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龚 磊,许 洁,龚其海,肖庆邦,周旭美,陈 灵,罗 丽,刘 露,范瑞明
2014, 30(13):19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毛果芸香碱)致痫大鼠癫痫发作时间及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六组, 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18只),丙戊酸钠预处理组(18只),石菖蒲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18只)。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发作时间的影响。以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癫痫动物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石菖蒲挥发油对其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 结果 石菖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首次抽搐发作时间(SB)和第1次达到Ⅴ级发作时间(RFSⅤS)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脑内c-fos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石菖蒲预处理高剂量组大鼠海马部位c-fos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及石菖蒲预处理低、中剂量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研究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石菖蒲挥发油能缓解锂-匹罗卡品所致的癫痫发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fos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2014, 30(13):192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复方黄芪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复方黄芪丸高剂量组(3.90 g/kg)、复方黄芪丸中剂量组(1.95 g/kg)、复方黄芪丸低剂量组(0.65 g/kg)、贞芪扶正组(5.4 g/kg)及溶剂对照组,通过测定药物对小鼠网状内皮细胞碳粒廓清吞噬指数、耳郭肿胀率、半数溶血值及免疫器官质量的作用来观察复方黄芪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 复方黄芪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碳粒廓清吞噬指数显著增加,迟发型超敏反应所导致的耳郭肿胀显著减轻,半数溶血值显著提高,免疫器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增加,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复方黄芪丸高剂量组作用略强于贞芪扶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高剂量复方黄芪丸具有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作用。
2014, 30(13):19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腰围与精子质量、数量的关系, 从而为肥胖不育男性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男性不育症患者187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黏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第5版)标准,用重庆天海公司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分析精液,将获得的参数与受试者BMI、WHR及腰围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BMI [(29.09±4.33)kg/m2]、腰围[(112.00±10.33)cm]、WHR(0.98±0.07)较对照组[分别为(20.53±1.55)kg/m2、(90.00±4.55)cm、(0.87±0.0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研究组患者精液内精子数量轻、中、重度减少程度及质量减弱程度与BMI、WHR及腰围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肥胖对男性精液数量及质量均存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肥胖程度密切相关。
2014, 30(13):19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构建一种由腺病毒AdMax包装系统表达目的基因——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初步探索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 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将目的基因(MDA-7)插入到5型腺病毒AdMax包装系统的E1A 区域,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hMDA-7-EGFP;同时构建对照病毒Ad.EGFP。病毒滴度计算按寇化法(Karber法)进行腺病毒感染性滴度(TCID50)测定。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MDA-7在感染2种病毒的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状态;通过二苯甲亚胺-碘化丙啶(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病毒对肿瘤细胞杀伤的差异。 结果 成功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正确;MDA-7在感染Ad.hMDA-7-EGFP的肺腺癌A549细胞中表达,以相同感染复数(MOI)值感染Ad.EGFP时肺腺癌A549细胞中未检测到MDA-7表达;Ad.hMDA-7-EGFP对肿瘤细胞株杀伤能力明显高于Ad.EGFP。 结论 成功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hMDA-7-EGFP,并证实MDA-7蛋白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株发生凋亡。
2014, 30(13):19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B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肌损伤,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2.00 μg/L(正常值:0.00~0.03 μg/L)、脑钠肽(BNP)≥300 pg/mL(正常值:<100 pg/m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 U/L(正常值:<25 U/L),B组患者 cTnI 0.03~<2.00 μg/L、BNP 100~<300 pg/mL及CK-MB 25~<40 U/L,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氧疗(加压吸氧、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营养心肌,以及根据不同病情部分患者选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16例)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 cTnI、BNP、CK-MB、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平均动脉压(MAP)、病死率等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C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PCT、Lac、IL-6水平,病死率[分别为(6.36±3.62)分、(0.36±0.25)μg/L、(152.65±12.84)pg/mL、(16.48±5.26)U/L、(1.25±0.50)ng/L、(1.32±1.06)mmol/L、(8.26±3.34)pg/mL、11.11%]较A组[分别为(20.49±7.43)分、(2.48±1.34)μg/L、(324.13±64.31)pg/mL、(26.34±8.67)U/L、(3.16±2.24)ng/L、(3.65±2.16)mmol/L、(10.38±4.36)pg/mL、33.33%]显著下降,MAP[(75.36±9.86)mm Hg(1 mm Hg=0.133 kPa)]较A组[(68.38±8.75)mm Hg]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一旦出现严重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即使应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先进措施仍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差于心肌损伤较轻的患者。
2014, 30(13):19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给予卡培他滨联合不同大分割放疗(普通、三维适形)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普通放疗组(30例)及三维适形放疗组(31例),在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后6~8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普通放疗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前给予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较普通大分割放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方案。
