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1(16):240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舟山地区经核苷类似物(NA)治疗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P区耐药突变模式。 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188例于浙江省舟山医院接受NA治疗无良好应答的CHB患者血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HBV P区基因突变状态。 结果 188例经NA治疗无良好应答的CHB患者HBV P区基因突变率为71.28%(134/188),主要模式:rtL180M+rtM204V/I/S突变率为26.12%(35/134),rtM204V/I/S突变率为25.37% (34/134),rtM181T/V/S突变率为16.42%(22/134);其中113例服用单种NA无良好应答患者有73例发生耐药变异(73/113,64.60%),多位点(3个及以上耐药位点)突变率为12.33%(9/73);75例服用多种NAs无良好应答患者有61例发生变异(61/75,81.33%),多位点突变率为16.39%(10/61),多药使用者发生耐药突变率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1,P<0.05 )。 结论 在NA治疗无良好应答CHB患者中耐药变异发生率高,且长期服用多种NAs易发生多点突变;监测HBV P区耐药突变可为NA耐药CHB患者用药提供依据。
2015, 31(16):241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博利康尼片和射干麻黄散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寒哮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到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儿科和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进行小儿哮喘急性期寒哮证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服用西药博利康尼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射干麻黄散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的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75/25、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用药的生效时间差异,比较两组患儿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EF、MMEF75/25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且治疗后上述指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生效时间小于48 h时的生效率[80.0%(32/40)]高于对照组[47.5%(19/40)],且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0.0%(36/40)]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对哮喘急性期寒哮证患儿采用博利康尼片和射干麻黄散进行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16):2415.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醋酸性胃溃疡模型及乙醇致胃溃疡模型研究山橿提取物对溃疡面积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清洁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奥美拉唑组(0.018 g/kg)和山橿提取物组(低、中、高剂量组,1.500、3.500、7.000 g/kg),每组10只,进行相应处理后,比较分析不同剂量山橿提取物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影响。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橿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胃溃疡面积,其抑制率分别为35.20%和52.94%,且呈良好量效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结论 山橿提取物对大鼠胃溃疡有治疗作用,应对其治疗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15, 31(16):2417.
摘要:【摘 要】 目的 考察舒气安神丸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方法 对该院试生产的舒气安神丸进行吸湿性试验、引湿性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其外观性状、微生物限度和含量等。 结果 舒气安神丸在相对湿度(RH)为(92.5±5.0)%条件下10 h吸湿质量增加18.16%,在RH为(75.0±5.0)%条件下10 h吸湿质量增加8.27%,其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引湿性试验结果显示,舒气安神丸有引湿性,质量增加9.60%。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的各考察项目均符合规定:外观性状符合规定、鉴别项斑点清晰、水分9.0%以下、溶散时限60 min以下、丹酚酸B含量0.3%以上、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 结论 舒气安神丸贮存时要注意防潮,其稳定性良好,有效期确定为24 个月。
2015, 31(16):242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息心率(RHR)水平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HR水平将其分为A组(RHR<70次/分,18例)、B组(70次/分≤RHR<80次/分,20例)和C组(RHR≥80次/分,21例)。比较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和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 结果 RHR水平与LVEF、E/A呈负相关(r=-0.47、-0.52,P<0.05),与NT-proBNP水平、LVEDd、LVESd、IVST呈正相关(r=0.60、0.71、0.69、0.53,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HR增快与其心功能下降密切相关,RHR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异常情况。
2015, 31(16):242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BH)术后患者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预防再出血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HBH手术患者46例,将其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即转入ICU,予以连续监护治疗48 h。对照组采用止血、脱水、神经营养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泵入丙泊酚,监测两组患者术后1、2、4、8、12、16、24、48 h 镇静躁动评分(SA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降压药用量和再出血情况。 结果 治疗组SAS、SBP、DBP、HR、降压药用量及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在严密监护下采用丙泊酚镇静是安全、有效的,能平稳控制血压,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2015, 31(16):2426.
