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0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2014, 30(17):2561.

      摘要 (8350)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早期病死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AMI患者于发病3~12 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观察IABP置入前后的血压变化,并于1周内行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 结果 患者应用IABP 24 h后,平均心率由(120.0±15.8)次/分降至(84.3±5.7)次/分,1周内心功能射血分数由(36±5)%改善为(44±4)%,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亡率为5%(1/20)。 结论 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在AMI患者PCI术前早期预防性短期应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 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2014, 30(17):2563.

      摘要 (8777)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比较分析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对患者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12月6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组和格列齐特组各30例。分别予以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治疗8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评估血糖波动,同时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鄄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反映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SH?鄄Px、SOD水平与MAGE、MODD呈负相关(P<0.05),MDA水平与MAGE、MODD呈正相关(P<0.01)。瑞格列奈组和格列齐特组治疗后MAGE、MODD、MDA水平降低,血清GSH?鄄Px、SOD水平增加,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均可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水平,2种药物疗效相似。

    • IgD型与其他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2014, 30(17):2566.

      摘要 (866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实验室特点,分析其与常见型MM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同。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2例MM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和免疫固定电泳(IFE)、免疫球蛋白(Ig)定量和血脂测定,比较分析IgD型与其他各型MM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 IgD型MM患者原始浆细胞和幼稚浆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IgG型和Ig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MM患者以λ轻链升高为主(87.5%,7/8),且轻链比值异常;各型之间血清异常免疫球蛋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鄄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鄄C)水平与轻链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gG型和IgA型患者比较,IgD型患者各项指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血清TC、LDL?鄄C和HDL?鄄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验室诊断能够区分IgD型与其他类型MM,避免IgD型MM的漏诊和误诊。

    • 三丁基锡对蛋白磷酸酶2A的抑制机制

      2014, 30(17):2568.

      摘要 (718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人羊膜FL细胞蛋白磷酸酶2A(PP2A)活力的抑制机制。 方法 FL细胞经不同浓度TBT染毒1 h后,检测PP2A活力及PP2A组成亚基A、C、B55α和B56δ以及C亚基蛋白磷酸化和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4、6 μmol/L染毒FL细胞内PP2A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μmol/L TBT染毒组FL细胞内PP2A组成亚基 A蛋白的表达下降,4、6 μmol/L TBT染毒组B55α蛋白的表达及C蛋白甲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BT对FL细胞PP2A活力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B55α和A蛋白亚基表达,降低C亚基Leu30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2014, 30(17):2571.

      摘要 (7428)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 早期宫内妊娠及异常妊娠214例黄体酮水平分析

      2014, 30(17):2573.

      摘要 (840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黄体酮对早期宫内妊娠及异常妊娠的预测意义。 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部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早孕妇女214例(停经时间为4~8 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黄体酮、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动态监测并联合B超对早期正常妊娠及异常妊娠进行筛查、随访。 结果 214例患者中早期宫内妊娠110例,自然流产47 例,异位妊娠57例。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β?鄄HCG、黄体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体酮与早孕期妊娠结局相关;当黄体酮大于63.6 nmol/L时自然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理想的维持妊娠的黄体酮水平应为63.6~95.4 nmol/L。 结论 监测早孕期血清HCG和黄体酮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 慢性乙型肝炎的超声表现与应用价值

      2014, 30(17):2575.

      摘要 (8385) HTML (0) PDF 1.00 M (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胆、脾及肝内外胆道血管系统进行检查。 结果 超声诊断异常165例,占受检人数的14.13%。慢性乙型肝炎超声主要表现有:肝内回声增多增粗(4.20%,49/1 168)、胆系疾病(3.25%,38/1 168)、脂肪肝(2.91%,34/1 168)、脾大(1.63%,19/1 168)、肝硬化(0.86%,10/1 168)、肝囊肿(0.60%,7/1 168)、肝癌(0.43%,5/1 168)、肝血管瘤(0.26%,3/1 168);男性病例118例,发现率为16.98%(118/695),女性病例47例,发现率9.94%(47/473),男性病例发现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现病例中,肝内回声增多增粗、胆系疾病、脾大、肝硬化的发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6.16、4.89、3.89,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一些早期无症状的体征,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早期监测、定期随诊、及时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

    • 低场MRI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

      2014, 30(17):2577.

