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0卷第2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慢性胰腺炎与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A/G多态性风险关联的meta分析

      2014, 30(24):3681.

      摘要 (8751) HTML (0) PDF 1.00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基因308A/G多态性与慢性胰腺炎(CP)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系统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等。对CP患病风险与TNF-α基因308A/G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处理后,使用比数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对其关联性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 结果 检索到可能相关的研究798项,通过阅读标题、摘要以及全文,最后有8项相关研究进入最后的meta分析,包括CP患者659例和对照者742例。最终,把所有的研究纳入到meta分析后,并没有发现TNF-α基因308A/G多态性与CP之间的关联(A vs. G:OR=1.14,95%CI=0.93~1.40,P=0.21;AA vs. AG+GG:OR=1.63,95%CI=0.99~2.67,P=0.24;AA vs. GG:OR=1.55,95%CI=0.98~2.45,P=0.56;AA+AG vs. GG:OR=1.03,95%CI=0.81~1.32,P=0.76)。除此之外,在对种族进行亚组分析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结论 meta分析显示,CP与TNF-α基因308A/G多态性之间没有关联性。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以及部分研究选择偏倚因素的存在,对结论的解释理解要慎重。

    • 3.0T磁共振成像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2014, 30(24):3684.

      摘要 (686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53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判断。术后综合临床及病理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FIGO分期为“金标准”,评价MRI分期可靠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 结果 术前MRI拟诊Ⅰa期5例、Ⅰb期22例、Ⅱa期22例、Ⅱb期4例,术后FIGO分期Ⅰa期6例、Ⅰb期23例、Ⅱa期21例、Ⅱb期3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拟诊51枚淋巴结转移中38枚被病理证实,病理另发现MRI未发现的11枚淋巴结转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MRI能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评估。

    • 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4, 30(24):3687.

      摘要 (7041)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Transwell单层细胞模型系统和油红O染色,观察oxLDL对单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蓄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oxLDL对HUVECs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改变。 结果 oxLDL增加单层内皮细胞对LDL的通透性和THP-1巨噬细胞脂质的蓄积;oxLDL降低occludin蛋白的表达,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显示,oxLDL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宽,occludin染色减少或脱失,而抑制氧化应激可以减弱oxLDL对内皮细胞的高通透性反应和occludin蛋白表达和形态学的影响。 结论 oxLDL可能是通过occludin蛋白表达下降使内皮细胞构改变来介导内皮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内皮下巨噬细胞内的脂质蓄积。

    • >短篇论著
    • 血浆NT-proBNP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4, 30(24):3690.

      摘要 (8074)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该院诊治的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胶体金法试剂盒48 h内对患者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根据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进行分组,≥300 pg/mL为观察组,<300 pg/mL为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NT-proBNP平均水平、住院时间、预后等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血浆NT-proBNP平均水平[(698.20±384.50)pg/mL]高于对照组(48.45±25.26)pg/mL,住院时间[(18.27±6.73)d]长于对照组[(15.52±5.8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高于对照组的17.50%(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平均水平小于1 5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87%(5/46),NT-proBNP平均水平为1 500~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47.37%(9/19),NT-proBNP平均水平大于3 000 ng/mL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73.33%(11/13)。 结论 NT-proBNP的血浆水平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子,可作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判断因素。

    • 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4, 30(24):3692.

      摘要 (6905)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人横纹肌肉瘤(RMS)RD细胞ERK通路的影响。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含细胞无药物)及3个药物干预组(分别为U0126 10 μmol 组、苦参碱1.0 mg/mL组和U0126 10 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44/p42MAPK(ERK1/2)及Phospho-p44/p42MAPK(p-ERK1/2)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最后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p-ERK1/2的表达,对照组(U0126 10 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 10 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值分别为:2.84±0.03、2.64±0.03、2.14±0.01、2.10±0.02及1.76±0.15、1.37±0.19、1.21±0.24、1.19±0.22。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对ERK1/2、p-ERK1/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方法检测erk mRNA的表达,对照组(U0126 10 μmol组,苦参碱1.0 mg/mL组及U0126 10 μmol与苦参碱1.0 mg/mL共同作用组)的灰度比值分别为0.59±0.04、0.57±0.04、0.25±0.02和0.18±0.01,苦参碱1.0 mg/mL组及苦参碱与U0126共同作用组erk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环境下作用RMS-RD细胞,可抑制erk mRNA的表达及 ERK1/2蛋白磷酸化的活性。

    •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2014, 30(24):3695.

      摘要 (9239)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选择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严重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及外用止痒药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即组合型人工肾)及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磷、iPTH、β2-MG、皮肤瘙痒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可减轻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降低血磷、iPTH和β2-MG。

    • 恶性血液病患者313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4, 30(24):3697.

