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11):160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母鼠孕期和哺乳期暴露壬基酚(NP)对其雄性仔鼠脑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根据妊娠时间将32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NP低、中、高剂量暴露组,每组各8只;消化道暴露剂量分别为0、25、50、100 mg/(kg·d);暴露时间为受孕第6天到出生后21 d(仔鼠哺乳结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仔鼠出生后21、60 d脑皮质TNF-α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NP暴露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P低、中、高剂量暴露组仔鼠出生后21、60 d TNF-α表达水平增高。 结论 NP孕期暴露使仔鼠脑皮质TNF-α表达水平增加,炎性反应可能是NP引起仔鼠脑皮质损伤的机制。
2014, 30(11):160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结肠癌细胞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系SW480,分别用10、30、50 μmol/L PEITC作用24 h,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别检测PTEN 和MMP-9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MP-9和PTEN蛋白表达。 结果 PEITC可抑制MMP-9蛋白表达,同时能降低MMP-9的转录活性。此外,不同浓度PEITC处理后,可明显诱导细胞内PTEN的表达,其中50 μmol/L PEITC处理后,PTEN mRNA含量可增高5.1倍。 结论 PEITC能影响结肠癌细胞PTEN和MMP-9的表达。
2014, 30(11):160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老年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营养干预对改善老年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方法 共纳入接受治疗的AD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美金刚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口服盐酸美金刚片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乳剂(TPF-D) 口服,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6、12个月后两组患者营养和认知功能状况,分析营养干预对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结果 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AD患者的血红蛋白(Hbg)、清蛋白(Alb)水平及简易营养评估法(MN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呈升高趋势,且治疗组ADL评分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MMSE、ADL评分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治疗AD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对AD患者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2014, 30(11):160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单药铂类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比较奈达铂或顺铂化疗同步放疗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奈达铂组和顺铂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及后装治疗,放疗总量8 000~8 500 Gy。奈达铂组患者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奈达铂2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5个周期;顺铂组患者放疗第1天起给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5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均达100.00%,奈达铂组完全缓解20例(83.33%),顺铂组完全缓释19例(7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奈达铂组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例数,奈达铂组略高于顺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药铂类化疗同步放疗对宫颈癌效果显著,奈达铂或顺铂化疗同步放疗对宫颈癌的疗效相似,但奈达铂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较顺铂轻,耐受性优于顺铂。
2014, 30(11):161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水平对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择期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32例(39.02%)和非POCD组50例(60.98%)。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并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ChE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3、5、7 d血浆ChE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POCD组较非POCD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前1 d 血浆ChE水平明显低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血浆ChE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30,P<0.01)。 结论 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ChE水平降低与POCD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4, 30(11):16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经典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神经传导速率等。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2.9±1.7)、(2.5±1.5)分]均低于对照组[(5.4±2.5)、(3.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提升神经传导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6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9、21号外显子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家族史的关系,以及对突变阳性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效果。 方法 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EGFR第19、21号外显子进行检测。 结果 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EGFR突变阳性63例,突变阳性率为38.89%。腺癌、女性、非吸烟者、有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分级、分期、大小、是否转移无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发生EGFR突变阳性使用EGFR-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未治疗及其他药物化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突变筛查应作为常规临床检测指标,特别是对于有肿瘤家族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
2014, 30(11):16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氧和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行气管切开的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皮针管吸氧加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观察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面罩吸氧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湿化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当天至术后6 d用于气管切开平均每天每项护理的总时间和治疗费用。 结果 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和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湿化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感染发生率、护理时间、医疗费用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气管切开面罩吸氧湿化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效果满意,既经济,又能节约护理人力资源。
