT检查(19例)、结核抗体检查(7例)等发现,确诊前均有误诊,有3例通过分泌物查找抗酸杆菌确诊,其余23例通过活检或手术确诊。随访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5年,平均(17.7±14.7)个月,症状均好转,未见复发。 结论 鼻结核临床少见,通过接触史及单纯胸部X射线片、CT检查等难以确诊,诊断需依赖细菌学或组织学检查。经正规抗结核治疗,预后较好。
2013, 29(12):18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1 465例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选取新生儿前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为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置管、封管,在留置期间细心护理,注意拔针时的方法。 结果 1 465例新生儿中成功穿刺1 425例(97.27%),失败40例(2.73%)。 结论 静脉留置针能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保护浅表静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2013, 29(12):18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护理对策及护理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HFMD患儿50例,给予系统的内科治疗,并对其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分析护理对策及效果。 结果 50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00±2.46)d,均获得临床治愈,治愈率100%,随访1个月无患儿复发。 结论 全面系统的护理在小儿HFMD中的护理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2013, 29(12):1826.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 方法 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19例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 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 知道果汁或蔬菜汁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13.13% 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18.62%知道首选辅食,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 结论 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相关部门需针对性加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应以农村及乡镇产褥期妇女为重点对象,大力普及育儿知识,增强该群体对婴幼儿的保健能力,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
2013, 29(12):182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该院克拉霉素门诊使用情况,促进其合理应用。 方法 从2011年9月9日至11月16日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45 d内含克拉霉素分散片的全部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 结果 克拉霉素给药间隔、剂量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用法均有所不符。临床诊断与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符合率较高,但用于前列腺、胆管、淋巴结、静脉等感染属于适应证以外的用法。克拉霉素对临床治疗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基本未见。 结论 克拉霉素与β-内酰胺类和(或)喹诺酮类杀菌型抗菌药物联用治疗轻、中度感染,其合理性值得商榷。治疗呼吸道感染250 mg或500 mg,每天3次的用法不合理。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掌握,对适应证以外的用法宜告知患者。对低年资医生和急诊内科的处方,应加强审核力度。
2013, 29(12):1831.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武汉铁路局管辖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的水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 采集该铁路局管辖内145组旅客列车314件自备水箱水,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结果 列车水箱水常规指标检测项次总合格率为97.5%(3 062/3 140),2010年列车水箱水多项检测指标严重超标,2011、2012年有所好转;该铁路局管辖内武昌、汉口、襄阳、宜昌(东)地区2010—2012年,以及信阳2011、2012年的列车水箱水水质合格率均为100.0%。2010年信阳地区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合格率为42.11%。 结论 武汉铁路局管辖内旅客列车自备水箱水设施及卫生状况总体良好。
2013, 29(12):18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水痘患病规律,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水痘在校内流行提供有益经验。 方法 对某高校116例大学生水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某高校大学生2008—2011年中以2009年患病人数最多(34.48%);以冬季(12~2月份)和春季(3~5月份)为发病高峰;临床表现在出现皮疹前大多有不同程度头痛、咽痛、咳嗽、发热或不伴发热等症状,发病1~3 d分批出现皮疹。116例患者除5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均于治疗1周左右全身症状消失,皮疹干燥结痂,体温正常,痊愈,无并发症。 结论 成人水痘前驱期时间长,全身症状明显,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易误、漏诊。应重视成人水痘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防患于未然。
2013, 29(12):183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某化工厂附近居民肿瘤患病情况。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和现场健康检查,对该化工厂附近143名居民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分析环境中存在的可疑致病因素,利用统计学Poisson分布直接概率计算方法,将该厂附近居民肿瘤患病情况与全国平均患病水平(276.16/10万)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 结果 该厂附近居民5年肿瘤平均患病率为136.10/10万,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3)。 结论 该厂附近居民肿瘤患病率不高于全国平均患病率。
2013, 29(12):1847.
摘要:
2013, 29(12):1849.
