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刘慧慧,谢晓东,吴荧荧,刘 庆,陈芳芳,蔡小威,许云飞,张礼荣,朱海涛
2013, 29(24):368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多聚赖氨酸(PLL)修饰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即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PLL)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对BMSCs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及3.0 T磁共振成像(MRI)上T2信号的改变。 方法 将传代培养BMSCs与不同铁浓度的SPIO-PLL溶液共同孵育24 h后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BMSCs对不同浓度SPIO-PLL的摄取,确定SPIO-PLL标记干细胞的最佳浓度。同时采用四唑盐比色法分析不同浓度SPIO-PLL溶液对大鼠B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取最适浓度的SPIO-PLL标记BMSCs,经3.0 T MRI,观察T2WI信号的改变。 结果 SPIO-PLL标记BMSCs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与未标记细胞的生长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铁浓度不同(10、40、80 ?滋gFe/mL)的SPIO-PLL溶液标记细胞成像可使T2WI图像信号降低,3种浓度的信号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PIO-PLL可以标记BMSCs,且对BMSCs 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I T2WI序列可敏感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有望为MRI 和光学成像活体示踪BMSCs 提供技术基础。
2013, 29(24):36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干扰素(IFN)、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单药或其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相关肝移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在PubMed、荷兰医学文摘、Ovid,万方和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发表的有关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患者抗HCV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并对肝移植前、后抗HCV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D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RV)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共纳入11项研究,296例患者,均接受IFN、PEG-IFN单药或其分别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 结果 其中移植前抗HCV治疗患者167例,移植后抗HCV治疗患者129例,两个时期患者抗HCV治疗获得的EDV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0%、45.2%, χ2=0.029 3,P>0.05),但SRV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31.8%,χ2=5.549 2,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5%、41.7%,χ2=1.193 6,P>0.05)。 结论 肝移植前、后进行抗HCV感染均能获得一定的病毒学应答率,移植后抗HCV治疗可能比移植前进行抗HCV治疗获得更高的SRV率。
2013, 29(24):368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 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8例、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组3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1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以空腹血糖(FPG)<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 mmol/L出院。出院后坚持原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3个月后停止所用治疗并连续监测1个月血糖,每周测3次FPG、2hPG,如1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FPG≥7.0 mmol/L或2hPG≥10.0 mmol/L视为治疗失败,否则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入院后第2天和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空腹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查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C-反应蛋白(CRP),口服75 g葡萄糖粉后2 h抽血查2hPG,餐后2小时C肽。统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功缓解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 结果 治疗后总成功率为73.9%。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成功率为82.1%(23/28);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为80.0%(16/20);预混胰岛素组为61.1%(22/36);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为83.3%(10/12)。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PG、2hPG、HbA1c、TG、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治疗前BMI、FPG、FCP、TG、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98±4.68)、(56.79±7.65)岁,(25.03±2.46)、(28.16±2.09)kg/m2,(11.89±2.61)、(14.75±2.75)mmol/L,(1.85±0.70)、(0.88±0.54)ng/mL,(1.05±0.68)、(2.41±0.84)mmol/L,(8.19±0.74)、(10.62±1.19)mg/L,P<0.05]。 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胰岛素泵2周强化治疗较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的缓解率高。患者年龄、BMI、FPG、FCP、TG、CRP可能成为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
2013, 29(24):369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3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3年1月选择6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40~60岁,体质量45~70 kg,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肝胆、乳腺、甲状腺或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S组(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组)、P组(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及SP组(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各22例。三组患者均以脑电双频指数值等于60为时间起点记录此刻至患者睁眼及拔管的时间;用激越严重性量表(OAAS)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苏醒时的并发症如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嗜睡等发生情况。 结果 SP组患者睁眼及拔管时间均较S、P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组OAAS评分在睁眼时及拔管时较SP组高,但三组各时点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EA及PONV发生率较P、SP组明显增高;而P组术后嗜睡发生率较S、SP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1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但三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EA、PONV、术后嗜睡较单独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发生更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质量更高。
2013, 29(24):36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例肩袖撕裂患者,其中小切口组(12例)在关节镜辅助定位下做一3~4 cm小切口,直视下修复肩袖;全关节镜组(14例)在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和手术时间变化以判断疗效。 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全关节镜组明显缩短,平均缩短(21.00±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ASES、UCL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6%、80.8%。 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但因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2013, 29(24):3697.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并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2011 年12月 至 2013 年3月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抑郁症的100例患者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各50例,再将Hp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试验组患者进行Hp根除治疗,所有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比较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 结果 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26.54±5.93)、(17.89±5.6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84,P=0.000);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P=0.005)。 结论 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相关,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对提高Hp相关性胃炎与抑郁症的治愈率、降低患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社会卫生保健水平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3, 29(24):3699.
