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4, 30(8):11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大蒜油联合顺铂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分别处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M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情况;选取2、8、32 μg/mL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处理肿瘤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 结果 8、16、32 μg/mL大蒜油及2、4、8、16、32 μg/mL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作用24、48、72 h对ACC-M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浓度及时间增加,抑制率呈上升趋势。联合组用药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作用能使ACC-M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随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延长,周期分布越明显,凋亡率增高,联合组用药细胞周期阻滞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浓度的大蒜油、顺铂、大蒜油联合顺铂均能有效抑制ACC-M细胞生长,阻滞细胞于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大蒜油联合顺铂对ACC-M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大蒜油、顺铂单独应用。
2014, 30(8):112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275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病例,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 选取1981年1月到2011年1月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憩室(JAD)并接受了治疗的患者275例。根据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将所有JAD患者进行分类,并对其中114例(41.5%)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结果 275例JAD患者被分为A型和B型,分别为174例(63.3%)和101例(36.7%)。在A型患者中44例(25.3%)因出现憩室炎、出血、穿孔及胆道结石等并发症而最终接受手术治疗;B型患者中70例(69.3%)因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而接受手术治疗。 结论 ERCP是JAD的主要诊断方式。JAD可以根据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类型;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朱 龙,寇 堃,吴继华,傅元贵,李永坤,薄 义,刘永泰,吴 旻
2014, 30(8):1127.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免疫力下降中的作用。 方法 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院后48 h内开始管饲肠内营养(观察组中额外添加精氨酸和谷氨酰胺),观察组和对照组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第7、10天各患者的血糖、外周白细胞、CD4+、CD4+/CD8+、免疫力状况及机体感染等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第7、10天,观察组血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外周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4+、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力增强,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中作用显著,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优先选择的营养途径。
2014, 30(8):11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沿海地区荨麻疹、慢性湿疹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为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广州番禺区909例荨麻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 结果 909例患者中,过敏原阳性率为99.3%(903/909)。其中食入组、吸入组阳性率分别为70.4%(640/909)、56.8%(516/909);吸入性过敏原中尘螨组最高,为51.0%(263/516),食入组过敏原中虾组最高,为32.3%(207/640);吸入、食入组只有1项(单一组)阳性者259例(28.5%),吸入、食入组1项以上(混合组)阳性者644例(7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9例荨麻疹患者中过敏原阳性率99.9%(708/709),200例慢性湿疹患者中过敏原阳性率97.5%(195/200)。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9.1%(344/347),女性患者阳性率为99.5%(559/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沿海地区荨麻疹、慢性湿疹患者发病主要因食入鱼虾等海产品和吸入螨虫而引起,说明减少海产品的摄入及做好对螨虫的防治可降低两种疾病的发生。
2014, 30(8):11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接受地西他滨[15 mg/(m2·d),第1~5天,静脉滴注持续1 h以上]单药或联合CAG[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治疗的20例MDS和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及进展(PD)8例,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12例AML患者中CR 2例,PR 5例,总有效率为58.3%(7/12),8例MDS患者中CR 2例,PR 3例,总有效率为62.5%(5/8)。1例MDS-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患者和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输血依赖情况有所改善。14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受抑,发生率为70.0%(14/20)。总感染率为35.0%(7/20),其中肺部感染率为20.0%(4/20),患者经积极抗感染、刺激造血及输血等支持治疗后感染控制。1例患者出现化疗相关死亡。2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出血。 结论 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CAG方案治疗MDS和AML有一定疗效,可延缓疾病进展;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且化疗相关病死率低。
2014, 30(8):113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5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均行关节镜下钙化灶清理术,同时行肩峰成形术(13例),肩袖修补术(9例)。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SST问卷评估其疗效,并记录其关节活动度,手术前后均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肩袖超声。 结果 对15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消失或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7.3±1.2)分,术后(2.1±0.7)分;关节活动度:术前前屈(78.7±11.3)°、外展(86.0±13.0)°、外旋(22.0±7.4)°,术后前屈(116.0±14.5)°、外展(113.3±14.0)°、外旋(28.7±7.5)°;Constant评分:术前(45.0±12.8)分,术后(64.0±15.0)分;SST问卷选择回答“是”的问题:术前平均(4.5±1.1)个,术后平均(6.8±1.4)个。治疗前后4项评价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肩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014, 30(8):1137.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和癌性腹膜炎(cancerous peritonitis,CP)的各种CT表现特征,探讨各种CT征象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TBP和37例CP患者的CT征象,采用χ2检验对比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并和病理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31例TBP患者中,CT正确诊断27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12.90%(4/31)。37例CP患者中,CT正确诊断31例,误诊6例,误诊率为16.22%(6/37)。各种CT征象中,腹腔原发肿瘤病灶、肝脏转移灶或门静脉癌栓只出现在CP组,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TBP组。小网膜囊积液、肠系膜小点状或絮状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增厚形态及强化、腹腔淋巴结分布及强化形式、腹腔积液量大网膜饼状增厚、囊状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确认识TBP和CP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4, 30(8):1140.