摘要:
2013, 29(12):18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麻醉科行麻醉患儿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切皮、术中、术毕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疗效及苏醒时间。 结果 两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观察组切皮、术中及术后BP、HR、RR、SpO2平稳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追加次数及体动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应用中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操作方法简单、苏醒时间短、麻醉用药少、经济实用、安全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小儿腹部以下手术。
2013, 29(12):18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105例重型颅脑损伤不能自主进食而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临床资料。鼻饲方法采用经鼻胃管法,营养制剂百普力(纽迪希亚,荷兰),全天量1 500 mL。按喂养方式分为两组。Ⅰ组:53例,采用间隔鼻饲法,即每2小时1次鼻饲150 mL,加热;Ⅱ组:52例,采用持续匀速鼻饲法,即24 h持续加热泵入。评估二者对肺炎发生率、血糖变化、胃肠道耐受能力、护理成本(鼻饲时护理所需时间)等的影响。 结果 Ⅱ组患者在肺炎发生率、血糖变化、胃肠道耐受能力、护理成本等方面均优于Ⅰ组(P<0.05)。 结论 24 h持续加热经鼻胃管泵入营养制剂能够降低肺炎风险,对血糖影响少,患者胃肠道耐受能力好,能够降低护理成本。
2013, 29(12):18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因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对二次剖宫产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102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根据初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组42例和新式剖宫产组60例,102例患者二次剖宫产术式相同,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子宫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感染;新式剖宫产组腹腔及腹壁粘连程度、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后情况等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式剖宫产患者二次行剖宫产时,其临床效果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差,建议对需要二次剖宫术患者,初次剖宫产应避免选择新式剖宫术,而应尽量选用子宫下段剖宫术。
2013, 29(12):18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超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与聚甲酚磺醛药物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792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LEEP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评估宫颈糜烂愈合情况,依据不同病变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例数。 结果 采用LEEP后LEEP组有效性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中度和重度宫颈糜烂患者效果尤其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EEP治疗宫颈糜烂效果优于药物治疗,不但操作快捷、效果肯定,而且疗程短、适应面广,是治疗宫颈糜烂尤其是中、重度宫颈糜烂的首选方法。
2013, 29(12):18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78例),对照组采用非肝切除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肝切除治疗方案,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结石残留情况。 结果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1%(170/1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3%(111/146),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查发生结石残留率为6.18%(11/178),对照组发生结石残留率为26.71%(39/146),两组结石残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优于非肝切除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2013, 29(12):186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下游离植皮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25例骶尾部压疮住院患者,经有效清创后使用VSD技术持续吸引,直至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取大张或邮票状薄中厚皮片移植封闭创面,再次使用VSD技术辅助持续吸引治疗5~7 d。 结果 23例患者皮片完全成活,2例皮片存活约80%,经换药治疗后愈合。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方便,可有效缩短疗程,对骶尾部压疮患者的创伤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2013, 29(12):186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肝胆手术后患者发生胆漏的常见原因,总结经验,探讨临床预防和治疗策略。 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33例胆漏患者,分析胆漏原因、总结预防和治疗方法。 结果 33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中,根据患者情况采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仅1例病情较重导致死亡,另外4例行手术治疗后带管出院,其他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治愈率达84.8%(28/33)。 结论 肝胆手术后患者发生胆漏再次治疗,要根据情况行综合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若病情较重,可以考虑实施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是充分引流。
2013, 29(12):1864.
摘要:【摘 要】 目的 回顾13年来纯钛内固定夹板行坚固内固定技术(RIF)在口腔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21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电钻打孔、纯钛内固定夹板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辅以颌间牵引、颅颌弹性绷带短期固定等治疗。 结果 术后患者Ⅰ期愈合212例,经换药后Ⅱ期愈合4例,3个月后复查,所有患者均骨折断端对位良好,咬合关系、开口度恢复正常,颌面部对称无畸形。 结论 纯钛内固定夹板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RIF是当今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主流方向。
2013, 29(12):18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46例进行肠内营养制剂补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1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4例;12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10例消化性疾病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3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效1例,无效2例。 结论 肠内营养制剂在临床应用上效果明显,对治疗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013, 29(12):18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化微创方案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疗效。 方法 行LA时用脐部孔作为主操作孔,脐耻连线中点左侧孔作为观察孔,除吸引、结扎外全程用超声刀。 结果 4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A,对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16例患者均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1例回盲部肿瘤转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脐部切口感染2例,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3例,盆腔积液2例,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 结论 优化微创方案用于LA具有方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2):18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尘肺病误诊的原因,引导临床各科医生重视,减少临床误诊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对照9例患者临床诊断与职业病诊断组的诊断结果,分析误诊的原因。 结果 2例其他疾病患者临床误诊为尘肺,7例尘肺患者临床误诊为其他疾病。 结论 加强后前位胸部X射线片的质量控制,提高胸部X射线片的质量;加强尘肺诊断医师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培训;加大尘肺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能有效提高尘肺诊断的准确性。
