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19):288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TAM)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以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TAM对A549/DDP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TAM对A549/DDP细胞内Rho123表达的影响,选取最佳的TAM实验浓度。以MTT法检测TAM对阿霉素(ADM)、吉西他滨(GEM)、顺铂(DDP)的逆转效率,即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AM对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水平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TAM剂量在10.0 μmol/L时对A549/DDP细胞毒性小且可增加细胞内Rho123的蓄积,10.0 μmol/L的TAM能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ADM、GEM、DDP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0、7.2、2.0倍,使MDR1 mRNA的表达率较用药前下降35%,并可显著抑制P-gp的表达水平。 结论 TAM体外可逆转A549/DDP细胞MDR,提高A549/DDP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DR1表达、减少细胞内药物外排有关。
孙海岚,张 玲,何秀梅,林 欣,唐 蓉,蒋宝泉,杨 剑,许红霞
2014, 30(19):288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消化道息肉糖尿病患者在无痛胃肠镜下行氩气刀凝固术后应用综合营养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4~11月该院消化内科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的糖尿病患者60例,经无痛胃肠镜下行氩气刀凝固术,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膳食指导,干预组患者在膳食指导基础上给予肠内综合营养支持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相关指标的变化、胃肠耐受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第3、5、10天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而对照组患者术后第3天2hPBG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第10天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腹泻、餐后伤口隐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7%)高于干预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干预组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糖尿病患者在无痛胃肠镜下行氩气刀凝固术后给予综合营养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并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其康复。
2014, 30(19):28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该科住院且明确诊断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0例。微创组患者在CT定位下运用YL-1型颅内粉碎穿刺针行血肿清除术,常规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好转率、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对两组存活患者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致残率。 结果 微创组存活率(85.0%)明显高于常规组(60.0%),病死率(15.0%)明显低于常规组(40.0%),且致残率(14.7%)较常规组(41.7%)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6.270、4.417,P=0.022、0.012、0.036)。两组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发生脑疝,共7例(微创组3例、常规组4例)。 结论 CT引导下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对手术环境要求低的特点,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可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存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2014, 30(19):28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实施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24例)及对照组(25例)。路径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 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拆线时间[(7.68±1.35)d、(8 636.95±479.25)元、(2.08±1.54)d、(6.07±1.07)d]较对照组[(8.46±2.01)d、(9 318.19±390.84)元、(2.73±1.40)d、(7.38±1.62)d]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3/2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5/25)],患者满意度[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88.0%(2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有助于降低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而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89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用于主动脉夹层(AD)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麻醉管理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经磁共振成像或螺旋CT血管成像确诊为AD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行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均给予麻醉诱导。在麻醉诱导前及麻醉维持时,C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且需持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仅在覆膜支架置入时需硝普钠进一步降压。持续监测两组患者心率(HR)、桡动脉压(IB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等指标,记录麻醉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追问患者主观感受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术后疼痛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HR、IBP、BIS值较用药前明显下降,且C组患者术中HR及BIS值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使用硝普钠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均无疼痛,无知觉,无明显恶心、呕吐发生,但有术后头痛发生。C组患者术后VAS分值、术后头痛发生率高于D组,但D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AD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中,使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反跳性心动过速,且具有术后镇痛作用,是AD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麻醉管理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
2014, 30(19):2895.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对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临床价值,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门诊或住院确诊为急性肾损伤患者77例设为观察组(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分为一期组28例,二期组23例,三期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同时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指标胱抑素C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检测结果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2项指标检测结果呈逐步升高趋势,观察组各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小组2项检测指标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均是辅助诊断早期急性肾损伤的良好指标,对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014, 30(19):2897.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2型糖尿病(T2DM)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T2DM合并抑郁患者180例,按住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身照护水平和抑郁评分等。 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糖尿病代谢指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患者自我照护行为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除吸烟维度外),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抑郁评分[(53.23±3.79)分]较干预前[(59.04±4.48)分]低,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56.32±4.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T2DM合并抑郁可增强患者自我照护行为,改善其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