      摘要 (855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 方法 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 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 结论 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 延迟断脐预防新生儿贫血的可行性研究

      2014, 30(17):2580.

      摘要 (761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延迟断脐时间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的相关性,并判断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01例随机分为早期快速断脐(ECC)组(206例)和延迟断脐(DCC)组(195例),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值,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红细胞比容(Hct)进行测定和比较。 结果 DCC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经皮胆红素值较ECC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以后两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组新生儿RBC、Hct、Hbg平均水平较EC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DCC能够增加新生儿Hbg水平,但会提高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对降低新生儿贫血和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显著意义。

    • 高危因素对葡萄胎后恶变的影响临床分析

      2014, 30(17):2582.

      摘要 (820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有恶变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诊治手段提供借鉴。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62例在行清宫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TN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比较有高危因素与无高危因素葡萄胎后GTN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162例葡萄胎患者中,有46例恶变,其中有高危因素患者36例,无高危因素患者10例。比较两类患者恶变率、临床表现及治疗后效果,早期葡萄胎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恶变率及临床表现与无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后GTN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葡萄胎恶变率与患者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等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对患者高危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对临床早期预测葡萄胎恶变及给予预防性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有助于诊治GTN和提高临床疗效。

    • >短篇论著
    • 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总有机酸的纯化工艺研究

      2014, 30(17):2584.

      摘要 (8144)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绿原酸和总有机酸为研究对象,探索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纯化工艺。 方法 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树脂型号、用量及上样流速,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树脂洗脱条件,并通过试验确定萃取次数。 结果 经研究最优纯化工艺为:pH值为3的金银花提取液,以15 mL/min流速上样DM?鄄101大孔树脂层析柱,1倍柱体积水洗后,以15%乙醇洗脱,洗脱速度10~15 mL/min,洗脱体积为10倍柱体积。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适量,加等量乙酸乙酯萃取6次,回收乙酸乙酯,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所得金银花提取物总有机酸和绿原酸含量均在85%以上。 结论 该法稳定、可靠,适合工业生产。

    • 多西他赛联合洛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2014, 30(17):2587.

      摘要 (8052)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TAX)和洛铂(LBP)组成的TL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采用TL(TAX联合LBP)化疗方案治疗的2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将TAX 75 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另将LBP 30 mg/m2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3 h;3 周为1个周期。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4例(15.4%),稳定13例(50.0%),进展9例(34.6%),有效率为15.4%,肿瘤控制率为65.4%;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尤以血小板减少为重,未发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 结论 TAX联合LBP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但临床上采用该方案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血细胞监测及造血因子支持。

    • 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

      2014, 30(17):2589.

      摘要 (832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因窒息引起的心肌损伤早产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0.5 g/d;对照组予维生素C 100 mg/kg,每天1次,1个疗程后(10 d)观察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鄄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治疗后CK、CK?鄄MB和cTn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效。

    • 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4, 30(17):2591.

      摘要 (7489)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对减轻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麻醉复苏室(PACU)2013年5~10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术后气管插管且自主呼吸未恢复的高血压复苏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滴鼻,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滴鼻。观察两组患者从入PACU到拔管后15 min各时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15 min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调查报告
    • 成都市30家托幼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2014, 30(17):2593.

      摘要 (815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托幼机构开展卫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现场采样方法,于2013年对选中的30家托幼机构的班级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表面进行检测。 结果 30家托幼机构共抽检样品803件,合格743件,消毒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2.53%(743/803)。其中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11%(82/91),各种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37%(169/181),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9.51%(97/122),餐(饮)具大肠埃希菌合格率为95.83%(138/14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00%。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和餐(饮)具大肠菌群3类项目上,主城区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高于远郊,远郊消毒合格率高于近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选取的30家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尚好,但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建议教育、监督、卫生部门沟通协作,信息互通,加强对托幼机构,特别是近郊托幼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和保育员培训,保证托幼机构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连云港市2008~2012年病残儿医学鉴定情况分析

      2014, 30(17):2595.

