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6):801.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牡荆素对豚鼠在体和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建立豚鼠哮喘模型,采用豚鼠离体气管条法,观察牡荆素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 结果 牡荆素在测试剂量范围内灌胃给药1 h后,能够显著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组间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基础张力无明显影响;对乙酰胆碱、氯化钾、组胺诱发的气管收缩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同时,吲哚美辛预孵育能够明显减少牡荆素对离体气管条的舒张作用。 结论 牡荆素具有明显的平喘和舒张气管平滑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2014, 30(6):803.
摘要:【摘 要】 目的 多角度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与乙肝病毒(HBV)- DNA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HBsAg定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肝病理活检,同时检测HBsAg定量与HBV- DNA的182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从3个角度分组分析各组HBsAg水平与HBV- DNA载量的线性关系:依据182例患者HBV- DNA载量结果(0.000~5.745)的分布规律,分为低载量组(0.000~1.915)、中载量组(>1.915~3.830)和高载量组(>3.830~5.745),即相当于原始结果的0~104、>104~106、>106~108 U/mL;依据乙肝e抗原(HBeAg)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依据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分为无明显纤维化组(S0~S1期)、明显纤维化组(S2~S3期)和早期肝硬化组(S4期)。 结果 HBV- DNA低、中、高载量组间HBsAg水平差异比较:总体水平以及HBV- DNA高载量组与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低、中载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线性关系:总体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 0.448,P<0.01];HBV- DNA低、中载量或HBeAg阴性时,二者均无相关性(P>0.05);HBV- DNA高载量、HBeAg阳性及肝纤维化病变各组二者呈高到低度负相关(r=-0.553、-0.635、-0.459,P<0.01);随肝纤维化病变程度的进展,二者相关性下降(r=-0.535、-0.459、-0.218,P<0.05),HBeAg阳性时的相关性最高(r= -0.635,P<0.01)。 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但不能直接反映HBV复制的状态,实际工作中对HBsAg定量结果应依据病程和HBeAg等相关检查进行分析和合理应用。
2014, 30(6):806.
摘要:【摘 要】 目的 确定归味消纤丸水提部分的最佳水提取工艺参数,为归味消纤丸的后续成型工艺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 以阿魏酸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先对药材粒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倍数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然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归味消纤丸的最佳水提工艺。 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当归过3号筛,黄芪为粉碎过6号筛后得纤维粗粉,灵芝过1号筛得粗粉,枸杞为原药材提取,先浸泡1 h,回流提取2次,每次以24倍水为提取溶剂,每次1.5 h。 结论 该工艺方法合理、稳定、提取效率高。
2014, 30(6):80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香砂养胃丸联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社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该中心门诊及住院诊断为NERD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PPI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组22例,PPI联合黛力新治疗组22例,PPI、香砂养胃丸联合黛力新治疗组22例。采用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组制定的耐信量表(RDQ)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症状积分及有效率进行评分。 结果 经过12周治疗,PPI、香砂养胃丸联合黛力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PI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组为68.18%,PPI联合黛力新治疗组为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I、香砂养胃丸联合黛力新治疗组患者RDQ评分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PPI、香砂养胃丸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能显著改善NER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4, 30(6):81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HBV- DNA)定量检测对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价值。 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100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大三阳组产妇32例,小三阳组产妇41例,HBsAg (+)/乙肝核心抗体 (+)组产妇27例。选择同期健康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水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研究组3个小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阳性率均在85.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 DNA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乳汁HBV- DNA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6 9,P<0.05]。 结论 乙肝产妇产后能否实施母乳喂养与产后产妇血清及初乳中HBV- DNA的水平有关,因此,必须依据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婴儿的哺乳安全。
