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15):2240-224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观察及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水平和生存质量。 方法 以82例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为例,对其意识改变、瞳孔变化、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优质整体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 结果 痊愈42例(51.2%),好转29 例(35.4%),转外科手术治疗3例(3.7%),病情好转不明显、经济困难自动出院1例(1.2%),再出血5例(6.1%),死亡2例(2.4%)。 结论 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了解患者病情动态变化,为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是预防并发症、降低残亡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力措施。
廖 燕,申卫东,李丽兰,周先果,何保仁,刘学军,刘金莲,黄惠妮
2014, 30(15):2241-224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居民HAP-2基因分布频率,指导相关血小板输注的治疗决策。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对2 659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健康成年人的血液样本进行HPA-2基因分型检测,用直接测序法解决HPA-2分型差异。 结果 HPA-2a/2a、HPA-2a/2b和HPA-2b/2b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15 7、0.082 4和0.001 9;测得基因多态性位点与数据库收录信息全部吻合,未发现新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位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居民HPA-2a/2b基因的杂合程度与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研究结果相似,与非洲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该研究有助于确定该地区居民HPA-2多态性分布及其潜在临床意义,能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壮族免疫性介导的血小板疾病。
2014, 30(15):2242-224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 方法 选取该室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患者30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拟定术后康复锻炼方案,术后观察伤口情况,检测体温变化,给予疼痛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功能锻炼。 结果 经随访12~24个月,该组患者平均得分82.5分,术前44.0分,术后86.0分。 结论 对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应进行早期有效的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尤其是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护理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 30(15):2243-224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在女性乳腺钼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该院行乳腺钼靶检查的1 551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BI-RADS评估分类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 结果 1 551例受检女性进行BI-RADS评估分类,Ⅰ~Ⅴ级分别为604、1 287、421、112、57例,其中行手术或活检635个,包括恶性病变111个,良性病变524个,BI-RADS评估分类的敏感度为82.9%(92/111),特异度为81.5%(427/524)。BI-RADS总体PPV为64.3%(92/143),Ⅳ、Ⅴ级PPV分别为46.7%(43/92)、96.1%(49/51),Ⅱ、Ⅲ级NPV分别为97.2%(103/106)、95.6%(324/339)。 结论 BI-RADS描述术语规范了乳腺影响报告书写,并有较高的PPV、NPV,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2014, 30(15):2244-2245.
摘要:【提 要】 探讨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选择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8例行小切口人工碎核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采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安全教育、健康指导,有效控制血糖,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7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及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做好预见性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保障患者康复。
2014, 30(15):2246-2247.
摘要:【摘 要】 目的 检测结核性与肿瘤性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生化、血常规、脱落细胞、细菌学、B超、肺CT等检查仍未确诊者)患者,经内科胸腔镜检查,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组88例和肿瘤性胸腔积液组 70例。术中同时抽取胸腔积液标本检测其 ADA、CEA、CA125、LDH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ADA 水平显著高于肿瘤性胸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90,P<0.01);肿瘤性胸腔积液CEA、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00、18.400,P<0.01);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LD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05)。 结论 ADA水平越高,结核可能性越大;CEA、CA125水平越高,肿瘤的可能性也更大;CEA、CA125水平均同时增高,肺癌可能性更大;LDH水平在结核与肿瘤性胸腔积液中差异不明显,所以联合检测ADA、CEA、CA125、LDH水平对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4, 30(15):2248-22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对该院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3例经胃镜及术后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SCT扫描,所得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观察胃癌病变情况、胃周淋巴结大小及远处转移,按国际统一的TNM分期法进行术前分期,其结果与术后病理TNM分期对照。结果 MSCT对胃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3.7%(36/43);对N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2.1%(31/43);对M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3.0%(40/43)。 结论 利用MSCT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高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率,对外科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较高价值。
2014, 30(15):2250-22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12日至2013年12月12日收治的198例STEMI患者中溶栓靶血管再通176例作为治疗组,另选择2006年5月25日至2009年5月27日住院的207例STEMI患者中溶栓再通12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溶栓后心肌酶变化(每隔2 h),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两组患者8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心肌酶到达峰值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且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可明显减低各种心肌酶的释放,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减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2014, 30(15):2252-2253.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荔之咽滴丸中高车前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为荔之咽滴丸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色谱柱:Hedera ODS-2(250.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水溶液(50∶50);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进样量:10 μL。 结果 高车前苷在0.20~2.52 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0%,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5%。 结论 HPLC用于测定荔之咽滴丸中高车前苷含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起到控制荔之咽滴丸中高车前苷含量的作用。