      摘要 (794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2008~2012年的病残儿资料,了解其疾病构成及发展趋势,预防再生育病残儿的发生风险。 方法 收集连云港市2008~2012年经过医学鉴定的病残儿资料,比较其地区、年龄、性别分布以及疾病分类、顺位变化等情况。 结果 2008~2012年共有1 046例通过医学鉴定符合病残儿标准,其中城区病残儿较县、乡多;>3~6岁较多,>6~12岁次之;男性患儿较女性多;先天性心脏病位于第1位,眼部疾病有所增加。 结论 明确了解连云港市病残儿发生的变化趋势,为备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指导,做好孕前风险评估以及预防,对减少再次生育病残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肺炎克雷伯菌428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4, 30(17):2598.

      摘要 (875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428株,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鄄内酰胺酶(ESBLs)菌183株(42.7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0%(0/183)、12.02%(22/183)和18.03%(33/183);对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鄄酰胺类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性;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也存在较高耐药性,其中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变化最为显著。 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严重, 特别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避免耐药菌株的传播。

    • >综述与讲座
    • 内质网应激——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2014, 30(17):2600.

      摘要 (8736)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14, 30(17):2603.

      摘要 (6753)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周围性眩晕的诊治进展

      2014, 30(17):2606.

      摘要 (814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应用现状

      2014, 30(17):2610.

      摘要 (829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牙科焦虑症的研究进展

      2014, 30(17):2612.

      摘要 (7636)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原因与处理

      2014, 30(17):2615.

      摘要 (8242)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病变复发的主要原因,总结复发时治疗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3例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临床资料,包括CT检查、听力检查、细菌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其中不干耳无病变复发8例,病变复发55例。 结果 单纯不干耳8例门诊换药,经处理7~15 d干耳;病变复发55例行乳突再根治术后92~120 d均干耳。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经耳内镜复查均未见复发。 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不干耳的原因是手术清理病变不彻底、气房残留、引流不畅及术后不能定期清理术腔。对于术腔已轮廓化、引流好但不干耳患者经耳内镜下清理、换药、抗感染治疗可干耳;对于胆脂瘤复发需行乳突再根治术,外耳道口狭窄者可同期行耳甲腔成形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及定期换药,有利于干耳及治疗复发病变。

    • 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治疗青年和老年初治涂阳患者的疗效比较

      2014, 30(17):2617.

      摘要 (812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青年和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该县2005~2009年登记的768例初治涂阳患者为研究对象,45岁以下患者作为青年组共316例,65岁以上患者作为老年组共21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程间歇短程化疗的痰菌阴转率、X射线检查结果、治愈情况、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青年组和老年组肺结核患者共治愈716例,治愈率为93.23%。老年组患者治疗2、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80.65%、93.55%)和治愈率(95.39%)与青年组患者(85.13%、95.25%、94.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患者空洞闭合率和病灶吸收好转率(83.87%、88.02%)低于青年组(93.99%、9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2年,老年组复发率(2.30%)明显高于青年组(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程间歇短程化疗用于青年和老年初治涂阳患者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老年患者病灶较重,并发症、毒性反应较多。严格监测抗结核药物毒性反应,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进行年龄个体化安排至关重要。

    •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2014, 30(17):2619.

      摘要 (7699)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晚期癌痛患者应用综合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9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7例,先采用常规治疗,给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48 h,而后采用多种不同受体药物及不同给药途径的综合治疗,分别对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镇痛效果、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价。 结果 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24 h 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可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增强镇痛效果,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痔病临床疗效分析

      2014, 30(17):2621.

      摘要 (774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治疗痔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痔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急便感)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肛门坠胀、急便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ST较PPH更加微创化,对痔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当,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地维护肛门精细控便能力,在临床上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意义。

    • 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2014, 30(17):2623.

      摘要 (776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分析吻合器在消化道重建中所导致的并发症,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预防。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消化道重建术并使用吻合器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中70例无特殊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但有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出现吻合口出血,2例出现其他并发症。 结论 正确使用吻合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但不合理或不恰当的使用,反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复。

    • 胸腔镜辅助与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2014, 30(17):2624.

      摘要 (779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胸腔镜辅助与传统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腔镜辅助记忆环抱器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行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20例)和传统经胸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量及肺部并发症、呼吸机使用率。 结果 两组患者均临床愈合,原有胸壁畸形均矫正,骨折愈合时间为4~6周。胸腔镜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量、术后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率均优于传统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辅助记忆环抱器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手术切口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经麦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的效果观察

      2014, 30(17):2626.