2014, 30(13):19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敏感脑结构在多种磁共振序列下的表现,并研究多种磁共振序列成像联合检测诊断首发抑郁症的价值。 方法 分别采用快速自旋回波三维序列(FLASH3d)、多体素(MVS)磁共振波谱检测序列(3D-CSI)及磁敏感加权序列(SWI)对2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双侧海马进行体积形态成像、磁共振波谱检测及引流静脉成像。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双侧海马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海马谷氨酸盐混合物(Glx)/肌酸(Cr)及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Cr降低,胆碱(Cho)/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醇(MI)/Cr变化不明显。双侧脑室下静脉最大直径(D)、长度(L)及分支数目(N)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敏感脑区经多种磁共振序列检测均产生了变化,联合多种磁共振序列检测能更好地筛选出首发抑郁症患者,为临床防治提供了客观依据及帮助。
2014, 30(13):194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绩效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2012年采用传统绩效考核方法(传统组),即单纯以专业技术职务系数和工作数量进行护士绩效考核;2013年采用改进后的绩效考核方法(改进组),即综合护士层级系数、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专项奖惩等方面进行护士绩效考核。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 改进组在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方面均较传统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进后的绩效考核方法能促进护士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发挥积极性,能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等,有利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014, 30(13):19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托特罗定L-酒石酸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痛综合征(CP/CPPS)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CP/CP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4 mg、每天1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2 mg、每晚1次)联合安慰剂(1粒、每天1次)治疗,3、6个月后观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等变化。 结果 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4.5±6.3)、(12.8±5.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3.5±2.1)、(3.1±2.3)分]优于对照组[CPSI总分下降分别为(10.2±7.6)、(9.3±6.7)分,排尿症状评分改善分别为(2.1±1.7)、(1.8±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治疗CP/CPPS较单用盐酸坦索罗辛疗效明显, 尤其适合排尿症状较重的患者。
2014, 30(13):1947.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健康体检人群骨量的分布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足跟骨密度,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10 597例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小于40岁年龄组(2 107例)、40~<50岁年龄组(1 858例)、50~<60岁年龄组(1 889例)、60~<70岁年龄组(1 855例)、70~<80岁年龄组(2 612例)、≥80岁年龄组(276例)6个组,统计分析各年龄组患者超声检查骨密度均值、T评分(T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 结果 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及T值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骨密度及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7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中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更年期后骨密度下降显著,定期监测骨密度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2014, 30(13):19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并评价密闭式吸痰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2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0例。研究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 结果 研究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15.4%,20/130)明显低于对照组(27.7%,3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结论 密闭式吸痰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有效预防ICU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作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014, 30(13):195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睡前服用替米沙坦80 mg,清晨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对照组清晨服用替米沙坦80 mg及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 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收缩压差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晨峰(MBPS)现象控制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均能使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但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血压达标率更高,MBPS的控制率更佳,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是治疗晨峰高血压的理想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014, 30(13):195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87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型123例,重型64例。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漏、误诊原因,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改善母儿预后。 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48%(187/38 673);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使用缩宫素、创伤性因素为主要诱因;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流血、腹痛、子宫张力增高、胎心异常、血性羊水等;B超检出率为55.08%(103/187)。 结论 提高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率,难点主要是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易与先兆临产、临产或胎儿窘迫等混淆;临床医生应注重从多方面入手,高度重视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结合B超检查进行辨别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率。
2014, 30(13):1955.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整体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9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对患者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 结果 治疗第14、28天,研究组患者FMA、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护理能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2014, 30(13):19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桥乡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增强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关注。 方法 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桥乡留守老人123例,统计分析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评分,并与2006年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基础信息问卷结果,对留守老人基本情况及生活烦恼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果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桥乡留守老人SCL-90评分总体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年龄、居住情况、生活烦恼种类及数量的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地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差,性别、年龄、居住情况、生活烦恼种类及数量对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有影响。