2014, 30(15):2254-2255.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优化冷沉淀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获得最佳的人凝血因子Ⅷ生产用冷沉淀的制备工艺。 方法 主要对溶解过程中的夹层循环水温度、搅拌转速和离心过程中的离心机转速、出液温度和进液速度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人凝血因子Ⅷ效价为衡量指标进行研究。 结果 通过该试验研究,获得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循环水温度大于25~30 ℃,搅拌转速100 r/min,离心机转速14 000 r/min,出液温度0~2 ℃,每台进液速度为3 kg/min。 结论 通过该试验研究,获得了最佳的人凝血因子Ⅷ生产用冷沉淀的制备工艺,为提高人凝血因子Ⅷ的质量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2014, 30(15):2256-22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入院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138例为接受镇痛分娩的产妇,对照组147例为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的产妇。分别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为(3.4±1.3)分,对照组为(7.9±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娩中应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技术能够延长分娩时间、减轻疼痛,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2014, 30(15):2257-22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29例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UAE治疗。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结果 术后观察12个月经周期,其中月经量减少至术前的50.3%,月经周期、经期无明显变化;20例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6例明显缓解,缓解率为93.1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7.1%;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 结论 UAE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高。
2014, 30(15):2258-22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52例伴抑郁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和记录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QOL)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并计算抗抑郁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以及HAMD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抗抑郁治疗总有效率达69.2%(18/26),对照组为38.5%(1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罗西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QOL,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15):2259-22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肾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血液净化治疗48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患者均首先在局部麻醉下行颈内静脉穿刺术,再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每周治疗2~3次,每次2~3 h,治疗时间2~8 min。治疗后均复查血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食欲增加、头晕等症状均明显改善。 结论 血液净化疗法能降低肾衰竭患者体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可改善患者的尿毒症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因此,做好透析护理工作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2014, 30(15):2260-22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中AVR导联QRS波振幅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该院内科收治的不同病因96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VR导联QRS波振幅,并将观察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AVR导联QRS振幅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AVR导联QRS波振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VR导联QRS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VR导联QRS波振幅对心力衰竭程度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2014, 30(15):2261-2262.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该科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安全,减少相关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PDT)患者73例床旁护理配合的经验和方法。 结果 73例实施PDT患者中,仅1例因高血压肥胖,经皮气管切开时误损伤甲状旁血管而发生出血,经专科医生协助手术及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并发症出血的发生率仅为1.3%。 结论 PDT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损伤小、出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术前积极准备,保障器械用物完好,术中积极配合和术后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2014, 30(15):2262-226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银星养脑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睡前服用,同时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每天1次;治疗组(29例)口服银星养脑片,每次3粒,每天3次。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相较于治疗前明显改善,也优于对照组各动脉的Vm及PI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星养脑片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有较好疗效。
2014, 30(15):2262-226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护士绩效考核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通过对该院护理人员的协作能力、工作态度、护理效率、沟通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判断该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结果 护理人员的勤劳、技能、品德及满意度指标在考核前后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绩效考核,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且护理能力得到增强。
2014, 30(15):2264-226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出院抑郁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的近期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12 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114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管理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管理组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全病程管理;对照组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的病情变化;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跟踪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 结果 管理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HAMD评分总分及减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遵医嘱服药的患者比例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预防抑郁症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 30(15):2266-22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枸橼酸钙和碳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门诊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A组口服枸橼酸钙,B组口服碳酸钙。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成本-效果比(C/E)进行分析。 结果 枸橼酸钙总有效率为85.56%,碳酸钙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钙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碳酸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枸橼酸钙和碳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疗效和成本相似,但枸橼酸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
2014, 30(15):2268-2269.