摘要:【摘 要】 目的 临床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随机将住院患儿中诊断为VMC的55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磷酸果糖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疗程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生脉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VMC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 30(8):114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8例及非老年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20例在病程、肿瘤部位、直径、组织学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老年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与非老年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在肿瘤直径、WHO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肿瘤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肿块小、肿瘤分化较好、淋巴结转移率低,比非老年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好。
2014, 30(8):114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重症AR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透析(IHD),观察组给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评估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 04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分别为(20.96±1.32)mmol/L、(278.92±7.3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3.73±1.56)mmol/L、(310.92±7.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7.93,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生次数[分别为(21.26±3.34)d,(1.93±1.33)、(0.94±0.8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43.71±3.52)d,(3.07±1.51)、(2.91±0.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98、4.89,P<0.05)。 结论 CRRT治疗重症ARF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8):11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在透视下与非透视下行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88例尿毒症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前2年,42例均在导管室X射线透视定位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2例(A组),左侧颈内静脉10例(B组);后2年,46例均为非透视下进行,右侧颈内静脉34例(C组),左侧颈内静脉12例(D组),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尿素下降率(URR)、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及性价比。 结果 四组均能成功置管,A组、C组导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良好,但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B组置管首次透析血流量及充分性均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术首选非透视下进行,在节约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减少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放射性接触;左侧颈内静脉置管可优先选用透视下进行,有利于及时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予以调整,避免透析血流量不足及透析不充分。
2014, 30(8):1148.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在全冠蜡型实训中的质量监控效果。 方法 以该院2012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班作为实验组,使用PDCA循环开展教学;以二班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考核时间、问卷调查结果和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结果。 结果 实验组的实践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考核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实践操作能力、学习主动性、团队精神3个方面认为有提高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评判性思维量表7个子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引入PDCA循环监控蜡型技术的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蜡型实训项目的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014, 30(8):11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静脉滴注渗漏的原因及防护对策。 方法 随机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15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按常规步骤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全面分析静脉滴注渗漏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然后对患者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静脉滴注渗漏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静脉滴注渗漏发生率为5.3%,对照组静脉滴注渗漏发生率为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寿命,避免对患者造成医源性伤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2014, 30(8):115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氨茶碱在全麻诱导期预防芬太尼咳嗽反应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先给予1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1 min后再给予芬太尼等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只给予芬太尼等进行常规诱导。记录两组患者在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引起的咳嗽反应及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成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7.5%(3/40)、50.0%(20/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后1 min两组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者全麻诱导期使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减少咳嗽发生率,降低患者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2014, 30(8):115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银杏叶提取物抗热性惊厥作用。 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30 mg/kg银杏叶提取物(GBE)组 (B组),50 mg/kg GBE组(C组),70 mg/kg GBE组(D组)。采用热水浴建立小鼠热性惊厥模型,四组小鼠均于腹腔注射,30 min后进行热性惊厥模型的建立。分别记录小鼠惊厥潜伏期、惊厥持续时间、小鼠惊厥数和死亡数。 结果 所有小鼠经过热水浴后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惊厥反应,A、D组出现个别小鼠死亡。与A组比较,B组小鼠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组都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抗热性惊厥作用,并且在50 mg/kg剂量下,银杏叶提取物的抗热性惊厥作用较好。
2014, 30(8):11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反思日记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方法 将2011~2012年于该科实习的1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2012~2013年于该科实习的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的学历、年龄、入科前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实验组除完成教学内容外,护生每1~2周完成1篇反思日记。总带教教师对反思日记进行检查和修改,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和其他带教教师,出科时两组学生均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满意调查。 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书写反思日记,可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教学满意度,增进师生交流。
