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22):3361.
摘要:【提 要】 胃痛、腹痛、胁痛统称为胸腹诸痛。所涉及的脏器有肝胆、脾胃、胰、大小肠等,其辨证非常复杂,尹志美先生运用自拟经验方乌梅汤酸甘化阴和肝脾、调胃承气汤下胃脘之滞、附子理中汤温胃散虚寒等方法治疗胃痛,四逆散化裁治疗胆道疾病,黄连汤治疗寒热错杂腹痛呕吐等既宗传统又独具匠心,充分体现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以通为补的生理特点。
2014, 30(22):33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下mdr1反义寡核苷酸对多药耐药肝癌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以肝癌细胞HepG2/ADM为研究对象,设立mdr1反义寡核苷酸组和空白试剂组作对照,利用脂质体包载肿瘤耐药基因mdr1的反义寡核苷酸进行细胞转染,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dr1基因mRNA和P?鄄gp蛋白表达,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转染前后对阿霉素(ADM)、顺铂(DDP)和5?鄄氟尿嘧啶(5?鄄FU)的化疗敏感性。 结果 HepG2/AMD肝癌细胞经反义寡核苷酸处理后,mdr1 mRNA、P?鄄g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对ADM、DDP和5?鄄FU的化疗敏感性明显增强。 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能在体外有效增加肝癌细胞HepG2/ADM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2014, 30(22):3365.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寿胎丸加味配合药膳食疗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寿胎丸加味及药膳食疗方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黄体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鄄HCG)等指标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临床疗效分析。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黄体酮及β?鄄HCG 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为显著。治疗后两组血清黄体酮及β?鄄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4%(42/50)]高于对照组[65%(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寿胎丸加味配合药膳食疗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22):33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母鼠孕期和哺乳期暴露壬基酚(NP)对其仔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试验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母鼠受孕第6天到出生后第21天灌胃染毒NP,仔鼠出生60 d后剖杀取肾脏,免疫组化检测PCNA的表达。 结果 肾小管PCNA阳性细胞较肾小球多。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仔鼠肾脏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光密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PCNA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阳性细胞数与NP暴露剂量呈正相关(r=0.979,P<0.05)。 结论 母鼠孕期和哺乳期暴露NP使其仔鼠肾脏PCNA的表达增加。
杨宇奇,张晓青,张 峰,韩小亚,潘爱琴,袁 珮,虞 斌,朱自强,王秋伟
2014, 30(22):33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以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6 248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鄄PCR)检测是否感染GBS。以检测结果为阳性孕妇为GBS阳性组,共219例。按1∶1比例在检测结果为阴性孕妇中随机抽取219例作为阴性组。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等。 结果 (1)GBS阳性组孕妇并发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概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早产、羊膜炎、稽留流产的概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BS阳性组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阴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BS感染不但会对孕妇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引起新生儿体质量下降。妊娠晚期孕妇产前常规筛查GBS很有必要。FQ?鄄PCR技术可能是临床筛查GBS的有效方法。
2014, 30(22):337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和七叶皂苷钠组(C组)。B、C组建立稳定的第2~3腰椎(L2~3)左侧hSCI模型,分别在造模前注入生理盐水或七叶皂苷钠。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 天,第1、2、3、4周各进行一次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BBB评分)和斜板实验(IP实验)。 结果 B、C组大鼠在短时间内(术后1 d)左后肢运动功能均完全丧失,3周后BBB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 d大鼠的IP实验结果从术前的85.0°降至约12.5°,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4周后,两组IP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促进h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2014, 30(22):3374.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直接提取法测定天花粉中二氧化硫(SO2)含量的实验方法。 方法 采用氢氧化钾溶液(25 mmol/L)直接提取,色谱柱为AS11?鄄HC色谱柱(4 mm×250 mm,9.0 μm);柱温20 ℃;淋洗液:氢氧化钾溶液(20 mmol/L);淋洗液流速1.00 mL/min;电导检测法,电导池温度20 ℃通过分离度实验、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检测并计算分离度、亚硫酸根峰面积和天花粉中SO2含量及亚硫酸根峰面积与进样量的关系。 结果 亚硫酸根色谱峰与其他相邻色谱峰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峰面积变化不大,亚硫酸根平均含量为每克天花粉含SO2 0.197 7 mg、RSD为0.6%。亚硫酸根标准溶液进样量在1.16 ~29.1 μg(即当进样体积为100 μL时,被测定溶液浓度为11.6~291.2 μg/mL)与亚硫酸根色谱峰的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最低定量限以被测定溶液计算为0.001 38 μg/mL。 结论 离子色谱法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天花粉中SO2的定量检测。
2014, 30(22):3377.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及鼻前庭标本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情况分析,探讨带菌者与感染的关系以及快速检测方法监测医护人员MRSA带菌状况。 方法 将该院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及护理员)的678例手标本及179例鼻前庭标本分别用2种检验方法进行MRSA鉴定。(1)传统检测方法:按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进行鉴定(K?鄄B纸片扩散法);(2)快速检测方法:直接接种于分离、培养及鉴定一体的MRSA选择性显色培养基上。进行医护人员MRSA带菌状况及2种检测方法检出效果分析。 结果 经传统检测方法检测,护理员手及鼻前庭MRSA的携带率与医生、护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手标本及鼻前庭标本检出MRS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3.3%及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有利于监测医院内MRSA感染的发生,同时需采取必要的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护人员的MRSA携带率。
2014, 30(22):33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四组:(1)糖尿病非肾病组(DM组,UACR<30 mg/g)30例;(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UACR 30~300 mg/g)26例;(3)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UACR>300 mg/g,血清肌酐(SCr)<133 μmol/L]36例;(4)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组(DN3组,UACR> 300 mg/g,SCr≥133 μmol/L)32例。测定血清 Hcy、SCr、BU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四组检测指标结果比较,Hcy、SCr、BUN水平均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升高趋势。Hcy水平在DM组和DN1组、DN2组、DN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UACR水平呈正相关(r=0.546,P<0.05),SCr水平与Hcy呈正相关(r=0.361,P<0.05),HbA1c水平与Hcy呈负相关(r=-0.203,P<0.05)。 结论 Hcy高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检测指标。
