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笔谈
    • 活用麻杏二陈汤治小儿重症咳喘

      2015, 31(1):1.

      摘要 (7216) HTML (0) PDF 1.00 M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案提要】该案患儿病情复杂且重,迁延难愈,西医诊为重症迁延性难治性肺炎,预后较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进行细致诊断,并辨证论治,诊为重症咳喘,属中医咳嗽、喘憋、痰饮、肺胀范畴。主因痰热蕴肺,肺失宣降。先后遣方麻杏二陈合千金苇茎汤、麻杏二陈汤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又因患儿病久,喂黏稠米汤以养胃气,使肺胃得和,喘咳诸症皆平。

    • >论著
    • 补体因子D及脂联素在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 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5, 31(1):3.

      摘要 (7298)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血清及尿液中补体因子D(CFD)以及脂联素(ADPN)的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3~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孕妇29例(子痫前期组)和正常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孕妇3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CFD、ADPN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CFD、ADPN水平,计算2个指标的组间水平差异,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1)胎盘组织中,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子痫前期组孕妇CFD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ADPN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CFD水平为(0.67±0.04)μg/mL、(43.27±16.59)ng/mL,显著低于子痫前期组[(1.83±0.59)μg/mL、(174.95±23.6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及尿液中ADPN水平[(80.68±1.27)、(9.29±1.33)ng/mL]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13.16±2.01)、(2.40±0.8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子痫前期组孕妇的胎盘组织、血清及尿液中,CFD、ADPN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82、-0.78、-0.63,P<0.05)。 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血清和尿液中CFD、ADPN水平的异常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孕妇血清和尿液中CFD、ADPN水平有望成为预测及诊断子痫前期的一种新手段。

    •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

      2015, 31(1):6.

      摘要 (683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尿路结石成分构成情况及其对临床防治结石的意义。 方法 收集祁阳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结石标本326例,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 结果 326例患者尿路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占多数,为87.73%(286/326),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最多,占96.32%(314/326),其次是含碳酸磷灰石,占61.04%(199/326),再次为磷酸铵镁,占27.91%(91/326),尿酸类结石不多见,占3.68%(12/326)。上尿路结石各成分占比[84.36%(275/326)]均高于下尿路结石[16.56%(54/326)],且男性结石患者[71.17%(232/326)]高于女性[28.83%(94/326)],而女性患者合并含磷酸铵镁构成比[71.43%(65/91)]高于男性[40.66%(37/9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泌尿系结石,对患者饮水,饮食,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氟比洛芬酯用于声带息肉激光显微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2015, 31(1):9.

      摘要 (682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应用于声带息肉激光显微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CO2激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患者从术后第1 天开始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剂量为50 mg,每天2 次,连续3 d;对照组患者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天咽喉部及颈部疼痛情况,并分别进行VAS及观察术后3 d内的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第2天及第3天的VAS评分[(1.9±0.3)、(0.5±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0.2)、(2.0±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皮疹、呼吸抑制及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7%(8/30)和30.0%(9/3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CO2激光切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1(1):11.

      摘要 (7010) HTML (0) PDF 1.00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科和肾内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和临床期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CR 30~300 mg/g)62例和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UACR>300 mg/g)6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WHR、BMI、FPG、2hPG、Hbg、前清蛋白(PA)、HbA1c、血浆清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BUN、Cr及Cys C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与各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Hbg、ALB、TC、Cr、Cys C、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TC、Cr及Cys C是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1.715、1.040、29.218,P<0.05)。 结论 早期或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病程、Cys C、Cr及TC独立相关,重视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幽门螺杆菌重组热休克蛋白60对U937细胞分泌TNF-α和IL-17的影响

      2015, 31(1):14.