2014, 30(11):16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对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8-iso-PGF2α及ox-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8-iso-PGF2α及ox-LDL两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则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治愈率为12.5%(6/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4/48)和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 30(11):16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制备过程中相关因素对其质量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 方法 对pH值、药用炭加入量、配制时间、灭菌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检查有关物质变化情况。 结果 根据实验考察数据,得出生产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控制配制pH值在4.0~4.5,药用炭使用量定为0.01%,放置时间不超过10 h。 结论 优化后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生产工艺可行,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2014, 30(11):16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优势。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疗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及Gesell发育量表动作能之发育商(DQ)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7.14%),治疗后DQ评分观察组[(84.91±7.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97±5.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疗效显著。
2014, 30(11):16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在丙型肝炎(丙肝)感染窗口期和免疫异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分别对丙肝病毒抗体(HCV-Ab)阳性标本153份(Ⅰ组),HCV-Ab阴性血液透析患者、吸毒患者和救助站“三无(无身份证、无工作、无住处)”人员的标本195份(Ⅱ组),HCV-Ab阴性的肿瘤科患者标本207份(Ⅲ组)和HCV-Ab阴性的健康对照标本71份(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CV-cAg;对HCV-cAg检测结果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HCV RNA,对HCV-cAg和HCV-Ab均阳性的吸光度值(S/CO)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在Ⅰ、Ⅱ、Ⅲ、Ⅳ组中HCV-cAg的阳性率分别为29.4%(45/153)、5.6%(11/195)、3.4%(7/207)、1.4%(1/71);HCV-cAg与HCV RNA的符合率达95.3%;随着HCV-cAg水平的下降,HCV-Ab水平呈上升趋势。 结论 HCV-cAg检测与HCV RNA符合率高,能防止窗口期和免疫异常丙肝患者的漏诊;HCV-cAg与HCV-Ab互为补充关系,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丙肝检出率。
2014, 30(11):163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即增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2014, 30(11):16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研究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D-D和Fbg检测,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加以分析。研究组以是否并发DVT分为并发DVT组和未并发DVT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D-D和Fbg水平。 结果 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有11例并发DVT,并发DVT组和未并发DVT组术前D-D及Fbg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术后第3天血浆D-D和Fbg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并发DVT组术前D-D和Fbg水平与术后第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术前血浆D-D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D-D和Fb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浆D-D和Fbg检测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并发DVT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4, 30(11):16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1~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心身康复科住院的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且伴有焦虑症状的住院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干预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 结果 两组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巩固药物治疗效果。
2014, 30(11):16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曾瀚庆,罗 云,张 萍,娄世锋,梁顺嗣,邓建川,陈 林,陈 姝,周 慷,张 颖
2014, 30(11):163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造血重建后1~3个月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自体移植)及供者(异体移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 (OKT3)、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共同培养后获得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常规及骨髓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 结果 8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复发,其中1例17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长期生存;4例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例复发,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长期生存;4例患者静脉滴注CIK细胞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IK细胞生物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刘 翔,詹 军,郭邦成,郝 琼,闫立群,魏 琼,沈 梅,乌日娜
2014, 30(11):164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污染情况,为食源性LM污染的预防控制与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06~2012年设立5个监测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进行采样,共监测样本4 492份,6大类食品。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粒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进行样品中菌株的分离鉴定。 结果 从4 492份样品中共分离出LM 40株,总检出率为0.89%,2006年检出率最高,为3.42%,2012年检出率最低,为0.31%,各年度食品中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71,P=0.000)。生肉阳性率最高(2.71%),其次为熟肉制品(1.94%)、动物水产品(1.54%)和速冻米面制品(0.73%),各类食品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07,P=0.000)。从病原菌检出率看,银川市食品LM污染情况较严重,其他依次为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各地区LM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4,P=0.000)。 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LM污染,应针对LM污染严重的生肉类、熟肉制品及水产品进行重点监督和监测。
2014, 30(11):164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陆军某部女新兵在集训期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12年陆军某部67例女新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67名女新兵SCL-90总均分为(1.25±0.35)分,共检出阳性8例,阳性率为11.9%。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分值高于全国常模外,其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某部女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并显著优于军人平均水平。
2014, 30(11):164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重庆綦江地区子宫颈病变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现状。 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重庆綦江地区女性体检人员和门诊患者共1 376例,其中体检人员977例,门诊患者399例。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筛查HR-HPV,分析HR-HPV感染与年龄及孕次的关系,并与临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HR-HPV感染阳性在不同年龄段中呈现“U形”分布,其中以16~20岁HR-HPV感染率最高,为46.9%(15/32),高龄组(>55岁)次之,为39.1%(18/46)。HR-HPV感染与孕次无相关性(r=0.12,P>0.05)。1 040例接受一般阴道镜检查者中,以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为90.0%(9/10);1 148例接受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为100.0%(8/8);42例病理检查(病检)样本中,以宫颈鳞状上皮高度病变(CIN3)和宫颈癌患者HR-HPV阳性率最高,均为100.0%(5/5、4/4),而在病检确认的4例健康体检者中,无一例显示HR-HPV阳性。 结论 基于HC2的HR-HPV定期筛查对识别和监测HR-HPV感染高危人群,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流行病学价值。
2014, 30(11):1649.