      摘要 (8295) HTML (0) PDF 1.00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系统疾病中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等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特点与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的31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核型及临床特征,分析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核型特点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标本2~5 mL,肝素抗凝,按细胞数(1~2)×106 mL-1加入到培养基RPMI 1640组合培养液中,同时采用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片,平均每例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细胞,以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 本组3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39例,总体检出率44.41%。139例患者中,异常克隆包括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其中结构异常以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t(8;21),t(15;17),t(9;22)多见,数目异常以+8最为常见,其次有+21、-X、-Y常见,-7/7q-,17p-,11号染色体异常也易见。与FAB亚型的关系中,88%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t(15;17)易位,5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2)有t(8;21)易位,38%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有t(9;22)易位,9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t(9;22)易位。1例MDS发现del(20)(q11;q13),8例为单纯+8异常,3例为单纯的-Y异常。 结论 大约50%的急性白血病(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随访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的疗效观察

      2014, 30(24):3700.

      摘要 (815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AD)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早期AD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单用多奈哌齐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音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总分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两组注意力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CAG量表中抑郁、焦虑、不合作、易激惹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奈哌齐可以缓解AD的进展,多奈哌齐联合音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情绪、注意力方面疗效明显。

    • 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2014, 30(24):3702.

      摘要 (853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3年5月该科采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建立工作通道,把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粉碎成颗粒状植入伤椎椎体内,伤椎椎体成形。同时联合后外侧植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者予以骨水泥强化固定椎弓根螺钉。观察术前、术后、术后3、6个月、术后1年及最后1次随访时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椎体内植骨及后路融合情况,测量椎管狭窄率、椎体后凸角(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评估腰痛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至5年,平均3年2个月。术后椎管狭窄率[(3.4±1.2)%]、Cobb角[(5.2±3.1)°]及伤椎前缘压缩率[(4.4±3.1)%]较术前[(67±10.6)%、(38±4.5)°、(43.2±21.7)%]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最后1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X射线检查显示术后伤椎内植入骨充填良好,无伤椎 “空壳”现象,复位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后路植骨融合平均5.0个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术前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结论 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伤椎内植骨成形联合后路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技术解决伤椎前、中柱骨缺损、骨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增强了伤椎与临椎后柱的融合、固定。3柱的修复与稳定,有效地避免了远期内固定失败、伤椎高度再丢失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 不同方法治疗磨牙症的有效性分析

      2014, 30(24):3705.

      摘要 (7612)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磨牙症的效果,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磨牙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通过佩戴牙合垫治疗磨牙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停止磨牙率和每天磨牙减少时间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6.0%(72/7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60/75)],舒适度[97.3%(7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8.7%(5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佩戴牙合垫结合心理疗法治疗磨牙症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调查报告
    • 高压输变电网对周围居民神经系统影响的跟踪调查研究

      2014, 30(24):3707.

      摘要 (732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高压输电线电磁场暴露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 将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大于100 m)和观察组(居住环境距离电网小于20 m)。通过现场电磁场检测、问卷调查、脑电图检查等研究电磁场对人神经系统的影响。 结果 2010年和2013年观察组发生头痛、头晕、易疲劳等表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疲劳发生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脑电图检查结果中,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013年可疑率较2010年明显升高。 结论 距离暴露电磁场可能与头痛头晕、脑电图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升高有关。

    •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2014, 30(24):3709.

      摘要 (6147)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2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不同年度、地区、年龄、感染型别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118例,报告发病率35.98/10万(118/328 000),无死亡病例。乙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且发病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未分型肝炎略有上升,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略有下降。年龄分布均为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以50~59岁年龄组人群较高。职业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和农民为主。 结论 免疫接种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加强重点人群卫生知识宣传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基础,采取病例隔离、疫点消毒是控制肝炎发病的重要手段。

    • >综述与讲座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及其检测研究进展

      2014, 30(24):3711.

      摘要 (7360)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2014, 30(24):3714.

      摘要 (739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Gαq蛋白和T淋巴细胞稳态增殖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2014, 30(24):3716.

      摘要 (7375)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研究进展

      2014, 30(24):3719.

      摘要 (756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

      2014, 30(24):3721.

      摘要 (7344)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乙状结肠、直肠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开腹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医疗费用、术后保留导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肠梗阻)发生率以及随访结果。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1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较常规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85.6±30.4)、(140.8±75.1)mL]、切口长度短[(6.6±2.5)、(15.5±4.3)cm],且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5±0.7)d]、术后尿管时间[(3.5±0.5)d]和术后住院时间[(8.2±1.3)d]均较常规开腹组[(3.6±1.4)、(5.6±1.4)、(10.3±1.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50.5±30.7)、(145.2±35.6)min]、淋巴结清扫数目[(11.4±4.2)、(10.3±5.1)个]、医疗费用[36 365.3、34 672.6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5/32)、18.7%(6/32)]及术后随访生存率[78.1%、7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较常规开腹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癌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结直肠外科手术经验。

    • 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4, 30(24):3723.

      摘要 (733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模式,临床路径组采用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1.5)d]、平均住院费用(5 623±2.1元)、脑梗死发生率(12%)较对照组[(10.2±5.4)d、 (6 541±2.6)元、32%]明显下降,而满意度(98%)较对照组(9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路径对TIA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标准化的诊疗过程中对TIA患者临床治疗实行持续监测和定期评价,可提高诊疗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分析

      2014, 30(24):3724.