摘要:【摘 要】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40例有明显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RT-3DE检查,并对图像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结果 试验组左心室各节段局部舒张末期容量和局部收缩末期容量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而局部射血分数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3DE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高度可行性和可靠性。
2013, 29(24):370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LC后并发LDVT患者14例,对LC后下肢肿胀、疼痛,直腿伸踝试验阳性患者早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对无溶栓、抗凝禁忌证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抗凝治疗。 结果 14例患者经治疗后,12例患者血液再通,2例患者效果不佳,予以行介入治疗。 结论 早期溶栓、抗凝治疗LC后并发LDVT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24):37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 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随机选择40例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及诱发因素,分析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结果 观察组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肝肾功能损害、重症感染、全身激素使用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重症感染及应用损害胃肠黏膜药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且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为主要因素,需尽早干预。
2013, 29(24):37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2月37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资料,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及脊髓损伤步行能力评定(WISCIⅡ)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7例患者ASIA 运动评分术前平均为(58.7±17.4)分,术后6个月平均为(84.4±13.4)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治疗无效3例,有效10例,优良19例,治愈5例,优良率为64.9%。 结论 大部分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经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干预可明显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2013, 29(24):370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两种方法清洗器械的效果和清洗成本,为选用合适的清洗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以正常使用的刮宫手术器械为试验样本,采用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进行分组试验,将样本器械分成5个试验组,并监测各组器械清洗后的清洁质量和测算两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成本。 结果 五组同比,采用机械清洗与手工清洗器械的清洁质量监测合格率均高于97.00%,对比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每个器械包的综合成本是17.26元,而采用手工清洗方法是11.10元。 结论 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方法都能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但机械清洗的流程较规范,对环境污染较小,在清洗工作量大和清洗环境较小的医院可以采用机械清洗为主、手工清洗为辅的器械清洗解决方案;手工清洗具有清洗成本低和清洗操作灵活等特点,在器械清洗设备配置缺乏、器械清洗量相对较小的医院可作为首选清洗方法。
2013, 29(24):370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在临床上对Ⅱ期压疮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予0.2%聚维酮碘消毒后用DuoDermPExtra压疮贴保护创面,试验组予0.2%聚维酮碘消毒后用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外涂创面。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 结论 复方磺胺氧化锌软膏可减少患者费用,临床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24):37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 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住院期间实施综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后对照组实施电话回访和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高年资护师定期上门回访,指导康复锻炼,实施评价。 结果 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对积极促进各种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24):3713.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调查扬州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为针对性服务提供借鉴。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确诊妊娠并要求终止妊娠的未婚青少年。采用整体取样与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对这些青少年进行面对面匿名访谈及填写问卷表,完成有效调查问卷372份,并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 结果 21~24岁人群是扬州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主体,农村患者超过60%,外来人口超过50%。学历较低,流动性较强,职业为农民、服务员及工人等低收入人群的生殖健康知识相对薄弱。大多数青少年性观念开放,愿意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妊娠,但对意外妊娠风险认识较低,避孕意识和避孕知识的缺乏是导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在公立医院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是扬州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首选。 结论 扬州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普遍不高。农村及外来流动人口,低收入、低学历的农民,服务员及工人等人群是当前扬州生殖健康宣传普及的重点人群。性观念开放、避孕意识和避孕知识的缺乏是导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计划生育部门、社区、学校及家庭通力合作是降低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危害的有效途径。
2013, 29(24):371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原低氧对常住较高海拔地区平原移居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09年3月,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常住4 500 m以上较高海拔地区487名由平原移居高原人群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评定受试对象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 结果 487名调查对象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各项总分分别为(1.33±0.82)、(1.65±0.97)、(1.12±0.84)、(1.02±0.96)、(0.81±0.58)、(0.08±0.38)、(1.59±1.08)、(7.63±3.89)分;其中PSQI及睡眠障碍总分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及移居高原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 500、4 780、5 000 m地区人群睡眠质量较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3.45%(37/275)、23.50%(43/183)和37.93%(11/29),移居时间小于或等于2、>2~5、>5~8、>8年人群睡眠质量较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26%(15/162)、16.44%(24/146)、27.62%(29/105)和36.49%(27/74);居住相对较高海拔地区及移居时间相对较长者与居住相对较低海拔地区及移居时间相对较短者比较,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较差者所占比例均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原低压缺氧对常住4 500 m以上较高海拔地区平原移居人群的睡眠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其睡眠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睡眠结构紊乱,而且海拔越高、移居高原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