摘要:
2014, 30(11):1652.
摘要:
2014, 30(11):1657.
摘要:
2014, 30(11):1667.
摘要:
2014, 30(11):1669.
摘要:
2014, 30(11):167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实施剖宫产术且术后有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30例为缝合组,采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另选取记录在册的未采取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患者30例为未缝合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4 h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感染、血常规及子宫复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剖宫产术中采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总时间为30~60 min,出血量850~1 500 mL,其中6例患者输血2~4 U,止血效果明显。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及子宫复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采用改良式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出血量小,操作简便、安全,是目前预防产后出血的理想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6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原则。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资料。 结果 全组无麻醉手术期间死亡病例。麻醉手术期间血压过低2例,其余均能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满意。术后均带气管导管回神经外科监护室。术后脑干功能衰竭死亡4例,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其余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 掌握好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麻醉中严密监测及合理调控,加强术中液体管理,保证脑供氧和脑灌注压的稳定,可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顺利进行。
2014, 30(11):16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治疗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银颗粒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口服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67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并评价善释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疝囊高位结扎联合修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善释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9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7%(11/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34 4,P=0.000 0)。 结论 善释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更符合患者的生理结构,能有效缩短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6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预防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2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实施预防低血糖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低血糖症状的相关护理。 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积极预防干预,低血糖发生率[20.71%(29/1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29%(62/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预防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干预措施,可大大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血糖调节状况。
2014, 30(11):16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0例PNDs致慢性咳嗽患儿,明确诊断并采用抗变态反应、抗炎、通畅鼻窦引流、解除鼻腔阻塞等方案治疗。 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患儿鼻腔分泌物减少,稀薄率为58.0%(29/50),咽异物感、咳嗽经2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率为74.0%(37/50),咽异物感、鼻塞、慢性咳嗽经3个月治疗后明显改善,改善率为94.0%(47/50);症状在治疗后3个月改善不明显3例,因腺样体肥大、鼻息肉需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效果理想。 结论 分析PNDs致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明确诊断并做好鉴别诊断,对症采用针对性方案治疗,可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2014, 30(11):168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患者52例。 结果 5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有轻微肿胀,但未出现血管危象,创面修复满意,供区均一期愈合。手指外形修复满意。6例患者因皮瓣面积较大,术后出现水泡、肿胀,经消肿、活血、换药等积极治疗后肿胀消退、水泡消失,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3~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美观。皮瓣早期感觉较差,后期深感觉大部分逐渐恢复。 结论 应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手术安全、创伤小,切取方便、简单,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2014, 30(11):16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规范化的治疗手段,以期提高治疗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5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施行机械通气治疗、维持血容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起到降低并发症、提高救治率的作用。 结果 在及时诊断、基础治疗和抢救的基础上,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救治成功率为56.0%;11例患者因多种原因放弃治疗,随访发现放弃治疗的患者全部死亡,病死率达44.0%。 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急,及时诊断、有效治疗是提高救治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2014, 30(11):16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最佳临床方案,提高临床取IUD的成功率。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要求取IUD的绝经后妇女88例,根据临床诊断及IUD材质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案,观察分析取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 88例绝经后妇女79例一次性成功取环,9例取出失败,后经再次取环均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受术者术中出血量为2~6 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3.8±0.5)d。 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IUD的最佳时间为绝经后1年内,对于取环困难者可给予药物松弛宫颈,从而缓解患者痛苦及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取环成功率。
2014, 30(11):16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非创伤性下肢肿胀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 结果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119例,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或缓慢28例,腘窝囊肿破入小腿肌间隙伴血肿形成4例,膝关节腔积液3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51例。 结论 超声对非创伤性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非创伤性下肢肿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2014, 30(11):16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6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X射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影像学表现。 结果 偏侧性关节软组织肿胀46例,关节腔积液25例,痛风石形成25例,邻近骨髓腔水肿27例,骨皮质毛糙或缺损22例,合并肾结石、肾积水2例。 结论 临床中多种影像技术联合运用,特别是MRI技术的应用,可早期发现病变,提示临床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对于痛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4, 30(11):16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经病理手术确诊为阻塞性黄疸患者35例,分别采用MPR及CT平扫进行病理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病理手术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6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MPR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5例,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97.14%;CT平扫诊断中,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3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82.86%,MPR与CT平扫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PR技术能对胆道阻塞病理部位及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可直观地反映胆道病变情况,对胆道系统阻塞性病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4, 30(11):169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临床标本分离出的所有大肠埃希菌进行梅里埃ATB Expression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并采用确证试验验证非产ESBLs菌株和产ESBLs菌株,应用梅里埃ATBplu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0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48株,阳性率为48.0%;非产ESBLs菌52株,占52.0%;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0.00%;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耐药率最高,均为100.00%;对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9.58%、91.67%、87.50%、93.75%。 结论 及时监测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及耐药性,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ESBLs菌的产生。
