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孔晋亮,王可,陈一强,张东伟,蔡双启,巫艳彬,陈泉芳,卢桦崧
2013, 29(6):801.
摘要:目的 探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对腹腔植入物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iofim,BF)感染致病性的影响。 方法 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PAO1-JP2为实验菌株,建立大鼠腹腔移植物PA BF感染动物模型,采用连续稀释法进行载体表面活菌计数。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BF的形态变化。 结果 组织病理学可见PAO1组炎性反应较PAO1-JP2组更严重。SEM观察发现PAO1组载体表面细菌黏附和形成的BF较PAO1-JP2组稠厚。载体表面BF内活菌计数PAO1组显著高于PAO1-JP2组(P<0.01),并且在第7天后有增多趋势(P<0.05)。 结论 在体内移植物PA感染过程中,BF形成及感染的程度受QS系统调节,其在PA BF相关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3, 29(6):803.
摘要: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硬膜外布比卡因(丁哌卡因)注射液、丁丙诺啡注射液和盐酸格拉司琼(格雷司琼)注射液平衡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镇痛液为0.25%布比卡因、盐酸格拉司琼5 mg,Ⅱ组为0.18%布比卡因、0.000 6%丁丙诺啡、盐酸格拉司琼5 mg,均以生理盐水配成100 mL,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8、12、24、44 h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对有效按压次数、用药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Ⅱ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有效按压次数、用药量均小于Ⅰ组(P<0.05),提示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联合用药的镇痛效果优于单一用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 布比卡因注射液、丁丙诺啡注射液和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三药联用的平衡镇痛法镇痛效果好,尤其对肝癌患者肝部切除术后的剧痛有明显镇痛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2013, 29(6):805.
摘要: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方法 将急性胸痛患者963例分为四组:Ⅰ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Ⅱ组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Ⅲ组为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MI)患者,Ⅳ组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90 d内发生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等。 结果 入院时CRP>3 mg/L的患者在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Ⅰ组为27.6%(64/232),Ⅱ组为70.9%(183/258),Ⅲ组为78.0%(223/286),Ⅳ组为5.3%(10/187)。CRP>3 mg/L患者中,90.2%(433/480)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而CRP≤3 mg/L患者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7%(10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Ⅱ组(8.9%)和Ⅲ组(11.9%)患者病死率高于Ⅰ组(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Ⅳ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 结论 CRP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CRP有助于评估该类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2013, 29(6):807.
摘要:目的 研究常见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探讨用心电图诊断电解质紊乱的准确率。 方法 随机抽取心电图室作出低钾、高钾、低钙血症诊断的心电图各50份,共150份,与患者当天血液离子进行生化结果比较。 结果 高钾血症符合率为64%,低钾血症符合率为82%,低钙血症符合率为9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由心律失常推断某种电解质紊乱的特异性较差,而由心电图中ST-T改变诊断低钙、低钾、高钾血症有一定实用价值,尤其以低钙血症心电图诊断与血生化结果符合率最高。
2013, 29(6):809.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效果。 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急诊科转运的危急重症患者2 01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转运的2 315例危急重症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干预组提高护理干预能力,采取转运前、中、后及持续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细致、周密的干预措施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接收科室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6):811.
摘要:目的 在超声实时三平面(tri-plane)下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前后,左心室各节段心肌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在超声实时三平面下,采用TSI技术获取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二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心肌纵向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和峰值速度(Vs)。分析手术前、后心肌纵向收缩期Ts及Vs的变化。 结果 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期同一节段不同室壁(Inter)-Ts、Inter-Vs及左室收缩期同一室壁不同节段(Intra)-Ts 、Intra-V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射血分数(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心室壁收缩期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对评估冠心病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3, 29(6):814.
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依从性在急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的意义,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一系列因素。 方法 对106例经规范化治疗后好转的急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以问卷形式了解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疾病的转归情况(痊愈、复发)以及巩固治疗期继续服药、个人卫生状况、生活习惯的依从性。 结果 在巩固治疗期间,服药或个人卫生状况依从性良好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比依从性差者低,分别为45.8%、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和个人卫生状况均依从患者的复发率为22.4%,比单项依从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个人卫生状况依从性有关的因素为婚姻状况、性伴侣饮食习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良好的依从性是急性盆腔炎治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医生只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相应的策略,方能在治疗上取得突破。
2013, 29(6):816.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 将肺结核患者分为临床路径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 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服药依从性。
2013, 29(6):818.