2013, 29(24):371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肠球菌属的检出率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常规培养检出的肠球菌属细菌共186株,分析其在各种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使用VITEK-2细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并检测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的耐药性。 结果 186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91株(48.9%)、粪肠球菌56株(30.1%)、鹑鸡肠球菌28株(15.1%)和其他肠球菌11株(5.9%)。药敏试验中,除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和四环素外,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肠球菌属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而除鹑鸡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外,其余则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保持高度敏感性。 结论 肠球菌感染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是该院细菌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检测其分布和耐药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3, 29(24):3720.
摘要:
2013, 29(24):37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内瘦素(LEP)抵抗的情况,分析与LEP相关的因素,进一步研究LEP、肥胖、胰岛素在PCOS发病中的地位。 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筛选健康对照者(N组)20名、单纯性肥胖患者(OB组)20例、PCOS患者(P组)21例[分为PCOS伴肥胖组(P+OB组)16例和PCOS不伴肥胖组(P-OB组)5例],测定其体质量指数(BMI)、血清LE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与N组相比,P组患者的BMI、FINS、HOMA-IR、LEP和LDL水平均明显升高,HDL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LEP水平仅与TG呈正相关(r=0.587,P<0.01),与其他指标均无关;N组患者与P-OB组患者、OB组患者与P+OB组患者的L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者与P-OB组患者的FINS水平和HOMA-IR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OB组患者的FINS水平和HOMA-IR均显著高于O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COS患者LE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存在LEP抵抗;PCOS患者LEP水平升高不仅与PCOS有关,而且可能与肥胖密切相关;PCOS患者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可能与PCOS有直接的关系。
2013, 29(24):3737.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4例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和HBO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HBO综合治疗,同时选取15例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人员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常规组、HBO组患者治疗前平均血糖波动值以及血糖平均绝对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HBO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 d后,常规组、HBO组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值以及血糖平均绝对差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O 组患者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6、31天,HBO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HBO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脑出血,有助于患者抑制血糖波动性,可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
2013, 29(24):37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PPH)在直肠前突(R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组,A组47例患者采用PPH治疗,B组39例患者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6.324、4.226,P<0.05);且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也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3.243,P<0.05)。 结论 PPH治疗RC优势明显,建议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2013, 29(24):37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生命体征检测结果、血凝及纤溶指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生命体征检测结果、血凝及纤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 29(24):37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5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MC组65例和OC组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安全性及经济效益。 结果 与 OC 组比较,MC 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感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C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速度快、适应证广、安全可靠、费用少等特点。
2013, 29(24):374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临床护理与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患者MBI评分、FMA评分临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有显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
2013, 29(24):374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加长型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对2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PFNA治疗,手术均在骨科下肢牵引床上进行。在C 形臂X射线机辅助下,骨折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加长型PFNA内固定。 结果 术后随访9~18 个月,所有患者X射线片检查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 个月。21例患者中优13例(61.9%),良8例(38.1%),优良率为100.0%。 结论 加长型PFNA治疗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防旋转,内固定牢靠,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2013, 29(24):374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收治的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6例患者经三镜联合治疗获得治愈,2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治愈。所有患者术后残留结石2例、胆漏3例、发热2例、轻型胰腺炎2例,均获得治愈。 结论 合理运用三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013, 29(24):37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在基层医院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住院的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6例,死亡或自动出院2例,抢救成功率为95.8%。 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是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2013, 29(24):374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单侧外固定架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出现骨延迟愈合的原因,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外固定架。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例下肢骨干骨折行单侧外固定架复位固定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的患儿,对其原始受伤情况、全身营养状况、手术方式、外固定架自身因素、伤后功能康复训练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分析外固定架是否为导致骨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 结果 20例下肢骨干骨延迟愈合多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或行切开复位、粉碎性骨折的患儿,其中3例患儿曾经出现钉道感染;15例患儿未遵医生指示进行负重功能训练;6例患儿开放性骨折后局部软组织缺损或瘢痕挛缩严重;1例患儿因钉道感染松动行2次手术固定。 结论 下肢骨干骨折骨延迟愈合是多种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侧外固定架骨折固定稳定性欠佳、卧床休息时间过长对骨愈合延迟有明显影响。严格掌握单侧外固定架使用适应证、后期细致护理、定期随访早期负重功能训练、早期干预可有效减少骨延迟愈合。进一步改良单侧外固定架使用方式可减少骨延迟愈合发生。