摘要:【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方法 整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123例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 结果 123例乳腺癌患者中,青年组(≤35岁)女性乳腺癌占7.3%,中年组(>35~60岁)女性乳腺癌占67.5%,老年组(>60岁)女性乳腺癌占25.2%。青年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全部乳腺癌中有非特殊类型乳腺癌101例,特殊类型乳腺癌22例;青年组乳腺癌9例全是非特殊浸润癌,而中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81.9%,老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77.4%,青年组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占比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指标青年组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VEGF)-C/VEGF-D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8.9%,高于中年组的77.1%和72.3%,以及老年组的70.9%和67.7%,但各组间VEGF-C/VEGF-D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5~60岁是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青年组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及VEGF-C/-D表达阳性率均高于中、老年组,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治疗。
2014, 30(15):2270-2272.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南充市龙门地区高血压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及当地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加大高血压基础知识的宣传,为当地居民防治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在龙门镇及周边6个村(指路碑村、中坝村、石盘村等)随机抽取1 60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统一的调查表格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高血压的一般知识进行宣传普及。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龙门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2.67%(312/1 376),应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患病率为22.37%;男性患病率(25.43%)高于女性(20.6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为36.86%(115/312)、28.85%(90/312)及7.05%(22/312),城镇明显高于农村。 结论 四川省南充市龙门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活,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安全隐患,应针对高血压开展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
2014, 30(15):2273-227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依从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MMT的效果、提出地区性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该县美沙酮门诊进行维持治疗的1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脱失情况、药物滥用史和社会支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MM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194例患者中MMT保持者135例(69.59%),MMT脱失者59例(30.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无固定职业、离异、注射吸毒和有药物滥用史是MMT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家人支持是MMT依从性的保护因素(OR=1.725、1.866、1.392、1.746、1.760、1.250、0.881,P<0.05)。 结论 及早识别MMT依从性差的患者,加强门诊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心理干预技巧,有效建立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开展人性化的美沙酮门诊服务模式,是提高MMT依从性、防治毒品滋生违法犯罪以及艾滋病感染和蔓延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4, 30(15):2275-227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舒适护理的知晓情况和执行状况,探讨如何在手术护理中落实舒适护理。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58名手术室护士,对其进行手术舒适护理知晓情况及执行状况等相关问题的回顾性调查问卷。 结果 159名(61.6%)护士了解此概念,99名(38.4%)护士理解此概念;工龄长,职称高、相对工龄短,职称低护士对此概念更为了解,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级医院护士和本科学历护士对概念了解程度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护士和低学历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士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执行舒适护理情况较急诊患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需摆放体位手术患者执行舒适护理稍优于无需摆放体位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前患者执行舒适护理情况最好,优于术中、术后执行舒适护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绝大部分手术室护士能掌握舒适护理的概念,并能在围术期主动、良好地执行舒适护理,但在急诊手术患者以及术后舒适护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2014, 30(15):2277-22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AQ),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大三 3 个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3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攻击行为现状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105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 结果 被调查的所有大学生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攻击倾向,且83.93%(825/983)的大学生表现出中度及以上的攻击行为;在不同攻击维度、中度及以上攻击倾向的大学生中,选择言语攻击的大学生88.61%(871/983),选择身体攻击的大学生59.61%(586/983);大学生攻击行为总均分和各个维度的性别、年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专业方面也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 性别、年级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结合性别和年级系统地进行。
2014, 30(15):2280-2282.
摘要:
2014, 30(15):2282-2284.
摘要:
2014, 30(15):2284-2287.
摘要:
2014, 30(15):2292-2294.
