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30(17):256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功能不全高危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早期病死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AMI患者于发病3~12 h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观察IABP置入前后的血压变化,并于1周内行心脏超声心功能检查。 结果 患者应用IABP 24 h后,平均心率由(120.0±15.8)次/分降至(84.3±5.7)次/分,1周内心功能射血分数由(36±5)%改善为(44±4)%,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出院后1个月死亡率为5%(1/20)。 结论 IABP作为辅助手段可在AMI患者PCI术前早期预防性短期应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2014, 30(17):256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比较分析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对患者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12月6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瑞格列奈组和格列齐特组各30例。分别予以瑞格列奈和格列齐特治疗8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评估血糖波动,同时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鄄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反映患者氧化应激水平。 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SH?鄄Px、SOD水平与MAGE、MODD呈负相关(P<0.05),MDA水平与MAGE、MODD呈正相关(P<0.01)。瑞格列奈组和格列齐特组治疗后MAGE、MODD、MDA水平降低,血清GSH?鄄Px、SOD水平增加,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瑞格列奈与格列齐特均可降低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水平,2种药物疗效相似。
2014, 30(17):25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IgD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实验室特点,分析其与常见型MM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同。 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2例MM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和免疫固定电泳(IFE)、免疫球蛋白(Ig)定量和血脂测定,比较分析IgD型与其他各型MM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 IgD型MM患者原始浆细胞和幼稚浆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IgG型和Ig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MM患者以λ轻链升高为主(87.5%,7/8),且轻链比值异常;各型之间血清异常免疫球蛋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D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鄄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鄄C)水平与轻链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gG型和IgA型患者比较,IgD型患者各项指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血清TC、LDL?鄄C和HDL?鄄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验室诊断能够区分IgD型与其他类型MM,避免IgD型MM的漏诊和误诊。
2014, 30(17):256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三丁基锡(TBT)对人羊膜FL细胞蛋白磷酸酶2A(PP2A)活力的抑制机制。 方法 FL细胞经不同浓度TBT染毒1 h后,检测PP2A活力及PP2A组成亚基A、C、B55α和B56δ以及C亚基蛋白磷酸化和甲基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4、6 μmol/L染毒FL细胞内PP2A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μmol/L TBT染毒组FL细胞内PP2A组成亚基 A蛋白的表达下降,4、6 μmol/L TBT染毒组B55α蛋白的表达及C蛋白甲基化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BT对FL细胞PP2A活力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B55α和A蛋白亚基表达,降低C亚基Leu309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2014, 30(17):25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2014, 30(17):25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黄体酮对早期宫内妊娠及异常妊娠的预测意义。 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部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早孕妇女214例(停经时间为4~8 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黄体酮、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动态监测并联合B超对早期正常妊娠及异常妊娠进行筛查、随访。 结果 214例患者中早期宫内妊娠110例,自然流产47 例,异位妊娠57例。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β?鄄HCG、黄体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黄体酮与早孕期妊娠结局相关;当黄体酮大于63.6 nmol/L时自然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理想的维持妊娠的黄体酮水平应为63.6~95.4 nmol/L。 结论 监测早孕期血清HCG和黄体酮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
2014, 30(17):25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 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胆、脾及肝内外胆道血管系统进行检查。 结果 超声诊断异常165例,占受检人数的14.13%。慢性乙型肝炎超声主要表现有:肝内回声增多增粗(4.20%,49/1 168)、胆系疾病(3.25%,38/1 168)、脂肪肝(2.91%,34/1 168)、脾大(1.63%,19/1 168)、肝硬化(0.86%,10/1 168)、肝囊肿(0.60%,7/1 168)、肝癌(0.43%,5/1 168)、肝血管瘤(0.26%,3/1 168);男性病例118例,发现率为16.98%(118/695),女性病例47例,发现率9.94%(47/473),男性病例发现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发现病例中,肝内回声增多增粗、胆系疾病、脾大、肝硬化的发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6.16、4.89、3.89,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一些早期无症状的体征,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早期监测、定期随诊、及时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命质量。
2014, 30(17):257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鉴别诊断痴呆中作用。 方法 选取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痴呆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D 41例,VD 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MRI检查发现海马萎缩、脑萎缩、脑室改变、脑梗死、脑出血、脱髓鞘改变及无异常的发生比例。 结果 AD组患者海马体积显著小于VD组,脑萎缩以颞、顶叶明显;VD可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MID)和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分别表现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节及脑室旁白质对称或不对称的片状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呈全脑萎缩或局限性脑萎缩。 结论 根据AD和VD不同的颅脑MRI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有助于对2种痴呆的鉴别诊断。