2014, 30(6):814.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对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彝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88例伴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彝族常规治疗组28例,彝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30例,汉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30例,各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汉族及彝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辅以帕罗西汀20 mg于每天早餐后顿服,并发睡眠障碍者予以阿普唑仑0.4 mg于每晚睡前服用1次,并由心理中心医生给予心理辅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测定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彝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疗效优于彝族常规治疗组;而汉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疗效优于彝族抗焦虑、抑郁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彝族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疗效优于单纯糖尿病常规治疗,加强彝族糖尿病患者自身管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尤为必要。
2014, 30(6):81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补血益母颗粒中阿胶及黄芪的测定方法,为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数据依据。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颗粒中的阿胶及黄芪,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 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清晰鉴别出阿胶及黄芪,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在1.01~50.10 μg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 结论 薄层色谱法鉴别补血益母颗粒中阿胶及黄芪以及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补血益母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2014, 30(6):8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1,25- 二羟基维生素D3[1,25- (OH)2D3]、孕期微量元素与地中海贫血、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就诊并常规产前随诊的3 795例孕妇进行分组,根据孕期常见疾病分为不同的研究组563例(地中海贫血组392例、妊娠期糖尿病组5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组56例、慢性疾病组61例)和对照组3 232例,测定各组孕妇血清中1,25- (OH)2D3、血钙、血磷和血镁水平。 结果 地中海贫血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1,25- (OH)2D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中海贫血组孕妇血镁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疾病组孕妇血镁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疾病组孕妇血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中海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体内25- 羟基维生素D、血钙水平有一定影响,在进行孕期指导时应针对不同疾病制订相应的保健和治疗策略。
2014, 30(6):8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测定葛根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方法。 方法 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HP- Innowax(30.00 mm×0.32 mm,0.25 μm)石英毛细管柱;载气:氮气;流速:0.8 mL/min;进样器温度:200 ℃;检测器类型及温度: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220 ℃;柱升温程序:50 ℃保持10 min,然后以20 ℃/min的速度升至190 ℃,保持3 min;顶空条件平衡温度:85 ℃;平衡时间:15 min;传输管温度:105 ℃;进样环温度:125 ℃。]测定葛根提取物中有机溶剂的残留,将各有机溶剂对照按照限度制成混合对照品,样品中相应位置的峰值应不高于对照溶液,并对参数进行验证。 结果 正己烷、乙醇、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正丁醇、邻二甲苯、苯乙烯、对二甲苯、二乙烯苯分别在1.99~59.72、2.00~59.87、0.38~11.33、1.98~59.43、1.98~59.39、1.98~59.47、1.97~59.07、1.97~59.20、1.98~59.45、1.99~59.74、1.99~59.59、1.98~59.26 μg/mL内,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值均在0.999 0 以上,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空白溶剂对样品的测定没有影响,3批样品检验均符合限度要求。 结论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葛根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秦静英,莫小强,黄衍强,陈秉朴,彭素芬,孙 芹,胡海萍,杜艺冰,韦荣显,韦 丹,侯正华,陆 梅
2014, 30(6):8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大黄素、苦参素、黄连素和黄芩苷中药提取物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作用。 方法 选用BALB/c小鼠,构建肝癌移植瘤。随机抽取肝癌模型小鼠共105只,用沸水溶解大黄素等中药提取物为不同浓度的药液,隔天对模型小鼠灌胃给药,连续灌胃15次,每种药物每个浓度单独给药。末次灌胃后7 d,分别随机抽取小鼠(每组2只),颈椎脱臼处死,取肝组织,苏木精- 伊红染色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 大黄素、苦参素、黄连素和黄芩苷组在浓度128 μg/mL时,肝组织癌变明显减少,而五味子组变化不大。 结论 大黄素、苦参素、黄连素和黄芩苷对肝癌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14, 30(6):8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头孢呋辛钠两种方案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钠常规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头孢呋辛钠序贯疗法,判定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孢呋辛钠序贯疗法与静脉滴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序贯疗法药品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6):8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肌红蛋白(MYO)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10月确诊为AMI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测定入选者的MYO、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排除基线水平混杂影响,观察组患者MYO、CK和CK- 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痛早期组(0~6 h)患者MYO水平显著高于胸痛中、晚期组(>6~24 