2013, 29(24):37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对2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3例;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引导插管1例;塑料带气囊套管直接与呼吸机相连全身麻醉4例;将金属套管换成带套囊塑料套管麻醉1例;将金属套管去除后经口重新插管1例。 结果 20例患者全部麻醉顺利,保证了各手术顺利完成。 结论 术前从技术和设备上做好充分准备,插管时沉着冷静,动作准确轻柔,麻醉过程中注意观察管道和各监护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可使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再次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顺利进行。
2013, 29(24):37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9例患者中,68例患者全部成功实施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6 min,术后予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相关治疗,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平均住院5.4 d,无术后腹痛,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痛苦少、伤口瘢痕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3, 29(24):375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增强CT(CECT)和超声造影(CEUS)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ECT和CEUS检查,分析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 结果 HCC的CECT和CEUS检查的增强特点、表现特点、增强百分率相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CC的CECT和CEUS检查增强模式相一致,二者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对HCC诊断的准确率。
2013, 29(24):3754.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5′-核苷酸酶(5′-NT)与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测定,探讨5′-NT在肝胆疾病与骨科疾病中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5月在肝胆外科住院患者48例(各类肝胆疾病组)和骨科住院患者15例(骨病组),测定三组受试人员5′-NT与ALP水平。 结果 各类肝胆疾病组患者的5′-NT、ALP水平显著高于骨病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5′-NT是诊断肝胆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与ALP联合应用可鉴别诊断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
2013, 29(24):37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冠状动脉硬化组,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的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最大正向血流速度及斑块评分均明显优于冠状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通过对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为临床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和更好的依据。
2013, 29(24):375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脑膜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水平,探讨其在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48例脑膜炎患儿[细菌性脑膜炎(BM)组患儿22例、病毒性脑膜炎(VM)组患儿26例] 和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对照组)25例,测定所有患儿血清和CSF中的PCT水平并进行观察比较,并将BM组患儿CSF和血清中的PCT与CSF中的常规生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BM组患儿血清和CSF中的PCT水平均显著高于VM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VM组患儿与对照组之间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BM组患儿CSF中PCT与CSF蛋白水平和血清PCT水平呈弱相关(r=0.465、0.570,P=0.045、0.011)。 结论 血清及CSF中 PCT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儿童BM和VM。
2013, 29(24):37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6例,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行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结节在超声中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56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其中良性甲状腺结节3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20例,超声诊断符合17例(符合率为85.0%)。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声像图表现、颈部淋巴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内血流分布在“0”和“+++”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表现的区别明确,有很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24):3760.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2010—2012年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探析增补基本药物在基层的使用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基层部分和江苏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计算。 结果 2010—2012年该中心平均采购使用388个基本药物品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3年平均为173种,江苏省增补基本药物3年平均为215种。该中心2010—2012年基本药物品种数占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的合计构成比分别为57.00%、56.68%和55.70%,占江苏省增补基本药物品种数的合计构成比分别为76.16%、72.24%和81.14%;该中心基本药物未采购使用的基本药物占国家基本药未采购使用的基本药物的合计构成比分别为43.00%、43.32%和44.30%,占江苏省未采购使用的增补基本药物的合计构成比分别为23.84%、27.76%和18.86%;该中心基本药物销售在国家基本药物销售中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28.86%、28.77%和18.41%,在江苏省增补药物销售中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71.14%、71.23%和81.59%。 结论 2010—2012年江苏省增补基本药物在该中心使用率较高,占一定优势。