2014, 30(13):196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甘孜州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特点。 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甘孜州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情、死亡病种、急救半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甘孜州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患者416例,男女比例为2.04∶1,患者平均年龄39.8岁;416例患者中前20种现场急救与转运患者疾病谱前4位依次为创伤(206例,49.52%)、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37例,8.89%)、急性中毒(37例,8.89%)、昏迷待查(28例,6.73%);出诊高峰时间主要分布于夜间(18:00~<9:00),占50.00%(208/416);出诊里程:8 km以内占59.86%(249/416),8 km以外占40.14%(167/416)。 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甘孜州人民医院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2014, 30(13):1963.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潜伏梅毒感染情况。 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8 727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发现潜伏梅毒患者872例(0.98%),其中男531例,女341例,男女比例为1.56∶1。主要分布于内科门诊、内科住院部、皮肤性病科等,检出率分别为26.84%(234/872)、21.10%(184/872)、19.85%(173/872),产科与产检室检出率也有所增多,占5.28%(46/872)。各年龄段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均有发病,60岁以上男性老年患者居多(27.87%,243/872)。 结论 近年来,该院潜伏梅毒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内科、产科检出率较高,因此,在对住院术前患者进行常规梅毒筛查的同时,还应加大对非手术科室及产前的筛查力度,此是防止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2014, 30(13):197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4例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4例25眼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鼻中隔成型术。随访6~12个月。 结果 25眼中治愈20眼,好转3眼,无效2眼,成功率为92%。 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伴鼻中隔偏曲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19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定量检测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92.00%,9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9,P<0.05);观察组患者中CRP>3 mg/L者94例(94.00%),对照组患者中CRP>3 mg/L者仅8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8,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为轻度48例患者中硬斑比率达70.83%(34/48),13例重度患者中溃疡斑比率达61.54%(8/13)。 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联系,CRP>3 mg/L者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NIHSS评分重度患者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型溃疡斑为主,轻度患者颈动脉斑块以稳定型硬斑为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198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肝胆管结石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232±131)min]与对照组[(222.0±69.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2,P>0.05); 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1.0±229.0)mL]、术后禁食时间[(1.0±0.5)d]、住院时间[(8.1±4.5)d]及病情复发率[0.0%(0/20)]等与对照组[分别为(347.0±241.0)mL、(2.1±0.9)d、(14.7±8.9)d、10.0%(1/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疗效更佳,能使术中出血量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和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改善和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4, 30(13):19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后再发疼痛的原因和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27例(462个椎体)患者中再次入院31例患者的病因和影像学资料,对31例患者进行了相应治疗。随访1~5年,平均(2.1±0.7)年。 结果 23例患者(伤椎充填不佳4例,再发骨折18例,伤椎充填不佳伴临近椎体再发骨折1例)顺利完成单侧椎弓根PVP,未见明显骨水泥椎管内渗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病灶活检中央型肺癌1例,肝癌1例;伤椎同轴活检肺癌1例,胃癌2例,脊柱结核2例,原因不明1例。3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3例,轻度缓解2例,死亡1例。 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后再发疼痛患者以再发骨折为常见病因,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伤椎同轴活检术才能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效果满意。
2014, 30(13):19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40例,女28例;平均年龄(73±2) 岁。施行手术时间为伤后1周。术后均随访患者6~30个月,平均17个月。 结果 6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0±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2)周。参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平均得分(90±3)分。 结论 PFNA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出血少且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好方法。
2014, 30(13):198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血尿酸对老年人血糖、血脂的影响,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年龄65~80岁)335例,其中血脂异常105例(血脂异常组)、糖尿病101例(糖尿病组)、健康者129例(健康组),将三组受检者血尿酸分别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血脂异常组受检者血尿酸水平[(450.00±62.00)μ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280.00±92.00)μmol/L],而糖尿病组受检者血尿酸水平[(205.00±56.00)μmol/L]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组和健康组受检者血尿酸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P<0.05),而与TC、LDL-C无关(r=0,P>0.05)。糖尿病组和健康组受检者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无关(r=0,P>0.05)。 结论 血脂、血糖、血尿酸三者共同促进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