摘要:【摘 要】 目的 优化葛根的提取工艺参数,提高葛根素的提取率。 方法 在单因素初筛的基础上,以HPLC测定的葛根素含量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响应面数据并分析结果。 结果 乙醇浓度与提取时间、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乙醇浓度与料液比之间均存在着交互作用。葛根素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8%,提取时间为143 min,料液比为1∶10。 结论 优化的工艺提取条件简便,重现性良好,适用于葛根素的提取。
2015, 31(16):242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的工艺进行优化。 方法 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以生产效率、粒度合格率、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妇科湿热清颗粒一步制粒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 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确定一步制粒工艺的最佳工艺为雾化压力1.1 bar(1 bar≈14.5 psi,1 psi=6.895 kPa),喷雾速度70 g/min,物料温度50 ℃。 结论 优化后的一步制粒法制备妇科湿热清颗粒的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2015, 31(16):243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方法 收集该院2003~2012年首次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 040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发病年龄、性别、结直肠比(CR=结肠癌频数/直肠癌频数)、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方面比较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大肠癌临床特征差异。 结果 主城区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64.27±12.81)岁]高于非主城区[(58.66±13.39)岁],非主城区患者青年组所占比例高于主城区,而老年组所占比例低于主城区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与非主城区患者均以男性多发,2003年与2012年相比,非主城区男女比例由4.00降至0.96,女性患者比例有增多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男女比例也由1.03降至0.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女性结肠癌更易分布在右半结肠,而男性结肠癌更易分布在左半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区大肠癌CR=0.64,非主城区CR=0.34,主城区结肠癌比例高于非主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年龄段CR值有显著差异。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大肠癌均以腺癌为主,且非主城区青年组低级别腺癌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主城区肿瘤Dukes分期以Dukes B期为主(34.4%),主城区以Dukes C期为主(33.7%)。 结论 该院2003~2012年收治的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大肠癌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直肠癌发生部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重视不同地区大肠癌的筛查,及早发现早期病变。
2015, 31(16):2435.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内部分托幼园所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方法 对2014年9所该辖区内托幼园所上报儿童体检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共计1 558人。 结果 该辖区托幼园所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生长迟缓发生率为0.39%,消瘦发生率为0.26%)较低,贫血患病率为0.19%,视力低下检出率为6.40%,不同年龄儿童上述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为5.97%,以5~<6岁儿童最高,与其他年龄段儿童肥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患率为50.29%,龋患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不同年龄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辖区托幼园所儿童肥胖、视力、口腔保健为托幼园所工作重点。
2015, 31(16):243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开县2005~2014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指导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开县2005~2014年学校疫情资料,对开县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5~2014年开县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124起,以4、5、9月为主,累计患病2 882例,波及人数为165 774人,罹患率为1.74%。农村学校传染病罹患率高于城镇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罹患率分别为1.84%(2 320/125 981)、1.94%(71/3 662)、1.36%(491/36 131)。从传播途径来看,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以流行性腮腺炎最为常见。 结论 做好农村学校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疫情防控是控制学校暴发疫情的重点。
2015, 31(16):2440.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分析卒中后患者情绪障碍并探索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南充市市辖社区由三甲医院确诊为卒中的患者183例,用调查问卷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分析。 结果 (1)南充市市辖社区卒中患者焦虑的发病率为88.5%,抑郁的发病率为94.0%;(2)经分析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和合并疾病因素对焦虑、抑郁得分影响显著(P<0.05);性别、学历、职业、病程、家庭月收入和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等因素对焦虑、抑郁得分影响不明显(P>0.05);(3)进一步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后发现,影响社区卒中患者焦虑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合并疾病,而影响社区卒中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婚姻状况、年龄和合并疾病。 结论 社区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病率较高。社区卒中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是高龄和合并多种慢性疾病。
2015, 31(16):2446.
摘要:
2015, 31(16):2452.