      摘要 (7105)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重组热休克蛋白60对U937细胞分泌TNF-α与IL-17的影响。 方法 将由基因定点突变、重组后表达的胃癌来源株的幽门螺杆菌重组热休克蛋白60(rhsp60,即rhsp60组)及非胃癌来源株热休克蛋白60(hsp60,即hsp60组)分别与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U937细胞共培养,调整各组蛋白最终浓度分别为50、100、200 μg/mL,并在12、18、24 h时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7水平,设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 结果 rhsp60组与hsp60组TNF-α、IL-17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同时间点、同浓度下rhsp60组明显高于hsp6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sp60与hsp60均可促进U937细胞对细胞因子TNF-α、IL-17的分泌,且胃癌来源的rhsp60使TNF-α、IL-17分泌量更多。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己酮残留量

      2015, 31(1):16.

      摘要 (6760)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己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利用模拟浸提法对输液器中的环己酮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INNOWAX Polyethylene Giycol 长60 m,直径320.00 μm,膜0.25 μm; 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30 ℃,氢气流量30.0 mL/min,空气流量300.0 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载气为氮气;以水为溶剂,用顶空方式进样。 结果 环己酮质量浓度为4.165~133.300 μg/mL时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7.2%(n=9),相对标准偏差为3.08%。 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简单、准确,可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中环己酮残留量的检测。

    • 东莨菪碱贴剂内关穴使用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 呕吐的观察

      2015, 31(1):19.

      摘要 (6638)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贴剂内关穴使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280 例, 随机分为东莨菪碱贴剂内关穴贴剂组(SP6)、东莨菪碱贴剂非穴位贴剂组(S)、安慰剂贴剂内关穴贴剂组(CP6)及安慰剂贴剂非穴位贴剂组(C),每组70 例。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次数和程度。 结果 SP6组及S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恶心严重程度均优于CP6组及C组,再次接受止吐药物的百分率也明显少于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东莨菪碱贴剂内关穴使用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 血浆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2015, 31(1):21.

      摘要 (6715)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意义、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以及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每例患者入院、出院时的BNP水平。入院时测定患者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胸比等指标,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正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2~4周,根据患者出院时的BNP水平,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BNP≥400 pg/mL)和对照组52例(BNP<400 pg/mL),并随访1年,观察所有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指心源性死亡和30 d内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发生情况,心力衰竭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级。 结果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功能异常患者(LADD≥35 mm、LVDD≥50 mm、LVEF<50%)的BNP水平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NP与LADD、LVDD、LVEF均呈正相关(r=0.79、0.71、0.48,P<0.05)。患者的心胸比越大,其BNP水平就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观察组48例患者中4例失访,44例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23例,发生率52.3%;对照组52例患者中5例失访,47随访患者中发生心脏不良事件7例,发生率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NP能准确地评价左心室的功能改变,有助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经治疗后BNP水平仍高(≥400 pg/mL)的患者预后不良。

    • 我国40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流行病学研究荟萃分析

      2015, 31(1):24.

      摘要 (666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我国40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异常情况及特征。 方法 通过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文献,采用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方法分析文献。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分析得出我国40岁以下健康体检人群合并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值大于6.1 mmol/L)的发生率为4.68%(95%CI 3.79%~5.57%)。30~<40岁年龄段人群空腹血糖受损的发生率及糖尿病患病率(4.64%、1.28%)较小于30岁年龄段人群(1.07%、0.42%)明显提高;且40岁以下人群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空腹血糖异常风险[OR=2.22(95%CI 1.51~3.27)]。 结论 应加强对40岁以下人群进行糖尿病健康宣教及管理,为健康体检单位提供参考意见。

    • 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血特异性miRNA-1的影响

      2015, 31(1):28.

      摘要 (565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心肌特异性miRNA-1(miR-1)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七氟醚浓度和miR-1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七氟醚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 方法 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该院胸心外科拟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七氟醚预处理;B组20例行常规CPB麻醉。抽取两组患者术前5 min、术中(术后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和术后6 h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miR-1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6 h血液标本中miR-1 含量明显高于术前,且相应时间点A组患者血miR-1 含量低于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预处理浓度与术中及术后6 h血miR-1升高的倍数呈负相关(r=-0.41、-0.81,P<0.05)。 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降低血miR-1 含量,减轻CPB期间心肌累积损伤,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七氟醚预处理浓度越高,术中及术后6 h血miR-1含量升高倍数越小。

    • 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屈肘旋前位固定的临床研究

      2015, 31(1):31.