摘要:目的 比较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同胞兄弟(姐妹)及正常人群认知功能的差异,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 方法 采用范畴流畅测验(CFT)、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SCT)、连线测验(TMT)、韦克斯勒记忆量表第3版空间广度测验(WMS-Ⅲ S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等工具,对60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康复患者组)、60例健康同胞兄弟(姐妹,健康同胞组)和60例健康者(正常人群组)的认识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 康复患者组所有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均比正常人群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同胞组CFT、DSCT、TMT、HVLT-R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BVMT-R即刻记忆、PASAT、WCST-64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等部分测验成绩比正常人群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广泛性的认知功能损害,其健康同胞兄弟(姐妹)也可能存在认知缺陷。
2013, 29(6):820.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时机和模式选择及疗效。 方法 对32例S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发病72 h内)行CBP,模式选择血液透析滤过(HDF)或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并对其治疗时机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SAP患者在发病后72 h内行CBP可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血乳酸、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主要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降低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IL)-6水平,27例患者在行CBP后病情有所缓解,有效率为84.4%,5例患者因出现进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15.6%。 结论 SAP一旦确诊,根据并发症不同早期选择适当模式,并发急性肾损伤时选择HDF,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选择HVHF,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2013, 29(6):822.
摘要:目的 探讨喷雾法与擦拭法消毒皮肤的成本和工作效率。 方法 选择需要采血检查的健康体检人员,分为擦拭法组和喷雾法组,对两组消毒方法的操作时间、待干时间及准备时间、使用成本、工作效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喷雾法消毒操作时间[(2.42±0.43)s]显著少于擦拭法消毒操作时间[(12.08±1.35)s](P<0.05),但喷雾法消毒待干时间[(50.36±1.82)s]比擦拭法待干时间[(29.76±1.97)s]明显增加(P<0.05),消毒操作时间与待干时间之和为完成静脉穿刺操作前的准备时间,喷雾法高于擦拭法(P<0.05)。喷雾法成本高于擦拭法(P<0.05),工作效率略低于擦拭法(P<0.05)。 结论 喷雾法工作效率低于擦拭法,喷雾法成本高于擦拭法,可能会限制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013, 29(6):824.
摘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精神,“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在母婴同室病区探讨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以提高母婴同室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方法 围绕患者待产、产程、产后的不同病情、诊疗及康复的需要,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护理行为,改变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基础护理;强化监督管理,讨论总结、自我提升、考核奖惩相结合,落实优质服务效果。 结果 优质服务模式明显提高了母婴同室病区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医患纠纷,患者、家属及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 实施母婴同室病区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3, 29(6):826.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补充维生素C对女性患乳腺癌的预防效果。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临床对照实验数据库[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Ovid医药数据库(Ovid Medline)(1946-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2-20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2)、维普咨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2)等数据库所有关于补充维生素C预防妇女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1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只纳入了1篇随机对照试验,定性描述后,所有8 171例研究对象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经过9.4年的试验,试验组有135例女性患乳腺癌,对照组122例,每天使用维生素C补充剂与不使用的人群比较,两组乳腺癌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11,95%CI(0.87-1.41)]。 结论 每天补充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但鉴于目前的证据是基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因此,该系统评价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而且该研究只纳入1篇RCT,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RCT 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2013, 29(6):828.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方法 用1.2%碘液10 mL对射洪县仁和镇2 046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视染色情况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通过染色确定行食管活检14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7例为食管正常黏膜,95例为食管黏膜慢性炎症,14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黏膜内癌,1例为黏膜下癌,8例为浸润癌。 结论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简便易行,推动了食管癌的防治进程,是高发区筛查人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2013, 29(6):830.