2014, 30(22):338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CHF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比索洛尔和坎地沙坦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2%(60/68)]明显高于对照组[58.8%(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提高运动耐受,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2014, 30(22):33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责任制对护士工作压力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手术室护士25人为研究对象,2013年4~9月对其实施责任制,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变化。 结果 责任制实施后护士工作压力总分显著低于实施前,轻度压力比例多于实施前,重度压力的比例少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责任制实施后护士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技能操作、手术配合等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室责任制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质量。
2014, 30(22):33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将2013年3~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1万U/(kg·d),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均24 h持续静脉微量泵入,连续7 d。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前1 d和用药7 d后清晨抽取外周血检测PCT水平,并观察28 d住院病死率。 结果 治疗组用药7 d后PCT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28 d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PCT水平,拮抗炎性反应,降低28 d住院病死率。
2014, 30(22):33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芒硝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及患者耐受性。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该院门诊及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2 380例患者,按年龄末位数字的单双数进行分组,其中单数者(1 260例)给予精制芒硝做肠道准备(A组),双数者(1 120例)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做肠道准备(B组),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对清洁剂的耐受性。 结果 两组患者清洁剂使用后的肠道清洁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 9,P>0.05);A组患者耐受性较B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6 4,P<0.05)。 结论 芒硝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清洁效果相当,但口服芒硝患者耐受性更好,所需的费用更低。
2014, 30(22):3390.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鄄HPLC)测定注射用胸腺法新有关物质的方法研究。 方法 将样品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后进行色谱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鄄C18(250.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流动相A[乙腈?鄄水?鄄磷酸(140∶860∶1)]和流动相B[乙腈?鄄水?鄄磷酸(250∶750∶1)]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 ℃,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 μL。 结果 RP?鄄HP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稳定性佳;有关物质在0.709 8~23.615 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 结论 RP?鄄HPLC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注射用胸腺法新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2014, 30(22):33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 月至2012年7月消化内分泌科明确诊断为DGP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随访3、6个月的复发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57%(31/35)]高于对照组[67.50(27/40)],3、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前列地尔是DGP治疗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2014, 30(22):339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县城乡居民慢性病情况、就医现状及经济负担情况,为卫生预防及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2013年7月随机抽取的1 000名威远县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5.2%的居民均患不同程度的慢性病,多数是农村高于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为48.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均很低。城市患者多在市级医院就医,相对更看重高诊疗水平,农村患者多在私人诊所就医,相对更看重低就诊费;明知患病却不就医的情况仍普遍,即使就医仍有超过80.0%患者没有完全按照医嘱执行。51.6%的城市患者和51.8%的农村患者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为>500~2 000元;70.0%的城市患者和68.0%的农村患者均认为医疗总费用勉强可以接受,其中门诊挂号费排在易接受的首位,住院药品费排在难以接受的首位;64.3%的患者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有19.9%的城市患者和9.1%的农村患者仍然认为医疗保险报销完全不能解决看病贵问题。 结论 城乡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普遍较低,并面临很重的经济负担,农村情况较城市严重。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医疗机构建设与管理,稳步健康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对改善现状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4, 30(22):3399.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2013年某区居民健康素养具体情况,总结分析影响居民健康素养的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真实信息。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云龙区6个居委会抽取450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对健康素养水平影响因素进行χ2 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云龙区居民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5.56%;具备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为35.56%、10.22%和51.7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群、家庭年收入者健康素养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OR=1.234)、年龄(OR=0.974)、家庭年收入水平(OR=1.221)和职业为医务人员(OR=4.078)等因素影响着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 结论 该地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及健康技能水平较高,然而养成健康行为的效果较差。需要加大引导居民养成健康行为的干预力度,使城乡居民拥有的健康理论知识能够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