2014, 30(11):169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诊治的急性出血性胃炎确诊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单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再出血率、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8、72 h的出血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230 6、0.034 5,P>0.05);研究组治疗24 h的出血率(4.08%)较对照组(20.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 8,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67 3、6.325 6、13.432 5、5.873 2,P<0.05)。 结论 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具有经济、安全、疗效好等特点,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6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氟哌利多与异丙嗪对乳房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乳房大手术的女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昂丹司琼组(O组)和昂丹司琼联合氟哌利多组(OD组),每组各100例。手术前后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O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OD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氟哌利多2 mL。三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采用异丙嗪为镇吐药。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术后4~<6 h、 6~<12 h、12~<24 h PONV的发生时段及发生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OD组、O组PONV发生率(11%、1%)明显低于C组(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乳房大手术后,以低剂量联合3种止吐药预防PONV效果显著。
2014, 30(11):16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按照PANSS减分率规定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研究组显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ESS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确疗效,与奋乃静相当;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大于奋乃静,而且不良反应低于奋乃静,患者用药依从性好,适合作为精神分裂症一线药物选用。
2014, 30(11):169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配药差错原因,加强防范以提高工作质量。 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的配药差错49例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结果 药剂师配药差错32例(65.3%),医师处方差错10例(20.4%),其他差错7例(14.3%),药剂师配药差错和医生处方差错是两大主要原因,用药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控制相同药物品种、规格、剂型也尤为重要。 结论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或杜绝配药差错的发生,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
2014, 30(11):16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无肛的治疗及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先天性无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先天性无肛的治疗和术后护理方法。 结果 45例患儿中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 年。获随访的32例患儿肛门外观均无明显异常,无直肠回缩或肛门狭窄等现象,无复发肛瘘。2例(4.4%,2/45)患儿出现会阴及肛门伤口感染,经5~7 d外涂聚维酮碘、局部理疗、护理后治愈,且伤口愈合良好。 结论 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无肛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后遗症少等优点;高质量护理是新生儿先天性无肛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2014, 30(11):17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职工医院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 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优质程序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的血压维持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血压控制好45例,中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血压控制好20例,中20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中,治疗组再入院例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层医院在推行优质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非常必要和有效。
2014, 30(11):17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CNP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2014, 30(11):17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性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耐受性优良率[94.0%(141/1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120/150)],术前焦虑、抑郁评分[(32.05±3.19)、(42.43±7.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5.72±4.31)、(46.53±8.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访视可提高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耐受性,确保手术安全,改善护理满意度。
2014, 30(11):17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总结护理经验与体会。 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制订个体化护理路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经施行个体化综合护理,在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总有效率[96%(48/50)]高于对照组[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针对患者施行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70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患者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餐,在临床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采用自制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营养评估。 结果 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4, 30(11):170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16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 结果 在对167例患者进行护理后,观察组发生CRBSI 1例(1.25%),对照组发生CRBSI 8例(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及时、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透析CRBSI的发生率。