摘要:目的 富集分析骨肉瘤相关基因,深层次挖掘基因信息,阐明骨肉瘤发病的基因机制。 方法 利用在线基因富集分析工具DAVID,针对(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系统分析基因功能(KEGG disease)、遗传协会数据库(Genetic Association Database)及PAGED数据库(PAged Data Soune) 4个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的骨肉瘤相关基因进行分子功能、生物学途径及Pathway富集分析。 结果 骨肉瘤疾病在基因损伤、损伤应激生物学途径及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等方面表现异常。 结论 骨肉瘤是一种多基因病变疾病,富集分析可以深入阐述骨肉瘤发病的基因机制。
2013, 29(6):832.
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择HF患者82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HF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HF组BN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BNP水平随着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1)。 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HF患者心功能评估的有效生化指标。
2013, 29(6):834.
摘要:目的 探讨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收治的2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系统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按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随访4~46个月,平均29.6个月。JOA 术前(13.450±4.617)分,术后3个月(21.350±3.746)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acNab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满意度,优13例(65%),良4例(20%),中2例(10%),差1例(5%),优良率为85%。 结论 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2013, 29(6):836.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对呼吸循环以及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ICU内机械通气治疗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当出现明显人机对抗表现时给予镇静、镇痛治疗,先给予舒芬太尼负荷量0.1~0.4 μg/kg、咪达唑仑负荷量0.05~0.10 mg/kg,而后咪达唑仑50 mg、舒芬太尼50 μg加生理盐水配成50 mL,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泵注,根据 Ramsay评分监测镇静效果、调节剂量,使患者Ramsay分级处于 3~5级。 结果 50例患者镇静效果满意,Ramsay评分与镇静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静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1),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与镇静前比较明显升高(P<0.01)。 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患者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通过镇静、镇痛可以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从而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2013, 29(6):838.
摘要:目的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设计性实验,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方法 选择2009、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本 科生119名对其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问卷调查等。 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19份,收回119 份,回收率为100%,收回问卷全部有效。大部分学生认为设计性实验对查阅文献、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及论文撰写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作用,对动手操作、综合应用、创新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设计性实验课很有必要。 结论 开设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还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2013, 29(6):840.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 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7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治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72例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死亡率。 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组患者(P=0.046)。 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宜早期手术治疗。
2013, 29(6):842.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在辽宁地区生长的、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采收的水菖蒲根茎挥发油含量来考察其内在质量,以便进一步开发药用资源。 方法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其回收率,以薄层色谱法(TLC)和气相色谱(GC)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初步鉴定。 结果 在同一产地中,水菖蒲根茎中挥发油回收率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而不同产地中,水菖蒲根茎中挥发油回收率以铁岭最高,营口最低。 结论 水菖蒲根茎中挥发油含量与产地和季节有关。
2013, 29(6):843.
摘要:目的 探讨B型超声对肾结核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疑诊的42例肾结核患者行B型超声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肾结核患者中超声检查确诊35例,诊断符合率为 83.3%,其中诊断为肾盂扩张型5例、干酪空洞型3例、 结核脓肿型10例、纤维硬化型9例、钙化型8例。结论 B型超声对肾结核的确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3, 29(6):845.
摘要:目的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与使用YY语音建立网络会议式学习平台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网络式会议教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方法 对参与使用YY语音建立网络会议式学习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课堂讨论积极性方面YY语音学习(13.46±2.22)分,会议式学习(10.24±2.11)分,两种学习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居家距离方面YY语音学习(18.12±1.46)分,会议式学习(7.6±1.22)分;音色纯正方面YY语音学习(17.25±2.11)分,会议式学习(10.05±0.68)分;学习费用方面YY语音学习(15.76±2.61)分,会议式学习(8.43±1.46)分;轮班情况方面YY语音学习(19.01±0.11)分,会议式学习(5.34±3.02)分;YY语音学习明显优于会议式学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调查结果与学历程度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运用YY语音软件建立网络会议式教学的方法满足了护理工作者学习知识的需求,得到广泛好评。使用YY语音建立网络会议式学习平台的同时应重视学历等内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2013, 29(6):847.
摘要:目的 调查颈椎病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并根据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 方法 针对颈椎病的相关疾病知识设计问卷,对确诊为颈椎病的40例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 结果 颈椎病患者明显缺乏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尤其对颈椎病诱发因素、颈部正确姿势及预防复发方法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 结论 护士在颈椎病患者住院期间应重视患者健康知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疾病复发率。
2013, 29(6):849.