h、>24~48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早、中、晚期组患者CK和CK- 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早期患者MYO阳性检出率为78.0%,高于心电图、CK和CK- MB阳性检出率(60.0%、56.0%、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YO可作为早期诊断AMI较理想的指标,具有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能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2014, 30(6):8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方法 成立QCC小组,选定“提高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2012年4~12月对240例需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QCC的穿刺方式,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QCC前、后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达标率及内瘘穿刺失败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施QCC前、后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达标率及内瘘穿刺失败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圈员在沟通与协调、积极性、责任心、荣誉感、团队合作、和谐程度、面对问题的勇气、质量改善手法的认识、个人素质修养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论 QCC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6):83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及住院的52例甲亢患者为甲亢组,另选择同期5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均抽取空腹血,分别测定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及血尿酸水平。观察甲亢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判定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结果 甲亢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患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57、0.49,P<0.05)。 结论 甲亢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患者的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2014, 30(6):83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襄阳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为宣传健康知识和普及健康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襄阳市樊城区387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 结果 58.7%~74.2%居民认为自身的体质量、血压、血脂或血糖值在标准范围内,50.6%居民认为自己健康状况良好,87.3% 居民认为健康很重要;51.2%居民从未计划体检,63.0%居民从不运动或很少运动,72.6%居民偶尔或从不关注健康新闻。 结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较高,但健康行为有待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应根据居民自身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居民意识与行为的统一,促进其身心健康。
2014, 30(6):8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公招考试对二级公立医院儿科招聘护士的影响及应对对策。 方法 2012年9月1~31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重庆市开县二级公立医院儿科聘用护士情况,共114人。调查内容包括受试者一般情况、工作环境、工作氛围、薪酬待遇、职业压力、压力来源、公招意向以及对公招考试的认识等方面。 结果 有50.0%(57/114)受访者表示近期会参加公招考试。86.8%(99/114)受访者表示参加公招考试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稳定;57.9%(66/114)受访者表示期望通过公招考试来提高待遇。 结论 二级公立医院儿科护理团队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医院管理者需要完善儿科护理招聘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做到人性化的管理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2014, 30(6):839.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52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结果 3~6岁、7~14岁年龄段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为53例(34.87%)、69例(45.39%);全年均可发病,主要集中在2012年5~7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分别为60例(39.47%)、42例(27.63%);有明确接触史102例(67.11%),有明确疫苗接种史51例(33.56%)。18例(11.84%)患者出现并发症,主要为胰腺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心肌炎,有并发症患者多有接触史及无疫苗接种史。 结论 年长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有上升趋势;有明确接触史及无疫苗接种史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对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疫苗及采取严格隔离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主要措施。
2014, 30(6):841.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护理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分配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随机抽取该校2011~2013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300名进行问卷调查,选择课余时间最常见的3项活动(可以重复选择选项,每项最多3次,总选择次数为有效问卷数×3)。并对有效调查结果(96%,289/30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护理高职学生课余时间分配活动选择次数占前3位的分别是:休闲娱乐(35%,303/867)、课外活动(30%,260/867)、课外学习(27%,234/867)。289名学生中课余生活感受充实49名(17%),一般75名(26%),空虚165名(57%)。休闲娱乐以上网游戏为主(45%)。 结论 少数学生课余生活充实,多数学生课余生活空虚无聊,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对课余时间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建立自己良好的计划,使其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4, 30(6):858.
摘要:
2014, 30(6):860.