摘要:
2015, 31(16):24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急性胰腺炎救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FTS理念治疗组(FTSC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组基础上采用FTS相关理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变化、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住院总费用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FTSC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停止输液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天,FTSC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3、5天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联合FTS理念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救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5, 31(16):24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难治性误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误吸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误吸物吸取及灌洗,同时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结果 86例患者救治成功率为100%,插管过程中无呼吸心搏骤停或者死亡病例,纤支镜治疗同时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1 h,86例误吸患者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均取痰培养,阳性率为83.72%。 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误吸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16):24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外固定时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空心钉联合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术治疗,并根据患者外固定时间分为三组(A组小于3个月、B组3~6个月、C组6个月以上),比较三组股骨头坏死率、骨折不愈合率、内固定失效率、Harris评分。 结果 A组股骨头坏死率、骨折不愈合率均高于B、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优于B组,且B组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年Harri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外固定3~6个月具有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低。
2015, 31(16):247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的情况。 方法 对2013年3~8月在该院住院的241例精神病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对其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梅毒抗体阳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3,P<0.01);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文化程度一般不高;不同精神疾病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发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阳性率高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较以往明显增高,尤其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很有必要。
2015, 31(16):24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同一时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的胃肠息肉发病情况。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胃镜检查的2 630例患者(总体胃息肉组)中胃息肉患者195例,行结肠镜检查的1 120例患者(总体肠息肉组)中结肠息肉患者512例。选取其中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患者170例(胃息肉组),在其治疗期间行结肠镜检查;选取其中以下消化道症状为主行结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患者140例(肠息肉组),在其治疗期间行胃镜检查。 结果 胃息肉组中老年(>50岁)患者居多;以多发为主,以息肉直径小于1 cm多见;胃息肉以胃窦部最多,其次胃体、胃底、贲门、胃角;炎性息肉居多(84.7%),其次是增生性息肉、胃体腺息肉、腺瘤性息肉。肠息肉组患者以中老年(>50岁)患者居多;以多发为主,以息肉直径小于1 cm多见;以左半结肠最多,其次右半结肠、全结肠;炎性息肉居多,占64.3%,其次是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息肉组通过肠镜检出率显著高于总体肠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息肉组患者通过胃镜检出率与总体胃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肠息肉发病率高,有恶变潜能,一旦发现应进行胃肠镜下治疗,对于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患有胃息肉的患者建议行结肠镜筛查,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患者,以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降低恶变率,这对防治结直肠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2015, 31(16):248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电凝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2 cm胃扁平型病灶的疗效。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直径大于2 cm胃扁平型息肉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切除方法将其分为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电凝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使用钛夹止血、并发黏膜小穿孔及远期复发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大于2 cm扁平型病灶的临床价值尤为显著,具有切除彻底、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2015, 31(16):248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4年5~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3例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结果 HBsAg(阳性)标本共227例,HBV-DNA阳性率为67.40%(153/227),HBeAg(阳性)标本共 22例,HBV-DNA阳性率为90.91%(20/22)。小三阳组阳性率64.62%(126/195),20%的患者HBV-DNA载量大于105 U/mL,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结论 在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同时进行HBV-DNA载量检测对慢性乙肝肿瘤患者和隐性感染的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乙肝复燃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2015, 31(16):24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术后线结反应(SR)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病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4年9月,行经脐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2 0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 086例患儿中发生SR 13例,发病率为0.62%(13/2 086),其中76.92%(10/13)患儿有过敏史。(2)术后间隔时间3~24个月,82.35%(14/17)的SR在术后3~6个月。(3)线结环直径1~7 mm,中位数4 mm;70.59%(12/17)线结环位于皮下浅层,平均线结环直径(3.0±1.0)mm;29.41%(5/17)线结环位于皮下深部组织,平均线结环直径(5.4±0.8)mm。(4)拔除线结后形成瘢痕,但无腹股沟斜疝复发。 结论 不可吸收线或丝线结扎疝囊术后3~6个月可发生SR,降低微创美容效果,可能与缝线材质和(或)宿主体质有关。
2015, 31(16):248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对照组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5%(85/100),优于对照组的70%(7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5.8±8.2)min]、创口愈合时间[(18.1±2.5)d]、术后肛门坠胀(10%),中、重度疼痛(7%),出血(4%)、肛门水肿(16%)及复发率(5%)也均优于对照组[(48.5±10.3)min、(39.6±3.6)min、29%、26%、24%、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TST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近、远期疗效好,且术后并发症少。
2015, 31(16):2489.