摘要:目的 探讨孟鲁斯特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支气管哮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会议(GINA)方案中常规治疗方案;观察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6岁患者孟鲁斯特钠口服4 mg;>6~12岁患者孟鲁斯特纳口服5 mg,均为每晚1次,连用12周;匹多莫德口服400 mg,每晚1次,连用60 d;观察Ⅱ组给予孟鲁斯特钠口服,用法同观察Ⅰ组,连用12周。 结果 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Ⅰ组总有效率优于观察Ⅱ组(P<0.05)。观察Ⅰ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观察Ⅱ组(75.0%)和对照组(54.8%)。 结论 孟鲁斯特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显著,高于孟鲁斯特钠单独应用和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6):850.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种类毒蛇咬伤后及不同中毒程度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情况。 方法 对62例毒蛇咬伤患者按照混合毒、神经毒和血液循环毒分类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中毒程度按轻、中、重分组分类比较各项凝血指标变化。 结果 属于血循毒的竹叶青蛇、烙铁头蛇四项凝血项指标均出现异常,属于神经毒的银环蛇各项凝血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中毒组中4项凝血项指标均出现异常。 结论 临床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血循毒类毒蛇咬伤患者中毒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3, 29(6):852.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4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低场MRI表现,分析终板及其邻近骨质的信号改变。 结果 484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中148例伴终板骨软骨炎(30.6%),共累及283个终板,多发者121例(81.8%);多表现为一个退变椎间盘相邻椎体终板同时受累,按照不同的MRI表现,可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4型。 结论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腰痛的原因之一,MRI对终板骨软骨炎能作出正确诊断,是检查该病的最佳方法。
2013, 29(6):854.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或探查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间长短的不同表现。 方法 选择各种输尿管镜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约2周的93例患者(A组)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约10 d的86例患者(B组),观察比较A、B组患者拔管前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的变化。 结果 拔管前,A组患者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者分别为35、18例,B组患者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者分别为24、12例。两组患者拔管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没有因为置管时间缩短而出现其他不适的临床症状或并发症。 结论 对于多数输尿管镜术后留置支架管时间在10 d左右是安全的,通过减少支架管的留置时间可以较明显地降低患者术后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的发生率。
2013, 29(6):855.
摘要: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 方法 对42例已确诊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30 min,每4周重复一次给药,至少静脉滴注2次。 结果 总有效率为76.2%(32/42),其中显效率为28.6%(12/42),有效率为47.6%(20/42)。 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疼痛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3, 29(6):857.
摘要:目的 探讨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 方法 采取按比例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00名女大学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 结果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61.28%。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母亲有痛经史、生长环境、初潮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饮食规律、经期用凉水洗漱、人际关系等因素为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女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遗传、生长环境、初潮年龄小、BMI低、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社会心理环境是引起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危险因素。
2013, 29(6):859.
摘要:目的 分析5种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经济学结果,为临床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运用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对5种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 结果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呋辛钠的有效率分别为75.00%、68.33%、70.00%、73.33%、6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本分别为(4 114.03±1 563.53)、(3 572.71±1 491.54)、(3 619.83±1 853.83)、(3 264.00±1 219.61)、(1 649.70±821.21)元,头孢呋辛钠与其他药物总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从经济学角度评价治疗细菌性肺炎方案,最佳用药方案是头孢呋辛钠,然后依次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2013, 29(6):862.
摘要:目的 了解该地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7 066例受检妇女进行常规妇科,白带常规,宫颈脱落细胞学,子宫、附件B超,乳腺红外线扫描等检查。并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宫颈病变、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是妇女常见妇科疾病。其中宫颈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增高。 结论 女性应进行定期体检,防止妇女病的发生,并应尽早进行治疗。
2013, 29(6):863.
摘要:目的 通过对2007—2012年123例出生缺陷儿的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7—2012年分娩的围产儿及出生缺陷儿,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 结果 出生缺陷类型前4位是肢体畸形、唇腭裂、尿道下裂、胎儿水肿综合征,其发生率分别为30.9%、19.5%、13.0%、12.2%。乡村地区发生率明显较城镇高。 结论 加强婚前检查,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特别是边远山区乡村人群,进行孕早期保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筛查,达到及早干预,是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的重要手段。
周至品,梁晓艳,李健哲,梁秀群,陈新秀,叶晓雪,唐云峡,王宁
2013, 29(6):865.
