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0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石菖蒲挥发油改善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行为学的抗氧化机制探讨

      2014, 30(14):2081.

      摘要 (8366)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石菖蒲挥发油对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行为学改善的抗氧化机制。 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癫痫组(30只)、石菖蒲挥发油组(30只),后两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法建立癫痫动物模型;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癫痫模型大鼠在致痫后4、24、48 h断头取脑,检测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结果 (1)行为学:癫痫组与石菖蒲挥发油组首达4级发作时间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改变:癫痫组较石菖蒲挥发油组MDA、NO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和石菖蒲挥发油组的自由基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石菖蒲挥发油能改善氯化锂-匹鲁卡品致痫大鼠的行为,并可能通过抑制 MDA、NO含量的增加和SOD的减少,保护海马区神经元损伤。

    • 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 30(14):2083.

      摘要 (6517)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表浅性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5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膀胱灌注药物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25例,低浓度组31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 mg,高浓度组为1.0 g/L,低浓度组为0.6 g/L。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CT)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QC30)以及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QLQ-BLS24)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17.6±1.2)个月。其中高浓度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1/25),复发时间为术后(12.4±0.8)个月;低浓度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9.7%(3/31),平均复发时间为(9.8±0.6)个月。两组复发率以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

    • 地佐辛和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2014, 30(14):2086.

      摘要 (667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P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PD组)组各100例。P组静脉注射首剂量的丙泊酚2 mg/kg;P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2 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P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分别于三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苏醒时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后检测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用药2 min、苏醒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统计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苏醒时、苏醒后5、10、15、30、60 min各时间点宫缩疼痛评分。 结果 (1)术中PD组的HR、SpO2显著高于PF组和P组(P<0.05);苏醒时PF组和PD组 HR、SpO2也显著高于P组(P<0.05)。(2)术中和苏醒时,PD组和PF组NE、ADR、ACTH、COR显著低于P组(P<0.05)。(3)PD组和P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少于P组(P<0.05)。(4)PD组和PF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P组(P<0.05)。(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PD组优于PF组和P组(P<0.05或P<0.01)。 结论 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佳,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应激反应轻,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 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014, 30(14):2089.

      摘要 (8042)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数之间、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住院治疗的1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hs-CRP、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狭窄血管数和患者住院时间。 结果 STEMI组与NSTEMI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数呈直线正相关,且NSTEMI组(r=0.544,P<0.05)的密切程度高于STEMI组(r=0.436,P<0.05)。而LDL-C、HDL-C、apoB、apoA-1、apoB/apoA-1与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数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患者此次住院时间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347,P=0.027)。 结论 LP(a)在一定程度上能估计冠状动脉病变范围,hs-CRP与患者住院时间有一定相关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推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4, 30(14):2092.

      摘要 (956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肌梗死部位、脑梗死部位及确诊脑梗死时间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 两组患者患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意识障碍、低血压、脑梗死确诊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心前壁和脑干梗死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早期确诊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同期行修补和迷宫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2014, 30(14):2094.

      摘要 (8383)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迷宫手术对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986例4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术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房颤分为三组。A组为不合并房颤患者(窦性心律),共619例;B组为合并房颤并同期进行迷宫手术患者,共269例;C组为合并房颤未同期处理患者,共98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恢复情况。 结果 C组患者预后较差,机械通气时间更长,肺炎发生率更高,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其他两组。经过倾向性匹配后,A组与B组在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肾衰竭、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并房颤的房间隔缺损患者同期进行迷宫手术并不增加围术期死亡率,迷宫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比例较高,效果满意,应积极在房间隔缺损矫治手术中同期进行。

    • 认知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4, 30(14):2097.

      摘要 (787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对2013年1~12月入组的100例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认知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自制的药物认知与服药态度评估表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优劣及疾病的康复情况。 结果 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BPRS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

    • 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疗效比较

      2014, 30(14):2099.

      摘要 (7830)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RH)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H)治疗宫颈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行LRH的63例(腹腔镜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行RAH的74例(开腹组)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切除阴道长度、切除主骶韧带长度、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尿潴留发生率等。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切除的阴道长度[(3.4±0.5)cm]大于开腹组[(3.2±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切除的主、骶韧带长度,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RH较RAH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手术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手术治疗宫颈癌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自我管理运用于急性中耳炎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2014, 30(14):2102.