2013, 29(24):376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ADR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降低ADR发生率。 方法 收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上报的156例ADR报告,分别统计分析其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数据。 结果 发生ADR的男女性别比大致相当(80/76),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33.97%)最高;在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最易发生不良反应;在各类药品中,以抗生素类药品引发ADR的品种数和例数最多;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各类皮疹、瘙痒、红斑、黏膜水肿等最为常见。 结论 引发ADR的因素繁多复杂,加强ADR监测,及时了解、掌握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2013, 29(24):37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冷敷方法对治疗静脉滴注外渗的效果。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7例静脉滴注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法,试验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冷敷法,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和肿胀消退情况。 结果 试验组滴注外渗所致局部组织疼痛和肿胀改善情况、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冷敷法处理静脉滴注外渗的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法,且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24):376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对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12例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包括建立责任分工制,全程、全面护理患者;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注重细节管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2例实施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指标,手术过程中焦虑、疼痛程度的差异及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患者满意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使对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2013, 29(24):3766.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常见原因,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发生的5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为用药错误13例(25.5%)、静脉滴注速度12例(23.5%)、管道滑脱10例(19.6%);不良事件给患者造成轻度影响32例(62.7%)、中度影响10例(19.6%)、重度影响9例(17.6%);通过针对性地实施防范措施,患者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由整改前62.7%上升到整改后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32,P<0.05),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结论 加强护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士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3, 29(24):37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该科推行“护士长→责任护理组长 →责任护士成员→后勤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按新老护士搭配分成两组,病房的床位分为两种,每组任命1名责任组长,上白班制,带领本组护士负责本组治疗、护理、健康宣教及文书的书写。 结果 实施层次管理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护理服务指标中的各满意度、护理安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层次管理模式优化护理管理效果,即可提高护士满意度又可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改善了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深入地开展,值得推广。
2013, 29(24):376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专职护理小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血液滤过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CVVH治疗的35 例患者为试验组,另选择2011年1—10月采用CVVH治疗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ICU成立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小组,组员6名,对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对原有的操作进行修订和完善,制订操作流程和规范,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培训前后全科护士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前后,临床医生及血液滤过转出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P<0.01)。实施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培训后,全科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且成立专职护理小组后,临床医生与转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优于成立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组建血液滤过专职护理小组可以提高血液滤过患者的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临床护理需求的困难。
2013, 29(24):37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分析该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投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投诉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内科实施新型“3H”护理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开展人性化护理,可减少医患纠纷。
2013, 29(24):377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PDCA)循环护理管理程序对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进行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感染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穿刺部位感染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护理循环管理程序能够有效地降低小儿静脉穿刺部位感染率,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提高护理质量。
2013, 29(24):37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性护理,提高皮瓣修复的成功率。 方法 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1﹚。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术后预防性护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环节。
2013, 29(24):377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正确应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及护理。 方法 2012年10—12月对20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系统教育,包括文字教育、形象教育、口头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佩戴胰岛素泵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介绍佩戴胰岛素泵过程中的相关配合知识及佩戴后的注意事项,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整个胰岛素泵在应用过程中的全面护理。 结果 在院期间糖尿病患者能正确佩戴胰岛素泵,明确有效护理措施,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了强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结论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显现出安全、平稳的降糖效果,使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正确应用胰岛素泵能达到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以及强化控制血糖的目的。
2013, 29(24):37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老年外科急腹症围术期的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6例老年外科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系统的护理,66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科学合理地加强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实施、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2013, 29(24):3778.