摘要:目的 为加强医院处方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2年1—10月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结果 合理处方占93.66%,不合格处方6.34%,其中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53.13%,占总处方3.37%;用药占不合理处方46.87%,占总处方2.97%。平均处方金额112.85元,平均处方药品数1.73种,注射剂使用率12.28,基本药物比例38.72%,抗菌药使用百分率31.88%。 结论 经过加强医院处方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加强处方管理,提高治疗质量。
2013, 29(6):867.
摘要:目的 监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GB/T 4789.1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采用稀释培养计数(MPN计数)法进行蜡样芽孢杆菌菌落计数及确证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40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蜡样芽孢杆菌3件,其菌落计数结果分别为3.0、3.6、15.0 MPN/g。 结论 陆川县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蜡样芽孢杆菌污染,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2013, 29(6):890.
摘要:目的 探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救治经验与体会,比较强调阿托品化与不强调阿托品化在治疗AOPP中的疗效差异。 方法 应用快速、彻底洗胃,合理使用血液灌流与胆碱酯酶复能剂并积极防治并发症,将85例AOPP患者随机分为强调阿托品化组与不强调阿托品化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强调阿托品化组有效率为92.9%,不强调阿托品化组有效率为97.6%。 结论 AOPP的抢救关键是尽快、彻底、有效地洗胃,早期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及时血液灌流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强调阿托品化值得在临床上尝试。
2013, 29(6):891.
摘要: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与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含量以及肝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PHC组)、42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AFP、CEA、ALP与GGT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然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i-1 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升高(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PHC组患者血清AFP和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HC组患者血清AFP和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血清ALP与GGT水平升高(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PHC组患者血清ALP与GG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HC组患者血清ALP与GG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Bmi-1 mRNA在对照组低表达,肝硬化组高表达,而在PHC组显著高表达。 结论 血清AFP、CEA、ALP与GGT水平与肝组织中Bmi-1 mRNA表达的测定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其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
2013, 29(6):893.
摘要: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治疗择期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实施择期剖宫产术产妇采用直肠塞入米索前列醇,并在宫体静脉注射催产素预防择期剖宫产产后出血(研究组,50例),并与采用米索前列醇单独治疗的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 结果 研究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6例,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6,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28,P>0.05)。 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对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量,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方便,适合推广。
2013, 29(6):894.
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采用手法复位的效果。 方法 将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及枕横位的21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产妇在宫口开大6 cm,S+1时采用手法复位至枕前位,然后采取胎儿脊柱侧侧俯卧位至第二产程;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分娩结果。 结果 观察组88例顺产,顺产率81.48%,总产程平均时间7小时34分钟;对照组仅50例顺产,顺产率46.30%,总产程平均时间13小时2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采用手法复位可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总产程时间,可推广应用。
2013, 29(6):896.
摘要: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66例经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足量治疗至少6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和门冬胰岛素30组(早、晚餐前10 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24周,观察24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的变化。 结果 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FPG(5.6±1.3)mmol/L,2hPG(7.2±1.3)mmol/L,HbA1c(6.0±0.8)%;门冬胰岛素30组治疗后FPG(6.3±1.2)mmol/L,2hPG(7.5±1.2)mmol/L,HbA1c(6.5±0.8)%,两组血糖控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地特胰岛素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1),且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C肽水平升高。 结论 对于应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较门冬胰岛素30(每天2次)在显著改善血糖控制的同时,还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此种治疗方案符合基础一餐时胰岛素治疗模式,可作为门冬胰岛素30的替代方案,有效、方便且安全性良好。
2013, 29(6):897.
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疣皮下包埋联合高频电切在治疗女性尖锐湿疣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门诊尖锐湿疣女性患者263例分为两组,其中124例自体疣皮下包埋联合高频电切治疗,设为治疗组;另139例单用高频电切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半年复发率及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 结果 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10.5%,HPV转阴率为29.0%;对照组半年复发率为19.4%,HPV转阴率为1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体疣皮下包埋联合高频电切疗法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复发率,增加HPV转阴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3, 29(6):898.