摘要:
2014, 30(15):2297-22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应用腹腔镜辅助的手术操作方法及技巧,充分提高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9例符合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手术,术中使用五孔“中间入路法”无接触技术,利用腹腔镜下看到的右半结肠系膜上静脉及分支投影标识的特点,做到对右半结肠的诸血管根部鞘内解剖分离,完整清晰的系膜游离,做到规范的淋巴结清扫。 结果 39例患者中38例手术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6~239 min,平均(158±15)min。切除标本长度约19~29 cm,上切缘距离肿瘤上缘长度(11.5±4.5)cm,下切缘距离肿瘤下缘长度(12.5±4.5)cm,术后病理均支持术前诊断。清扫淋巴结(13.5±3.5)枚不等。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2例,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对症积极治疗后均痊愈。27例随访3~30个月,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2 例分别于术后11、20 个月发生肝转移。 结论 坚持肿瘤根治术的原则,采用中间入路无接触技术,可以做到规范的区域淋巴结清扫,并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014, 30(15):2298-22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胫骨远端“L”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该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应用胫骨远端“L”形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31例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 骨折患者,通过Mazur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踝关节功能。 结果 随访18~2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骨性愈合时间10~18个月,平均12.6个月;踝关节Mazur评分结果:优1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1%。 结论 胫骨远端“L”形锁定加压钢板对胫骨远端关节面提供大范围的角度稳定性支撑,应用于复杂Pilon骨折疗效确切。
2014, 30(15):2300-230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9例AMI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0~<3 h组27例,3~<6 h组21例,≥6 h组31例。在XC80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其血浆H-FABP、MYO、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 0~<3 h组、3~<6 h组和大于或等于6 h组检测的血浆H-FABP和MY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3 h组和3~<6 h组检测血浆CK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检测血浆CK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各组检测血浆H-FABP和MYO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心电图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血浆H-FABP和MYO检测可作为AMI早期心肌缺血诊断较理想的生化指标,其阳性检出率高于心电图,有助于AMI的早期确诊、治疗疗效、预后以及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30(15):2302-2303.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损伤控制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共有96例患者被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救治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运用控制损伤理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预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等。 结果 观察组优者占比、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手术中运用控制损伤理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术后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存活率更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对于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常规手术治疗中广泛推广。
2014, 30(15):2304-2305.
摘要:【摘 要】 目的 寻找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并加以分析。 方法 对该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儿童急性中毒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主要途径为消化道(74.67%,56/75),中毒至就诊时间以0~1 h最多(50.67%,38/75),中毒种类以药物中毒为主(52.00%,39/75),临床表现不一,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54.67%,41/75),查血常规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最多(21.33%,16/75),治疗原则不变。75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后,痊愈58例(77.33%) ,好转16例(21.33%),死亡1例(1.33%)。 结论 对儿童急性中毒应尽快找出中毒来源,尽早治疗,并以预防为主。
2014, 30(15):2305-230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病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患者经3~48 h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消除,可将生命体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以及死亡病例。 结论 高血压脑病应尽可能做到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血压和严重头痛与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以及CT等辅助检查,其治疗则应在积极降压、降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经过积极合理的抢救措施常可达到较好的预后。
2014, 30(15):2308-230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等临床资料。 结果 1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无复发。 结论 自发性纵隔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经保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2014, 30(15):2309-231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四组,A组20例患者行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单纯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50例患者行减压术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固定与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C组40例患者行减压术、复位、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经关节突植骨术、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D组50例患者行减压术、复位、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经关节突植骨术、横突间、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其他三组,而术后滑脱复位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位丢失率、随访复位率及融合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功能指数障碍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种手术方法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滑脱程度、临床症状、全身情况等选取适用的手术方法。
2014, 30(15):2311-231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96例急腹症患者使用腹腔镜诊治的临床资料。 结果 96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78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治疗,16例中转开腹,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围术期无一例死亡。 结论 腹腔镜准确性及安全性高,适合广大普外科医生借鉴及应用
2014, 30(15):2312-23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胆囊疾病需择期手术患者88例,分为单孔组和传统组,各44例。单孔组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和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及美观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 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65.42±15.73)min]较传统组[(49.81±13.60)min]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9.08±1.52)mL]较传统组[(10.24±2.38)mL]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2.13±0.88)分]较传统组[(2.57±1.04)分]有所降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0.05±3.72)h] 较传统组[(11.49±4.36)h]有所缩短,进食时间[(7.48±2.29)h] 较传统组[(8.53±2.47)h]有所缩短,住院时间[(4.62±0.65)d] 较传统组[(5.87±0.79)h]有所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瘢痕可见度(8.63%)较传统组(100.00%)显著降低,而脐窝外观评分[(4.95±0.32)分]则较传统组[(3.88±0.29)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式,其在美容效果方面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前进方向。