      摘要 (610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辅助治疗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年龄1~5岁)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水疗法、药物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疗程均为21 d。分别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患儿运动功能,婴幼儿发育量表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定患儿智能水平。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评分[(71.27±10.58)、(65.18±6.83)分]和MDI评分[(58.74±9.13)、(51.98±6.35)分]均较治疗前[(56.09±6.86)、(54.27±10.58)分,(42.53±6.27)、(40.38±5.16)分]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2.72,P<0.05)。 结论 脑功能障碍治疗仪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水平。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30例疗效分析

      2014, 30(24):3726.

      摘要 (7505)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3至2013年12月该院共收治胆结石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组);其余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使用镇痛药的百分比等,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3.0±2.1)mL]、排气时间[(11.0±2.6)h]、并发症发生率[10.0%(3/30)]、住院时间[(6.3±1.4)d]以及镇痛药使用百分比[16.7%(5/3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5±9.8)mL、(23±5.3)h、40%(12/30)、(14.8±3.2)d、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101.0±1.2)、(123.0±7.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疗法,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腹腔镜治疗36例急性阑尾炎疗效分析

      2014, 30(24):3728.

      摘要 (738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治疗组(开腹组),各36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5±2.6)mL]、肛门排气时间[(16.4±2.2)h]、住院时间[(6.8±1.2)d]均明显优于开腹组[(15.2±4.3)mL、(29.5±4.8)h、(9.6±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8.6±6.4)、(47.2±4.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5.6%(2/36)],开腹组有6例[16.7%(6/3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较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微波联合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疗效探讨

      2014, 30(24):3729.

      摘要 (754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宫颈炎伴高危型HPV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75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5 d行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微波治疗48 h后隔天每晚睡前阴道后穹隆纳入奥平1枚,连用9次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在微波治疗半年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HPV阴转率。 结果 2种方法治疗子宫颈糜烂样改变时,治疗组对中、重度糜烂样改变有效率[100%(24/24)、95.2%(20/21)]均高于对照组[80.0%(12/15),73.3%(11/1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8.7%(74/7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子宫颈糜烂样改变伴高危型HPV感染的转阴率[54.7%(41/75)]明显高于对照组[35.6%(1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波联合奥平治疗可有效提高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有效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的阴转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2014, 30(24):3731.

      摘要 (742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LC,对照组采用M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16.9)min、(35.7±13.2)mL、(4.5±1.0)d 和5.5%(3/55),对照组分别为(84.3±10.8)min、(45.4±20.5)mL、(6.5±2.0)d和23.6%(13/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手术方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符合该手术指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14, 30(24):3733.

      摘要 (7600)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4~6月采用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2014年1~3月采用常规接生技术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后会阴疼痛、对分娩技术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Ⅰ度裂伤率[50.0%(50/100)]高于对照组[24.0%(24/100)],会阴切开率[30.0% (30/100)]低于对照组[65.0%(65/100)],产后出血率[1.0%(1/100)]明显低于对照组[5.0% (5/100)],产后第1、3天会阴疼痛评分[(4.78±1.56)、(2.68±1.58)分]、住院时间[(3.29±1.21)d]以及住院费用[(1 711.20±135.5)元]均低于对照组[(7.52±2.13)分、(6.35±1.59)分、(4.31±1.54)d、(1 892.93±185.6)元],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0%(95/100)]高于对照组[80.0%(8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会阴Ⅱ度裂伤率、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能够减少分娩时的会阴侧切率和裂伤程度,减少产后会阴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5例临床分析

      2014, 30(24):3735.

      摘要 (7486)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5例(男16例,女9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双固定螺钉系统进行韧带修复术,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 随访3~27个月,平均16个月,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显示,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 结论 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优良。

    • 健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14, 30(24):3736.

      摘要 (583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健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参加体检的3 326例健康人群HCV的临床检验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观察抗-HCV 的阳性率,并分析HCV感染情况。 结果 3 326例健康体检人群中抗-HCV阳性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HCV感染率为0.4%(14/3 326)。按职业分类,医护、美容师、牙医、警察、保安等职业易感染HCV;按传播途径分类,有献血史,接受过手术、输血、透析,有针刺、刀伤史等人群易感染HCV。 结论 血液传播方式是感染HCV的主要途径。

    • 输入性疟疾35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4, 30(24):3738.

      摘要 (5899)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赣榆县人民医院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诊治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3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结果 3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治愈时间为4~9 d,平均(5.4±2.3)d;患者体温一般在2~3 d基本恢复正常;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咳嗽、黄疸等其他临床症状一般在3~7 d消失。 结论 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多,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防治输入性疟疾具有重要意义。

    • 宫颈糜烂常规阴道镜下活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意义

      2014, 30(24):3739.

      摘要 (725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糜烂常规阴道镜下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宫颈刮片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阴道镜活检宫颈癌检出率[9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7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2~42岁的宫颈糜烂患者所占比例最大[40.0%(48/120)],而年龄21~31岁的宫颈糜烂患者所占比例最小[10.0%(12/120)]。 结论 阴道镜活检对中、重度宫颈糜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4, 30(24):3741.