2014, 30(17):2580.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延迟断脐时间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的相关性,并判断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 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01例随机分为早期快速断脐(ECC)组(206例)和延迟断脐(DCC)组(195例),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值,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g)、红细胞比容(Hct)进行测定和比较。 结果 DCC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经皮胆红素值较ECC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以后两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组新生儿RBC、Hct、Hbg平均水平较EC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DCC能够增加新生儿Hbg水平,但会提高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对降低新生儿贫血和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显著意义。
2014, 30(17):258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有恶变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的诊治手段提供借鉴。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妇产科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162例在行清宫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GTN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等,比较有高危因素与无高危因素葡萄胎后GTN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162例葡萄胎患者中,有46例恶变,其中有高危因素患者36例,无高危因素患者10例。比较两类患者恶变率、临床表现及治疗后效果,早期葡萄胎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恶变率及临床表现与无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胎后GTN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葡萄胎恶变率与患者发病年龄、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囊肿等高危因素有关。因此,对患者高危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对临床早期预测葡萄胎恶变及给予预防性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也有助于诊治GTN和提高临床疗效。
2014, 30(17):2584.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绿原酸和总有机酸为研究对象,探索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纯化工艺。 方法 通过对比试验确定树脂型号、用量及上样流速,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树脂洗脱条件,并通过试验确定萃取次数。 结果 经研究最优纯化工艺为:pH值为3的金银花提取液,以15 mL/min流速上样DM?鄄101大孔树脂层析柱,1倍柱体积水洗后,以15%乙醇洗脱,洗脱速度10~15 mL/min,洗脱体积为10倍柱体积。回收乙醇洗脱液浓缩至适量,加等量乙酸乙酯萃取6次,回收乙酸乙酯,浓缩至稠膏,减压干燥,所得金银花提取物总有机酸和绿原酸含量均在85%以上。 结论 该法稳定、可靠,适合工业生产。
2014, 30(17):258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TAX)和洛铂(LBP)组成的TL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采用TL(TAX联合LBP)化疗方案治疗的26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将TAX 75 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 h;另将LBP 30 mg/m2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3 h;3 周为1个周期。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一例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4例(15.4%),稳定13例(50.0%),进展9例(34.6%),有效率为15.4%,肿瘤控制率为65.4%;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尤以血小板减少为重,未发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 结论 TAX联合LBP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较好,但临床上采用该方案治疗的同时应加强血细胞监测及造血因子支持。
2014, 30(17):258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因窒息引起的心肌损伤早产儿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0.5 g/d;对照组予维生素C 100 mg/kg,每天1次,1个疗程后(10 d)观察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鄄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早产儿治疗后CK、CK?鄄MB和cTnI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早产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效。
2014, 30(17):25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对减轻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麻醉复苏室(PACU)2013年5~10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术后气管插管且自主呼吸未恢复的高血压复苏患者4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滴鼻,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滴鼻。观察两组患者从入PACU到拔管后15 min各时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15 min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硝酸甘油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7):2593.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托幼机构开展卫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现场采样方法,于2013年对选中的30家托幼机构的班级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表面进行检测。 结果 30家托幼机构共抽检样品803件,合格743件,消毒质量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2.53%(743/803)。其中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11%(82/91),各种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37%(169/181),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9.51%(97/122),餐(饮)具大肠埃希菌合格率为95.83%(138/14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00%。公立和私立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和餐(饮)具大肠菌群3类项目上,主城区托幼机构消毒合格率高于远郊,远郊消毒合格率高于近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选取的30家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尚好,但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建议教育、监督、卫生部门沟通协作,信息互通,加强对托幼机构,特别是近郊托幼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和保育员培训,保证托幼机构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