摘要:
2014, 30(6):877.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与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2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42例(观察组),未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行充分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分别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或人造血管的方法,透析液采用碳酸氢钠(无糖),并对观察组患者加强血糖和血压控制。 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和脑血管意外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5%、73.8%、64.3%和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40.0%、32.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52.4%)明显小于对照组(82.5%),病死率(47.6%)明显大于对照组(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发症较多,3年生存率较低,预后差,要充分规律的透析,并且控制好血糖、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才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均有重要意义。
2014, 30(6):8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腰- 硬联合麻醉(CSEA)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B组各30例。A组患者采用CSEA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两点法麻醉,B组患者采用CEA两点法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改变、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麻醉5 min时下降幅度明显,且A组比B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HR波动均不明显;A组患者术中镇痛满意度、肌肉松弛满意度均为96.7%,较B组(86.7%、83.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下降者用麻黄素处理后均转向正常。两组患者术后回访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中,使用CSEA联合CEA两点法麻醉较单独使用CEA两点法麻醉效果好,术中镇痛满意度、肌肉松弛满意度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2014, 30(6):88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氯胺酮麻醉,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即在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患儿进行麻醉诱导后再行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儿均在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 结果 手术开始后A组患儿心率、平均血压比B组明显增加,B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4.1±0.5)min]小于A组[(51.6±0.3)min],发生不良反应情况(0.0%,0/30)也优于A组(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具有术中麻醉平稳、术后苏醒迅速的优点,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2014, 30(6):88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与血液灌流(HP)治疗皮肤瘙痒的疗效。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重钢总医院血透室皮肤瘙痒患者46例进行常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HD)治疗,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HDF联合HD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HDF与HP再联合HD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HDF与HP联合HD治疗患者的皮肤瘙痒,可明显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2014, 30(6):8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式与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予以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和后正中切口传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3±8.1)min,短于对照组的(70.2±11.5)min,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88.7±16.7)mL、(38.6±4.8)mL,均少于对照组的(355.7±28.9)mL、(148.0±3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2014, 30(6):88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因子宫肌瘤经腹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组各25例。其中A组患者行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度8.0~10.0 cm;B组患者行小切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口长度4.5~6.0 cm,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肠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 除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外,B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肠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均较A组具有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美观、费用低、直视操作便捷等优点,尤其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4, 30(6):88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静脉补钙对于不安腿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补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5%(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5 1,P=0.000 2)。 结论 对于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补钙辅助治疗,见效快,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2014, 30(6):88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创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共诊治的28例老年创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15~30 d,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无一例患者复发。镇静效果分级达到V级18例,Ⅳ级10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 老年创伤性精神障碍患者首先应消除患者应激性的刺激源,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是该病最主要的防治措施。
2014, 30(6):88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 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 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9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进行3D- CRT,每天1次,每周5次,分割剂量为每次3.0~3.5 Gy,照射次数13~20次,总剂量45.5~60.0 Gy,观察其疗效。 结果 肝癌原发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9例,有效率为55.1%(16/29);PVTT CR 7例,PR 14例,SD 2例,PD 6例,有效率为72.4%(21/29)。中位生存期为 9.6 个月。 结论 3D- CRT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伴PVTT有确切疗效。
2014, 30(6):89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的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有精神差,体温异常,手、足、口及臀部皮疹少,肢体抖动频繁等临床症状,部分患儿有呼吸、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脑脊液显示脑膜炎 19 例;行CT检查 10 例,无一例异常;行磁共振成像 2 例,其中异常 1 例。 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及柯莎奇16型多见,起病凶险,精神差、皮疹少、肢体频繁抖动对早期发现重症手足口病有指导意义。
2014, 30(6):8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外科治疗。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6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采取急诊股动脉缝扎、瘤体切除清创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肢功能4~17个月。 结果 手术后下肢血供良好,2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 结论 单纯股动脉缝扎、瘤体切除清创术是治疗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方法。