邢 虎,王丹青,薛 玉,张 歆,陈宝定,吴新财,赵 峰,杜 睿
2014, 30(19):29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内孤立性坏死性结节(SNN)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 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为SNN 的患者73例,对其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超声造影从时间强度曲线中得到始增时间、始增强度、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强度差值、上降支斜率、渡越时间,并与相应正常肝组织区域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诊断SNN的准确率。 结果 62例病灶在肝动脉相、门静脉相及延迟相中均无明显造影剂灌注;另有8例病灶边缘在动脉相有环状强化;余下3例病灶在动脉相及门静脉相有少许显影。SNN患者在峰值强度、强度差值及渡越时间3个参数上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SNN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发现SNN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规律,对提高SNN的诊断准确率有一定帮助。
2014, 30(19):29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2011级检验专业60名学生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另选取新乡医学院2011级预防专业6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基于课堂的学习(LBL)教学法,通过实践技能考试及问卷调查方式综合评价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学生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得分[(86.65±4.49)分]高于对照组 [(82.05±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P=0.001)。除提高学习效率一项外,观察组学生对于调查问卷其他项赞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BL教学法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
2014, 30(19):290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金黄膏外敷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静脉滴注甘露醇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外敷组和常规组,各30例。外敷组患者在血管穿刺上方沿静脉走向均匀外敷黄金膏并给予精心护理,常规组患者行常规经套管针静脉滴注并给予普通护理。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相同剂量20%甘露醇且滴注速度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炎的情况,比较置管时间。 结果 外敷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3.3%(4/30)]明显低于常规组[93.3%(28/30)],且套管针的平均置管时间[(4.67±1.32)d]较常规组[(1.40±0.92)d]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金黄膏外敷能预防和减少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并能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且配合精心护理效果较好。
2014, 30(19):29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后早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ET-CT)检查对难治、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例行ASCT的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行ASCT后1个月PET-CT检查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值)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挽救性化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4例,难治2例。移植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难治2例。到最后随访时,9例(75.0%)患者生存,3例(16.3%)患者死于疾病进展。行ASCT后1个月PET-CT检查阳性3例。移植后PET-CT扫描阴性组总体生存率[83.3%(10/12)]及无进展生存率[75.0%(9/12)]明显优于阳性组[33.3%(4/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T-CT可以作为ASCT的预后指标。
2014, 30(19):29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已行第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盐酸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10周。术后6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行第2次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术后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14.71%(5/34)]较对照组[35.29%(12/3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时,治疗组继续随访肿瘤复发率[27.27%(9/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2014, 30(19):29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针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3 年12月在该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深静脉血栓实施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结果 术后观察组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85%(1/54)]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2014, 30(19):2913.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老年骨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取该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80例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各40例。中医组患者均接受中医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手法推拿、中药熏洗、中药内服(包括六味地黄丸及自制当归四逆汤),疗程3周。西医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给予关节内注射25 mg玻璃酸钠,每周1 次;口服0.75 g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天2次,均连续治疗3周。通过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表(JOA)、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 结果 中医组显效率[62.5%(25/40)]、总有效率[92.5%(37/40)]明显高于西医组[25.0%(10/40)、65.0%(2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组JOA、VAS评分[(50.2±10.6)、(7.8±2.3)分]与西医组[(49.9±11.2)、(7.7±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OA评分[(91.5±16.3)、(84.1±13.3)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VAS评分[(2.4±1.2)、(3.6±1.8)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医组JOA、VAS评分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康复疗法对老年骨性关节炎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欣普贝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 收治的足月妊娠并具备引产指征的16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在阴道后穹隆放置欣普贝生引产;对照组产妇采用静脉注射催产素引产。比较两组产妇用药前及用药6、12、24 h后的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临产情况、剖宫产率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结果 观察组产妇用药6、12 h后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用药到临产时间、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66例(82.5%)出现规则宫缩而临产,14例(17.5%)有不规则宫缩;对照组26例(32.5%)出现规则宫缩而临产,54例(67.5%)有不规则宫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32.5%),而剖宫产率(17.5%)低于对照组(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效果较好,安全有效且对母婴的不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1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 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28例因外科手术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及导尿时机选择将其分为腰-硬联合麻醉前留置尿管(Ⅰ前组)、腰-硬联合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Ⅰ后组)、全身麻醉前留置尿管(Ⅱ前组)、全身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Ⅱ后组)共四组,各7例。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比较四组患者插管时心率、血压、并发症等各项指标。 结果 不同麻醉方式麻醉10 min后留置尿管,患者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比同种床醉方式麻醉前留置尿管稳定,且患者舒适度好、并发症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论是腰-硬联合麻醉还是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留置尿管的最佳时间均为麻醉10 min后。