2014, 30(15):2314-2315.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比较孕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TPN)中的应用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PICC组和CVC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一次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维护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7%,CVC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6.7%;PIC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93 d,平均(36.3± 5.4)d,导管维护费用 300~400元;CVC组的置管留置时间1~45 d,平均(11.7±3.2)d,导管维护费用500~600元;PICC组患者导管阻塞或脱落发生率为6.7%,而其他并发症(气胸、导管感染、局部动脉损伤)发生率为0、1.7%、1.7%,CVC组分别为3.3%、1.7%、3.3%、3.3%。PICC组在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维护费用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CVC组,但导管的阻塞和脱落情况则劣于C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降低并发症等优点,对减轻患者疼痛及早日康复均有重要意义。
2014, 30(15):2315-231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对于诊断高血压肾病早期肾损害的应用价值,以便对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2个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高血压肾病患者81例,根据病程长短分为3个研究组,其中研究一组有29例,研究二组有26例,研究三组有2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同时测定纳入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尿素水平,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各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尿素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增长,其水平呈上升趋势;对于阳性检出率结果分析可见,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均超过75.00%,研究一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同期脂蛋白(a)、尿素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三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与对应的其他2项指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对于诊断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肾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4, 30(15):2317-23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骨折患者70例,全部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行数字化X射线摄影术,观察侧位片伤椎相邻椎Cobb 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并通过CT片椎管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12.0±15.0)min]长于对照组[(96.0±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均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患者术后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后路伤椎植骨置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更好地纠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固定牢靠,可以更好地维持矫正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2014, 30(15):2318-231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青少年重度臀肌挛缩症的疗效。 方法 该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青少年重度臀肌挛缩症患者16例,均行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跟踪随访,评价该术式对重度臀肌挛缩症的疗效。 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1~3年,平均2.5年。疗效优12 例,良3例,可1 例,差0例。手术优良率为93.75 %。 结论 应用臀肌筋膜松解联合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青少年重度臀肌挛缩症,可使臀肌挛缩得到最大程度的松解,同时重建臀部肌力,是青少年重度臀肌挛缩症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014, 30(15):2320-23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伴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中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鼻腔清理及换药。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6个月及1年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8%(59/65)、84.6%(5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45/65)、60.0%(3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5):2321-232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颅骨连接片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1月到2014年1 月收治的头颅CT检查显示血肿位于额颞顶部、血肿呈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的4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双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并额颞部骨孔予钛质颅骨连接片覆盖并固定。 结果 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均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愈合,额颞部骨孔处无凹陷、突起等表现。 结论 颅骨连接片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4, 30(15):2323-232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在急诊抢救急性左心力衰竭中的疗效。 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梅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无创治疗组30例患者在应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同时联用BiPAP呼吸机行NIPPV治疗;常规治疗组28例患者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率(HR)、呼吸(R)、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HR、R、BP较治疗前好转,SaO2、Pa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常规治疗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通气在急诊抢救急性左心力衰竭中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
2014, 30(15):2325-2326.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该站检验室采集的284例糖尿病患者的手指末梢血样本,同时,在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采取其同侧上肢肘静脉血样本,再使用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别对患者的2种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并回顾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结果的影响。 结果 采用手指末端血糖仪所检测的284例患者第1次、第2次血糖结果分别为(7.46±2.71)、(7.62±2.43)mmol/L,其两次均值都低于采取同侧肘静脉全自动生化仪所检测的血糖结果(8.31±2.06)mmol/L,但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3次血糖检测间方差为54.663,检测内误差方差为0.705,检测结果的IC值为0.976(0.960~0.980),显示一致性较好。 结论 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方面各有优缺点,如果患者在家中自行进行血糖检测时,可优先选择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方便优势的快速血糖检测仪;但如果患者是于医院内进行血糖检测,则可优先选择准确性较高、较全面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2014, 30(15):2327-2328.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肋骨骨折的多轴位胸部X射线片加透视下点片及CT结果,以确定诊断肋骨骨折的最佳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确诊的100例患者的190处肋骨骨折在多轴位胸部X射线片加透视下点片及CT影像检查结果。 结果 多轴位胸部X射线片次发现并确诊159处骨折,并发现可疑骨折23处;对怀疑可疑骨折的患者行多轴位透视点片后23处均确诊为骨折。多轴位胸部X射线片发现胸腔积液66例,气胸48例,肺挫伤50例,纵隔气肿6例,皮下气肿18例。CT平扫发现168处肋骨骨折,但不能确定哪一肋,合并胸腔积液68例,气胸48例,肺挫伤52例,纵隔气肿8例,皮下气肿18例,脾挫伤3例,肋椎关节脱位2例,肾挫伤2例。 结论 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中,多轴位胸部X射线片能诊断大部分肋骨骨折,所得结果与临床不符合者行透视下点片能帮助确诊骨折,CT平扫能够发现部分肋骨骨折,但难判断哪一肋骨折,CT对肺部、胸膜腔及软组织及其他脏器伤后改变较X射线检查准确率高。