      摘要 (7798)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急性中耳炎(AOM)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2013年6~12月就诊的156例AOM患儿及其家长(156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对患儿家长实施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包括资信宣教、动机面谈、心理支持、健康日记等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结果 观察组患儿AOM平均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AOM患儿家长实施自我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化患儿家长的遵医行为,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 健康教育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满意度的影响

      2014, 30(14):2104.

      摘要 (780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术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镇痛效果的满意度。 方法 选取2013年2~10月该院下肢骨折全身麻醉插管术后使用PCIA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由麻醉医师常规术前访视时介绍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法;观察组50例,除麻醉医师常规术前教育外,术后返回病房后由麻醉护士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PCIA的使用宣教,自设访谈问卷,使用访谈法48 h后停止使用镇痛泵时收集两组患者术后PCIA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的临床资料。 结果 观察组镇痛泵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术后再次宣教,患者PCIA的术后使用情况、镇痛效果及满意度均得到改善与提高。

    • >短篇论著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比较

      2014, 30(14):2107.

      摘要 (7828)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不良反应,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压、LVEDD、LVEF以及不良反应在治疗后均得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略优于对照组患者,且LVE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和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作为β受体阻滞剂,在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其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上优先选择卡维地洛作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 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荟萃分析

      2014, 30(14):2109.

      摘要 (9188)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以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为首发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 方法 检索国内外1980~2014年发表的以SIADH为首发表现的GBS病例报道,对纳入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 结果 共纳入4例病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8~82岁,中位年龄62.5岁。初期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100%)、头痛(50%)、疲乏(50%)、背痛(50%)、呼之不应(25%)、呕吐(25%)等,查体常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定位体征(75%)。发病至GBS典型症状出现时间3~15 d,中位时间5 d。 结论 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病情较重、诊断困难。明确诊断后,治疗反应可,预后好。需行肿瘤筛查,排除副肿瘤综合征可能。

    • 动态数字化平板胃肠机在PICC导管异位中的应用价值

      2014, 30(14):2111.

      摘要 (751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动态数字化平板胃肠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异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发生PICC异位患者15例,在动态数字化平板胃肠机透视引导定位下进行复位。 结果 15例PICC异位患者全部一次复位成功,成功率为100%。 结论 在动态数字化平板胃肠机透视引导下行PICC其头端复位是一种准确、直观、简单、省时、安全的复位方法,并且辐射剂量低。

    •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35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4, 30(14):2113.

      摘要 (699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 类风湿关节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研究

      2014, 30(14):2116.

      摘要 (789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症(CAS)的相关性。 方法 将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RA患者130 例(RA组),根据改良的疾病活动性评分分为4个亚组(RA1、RA2、RA3、RA4),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颈动脉内膜增厚情况及颈动脉斑块数量,并探讨CAS相关性因素。 结果 RA组患者CAS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缓解期患者CAS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发生CAS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类风湿因子滴度、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是CAS的危险因素。 结论 RA与CAS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 赶黄草中槲皮素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2014, 30(14):2118.

      摘要 (792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从3种常用提取方法中选择一种提取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方法。 方法 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分别对回流法、超声法、浸溃法3种常用提取方法对赶黄草药材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槲皮素在2.72~10.86 μg/mL时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流法、超声法、浸溃法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分别为1.11%、1.01%、0.8%。 结论 该研究条件下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法。

    • 缺血修饰清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4, 30(14):2120.

      摘要 (945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均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同时检测冠心病相关检测指标脂蛋白(a)水平,分析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出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脂蛋白(a)单项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00%(33/60)、41.67%(25/60),联合两项检测阳性检出率高达81.67%(49/60),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析显示,缺血修饰清蛋白的特异性为95.00%,与脂蛋白(a)的特异性(8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修饰清蛋白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冠心病的良好指标之一,联合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和脂蛋白(a)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的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 >调查报告
    • 1052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4, 30(14):2122.