摘要:【摘 要】 目的 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 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护理理念,营造家庭化住院环境,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入院的康复治疗护理、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 结果 85.00%以上的父母角色适应、喂养技能掌握、康复训练、生活护理技能掌握、家庭参与各方面感觉良好。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护理是满足家长需求的高质量护理,同时,提升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形象、认识和住院环境,患儿家庭支持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治疗护理不可缺少的条件。
2013, 29(24):37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门诊管理和有效控制其流行的方法。 方法 通过对2010—2013年收治的180例(240眼)确诊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患者施行门诊预检、分诊,设置门诊健康宣传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眼部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 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做好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门诊管理及健康指导,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使病情能得到迅速控制,并有效地防止疫情继续扩散。
2013, 29(24):378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一步提高电话回访率及电话回访效果。 方法 2012年7—11月对1 409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 结果 电话回访率不高,未达到医院电话回访工作质量控制标准要求85%。在登记回访而未达到回访目的的365例中,电话号码原因(错号、空号、关机)256例(70%)占主要因素。 结论 电话回访工作有利于提高护患关系的亲和力、有利于促进护士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改进工作及提高社会效益。领导重视及工作人员主动投入这一工作中,是保证回访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
2013, 29(24):37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 结果 33例患儿经过对症治疗、细心观察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或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结论 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通过加强临床护理,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帮助患儿尽早康复。
2013, 29(24):3784.
摘要:【提 要】 探讨消毒供应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对存在问题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和态度明显转变,使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服务得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2013, 29(24):37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肿瘤专科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模式。 方法 介绍重庆市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培养肿瘤专科护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培训。 结果 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肿瘤科护士早已成为该院独特的护理团队,25名护士除正常退休2名、护士长岗位7名以外均能适应本岗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结论 综合能力培训可以使护士全面、系统地掌握肿瘤专科知识和临床护理新进展、新理念,所到科室的护士均能适应肿瘤患者专科护理的需求,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
2013, 29(24):3787.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糖尿病并发软组织感染患者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2例糖尿病并发软组织感染患者均选用VSD负压吸引7~10 d,控制血糖的同时注意观察负压、封闭性和引流的通畅,创面清洁后行皮瓣转移术。 结果 22例患者经VSD引流后,创面愈合良好,均未继发感染。 结论 在VSD用于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深部的引流中,严密的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是关键。
2013, 29(24):3788.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心理及临床护理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育症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22例运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心理及临床护理的效果。 结果 322例患者全部安全出院,对护理服务满意。其中盆腔炎患者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2例,术后妊娠率分别为37.18%、51.43%、62.5%。 结论 临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教育,对配合宫-腹腔镜治疗女性不育症手术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24):3790.
摘要:【提 要】 研究使用动-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发生的并发症,总结护理对策等。选择2010—2012年40例使用动-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使用时间、并发症。结果40例患者中颈内静脉留置导管36例,股静脉留置导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2例(5.0%),皮下出血1例(2.5%),皮下血肿1例(2.5%),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湿疹1例(2.5%),其中导管感染最高。表明使用动-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导管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护理,提前干预,可保证动-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正常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患者痛苦。
2013, 29(24):3791.
摘要:【提 要】 探讨对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及时控制病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EHF并发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提示积极有效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对EHF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2013, 29(24):3792.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患有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加强健康宣教,探讨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妇科门诊就诊的226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号就诊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双号就诊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效治疗,简单交代注意事项,治疗后随访10个月,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10个月内复发2例,复发率为1.6%;对照组患者10个月内复发10例,复发率为10.2%。 结论 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加强健康宣教,能有效防止复发。
2013, 29(24):3793.
摘要:【提 要】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有针对性地对人工气道有效吸痰,气道湿化、气囊管理、感染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因为良好的人工气道护理不仅能有效地预防呼吸道并发症,还能最大限度降低ICU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013, 29(24):3794.