      摘要 (645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11 年6月至2013年6月肱骨髁上骨折Mclntyre分型Ⅱ~Ⅲ型的患儿,分为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组(治疗组)和屈肘中立位石膏固定组(对照组)各30例。在复位后、随访期间及解除外固定3个不同时间段测量肘关节提携角(C角)及Baumann角(B角),对比两组的肘内翻发生率,末次随访进行Flynn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肘内翻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13.33%(4/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B角为(79.0±3.0)°、C角为(8.0±2.3)°,对照组B角为(80.0±2.7)°、C角为(9.0±5.2)°;至解除外固定时,治疗组B角为(80.0±2.5)°、C角为(6.0±3.5)°,对照组B角为(82.0±3.5)°、C角为(7.0±3.7)°;治疗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时间段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解除外固定时间段,两组B、C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屈肘旋前位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可有效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 肺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2015, 31(1):34.

      摘要 (6423)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肺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4例,按照掷骰子法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化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肺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愈率[87.50%(28/32)]、无变化率[6.25%(2/32)]、恶化率[3.13%(1/32)]、病死率[3.13%(1/32)]均优于对照组[37.50%(12/32)、25.00%(8/32)、18.75%(6/32)、18.75%(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4/32)]低于对照组[37.5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切除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方法,值得应用于临床。

    • 微创穿刺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及并发症对比分析

      2015, 31(1):36.

      摘要 (676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均为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微创穿刺术组和去骨瓣减压术组各6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去骨瓣减压术组比较,微创穿刺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总有效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个月时,微创穿刺术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达自理水平良好状态的比例高于去骨瓣减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微创穿刺术组继发性癫痫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去骨瓣减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部感染、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优于去骨瓣减压术,加强对上述并发症的防治,可降低其病死率。

    •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ICP-AES甘草中铜 镍 锰 铅 硒元素测定的影响

      2015, 31(1):40.

      摘要 (5278)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甘草中多种共存微量元素的最佳前处理方法。 方法 分别用湿式消化法、微波消解法和高温灰化法前处理甘草样品,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用ICP-AES测定甘草中铜(Cu)、镍(Ni)、锰(Mn)、铅(Pb)和硒(Se)5种元素。 结果 从3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看出,Cu、Ni、Mn元素测定值3种方法均有很高的回收率(99.46%~101.50%);与湿式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比较,高温灰化法对于具有汽化温度较低的元素Pb、Se的回收率偏低(70.52%、62.01%)。高温灰化法测定处理后,各元素含量均低于温湿式消化法或微波消解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湿式消化法或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后用ICP-AES法测定甘草中Cu、Ni、Mn、Pb和Se元素含量,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 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中的应用

      2015, 31(1):42.

      摘要 (6607)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ICC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581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1月1日至3月15日)305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3月16日至6月30日)280例。观察实施品管圈前后皮肤过敏情况,评价品管活动前后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 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置管患者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由12.6%(38/301)降低到4.3%(12/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5,P<0.01);QCC成员个人能力及团队功能得以提升。 结论 通过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降低了PICC置管术后敷贴部位皮肤过敏率,说明QCC是护理工作有效科学管理方法。

    • >调查报告
    • 湖北省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调查分析

      2015, 31(1):45.

      摘要 (653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现状,为对该人群进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质量,采用Z评分法评价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并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的平均身高、体质量分别为(77.62±6.86)cm、(10.04±2.01)kg;男性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平均值[(78.35±6.82)cm、(10.32±1.67)kg]高于女性婴幼儿[(76.83±6.82)cm、(9.72±2.36)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3、6.102,P<0.05)。婴幼儿消瘦、生长迟缓、低体质量发生率分别为4.7%、6.8%、2.9%。 结论 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不容忽视,及时合理添加辅食,促进和改善当地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将继续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课题。

    • 贵州省毕节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 31(1):48.