      摘要 (794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麦氏点皮纹横切口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阑尾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1例。研究组采用经麦氏点皮纹横切口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横切口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肠功能恢复时间、切口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肠粘连、腹腔残余脓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切口疝、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经麦氏点皮纹横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2014, 30(17):2628.

      摘要 (795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高危BPH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TUVP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并在术前和术后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对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时间35~70 min,平均(53.3±8.6)min;所切除的前列腺体质量18~48 g,平均(22.8±3.6)g。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暂时性尿失禁3例,经过功能恢复锻炼后改善;尿道外口狭窄6例,经过尿道扩张后改善;68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排尿刺激症状,短期内均缓解;无死亡、水中毒和排尿困难等病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和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高危BPH患者,TUVP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随着手术技术和熟练程度的不断优化,TUVP是有效治疗高危BPH的趋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192例特点及分析

      2014, 30(17):2629.

      摘要 (762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特点。 方法 对该院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85例交通事故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的膝关节损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膝关节损伤发生率为19.27%,男性比例较高,占64.86%,15~39岁年龄段较为集中占40.45%,发生时间集中于8:00~20:00,绝大多数为联合性损伤。磁共振成像检查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优于CT检查。 结论 交通事故伤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率较高,伤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多为联合性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和伤情在检查及诊断时应迅速、全面、细致以免漏诊、误诊。

    •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22例原因分析及处理

      2014, 30(17):2631.

      摘要 (789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 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85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85例患者中180例患者使用引流方式1,即胸壁输液管及14号腋窝处硅胶引流管(1根);137例使用引流方式2,即胸壁及腋窝处维斯第引流管(VISD)负压引流,腋窝处14号硅胶引流管;68例使用引流方式3,即16号胸壁及腋窝处贝朗负压引流瓶加16号硅胶引流管。3种方式均加用腹带外包扎固定。 结果 385例患者中发生皮下积液22例,占5.71%;其中纵切口15例,横切口7例,2种切口类型积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式1中发生皮下积液14例,切口感染6例,皮瓣坏死4例,术后12~20 d拔管;方式2中发生皮下积液6例,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各2例,术后6~12 d拔管;方式3中发生积液2例,切口感染1例,皮瓣坏死1例,术后6~10 d拔管。方式1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发生率最高,与其他2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方式2和方式3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引流不畅,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皮下积液的有效方法。在胸壁及腋窝处使用负压贝朗引流瓶加16号硅胶引流管引流,可以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不同入路全髋置换术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对比分析

      2014, 30(17):2633.

      摘要 (772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中假体联合前倾角的差异及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33例(144髋),其中采用直接外侧入路(直接外侧组)65例(70髋),后外侧入路(后外侧组)68例(74髋),测量术后髋臼和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髋关节中立位的最大屈曲及后伸角度,统计术后脱位率。 结果 直接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2±7)°,后外侧组假体联合前倾角为(39±9)°,2种手术入路假体联合前倾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平均最大前屈角分别为(112±10)°和(100±8)°,最大后伸角分别为(15±3)°和(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术后未出现脱位,后者术后出现1例髋关节后脱位。 结论 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2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假体联合前倾角的把握有不同要求,且对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有直接影响。

    • 改良?鄄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2014, 30(17):2635.

      摘要 (763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软通道微创介入与内科保守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按住院号尾数奇偶分为软通道组(34例)和内科组(30 例)。软通道组患者采用改良?鄄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内科组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致残率。 结果 术后48 h软通道组3例患者血肿残留量约为35%,其余患者血肿残留量大于 50%,而内科组血肿量无明显变化;术后5~7 d,软通道组存活者脑CT提示,血肿清除量均大于或等于85%,内科组存活者脑血肿吸收量为20%~30%。软通道组再出血率[32.4%(11/34)]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40.0%(1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3.5%(8/34)和50.0%(15/30),致残率为52.0%(13/25)和80.0%(12/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软通道微创介入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但不能改善再出血率;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小、无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不明显的患者。

    • 婴儿泌尿道感染并发脓毒症36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4, 30(17):2637.