      摘要 (740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情况。 方法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儿科门、急诊和儿童保健科门诊就医的1 052名儿童家长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长获得手足口病知识的途径、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 家长获得手足口病知识最常见的途径是学校(幼儿园)(68.1%)和电视(60.3%),其次是报纸(42.2%)、网络(32.7%)和医院(32.7%)。大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处于一般认识水平。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家长的文化程度,孩子年龄、入学(托)地点以及是否曾患手足口病和相关性疾病是家长认知的影响因素(F=22.727,P=0.000,r=0.584、0.445、-0.531、0.323)。经两两比较显示孩子年龄小于3岁、> 5岁及孩子曾患手足口病的家长分数最高;家长的学历越高得分越高;孩子入学(托)地点为城市的家长得分最高,乡镇次之,散居最低(P<0.05)。 结论 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不高,今后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和评估,并对3~5岁、未患过手足口病及在乡镇入托(学)和散居儿童家长和低学历家长进行重点宣教和评估。

    • 儿童静脉留置针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4, 30(14):2125.

      摘要 (759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目前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家庭护理的现状,为护士开展静脉留置针家庭护理与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临床观察、访谈等方法,对523例门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留置针患儿的家庭护理状况,99.4%家属接受留置针静脉滴注及留置针价格、80.5%使用前理解并知晓留置针的护理、40.5%家属对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满意、39.6%留置针被患儿抓扯、36.9%家属满意护士对留置针并发症的处理、23.3%家属认为留置针适宜家庭护理、99.0%家属担心脱针。留置针并发症中,渗漏占14.3%、堵管占6.1%、脱管占7.3%、红肿占12.2%、静脉炎占0.3%。 结论 目前,门诊静脉滴注患儿留置针家庭护理现状不理想,护士应加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以及系统的健康教育,保证留置针家庭护理安全性,有效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

    • 某院2012~2013年婴幼儿腹泻1607例病原学分析

      2014, 30(14):2128.

      摘要 (933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婴幼儿腹泻病原构成特点。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5岁以下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筛查病原菌,同时,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检测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诺如病毒抗原。 结果 1 607例患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606例(37.71%),诺如病毒阳性220例(13.69%),肠道腺病毒阳性169例(10.52%),致病菌阳性82例(5.10%),同时,检出两种病原标本125例(7.78%);轮状病毒感染高发于秋冬季节(60.67%,364/606),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感染高峰为6~9月份(62.20%,51/82)。不同性别患儿病毒、细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607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其中轮状病毒所占比例最高,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也占相当比例,细菌感染比例较低,各种病原有不同的流行特征,针对不同病原的流行分布特点开展病原学检测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治及预防具有积极作用。

    • >综述与讲座
    •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2014, 30(14):2130.

      摘要 (602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产前应用进展

      2014, 30(14):2133.

      摘要 (7328)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4, 30(14):2135.

      摘要 (732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研究进展

      2014, 30(14):2138.

      摘要 (895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23G玻璃体切割剥除内界膜联合气体充填治疗创伤性黄斑裂孔的效果观察

      2014, 30(14):2142.

      摘要 (751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剥除内界膜联合气体充填治疗创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的创伤性黄斑全层裂孔患者11例(11眼),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行内界膜剥除联合全氟丙烷(C3F8)气体眼内充填,术后切口可免除缝合,并保持面向下的俯卧位1~2周,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结果及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裂孔封闭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行23G玻璃体切割及内界膜剥除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8眼(72.7%),经OCT证实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者10眼(90.9%),术后未能完全闭合但保持良好贴附者1眼。 结论 对创伤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设备进行手术,术中剥除内界膜联合玻璃体腔内充填长效气体,能有效封闭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视力,并能减少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

    • 老年冠心病患者556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4, 30(14):2144.

      摘要 (765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56例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 结果 老年组患者典型症状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而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特点与成年人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常伴有心律失常,往往还并发其他系统疾病。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囊炎60例疗效观察

      2014, 30(14):2146.

      摘要 (608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0~2013年该科收治的泪囊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治愈51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4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泪囊炎患者采取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三种宫内节育器置入术后对妇女月经的影响

      2014, 30(14):2147.

      摘要 (601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3种宫内节育器(IUD)对妇女月经周期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站行IUD置入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A组置入宫喜宫内节育器,B组置入吉妮致美节育器,C组置入母体乐节育器,术后即刻行B超检查,确定IUD处于正常位置,所有入组者均评估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2个月后A组患者平均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B组平均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喜内节育器较吉妮节育器和母体乐节育器置入后对妇女月经的影响更小,值得应用。

    •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30例临床分析

      2014, 30(14):2149.