      摘要 (752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及分析改良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 4 月采用改进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98例肝癌患者,术后进行密切观察,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疗效、复发率以及生存率。 结果 98例患者的168个肝癌结节中,153个结节完全消融(91.07%),且多次消融后完全消融率[91.07%(153/168)]显著高于第1次[66.67%(112/168)]和第2次[76.79%(129/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6个已完全消融的结节出现了复发[23.53%(36/153)];24个结节出现远处转移[16.69%(24/153)];术后3年的生存率[37.76%(37/98)]较术后1年[90.82%(89/98)]、2年[66.33%(65/98)]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微波消融术应用于小结节型肝癌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而对于巨块型肝癌在进行消融术前,先行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以及注意消融顺序,则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

    • 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疗效观察

      2014, 30(24):3743.

      摘要 (712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储液囊(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对23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并早期注入尿激酶治疗。先行侧脑室外引流约7 d,然后严密消毒后拨出侧脑室外引流管,对侧Ommaya囊穿刺外引流。 结果 23例患者中,存活20例, 死亡2例,家属中途放弃治疗1例。有效随访20例,随访至出院后6~8个月,其中恢复情况较好6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状态1 例。 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结合Ommaya囊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外引流时间长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

      2014, 30(24):3744.

      摘要 (745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与术中感染控制措施的关系。 方法 该院普外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对653例患者采取了术中感染控制措施,以强化术中感染的控制力度,降低切口感染率,并将此阶段患者情况与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感染控制措施实行前602例患者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术中感染控制对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效果。 结果 急症手术、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差、肥胖、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球菌居多,占63.6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前3位病原菌排列顺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施行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后总切口感染率[2.00%(13/653)]明显低于施行前[7.31%(44/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中感染控制措施通过对手术切口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进行控制,起到预防作用,可以降低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率。

    • 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治疗

      2014, 30(24):3746.

      摘要 (591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前周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6至2012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56例(1 912眼)拟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对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 结果 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349眼(18.25%),其中包括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157眼(8.21%),周边视网膜霜样变性46眼(2.41%),周边视网膜囊样变性23眼(1.20%),周边视网膜干性裂孔118眼(6.17%),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0.16%),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0.05%),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0.05%)。对出现较严重视网膜病变的179例(213眼)进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1眼行巩膜外垫压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行激光光凝治疗。局限性视网膜脱离3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眼,视网膜色素变性1眼,经与患者沟通后,拒绝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其余患者均行准分子激光治疗。随访1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 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方法。

    • 子痫抽搐控制及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临床分析

      2014, 30(24):3748.

      摘要 (740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子痫发作的特点,控制抽搐方法及终止妊娠时机与方式,降低母婴风险。 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子痫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子痫患者给予硫酸镁及安定治疗效果较好,23例抽搐控制,2例再次抽搐加用冬眠合剂后控制。产前子痫20例,产时子痫2例,产后子痫3例。产前产时患者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15例,1例治疗好转后继续待产,1例引产。双胎2例,死产2例 新生儿窒息13例。 结论 正确处理子痫患者及抽搐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子痫患者母婴的预后。做好孕期保健,尽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干预,均可减少子痫发生。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筛查价值

      2014, 30(24):3750.

      摘要 (746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筛查价值。 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6年内辖内社区8 000例35~69岁妇女乳腺癌普查的资料,所有妇女均接受超声与钼靶X线片检查,可疑阳性者经病理诊断,共确诊DCIS患者48例。 结果 超声初筛DCIS患者34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0.83%;钼靶X线片初筛DCIS患者35例,占确诊DCIS患者的72.92%;超声联合钼靶X线初筛DCIS患者40例(83.33%),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DCIS诊断的正确率较高,与超声和钼靶X线片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钼靶X线片的筛查与诊断是辩证互补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明显提高对DCIS筛查正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

      2014, 30(24):3752.

      摘要 (7304)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先实施乳腺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同时让其接受MRI(1.5T磁共振乳腺专用线圈及乳腺动态扫描软件)检查,将此检查结果与X射线检查结果及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乳腺专用MRI的乳头状瘤总检出率为92.9%,明显优于乳腺X射线检查(35.7%)和超声检查(64.3%);28例患者中孤立导管乳头状瘤21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7例。利用乳腺专用MRI检测到的病灶数量为27个,检出病灶中有2例患者的导管内乳头状瘤MRI结果为阴性;1例患者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结果为双侧病灶。对患者的MRI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可见,大部分患者属于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28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与恶性肿瘤极为相似的MRI征象,无法对二者进行准确区分。 结论 乳腺专用MRI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查诊断工作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优势,可以实现对患者病灶的准确定位,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极差检验可比性在医院实验室2个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2014, 30(24):3754.

      摘要 (724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验证2个检测系统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运用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选择2份合适浓度的标本在2个检测系统上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极差,进行比对。 结果 ALT浓度为40 U/L和108 U/L时,极差均小于临界差值(3.3%),2个检测系统上ALT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结论 对于医院实验室来说,极差检验可比性方案可作为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上的可比性验证方法之一,操作简单,省时且实用。

    • CT对眶额区先天性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2014, 30(24):3756.