      摘要 (789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婴儿泌尿道感染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 方法 对该院儿童医学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36例泌尿道感染并发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相关因素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59.09%(13/2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8.18%(4/22),粪肠球菌占9.09%(2/22),尿肠球菌占9.09%(2/22)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占4.55%(1/22);膀胱输尿管反流、尿路结石、泌尿系畸形、包茎、用尿不湿等为婴儿泌尿系感染的高危因素;患儿全身中毒症状重,排尿刺激症状不明显;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改变明显。 结论 泌尿道是小于1岁婴儿常见的感染部位,易并发脓毒症,感染灶不明确的患儿应特别警惕泌尿道感染,尽可能早期明确感染部位,防止漏诊,尽早给予正确的抗微生物治疗,降低婴儿脓毒症的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 急性胰腺炎33例临床分析

      2014, 30(17):2638.

      摘要 (806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6~9月3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3例AP患者均表现为剧烈上腹痛,血淀粉酶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经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证实为AP,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患者腹痛消失,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 结论 在AP的治疗中,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早期禁食、液体复苏、抗生素、抑酸抑酶、益生菌等综合性治疗,意义重大。

    • 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2014, 30(17):2640.

      摘要 (785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开窗组(88例)、半椎板组(91例)和全椎板组(79例),分别行腰椎间盘摘除,并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下肢肌力改变和脊柱稳定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58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4.32%(83/88)、90.11%(82/91)、91.14%(72/79),三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年获得随访239例,开窗组、半椎板组、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1/88)、2.20%(2/91)、8.86%(7/79)。开窗组与全椎板组、半椎板组与全椎板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3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式均有效,但是开窗、半椎板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愈合快等优点,应作为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阑尾炎133例临床价值分析

      2014, 30(17):2642.

      摘要 (786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临床诊断疑为阑尾炎患儿133例,对其运用16排多层螺旋CT腹部扫描检查,以0.625 mm层厚的薄层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处理后作出诊断,对确诊的125例阑尾炎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脓肿115例,慢性阑尾炎2例,梅克尔憩室炎伴周围脓肿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引起盲肠周围炎1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阑尾炎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在当今检查技术日新月异的新趋势下,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下,此方法值得推广。

    • 血清CA125和CA19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2014, 30(17):2644.

      摘要 (7496) HTML (0) PDF 1.00 M (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和CA199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2例,均留取血清进行CA125与CA199检测。 结果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CA125阳性率63.4%(52/82),CA199阳性率41.5%(34/8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中,以年龄大于30~40岁者居多,且CA125及CA199值较其他年龄段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125检测对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高频超声与钼靶X射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4, 30(17):2646.

      摘要 (687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高频超声和钼靶X射线技术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25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射线检查,并对影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超声诊断准确23例,准确率92%(23/25);钼靶X射线检查诊断准确22例,准确率88%(22/25)。 结论 钼靶X射线检查乳腺整体感强,能够对整个乳腺完整成像,不易漏诊,对腺体内的微小钙化检出率高。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乳腺的内部结构,能很直观地实时反映肿块内部结构及周围的血流信号以及腋窝淋巴结的情况。

    • 腹部肿块84例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2014, 30(17):2647.

      摘要 (771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肿块诊断、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 月收治的84例腹部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84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出56例(66.7%)为恶性肿瘤,28例(33.3%)为良性肿瘤;经超声检查,恶性肿瘤诊断有53例符合,良性肿瘤诊断有25例符合,诊断符合率为92.9%(78/84)。手术病理诊断出腹腔肿块54例,超声诊断有51例符合,符合率为94.4%(51/54),恶性肿瘤平均直径[(11.3±2.6)cm]明显比良性肿瘤[(8.0±1.6)cm]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P<0.05);手术病理证实27例为腹膜后肿瘤,超声诊断24例符合,符合率为88.9%(24/27),恶性肿瘤平均最大径[(10.1±1.4)cm]与良性肿瘤[(9.6±1.0)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5);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盆腔肿瘤,超声检查均符合,诊断符合率为100%。 结论 腹部超声检查在各类腹部肿块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应用。

    • >药物与临床
    •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4, 30(17):2650.

      摘要 (809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行LC的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插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糖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力恢复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后5 min与麻醉诱导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5 min后HR、DBP、SBP、SpO2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插管5 min后HR、DBP、SBP较麻醉诱导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DBP、S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定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LC麻醉诱导时,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苏醒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七氟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借鉴。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指标观察

      2014, 30(17):2652.