      摘要 (741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 方法 采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3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其中发热26例(86.7%),咳嗽30例(100.0%)。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15例(50.0%)、消化系统损害10例(33.3%)、神经系统损害4例(13.3%)、血液系统损害20例(66.7%)、皮肤损害3例(10.0%)、肌肉及关节损害3例(10.0%)。30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出院。出院1个月随访中发现4例患儿因自行停止口服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出现复发,1例患儿患幼年类风湿关节炎,2例患儿失访,其余均治愈,无复发。 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特点,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支原体肺炎合并多系统损害多为良性经过,多随支原体肺炎康复而消失。

    • 总胆汁酸检测对妊娠期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4, 30(14):2150.

      摘要 (783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总胆汁酸检测对诊断妊娠期胆汁淤积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凉山州妇幼保健院和南江县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并确诊为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9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总胆汁酸浓度水平,同时测定肝功能相关常规检测指标——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分析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胆汁酸和总胆红素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胆碱酯酶呈现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孕期推移,总胆汁酸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与孕期呈良好的正相关(r=0.879 2);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与孕期的相关性较差(r=0.387 9、0.372 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对于妊娠期胆汁淤积诊断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总胆红素。 结论 总胆汁酸是诊断妊娠期胆汁淤积的良好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 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2014, 30(14):2152.

      摘要 (732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MP感染率为19.72%(14/71)。合并MP感染组的患儿冠状动脉异常发生率高于无MP感染组;合并MP感染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高于无MP感染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无MP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D患儿应注意合并MP感染可能,必要时进行相关抗体检测及相应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临床分析

      2014, 30(14):2153.

      摘要 (731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中心2013年1~9月收治的48例需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从1~48号进行随机排序,并根据单、双号将患者随机、等份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5.00±2.45)min]、出血量[(38.00±4.21)mL]、排气时间[(20.0±2.2)h]、住院时间[(5.0±1.5)d]等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4.00±4.21)min、(126.00±12.26)mL、(40.0±4.8)h、(10.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例(4.17%),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16.6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P<0.05)。 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取得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更加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159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4, 30(14):2155.

      摘要 (746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采用小型接骨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159例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的治疗效果。 结果 15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1周随访情况:伤口愈合良好率达88.1%(140/159),咬牙合关系良好率达80.5%(128/159);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骨折愈合良好率达93.1%(148/159),咬牙合关系良好率达94.3%(150/159),开口型正常率达81.1%(129/159),张口度正常率达85.5%(136/159)。 结论 小型接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

      2014, 30(14):2157.

      摘要 (728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水平变化与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临床确诊AP患者(AP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各76例,AP组患者中包括重症胰腺炎(重症胰腺炎组)29例和轻症胰腺炎(轻症胰腺炎组)4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对症治疗,进行TNF-α、IL-1β、IL-6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前重症胰腺炎组和轻症胰腺炎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症胰腺炎组高于轻症胰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组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P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动态监测TNF-α、IL-1β、IL-6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 药物流产术后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90例临床效果观察

      2014, 30(14):2158.

      摘要 (751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术后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临床效果,以进一步提高该院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安全性。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自愿终止妊娠患者1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流产术后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对照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后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8%)明显优于对照组(90.0%),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2.2%),患者总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药物流产术后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早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4, 30(14):2160.

      摘要 (7255)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 年10月该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2例,创面涵盖踝关节感染不愈、骨髓炎、肌腱、神经、血管或钢板外露。 结果 52例患者中术后2周内发生早期并发症8例,其中皮瓣皮缘部分坏死5例、皮瓣下血肿1例、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未愈各1例。 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合理的设计皮瓣、注重手术操作技巧、术后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可降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2014, 30(14):2162.

      摘要 (736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就传统的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入路(对照组,n=50)与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观察组,n=50)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良好愈合,无切口感染,无旋肱血管损伤和腋神经损伤。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中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肩外侧小切口微创入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关节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临床分析

      2014, 30(14):2163.

      摘要 (693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35例,分析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恢复情况、随访结果。 结果 35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后,32例症状减轻,2例造瘘口闭合,1例症状较前加重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结论 对梗阻性脑积水,采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会产生脑脊液过度引流,最符合患者生理,值得推广。

    • 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胆囊B超改变的观察与探讨

      2014, 30(14):2165.

      摘要 (743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胆囊B超图像特点。 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及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慢性肝炎20例(A组)、重型肝炎35例(B组)、肝硬化25例(C组);另选取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胆囊B超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 观察组中有62例胆囊异常,占77.5%(62/80),对照组有7例胆囊异常,占17.5%(7/40),观察组胆囊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C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显著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各组(A、B、C组)的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的胆囊壁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多合并胆囊异常,通过观察胆囊B超图像改变,可为肝脏病变程度的判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妇科B超在绝经后女性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2014, 30(14):2166.