2014, 30(13):19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腹症的临床病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65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腹症临床病因。 结果 急腹症病因复杂多变。265例患者中急性阑尾炎53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55例,嵌顿疝11例,肠套叠5例,肠梗阻7例,急性胰腺炎7例,消化道穿孔9例,泌尿系结石27例,急性盆腔炎8例,异位妊娠破裂11例,痛经7例,卵巢囊肿破裂2例,急性胃肠炎37例,胃痉挛及溃疡1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例,急性腹膜炎5例,肝癌3例,胰头癌1例,腹型紫癜2例。 结论 对急腹症患者应尽快找出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014, 30(13):19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0.0%,24/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1/30),而住院时间[(5.3±1.2)d]、下床时间[(7.1±2.3)h]、复发率(6.7%,2/30)、手术时间[(40.3±9.6)min]、疼痛持续时间[(2.2±0.4)d]、并发症发生率(16.7%,5/30)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2.1)d、(12.3±3.2)h、20.0%(6/30)、(76.3±10.6)min、(3.8±0.9)d、5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具有复发率低、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199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母婴安全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8月在该院分娩的孕周36~41周、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年龄21~35岁的初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同等条件初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镇痛泵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9.0%,27/300)较对照组(37.3%,112/30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5,P<0.05);新生儿窒息(7.3%,22/300)、产后出血发生率(4.0%,12/300)与对照组[分别为10.3%(31/300)、3.0%(9/3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0.38,P>0.05)。 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母婴安全。
2014, 30(13):199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瘢痕贴联合弹力压力防治前臂深度烧伤瘢痕增生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前臂深度烧伤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使用瘢痕贴联合弹力压力治疗和未实施任何治疗。治疗组完成治疗和随访21例,对照组完成随访18例。于治疗后4、12周观察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 治疗4 周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0.48%(19/21),对照组为27.78%(5/18);治疗12周后治疗组优良率为95.24%(20/21),对照组为11.11%(2/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28.95,P<0.05)。 结论 瘢痕贴联合弹力加压防治前臂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效果良好。
2014, 30(13):19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及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日在该院急诊内科进行治疗的260例昏迷患者,对其病因、体征及相应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包括脑血管疾病103例(39.62%)、严重创伤72例(27.69%)、代谢性脑病30例(11.54%)、乙醇中毒22例(8.46%)、糖尿病17例(6.54%)、药物中毒16例(6.15%)。急诊内科昏迷患者预后的质量受患者的发病情况、患者昏迷程度及入院时间影响,各因素不同类别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较为复杂,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
2014, 30(13):19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肩胛提肌损伤与颈肩痛的关系。 方法 对2000~2009年该院收治的50例肩胛提肌劳损引起的颈肩痛患者进行肩胛骨上角经皮局部封闭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优:全部症状、体征消失;良: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仍有部分胀痛和抓背受限;差: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50例患者中优30例,良14例,差6例。 结论 肩胛提肌止点局部封闭治疗颈肩痛对确诊患者的疗效满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封闭治疗方法。
2014, 30(13):19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数字化三维塑型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临床应应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患者的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 结果 50例患者术后外形对称,钛网无松动,无皮下、钛网下积液,未出现头皮坏死、感染,5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 数字化三维塑型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塑型好、外形对称、操作简单、符合生理要求、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13):199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哺乳期子宫放环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取该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哺乳期子宫放环术妇女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宫缩素,观察组在术后加用葆宫止血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术后疗效。 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出血(20.0%,6/30)、嵌顿(6.7%,2/30)、腹痛及腹胀(10.0%,3/30)、月经过多(13.3%,4/30)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6.7%(14/30)、23.3%(7/30)、26.7%(8/30)、46.7%(1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患者术后给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19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高危因素,为有效防治产后出血、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现实基础。 方法 选择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产后出血患者103例为观察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中1∶1配比的思路,另选择同期于该院就诊的正常分娩产妇103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结果 观察组中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66例(64.08%),其次为胎盘因素22例(21.36%),软产道损伤9例(8.74%),凝血功能障碍2例(1.94%)和其他因素4例(3.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产史、流产史、剖宫产史和巨大儿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007、1.868、1.049、1.707,P<0.05)。 结论 重视孕前及孕期健康教育,积极进行孕期保健,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从源头上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积极对产妇进行产前评估、及早识别产后出血高危人群、制定特殊临床防治措施可有效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 30(13):20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UVP)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BPH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URP治疗,观察组患者行TURP 联合TUV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TURP联合TUVP治疗BPH,可有效解除尿道梗阻,并有效预防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2013年3~11月以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 结果 在大三阳,即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88.9%(8/9);在小三阳,即HBsAg、HBV e抗体(HBeAb)、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6.9%(2/29),在HBsAg、HBcAb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14.3%(2/14),在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比例为5.0%(1/20)。PreS1抗原阳性与HBsAg、HBeAg、HBcAb阳性相关(P<0.05)。 结论 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可有效地对乙肝诊断进行补充,可初步了解及尽早发现乙肝患者。