2014, 30(19):29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脑病科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以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2/60)],且患者护理满意度[93.3%(56/60)]优于对照组[68.3%(41/6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套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案。
2014, 30(19):29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 Diamonsil C18(250.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20 μL;柱温:(40±1)℃,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流动相:A液为0.1%三氟乙酸,B液为0.1% 三氟乙酸乙腈,用0.45 μm 滤膜过滤并脱气,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梯度洗脱。 结果 游离氨基酸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7,相对标准偏差为0.6%。 结论 HPLC法测定转移因子注射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简便、快捷、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19):29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部位对颈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50例行颈部MS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肘静脉组和右肘静脉组,各75例,分别经左肘静脉注射和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右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8.7%(74/75),左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82.7%(6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肘静脉注射组对比剂反流发生率[16.0%(12/75)]明显低于左肘静脉[33.3%(25/75)],而右肘静脉组颈总动脉CT值、颈内静脉CT值[(356.2±52.6)、(245.8±48.7)HU]明显高于左肘静脉组[(305.6±37.5)、(198.6±45.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部MSCT血管成像时选择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可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减少颈静脉反流和X射线束硬化伪影,提高颈部血管造影效果和图像质量。
2014, 30(19):29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掌握社区医院的卫生学状况,为社区医院指导医院内感染的控制重点和方向。 方法 对西安地区5家社区医院(观察组)2011~2013年的空气、物体表面、手卫生消毒、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紫外线强度进行卫生学监测,并与该地区5家二级医院(对照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2011~2013年手卫生消毒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71、6.061、11.849,P<0.05);观察组2011~2013年合计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6、11.073、5.128,P<0.05);两组2011~2013年其他卫生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合计合格率逐年增长,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617、54.402,P<0.05)。 结论 社区医院的卫生学状况逐年在改善,但仍需重视及加强,尤其在手卫生消毒方面。
2014, 30(19):29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家庭环境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解成年男性吸毒原因、提高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50名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45份。对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EPQ、FES-CV得分进行分析;并将其FES-CV得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得分的因素;对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典型精神质(P)特质的发生率最高,为41.6%(185/445);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在FES-CV中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上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在家庭亲密度、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上得分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个体文化程度及父母文化程度的被试者在EPQ的P、神经质(N)、掩饰性(L)特质维度和FES-CV量表所有维度上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EPQ的内外向(E)特质维度上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P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组织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环境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E特质与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控制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家庭环境维度相关不显著;N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环境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L特质与家庭环境亲密度、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有关部门应根据成年男性吸毒劳教人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以提高吸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再社会化。
2014, 30(19):293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高中生的意外伤害情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会东县14个高中班级高中生共830人,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的学生意外伤害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15份,回收率为98.19%。 结果 受调查的815人中, 27.98%的学生有意外伤害史,男生意外伤害发生率[60.96%(139/228)]显著高于女生[39.04%(89/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7,P=0.000)。该县高中生SCL-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2004年4省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外,在其他因子上,意外伤害对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意外伤害越频繁或越严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 结论 该县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意外伤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当地教育部门、家庭及社会的重视。
2014, 30(19):2933.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洛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进行分析,为该地区HFMD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洛阳市手足口病防控要求,每月要求洛阳市辖内9县6区定点医院采集一定量HFMD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其他类型病原类型并进行分析。 结果 洛阳市2009~2013年共检测标本4 225例,实验室确诊3 248例,阳性率为76.88%;洛阳市引发HFMD病原主要是EV71,但其降低趋势明显,而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HFMD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升高;2010年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其他年度HFMD病原性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3年外,HFMD病原的城乡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09)。 结论 洛阳市2009~2013年HFMD病原构成存在一定变化趋势且城乡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应及时对HFMD病原进行检测,并分析流行原因,以便更好地对HFMD进行防治。
2014, 30(19):2939.