2014, 30(22):340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09~2013年尘肺病新发病例的患病状况,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尘肺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江苏省2009~2013年诊断的尘肺病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发尘肺病例的病种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行业分布。 结果 2009~2013年江苏省新发尘肺病病例4 051例,其中尘肺病Ⅰ期3 398例(83.88%),Ⅱ期432例(10.66%),Ⅲ期221例(5.46%)。盐城、无锡、徐州3个城市为尘肺病重点发病区域。尘肺病新发病例主要集中于煤炭、建材和机械行业,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发病年龄以超过60岁最多,发病工龄以10年以内为主。 结论 江苏省尘肺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呈现病种和行业明显集中趋势,发病工龄呈现缩短趋势,应加强对重点行业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2014, 30(22):3408.
摘要:
2014, 30(22):3413.
摘要:
2014, 30(22):34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制木瓜酒湿敷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区域疼痛改善效果。 方法 对42例次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出现内瘘及静脉穿刺区疼痛,治疗前重度疼痛7例次,中度疼痛26例次,轻度疼痛9例次,予以自制木瓜酒即时湿敷,自身对比观察湿敷前后疼痛改善效果。 结果 木瓜酒湿敷30 min后,患者中重度疼痛0例次,中度疼痛11例次,轻度疼痛27例次,无痛4例次;平均疼痛评分(2.74±1.42)分,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7,P<0.01)。 结论 木瓜酒湿敷可缓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区域疼痛。
2014, 30(22):3416.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肢进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肢体肌力恢复情况。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和间歇气压疗法,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对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末的上肢及下肢肌力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1、2周时肌力恢复明显,且治疗2周后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治疗1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肌力恢复治疗2周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间歇气压疗法有助于促进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患肢肌力的恢复。
2014, 30(22):34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探讨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45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治经过及方法措施。 结果 5例保守治疗,40例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无中转手术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1例手术患者在术后10~15 d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无再次出血、高热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 结论 早期及时的诊断与正确的处理方案是基层医院提高脾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2014, 30(22):342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2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4例小儿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包括止咳化痰、激素和抗生素以及支持治疗等)的基础上给予将普米克令舒2 mL及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2 mL加入20 mL生理盐水,观察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装置压缩喷雾吸入;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装置吸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率。 结果 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42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 7,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增率为(30.05±5.48)%,FEV1增率为(28.43±5.26)%,对照组治疗后PEF增率为(21.13±3.62)%,FEV1增率为(19.54±4.77)%,观察组PEF增率和FEV1增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01 9、8.113 8,P<0.01)。 结论 对小儿哮喘患者给予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装置吸入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2014, 30(22):3421.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实际测量的出血量与临床估计的出血量二者之间进行比较,说明对产后出血量进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分娩的102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用量杯和电子称准确测量产后24 h出血量。 结果 经测量,102例产妇产后24 h实际测量出血量超过临床估计出血量,实际测量产后出血率为 18.63%(19/102),临床估计产后出血率为4.90%(5/10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产后出血进行准确测量是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关键。
2014, 30(22):34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肛裂切除术及肛裂Y?鄄V成形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肛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6例)采用肛裂切除术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肛裂Y?鄄V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56/5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50/56),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0.9)d]、疼痛持续时间[(2.7±1.2)d]均短于对照组[(11.6±0.8)、(4.5±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71%(6/56)]相对低于对照组[19.64%(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肛裂切除术和肛裂Y?鄄V成形术在治疗肛裂时均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相对来说肛裂切除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住院时间短,疼痛持续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肛裂治疗首选方法,但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方法给予治疗。
2014, 30(22):342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儿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呼吸机参数的改善情况、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30(22):34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裸眼下无典型眼震(不典型眼震和无眼震)位置性眩晕试行手法复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有典型良性位置性眩晕发作病史而裸眼下变位试验无典型眼震86例患者,剃除因高龄、严重心脏病及颈椎病等无法耐受手法复位患者7例,试行手法复位79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法及翻转复位法,无效者进一步检查和住院治疗。 结果 试行手法复位有效率91.1%(72/79)。 结论 对裸眼下无典型眼震的位置性眩晕,试行手法复位方法,疗效仍然显著,治愈可支持诊断,避免了不必要检查以及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医疗费用,对于少数无效者进一步检查或住院观察,以免误诊漏诊而产生不必要医疗纠纷,使整个诊疗程序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