      摘要 (6443)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超敏C?鄄反应蛋白(hs?鄄CRP)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UA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 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鄄CRP水平的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hs?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12/40),B组为15%(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鄄CRP水平,并呈量效关系。同时,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体会

      2014, 30(17):2653.

      摘要 (773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感染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患儿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孟鲁司特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3、5、10 d后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和临床用药探析

      2014, 30(17):2655.

      摘要 (769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临床开具抗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60例,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以及临床用药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分析发现,常用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包括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抗组胺、中枢兴奋6大类。360张处方中经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45张(12.50%),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6张(10.00%),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6张(1.67%),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 结论 临床抗感冒药物成分复杂,加强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抗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拉夫米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2014, 30(17):2657.

      摘要 (767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拉夫米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CHB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拉夫米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干扰素治疗,1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鄄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复常率。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鄄DNA转阴率为61.54%(32/52)、HBeAg转阴率为63.46%(33/52)、ATL复常率为86.54%(45/52),对照组分别为40.38%(21/52)、46.15%(24/52)、65.38%(34/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拉夫米定联合干扰素与单独采用干扰素治疗CHB比较,联合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HBV?鄄DNA转阴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

    • 尿激酶溶栓在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治疗效果

      2014, 30(17):2658.

      摘要 (7542)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闭塞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溶栓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因动静脉内瘘闭塞住院的20例患者,采用UK溶栓治疗,辅以溶栓后护理,分析闭塞的动静脉内瘘溶栓后再通率及影响因素。 结果 2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14例再通,6例无效,复通率为70%。再通患者闭塞时间均在12 h以内,血栓形成长度小于30 mm。 结论 动静脉内瘘闭塞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血栓形成长度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溶栓治疗后辅以正确的护理更有助于患者血管再通。

    • >临床护理
    •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2014, 30(17):2660.

      摘要 (758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 对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收治并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术期的护理经验。 结果 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2~3 d,平均(2.75±0.43)d;术后住院10~56 d,平均(15.82±7.64)d。术后5~10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平均(7.96±1.59)d;术后发生声音嘶哑2例,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瘘8例(术后6~14 d),经伤口换药均痊愈;1例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术后34 d);术后无乳糜胸、心律失常。 结论 加强食管癌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更易促进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

      2014, 30(17):2662.

      摘要 (799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该院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ICU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干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治疗。术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肺部感染症状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所采取护理方式的满意率为 97.78%(44/45),肺部感染症状控制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患者对所采取护理方式的满意率为84.44%(38/45),肺部感染症状控制有效率为68.89%(31/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治疗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肺部感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中医综合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14, 30(17):2663.

      摘要 (7143)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促进脑卒中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12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 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Karnofsky预后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 护理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应用研究

      2014, 30(17):2665.

      摘要 (774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教育在预防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糖尿病足常规护理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糖尿病足的强化护理教育。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认知及足部护理评分,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教育前,两组患者糖尿病足认知评分及足部护理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教育后,观察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由(19.22±6.13)分升高至(33.29±5.82)分,对照组由(18.72±5.67)分升高至(26.78±4.98)分,观察组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足部护理异常评分由(17.2±3.2)分降低至(10.2±2.8)分,对照组由(17.9±2.9)分降低至(14.0±3.5)分,观察组的足部护理异常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足的强化护理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提高足部护理质量,有利于该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优质护理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2014, 30(17):2667.

      摘要 (778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后较干预前肺功能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85.0%(34/40),对照组为42.5%(1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患儿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2014, 30(17):2668.

      摘要 (7543)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术前均作X射线、磁共振成像和CT等检查,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分别行经后入路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9例)、单侧椎板咬除后再作髓核摘除术(26例)、全椎板咬除椎管减压加髓核摘除术(13例),术后做好患者康复护理工作。 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患者脊柱和双下肢功能恢复正常,其中痊愈54例(93.1%,54/58),好转3例(5.2%,3/58),显效1例(1.7%,1/58),无治疗无效患者。 结论 做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能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患者身体早日恢复健康。

    • 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21例护理体会

      2014, 30(17):2670.