2013, 29(12):18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蛋白抗原(PreS1-Ag)检测对评估HBV复制状态的重要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收集的657例门诊及住院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PreS1-Ag检测。 结果 在不同HBV-M阳性组合模式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与HBsAg(+)HBeAg(+)组合模式的PreS1-Ag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2.66%(164/177)和89.29%(25/28);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组合模式PreS1-Ag阳性率与HBsAg(+)HBcAb(+)组合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92.20%(189/205),在452例HBeAg阴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42.70%(193/4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HBeAg阴性患者中仍有部分存在病毒复制。 结论 PreS1-Ag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确度,可作为HBV感染早期诊断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的检测指标,对提高HBV检出率,防止临床误、漏诊并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12):18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快速液体抑制反转恢复(FLAIR)序列对薄层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为薄层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范围、厚度及影像特征。 结果 36例薄层硬膜下血肿患者中CT平扫漏诊31例,误诊为硬膜下水瘤5例。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均确诊。 结论 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在薄层硬膜下血肿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明显优于CT平扫,可作为MRI检查常规序列的补充,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2013, 29(12):18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蛋白24 h排泄率分为三组,定量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β2-MG和Hcy水平和阳性率,并将结果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DN早期组、DN晚期组β2-MG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早期组患者β2-MG和Hcy阳性率大于50%;DN晚期组患者β2-MG和Hcy阳性率为100%。各组β2-MG和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β2-MG和Hcy水平在DN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用于2型DN的早期诊断。
2013, 29(12):187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 方法 对624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结果 624例糖尿病患者FBG与HbA1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37,P<0.05],FBG升高HbA1c也升高。 结论 HbA1c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检测血液中的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12):1876.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00 例行无痛肠镜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50例(D 组)和芬太尼组50例(F 组)。D 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50 μg/kg,F 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 1 min 后两组患者均注射丙泊酚 1.0~1.5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T1)、肠镜进入结肠脾曲(T2)、定向力恢复时(T3)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 结果 与 T0 时比较,T1 时两组患者 MAP 均明显下降,D 组下降缓和,与 F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HR 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 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苏醒时间较 F 组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术,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循环、呼吸功能,缩短苏醒时间,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2013, 29(12):187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 方法 临床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210例采用养心氏片联合131I治疗;对照组157例单纯采用131I治疗。 结果 观察组患者房颤转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3.098,P<0.05)。甲亢其他症状、体征消退的平均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养心氏片联合131I治疗甲亢并发房颤疗效好,能迅速减慢心率, 改善症状,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3, 29(12):1878.
摘要:【提 要】 药师开展药物咨询时,除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正确处理与医生、患者以及其他药师之间的关系。该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药师帮助患者选择治疗药物,并提出处理常见问题的办法。
2013, 29(12):188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足月妊娠孕妇阴道放置欣普贝生(缓释型前列腺素E2 栓)引产的有效性和护理要点。 方法 将347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引产禁忌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欣普贝生组143例在孕妇阴道后穹隆放置欣普贝生引产,缩宫素组204例行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两组促宫颈成熟、引产成功率和分娩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欣普贝生组孕妇用药12 h后宫颈Bishop评分有效率[79.02%(113/143)]、阴道分娩率[73.43%(105/143)]均高于缩宫素组[48.53%(99/204)、44.61%(9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便、省时、引产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为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
2013, 29(12):18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妊娠末期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于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对妊娠末期孕妇的睡眠障碍、心理障碍进行调查,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作为干预组,与仅实施常规护理与指导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两组孕妇干预前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且干预组在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发生产后出血1例(1.67%),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8.33%),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孕妇妊娠末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还有助于提高其睡眠质量,对于减少并发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3, 29(12):18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胸腔积液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过程中的效果。 方法 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实施舒适护理。 结果 干预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减轻,满意率为100.0%(21/21);对照组满意率为95.2%(2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舒适护理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和放松,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明显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2013, 29(12):18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疝气手术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住院的小儿疝气患儿19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实施普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术前Prince-Hener评分,ASA分级,术前嵌顿,单、双侧疝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儿心率、呼吸、血压、心理状态改善、满意度、并发症、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Prince-Hener评分及使用镇痛剂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并减轻其经济负担。
2013, 29(12):18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指导。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3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及健康指导。 结果 产妇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准确诊断和治疗,采取护理对策和健康教育指导,可以降低产后大出血及其病死率。
2013, 29(12):18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和小儿患者静脉穿刺的技巧及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并提高输液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患者和4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和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率。 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和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穿刺成功后液体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掌握老年患者和患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及相对应的护理要点能够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013, 29(12):18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方法 对180例股骨颈骨折、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健康教育,采用录音材料播放和个性化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或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87.8%,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95.6%。护士健康教育的时间减少,工作效率提高。 结论 临床健康教育满足了全髋置换术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013, 29(12):1890.