2014, 30(22):34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9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结果 6例早期妊娠患者及1例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淋漓不尽的患者经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鄄HCG)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阴道彩超确诊后给予甲氨蝶呤(MTX)孕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后,5例β?鄄HCG降至1 000 mU/mL以下,并在超声检测下行清宫术,术中术后出血少,2例未清宫。2例患者误诊,于人流术中术后大出血,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MTX介入治疗。9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治愈,保留了生育功能。 结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重在早期诊断,阴道彩超检查是早期诊断该病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方法。该病应根据病情个体化治疗,尽量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 30(22):342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呕吐的原因,以便及时正确处理。 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该科收治的211例呕吐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及病因治疗。 结果 211例患儿呕吐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咽下综合征59例(27.96%)、喂养不当58例(27.49%)、合并感染50例(23.70%)。其中209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家长放弃治疗后失访,1例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合并颅内高压的患儿治疗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个症状,对新生儿呕吐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能及早找到导致呕吐的病因,对患儿进行正确诊治,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2014, 30(22):34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伤口疼痛、吞咽不适、切口粘连)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相较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切口更小,出血量更少,还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易于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22):34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射线摄影表现。 方法 对该院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女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术前完成双侧乳腺X射线常规摄影,分析患者X射线影像学特征(肿块形态、边缘、钙化形态)。借鉴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X射线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X射线检查诊断正确39例,诊断准确率为78%,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肿块30例,肿块伴钙化6例,单纯钙化3例。肿瘤形态:类圆形23例,不规则形9例,分叶状4例;肿瘤边缘:清楚8例,模糊23例,毛刺5例。 结论 X射线在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当病灶在X射线上表现为单纯性肿块,病灶呈类圆形,边界较模糊,较少出现钙化时,多有助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
2014, 30(22):343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改进后的经T管分段式胆道造影的优越性。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4年3月该院120例胆道术后B超发现肝内残余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T管分段式胆道造影组(分段组)和经T管常规胆道造影组(常规组),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寒战发热、右上腹痛、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造影剂使用量、胆道镜探查后验证T管造影的假阴性率。 结果 分段组发生寒战发热明显低于常规组(χ2=5.461 4,P=0.019 4)。分段组发生右上腹痛明显低于常规组(χ2=12.810 5,P=0.000 3)。两组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急性胰腺炎。在T管造影假阴性率方面,分段组明显低于常规组(χ2=4.386 0,P=0.036 2)。在造影剂使用量方面,分段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24.357 9,P<0.001)。 结论 经T管分段式胆道造影在成像方式上的改进,有效地降低了经T管常规胆道造影常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经T管胆道造影假阴性率,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还有利于在X射线下对结石的反复定位,在肝内有残余结石的T管造影患者中值得推广。
2014, 30(22):34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诊断喉结核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丰城市人民医院五官科2008年12月至2014年3月诊断的32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喉结核的喉镜下表现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 所有32例患者均诊断为喉结核,其中电子喉镜考虑诊断喉结核32例;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喉结核25例,其余7例经多次活组织病理检查,未确诊,但进一步行胸部X线片、胸部CT、结核菌素试验考虑为肺结核,故考虑合并有喉结核。 结论 对喉结核的诊断电子喉镜是个重要诊断手段,简便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2014, 30(22):343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影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就诊的59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 扫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分析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后图像,诊断结果与相应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MSCT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胃癌的病变范围,定位诊断准确;同时也能良好地观察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达到100%。 结论 MSCT图像清晰、重建功能强等优点,可对进展期胃癌做出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预后提供参考。
2014, 30(22):3440.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柳州地区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物试剂盒对该院2013年1~12月送检的837份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 837例送检标本中支原体阳性193例,总阳性率为23.1%,其中Uu阳性156例(18.6%),Mh阳性12例(1.4%),Uu合并Mh阳性25例(3.0%)。药敏结果表明,Uu对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100.0%),对诺氟沙星耐药率最高(69.2%);Mh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敏感性均达到100.0%,而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超过65.0%;Uu和Mh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敏感率最高,均为84.0%,对罗红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0%。 结论 柳州地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是Uu、Mh混合感染及Mh感染,每种感染的药敏情况不同,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