2014, 30(13):20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分析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75例患者(125条韧带损伤)中骨质改变23条,半月板损伤68条,关节腔积液36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关节镜、手术得以证实。 结论 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MRI确诊率较高,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既能精确反映膝关节损伤部位及其病理变化,还能有效反映病变程度,诊断结果优于X射线、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急性期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急性期后进行MRCP检查。 结果 98例患者中急性期后进行MRCP检查胆总管未见结石9例(9.18%)。9例患者未予探查胆总管,经相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未发现明显异常。 结论 经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急性期后进行MRCP检查对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4, 30(13):20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突发胸背剧痛或腹痛(临床高度怀疑AD)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原始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重建图像显示主动脉血管。 结果 48例患者中31例确诊为AD,按DeBaKey 分型,分为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19例。累及主要分支血管:头臂干3例,左颈总动脉2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2例,腹腔干6例,肠系上动脉4例,单肾或双肾动脉5例,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9例(其中3例患者累及其分支)。 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急性AD的首选检查方法。
2014, 30(13):2008.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并对比分析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 结果 心脏B超对V4~6低平或倒置、ST段缺血性压低的检测灵敏度低于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B超检查示左室肥厚21例,检出率为36.21%(21/58);心电图检查示左室肥厚11例,检出率为18.97%(11/58)。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检出率较心脏B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P=0.038)。 结论 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高血压心脏病各具优势,心电图检查能提高心向量、T波及QRS波振幅,而心脏B超能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当的检查方式。
2014, 30(13):201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 方法 运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7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血管壁厚度,血管腔内膜、瓣膜,血栓部位、范围等情况。 结果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疑似下肢静脉血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8%、94.5%。67例患者中双侧11例,左侧32例,右侧24例;急性血栓45例,亚急性血栓17例,慢性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52例,浅静脉血栓8例,深、浅静脉均有血栓7例。 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确定栓塞部位、类型,血管栓塞程度及判断侧支血管情况,且可通过超声检查动态观察病情演变情况,判断疗效,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一种重要方法。
2014, 30(13):20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异位急性阑尾炎B超诊断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异位急性阑尾炎患儿15例,对所有患儿均采用B超检查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患儿中B超检查诊断为异位急性阑尾炎13例,误诊1例,漏诊1例,诊断准确率为86.7%(13/15)。13例B超检查诊断为异位急性阑尾炎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1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 结论 术前对小儿异位阑尾炎采用B超检测进行诊断,能取得很好的临床诊断效果,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对手术切口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及制订适当的手术方案,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2014, 30(13):20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盐酸丁丙诺啡用于普外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腹部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1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和丁丙诺啡组(丁丙诺啡1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各25例。两组均采用微量泵连续泵入,给药方式为静脉镇痛(持续输注速度为2 mL/h,单次自控给药为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时间为48 h。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8、16、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布托啡诺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Ramsay评分均优于丁丙诺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R比较[布托啡诺组为(15±6)次/分,丁丙诺啡组为(11±5)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布托啡诺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丁丙诺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普外手术后PCIA效果确切,镇痛、镇静满意,不良反应少。
2014, 30(13):20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制霉菌素片和米可定泡腾阴道片联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门诊治疗的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米可定泡腾阴道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制霉菌素片和米可定泡腾阴道片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真菌学及有效率等,评估二者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中痊愈23例(54.76%),总有效率为92.86%(39/42);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5例(35.71%),总有效率为71.43%(30/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2,P<0.05)。治疗组患者中真菌消除39例(92.86%,39/42),对照组为28例(66.67%,28/42),两组真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病情缠绵,易反复发作,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制霉菌素片、米可定泡腾阴道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大叶性肺炎的效果。 方法 将68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 联合组患者发热、咳嗽持续时间,X射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啰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7±2.8)、(7.2±2.2)、(15.6±3.4)、(8.9±2.1)、(11.2±2.6)d]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7.3±2.8)、(10.7±2.4)、(18.3±4.0)、(11.2±3.6)、(14.4±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反应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分类等检测指标[分别为(9.7±2.5)mg/L、(18.2±4.8)mm/h、(59.6±8.7)%]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3.2)mg/L、(25.5±7.1)mm/h、(65.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组为11.8%(4/34)、对照组为8.8%(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290)。 结论 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大叶性肺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