      摘要 (765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及指导。 方法 选择该院骨科2013年1~12月期间发生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21例,针对病因及基础疾病实施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疼痛管理、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等一系列治疗护理措施。 结果 21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症状平均持续时间为3 d,无精神神经症状后遗症。 结论 及时、科学、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症状,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2014, 30(17):2671.

      摘要 (762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应用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一般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1.36%(48/59)]显著高于对照组[61.02%(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疗效更为明显。

    • 产后出血63例的护理体会

      2014, 30(17):2673.

      摘要 (789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个体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为探讨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提高产后出血的护理水平,降低产妇病死率,作者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时,需掌握血压、腹痛、子宫收缩、出血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特点,结合产时或术中的情况作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给产妇带来的危害。

    • 头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风险与对策

      2014, 30(17):2674.

      摘要 (771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28例患者在神经外科手术使用Mayfield手术头架中出现头架松脱、头钉刺穿颅骨、头皮划伤、刺破血管及上头架时颅内动脉瘤破裂等问题,进而探讨使用头架的方法与技巧,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手术中头架使用不当给患者带来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 PDCA循环对提升静脉滴注患者护理质量效果分析

      2014, 30(17):2676.

      摘要 (764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提升静脉滴注患者护理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择实施PDCA循环前4周的静脉滴注患者40例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后4周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根据所查的实际问题,应用PDCA循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几个阶段的一系列活动开展对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工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 结果 实施PDCA循环4周后,患者呼叫器使用频率明显下降,护士相关知识提高,病情观察及时性增强;同时,病房环境、差错事故发生、患者的自觉安全性、满意度、陪护率等方面的情况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DCA循环能全面提高静脉滴注患者的护理管理水平。

    •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 30(17):2678.

      摘要 (808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各有1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心内科常规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鄄36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各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心脏康复护理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综合护理干预在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2014, 30(17):2679.

      摘要 (783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围术期规范合理的护理方案。 方法 将60例确诊为甲状腺癌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调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满意度,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信访率。 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青少年甲状腺癌围术期科学规范的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随访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对胸外科患者实施呼吸道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4, 30(17):2682.

      摘要 (774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胸外科患者实施呼吸道循证护理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胸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观察组实施呼吸道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脑出血急性发病期规范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 30(17):2683.

      摘要 (636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规范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科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急救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肺炎发生率,并对患者入院时及入院7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肺炎发生率更低,入院后7 d的 ADL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缩短急性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肺炎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不同心理类型患者人本位整体护理效果分析

      2014, 30(17):2685.

      摘要 (770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类型患者人本位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不同心理类型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恐惧型组和开朗型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护患沟通、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 结果 开朗型组在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治疗配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恐惧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少于恐惧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者不同的心理类型对临床护理效果有显著影响,应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人本位整体护理质量。

    • 抚触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疗效观察

      2014, 30(17):2686.

      摘要 (783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抚触疗法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住院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治疗。 结果 两组早产儿呕吐、胃潴留、腹胀消失时间和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治疗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 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2014, 30(17):2687.

      摘要 (667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8.46%(12/65)]明显低于对照组[72.31%(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针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
    • 中医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 30(17):2689.

      摘要 (786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活脑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 30(17):2690.

      摘要 (7656) HTML (0) PDF 1.00 M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活脑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脑复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活脑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17/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脑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髓减证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美多芭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014, 30(17):2692.

      摘要 (786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多巴丝肼(美多芭)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4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治疗,观察组给予美多芭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美多芭联合针刺疗法可提高帕金森病的总有效率,减少恶心、便秘、失眠、开关现象、剂末现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延后剂末现象的发生时间,减少恶心、便秘、口干、失眠、开关现象和剂末现象的持续时间。 结论 美多芭联合针刺疗法不仅可提高帕金森病的总有效率,还可减轻不良反应。

    • >医学教育
    • 基于Web可视化的药物色谱分析教学质量评价

      2014, 30(17):2694.

      摘要 (783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问卷调查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通过设计基于Web的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1101药学班58名学生为评价对象,对《药物色谱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调查问卷回收后使用基于Web的统计分析工具对结果进行自动分析和可视化,实现教学效果在线实时评估和反馈,为提高《药物色谱分析》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同时,该工具能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的调查和研究中。

    • 基于护士岗位需求调查的护理“教?鄄学?鄄做”一体化影像资料制作探讨

      2014, 30(17):2697.