摘要:【提 要】 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100例患者通过正确的介入时间和运动量、掌握康复锻炼的方法、了解注意事项等,取得最佳效果。表明术后正确及时的锻炼有助于患肢关节功能恢复,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更能延长人工髋关节的寿命。
2013, 29(24):3796.
摘要:【提 要】 血液肿瘤患者常常会因为口腔溃疡、口腔感染导致全身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和进度,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家庭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对化疗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及感染,明显提高了口腔及全身抗感染的能力。因此,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3, 29(24):3797.
摘要:【提 要】 为了减少和预防乳腺癌根治术癌细胞脱落、种植减少、术后病变复发。通过对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从术前访视、物品准备,术中保护切口、清除病灶等无瘤护理实施及物品预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手术室术中无瘤操作护理技术措施。结果表明,无瘤操作技术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2013, 29(24):3798.
摘要:【提 要】 探讨医疗保险患者的心理护理。对100例享受医疗保险的住院患者进行各种心理状况观察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其中30例患者通过一次心理辅导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医疗保险政策并接受治疗,另70例患者通过多次心理辅导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医疗保险政策并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达到预期临床治疗效果而出院。了解医疗保险患者心理状况,掌握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政策,针对患者具体心理特点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医疗保险患者的心理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果。
2013, 29(24):38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学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3年1—3月将60例住院并首次使用胰岛素降血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胰岛素注射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讲解光盘反复播放进行教育,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入院及出院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技术知识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中,教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3, 29(24):3801.
摘要:【提 要】 为探究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作者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妇产科护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并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可有效解决妇产科临床手术中遇到的很多种困惑难题和冲突,避免妇产科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隐患问题发生。提示在临床手术过程中培养创新型的妇产科护理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过程中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概率,已经成为管理人员常抓不懈的一项基本工作。
2013, 29(24):38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法对葛根中总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超声波和乙醇提取方法对不同炮制法的葛根中总异黄酮进行提取,观察不同炮制法的葛根中总异黄酮的含量变化。 结果 炒制的葛根总异黄酮含量最高(2.440 0 g),其次为麦麸煨(2.146 6 g)、米汤煨(1.583 3 g)、生品(1.353 3 g)以及湿纸煨(1.101 0 g)。 结论 采用不同炮制法的葛根中总异黄酮含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更加准确地进行用药,达到康复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3, 29(24):38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求治疗脑卒中的中医药最佳疗法。 方法 筛选2008年以来收治的2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9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血塞通、盐酸川芎嗪等;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观察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72例,好转8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4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效果满意。
2013, 29(24):380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患者采用中药内服及小量不保留灌肠治疗。 结果 160例患者中显效1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88%。 结论 中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便秘疗效满意。
2013, 29(24):3807.
摘要:【提 要】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理论学习的验证和补充,而且是获得系统解剖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对学习和掌握系统解剖学知识有重要意义。《系统解剖实验学》对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对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规范,对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3, 29(24):3808.
摘要:【提 要】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课程,其中的影像学部分是教学难点之一,如何解决好这部分的内容对护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该文重点探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完成《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
2013, 29(24):38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护生100名随机分为试验班和对照班各50名。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采用期末考核及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 通过体验式教学后,试验班护生学习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职业道德修养、了解护理岗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是护生综合素质、护理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一个新方法。
2013, 29(24):3810.
摘要:【提 要】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当前医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对内分泌学教学和临床实践二者关系的探讨,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以期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有所帮助。
2013, 29(24):3812.
摘要:【提 要】 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式单向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素质的需要。探索开放式实验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可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013, 29(24):3813.
摘要:【提 要】 为了探索中医院校七年制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模式与效果,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对148名七年制中医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中医院校七年制中医英语专业中开展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增加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中医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2013, 29(24):3815.
摘要:【提 要】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范畴中的一门主干课程。《环境卫生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应用基础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十分重要。针对《环境卫生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综合性教学,改善考核方式,可为今后培养《环境卫生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013, 29(24):3817.