      摘要 (651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贵州省毕节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选取毕节市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门诊医生诊断为HFMD患儿9 3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疑似患者的粪便样本送至市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HFMD病毒核酸抗体检测。 结果 每个月均有发病报告案例,每年4~6月为HFMD高发期,其中5月所占比例最大,为23.56%(2 202/9 346);其次为6月,占比为18.83%(1 760/9 346);再次为4月,占比为14.87%(1 390/ 9 346)。9 346例HFMD患者中,0~6岁患儿占92.94%(8 686/9 346),而3岁及以下的幼儿占66.37%(6 203/9 346)。可见发病例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男女比例为1.85∶1。HFMD患儿中大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比为85.47%(7 988/9 346);其次为幼托儿童,占比为8.74%(817/9 346);再次为学生[4.87%(455/9 346)]、农民[0.16%(15/9 346)]、其他人员[0.17%(16/9 346)]。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08~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8.14%(223/253)]。 结论 毕节市2008~2013年HFM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4~6月是发病高峰期,5 岁及以下人群是发病主要人群,且年龄越小,患病的风险越高,而且患者大多是散居儿童。

    • >综述与讲座
    • 影像学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术后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2015, 31(1):51.

      摘要 (6328)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胰腺癌疼痛止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5, 31(1):54.

      摘要 (6930) HTML (0) PDF 1.00 M (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5, 31(1):57.

      摘要 (6244) HTML (0) PDF 1.00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

      2015, 31(1):61.

      摘要 (660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香茶菜属植物保肝作用研究进展

      2015, 31(1):64.

      摘要 (655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与肿瘤的关系

      2015, 31(1):67.

      摘要 (6609)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caspase家族与冠心病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2015, 31(1):70.

      摘要 (6263)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炎症细胞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5, 31(1):73.

      摘要 (6103) HTML (0) PDF 1.00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糖尿病饮食治疗现状及进展

      2015, 31(1):75.

      摘要 (19619) HTML (0) PDF 1.00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前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再入院率的关系

      2015, 31(1):78.

      摘要 (652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水平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出院前血浆NT-proBNP水平小于或等于400 pg/mL为对照组(42例),出院前血浆NT-proBNP水平大于或等于600 pg/mL为研究组(44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前抽取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BNP,观察患者出院后第1、3、6、12个月再入院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12、24个月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再入院率方面,两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12、24个月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CHF患者出院时NT-proBNP水平是预测再入院率的重要指标,对CHF患者中长期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015, 31(1):80.

      摘要 (647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45例。两组分别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分析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随访记录。 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术后72 h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开腹组恢复快,腹腔镜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利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 急性严重脑出血微创治疗40例临床分析

      2015, 31(1):82.

      摘要 (6251)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严重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严重脑出血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和微创组各40例。保守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进行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同时,微创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治疗第7、14、30天的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急性严重脑出血疗效明显,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血压,降低病死率,还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较保守治疗更为安全可靠。

    • 血清铁蛋白检测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

      2015, 31(1):84.

      摘要 (635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干部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发病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者35例作为PIS组,48 h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进展或有缓解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天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PIS组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铁蛋白水平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风险呈上升趋势(χ2=23.00,P<0.01)。 结论 铁蛋白水平的增高可能促进了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 不同方法治疗各型宫颈糜烂的效果观察

      2015, 31(1):86.

      摘要 (6308)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几种治疗方法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22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采用单纯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奥平栓)治疗102例(单纯奥平栓组)、单纯复方莪术油栓(康妇特栓)治疗116例(单纯康妇特栓组)、微波联合康妇特栓治疗142例(微波联合康妇特栓组)、微波联合奥平栓治疗134例(微波联合奥平栓组)、单纯微波治疗128例(单纯微波组),观察并分析各组治疗效果。 结果 单纯微波组、微波联合康妇特栓组、微波联合奥平栓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康妇特栓、奥平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联合康妇特栓组治愈率最高,达到96.5%,其次为单纯微波组、微波联合奥平栓组,治愈率分别为90.6%、94.8%,单纯奥平栓和单纯康妇特栓组治愈率较低,分别为25.0%、24.5%。相对于单纯奥平栓组和单纯康妇特栓组而言,微波联合康妇特栓组以及单纯微波组、微波联合奥平栓组治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宫颈糜烂,采用微波联合康妇特栓等药物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术后创面愈合较快,并且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

    • 郴州市儿童医院2010~2013年到达前死亡患儿的急救分析

      2015, 31(1):87.