2014, 30(8):115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多发肾盏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4例多发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微通道组与标准通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通道组结石清除率高于标准通道组,标准通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微通道组,微通道组住院时间短于标准通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多发肾盏结石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适宜于临床开展。
2014, 30(8):1161.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3~8分患者共60例,分为纳洛酮治疗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意识觉醒、血液流变学及临床征象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纳洛酮治疗后,觉醒时间缩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纳洛酮对于内源性阿片肽引起的生理功能应激性疾病起效快、作用可靠,使用中未见不良反应。
封宗成,骆书秀,吴显儒,王卡琳,梁 发,黄 涛,陈 端,胡桂江
2014, 30(8):11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农村育龄夫妇不孕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2012年1~10月采取整群抽样法,随机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4个镇、44个村、18~49岁已婚育龄夫妇为调查对象;筛查出不孕症者再进行不孕症的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结果 不孕症患病率为1.28%(272/21 239),原发性不孕占0.71%(151/21 239),继发不孕占0.57%(121/21 239);输卵管梗阻、精液异常是不孕的主要因素。 结论 加强对农村育龄夫妇生殖健康教育,提倡适龄婚育,对不孕症宜早诊断、早治疗。
2014, 30(8):1165.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调查潼南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不同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总结用药经验,促进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4~10月(整治前期)、2012年4~10月(整治中期)、2013年4~10月(整治后期)三个阶段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指标。 结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期较整治前期和整治中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58.66%和31.45%,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48.61%和32.38%,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下降77.96%和39.71%,上述指标后期与前、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治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较整治中期下降12.24%,两阶段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整治活动结束时达到了预期目标,促进了该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4, 30(8):1168.
摘要:
2014, 30(8):1173.
摘要:
2014, 30(8):1190.
摘要:
2014, 30(8):1192.
摘要:
2014, 30(8):1203.
摘要:
2014, 30(8):120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112例儿童眼睑化脓性肉芽肿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对该院2012 年4~12月眼科确诊为为儿童眼睑化脓性肉芽肿患儿112例(138只眼)于表面麻醉下行手术治疗,观察不同面积大小的肉芽肿换药次数,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局部有无红肿,皮肤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 112例儿童眼睑化脓性肉芽肿中,101例小型和中型肉芽肿患儿换药1~2次,11例中型和大型肉芽肿患儿需换药2次以上。切口愈合良好,一期手术治愈104例(129只眼),占总人数的92.86%;8例(9只眼)愈合不良,经行二期手术后治愈,占总人数的7.14%。 结论 手术治疗小儿眼睑化脓性肉芽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切口平整、瘢痕小而美观等优点。
2014, 30(8):12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胎盘自然剥离方式和人工剥离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方法 选择40例胎盘自然剥离产妇和40例胎盘人工剥离产妇,对两组产后出血量及相关症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胎盘自然剥离组产妇平均出血量、24 h血红蛋白减少量明显低于胎盘人工剥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胎盘以自然剥离为好,胎盘自然剥离能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并发症。
2014, 30(8):121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急诊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疗效,以期用快捷实用的方法缓解肾绞痛。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该院就诊的肾绞痛患者72例,其中输尿管中段结石23例,下段结石49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结果 所有患者中65例一次性碎石成功,失败5例,其中4例结石冲入肾盂内碎石失败,转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例输尿管穿孔,转为开放式手术取石。2例患者输尿管镜进膀胱后发现结石已入膀胱内。 结论 急诊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安全有效,能尽快解决患者肾绞痛症状。
2014, 30(8):12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24例Ⅲ度膝关节PCL损伤患者,于前外和前内侧入路,进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随访症状均明显改善,无术后并发症。术前Lyshonlm膝关节评分(20.34±4.56)分,术后6个月恢复到(89.45±7.4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7,P<0.01)。 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PCL疗效满意。
2014, 30(8):12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以揭示原发性高血压是否与BPH进展有关。 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并确诊为BPH的1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将患者分成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84例)和单纯BPH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滴度、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P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的差异。 结果 相对于单纯BPH,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PSS评分、PSA滴度和P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R、Q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BP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的PV明显大于舒张压小于90 mm Hg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BPH程度有关,尤其是高舒张压有可能促进BPH病情进展。
2014, 30(8):121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煤矿工人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诊疗。 方法 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的煤矿工人205例,根据其创伤原因、临床特点、医技检查和动态观察,及时判断并维护呼吸道通畅,止血以防治休克,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处置多发伤等。 结果 205例患者治愈194例,死亡11例,死亡率为5.4%。 结论 高度重视严重胸部创伤合并多发伤,采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密切观察,避免误诊和漏诊,首先要处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创伤,并根据多发伤伤情选择科学的治疗措施。
2014, 30(8):121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肩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行肩关节外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22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作为对照(钢板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临床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空心螺钉组与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钢板组优良率分别为96.2%(25/26)、59.1%(1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钢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26)、9.1%(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比较,可有效改善临床指征,提高临床优良率,但实际操作中需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