2014, 30(6):8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均获成功, 术后1个月复查,疗效指数0级5例,Ⅰ级16例,Ⅱ级35例,Ⅲ级27例,治疗效果较满意。 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 30(6):89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育龄妇女孕前TORCH 3项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即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方法 2012年1~12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1 200例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RCH- 免疫球蛋白M(IgM)和TORCH- IgG水平。 结果 育龄妇女孕前血清标本中TOX- IgM阳性16例,阳性率为1.33%,TOX- IgG阳性51例,阳性率为4.25%;RV- IgM阳性8例,阳性率为0.67%,RV- IgG阳性1 062例,阳性率为88.50%;CMV- 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2.33%,CMV- IgG阳性1 112例,阳性率为92.67%。 结论 育龄妇女怀孕前就有可能感染TORCH病原体,因此,对育龄期妇女进行TORCH- IgM和TORCH- IgG检测的时间应在孕前,这样可降低和中止缺陷儿的出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2014, 30(6):89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拟行无痛胃镜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预先给予舒芬太尼0.05 μg/kg静脉缓慢注射,随后以6 mg/(kg·min) 速度静脉泵注丙泊酚直至脑电双频指数达50±3 即停止。对照组患者则单纯以同样速度静脉泵注丙泊酚直至达到与观察组同等麻醉深度后停止。根据胃镜操作时间和患者身体反应情况,可酌情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即刻(T1)、放置胃镜后1 min(T2)和术毕清醒(T3)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丙泊酚诱导用药量、神志完全恢复时间、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T1、T2时SBP、DBP、HR、SpO2均较T0时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丙泊酚诱导用药量、神志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院时间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丙泊酚复合亚麻醉剂量舒芬太尼能够使胃镜检查安全、有效地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6):8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复方福尔可定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其临床治疗。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咳嗽患儿共36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复方福尔可定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176/18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6.7%(156/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0.0%),对照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6例(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复方福尔可定治疗小儿咳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4, 30(6):90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临床痰标本分离的23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手工法和桓星半自动细菌分析仪、桓星细菌鉴定与生化反应板,对234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用头孢噻肟和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以及头孢他啶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进行超β- 内酰胺酶检测。 结果 2013年1~10月因上呼吸道感染而送检的3 418份合格痰标本,共检出234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78株,占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总数的3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最低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1%,耐药率在50%以上、90%以下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呋喃妥因(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保持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5.2%和80.2%。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酶烯类和单环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呈高度敏感,敏感性为90%~100%;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临床抗感染用药应根据实验室分离菌株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现象的发生。
2014, 30(6):9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消化道性溃疡患者44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用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0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5%,1/22)低于对照组(18.2%,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014, 30(6):9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和果胶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33/4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36/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2.1%)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2014, 30(6):90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方法 在该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所有电子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200张,共计1 400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依据,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医生和处方诊断及用药情况的点评工作表,对每张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及原因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结果 合理处方1 241张(88.64%),不合理处方159张(11.36%),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418张(29.86%),使用药品通用名处方1 400张(100.0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占处方用药品种数的37.06%。 结论 该院门诊处方质量有待提高,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2014, 30(6):90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抗结核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05例结核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3%,4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莫西沙星用于抗结核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2014, 30(6):9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患者56例,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丙泊酚组(38例)和异氟醚组(18例)。两组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进行腹部手术,并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的方式,其中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异氟醚组采用异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结束后(T2)、气管拔管时(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10 min(T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异氟醚组患者血压在T4时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其他时段略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6.5±0.8)min]短于异氟醚组[(8.3±0.7)min],且异氟醚组有3例(16.7%)躁动患者,而丙泊酚组无躁动者(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深麻醉下拔管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HR稳定、血压平衡的优点,且丙泊酚的疗效要好于异氟醚。
2014, 30(6):91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经过4周的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6):9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总结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腹腔积液的护理体会。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伴腹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术,同时做好手术前后护理工作。 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腹腔引流术,整个过程引流通畅,患者无痛苦,且无并发症及感染发生。置管时间为5~12 d,平均8 d,引流后,患者腹腔积液减少,腹胀、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等症状减轻,直至拔管,均无腹腔积液外漏现象。 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对肾病综合征腹腔积液进行引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4, 30(6):91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出院6个月末调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而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2014, 30(6):916.