摘要:【摘 要】 目的 提高眼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睡眠质量。 方法 通过分析眼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失眠原因,制订护理对策。 结果 375例眼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失眠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眼眶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失眠状况。
2013, 29(12):18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经腹腔镜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均获得成功并治愈出院。 结论 术前充分的扩容、降压、纠正代谢及电解质紊乱,术后精心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2013, 29(12):189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找出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临床护士进行操作时预防针刺伤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该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发生的27例针刺伤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缺乏规范的、持续性的防护教育,对针刺伤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违反操作规程,人力资源缺乏以及工作繁忙等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 结论 护理人员必须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技术操作规程,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证护士安全,维护身心健康,远离针刺伤害。
2013, 29(12):18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放、化疗后肿瘤患者静脉滴注时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保证一次穿刺成功。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对该院74例放、化疗后肿瘤患者静脉滴注进行总结回顾。 结果 全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7.3%。 结论 通过对穿刺部位选择以及穿刺方法的优化,使放、化疗后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得到保证。
2013, 29(12):189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 方法 对36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同时给予镇静、解痉、退热和吸氧等措施。 结果 36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且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 结论 及时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抢救与护理,对减少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12):18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对孕妇妊娠期各个阶段的危害及相应护理措施。 方法 回顾总结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ICP孕妇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早期筛查及后期护理干预。 结果 ICP孕妇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大大改善,有利于其主动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 结论 认真做好孕妇的产前检查及妊娠期护理工作,通过配合医生的有效治疗,可以使ICP孕妇安全妊娠 ,有效地提高ICP孕妇的分娩成功率。
2013, 29(12):1897.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48例脊柱手术后7例出现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7例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积极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全部患者的手术切口均正常愈合,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感染。 结论 术后早期发现脑脊液漏并精心护理,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2013, 29(12):1899.
摘要:【提 要】 探讨护理工作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骨科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感染中的作用。总结40例接受 VSD 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精心护理可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2013, 29(12):1900.
摘要:【提 要】 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一次穿刺可保留较长时间,解除了患儿每天补液穿刺的痛苦。但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
2013, 29(12):1901.
摘要:【提 要】 对88例隐匿型阴茎患者进行了护理,护理要点为术前安抚患者并对其皮肤做好清洁准备,术后加强切口、引流管、疼痛等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2013, 29(12):19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加味解郁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37例FD伴抑郁症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采用加味解郁舒胃汤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吗丁啉(多潘立酮)、谷维素,帕罗西汀等西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FD总有效率为90.5%(76/84),对照组FD总有效率为75.5%(4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S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观察组SDS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加味解郁舒胃汤治疗FD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2):19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62/8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7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2013, 29(12):19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艾灸、推拿、中药煎服等中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艾灸、推拿及中药汤剂口服,每天1剂;对照组采用推拿法及中药汤剂内服。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愈合24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64/67);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9%(56/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12):1906.
摘要:【提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必备素质。现就教师信息素养的本质进行分析,并探讨信息社会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2013, 29(12):1907.
摘要:【提 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加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保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是全国开展小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最早的医院之一,主要从医德、沟通能力、查房技能、医学文书书写、外科基本技能等几个方面采取综合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小儿外科住院医师的基本技能、医患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3, 29(12):1909.
摘要:【提 要】 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对军医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形式、定位和机制三方面分析了军医大学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督导形式、强化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机制的改进措施,为军医大学改进教学督导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3, 29(12):19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风险管理实施前2年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实践中加以规避。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以来,护理不良事件从实施前的51起降为18起;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2.5%上升为97.5%。 结论 风险管理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
2013, 29(12):1913.
摘要:【提 要】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凝练医院精神、塑造医院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不断构建特色的医院文化,并通过对文化建设成果的拓展,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健康持久地发展。
2013, 29(12):1914.
摘要:【提 要】 病案在医疗事故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证据作用,一旦病案出现瑕疵,其证据效力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法律责任。由于“举证责任倒置”,瑕疵病案将使医院和医生处于被动地位。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