      摘要 (742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妇科B超检查在绝经后女性妇科体检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1月在该院体检中心行妇科B超检查的6 372例绝经后女性资料。 结果 6 372例受检者中确诊妇科疾病患者1 213例,检出子宫肌瘤603例、盆腔积液374例、卵巢囊肿200例、子宫内膜癌31例、卵巢肿瘤3例、输卵管肿瘤2例。 结论 妇科B超检查具有筛查方便、有效、无创、经济等优点,是绝经后女性进行妇科体检的理想方法,在妇科体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临床及超声影像特征鉴别

      2014, 30(14):2168.

      摘要 (731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及超声影像特征,提高子宫腺肌症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6例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组)、134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孕产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影像特征、癌抗原125(CA125)、血红蛋白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年龄、孕产史、经量增多及月经紊乱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症组进行性痛经发生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而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增大、表面结节感及子宫压触痛等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子宫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症组CA125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腹部B超子宫腺肌症组的诊断率明显低于子宫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阴道彩超两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各具其临床特点,结合多因素可提高诊断率。

    •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 30(14):2170.

      摘要 (773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疗效。 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门诊治疗的白癜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以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对照组以308 nm准分子激光配合常规治疗,12周后统计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经12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41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55/60),较对照组78.3%(47/6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 结论 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效果优于308 nm准分子激光配合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 30(14):2171.

      摘要 (769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两组均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79例,占98.75%,对照组总有效64例,占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基本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康复新液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 30(14):2173.

      摘要 (600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压疮患者66例,所有患者在对压疮及周边皮肤予以无菌消毒后,用浸泡康复新液的无菌纱布贴敷创面,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66例压疮患者中,2个月内治愈5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死亡1例),治愈率78.8%,总有效率93.9%;半年内治愈6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死亡),治愈率96.9%,总有效率98.5%。 结论 康复新液治疗压疮效果满意,是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连素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2014, 30(14):2174.

      摘要 (777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黄连素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该院内分泌科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50例和观察组(黄连素治疗)50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抵抗指数。 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指数为1.99±0.82、抵抗指数为2.51±0.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10±0.69、3.50±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黄连素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为更好地治疗奠定了基础。

    •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2014, 30(14):2175.

      摘要 (773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生物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01例,按出生日期输入电子表格顺序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101例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100例给予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1.09%(92/101),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84.0%(84/100),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经皮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两组该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8%;对照组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胆红素下降速度,并且具有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米索前列醇配伍凝血酶纱条填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4, 30(14):2177.

      摘要 (767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配伍凝血酶纱条填塞子宫腔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顺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产妇15例,应用米索前列醇400 μg塞入直肠内,并加凝血酶纱条填塞子宫腔治疗产后出血。 结果 治疗效果良好,产后出血均得到控制,无一例需要开腹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术。 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用药配伍凝血酶纱条填塞子宫腔能够快捷、有效控制产后宫缩乏力出血,是应急处理和治疗的良好方法。

    • Vitapex糊剂与米诺环素用于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比较

      2014, 30(14):2178.

      摘要 (723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Vitapex糊剂与米诺环素用于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择该院口腔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7例150颗牙,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Vitapex糊剂组(73例75颗牙)和米诺环素组(74例75颗牙),分别采用Vitapex糊剂与米诺环素行根管内封药;比较两组患者封药后2周和随访1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 Vitapex糊剂组和米诺环素组患者封药后2周临床疗效分别为86.67%(65/75)和84.00%(63/75),随访1年临床疗效分别为96.00%(72/75)和93.33%(7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itapex糊剂与米诺环素用于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临床近远期疗效相当,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2014, 30(14):2180.

      摘要 (725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 2011 年 6 月到至2013 年 5 月该院收治的 50 例A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再配合乌司他丁治疗;其余23例AL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炎症指标,记录ALI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LI的有效率达88.9%(24/27),与对照组有效率6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20±11)d]短于对照组[(34±12)d],病死率(18.5%)低于对照组(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对原发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配合乌司他丁药物治疗ALI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能显著改善ALI患者的肺组织换气功能及预后。

    • 不同麻醉给药方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4, 30(14):2181.