摘要:【提 要】 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基层医院,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尚未普及。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该院呼吸内科新开展了无创呼吸机技术,在符合适应证的43例患者中,12例患者因不耐受而放弃治疗,最终完成治疗31例,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护理配合工作,除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明显好转而转至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通气外,其余25例患者病情缓解,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014, 30(6):918.
摘要:【提 要】 通过对57例男性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做好床上排便训练,术后耐心指导和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尿潴留的发生,降低留置导尿率,减轻患者痛苦。
2014, 30(6):92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一次性穿刺针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患者的穿刺方法,以减轻患者穿刺痛苦。 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需要静脉穿刺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采用一次性穿刺针穿刺,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意外脱管、堵管、药液外渗、静脉炎),同时记录B组的留置时间。 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意外脱管发生率高于B组, 堵管、药液外渗、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留置时间为(74±18)h。 结论 留置针和一次性穿刺针各有优点,应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
2014, 30(6):921.
摘要:【提 要】 掌握儿科门急诊静脉滴注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该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9 982人次门急诊静脉滴注患儿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护理服务。结果显示,门急诊患儿静脉滴注治疗存在患儿年龄小、操作难度大;家属多、家长知识欠缺、交流困难;护士操作熟练程度不够等特点。因此,应针对儿科门急诊静脉滴注的特点,提出护理措施,如加强护患沟通、调整护理人力等,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
2014, 30(6):9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择社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并从心理、饮食、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不给予任何护理干预。1年内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两组患者在遵医服药、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定期测量血压、控制体质量、适量运动等7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 30(6):9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耳穴埋豆治疗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便秘患者60例,分为耳穴埋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另将2012年7~12月收治的骨折卧床患者200 例(除截瘫外)分为耳穴埋豆预防组和番泻叶预防组各100 例。所有入选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常规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耳穴埋豆治疗组、预防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番泻叶预防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每天取番泻叶10 g以开水200 mL 泡水,15 min后顿服,每天3 次。观察比较各组临床治疗和预防便秘的疗效。 结果 耳穴埋豆治疗组患者大部分在24 h能顺利排便,有效率为96.67%(29/30),而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22/30),明显低于耳穴埋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埋豆预防组患者在治疗后3、5、7 d内发生便秘分别为2例(2.0%)、8例(8.0%)、11例(11.0%),番泻叶预防组分别为2例(2.0%)、7例(7.0%)、15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番泻叶预防组患者治疗后发生恶心、呕吐30例(30.00%) ,腹胀、腹痛4例(4.00%),耳穴埋豆预防组未见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耳穴埋豆在预防和治疗便秘的同时,可减轻肠胀气,增进食欲,防止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可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及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费用,疗效明显。
2014, 30(6):926.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亏型中暑的疗效。 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4例急性中暑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补充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性使用阿米卡星针抗感染、补钾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每组患者除上述治疗外,均辅以饮食调养治疗。 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亏型中暑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
2014, 30(6):928.
摘要:【提 要】 法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医学本科生对法医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临床医护人员对法医学的认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法医学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2014, 30(6):929.
摘要:【提 要】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护理专业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神经系统作为解剖学中的难点内容,与后续的内科护理学关系密切,同时也是执业护士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和执业护士考试大纲出发,探讨人体解剖学中神经系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使基础课程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2014, 30(6):932.
摘要:【提 要】 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对促进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及提高全民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管理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拓宽乡村医生的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终身教育制度,加强非学历教育。应结合农村卫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构建教学和培训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价体系,进而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服务模式。
2014, 30(6):933.
摘要:【提 要】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分析目前医学研究生临床工作的现状,通过医德建设和医学伦理学教育,加强入院培训,强化临床技能训练,采取多样化的临床教学形式,倡导换位思考等对策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014, 30(6):93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随机选择2009级本科临床专业的128名学生,分为CBL组和对照组各64名,分别对其采用CBL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CBL组学生对CBL教学法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考核显示CBL组学生对知识和病历书写的掌握程度较对照组好,且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L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好,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教学方法。
2014, 30(6):936.