2014, 30(22):34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来该院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黛力新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案,黛力新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每天1片黛力新(每片含氯哌噻吨0.5 mg和美利曲辛10.0 mg),疗程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抑郁自量表(SDS)、焦虑自量表(SAS)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鄄36进行生活质量评估。 结果 黛力新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6.7%(52/6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8.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焦虑、抑郁情况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黛力新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常规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症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 30(22):344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该院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30例胃溃疡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采用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30例胃溃疡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2.6±0.5)d]、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不良反应率(0.0%)、幽门螺杆菌转阴率(96.7%,29/30)、复发率(3.3%、1/30)均优于对照组[(5.2±0.8)d、80.0%、6.7%、83.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 30(22):34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退热药物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1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给予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给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3%(99/105)]高于对照组[83.8%(88/105)];用药4、6、8 h时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惊厥消失时间、体温降低1 ℃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布洛芬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较好,退热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2014, 30(22):34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治疗食管下段癌或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食管下段癌或贲门癌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及磷酸铝凝胶口服,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及胃镜下情况。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症状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胃镜下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治疗食管下段癌或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
2014, 30(22):34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8~2011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和观察组(恩替卡韦治疗),每组各27例,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12、24个月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e抗原血清转换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个月时观察组e抗原血清学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个月时对照组耐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恩替卡韦较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疗效,耐药率较低,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能延缓和阻止疾病的进展。
2014, 30(22):34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醋瑞因治疗疼痛性膝骨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该院2012~2013年收治的100例疼痛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双醋瑞因联合美洛昔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美洛昔康治疗,治疗后随访5周观察疗效。 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45/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39/5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双醋瑞因治疗疼痛性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恢复患者膝骨关节功能,消除关节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22):345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医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2011年2月至 2013年11月该院住院及门诊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476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 尿路感染47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62.4%;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产ESBLs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结论 泌尿道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且细菌耐药严重,特别是产ESBLs株耐药更为严重,应当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2014, 30(22):3453.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小儿迁延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治疗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干扰素、白介素?鄄4 水平变化及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1%(64/68)]高于对照组[80.3%(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止泻时间,干扰素、白介素?鄄4水平,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减少腹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干扰素水平,降低白介素?鄄4 水平,且安全性好,有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2014, 30(22):34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骨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该院骨科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管理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用品管7大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和文化等方面问题,品管圈周期分不同主题,每期结束进行总结。以骨科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骨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与品管圈活动开展前比较,活动开展后护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5),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2,P<0.01),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1)。 结论 品管圈管理可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2014, 30(22):345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本室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0例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间患者术中对手术的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对手术的配合程度,术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明显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2014, 30(22):345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诊断为妇科疾病且需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5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于术前1~2 d使用抗生素,并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则在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感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为优的患者占61.54%(48/78),优良率为92.31%(72/78)。对照组分别为38.46%(30/78), 56.41%(44/7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7.95%(53/78), 不满意度为3.85%(3/78),对照组分别为3.85%(3/78), 35.90%(28/7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1~2 d使用抗生素和术中无菌环境都能减少围术期的感染。