摘要:
2014, 30(19):2941.
摘要:
2014, 30(19):2946.
摘要:
2014, 30(19):294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比较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患者恢复情况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7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对45例患者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对52例患者行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作进一步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营养方式的患者术后恢复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的差异。 结果 TPN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较EE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EN组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TPN 组,住院时间长于T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术后1周空腹血糖较TP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的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能有效控制血糖及有利于患者恢复。
2014, 30(19):295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孕妇血型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效价与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该院产科门诊和产科病房收治的937例孕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IgG抗A(B)的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在孕妇分娩后对分娩的婴儿进行ABO血型鉴定及HDN 3项试验。 结果 937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或等于1∶64者387例,异常检出率为41.30%。孕妇血型抗体IgG效价与HDN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722 5,P<0.05)。 结论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检测,可预测HDN的发生率和危险性,便于临床上及时采取治疗和干预手段。
2014, 30(19):295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5~12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产科就诊并且诊断为HDCP的孕妇30例,及在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就诊且诊断为HDCP的孕妇7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HDCP合并OSAHS患者34例(A组)和单纯HDCP患者66例(B组);另选择上两家医院同期收治的健康妊娠孕妇各50例作为C组。记录三组入选孕妇体质量指数(BMI),并对其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监测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同时测定平均动脉压(MAP)和24 h尿蛋白定量值。检测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组孕妇BMI分别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孕妇AHI、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MAP、24 h尿蛋白定量值和TNF-a等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妇的AHI与MAP、24 h尿蛋白定量值、IL-10及TNF-α指标呈明显正相关(r=0.826、0.483、0.679、0.536,P=0.000、0.038、0.003、0.014)。 结论 OSAHS可能是HDCP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中炎症因子IL-10和TNF-α在中间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2014, 30(19):295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局部氧疗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新生儿重Ⅱ度红臀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于2013年1~12月收治的40例重Ⅱ度红臀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清洁或清创后局部涂抹夫西地酸乳膏。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1~2 L/min干燥氧持续吹臀。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红臀治疗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氧疗联合夫西地酸治疗新生儿红臀能加快红肿消退,收敛创口,促进表皮增生,其效果好、疗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19):2956.
摘要:【摘 要】 目的 采用对比性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加后壁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86%)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理想选择。
2014, 30(19):295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状况及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院ICU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对患者的ICU综合征进行临床诊断,并使用自制表格对患者的ICU综合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经ICU综合征评估,100例患者中存在ICU综合征患者37例(37%),即ICU综合征组,另63例(63.00%)即为非ICU综合征组;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家庭成员缺失、睡眠质量差、临床用药因素、呼吸机使用、护患关系良好是显著影响ICU综合征的因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男性比例、缺乏疾病认知、入住ICU时间、疾病危险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U综合征与患者的个体因素、护患关系、APACHEⅡ评分等存在必然关联,为提高ICU综合征临床治疗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2014, 30(19):29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梗死(ACI)临床诊治中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AC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人员血清CRP进行测定,并在ACI患者入院当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观察比较两组人员的CRP水平,判断CRP与ACI病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14.31±1.7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40±0.3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DS重度患者的血清CRP水平[(11.32±7.05)mg/L]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9.22±5.22)、(6.19±3.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ACI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6、0.42、0.46,P<0.05)。 结论 CRP是临床判断ACI的重要指标,并与ACI患者病情轻重程度相关。
2014, 30(19):29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胎头娩出时机对减少肩难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 278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分为两组,其中2012年1~12月分娩的59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的68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控制胎头娩出时机的新方法接生,对照组产妇对胎头娩出时机未做任何干预。观察两组产妇肩难产,会阴Ⅲ度裂伤及新生儿产伤、窒息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肩难产,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产伤、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控制胎头娩出时机能明显减少肩难产,新生儿产伤、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骨科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措施。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早期功能锻炼等一般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预防DVT的形成。 结果 对照组中形成DVT 22例(52.38%);观察组中形成DVT 5例(1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DVT患者经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结论 高龄患者组织机能脆弱,骨科手术后易形成DVT,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少DVT形成,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2014, 30(19):29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及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该科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42例,其中行气压弹道碎石术70例(气压弹道组),行钬激光碎石术72例(钬激光组),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成功率。 结果 钬激光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2.0±41.3)mL]少于气压弹道碎石组[(521.0±35.3)mL],钬激光组平均住院时间[(6.3±1.5)d]短于弹道碎石组[(6.8±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结石排净率[87.5%(63/72)]高于气压弹道组[82.9%(58/70)],钬激光组手术平均时间[(24.5±6.3)min]短于气压弹道碎石术组[(33.4±7.3)min],钬激光组并发症发生率[5.6%(4/72)]低于气压弹道组[7.1%(5/7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钬激光碎石术相对气压弹道碎石术更安全、高效。