摘要:【提 要】 高职《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建设遵循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学习导航、课程内容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测试评价等部分构成课程整体框架,包括课程信息、电子课件、虚拟课堂、章节测验、案例辨析、案例讨论、交流互动、综合测试等内容。其课程实施是以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生自主、协作完成任务的方式。
2014, 30(6):937.
摘要:【提 要】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特定外科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接受正规、高水平的临床训练。自1998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随之其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及较高的临床科研水平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4, 30(6):939.
摘要:【提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提高《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效果,探索利用多媒体技术,基于该校BB平台,构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素材库的方法、途径及内容等相关问题。
王 涛,刘明朝,沈学锋,郑 刚,杜可军,柯 涛,净锦飞,骆文静,陈景元
2014, 30(6):941.
摘要:【提 要】 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和能力,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并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针对环境微生物课程的特点采用目标教学方法,对3个环节进行控制:首先,在教学准备环节通过研究教学对象,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其次,在导学达标环节通过引导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最后,通过3级目标评价机制确定教学目标完成。这种目标教学的方法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地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 30(6):943.
摘要:【提 要】 为探讨护生在传染科的带教方法,以实现带教目标。从筛选带教教师、做好消毒工作、加强安全防护、注重教学回馈几方面进行带教。应用灵活的带教方式,能够培养出适合传染科临床需要的护理人员。做好护生的临床带教、指导护生做好消毒工作、加强安全防护、注重教学反馈是带教的关键。
2014, 30(6):944.
摘要:【提 要】 《医学免疫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但其知识深奥难懂,不容易学好。在《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中,针对小班教学的特点,采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彭家志,孟祥云,丁玉玲,洪源源,刘娟娟,朱成果,李 燕,陈 进
2014, 30(6):947.
摘要:【摘 要】 目的 降低医院中心药房调剂内差错件数,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 按照品管圈(QCC)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以“降低中心药房调剂内差错件数”为主题,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 结果 有形成果方面,中心药房调剂内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每周24.6件下降至每周11.2件,目标达标率104.7%,进步率达54.5%;无形成果方面,圈员在沟通与协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QCC手法等方面的评分明显提高。 结论 QCC活动在中心药房取得良好成果,开展此活动可以提高中心药房服务质量,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014, 30(6):949.
摘要:【提 要】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水平的提高、法制的健全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强,给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护士在接待和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或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及家属期望达到的理想要求,就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医院的社会形象。要减少护患纠纷,就必须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整体素养,全面改善服务态度。同时护士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和自我控制能力,其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2014, 30(6):950.
摘要:【提 要】 预防医学是医学中独立的一项学科,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其主要是利用生物医学以及环境医学优势资源结合起来研究人类疾病发生的规律,并通过研究这些规律来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完成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目的。公共卫生管理的目标是在不断变化的,主要是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不同的管理目标,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层次改变而改变。
2014, 30(6):95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监狱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累计在监狱中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223例,有38例患者终止治疗。通过向38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监管警察访谈、查看住院资料和查阅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8例终止治疗患者中,因患者要求、决定停药18例(47.37%),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3例(34.21%),死亡4例(10.53%),其他3例(7.89%)。 结论 监狱应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加强依从性教育,提高随访和监测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终止抗病毒治疗的发生。
2014, 30(6):953.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以煤矿单位为暴发源的前提下,探讨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在复杂的群集环境下的暴发诱因及防控措施,并呼吁提高对丙类传染病公共卫生监测的敏感度。 方法 2010年8月24日至8月31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结合对某煤矿暴发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每天的统计及患者临床表现的记录,依据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防控的防疫方针,对疫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 结果 传染病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使该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129例患者全部康复,生活未受到重大影响。 结论 认真对待丙类传染病的调查防控工作、不断加强丙类传染病的自我防范意识、定期消毒公共洗浴设施、逐步健全公共洗浴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此类传染病的中心环节。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