      摘要 (719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 CT对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进行诊断分析,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8例眶额内皮样囊肿患者和4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12例患者CT检查均发现眶额区占位,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或哑铃状,囊肿边界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不一,其中8例皮样囊肿以脂肪密度为主,3例表皮样囊肿以液性密度为主,1例表皮样囊肿内见脂性低密度影、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及网状分隔。仅3例表皮样囊肿局限性压迫周围眶额骨。1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囊肿的位置、形状以及眶额骨骨壁的改变均与CT发现一致,术后均被病理检查证实。 结论 眶额区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具有特征性CT表现。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2014, 30(24):3758.

      摘要 (703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该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258例(390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9例(348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现明显异常;156例(279眼)白内障患者存在相关并发症;白内障的类型以老年性白内障居多[224例(330眼)],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12例(15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6.0±5.0)mm,平均晶体厚度为(5.6±1.5)mm,平均玻璃体腔长度在(15.9±2.5)mm,与正常成人数值对照有明显不同程度变化。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 >药物与临床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4, 30(24):3760.

      摘要 (745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及餐后2小时C肽(2hCP)等糖尿病检测指标值,并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指标。 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FCP、2hCP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CP、2h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达标时间[(8.12±1.55)d]明显短于对照组[(13.56±2.84)d],低血糖发生率[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9/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各项指标均正常且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治疗过程安全、操作方便, 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理想选择方案。

    • 泮托拉唑 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4, 30(24):3762.

      摘要 (725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2~3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止血成功率[90.32%(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54.84%(17/31)],而平均止血时间[(13.37±1.23)h]和显效时间[(7.05±2.01)h]明显短于对照组[(24.06±3.41)、(15.32±3.89)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2例,但治疗组在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泮托拉唑、生长抑素和巴曲亭联合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4, 30(24):3763.

      摘要 (720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24例)和碘甘油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均首先采用盲袋冲洗,然后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盲袋内导入盐酸盐酸米诺环素;碘甘油治疗组导入碘甘油,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2.37±0.35)d]较碘甘油治疗组[(3.51±0.61)d]显著降低,而总有效率[91.7%(22/24)]明显高于碘甘油治疗组[82.6%(1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小,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碘甘油,值得临床应用。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2014, 30(24):3765.

      摘要 (706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各科室报告的88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ADR)患者资料,统计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结果 88例患者中男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ADR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1~40岁(44.32%),与其他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R患者的给药方式主要以单独用药为主,而给药途径则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在用药后10~30 min和1~24 h 这两个时间段ADR发生率相对较高;31~4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时间、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患者;ADR累及系统多个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 结论 氟喹诺酮药物是常用的抗菌性药物,临床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尽量避免不合理联合用药,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从而最大限度减低ADR发生率。

    • 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2014, 30(24):3767.

      摘要 (740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支气管肺炎的患儿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0.5 mg/kg,加入生理盐水2 mL中,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及面罩给药,气流速度4~6 L/min,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儿呼吸道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总有效率均超过98%。治疗组的痊愈率[61.0%(64/105)]明显高于对照组[42.9%(4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2014, 30(24):3768.

      摘要 (8813)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FD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反酸[(0.36±0.74)分]、饱胀[(2.13±0.65)分]、腹痛/不适[(1.59±1.71)分]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01)、(2.69±0.52)、(2.30±1.96)分],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52/55)]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41/5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7%(4/55)、5.45%(3/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FD较单独使用莫沙必利,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 某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2014, 30(24):3770.

      摘要 (725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处方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的门诊处方4 216张,从中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归类分析。 结果 在1 087张抗生素处方中,单用923张,占84.91%,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164张,占15.09%;其中,使用最多的科室为儿科,合计抗生素处方265张,占总抗生素处方的24.38%;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最多的为急诊科,抗生素联合用药处方53张,占急诊科抗生素处方的25.00%(53/212);给药途径以口服最多,占总处方的50.23%(546/1 087);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共计149张,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有使用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分别占不合理抗生素处方的60.40%(90/149)、15.44%(23/149)、12.75%(19/149)、4.70%(7/149)。 结论 在选用抗生素时,应结合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患者自身情况及药敏实验结果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实现抗生素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应用。

    • 黄芪注射液辅助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2014, 30(24):3772.

      摘要 (709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86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使用抗结核药治疗,治疗组使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病变吸收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治疗第3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时,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96.8%、98.5%]均高于对照组 [91.6%、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末,通过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治疗组空洞闭合效果[83.9%(78/93)]及病变总吸收率[90.3%(84/93)]均明显好于对照组[48.4%(45/93),74.2%(69/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8/93)]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药联合能降低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促使抗结核治疗疗程能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

    • 某院2013年7~12月出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情况分析

      2014, 30(24):3773.