      摘要 (599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改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该院所收治的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全静脉组和静吸复合组,每组59例。全静脉组采用靶控输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组采用异氟醚与瑞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与静吸复合组比较,全静脉组患者术后8、24 h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比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20.34%和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静脉组患者术后24 h的MMSE评分值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对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要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在临床推广。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2014, 30(14):2183.

      摘要 (7199)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病原菌清除率等。 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病原菌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提高病原菌清除率、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单用左氧氟沙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护理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2014, 30(14):2185.

      摘要 (752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方法 收集该院呼吸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5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 结果 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其中54例顺利脱机,1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结论 经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迅速纠正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通过积极、全面、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4, 30(14):2186.

      摘要 (7378)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198例(234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加压泪道冲洗、探通注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患儿治愈率。 结果 新生儿泪囊炎198例(234眼),加压冲洗治愈率为4.27%(10/234)。用5号冲洗式泪道探针经下泪小管进行,一次性探通注药治愈率84.19%(197/234),2次以上探通注药治愈率为8.12%(19/234),总治愈率为92.31%(216/234),其中172例3~6月龄患儿治愈率达98.26%(169/172)。 结论 在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方法中,泪道加压冲洗术及泪道探通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方法,3~6月龄为最佳探通年龄。

    • 两种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2014, 30(14):2188.

      摘要 (7806)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68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0.6%),且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式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慢性咽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适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 舒适护理在改善胆石症患者疼痛和负性情绪中的作用

      2014, 30(14):2189.

      摘要 (718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胆石症患者疼痛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疼痛耐受情况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胆绞痛耐受情况和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胆石症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乳腺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

      2014, 30(14):2191.

      摘要 (739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1.5T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68例行乳腺1.5T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和检查中的心理护理。 结果 68例均顺利完成扫描,并且图像清晰无伪影,患者在检查后无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 充分做好检查前和检查中的护理是顺利进行乳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重要条件。

    • 高龄骨科患者的护理

      2014, 30(14):2192.

      摘要 (720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为了探讨住院高龄骨科患者的护理方法,获得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收集2013年1~11月共331例高龄骨科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加强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331例高龄骨科患者均缩短在院时间,痊愈出院。根据骨科高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更好的促进高龄骨科患者的配合,使高龄骨科患者更早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 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的护理

      2014, 30(14):2194.

      摘要 (752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从心理、饮食、造口护理、排便习惯的建立等方面分析总结57例直肠癌术后使用人工肛门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57例患者均不同程度掌握了人工肛门的护理。直肠癌术后人工肛门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

      2014, 30(14):2195.

      摘要 (745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2年1至2013年2月在该院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访视组各60例,对照组在手术当天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访视组采取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术后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 访视组护理满意度为95%(84/88),高于对照组[(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经访视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术前访视的患者情绪稳定,心率、血压正常,无并发症发生,与未访视患者明显减少了不适感。 结论 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实施人性化的术前访视,让患者在一个较平稳的生命指标下完成手术,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并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自然分娩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4, 30(14):2197.

      摘要 (719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的有效对策。 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 893例自然分娩会阴切口产妇的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结果 所有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48%(28/1 893);年龄、肥胖、贫血、产程延长、多次肛查及阴道检查、切口污染、缝合技术是会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论 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加强产程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助产缝合技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产后处理等,是预防和减少会阴切口感染的有效对策。

    • 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2014, 30(14):2198.

      摘要 (715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方法 将144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 结果 干预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2.1 d,对照组为36.2 d;干预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肺炎18例,发生率为25.0%。以上2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除机械通气1 h后,在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转移术25例手术配合回顾分析

      2014, 30(14):2200.

      摘要 (719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 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行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转移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经过6~18周的随访,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对手术配合效果满意。 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正确的配合是腓肠神经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
    • 中药穴位贴敷合并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2014, 30(14):2202.

      摘要 (611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合并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妇科收治入院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根据采用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研究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口服元胡止痛滴丸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予以中药穴位贴敷合并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治愈率为52.0%(26/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38/50),治愈率为22.0%(1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候评分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 VA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合并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

    • 祛湿解毒软坚汤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观察

      2014, 30(14):2203.