2014, 30(22):346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记录并分析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入侵性操作以及感染情况。 结果 采取护理措施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大于或等于25 d、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口腔感染以及皮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医院内感染,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22):34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救的影响。 方法 对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急救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8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有序的急救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做好各项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 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45.2±5.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6.3±4.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3%(57/58)]明显高于对照组[94.9%(5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提供了更加规范、有针对性的医疗抢救护理流程,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同时缩短了抢救时间。
2014, 30(22):3463.
摘要:【提 要】 目的 探讨微至护理在听神经瘤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该科收治的36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微至护理的经验。 结果 36例患者中,3例家属签字拒绝手术,经保守治疗后,自动出院。其余33例均经过抗炎,营养神经,止血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 在围术期实施微至护理能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2014, 30(22):34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该院收治并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术的患者74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7)在围术期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37)在围术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但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1.00±12.31)min]、平均住院时间[(8.00±2.3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0%(2/37)]以及护理满意度[97.30%(36/3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8.00±12.26)min、(11.00±2.43)d、21.62 %(8/37)、75.68%(28/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术期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加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2014, 30(22):346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中的意义。 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改善前有效吸痰率在40%)、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低年资护士有效吸痰率从40%提高到62.75%)、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 结果 有形成果: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率由活动前的40%升高至63%,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吸痰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率,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保障,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
2014, 30(22):34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老年性股骨颈股骨折中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护理作用。 方法 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股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35/45)],视觉模拟评分(VAS)[(3.7±0.4)分]低于对照组[(5.2±0.5)分],护理满意率[100.00%(45/45)]优于对照组[91.11 %(41/45)], 不良反应发生率[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12/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临床研究证明在有效的护理干预中,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 30(22):347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出院后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神经内科出院时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时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患者出院后每隔7 d电话随访,给予患者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ADL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ADL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更加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Brunnsrom分级和Fugl?鄄meyer积分均明显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Brunnsrom分级和Fugl?鄄meyer较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出院后采用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2014, 30(22):34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对截肢术后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残端皮肤缺损及感染的护理体会。 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1月对该院10例残端皮肤缺损及感染患者采用VSD技术救治,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10例患者使用VSD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全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采用VSD治疗截肢残端,可控制感染,减少换药次数,刺激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后时间,从而保证手术效果。
2014, 30(22):3473.
摘要:【提 要】 探讨了69例恶性肿瘤患者回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输注CIK细胞均按一定方法进行。护理重点包括回输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与中心实验室衔接,充分做好回输前的准备;回输中保持输注通畅,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快滴速输注,全程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输液安全;回输后继续加强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结果69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自体CIK细胞的回输治疗,无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自体CIK细胞回输前、回输中、回输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了输注CIK细胞的不良反应,此护理干预措施简单有效。
2014, 30(22):3474.