2014, 30(8):121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4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45例首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颈动脉狭窄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预防性服药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复发性脑梗死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和预防性用药等措施,以尽可能降低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2014, 30(8):12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临床危重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10例危重症患者,应用DFPP联合CVV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指标,同时对DFPP与CVVH联合使用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清补体、APACHE-Ⅱ评分、三酰甘油、球蛋白、清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出现荨麻疹、胸闷、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用钙剂、激素以及补液治疗后好转,未发生导致治疗中断的严重过敏、溶血、出血等并发症。 结论 DFPP联合CVVH能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且无需应用大量血浆作为置换液,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血液净化技术。
2014, 30(8):122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应用趋势,为今后医院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对该院2010~2012年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结合随机抽取的600份处方,按世界卫生组织限定日剂量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010~2012年,该院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有7种,涉及2种剂型(缓释片、注射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用量和消耗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管理符合有关规定,但仍应强化并落实管理责任,以及对处方规范书写的要求,使临床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更加安全。
2014, 30(8):122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血清肌红蛋白(MYO)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该院心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4例住院ACS患者(观察组)的血清MYO、Hcy、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MYO、Hcy、CK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患者血清MYO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K和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MYO、Hcy、CK和CK-MB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血清MYO和Hcy阳性检出率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和CK-MB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MYO和Hcy水平可作为AC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的常规检测指标,为ACS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和预后等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AMI和UAP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4, 30(8):12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MRI对PVN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2月13例经病理证实为PNV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 结果 13例经手术证实的PVNS患者中,膝关节9例,踝关节2例(1例为术后复发),髋关节1例,肘关节1例。13例均为弥漫型,表现为弥漫性的滑膜增厚,9例有长T1短T2结节灶形成,13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10例关节构成骨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 结论 长T1短T2结节灶形成是PVNS的特征性表现,MRI能够评价PVNS累及关节的范围,是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2014, 30(8):12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尘肺患者肺泡灌洗术的护理体会,以期提高尘肺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方法 对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尘肺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肺泡灌洗治疗,同时实施精心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 128例尘肺患者均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胸闷、气促、发绀、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肺泡灌洗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肺泡灌洗治疗前后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尘肺肺泡灌洗术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2014, 30(8):12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0年 5月至 2011年5月于该院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2014, 30(8):1231.
摘要:【提 要】 该文主要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7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充分做好患者围术期护理,尽早指导其康复训练。结果17例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术后14 d全部出院。提示做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4, 30(8):1233.
摘要:【提 要】 该文总结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经验。对2011年3~11月收治的36例(42眼)代谢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做好术前护理,控制好血糖,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患者术前、术后血糖控制良好,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发生并发症2例(2眼)。提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血糖、术后细致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2014, 30(8):1234.
摘要:【提 要】 通过分析肠道门诊老年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作者认为主要的风险包括患者家庭住址和电话不清或错误、易跌倒、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易引发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病史交代不完整、静脉滴注或药物反应、与非肠道疾病的鉴别不清等,针对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防范对策,以减少老年患者在肠道门诊的风险隐患。
2014, 30(8):12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对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入院后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 结果 48例患者中,当场死亡3例,运输至医院途中死亡2例,其余43例患者平安送至医院。在医院进行抢救后死亡2例,施行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28例。恢复良好31例,致残8例,自动出院2例。 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了解颅脑损伤的基础知识和救治原则,做好病情的准确评估,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详细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施行救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4, 30(8):1237.