      摘要 (719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嘱点评工作结果的分析,了解该院药物应用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2013年7~12月该院出院病历24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 结果 在点评的243份病历中,不合理用药医嘱的病历共45 份,占点评总数的18.52%,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情况出现15次,占不合理医嘱的30.61%,其次为溶媒不适宜(12.24%)、书写不规范情况(12.24%)等。 结论 该院用药医嘱存在部分书写欠规范,用法用量欠合理的情况,药学部通过出院病历医嘱点评工作,可发现在各病区用药存在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的展开。

    • 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150例临床分析

      2014, 30(24):3775.

      摘要 (711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麻醉时间[(1.5±0.5)min]和苏醒时间[(6.1±0.7)min]均短于对照组[(4.1±0.6)、(8.9±0.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恶心呕吐29例、咳嗽38例、躁动43例,观察组恶心呕吐3例、咳嗽12例、躁动8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麻醉诱导快,患儿苏醒时间短,且苏醒质量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依达拉奉治疗颅脑损伤43例临床观察

      2014, 30(24):3777.

      摘要 (722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住院部的颅脑损伤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3、5、7天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连续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Barth-el指数(BI)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5、7天血清胃泌素水平[77、48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94、6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降至正常,治疗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DS[(14.0±2.9)分]和BI[(59.0±2.5)分]结果也要优于对照组[(23.0±2.8)、(41.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及和1例出现皮疹,但也未经任何处理停药后即得到了恢复。 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疗效分析

      2014, 30(24):3778.

      摘要 (705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该院收治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140例(140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各70例。加替沙星组采用加替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替沙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替沙星组总有效率[94.29%(66/70)]、细菌清除率[94.29%(66/70)]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82.86%(58/70)、82.86(5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0、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替沙星用于细菌性结膜炎疗效显著,效果较左氧氟沙星更好,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临床护理
    • 认知护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灵理论缺损的效果探讨

      2014, 30(24):3780.

      摘要 (7062)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灵理论能力缺损的康复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5 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的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不加引导的常规工娱疗及护理;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纠正技能训练。采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比较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结果 训练组的WCST持续性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ANSS总分改善,特别是阴性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心灵理论缺损有一定效果。

    • 健康宣教对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4, 30(24):3782.

      摘要 (705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过度换气综合征90例患者,作好登记,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宣教组(4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未进行健康宣教,而宣教组患者出院后给予每季度1次常规宣教,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指导等,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结果 宣教组患者的复发率[5%(2/40)]明显低于对照组[28%(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健康宣教可减少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复发率,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再住院。

    • 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调查

      2014, 30(24):3784.

      摘要 (730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而为提升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该院2012年5~7月150例静脉滴注患者药学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 结果 住院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的需求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护士巡视静脉滴注[95.3%(143/150)],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64.0%(96/150)]、了解药物名称[60.0%(90/150)]、查对准确[55.3%(83/150)]和药品质量合格[54.0%(81/150)];对静脉滴注中对药学所担心的问题居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80.7%(121/150)]、穿刺失败[58.0%(87/150)]和液体走空[52.0%(78/150)]。 结论 要将患者作为静脉滴注护理工作的中心,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的知情权得到满足,对于患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关注,并不断提升护士的护理技术,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静脉滴注中药学服务。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4, 30(24):3786.

      摘要 (713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讨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30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7.69%(57/6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3.85%(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2014, 30(24):3787.

      摘要 (728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120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后发现和处理的及时性进行探讨。 结果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LC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平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黄疸、胆漏发现及处理更及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 结论 LC患者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出现黄疸、胆漏并发症能够及时发现,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 行为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活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2014, 30(24):3789.

      摘要 (7231)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活动恢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行为护理。通过国际上统一的体质量指数(BMI)与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活动恢复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比分析。 结果 接受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MA评分[(27.85±1.31)分,(28.13±0.72)分]和BMI指数[(25.71±4.93)、(36.52±5.21)k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的FMA评分[(83.21±7.13)分]和BMI(83.32±5.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8.12±6.59)分,70.93±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行为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显著提高护理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4, 30(24):3790.

      摘要 (7365)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科收治的8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优质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测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结果 经护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所变化,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虽然也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是对照组效果不如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对改善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4, 30(24):3792.

      摘要 (7023)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人性化护理组,各36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与第7天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 结果 入院后第2天两组患者SAS与SCL-9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人性化护理组患者第7天的SAS评分[(38.3±1.70)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24)分],且其SCL-90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4, 30(24):3794.

      摘要 (5740)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临床护理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状况,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诊治的4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反复出血率及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等观察指标。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停止时间、贫血率及反复出血率[(8.6±2.1)d、27.6%、10.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5.3±1.7)d、17.9%、0],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青睐率(10.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手段更利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术后康复,是较为有效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4, 30(24):3795.

      摘要 (699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脐炎发生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未发生新生儿未脐炎,而对照组发生9例新生儿脐炎,发生率为15.00%(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服务方式的满意度[98.33%(59/60)、100.00%(60/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85.00%(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和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4, 30(24):3797.

      摘要 (7019)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经验。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因脑卒中而出现偏瘫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obath技术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通过促进功能恢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 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4, 30(24):3798.