摘要:【提 要】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手术后膀胱冲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控制膀胱痉挛、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护理过程中可通过加强心理疏导、严格冲洗流程等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膀胱痉挛的次数及强度,对提高护理评价,减轻患者痛苦有良好的成效。
2014, 30(22):3476.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完带汤加减方治疗脾虚型带下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治疗脾虚型带下病患者75例,均采用完带汤加减方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 75例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带下量及临床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主症、次症及局部体征总有效率分别为94.67%、93.33%及89.33%。 结论 采用完带汤加减方治疗脾虚型带下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为临床古方今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014, 30(22):34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鼻窦炎口服液加标准桃金娘油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五官科慢性鼻窦炎患儿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鼻窦炎口服液加标准桃金娘油并配合鼻窦正负压置换疗法;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并配合鼻窦正负压置换疗法。两组有变态反应患儿运用抗组胺药缓解过敏的症状,同时给予低浓度鼻黏膜血管收缩剂滴鼻,两组疗程均为3周。 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35.0%,总显效率85.0%,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1例,有效27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10.0%,总显效率45.0%,总有效率90.0%,两组治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加标准桃金娘油再配合鼻窦正负压置换疗法对于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无严重异常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有明显疗效,长期应用较少产生耐药性、安全无不良作用、治疗方便,推荐临床使用。
2014, 30(22):34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病例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该校2012级选择临床医学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作为观察组,临床医学专业13班和14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最后以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作为效果评价指标。 结果 学生认为病案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加深理论理解,提高记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师生互动效果以及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成绩方面,观察组学生主观题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病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效果。
2014, 30(22):3482.
摘要:【提 要】 在抗肿瘤血管生成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整体与局部的辩证治疗思维、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如何形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临床应用方法等方面对肿瘤学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进修生进行教学。抗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应用于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新的治疗方法应用,对该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4, 30(22):3483.
摘要:【提 要】 在该校生化工程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了问题式教学、学生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实施中发现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开展问题式教学有一定困难;而学生授课法往往不能使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参与。针对目前生化工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合作学习应用于生化工程课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环节开展合作学习。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为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2014, 30(22):3485.
摘要:【摘 要】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干课程,由于其内容多、知识抽象、涉及面广,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一直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轻视甚至忽略了与临床的联系,致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理解 PBL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化学本身的特点,将 PBL教学法合理、有效地应用在生物化学教学上,有利于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2014, 30(22):3486.
摘要:【提 要】 毒理学是一门具有基础和应用双重性质的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作者结合在研究生毒理学教学中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的实践,阐明了在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学及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阐述了目前开展PBL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的地方。
2014, 30(22):3488.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护理实习教育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在该院实习的19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观察组,2011年在该院实习的163名护理实习生作为对照组。在护理实习管理中,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习管理模式,实习结束前实行全年护理实习考核,评估护理实习质量。 结果 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地开展实习带教的指导框架,提高了实习带教质量,为学生实习提供了制订学习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护理实习质量。
2014, 30(22):3489.
摘要:【提 要】 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将护生培养成合格的护士。加强带教教师培训,实施目标管理教学模式,系统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认真评价临床教学质量。规范教学流程,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目标管理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生综合能力。
2014, 30(22):3491.
摘要:【提 要】 医院作为医学院校实习生实习锻炼的重要场所,是院校实习生将所学的医学理论付诸实践的场所,肩负着培养祖国医学人才的重要责任。综合性医院实习生教学管理模式可提高医院实习生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可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在医院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岗前培训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实习质量评估及教学管理制度5个方面加强管理监督,不仅使医学院校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院自身的综合实力。综合性医院实施实习生教学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22):3492.
摘要:【提 要】 卫生康复医学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在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学科中,只有认真总结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实践的重要性,才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利于康复医学的影像学诊断知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且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卫生康复人才。
2014, 30(22):3494.
摘要:【提 要】 近年来,男护士作为新成员正逐步加入护理事业,人数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地培养和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该文就男护士培养的必要性、优势、工作能力、职业角色认同感、人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男护士在血透中心的培养策略及管理体会,使男护士的适应能力和工作绩效得到提高。
2014, 30(22):34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临床实验室检验耗材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效益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统计实际有效检测量,利用临床实验室检验耗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统计试剂总体消耗量,进行单个项目的效益分析、各专业组的效益分析和独立仪器的效益分析。 结果 建立条码化实行出入库的信息管理模块,建立监测检验耗材终末走向的二级库管理模块,有效地控制检验耗材的采购、使用、个人绩效,并指导仪器和试剂的招标要求。 结论 以条形码为载体,可实现对临床实验室试剂与耗材的全程信息化追踪管理。进行单个项目的效益分析、各专业组的效益分析和独立仪器的效益分析,分析各种原因的试剂无效消耗,可保证仪器和试剂的有效利用,保证临床检验的质量和保障临床效益的最大化。
2014, 30(22):3497.