      摘要 (7672)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药祛湿解毒软坚汤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139例囊肿性痤疮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口服祛湿解毒软坚汤,每天1剂,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每次10 mg,每天3次,疗程均为6周,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停药1个月时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6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63/70),对照组为85.5%(4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60/70)和66.7%(33/69),观察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6%(6/70),对照组为37.7%(26/69),观察组安全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祛湿解毒软坚汤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肘关节鹰嘴滑囊炎53例治疗体会

      2014, 30(14):2205.

      摘要 (718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治疗肘关节鹰嘴滑囊炎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53例肘关节鹰嘴滑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45例,采取关节镜进行滑囊切除8例,总结治疗效果和治疗并发症。 结果 4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经住院治疗0.5~1.0个月后上肢疼痛消失,功能恢复,8例经过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3周后顺利康复出院,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鹰嘴滑囊炎均未再复发。 结论 对肘关节鹰嘴滑囊炎采取合理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和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均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 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60例临床观察

      2014, 30(14):2207.

      摘要 (601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1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针刀配合针灸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温脾补肾疏肝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2014, 30(14):2209.

      摘要 (740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温脾补肾疏肝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到该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降糖药物和饮食与治疗前保持一致,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降脂效果和血脂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降脂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3.3%(19/30),两组比较,降脂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组在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脾补肾疏肝法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降脂效果,改善各项血脂相关指标,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医学教育
    • 皮肤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探析

      2014, 30(14):2211.

      摘要 (7207)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为适应医学发展的形式和皮肤科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0级临床南山班学生,尝试以临床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专业课程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用英语对病例展开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式教学改革。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发现开展以临床病例为导入式的互动教学,可以将医学英语融入专业课程课堂中,并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基于翻转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探析

      2014, 30(14):2212.

      摘要 (760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分子生物学的飞速进展,迫切需要新的药理学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CM)”被评为2011 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该文首先介绍翻转课堂的内涵,对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药理学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翻转课堂应用于药理学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最后对药理学翻转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可行方案。

    •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4, 30(14):2214.

      摘要 (764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运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首先探讨项目学习所包含的具体实施过程,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入手,依序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实施、完成、评价,对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中实施项目学习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式,通过完成项目使学生自主学习、有趣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 QQ群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4, 30(14):2215.

      摘要 (588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QQ群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2008级和2009级学生各100名,其中2008级学生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未引入QQ群辅助教学;2009级学生采用QQ 群互动模式辅助教学:教师建立专用QQ群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加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课前师生在QQ群上集中讨论并布置作业,课后定时群上集中答疑,最后在学期末利用学生座谈会调查实验结果。 结果 QQ群互动式教学辅助实验教学组较传统式实验教学组取得了更好的效果:2008级学生中有49%的学生(49名)基本满意,25%的学生(25名)认为传统教学效果一般,20%的学生(20名)认为传统教学难以理解,学生对实验课教师的满意率为79%,期末考试优秀率37%;2009级学生中有91%的学生(91名)非常满意,仅有5%的学生(5名)认为教学方式一般,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为95%,期末考试优秀率83%。 结论 QQ 群互动式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与临床教学对新进护士综合职业素质的影响

      2014, 30(14):2217.

      摘要 (720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参与临床护理带教对护士的职业素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07年新进院、目前参与临床教学满1年以上的护士50名,对其参与临床教学前后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参与临床教学年限与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比分析2007年新进的30名非临床带教与50名临床带教护士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 结果 参与临床教学后比参与临床教学前的年度工作绩效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教龄越长对年度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越明显(P<0.05);临床带教护士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明显优于非临床带教护士(P<0.05)。 结论 参与临床教学对新进临床护理护士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环境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4, 30(14):2219.

      摘要 (7463)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弹性认知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环境卫生学》课程的特点则体现在边缘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上,二者的结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与思考,能够协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该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了医学院校《环境卫生学》本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问题。

    •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案探讨

      2014, 30(14):2220.

      摘要 (5875)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建立案例库、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反馈与提高三个环节。该文结合不同类型案例的特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其灵活应用,使药事管理与法规的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 >医疗卫生管理
    •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模式探讨

      2014, 30(14):2222.

      摘要 (732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室功能等综合因素,构建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配置原则;通过建立具备登记、查询等基本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化信息档案的方式,实现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管理,确保每台仪器设备使用达到信息清晰性、数据准确性、查询便捷性、更新及时性、管理高效性,为中心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升中心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

    • 品管圈在推进安全型留置针使用及减少针刺伤中的应用

      2014, 30(14):2224.