      摘要 (730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性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并对比分析。 结果 对照组患者好转率[33.33%(13/39)]和护理总满意度[43.59%(17/39)]均明显低于观察组[66.67%(26/39)、89.74%(3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的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以及患者的总满意度,对整体护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2014, 30(24):3800.

      摘要 (697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可能原因,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41例门急诊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特征、季节分布和药物因素。 结果 不同年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中药时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输注西药,加药组数越多、输液量越大,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输液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7~9月输液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输注速度控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静脉滴注观察,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

    • 蛇咬伤患儿15例的治疗及护理

      2014, 30(24):3802.

      摘要 (724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南地区是蛇咬伤的高发区。近年来,随着儿童蛇咬伤发病率增高,且由于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被咬伤后更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儿童已成为蛇咬伤中特别需要重视的人群。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科2013年1~10月收治的15例蛇咬伤患儿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包括受伤早期伤口消毒、患肢制动、清创排毒、及早使用蛇毒血清及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的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防护知识宣教等,总结蛇咬伤患儿的救治方法与护理经验。同时也得出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及护理是蛇咬伤患儿治疗成功的关键。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7例临床护理体会

      2014, 30(24):3804.

      摘要 (736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经积极内科药物治疗和细致护理后好转出院3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好转出院5例,自动出院1例。通过系统、精心的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颈椎创伤伴脊髓损伤的护理

      2014, 30(24):3805.

      摘要 (679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颈椎创伤伴脊髓损伤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的治疗效果。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该科35例颈椎骨折、脱位伤伴脊髓损伤患者行颈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并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经随访3个月至4年,35例患者植骨均完全愈合,脊髓损伤症状改善满意。前/后路尽早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合术后早期电刺激治疗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可预防或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等并发症,促进脊髓、神经及肌肉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挽救患者的残余功能及挖掘其康复潜能。

    • 儿科护生临床带教的难点及对策

      2014, 30(24):3807.

      摘要 (7384)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儿科由于其专科特点,在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和沟通对象上与成人科室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儿科护生实习的带教过程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分析儿科护生带教的难点,采取加强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的培训、分层次带教、创造护生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带教教师带教水平等对策,带教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
    • 中西医结合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结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探析

      2014, 30(24):3809.

      摘要 (744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简称《指南》)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深入探索,该文结合《指南》从(1)病征结合,双重诊断;(2)未病先防,既病防变;(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此3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提出创新性的中医病机、治法,提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主要是心气亏虚,肺气郁滞为本,多无阳虚表现;主要以补气活血,宣肺利水为主。并通过附加2例案例,对益气舒心颗粒进行验证。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2014, 30(24):3813.

      摘要 (724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动态心电图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29/45)],且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8.9% (40/45)]也明显优于对照组[60.0%(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 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或凡士林在肛周脓肿术后的应用对比分析

      2014, 30(24):3814.

      摘要 (675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中药坐浴结合湿润烧伤膏纱条与凡士林纱条在肛周脓肿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08年10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均行相同手术和全身治疗。术后治疗组采用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纱条外用,对照组采用中药坐浴联合凡士林纱条外用。分别统计两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术后明显疼痛发生率[10.9%(5/46)]低于对照组[55.3%(21/38)],愈合时间[(17.36±4.52)d]短于对照组[(23.42±5.7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肛瘘数量虽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坐浴联合湿润烧伤膏纱条外用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医学教育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2014, 30(24):3816.

      摘要 (7039)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较低参与少等诸多问题,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与社会需要存在差距。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的顺序以及改革授课方式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

    • PBL教学法联合L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4, 30(24):3818.

      摘要 (743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BL)在心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临床实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各20人,分别采用LBL 联合 PBL 教学法(LBL联合PBL组)、单纯LBL 教学法(LBL组)和单纯PBL 教学法(PBL组)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结束后,对三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及实习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在教学结束的考核中,LBL联合PBL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为(92.5±3.3)分,显著优于LBL组[(87.6±4.1)分]和PBL组[(88.2±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BL组和PBL组实习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LBL联合PBL组(96.7%)和PBL组(93.3%)实习生的平均教学满意度[96.7%,93.3%]显著高于LBL组(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BL联合PBL教学法在心脏外科实习带教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 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4, 30(24):3820.

      摘要 (688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问式教学强调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问式教学以“提出问题-讨论解疑-重点讲授-总结归纳”为主体,是比较适合细胞病理学教学的一种方法。该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介绍提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及优点,探讨提问式教学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 输血科实习带教体会

      2014, 30(24):3821.

      摘要 (5731) HTML (0) PDF 1.00 M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临床输血实践的广泛开展,输血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起了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考虑到我国仅有极少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输血专业,实习前学生对输血知识掌握欠缺,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带教教师的自身理论基础及操作技能、进行岗前培训、加强学生的法律知识认知、加强输血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输血适应证、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定期进行师生交流、建立出科考核制度6个方面对输血科实习带教进行了探讨。

    • 护理实用人体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2014, 30(24):3823.