2014, 30(13):20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诊断性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4例病因诊断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止咳、解痉、扩张支气管等诊断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诊断性治疗,采用咳嗽症状评分表对疗效进行评价,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咳嗽症状评分[(1.27±0.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64±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5,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是一种理想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 30(13):20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氨茶碱、赛庚啶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 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哮喘患儿3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氨溴索及中药祛痰,氨茶碱每次2~3 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赛庚啶每次0.10 mg/kg,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头孢替安或美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任一种,按说明书常规剂量使用,疗程7 d;治疗组每天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4~5 d或红霉素每次10 mg/kg,静脉滴注,每天2~3次,连用5~7 d。对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组患儿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1.69±0.61)、(2.58±0.70)、(3.88±0.98)d]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49±0.60)、(4.40±0.77)、(8.32±1.01)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愈率(88.7%,133/150)明显高于对照组(58.7%,88/1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6,P<0.05)。 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氨茶碱、赛庚啶治疗儿童哮喘较β-酰胺类药物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13):202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乳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旨在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治疗有效性。 方法 选取该中心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之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42/44)高于对照组(84.09%,3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且较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更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骨折端感染创面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住院的骨折端感染创面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如饮食护理指导、情志护理、疾病知识宣教、创面特殊处理等。分别于入院后1 d、出院前1 d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CL-90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院前1 d 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入院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疾病知识宣教、情志护理、社会支持干预、饮食护理指导、创面特殊处理等能缓解骨折端感染创面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2014, 30(13):20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伴顽固性腹泻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伴顽固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泻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 30例腹泻患者中肠道感染性腹泻10例(33.3%),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8例(26.7%),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例(16.7%),胃肠功能障碍性腹泻3例(10.0%),机械通气相关性腹泻2例(6.7%),胃肠动力药物性腹泻2例(6.7%)。对不同原因的顽固性腹泻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治愈28例,转院1例,死亡1例。 结论 脑卒中伴顽固性腹泻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针对腹泻原因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和减少腹泻的发生。
2014, 30(13):20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门诊收治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风险事故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4%(170/180),风险事故发生率为3.9%(7/18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1%(2/18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6%(136/180),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6.1%(29/18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3%(33/1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18、14.94、30.41,P<0.05)。 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门诊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促进门诊护士主动、自觉工作局面的形成,符合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将人本观念融入到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28.21±2.74)分]、护理满意度[(98.91±2.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33±3.35)、(94.24±3.17)分],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2.05±3.19)、(42.43±7.8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72±4.31)、(46.53±8.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满足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需求,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2014, 30(13):20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康复新配合红外线治疗2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和护理措施。 方法 将60例Ⅰ~Ⅱ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溃疡创面采用康复新配合红外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胰岛素、庆大霉素混合液于溃疡创面湿敷;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溃疡愈合程度、时间制定疗效标准,对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1),治疗7 d时观察组溃疡愈合率(36.7%,1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1)。 结论 使用康复新湿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和护理效果优于胰岛素 、庆大霉素湿敷的疗效和护理效果。
2014, 30(13):20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胎龄、体质量、重度窒息等情况,通过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早产儿颅内出血21例,记录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胎龄、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关系,并加强护理。 结果 21例颅内出血早产儿经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治愈13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胎龄小、体质量低及Apgar评分低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与胎龄大、体质量高及Apgar评分高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86、7.81,P<0.05)。 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窒息程度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早产儿护理,及早发现颅内出血,以便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2014, 30(13):20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案,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干预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66.67%(32/48),明显高于对照组(45.83,22/48);不能依从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1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10.77,P<0.05)。