摘要: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应用椎弓根螺钉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临近正常椎和伤椎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氏角、椎间隙高度、椎管占位和神经系统恢复情况。 结果 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术前45.8%,术后95.9%,末次随访92.5%;伤椎后缘平均高度术前 80.8%,术后 97.1%,末次随访 95.5%;Cobb氏角(平均)术前24.6°,术后4.9°,末次随访5.5°;椎管占位(平均)术前41.1%,术后8.6%,末次随访4.5%;伤椎与相邻正常椎间隙平均高度术前4.8 mm,术后11.2 mm,末次随访10.9 mm。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E级1例;术后B级1例,C级3例,D级3例,E级6例。 结论 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伤椎固定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很好的复位和维持复位作用,疗效满意。
2013, 29(6):900.
摘要:目的 探讨用改良横腭杆(vertical holding arch,VHA)控制后牙垂直方向生长过度的疗效。 方法 选择16例高下颌平面角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均拔除4个第1前磨牙,VHA组8例使用VHA治疗,对照组8例不使用VHA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VHA组患者下颌平面角(FH-MP与GG-SN角)减小,而对照组明显增加;VHA组下前面高与总前面高之比降低,对照组明显增加;VHA组上颌磨牙伸长明显小于对照组。 结论 使用VHA可以有效控制后牙伸长,降低下前面高与总前面高之比。
2013, 29(6):901.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复查X射线片至骨折愈合,随访中未出现断钉、股骨头切割、髋内翻畸形等。 结论 PFNA-II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临床疗效满意。
2013, 29(6):903.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痰液吸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2013, 29(6):904.
摘要:目的 提高成人破伤风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 方法 回顾性总结56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56例患者中痊愈50例(89.3%),死亡6例(10.7%)。 结论 破伤风患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地西泮(安定)、氯丙嗪及苯巴比妥(鲁米那)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痉挛,重型患者应尽早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013, 29(6):905.
摘要:目的 分析高频电刀电熨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179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63例单纯应用高频电刀电熨术治疗,B组116例应用高频电刀电熨术联合聚甲酚磺醛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糜烂愈合情况。 结果 两组总治愈率为84.3%、总有效率为94.4%;其中A组总有效率为93.7%,B组总有效率为9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7,P>0.05),但B组患者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4,P<0.01)。 结论 高频电刀电熨术后联合应用聚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患者痛苦轻,术后创面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 29(6):907.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手术的麻醉方法。 方法 对40例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女性盆底重建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
2013, 29(6):908.
摘要: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脑血管病变患者106例,采用Siemens Avanton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T1WI、T2WI、FLAIR、SWI序列,部分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增强T1加权像(T1WI)。评价SWI对脑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及准确性。 结果 SWI在脑出血中,能发现更多的出血灶,显示出血范围也较其他序列大,对脑出血术后的残留判断准确。在脑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迂曲小静脉及引流静脉。在脑梗死中,SWI能发现小的出血灶。在海绵状血管瘤,可显示肿瘤内出血灶及周边含铁血黄素环。 结论 SWI对脑血管病变的病灶显示清晰,尤其对脑出血、低流量血管畸形、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临床疑似脑血管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2013, 29(6):909.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59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常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硫酸镁。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硫酸镁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3, 29(6):910.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内科铜绿假单胞菌检出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呼吸内科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明确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 结果 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共检出致病菌76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32株。其对多粘菌素B(2.6%)、阿米卡星(14.5%)、头孢哌酮舒巴坦(18.2%)耐药率较低,而对头孢西丁(97.0%)、复方新诺明(81.6%)、头孢噻肟(71.9%)、头孢唑肟(71.4%)、头孢曲松(68.1%)、米诺环素(51.4%)、美罗培南(50.5%)耐药情况严重。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加强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3, 29(6):912.
摘要:目的 探讨形态学实验室菌种保存的新方法。 方法 采用液状石蜡、甘油冷冻以及滤纸片低温冷冻保存菌种的方法对实验室的菌种进行保存。 结果 3种菌种保存方法经过1年的保存,各菌种均生长良好。 结论 此3种菌种保存的方法适于实验室现有条件,切实可行。
2013, 29(6):913.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89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RS)评分情况,评价治疗依从性。 结果 心理干预护理后CO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HAMA、HARS分值明显降低,干预前、后HAMA、HA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干预护理能改善CO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2013, 29(6):914.