摘要:【提 要】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查房模式, 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以护生为主体,将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方法作为核心,规范运行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程序,使用PPT形式作为汇报背景,由带教教师主持,护生进行主查的步骤进行教学查房,查房后进行讨论总结。实践证明,以护生为主体开展PBL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挖掘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优化了临床教学质量。
2013, 29(24):381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昆明市盘龙区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前后效果的对比。 方法 通过收集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前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档案建档率、慢性病档案的建档率、建档重复率,死亡居民的筛出率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信息化管理前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75.89%、95.17%)、健康档案重复建档率(16.71%、0.69%)、慢性病档案建档率(68.65%、78.46%)、慢性病档案重复建档率(5.52%、1.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 413.25、1 428.16、58.03、55.02,P<0.05);而死亡居民的筛出率(83.31%vs.9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05)。 结论 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后能有效提升社区卫生的工作效率,能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档案建档率,降低建档重复率及失访率。
2013, 29(24):38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5S管理的效果。 方法 根据5S管理原则优化产科病房护理管理,对5S管理活动前(2010年3—10月)、5S管理活动后(2011年3—10月) 各100例就诊患者采取问卷调查,按产房环境设备、护理技术、护士修养、护士工作态度、护理综合感受5个方面逐项打分,综合评定患者满意度。 结果 应用5S管理后,患者满意度由78%提高为91%。 结论 5S管理可有效应用于产科病房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3, 29(24):382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有效沟通在提高供应室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针对供应室与临床科室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更好地为临床科室服务。 结果 通过与临床科室进行有效的沟通,供应室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 结论 有效沟通能促进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提高供应室的服务质量。
2013, 29(24):3823.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探讨内科病区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能动性及积极性,促进科室发展。 方法 采用积分方式,将科室的各项收益、岗位、护理质量、满意度等与护理人员奖金挂钩。 结果 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参与奖金分配,拉开了护理人员绩效奖金的档次,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结论 应用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护理。
2013, 29(24):38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病原菌情况及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措施后的效果分析。 方法 2012年1—12月对123例VAP患者在ICU强力推行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统计其呼吸机使用时间、VAP感染情况。 结果 123例VAP感染患者中,VAP细菌感染复杂且相关因素多,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为痰液主要分离菌(46.34%,57/12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7.64%,34/123),另有肺炎克雷伯菌(7.32%,9/1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69%,7/123)感染,在通过VAP集束化管理后的发生率逐月下降,由2011年1月份的3.250%逐月下降,并在2012年7月份以后持续保持在15.00‰以下。 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ICU医院内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后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ICU医护人员在强力推进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还应继续查找VAP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跟踪效果,形成“PDCA”质量改进循环模式。
2013, 29(24):382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海安县人民医院离退休职工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现状。 方法 2012年12月该院保健科对该院离退休职工共190例进行常规体检,将190例职工按岗位不同分为临床组122例和后勤组68例,并进行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现状调查。 结果 海安县人民医院离退休职工中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糖耐量受损)、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较普遍。临床组退休人员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低于后勤组,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院离退休职工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仍有不足,保健科需进一步加强宣教。
2013, 29(24):38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收治的46例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 46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其部位以呼吸道和导管感染为主,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高危因素为住院时间大于或等于2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大于或等于15分、邻床患者已感染多重耐药菌、并发基础疾病种类大于或等于3种、进行侵入性操作大于或等于3次、抗菌药物应用大于或等于2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大于或等于2周、尿管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15 d、呼吸机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7 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7 d、每天静脉推注药物频次大于或等于5次、入科时存在其他感染灶。 结论 根据老年重症患者的特点分析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2013, 29(24):382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已婚住院妇女患者生殖道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建立住院妇女患者生殖健康档案,为该人群常见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 方法 选择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月住院的2 800例已婚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假丝酵母菌、阴道滴虫],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 800 例患者中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5.00%(980/2 800),其中HPV、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假丝酵母菌、阴道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1.07%(310/2 800)、25.18%(705/2 800)、11.18%(313/2 800)、1.64%(46/2 800)、7.29%(204/2 800)、3.50%(98/2 800);不同年龄段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农村已婚妇女患者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已婚住院妇女患者生殖道感染率较高,针对性地开展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普查和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其生殖道感染率,促进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3, 29(24):3836.
摘要:
2013, 29(24):3837.
摘要:
2013, 29(24):3840.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