      摘要 (6151)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到达前死亡(DOA)患儿死亡发生原因及影响复苏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郴州市儿童医院56例DOA抢救不成功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院急诊患儿人次及抢救患儿人次逐年增加,但急诊收治的DOA患儿占抢救患儿的比例逐年下降;家长自行抱送入院42例(75.0%),而外院120转运14例(25.0%);入院时均心搏呼吸停止,停止小于10 min 15例(26.8%),10~30 min 14例(25.0%),>30~60 min 7例(12.5%),另20例(35.7%)停止时间不详;DOA患儿的原发疾病以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颅内感染等为主;所有患儿均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但全都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完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提高家长的文化安全素质和健康保育方式,开展大众心肺复苏培训,可减少DOA发生及提高抢救成功率。

    • 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2015, 31(1):89.

      摘要 (556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10例分期为ⅠA2~ⅠB1 期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其中5例患者接受了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5例患者接受改良腹腔镜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定期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术后月经正常,术后3个月均恢复性生活,性生活质量较之前无明显改变,但均未避孕、未孕。 结论 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术后能否成功妊娠与多因素有关,尚需更多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 患儿急诊抢救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2015, 31(1):92.

      摘要 (612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患儿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急诊抢救治疗的患儿90例,回顾性分析其疾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 90例患儿中,急性疾病抢救的前5位主要是各种中毒、各种创伤、新生儿窒息、过敏以及高热惊厥。高热惊厥、过敏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创伤或各种中毒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且多发生于0~3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患儿急诊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基本抢救措施,对患儿家属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便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疗效分析

      2015, 31(1):94.

      摘要 (656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现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10个月内骨折愈合,对随访者进行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35例中优3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1%。 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并发症少。

    • 某市2011~2014年乳腺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1(1):96.

      摘要 (634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乳腺癌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11~2014年在该院就诊的100例新女性乳腺癌患者归入观察组,另选100例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归入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乳腺癌发病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乳腺癌家族史、内分泌激素、避孕药、高脂饮食、精神压抑),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在乳腺癌家族史、内分泌激素、避孕药、高脂饮食、精神压抑方面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肿瘤家族史、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对乳腺癌发病机制进行学习分析,尽量减少危险因素是临床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重要前提。

    • 铁营养知识专项教育在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中的效果评价

      2015, 31(1):98.

      摘要 (650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对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进行铁营养知识专项教育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就医及进行营养知识咨询的铁缺乏症婴幼儿和母亲共320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对。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婴幼儿营养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铁营养知识专项教育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婴幼儿在实施健康教育后3个月时的血液铁营养指标。 结果 观察组中婴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后3个月时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2项指标较初诊时明显提高,而血清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初诊时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健康教育后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铁缺乏症婴幼儿母亲开展铁营养知识专项教育是防治婴幼儿铁缺乏症的有效措施。

    •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0例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2015, 31(1):99.

      摘要 (6278)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9月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按照Myerson分型,足部软组织损伤按 Tscherne分级。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采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关节融合术治疗。 结果 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0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0例患者按照JOA疗效判定标准,优20例,良5例,好3例,差2例。 结论 跗跖关节复合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恢复正常解剖学关系,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降钙素原和超敏C 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肺炎细菌感染性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比较

      2015, 31(1):101.