摘要:目的 探讨特色护理告知方法对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损伤意识模糊患者投诉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地将不同时期两组颅脑损伤意识模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告知方式,观察组采用特色护理告知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投诉和纠纷进行调查及效果评价。 结果 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由86.67%提高到97.92%,护理投诉由6例减少到3例(P<0.05)。 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ICU中颅脑损伤意识模糊患者的特点及护士在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过程中存在的3类问题进行分析和防范,建立健全护理告知制度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告知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护理投诉。
2013, 29(6):916.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开腹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完成妇科急腹症开腹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结果 60例开腹手术患者中23例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38.3%),3例异位妊娠行输卵管病灶清除术(5.0%),3例子宫破裂行子宫修补术(5.0%);1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和4例卵巢畸胎瘤蒂扭转行卵巢囊肿或畸胎瘤切除术(30.0%)。治愈59例(98.3%);死亡1例(1.7%)。 结论 准确的病情判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和恰当的围术期护理是妇科急腹症患者治疗的3个重要环节。
2013, 29(6):917.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对产后预防乳房胀痛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制定护理路径,将纳入研究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医疗护理,观察组按照护理路径予以全面护理,记录观察数据,观察两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结论 护理路径在预防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能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效率及产妇满意度。
2013, 29(6):918.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护理方法。 方法 对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以传统手法复位为主,配合电针、中药熏蒸等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实施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前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并讲解出院后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 结果 4个疗程结束后,治愈28例,好转7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6%,临床治愈率为28%。 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法复位后的康复。
2013, 29(6):920.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方法 对48例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例有原发性意识障碍,8例出现抽搐,8例合并颅骨骨折,1例因脑疝死亡,2例肢体运动功能减退,45例治愈。 结论 婴幼儿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易被忽视,易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急性期应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同时应加强基础护理,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2013, 29(6):921.
摘要:目的 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 对5例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水化、碱化、利尿药物,加强消毒隔离,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时、准确用药,精心护理。 结果 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做好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出血性膀胱炎相关性死亡,节省住院费用。
2013, 29(6):923.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手术的护理对膝关节镜手术的疗效。 方法 总结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161例(194个半月板)的疗效和护理措施。 结果 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89.7%(174/194),住院时间4~9 d,平均5.5 d;住院期间未发生尿潴留、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术前、术后系统、规范的护理对确保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和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13, 29(6):924.
摘要:目的 探讨多参数检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精神病患者进行MECT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 结果 通过有效的护理,258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 做好MECT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2013, 29(6):925.
摘要:目的 探讨人本位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5—2008年实施传统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9—2012年人本位整体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早期进食、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早期发现率、伤口感染率、药物使用比例、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人本位整体护理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家属放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护理新模式。
2013, 29(6):927.
摘要: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 科室高度重视,制订计划,积极落实,加强沟通,把满意带给临床,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全科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理念,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遵循以“临床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并注重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结论 通过在供应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有效控制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疗护理的安全,实现了优质护理的最终目标——五满意。
2013, 29(6):928.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以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循证护理组,以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通过循证护理制订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2013, 29(6):930.
摘要:目的 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健康教育。 方法 对68例MM患者进行详细及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结果 68例MM患者均可以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个疗程的化疗。 结论 对MM患者进行化疗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3, 29(6):93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引起的焦躁不安患者在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 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行CT增强扫描的焦躁不安患者676例,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和观察。 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病情观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保持平稳的情绪配合检查。 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的焦躁不安患者在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只要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得当患者均能保持平稳的情绪配合检查。
2013, 29(6):93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 对1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作回顾性总结。 结果 182例患者恢复良好,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例死于心力衰竭。 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3, 29(6):933.
摘要:通过对乳腺癌行乳房切除术患者常见心理反应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人文关怀,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及护理,从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3, 29(6):934.