干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35/48)、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00%(24/48)、66.67%(32/48)];无效率为8.33%(4/48),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09、9.09,P<0.05)。 结论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和临床疗效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4, 30(13):20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路径护理在内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患者15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措施,研究组实施路径护理配合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5/7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21/75);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4.67%(71/75)、96.00%(72/75),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4.00%(63/75)、86.67%(6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实施路径护理措施进行手术配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护患信任感,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13):20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感染科护士对职业性风险的认知水平及如何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水平。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钢总医院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状态。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6.4%。 结果 感染科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水平较低,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险为针头刺伤及病原体暴露,占81.1%(43/53);高达81.1%(43/53)护士暴露于患者飞沫和伤口分泌液。自我防护意识较差,35.8%(19/53)护士对于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来源于工作时老师、同事的提醒,71.7%(38/53)护士防护知识掌握不够。 结论 加强对护士职业风险认知的教育,注重对护士自我防护措施的培训,有助于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014, 30(13):20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7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质量测定表(FACT-G)和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4, 30(13):204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被动物咬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00例被动物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科被动物咬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初诊结束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焦虑度、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19.16±5.71)分]、护理满意度(9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55±4.36)分、80%(40/50)],焦虑度 [(10.45±2.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11±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被动物咬伤急诊患者中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大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降低患者焦虑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2014, 30(13):2042.
摘要:【提 要】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意识障碍程度加深,导致疼痛感减轻,反应迟钝;并且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等因素,导致静脉滴注过程中易出现药液外渗现象。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加强护理。该院采用温经活血散、蜂蜜调和外敷联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或仅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湿敷静脉滴注外渗局部的方法,使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静脉滴注外渗得以治愈,无并发症发生。表明积极、有效地对老年患者静脉滴注外渗给予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患纠纷,促进患者康复,为老年患者治疗提供保障。
2014, 30(13):2044.
摘要:【提 要】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外结核患者采取病情观察、用药护理、换药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感染等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临床治愈率为96.2%(25/26),好转率为100.0%(26/26)。SLE伴肺外结核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4, 30(13):2045.
摘要:【提 要】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患者术后出现谵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发现,术后谵妄与心理因素、应激反应、低氧血症、疼痛及药物有关。1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痊愈出院。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谵妄前趋症状,及时给予治疗,采取全面、安全的护理措施可阻止谵妄的发生或缩短谵妄时间,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康复出院。
2014, 30(13):2047.
摘要:【提 要】 对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78例重型颅脑损伤(SCI)患者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特点,分析、观察护理重点、难点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经重点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科学护理,17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139例,死亡39例。并经恢复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心理辅导,使其重获信心,回归社会。按照SCI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更好地适应新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014, 30(13):20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鸡蛋清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 年12月收治的45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鸡蛋清混合液灌肠,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并采取心理、饮食及疼痛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 45例患者总治愈率为66.7%(30/45),总有效率为93.3%(42/45)。 结论 鸡蛋清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心理、饮食及疼痛护理等综合护理。
2014, 30(13):20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门诊输液室静脉滴注治疗,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30%及以上患儿共296例,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针,采用加大穿刺角度、延长见回血后针头进入血管深度的方法,并对静脉滴注部位进行有效固定。 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和护士娴熟的穿刺技巧,296例肥胖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274例,穿刺成功率为92.57%。 结论 掌握影响肥胖患儿静脉滴注成功的技巧和因素,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保证静脉滴注过程顺利进行,使护理品质和家长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2014, 30(13):2052.