      摘要 (747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该文介绍了基于护士岗位需求调查进行护理“教?鄄学?鄄做”一体化影像资料的制作。首先基于护士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对临床调研进行筛选,制定拍摄计划,创作拍摄脚本,返给教师进行补充;再进行操作培训,由专业人员拍摄、制作;最后对影像资料进行完善以及论证和评价。制作的影像资料可以加强护生课堂教学和练习,优化护理实训教学方法,而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护理“教?鄄学?鄄做”一体化目标。

    • 青年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2014, 30(17):2698.

      摘要 (7667)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医学遗传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但具备思维敏捷、教学方法灵活、科研能力强等优势。本文从绪论教学、教学技巧、课堂互动和科研教学4方面浅谈青年教师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在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病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4, 30(17):2700.

      摘要 (758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可靠手段。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机会较少,极大地降低了其学习积极性,影响病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初衷。因此,探索新型的病理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探索

      2014, 30(17):2701.

      摘要 (753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阶段,但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一面日益显露。该文着眼于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发现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应该从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编写出版整合课程教材和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

    • >医疗卫生管理
    • 关键指标量化在卒中单元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实践

      2014, 30(17):2703.

      摘要 (796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键指标量化在卒中单元护士绩效考核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以专业素质、工作态度、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护理岗位等为关键指标,2012年起该科构建护士绩效考核体系,每项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系数,进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挂钩的满意度。 结果 在卒中单元优质护理中实施量化绩考核方案,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护士对奖金分配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 将绩效考核关键指标量化,按考核结果进行奖金分配,能有效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 川北医学院近10年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调查分析

      2014, 30(17):2705.

      摘要 (759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川北医学院近10年发表的中文期刊论文的表观属性及其被引用情况,评估该校科研现状和综合实力,为该校今后深入科学研究和加强科研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收录的川北医学院的期刊论文数据为基础,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校2004~2013年被收录的论文从发表刊源、责任作者、学科产出、引用和下载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 该校近10年间总发文数量由31篇增至65篇,其中责任单位发文数量由25篇增至55篇;发表论文涵盖244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49篇。 结论 该校近10年间中文期刊发文数量和责任单位发文数量均稳步增加,但发表论文质量不高;各职级平均发文数不高,论文产出能力偏低;在人类学、微生物学理论及其应用、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工程等方面具备一定的科研拓展能力和影响力。

    • 二甲综合性医院复评审工作回顾与体会

      2014, 30(17):2707.

      摘要 (782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2013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受上海市二甲综合性医院复评审,以高分顺利通过了评审。该文阐述了在医院评审工作中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努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提示本周期评审不仅是医院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医院的管理、质量服务和绩效,其中又以医疗质量安全与持续改进为中心,促进管理更为规范。

    • 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4, 30(17):2710.

      摘要 (759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个人成就感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减轻工作压力及提高职业认同感等,以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卫生·防疫·保健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防控对策

      2014, 30(17):2712.

      摘要 (757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细菌耐药基因可由染色体突变或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转移并传播,介导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钝化酶,通过改变药物作用靶位、外膜通透性、抗生素的主动外排泵系统和代谢途径及形成生物被膜来发挥对药物的抗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是促进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开发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疗法等多种有效措施来控制或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传播,需要不断地探索,仍然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 苏北农村卫生室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宿迁市沭阳县为例

      2014, 30(17):2715.

      摘要 (763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苏北农村卫生室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农村卫生室的发展好坏决定了村民是否享有正常的卫生服务,健康问题能否得到解决。该文以宿迁市沭阳县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沭阳县农村卫生室一般概况、人力资源情况、服务提供情况等方面,分析沭阳县农村卫生室发展的问题,并对苏北农村卫生室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中医药应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4, 30(17):2716.

      摘要 (7829)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基础卫生事业,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基层的卫生服务是当前我国卫生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又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医疗的重要手段,二者的有效结合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重点问题有着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该文立足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的策略及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 >短篇与个案
    •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后护理

      2014, 30(17):2718.

      摘要 (770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高龄癌症患者1例个性化护理

      2014, 30(17):2719.

      摘要 (7618)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