2014, 30(15):2328-23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依次行经腹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比较和分析2种不同超声检查方法临床诊断符合率及附件包块、包块血流、盆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 与经腹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输卵管环”显像率、滋养层血流频谱以及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附件包块、包块血流以及盆腔积液的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于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能力,为患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
2014, 30(15):2330-2331.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2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16例;A组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分别于早餐、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B组口服二甲双胍的同时应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于早餐、晚餐前皮下注射。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相当,联合用药不会引起患者体质量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法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可明显降低人胰岛素的注射剂量。 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较单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更具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15):2331-23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2例(23 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0.4 mg/mL)棉片放置于巩膜瓣及Tenon囊下3~5 min进行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前房深度、滤过泡、眼压以及新生血管等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均无持续性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随访时有4例眼压升高,加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2次治疗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在随访期内均得以保留眼球,其中视力提高15眼。 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棉片治疗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4, 30(15):2333-2334.
摘要:【摘 要】 目的 进一步研究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就诊的80例宫颈炎并发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栓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保妇康栓治疗。 结果 宫颈糜烂程度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治疗组宫颈炎治疗效果(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HPV治疗总有效率(85.0%)与对照组(8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15):2335-23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稽留流产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用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治疗的稽留流产患者共计5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照组患者服用补佳乐。两组均进行清宫术。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第1次行清宫术结束后全部恢复,无一例治疗失败者,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痊愈20例(68.0%),有效9例(31.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6.6%,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结束后清宫术时程均值为(18.2±6.6)min,对照组为(27.1±7.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用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2014, 30(15):2336-23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方法 将64例晚期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BCG-PSN联合顺铂经胸腔内注入;化疗方案为顺铂60 mg及BCG-PSN 18 mL,每周1次,连续3~5周。对照组32例采用单药顺铂60 mg胸腔内注入,每周1次,连续3~5周。 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3.8%(30/32), 对照组为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78.1%(20/32),对照组为93.8%(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CG-PSN联合顺铂胸腔内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明显减轻局部胸痛症状,但并不增加疗效。
2014, 30(15):2338-233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舒利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溴索联合舒利迭治疗老年COPD较单用氨溴索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5):2345-234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围术期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护理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尿潴留导尿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离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导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离床活动、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临床意义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2014, 30(15):2347-23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大剂量静脉泵入多巴胺患者直接更换多巴胺药液与泵泵更换多巴胺药液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 将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收治的61例大剂量使用多巴胺患者分为对照组29 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直接更换多巴胺,实验组采用泵泵更换多巴胺。 结果 实验组在更换多巴胺后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小,两组心率、无创血压的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泵泵更换多巴胺使患者心率、血压波动小,对病情影响小,可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2014, 30(15):2349-235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后应用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加强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干预前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均有提高,但观察组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观察组FMA评分继续升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强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患者的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机体康复水平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14, 30(15):2351-2352.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住院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初步探讨对依从性的影响及如何提高依从性。 方法 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治疗依从性及一般资料问卷,对176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176例患者抑郁29.0%,焦虑17.6%,同患焦虑抑郁10.2%;33.5%用药依从好,28.4%非药物依从性好;焦虑、抑郁水平与糖尿病教育、监测血糖、合理饮食、情绪控制的依从性呈负相关(P<0.05)。 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与治疗依从密切相关,重视并及时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