摘要:【提 要】 总结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对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98例手足口病患儿,在做好消毒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隔离,以减少入院后交叉感染,同时做好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疹及皮肤护理,以及严密病情观察等各种护理措施。经治疗和护理,389例患儿痊愈出院,9例患儿转入重庆三峡医院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表明实施专科护理并加强健康宣教及病情观察,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
2014, 30(8):12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SI)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价异位妊娠失血情况、指导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方法 选择该院妇科2013年1~9月收治的183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术中实际测量的出血情况将患者分为破裂组(108例)和未破裂组(75例),均行SI评价与术中实际出血量测量,比较SI≤1.0组、1.0
2014, 30(8):124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服用加味八正散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尿路结石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该院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疗效不佳而残留结石患者共132例,按住院编号分为两组,单号为治疗组68例,双号为对照组64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加味八正散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予特殊处理,治疗时间为14 d。 结果 治疗组治愈59例(86.76%),对照组治愈37例(57.8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5%(63/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6%(49/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完成排石时间(8.74±1.12)d,对照组平均完成排石时间(12.14±1.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留尿路结石患者,口服加味八正散能提高残留尿路结石的排出率,缩短整体疗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14, 30(8):124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均因常规治疗无效改用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黄连素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56/6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3%,2/60)低于对照组(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Hp转阴,转阴率为69.2%,对照组8例Hp阳性患者中3例患者Hp转阴,转阴率为37.5%,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硫糖铝联合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30(8):124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清热暗疮胶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3年2~9月于该科门诊就诊治疗的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采用口服清热暗疮胶囊(4片/次,每天3次),同时外搽夫西地酸乳膏(每天2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四环素片(每次0.5 g,每天2次),同时外擦夫西地酸乳膏(每天2次)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5.44%(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轻微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结论 清热暗疮胶囊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满意,无耐药性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2014, 30(8):124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补血荣筋膏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肝肾两虚型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补血荣筋膏治疗的为治疗组(36例),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的为对照组(36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缓解症状和改善体征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补血荣筋膏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014, 30(8):124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运用手法整复、尺骨鹰嘴骨牵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76例患儿得到回访,优良率达 90.8%(69/76)。 结论 手法整复、尺骨鹰嘴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满意。
2014, 30(8):1248.
摘要:【提 要】 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医学生。
2014, 30(8):1249.
摘要:【提 要】 以复方阿司匹林片剂设计、制备为例,阐述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意义,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介绍药物复方制剂技术与药剂学综合性实验设计的基本构建、实施过程及效果。
2014, 30(8):1251.
摘要:【提 要】 为了提高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学习实践中的质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在2009级临床专业本科生见习阶段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童糖尿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和生活管理中,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能力。同时,糖尿病患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医学关怀,也有利于临床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2014, 30(8):1252.
摘要:【提 要】 药剂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传统的课堂讲授存在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局限、学生吸收困难的问题。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外延,突破时空界限,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实践形式之一。该文旨在探讨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药剂学网络课程素材库的建设规划、内容与方法,推动适合“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教育与学习平台建设。
2014, 30(8):1254.
摘要:【提 要】 针对三年制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及基层农村、城乡社区妇幼保健岗位的需求,采取“整合优化原有课程,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建立综合弹性课程”等方式,对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了由人文素质与职业规划课程模块、公共卫生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临床诊疗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五部分构成的“基于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
2014, 30(8):1256.
摘要:【提 要】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中,也越来越觉察到人文素养较专业技能更加重要。人文教育是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保障,是建设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该文旨在分析深层次原因,探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高等院校人文教育的建设与改革措施。
2014, 30(8):125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 将该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分别作为情景组59人和对照组55人。在内科学教学中,情景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内科学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对内科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果 情景组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教学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内科学教学可培养学生兴趣,并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2014, 30(8):1259.
摘要:【提 要】 通过总结药房工作及实习带教的经验与体会,从岗前培训、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带教内容和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为提高医院药学实习带教的效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2014, 30(8):1261.