2014, 30(11):171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加强围术期护理在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均采用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取石,一次性成功碎石取石率为98%(49/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不同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较术前明显好转,观察组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泌尿系结石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围术期护理可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30(11):1712.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公安局送到该院进行强制治疗的暴力精神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提高病房安全(管理)护理水平。 方法 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由重庆市公安局送来该院进行强制治疗的62例暴力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采集所需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结果 暴力患者男性远多于女性(53∶9);25~45岁青壮年所占比例最高,达75.8%(47/62);文化程度低,无配偶比例高达69.4%(43/62);农村居住者占59.7%(37/62),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最多,达77.4%(48/62);在行使暴力行为时多用刀、棍棒,且伤人致死高达26人,患者住院时间长。 结论 暴力精神病患者虽然严重危害社会,但还是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其回归社会,并为其提供完善的救助和监管机制,以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减少社会安全隐患,增强社会稳定性。
2014, 30(11):171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健康宣教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消极情绪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焦虑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2.86%(65/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55/70);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焦虑发生率为8.57%(6/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消极情绪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716.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中药自拟方外敷协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前列腺体积(PV)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BPH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方外敷协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坦洛新治疗。 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有3例脱落,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30/31)明显优于对照组(90.0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PSS、 QOL、Qmax、PVR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V无明显变化。 结论 中药自拟方外敷协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对BPH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
2014, 30(11):17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内痔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肛肠科住院的重度内痔患者180例,随机分为PPH手术组(对照组)和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组(观察组),每组90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短期预后。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无痛排便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7 d的尿潴留、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肛缘肿物突出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混合痔,肛门功能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7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治愈率为45.0%(18/40),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治愈率为37.5%(15/40),总有效率为77.5%(31/4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1):1721.
摘要:【提 要】 随着新时期新军事变革面临的新形势,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领域得到普遍应用,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创新教育已从一种理念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军医大学教育的一大主要特征。该文在当前新军事形势与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军医大学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因素,探索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4, 30(11):1723.
摘要:【提 要】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因此,科研能力一直是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前沿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更好地展开研究、做好学术是摆在每一名医学免疫学专业研究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对研究生文献阅读、科研实践和论文写作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进行探讨,旨在为医学免疫学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2014, 30(11):1724.
摘要:【提 要】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书写,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辨认和理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团队合作、实验新方法等的培养。该文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书写为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学生书写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2014, 30(11):1726.
摘要:【提 要】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培训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全科医生理论培训课程进行整体评价。通过调查发现,在理论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加强课程改革、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素质及服务能力,培养实用型全科人才,使之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
2014, 30(11):1727.
摘要:【提 要】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学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学科,多年来深受广大研究生欢迎。随着该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提升和教学改革的全方位深入,结合2011年以来的教学实践,该校蛋白质组学教学组适应形势的变化,对研究生蛋白质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让学生领略到蛋白质组学这门课程独特的魅力,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014, 30(11):1729.
摘要:【提 要】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科能否具有后续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大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缺乏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被培训青年教师的一员,结合个人生理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广大青年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快速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融入教学岗位,迅速适应教学需求。
2014, 30(11):1730.
摘要:【提 要】 超声医学教育是医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大部分非影像专业医学生将来都不会从事超声医学工作。所以,只有合理把握非影像专业医学生的超声教学目的和重点,才能使非影像专业医学生的超声医学教育更有意义。
2014, 30(11):1732.
摘要:【提 要】 眼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是以学生掌握常规科研方法和培养研究生毕业后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针对既往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基础理论课程多、实践技术类课程相对较少、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能力普遍较差等状况,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为目标的眼科课程体系。通过加强眼科临床应用及技术类课程建设与实践,改革眼科教学内容及方法,打造优秀眼科专科课程,显著提高了眼科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及科研、临床水平。自2005年以来,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启动,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学习年限从1年缩短为6个月,临床与科研阶段延长至2.5年。这对传统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将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4, 30(11):1734.
摘要:【提 要】 为了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引用入了反思性教学。文章就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提出在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总结、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步骤。
2014, 30(11):1736.