2014, 30(15):2352-23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治疗48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患者入院后均在输血、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复位固定,以稳定患者病情、减少骨盆出血。在伤后3~30 d对患者行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 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骨盆复位优良率为95.8%,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做好骨盆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防止骨折断端再次移位,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014, 30(15):2354-23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拔针、按压方法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行手背静脉穿刺静脉滴注3 d以上的患者180 例,按其手背静脉穿刺顺序进行编号并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结束后将头皮针软管折叠后拔针并指压敷贴,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手持针柄拔针并按压敷贴。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滴注结束拔针后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针时无疼痛比例(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22.22%),且其中重度疼痛百分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针后无回血比例(97.78%)、无出血比例(86.67%)、无淤血比例(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57.78%、55.56%、6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重度淤血百分率(0.00%、0.00%)、中重度出血比例(3.33%、2.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8.89%、23.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并指压敷贴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静脉滴注后拔针按压方法,使患者静脉滴注更舒适、更安全、更顺利,值得推广。
2014, 30(15):2356-23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管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5例GDM孕妇,将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的66例作为观察组,血糖控制不良的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 结果 对照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及新生儿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及时、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GDM等孕期管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GDM母婴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发生。
2014, 30(15):2364-236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体外照射所致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307例宫颈癌体外照射患者,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3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对照组发生Ⅰ度放射性直肠炎17例、Ⅱ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Ⅲ度放射性直肠炎0例;观察组发生Ⅰ度放射性直肠炎6例、Ⅱ度放射性直肠炎2例、Ⅲ度放射性直肠炎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人员对宫颈癌体外照射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从而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014, 30(15):2366-23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评估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产后出血、剖宫产及胎盘早剥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儿预后,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2014, 30(15):2368-2369.
摘要:【提 要】 探讨在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学生面对就业和实习矛盾状况下,如何从引导学生确立正确思想,改革实习阶段的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在神经内科实习效果。
2014, 30(15):2369-2370.
摘要:【提 要】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网络在线课程,其所带来的变化是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的重大变革之一。该文首先阐述了“慕课”风潮可能会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随后,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策略以应对全球化的“慕课”风潮。
2014, 30(15):2371-2373.
摘要:【提 要】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其中高等医药院校更应该是精英教育,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与国家人口健康、医疗整体水平及发展直接相关。研究性教学对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其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应对策略需要医学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积极讨论并着力改革和实践。
2014, 30(15):2373-2375.
摘要:【提 要】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的重要交叉学科之一。该学科从微观水平来分析生物体宏观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其内容非常庞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让医学生能够充分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又能及时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及医学实践中的相关应用,是细胞生物学教学工作需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
2014, 30(15):2375-2376.
摘要:【提 要】 组织学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检验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也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组织学实验课的考核仍然采取考查切片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应注重考察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考试。传统的组织学实验课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学实验考试模式的改革开辟了新路,作者所在学校对组织学实验考试进行了多次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随着教育方式的改革、发展,更科学、更合理的考试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实践。
2014, 30(15):2376-2378.
摘要:【提 要】 在以预防为主、实施基本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预防医学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已日益彰显出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为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职高专医学人才为目的的预防医学教育应紧扣人才培养及岗位能力需求,问题引导式教学则以实用性、可行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体现其独特的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以“学”为主的引导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问题引导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贴近岗位需求,如同身临其境,提高学习效率,且学以致用。
2014, 30(15):2378-2379.