摘要:自行设计血管外科下肢动脉置管溶栓护理表格并应用于临床护理记录中,既显示了护理记录内容全面、专业,又减轻了护士重复记录、书写繁琐的缺点,对护士实施护理和记录具有指导作用。根据置管溶栓可能伴随的并发症,参照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重症护理记录表格设计符合血管外科专科的护理表格。血管外科置管溶栓护理记录单应用于临床后,护士运用直观、方便、省时、规范。表格设计具有实用性、科学性,逻辑性、对比性强,使护士运用表格要点观察病情,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值得借鉴和推广。
2013, 29(6):935.
摘要:分析学龄前儿童龋病就医时心理和行为应激状态,在医生进行治疗时给予患儿专科护理,同时全程进行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医护密切配合,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治疗时间,探索了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及医患满意度。
2013, 29(6):936.
摘要: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护理人员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零距离接触患者,常常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与艾滋病患者密切接触,因此,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不容忽视。该文通过分析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危害及职业暴露方式,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旨在把艾滋病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职业暴露降到最低,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护理工作的顺利、高效。
2013, 29(6):938.
摘要:目的 探索教学方法,了解案例教学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对蚌埠医学院2009级营养学专业学生《临床营养学》部分授课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 结果 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结论 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维启发等方面有较高的认同度。
2013, 29(6):939.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部分医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的现状,提出医学生科研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即“教学科研化”,将科研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设立科研导师制度,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科研互动,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立项、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环节的训练,达到提高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2013, 29(6):941.
摘要:在细胞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为开展科研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以科学史、专业英语、统计学处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科研意识,提升专业英语、文献利用、实验设计等科研基本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使细胞遗传学实验向培养科研素质的综合实践课程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科研素质共同提高。
2013, 29(6):942.
摘要:目的 做好消化内科定科护士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使定科护士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减少风险,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接班人,满足临床需要。 方法 重视入科教育,制订合适的带教计划和带教方法,及时发现定科护士的问题及各种风险,及时解决并防范,培养定科护士的各种能力。 结果 通过带教,定科护士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更快地适应临床思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结论 加强定科护士的岗前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及职业意识,能尽快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各种风险的防范,能使护生很快进入护士的职业角色中。
2013, 29(6):944.
摘要:目的 培养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实践与创造思维能力。 方法 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树立无菌观念。 结果 激发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增强了无菌观念意识,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无菌操作技术。 结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将无菌观念融于整个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技术。
2013, 29(6):945.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方法 将60名医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以出科考试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为评价指标。 结果 试验组出科考试成绩[(86.3±8.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PBL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临床见习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肯定的作用。
2013, 29(6):947.
摘要:目的 探讨概念图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骨科护生120人分为两组,对双月进入该科的护生采取传统带教方法(对照组),单月进入该科的护生在传统带教方法上增加了概念图教学法(试验组),比较两组随场分散测验成绩和现场集体测验成绩。 结果 试验组护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专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分析与应急能力、临床工作能力、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出科考试成绩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概念图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护生建立有创意的连接方式和思维模式,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2013, 29(6):948.
摘要:《仪器分析》在医学院校是预防检验、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实现“教”与“学”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是教授《仪器分析》课程的重中之重;在逐步实行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同时,结合第三军医大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2013, 29(6):950.
摘要:为适应麻醉学专业学生不断提高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要求,在机能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应用先进实验仪器设备,整合和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报告,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以便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麻醉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013, 29(6):951.
摘要:以往病原微生物学教学过程多采用“以菌讲菌”的教学模式,导致病原微生物理论教学与临床工作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往往重视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等理论知识,忽略了理论与临床的联系。该文作者尝试用“以病讲菌”的教学模式对病原微生物学的教学进行改革,重点突出病原微生物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采用互动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3, 29(6):953.
摘要:从卫生政治学角度看,公平与效率性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理念性的作用,所以,从理论与实践上分别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特点和重点,村卫生室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体实施中的基础环节之一,同时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后既肯定了村卫生室的作用,又充分体现了相关政策的公平与效率性。
2013, 29(6):955.
摘要:目的 探讨防范体检中心护理纠纷的措施。 方法 通过分析体检中心护理纠纷的潜在因素,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 结果 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沟通技巧及业务技能均得到提高。 结论 只有找到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2013, 29(6):960.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