摘要:【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住院15 4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10 426例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87例,5 054例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76例。以分娩形式、产后出血量、剖宫产术手术指征及高危原因等不同标准分组,从相关方面对176例剖宫产术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3.48%(176/5 054)]显著高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1.79%(187/10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P<0.01),子宫收缩乏力[62.50%(101/176)]和胎盘因素[30.68%(54/176)]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结论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者,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早做好相关高危因素的术前识别和预防工作准备,对有效降低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16):2491.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乳腺疾病疑似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在未患乳腺良恶性病变人群中选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对象均进行MR常规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组28例疑似患者另行MR动态增强检测。 结果 MR常规扫描、MR动态增强扫描、MR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81.8%、9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2%、82.4%、83.3%,特异度分别为58.3%、75.0%、75.0%,敏感度分别为81.2%、87.5%、93.8%。 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检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
2015, 31(16):24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电图和脑CT在小儿痉挛性脑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脑电图和脑CT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异常检出率。 结果 脑电图异常率为32.0%,合并痫样放电为39.1%,脑CT异常检出率为82.0%。二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脑CT正常患儿中有14例(38.9%)脑电图异常,136例脑电图正常患儿中有103例(75.7%)脑CT异常。 结论 脑电图及脑CT均为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二者联合应用具有互补效应,可为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2015, 31(16):249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18例)和非心肌梗死组(3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硬化斑块与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 结果 5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后发现扁平斑3例,占6.00%,软斑5例,占10.00%,硬斑14例,占28.00%,溃疡斑4例,占8.00%。心肌梗死组的硬化斑块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61.11%(11/18)、50.0%(9/18)]高于非心肌梗死组[46.88(15/32)、28.13%(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肌梗死密切相关,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时,可采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2015, 31(16):24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四维超声在子宫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10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占位病变患者26例,对其分别进行二维、三维/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病变位置的周围组织关系、病变数量、病变位置等,并对2种超声方式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26例患者子宫占位性病变情况检测发现,异常阴道出血(占42.3%)、盆腔包块(占26.9%)是子宫占位病变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三维/四维超声显像检测子宫占位病变准确率为76.9%,传统二维检测准确率为69.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 结论 三维/四维超声显像技术的占位性病变诊断率同二维超声相当,又因其经三维检测可建立起病变整体结构模型,对占位周围组织、血流情况的显像佳,可为临床医生制订确切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2015, 31(16):24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成像视野(FOV)用于64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可行性及临床适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该院接受CTCA治疗的11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像视野FOV大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研究组患者FOV<200 mm(小FOV),对照组患者FOV≥200 mm(大FOV)。所有患者均行CTCA,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容积加权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扫描长度及图像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ED及扫描长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3分及以下、4分及5分所占比例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FOV用于64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CA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辐射量较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2015, 31(16):25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联合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重度压疮的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重度压疮(Ⅲ、Ⅳ期)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24例,29处)和对照组(24例,32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联合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压疮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14.3±4.5)d]、肉芽组织出现时间[(7.2±5.2)d]短于对照组的[(19.2±6.3)、(12.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过氧化氢联合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压疮,可显著提高重度压疮的治愈率。
2015, 31(16):25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0.05%地奈德乳膏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皮肤科就诊的急性或慢性湿疹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外用地奈德乳膏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每天2次,连续用药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1.7±1.2)分]高于对照组[(2.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5%)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奈德乳膏联合夫西地酸软膏治疗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2015, 31(16):25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高血压(EH)属肝阳上亢型患者的降压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60例辩证为肝阳上亢证的2级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予以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穴位贴敷疗法可更有效地降低EH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其眩晕、头痛、易怒、面红目赤等临床症状。
2015, 31(16):250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AECO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AECOPD治疗中,喜炎平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16):250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对比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择期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臂丛麻醉的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 例。A 组患者给予静脉注射(静注)咪达唑仑0.06 mg/kg和芬太尼1.0 μg/kg,B 组患者给予静注咪达唑仑0.06 mg/kg和舒芬太尼0.1 μg/k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平面固定时、给药时、给药后(5、10、20、30、60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辅助用药后患者SpO2<90%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烦躁和瘙痒等并发症。 结果 A组用于辅助局部麻醉时,在给药后5、10、20 min内,HR、SBP、DBP明显低于给药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给药后5 min的RR较给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给药后5 min后的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镇静程度评分在给药后10、20、30 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等发生,但B组脏器牵拉反应0级者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