摘要:【提 要】 病理学课程与临床护理学专业关系密切,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有效提高病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为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较好的医学理论基础。
2014, 30(15):2379-2381.
摘要:【提 要】 “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围绕重点知识点、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短小精悍的课程教学应用。实地解剖学课程要求掌握解剖操作和理论知识点是医学生的学习难点,为培养医学生在实地解剖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剖学教学水平,作者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融入”微课”教学。针对课程特点和教学计划设计”微课”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实地解剖学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拓展了课堂空间,为探求关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014, 30(15):2381-2382.
摘要:【提 要】 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的医药卫生人才,该文就目前医学临床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合适的专业医学研究生培养方法,同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理论课学习加强临床科研思维及科研技能的学习,理论联系实践;(2)制订合理的轮转制度及严谨的带教制度;(3)制订全面合理的考核制度,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打下基础。
2014, 30(15):2383-2384.
摘要:【提 要】 近年来伤医事件、医疗暴力事件频发,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紧张医患关系背景下,希望通过加强医学生的沟通人文教育,让准医生在就业前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缓解医患关系,重建医患信任。
2014, 30(15):2385-2386.
摘要:【提 要】 总结国内外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探索适用于临床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体系,为进一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提供依据。严格按照《住院医师医师培训(试行)》规定的培训内容、标准和要求对学员进行培训,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培训期间的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及专业资格的考核等,考试内容严格结合培训细则,包括专业技能考核、专业理论考核及专业英语考核。通过定期对培训进行回顾与考核,使住院医师不断总结培训内容,有效强化培训效果,持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奠定基础。定期考核是提高规范化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应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开展并改进。
2014, 30(15):2387-2388.
摘要:【提 要】 通过搜集实际临床中填写病案首页时的常见问题,并总结影响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ICD-10)编码准确性的因素及应对方案,希望临床工作人员通过参考其中的内容,切实提高病案质量,提高疾病分类的正确性,提高医疗及病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人们对病案首页质量以及国际疾病分类的认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病案管理的越发重视而不断发展并完善。
2014, 30(15):2388-2389.
摘要:【提 要】 员工资格和教育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国际部(JCI)的重要章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该文希望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标准模式,在员工教育、持证上岗、医疗资质、岗位职责、考核、培训等多个方面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进程,并且树立持续改进的观念。
2014, 30(15):2390-2391.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防护培训前后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以了解培训效果。 方法 对重庆市南岸区的18家医疗机构90名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培训前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职业伤害发生的多少和职业伤害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应用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 结果 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职业伤害,其中物理损伤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发现培训后各种职业伤害均明显减少,发生职业伤害后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培训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通过培训,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明显加强,各种职业伤害显著减少,供应室护士职业伤害培训非常有效,并需进一步加强。
2014, 30(15):2392-23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实施绩效考核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的方面的作用。 方法 实行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病区设置3个专业组,组员3~5个,3个专业组长,治疗和总务各一组,每月专业组长和治疗总务分别交总结给护士长,总结包括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将责任护士的绩效考核与责任组长和护士长检查工作存在问题挂钩,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月奖金挂钩,统计实施绩效考核前后各12个月的护理情况,包括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等。 结果 产科并发症发生率比绩效考核实施前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由92.50%提高至99.20%。 结论 产科病房护士实施绩效考核有效降低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014, 30(15):2393-239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流程管理对减少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 方法 收集该院产科流程再造前(2011年1~12月)及流程再造后(2012年1~12月)957例剖宫产产妇的相关资料,2011年剖宫产按照常规传统管理方法管理,2012年规范病区及手术室管理,并进行孕妇妊娠期及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流程再造,分析流程再造前后剖宫产手术感染情况。 结果 流程再造前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分别是10.11%(47/465)、6.30%(31/49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均于剖宫产后7~12 d好转出院。 结论 进行流程再造,规范管理,是减少剖宫产术后感染,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2014, 30(15):2398-2399.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