      摘要 (492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肺炎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住院患儿98例为感染组,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比较PCT和hs-CRP检测结果差异。 结果 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9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病毒性肺炎28例(28.57%),细菌性肺炎45例(46.92%),不典型病原体肺炎25例(25.51%)。在45例确诊为细菌性肺炎感染的患儿中,PCT和hs-CRP阳性患儿检出率分别为91.11%(41/45)和71.11%(32/4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hs-CRP特异性分别为96.39%和93.97%。45例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儿服用抗菌药物4周后与服用抗菌药物2周后比较,hs-CRP≥8 mg/L者由5例减少为1例,PCT≥0.5 ng/mL者由16例减少为3例,hs-CRP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11.11%(5/45)]低于PCT[35.56%(1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hs-CRP比较,血清PCT检测在新生儿肺炎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如能将PCT检测广泛地应用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将有助于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尿转铁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5, 31(1):103.

      摘要 (6358)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尿转铁蛋白测定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为Ⅰ型16例、Ⅱ型12例、Ⅲ型13例、Ⅳ型15例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到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尿转铁蛋白水平测定,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肾功能密切相关指标胱抑素C的水平,比较两组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尿转铁蛋白、胱抑素C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这2项指标的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观察组不同病理分型的患者尿转铁蛋白阳性率均在80.00%以上,与对应类型胱抑素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尿转铁蛋白对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可能与胱抑素C一样,对于病情的监测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高场强磁共振成像(3T)对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子宫内膜的评价

      2015, 31(1):105.

      摘要 (6187)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应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3T)对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变化的研究。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集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52 例已被诊断为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且行UAE治疗前后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采用平扫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对治疗前后其子宫内膜的变化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受检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在平扫T2WI信号强度值平均增加了19.9%,治疗前后T2WI信号强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的动态增强扫描中,较治疗前的信号强度值平均增加了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可准确地评价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改变。T2WI信号平均强度值的增加可反映出受检部位有更丰富的结合水状态,动态增强扫描的信号强度增加与血池的重新分布有关。

    • >药物与临床
    •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成本-效益分析

      2015, 31(1):107.

      摘要 (6071)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的疗效,同时进行二者成本-效益分析。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 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 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的成本效益。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0.0%(21/30)和66.7%(20/30),两组水肿发生率均为3.3%(1/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每月所需费用为79.8元,而苯磺酸氨氯地平每月所需费用为161.4元。 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2级效果相当,但苯磺酸氨氯地平所需费用远高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 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2015, 31(1):109.

      摘要 (5999)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 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雷尼替丁三联疗法(雷尼替丁、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儿愈合率[87.5%(35/40)]、总有效率[97.5%(39/40)]及Hp根除率[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63.2%(24/38)、89.5%(34/38)、65.8%(25/38)],而复发率[2.5%(1/40)]低于对照组[5.3%(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与雷尼替丁组三联疗法比较,Hp根除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 31(1):111.

      摘要 (613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应用2种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采用EMA/CO化疗方案,B组采用5-氟尿嘧啶单药化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A组治疗有效4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B组治疗有效3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性反应多为轻度,其中A组出现骨髓抑制36例(72.0%),未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及腹泻;B组出现骨髓抑制33例(66.0%),口腔黏膜溃疡26例(52.0%),腹泻21例(42.0%),均经对症处理后出院,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发生。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溃疡及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EMA/CO方案治疗的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毒性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某院用药问题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2015, 31(1):112.

      摘要 (642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该院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方法 选取该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且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用药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分析发现,该院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分为4类,其中药物用量过大10例,占19.6%;重复用药20例,占39.2%;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6例,占11.8%;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15例,占29.4%。 结论 药物使用剂量过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和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是该院消化内科主要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要求临床医生对所出现问题进行分析并更好地学习相关药品的知识,加强医师与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减少今后类似问题的发生。

    • 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5, 31(1):114.

      摘要 (5919)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2年7 月至2013年8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固表祛风除湿汤,同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观察比较两组用药1个月后的综合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54/60)]高于对照组[71.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固表祛风除湿汤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

    • 某院住院患者不合理麻醉处方情况调查分析

      2015, 31(1):116.