2014, 30(19):29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腔内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 89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4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 d。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血尿,无输尿管穿孔、大出血、邻进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出现输尿管假道,留置双J管后治愈。2例患者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至肾盂,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3例患者由于输尿管狭窄段较长,进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81例患者随访3~12月,平均6个月。拔出双J管后B超复查,治愈85例,治愈率为95.55%。 结论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微创、一次性碎石率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2014, 30(19):29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较大量腹腔冲洗对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后发生腹腔脓肿的预防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在该院行LA患者120例,按冲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冲洗组,各60例。常规组不冲洗或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冲洗量小于或等于200 mL;冲洗组用较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冲洗量大于500 mL。另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开腹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率。 结果 常规组腹腔脓肿发生率[15.0%(9/60)]显著高于冲洗组[3.3%(2/60)]及开腹组[5.0%(3/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行LA术中用较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能显著减少术后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
2014, 30(19):296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运用Seldinger′s股动脉穿刺技术,行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栓塞术。 结果 7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13例,进展11例,有效率为68.4%(52/76)。 结论 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缩小肿块,使甲胎蛋白水平下降,生存率提高。
2014, 30(19):29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增生性肥厚型咽炎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探讨多功能微波辅以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方法治疗增生性肥厚型咽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增生性肥厚型咽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0例患者治愈126例(84.0%),好转20例(13.3%),无效4例(2.7%),有效率为97.3%。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呼吸困难及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微波辅以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增生性肥厚型咽炎疗效好,患者痛苦少,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产科紧急子宫切除的原因、手术时机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原因包括胎盘因素7例(53.85%),子宫收缩乏力4例(30.77%),凝血功能障碍1例(7.69%),子宫破裂1例(7.69%)。在13例产科紧急子宫切除术中,剖宫产9例(69.23%),经阴道分娩4例(30.77%)。究其原因,胎盘因素最常见,剖宫产患者紧急子宫切除发生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患者。 结论 适时行紧急子宫切除,对于控制难治性产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加强孕期监护、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加强产程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科紧急子宫切除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2014, 30(19):297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我穴位按摩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方法 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2013年6~10月收治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30例,给予穴位按摩手法的培训并定时督导,在干预前、干预后第1、2周及第1、3个月分别予以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观察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结果 干预后第1、2周各指标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PSQI 各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自我穴位按摩手法简单、易于操作,对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有改善作用。
2014, 30(19):29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行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65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麻复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记录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生命体征变化、术后清醒拔管情况等。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全麻药物用量少,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变化小,术后30 min内清醒、拔管例数多且无明显躁动和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比单纯全麻更具优势。
2014, 30(19):297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常规体检检出的早期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为该病的筛查提供临床帮助。 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3年5~12月44例行常规体检时经MRI检出的早期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早期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以大于40~60岁为好发年龄,占77.3%(34/44);男女比例为2.4∶1。病灶主要分布于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以额叶最多见;病灶数目多局限于6个以内,以4~6个相对居多,占36.4%(16/44)。MRI表现为2~10 mm斑点、小斑片状稍长T1信号、长T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高信号;以T2WI与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最敏感。 结论 MRI是检出早期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病例的最好方法,可作为大于40~60岁年龄段早期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常规筛查手段进行普及。