      摘要 (718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感染病房提高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的影响,减少针刺伤,提高静脉滴注的安全性。 方法 成立QCC,设置安全型留置针使用检查表,对现况问题进行要因分析,确立并落实了7项质量改进措施。 结果 安全型留置针使用率由改善前的64.21%(183/285)提高至90.36%(253/280),使病房静脉滴注的安全性得到持续质量改进。 结论 QCC活动有效提高了安全型留置针的使用,同时,也取得提高护士工作激情、加强责任心等无形成果。

    • 产科护理缺陷的管理

      2014, 30(14):2226.

      摘要 (7063)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产科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寻找有效的防范对策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产科护理缺陷原因,探索有效的防范对策,并于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将其应用于产科护理中。比较实施护理缺陷应对措施前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结果 实施护理缺陷应对措施前护理事故的发生率(1.0%)显著高于实施后(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8.0%)和认可度(75.0%)显著低于实施后(97.0%、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缺陷应对措施,可以显著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 >卫生·防疫·保健
    • 某院2011~2013年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2014, 30(14):2228.

      摘要 (708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监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调整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该院2011~2013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年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95例;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2.63%(50/95),实习生次之,占27.37%(26/95);发生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71.58%(68/95)和21.05%(20/95);暴露源疾病种类以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占首位,其后依次为不明传染源(24.75%)、梅毒(17.82%)、丙型肝炎(11.88%)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92%);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所有职业暴露的86.32%(82/95);暴露部位主要是手部,占89.47%(85/95);锐器伤发生最多的环节在手术操作缝合时(26.83%,22/82)、医疗废物处理时(21.95%,18/82)和拔针时(17.07%,14/82);暴露后处理及时,随访追踪结果显示: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结论 该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实习生所占比例高,应加强实习生的常态化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规范医务人员锐器操作,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 不同腰围、体质量指数体检人群血压及心踝血管指数比较

      2014, 30(14):2230.

      摘要 (725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超体质量、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者血压和心踝血管指数(CAVI)、腰围、体质量指数(BMI)对动脉硬化与高血压评价的作用。 方法 将该院2013年9~12月接诊的675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检者身高、体质量与腰围的测量,进一步计算出BMI。使用动脉硬化测量仪检测CAVI与血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性中心性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4.9%(329/439)、61.0%(144/236),超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48.1%(211/439)、35.6%(84/236),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6.4%(72/439)、9.3%(22/236)。其中超体质量、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者血压明显较BMI、腰围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体质量、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者较BMI、腰围正常者更容易患高血压。此外,单一BMI或腰围检测值无法准确体现动脉硬化与肥胖的关系。

    •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农村高血压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4, 30(14):2232.

      摘要 (7515)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农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对该区东、西、南、北、中5个乡镇3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免费高血压现状调查。 结果 累计调查77 522人,确诊高血压11 889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5.34%。高血压知识知晓2 327人,知晓率为19.57%(2 327/11 889)。血压得到控制1 454人,控制率为12.23%(1 454/11 889)。食盐、脂肪摄入过多,吸烟或酗酒,有高血压家族史,工作压力大和劳动强度大均是导致农村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结论 农村居民高血压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必须给予积极的干预指导包括提供政府支持,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和用药指导,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 文化 社会文化变迁与精神卫生

      2014, 30(14):2233.

      摘要 (9053)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文化具有社会性,由人类创造,同时,人类又受文化影响,文化对人心理具有特殊作用。精神卫生离不开文化概念,文化影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发生。社会文化不断变迁,人类面临的精神卫生问题也不断变化。探讨精神卫生,需有一套超越时代、文化局限而能共享的概念和方法,作为发展有特异性、时代性的理论和方法的坚实基础或重要的参照系,对于精神卫生事业的差异化、专门化发展至关重要。

    • >基层园地
    • 儿童气管插管患者适应证及并发症研究概况

      2014, 30(14):2235.

      摘要 (723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静脉滴注过程中意识丧失18例原因分析

      2014, 30(14):2236.

      摘要 (734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如何正确指导发热儿童退热和选药

      2014, 30(14):2237.

      摘要 (7334)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短篇与个案
    • 左侧主支气管内瓜子壳异物1例

      2014, 30(14):2239.

      摘要 (755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家族性白血病6例临床分析

      2014, 30(14):2240.

      摘要 (7084)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