摘要:【提 要】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特需门诊发生的25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引起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服务意识,重视业务素质培训,严把医疗质量关,重视高危因素,是降低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医疗纠纷的主要措施。
2014, 30(22):3499.
摘要:【提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道德,其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该文对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护理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护理人员道德修养水平的建议。
2014, 30(22):3500.
摘要:【提 要】 生物医学信息资源占网络信息资源的30%左右,该类资源在医护人员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医院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时,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合理、有针对性地挖掘网络免费学术资源,并加以利用。这样既丰富了该院馆藏,又能够缓解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困境,还能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该文针对医院图书馆资金短缺及馆藏不足的现状,总结了目前较为可靠的网络免费学术资源收集途径,并对如何合理利用收集到的免费资源提出建议。
2014, 30(22):35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查找退药原因,探索减少住院退药的可行性方法和对策,规范退药管理。 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该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发生退药2 299人次,退药总金额为142 378.01元,其中儿二科退药人数最多;抗菌药物在退药品种数、金额均居第1位,注射剂所在退药中的比例及金额均最高;平均每天退药6.3人次,平均退药金额为61.93元。 结论 医院应制定、完善退药制度和退药程序,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加强医患沟通和药学服务,规范药房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2014, 30(22):350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改水工程后的水质卫生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消除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该市5家农村集中式供水的21个检测点的出厂水、末梢水进行19项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 结果 检测的42份水样中,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有16份,合格率为38.10%。超标指标为:细菌总数、总硬度、锰、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其中检测指标总硬度合格率为38.10%、氟化物的合格率为57.14%、氯化物的合格率为85.71%。 结论 吴忠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达标率还很低,部分指标超标严重,问题较突出,应认真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水源的保护,对水质进行有效净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督检测和评价,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让群众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2014, 30(22):350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与分析江阴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的对策。 方法 对2007~2013年度江阴市127 502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不合格率为0.0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0.29%、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鄄HCV)为0.19%,梅毒螺旋体抗体(抗?鄄TP)为0.54%、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鄄HIV)为0.10%。HBsAg、抗?鄄HCV检测的报废率逐年降低,抗?鄄TP的不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应加强献血前血液筛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2014, 30(22):3507.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某院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调查来推进品管圈活动开展。 方法 该院于2013年4月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临床103名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上报率、刺伤环节、伤后处置及心理反应等进行了调查。 结果 77.7%(80/103)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害,上报率仅17.5%(14/80);总共发生刺伤238例,刺伤发生率较高的环节:冲化补液47例(19.8%)、拔针时32例(13.4%)、处理医疗废物28例(11.8%);总共上报75例,未上报原因主要为嫌麻烦35例(53.0%);伤后80.0%(64/80)护士立即正确处理伤口,20.0%(16/80)处理不正确;52.5%(42/80)护士担心害怕。 结论 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时注意力分散,管理者不够重视,须继续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心理疏导,规范操作规程,提高管理意识,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2014, 30(22):350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手卫生干预措施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索切实有效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3年4月1日至9月30日,通过实施手卫生宣传周活动、专题培训、病房悬挂速干手消毒剂、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和反馈等系列干预措施,采用直接观察法、手卫生用品监测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问卷调查法等3种监测方法,监测干预前后手卫生的知晓和执行情况,从而评估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手卫生工作质量改进的效果。 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85.6%(770/900)]较干预前[75.7%(1022/135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P<0.05);手卫生依从率[80.9%(441/545)]较干预前[43.1%(177/411)]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P<0.05);速干手消毒剂每床日平均消耗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6,P<0.05);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3.3%(9/274)]较干预前[10.5%(13/12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P<0.05)。 结论 (1)通过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及依从率。(2)通过提高手卫生的依从率,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
2014, 30(22):3512.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