摘要:【提 要】 麻醉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培训阶段后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慢慢体会到气管插管操作要领。通过使用帝视内窥镜,避免学生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同时,有助于培训正规气管插管操作方法。在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不仅可提高麻醉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而且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还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气管插管操作不熟练导致的损伤。
2014, 30(13):2053.
摘要:【提 要】 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近年来新设的医学技术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新问题。不同于传统五年制以培养诊断医生为目的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影像学技师,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基于此,针对该专业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结合该专业临床工作特点开展教学改革,并对该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索。
范瑞明,姚声涛,李 刚,曾尤超,焦 松,夏湘平,韩 冲,龚其海
2014, 30(13):2055.
摘要:【提 要】 临床见习是医学教学的必要环节之一,可加深医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鉴于医学见习生处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实习之间的特殊阶段,尤其对于脑血管病科这种三级临床学科来讲,由于神经系统的抽象性及复杂性,见习时间又相对较短,主要以临床观摩为主,加之受患者欠合作及病种不全等制约,故教研室应制定详细、规范的见习计划,教师应全面掌握培养目标及每次见习课的目的与要求,充分发挥见习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改进脑血管病专业见习课教学方法,逐步培养见习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同时,需注重培养其爱伤观念。
2014, 30(13):2057.
摘要:【提 要】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各专业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正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合我国国情的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训的必经环节。为保证培训质量,应根据培训细则制订并严格执行检验医师轮转的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案、考核与评估,并对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2014, 30(13):2059.
摘要:【提 要】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条件。该文介绍了中药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标准的制定、具体建设工作及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建设,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思路。
2014, 30(13):2060.
摘要:【提 要】 通过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药师培养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对于刚走出校门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探讨怎样能快速帮助其将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技能,加速扩大临床药师队伍,解决医院临床药师不足的问题。注重青年临床药师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在掌握基本专科药学和医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坚持独立查房与会诊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注重青年临床药师从专职化向专科化转变过程的培养等经验是医院加速临床药师成熟的较好的方法和工作模式。不同医疗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青年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
2014, 30(13):2062.
摘要:【提 要】 外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如何改革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能立足基层、服务基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护理人才是所有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问题。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大实训考核力度,实行开放式实训室管理等方法,突出高职护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4, 30(13):20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结合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带教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 将2008级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班42名实习学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名,研究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PACS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带教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将两组学生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 研究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报告书写及综合阅片分析能力测试成绩[分别为(86.55±3.97)、(89.78±0.77)、(87.38±8.9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23±3.70)、(79.33±0.79)、(78.35±1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32、5.223、-2.658,P=0.000、0.000、0.018)。 结论 PBL教学法结合PACS应用于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带教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014, 30(13):2065.
摘要:【提 要】 批量创伤的应急处置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效、有序地救治儿童批量创伤患者是检验医疗机构组织能力和急救技能的重要标准,合理、优化的应急流程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医学生应了解批量创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早期急救程序。该文以自身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理论讲授与应急演练相结合,并模拟不同伤情患者,就医学生在批量创伤应急培训包括急救技能培养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探讨批量创伤在急诊医学中的教学模式与培训方法。
2014, 30(13):2067.
摘要:【摘 要】 目的 增强实习医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在妇产科的短暂学习时间转变观念,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做准备。 方法 将2012~2013年在该院实习的54名七年制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观察组各27名。传统教学组学生采取单纯跟随教师查房手术、书写病历等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采取模型、内窥镜示教及情境设定、问题式学习方法等多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结果 实习结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两组学生在分析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兴趣增加等3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58、9.272、6.665,P=0.001、0.010、0.036)。观察组学生中成绩优秀例数(14例)与传统教学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5,P<0.05)。 结论 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适当进行双语教学、寓教于乐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4, 30(13):2069.
摘要:
2014, 30(13):2076.
摘要:
2014, 30(13):2077.
摘要:
2014, 30(13):2078.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