2014, 30(19):29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及腹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54例急腹症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54例妇产科急腹症患者中,超声正确诊断242例,总正确率95.2%(242/254),其中异位妊娠正确诊断 193例,难免流产20例,黄体破裂15例,急性盆腔炎1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1例。 结论 经阴道及腹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方便、无痛、安全、便利,且可重复使用,是妇科急腹症的有效检查方法,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2014, 30(19):2981.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胱抑素C测定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1~11月在该院住院和门诊确诊为高血压肾病的66例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血压分级标准分为Ⅰ级25例(Ⅰ级组)、Ⅱ级22例(Ⅱ级组)、Ⅲ级19例(Ⅲ级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各组人员均进行胱抑素C水平测定,同时测定肾功能相关常规指标(尿素、肌酐),比较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胱抑素C、尿素和肌酐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其3项指标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观察组各组患者胱抑素C测定结果显示的阳性率均在80.0%以上,Ⅰ级组患者的胱抑素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尿素和肌酐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Ⅱ级、Ⅲ级组中患者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胱抑素C是一种诊断高血压肾病较为敏感的有效血清指标,对于该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4, 30(19):29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4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α-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α-硫辛酸在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 30(19):29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科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0、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后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对患者的预后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 年2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将112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 例。两组患者均采取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凝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32.6±6.5)h]明显短于对照组[(48.4±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53/56)]明显高于对照组[67.9%(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泮托拉唑与血凝酶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止血效果显著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4, 30(19):298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36/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
2014, 30(19):29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巴马小型猪不停跳心脏移植实验模型手术物品准备的细节问题及对策。 方法 2012年1~10月选用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两组成员配合手术医生采用猪模拟国际上推荐的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外科手术过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实验组从术前准备物品细节出发,分析每一个环节并设计出动物实验用物准备卡,将其在5例实验模型中应用,方便、快捷、准确地完成术前准备,实现实验模型手术用物的无缝隙管理。 结果 两组实验模型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模型手术中,实验组手术时间、遗漏率、手术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在巴马小型猪不停跳心脏移植实验模型手术中进行细节管理,为今后人体不停跳心脏移植手术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做充足的准备。实验组采用动物实验用物卡进行术前准备,让术前的准备工作更加有序,避免忙乱,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营造温馨的手术氛围,使手术医生得心应手,手术顺利进行,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2014, 30(19):299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掷骰子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胺碘酮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19):299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00例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片联合复方氯沙坦进行治疗,给予相应综合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144/1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1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00%(24/150)和20.00%(30/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不良反应。
2014, 30(19):29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50例脑卒中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如心理指导、言语和肢体康复训练指导、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结果 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躯体功能、社交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尽快恢复肢体功能。
李 梦,袁华刚,莫晓弘,夏玉萍,张 庆,张艳芬,张 琪,何 容
2014, 30(19):299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索优质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该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普通护理;另选择该科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3%(1/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14, 30(19):299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率[65.0%(26/40)]明显不及观察组[95.0%(38/4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2.5%(9/40)]明显高于观察组[7.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DM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2014, 30(19):299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整体护理与责任助产在产妇无痛分娩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行无痛分娩的产妇142例,按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责任助产士负责及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产程时间和产妇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产妇SAS评分[(33.28±3.91)分]、SDS评分[(34.29±3.98)分]、总产程时间[(6.44±1.83)h]、剖宫产率[8.45%(6/71)]、新生儿窒息率[2.82%(2/71)]及并发症发生率[5.63%(4/71)]明显低于对照组[(52.03±5.32)分、(55.82±4.37)分、(8.23±2.39)h、22.54%(16/71)、11.27%(8/71)、21.13%(1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5.77%(68/71)]明显高于对照组[81.69%(5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护理与责任助产在产妇无痛分娩中,可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19):30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戴明环(PDCA)循环管理法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80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程序进行预防跌倒管理;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70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PDCA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预防患者跌倒。观察两组跌倒高危患者跌倒发生情况。 结果 PDCA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12.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19):30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6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治疗及清宫处理,并给予相应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 36例患者的介入放射治疗及清宫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造血系统抑制及感染,也未出现过敏反应。 结论 优质高效的护理是保证介入手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顺利成功的基础。
2014, 30(19):30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癌术后患者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40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并对其实施灌注前的评估、健康宣教,选择合适的尿管型号等全面护理。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灌注疗程,其中11例出现膀胱刺激征或下腹部不适,4例发生肉眼血尿,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尿道狭窄。 结论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加强膀胱灌注护理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
2014, 30(19):3004.