2015, 31(16):250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8~11月该院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104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予以西医综合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且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成形、止泻、止吐、退热、脱水纠正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3.85%)与对照组(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够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16):25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早期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早期腹膜透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第2、6个月末的腹膜透析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预防方面的指标。 结果 观察组第6个月末的血尿素、血肌酐、尿量及营养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因腹膜炎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因隧道口感染及其他原因的再就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2、6个月末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续护理在早期腹膜透析患者中运用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16):25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分析该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2%)高于对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胃癌患者心理状态,避免患者过于焦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化疗效果。
2015, 31(16):25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笑气联合心理干预对根尖手术患者依从性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需行根尖手术患者84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给予笑气联合心理干预后行根尖手术,对照组在常规局部麻醉下行根尖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分别填写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和Houpt行为量表,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HR)、血压(BP)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值(SaO2);术中记录患者肌肉紧张度的变化。 结果 两组Frankl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值与Houpt行为量表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干预组SaO2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及术后HR、BP值相比术前均有一定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中肌肉紧张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根尖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改善其就诊行为表现,稳定生命体征并提高患者根尖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2015, 31(16):25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止血治疗后,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经过止血治疗、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2015, 31(16):251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及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方法 选取2013 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泌尿外科行尿动力学检查的DNB患者(DNB组)60例和尿动力学检查正常患者(对照组)20例进行初感尿意膀胱容量(FSV)、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量(PRV)、排尿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检测,同时根据糖尿病病程,将60例DNB组患者分为小于10年组22例、≥10年组38例,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 结果 DNB患者FSV、MCC、PR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B患者Qmax、Pdet Q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10年组与大于或等于10年组组间FSV、MCC、PRV、Qmax、Pdet Qmax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提高尿动力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 DNB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示膀胱功能损害程度,为病程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DNB行尿动力学检查时需加强相关的心理护理和护理配合,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015, 31(16):2522.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健康管理帮助中年冠心病患者纠正不良健康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方法 采取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年冠心病患者27例,通过健康管理对其生活不良健康行为进行纠正,观察管理前后的效果。 结果 接受健康管理后,27例患者的体质量、腰围、血脂、血糖指标较健康管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依从性增加,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结论 中年冠心病患者在了解冠心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基础上,掌握了有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
2015, 31(16):25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该科行脑血管介入术的346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新型的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因此实行新型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改善医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医疗安全有重要意义。
2015, 31(16):252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颈椎病的康复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康复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的效果。 结果 护理后,治疗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及复发率分别为90.00%(27/30)、96.67%(29/30)、3.33%(1/30),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满意度及复发率分别为73.33%(22/30)、80.00%(24/30)、23.33%(7/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5, 31(16):252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和护理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5例。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膝盖和踝关节活动度、小腿畸形、行走情况,评定两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评定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86.36%(19/22)]高于对照组[52.17%(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4%(1/22)]明显低于对照组[13.04%(3/23)],护理满意度[95.46%(21/22)]高于对照组[69.57%(1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地提高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手术后畸形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恢复。
2015, 31(16):253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再次住院肝炎患者不良心理影响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84例再次住院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干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得分[(87.4±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7±3.6)],负面心理压力与不良行为方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5.2%(40/42)]高于对照组[71.4%(3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提高再次住院肝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缓解来心理压力,改善不良行为方式,提高满意度。
2015, 31(16):253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结合基于案例的学习(CBL)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在该科实习2009级临床医学生80名,分为PBL结合CBL组(38名)和PBL组(42名)。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对PBL结合CBL组学生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法,对PBL组学生采用单纯PBL教学法,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和间接询问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 参加PBL结合CBL组教学模式学生在总成绩、收集病史能力、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和标准化病人考站笔试考核方面,成绩均优于参加PBL组教学模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格检查能力考核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间接问卷调查发现,参加PBL结合CBL组教学模式学生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自觉对临床能力培养更佳,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临床信息的分析利用能力更强。 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优于单纯PBL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2015, 31(16):2535.