摘要:【提 要】 目的 分析并检测解剖学不同考核方式的教学效果,探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向。 方法 选取该校针灸推拿学院针灸英语班2011、2012级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55人)和观察组(32人),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学生的正常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采取不同方案考核,对照组考核方案为: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85%,实验课成绩占15%;观察组考核方案为:卷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成绩占30%。 结果 对照组学生平均总成绩(62.3±18.5)分,低于观察组的(69.8±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而两组学生卷面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 结论 采用加重实验考核比重的考核方案后学生总成绩更高,说明实验课成绩权重的增加,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014, 30(8):1263.
摘要:【提 要】 消化内科涉及众多疾病的鉴别诊断,医学生常在临床上表现出概念模糊、判断欠精准、逻辑推理不严谨等错误,如何提高临床医学生的鉴别诊断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带教医生的循循善诱,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扩展是提高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2014, 30(8):1264.
摘要:【提 要】 医院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涉及科学、教育、哲学、娱乐以及伦理、道德、纪律等各个方面。该文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医院文化的特点和内容,从医院精神的培育、医院职业道德的建设、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医院内外部环境的改善、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5个环节入手,把十八大精神贯穿到医院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培育职工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
2014, 30(8):1266.
摘要:【提 要】 对社区参与式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梳理,总结了其在国内外公共卫生领域应用发展状况、意义和价值、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2014, 30(8):1269.
摘要:【提 要】 社会发展、工作现状、专业发展都迫使护士提高自身学历,尤其是职前学历。上岗前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各项技能,上岗后能更快适应繁忙的护理工作,进而为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以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下基础。如果不提高职前学历,小则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或出现护理缺陷,甚至医疗纠纷,大则不利于护理事业的发展。
2014, 30(8):127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浅部真菌病的致病病种、菌种构成及其分布特征。 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于该院皮肤科就诊并诊断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鉴定,并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4 667例真菌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中,体股癣1 630例(34.93%),手足癣1 380例(29.57%),甲真菌病811例(17.38%),花斑癣342例(7.33%),念珠菌性龟头炎226例(4.84%),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06例(2.27%),念珠菌性间擦疹168例(3.60%),念珠菌性甲沟炎3例(0.06%),头癣1例(4.84%)。在4 667例浅部真菌病菌种组成中念珠菌2 140株(45.85%),红色毛癣株2 009例(43.05%),马拉色菌342株(7.33%),须癣毛癣菌157株(3.36%),犬小孢子菌10株(0.21%),石膏样小孢子菌5株(0.11%),断发毛癣菌2株(0.04%),曲霉2株(0.04%)。 结论 该地区浅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是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念珠菌除了引起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两者主要还导致体股癣、手足癣和甲真菌病。
2014, 30(8):12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试剂交叉污染对循环酶法测定总胆汁酸(TBA)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 选取混合血清单独测定TBA浓度10次作为对照组,再以其他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作为干扰项目,筛查并确认对TBA测定有明显干扰的项目。通过对干扰项目试剂进行TBA测定,掌握干扰项目试剂对TBA测定的影响程度。通过调整试剂检测位及设定特殊清洗程序来排除试剂交叉污染并观察其效果。 结果 筛查实验发现尿酸(UA)、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对TBA测定有明显的正干扰。引起TBA测定结果明显升高的主要干扰试剂有UA、TG、HDL-C的R1试剂、HDL-C的R2试剂。首先,通过调整试剂检测位的方法未消除交叉污染,再通过设置设计在测定UA、TG、HDL-C后用碱性洗液清洗试剂针的方法消除交叉污染。 结论 检验人员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过程中要注意交叉污染问题的存在,通过设置特殊清洗功能等防范措施来消除交叉污染,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014, 30(8):12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中的应用。 方法 成立QCC活动小组,对临床护士洗手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洗手依从性较低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结果 通过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护士洗手的依从性明显增加。 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护士洗手的依从性。
2014, 30(8):127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昌都地区成人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g)水平,探讨其与国家正常参考值是否存在差异,为该地区建立正常参考范围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昌都地区藏医院体检的920例成人(均为藏族人)为调查对象,利用希森美康KX-21检测其RBC、Hbg水平,并进行分析。 结果 昌都地区成人的RBC、Hbg水平与国家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是影响RBC和Hbg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制订昌都地区成人Hbg、RBC的正常参考值,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实际的参考依据。
2014, 30(8):1280.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