摘要:【提 要】 为探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订对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该科2013年1~12月发生的23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原因归纳为:核心制度执行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环境设施问题、带教不严格。所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质量。
2014, 30(19):3006.
摘要:【提 要】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进程,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口腔科老年患者也相继增多。通过探讨该所口腔科老年患者在生理、心理、口腔疾病方面的特点及伴随疾病,可使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中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患者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
2014, 30(19):30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肌缺血(MI)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该院心脏内科收治的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天3 次,每次 4 粒。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血压、心率及总有效率。 结果 治疗8周后,动态心电图示两组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和无症状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和无症状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8.0%(4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4.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MI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19):30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SDS)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该院1995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3例RS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给予患者中医理疗、口服糖皮质激素、补钙、神经阻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 23例患者足背疼痛、肿胀症状逐步好转,直至消失。 结论 RSDS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适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早诊断和治疗,疗效越好。
2014, 30(19):30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医配合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配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后肛管压力等。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肛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配合治疗能够提高高位肛瘘的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
2014, 30(19):3013.
摘要:【提 要】 现代信息技术(IT)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已经将世界的各个行业结构扁平化。移动智能设备广泛普及、信息及时分享,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新动力,催化各个行业改革。现代IT与医学教育的结合必将给医学临床教育带来变革,运用IT,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增强临床实习的效果与效率,推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2014, 30(19):3014.
摘要:【提 要】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已被逐步引用到教育领域。该文在分析TQM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征出发,探索TQM理论在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建立适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全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和参考。
2014, 30(19):3016.
摘要:【提 要】 现代医学实验仪器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检验、治疗及医学科学研究中,加强医学生《基础医学实验仪器》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基础医学实验仪器》课程的特点,结合2009年课程开设5年来的教学体会,在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置、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2014, 30(19):3017.
摘要:【提 要】 医学影像学教育改革中,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是影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由于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已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一致肯定。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的引入方便了临床病例影像资料库的建立,为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PACS和PBL 2种方法的结合使学生对影像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利用PACS临床病例影像资源库的PBL教学模式在影像实践教学中值得推广。
2014, 30(19):3020.
摘要:【提 要】 当代影像学在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医学生对各系统器官影像学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以微课资源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影像学教学实践中,解决了传统影像学教学中信息量大、内容枯燥难懂、学生难以消化等缺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为其他院校的影像学教学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2014, 30(19):3021.
摘要:【提 要】 通过总结现阶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兄弟院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就《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切实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民大众需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者。
2014, 30(19):3023.
摘要:【提 要】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丰富、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实验考试改革,严格实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生药学》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 30(19):3025.
摘要:【提 要】 为探讨提高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培养的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的选择标准,对急诊科在岗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因此,通过系统有效的专业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2014, 30(19):3026.
摘要:【提 要】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社区医疗各方面工作逐渐得到落实,在传染病防控方面,基层社区已经成为全社会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前沿阵地。但在卫生防疫监督体制改革渐步完善的过程中,基层社区传染病卫生防治工作仍存在部分新问题。该文通过对基层社区传染病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追溯问题根源,并进行相关应对措施的探究,以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在基层社区传染病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