摘要:【提 要】 随着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沟通的教学和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医患沟通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的技巧与策略,从角色认知、角色扮演、沟通过程的技巧、真实患者、电子通讯和沟通方式6个方面进行探讨。
2014, 30(11):1737.
摘要:【提 要】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建设高标准护理实训基地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各院校存在相对集中且影响较大的共同点。该文结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在实训基地的内涵及外延功能、建设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2014, 30(11):1739.
摘要:【提 要】 有意识地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打好基础。充分利用课堂的引导功能,合理运用以问题为基础和以病例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激发作用,积极开展创新论坛的实践活动,多途径培养医学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医学生从活动中锻炼了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了如何将自己发散型的新想法转变为可行的创新思路,真正接触到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将创新想法转变为现实体现的过程。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探求更加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2014, 30(11):17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辅以学生参与式小讲课的临床带教效果。 方法 选取2011、2012级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康复科实习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56 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全部采用带教教师授课,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增加学生参与式小讲课。实习结束后通过理论和操作成绩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试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83.22±1.29)、(87.36±1.03)分]均高于对照组[(79.61±2.20)、(83.46±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带教教师授课的同时辅以学生参与式小讲课能有效提高儿童康复治疗临床带教效果。
2014, 30(11):1742.
摘要:【提 要】 采用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与全新的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教学模式相对比的方法,探讨易创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易创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优势。
2014, 30(11):17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血透患者导管血液透析感染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预防血流感染活动主题,运用QCC方法展开活动,对2013年新安置永久双腔管后3个月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管理,分析影响双腔管血流感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双腔管感染的病例,操作人员及时进行登记、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比较QCC实施前(2012年7 月1日至2012年10月30日)新置管患者30 例与实施QCC后(2013年1月1日至2013 年4月30日)新置管患者30例的血流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感染后拔管例数。 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由实施前的10.00%降至3.33%,拔管率由6.67%降至0.00%;工作人员团队精神、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结论 QCC活动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4, 30(11):1746.
摘要:【提 要】 探讨医院科研管理平台建设对临床能力提高的作用。围绕以临床为中心,从各方面加强对科研平台建设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规范科研管理,可促进医院科研水平及临床能力的提高。
2014, 30(11):1747.
摘要:【提 要】 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要为己任的护理理念。在关爱患者的同时还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取得患者对医院及医护的理解,同时,还应提高医护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是对社会文明的一种推动。
2014, 30(11):174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家长抗生素认知水平对儿童自主使用抗生素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6~12月在深圳市松岗医院或曾在社区康复中心儿科门诊就诊和社区康复中心就诊患儿的家长300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不记名调查方式对家长关于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认知行为进行调查,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对抗生素认知的回答正确率越高。62.56%的女性家长给儿童服用过抗生素;自主用药行为主要与性别相关,以女性比例为高(r=0.432,P<0.05)。 结论 家长在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认知和行为方面均存在误区,有效、合理地用药宣教可以减少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2014, 30(11):17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方法,力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发病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老年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使用抗生素与激素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分析。 结果 38例患者中治愈24例(70.5%),好转9例(23.7%),无变化3例(2.6%),死亡2例(3.2%),总有效率为86.8%(33/38)。老年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营养不良、有创检查和治疗等因素有关。 结论 合理、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减少有创操作,特别是规范社区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更有效地减少老年COPD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机会。
2014, 30(11):1752.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陕西省周至县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该县2008~2013年上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及其个案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年间该县共上报手足口病3 969例,重症病例68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0.10%(4/3 969)。重症病例集中发生在5~7月,占72.06%(49/68);未入托的散居儿童50例(73.53%),托幼儿童18例(26.47%);男45例,女23例,男女比例1.96∶1;0~3岁儿童手足口重症病例数50例(73.53%),≥3~6岁儿童18例(26.47%),未见6岁以上儿童重症病例;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占77.94%(53/68)。 结论 3岁以下未入托的散居儿童是该县手足口重症病例的高发人群,5~7月为高发时间,EV71是引起该县手足口重症病例的主要病毒。加强对高危人群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制订防治措施是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环节。
2014, 30(11):1753.
摘要:【摘 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诊疗效果和患者康复率,就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在心理状态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接受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甲状腺相关眼病进行临床诊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给予对症治疗。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