      摘要 (6398)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麻醉处方的统计调查,对不合理麻醉处方进行分析,规范麻醉药品的使用。 方法 通过对该院2013年调剂前住院医生开具的麻醉处方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审核,并登记、分析、归纳总结,最终拟定对策。 结果 2013年,该院医生开具的2 658张麻醉处方中,有107张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共出现115次不合理现象。不合理的情况大部分出现在麻醉处方的处方正文部分,有90次(78.26%,90/115),其中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和药品名称的不合理居多[40.00%(46/115)、20.87%(24/115)]。 结论 对医生开具的麻醉药品的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医务工作者能更加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

    • 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分析

      2015, 31(1):118.

      摘要 (1898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和效果。 方法 收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临床验证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120例,从总的治疗方法中提取出糖尿病用药中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频率、比例等,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结果 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黄芪,其次依次为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在治疗糖尿病所用的142种中药中,清热类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等。在收集的120例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86例,占71.67%;在所有患者中治疗有效率最高为100.00%,治疗有效率最低为67.80%。 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并加以祛痰;中医治疗糖尿病时,通常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等这几种类型的中药。

    • >临床护理
    • 水疗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5, 31(1):120.

      摘要 (6488)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水疗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水疗组(34 例)和对照组(42例)。水疗组早产儿从出生后24 h,需每天进行1~2次水疗,每次10~15 min。院内由专业人员进行,院外由经培训后的家属执行并记录。随访60 d后测定两组早产儿发育商、体质量、头围、身高等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 出生后60 d,水疗组早产儿平均发育商(102.77)高于对照组(94.26);体质量、头围、身高等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水疗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显著。

    •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

      2015, 31(1):122.

      摘要 (633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模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采取“一对一”责任制模式助产,对照组产妇采取传统分娩模式助产,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产后2 h出血量略少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式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小于或等于7分3例(3.75%),对照组13例(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模式可减少产妇恐惧心理,并降低初产妇分娩的剖宫产率。

    •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15, 31(1):124.

      摘要 (6457)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心理教育、宣传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妊娠期监测、实施健康教育、用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7.50%(39/40)]、满意度[10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7.50%(27/40)、70.00%(2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0、0、2.50%(1/40),而对照组分别为10.00%(4/40)、7.50%(3/40)、10.00%(4/4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情况总发生率[2.50%(1/4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患者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情况发生率均较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

    • 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

      2015, 31(1):126.

      摘要 (644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10例进行分析,其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95.0%(19/20)、9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6/20)、60.0%(1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采用全面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更佳,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5, 31(1):128.

      摘要 (486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给予人性化护理。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7%(45/47)]显著高于对照组[6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9%(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75.6%(34/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宫颈癌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强护理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2015, 31(1):130.

      摘要 (483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采取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为:发作处理与安全防护、惊厥控制、高热护理、颅内压控制、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 结果 所有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6.42±1.63)h,平均住院时间为(4.35±0.87)d;80例患儿中非常满意60例,满意18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为92.86%。 结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抢救过程中实施发作处理与安全防护、惊厥控制、高热护理、颅内压控制、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心理护理等急救与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缩短患儿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围术期护理

      2015, 31(1):131.

      摘要 (6581)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根据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前检查、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并对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及出院后随访等措施。 结果 78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满意,无术后压疮、切口、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过耐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老年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

      2015, 31(1):133.

      摘要 (5925)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通过对该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疾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显示,正确的护理对策及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有明显好处,并可明显缩短住院周期,同时,根据老年患者心理、生理及疾病特点制订出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及措施,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住院时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且对老年患者的尽快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 四年制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六环节”的构建

      2015, 31(1):135.

      摘要 (6179)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大理学院护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与国际护理接轨,培养国际型护理人才,该学院进行了护理教育改革,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知识、技能、人文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堂实训、课后实训、临床见习、实习前技能强化实训、毕业实习和人文素质拓展“六环节”来加强实践教学,为云南省乃至全国高等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意义。

    • 儒家仁爱在护士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5, 31(1):137.