      摘要 (578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行的传统基础课程从内容设置、学时安排、评价形式等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综合性、整合性以及实用性的护理教育改革宗旨。这一难题已成为各卫生高职类院校教师备受重视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护理人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为后续医学课程奠定坚实基础,该校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对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进行改革,重新构建课程标准、整合内容、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模块、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传统护理学教育模式中系统人体解剖学等高职护理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整合为一门课程——护理实用人体学,使课程突出高职特色、贴近护理专业,满足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 基层医院超声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带教体会

      2014, 30(24):3824.

      摘要 (874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医院超声设备在逐渐增加,不断更新,不断升级,超声检查既快捷又准确。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源,根据每位学生的就业取向,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水平,为从事基层超声工作的学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提高基层医院超声带教老师的超声技术诊断水平。

    • 高职护生开展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的体会与思考

      2014, 30(24):3826.

      摘要 (691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该校对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开展了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该文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到从事营养师培训的师资队伍组建,从对学生的选拔与管理到多样化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作者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另针对当前高职护理学生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后考证通过率不高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考证前的培训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公共营养师培训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以期能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 >医疗卫生管理
    • 银医系统应用在优化医院门诊流程中的作用探讨

      2014, 30(24):3828.

      摘要 (693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针对该院门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银医系统的应用对优化门诊流程的作用。 方法 通过收集银医系统应用前后该院门诊患者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资料,并结合银医系统应用前后该院向门诊患者发放的满意度调查表,对银医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银医系统应用后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9.69±3.25)min]明显低于应用前[(18.12±2.37)min],且应用后患者总满意度[94.9%(224/236)]明显高于应用前[85.1%(188/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可通过银医卡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打印医疗就诊信息,简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提高。 结论 银医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可简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 高校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14, 30(24):3829.

      摘要 (7364)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广大师生的健康,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学院医疗中心现有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根据《高校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与工作规程》,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医疗操作流程。通过对中心工作进行规范管理,2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避免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 >卫生·防疫·保健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605例结果分析

      2014, 30(24):3831.

      摘要 (5794)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计划怀孕夫妇的健康状况,评估风险,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自愿在该所行孕前检查的1605例夫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流程,收集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并将数据进行录入与统计分析。 结果 本组参加检查妇女中,28例有不良孕育史,占参加检查妇女的3.50%(28/802);患有妇科疾病91例,占参加检查妇女的11.35%(91/802),尤以中、重度宫颈炎(36.26%,33/91)和阴道炎(28.57%,26/91)居多;实验室检验异常304人,占体检人群18.94%(304/1 608),其中肝功能异常(37.50%,114/304)和乙肝五项异常(32.89%,100/304)居多。 结论 孕前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预防不良妊娠、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优生优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2014, 30(24):3833.

      摘要 (707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改进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对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 952名中小学生开展关于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知识的问卷调查。 结果 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1.79%,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为60.55%、66.62%,高年级组高于低年级组。大多数学生了解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及了解其主要症状,但对“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应该到哪就诊”、“国家对哪些结核病人实行减免政策”知晓率不高,分别是45.64%、33.33%。总体结核病知识全部知晓率分别为21.63%、28.13%。中小学生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其次是报刊广播、电视及录像,墙体广告、宣传栏、标语,杂志和教科书以及其他途径。 结论 云龙区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国家相应的政策不了解,在今后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某院手足口病1848 例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2014, 30(24):3835.

      摘要 (5722)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该院手足口病病原体分布情况,为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2 年5月至2013年7月1 848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体外扩增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 结果 1 848例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率为60.71%(1 122/1 848),其中EV71阳性占1.43%(16/1 122),CoxA16阳性占1.87%(21/1 122),EV阳性占57.93%(650/1 122)。男女感染比例为1.69∶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于3岁的患儿占84.94%(953/1 122),4~6月为高发季节,10~12月出现1个次高峰。 结论 该院手足口病病原体以除EV71、CoxA16外的其他肠道病毒为主,以小于3岁的患儿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 江阴地区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2014, 30(24):3837.

      摘要 (756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江阴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 方法 对该站2010~2013年采集的58 756份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学检测,通过筛选,最终纳入58 289份。按照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肥胖判断标准的修订标准,以28 kg/m2为界,将所选血液样本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n=584)和正常组(BMI< 28 kg/m2,n=57 705),分析比较两组的ALT异常率。 结果 肥胖组 ALT异常111人(19.3%),正常组ALT异常2 112人(3.66%),两组ALT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江阴地区肥胖献血者ALT异常率远高于正常献血者,应加强献血前ALT筛查,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 应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南京市尘肺病发病危险度

      2014, 30(24):3838.

      摘要 (694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预测南京市未来数年尘肺病发病危险度,评价南京市的尘肺治理效果,为工伤保险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方法 选取南京市1995~2009年15年间的尘肺病检出资料作为一个数列,根据其检出例数做出预测模型,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尘肺病发病危险度。 结果 南京市2010~2014年尘肺发病估计例数分别为34、29、26、23、19例。 结论 应用灰色预测模型来预测南京地区的尘肺发病情况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