      摘要 (553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儒家仁爱之“恭、宽、信、敏、惠”在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贵州省一所三甲医院2010年新参加工作47名护士为培训对象,接受30学时仁爱之“恭宽信敏惠”贯穿于护理技能操作案例实训,并进行评价。 结果 护士技能操作中恭、宽、信、惠4项仁爱综合服务能力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儒家仁爱在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仁爱综合服务能力。

    • 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实验教学的思考

      2015, 31(1):139.

      摘要 (6652)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服务于实验教学为例,对测试中心服务于实验教学过程中面向群体、开放形式、服务理念的必要性和改革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指出分析测试中心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做到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培养出合格人才。

    • 实践教学在军队卫生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 31(1):142.

      摘要 (5826)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军队卫生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因此要求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卫生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素质。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军队卫生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培养质量,是目前军队卫生学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军队卫生学实践教学的现状,该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通过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部队培养合格的军队卫生人才。

    • 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库建设初探

      2015, 31(1):144.

      摘要 (617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教与学效果的检查和评定。目前,中医院校《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和自己评分。事实证明,这种命题方法对客观测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科学反映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建设一个与之相配套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试题库非常必要。

    • 临床路径模式在普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5, 31(1):145.

      摘要 (6288)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轮转护生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分配至该院普外科轮转实习护生6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法,观察组施行临床路径教学法,对两组护生进行带教并考核其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实习期结束对两组护生进行考核比较,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带教采用临床路径模式的方法,增强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护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患者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保证了临床护理实习的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理本科及研究生护士轮转培训方法及效果

      2015, 31(1):147.

      摘要 (7766)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该文介绍了对护理本科及研究生护士进行轮转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本科生轮转4年,1年轮转1次,研究生轮转2年,半年轮转1次。结果表明,轮转不仅使护理本科及研究生护士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操作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还为医院发掘和储备了人才。

    • 消化内科临床实习中关于电子胃肠镜内容学习探讨

      2015, 31(1):149.

      摘要 (6143)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消化内科目前的实习带教主要集中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作为内科系统中重要的“操作”科室,内镜的临床教学一直都是带教的盲区。临床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理论上给予学生指导,但却忽略了学生临床基本功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内窥镜电子系统的发展为消化内科带来了蓬勃生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及内镜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改革传统消化内科带教模式势在必行。该文旨在探讨新的消化内科带教模式,以期为临床带教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 >医疗卫生管理
    • 临床工作中移动手持电脑设备扫描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5, 31(1):151.

      摘要 (6363) HTML (0) PDF 1.00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DA)具有使用便捷、便于携带、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保证护理安全和规范护理行为均有很大帮助,其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广泛运用,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但在PDA从运用到成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和困难。该院自2012年开始在临床工作中推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工作人员运用PDA操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现最初PDA的临床扫描率低,经过调查分析,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提高了PDA的临床扫描率和工作效率。该文结合临床实践,就PDA临床扫描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扫描率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在临床更好地运用PDA提供参考。

    •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

      2015, 31(1):153.

      摘要 (6514)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选取该院400份口腔科口腔器械,分别给予常规消毒以及灭菌消毒操作,并对常规消毒以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口腔器械进行常规消毒后总有效率为69.0%(138/200),进行消毒灭菌操作后总有效率为97.5%(195/2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由于消毒人员对器械消毒灭菌意识较差,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消毒流程进行消毒工作,因此只有加强消毒人员消毒意识,并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流程开展消毒工作,才能提高消毒灭菌有效率,降低细菌传播。

    •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效果

      2015, 31(1):155.

      摘要 (6114)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实施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合格率(器械功能正常、包装完整性、清洗质量、包内指示卡)、医生满意度及手术接台等待时间。 结果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包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手术接台等待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器械质量,提高医生满意度及工作效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短篇与个案
    • 黏多糖病患儿1例行腺样体 扁桃体切除术的护理

      2015, 31(1):157.

      摘要 (536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全身大汗为突出表现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例报道

      2015, 31(1):158.

      摘要 (624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1例药学监护

      2015, 31(1):159.

      摘要 (6000)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