摘要:【提 要】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为培养具有科技创新型、高素质型新一代生物教师及生物科研人员,该校在严格遵循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下,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究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结合细胞生物学课程特点使用与案例相结合的PBL教学模式、学生主体互动式、课堂讨论、课程考核全程多元化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本质上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提高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生物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2015, 31(16):2537.
摘要:【提 要】 规范化、高质量的住院医师培训对临床医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风湿免疫疾病专业性强,且涉及多系统、多学科,因此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明确分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对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培训效率,并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住院医师综合素质。
2015, 31(16):2540.
摘要:【提 要】 该文面向应用型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课题式教学法应用到药物制剂专业的主干课程——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由教师设计课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在分析解决课题同时巩固理论学习成果、提升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介绍了课题式教学法的相关教学实践成果、注意事项及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性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分组讨论性学习相结合的框架下,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015, 31(16):2542.
摘要:【提 要】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讲座教学法是一种采用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将讲座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较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更能够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近年来该教研室开展讲座式教学的经验,从选题和授课技巧等方面论述如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发挥讲座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2015, 31(16):2544.
摘要:【提 要】 生理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内容抽象,给教师及学生教与学带来一定困难。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身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和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学专业生理学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学习其他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培养临床实用型护士。
2015, 31(16):2546.
摘要:【提 要】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正确识别心电图是临床医生的必备技能,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欠佳。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求,该文结合心电图教学现状,以临床应用为先导,采用心电图图谱的绘制、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考核方式改进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改进并优化了心电图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2015, 31(16):25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实习的专、本科生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内科实习生教学质量的效果明确,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16):254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个案分析法在导师责任制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系统新入职护士59名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师责任制带教法带教,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个案分析带教法带教,通过对新护士进行理论、操作考核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评估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第1阶段(1~3个月)时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阶段(4~6个月)和第3阶段(7~12个月)时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导师责任制结合个案分析在新护士培训中能提高其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015, 31(16):2551.
摘要:【提 要】 为培养满足基层卫生机构任职岗位需要的卫生士官人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在学员方面:明确卫生士官岗位职责、提高卫生士官文化素质、广泛听取卫生士官意见。在教员方面: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材内容。通过以上的改进举措,培养出适应基层部队平时、战时卫勤保障需要,胜任岗位需求的卫生士官。
2015, 31(16):2553.
摘要:【提 要】 为了适应21世纪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该校五官科护理教学坚持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教学理念,本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突出专科特色,并以此为原则实现校园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改革。在课时偏少的现状下建立有效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学、做一体化是当下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开发该模式下的校本教材已成为一种趋势。
2015, 31(16):255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该社区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自我管理小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自我管理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健康饮食、体育运动、服药依从性等)、健康状况(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我管理效能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16):2557.
摘要:【提 要】 院前医疗急救病历是急、危重伤病员进入医院之前所得到的医疗救治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急救工作的原始文件。由于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院前医疗病历必须简明扼要并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该中心2014年1月按照医护急救模式对急救过程的医疗、护理进行明确的分工协作,基于医护急救模式运行研发应用急救电子病历。将病历中调度、救治、转运及院前、途中、院内的图、文信息实时共享用于急救和双向转诊业务,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紧急医疗救治能力,增加了双向转诊在患者、家属及社会中的信誉。
2015, 31(16):2559.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品管圈在提高120急救药品物品设备检查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该科在2014年3~8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120出诊药品、物品、设备的检查工作效率进行调查,并与品管圈管理前(2014年1~2月)的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品管圈管理前共24例质量缺陷问题,管理后仅3例,其中管理前急救仪器或急救药物未处于备用状态12例,管理后2例;管理前交接班前药品未及时添加7例,管理后仅1例;管理前药品临近效期未更换5例,管理后0例。管理前,每天需花费120~160 min检查药品物品设备等,而管理后,每天的检查时间降至60~80 min。 结论 品管圈能够有效提高120急救药品物品设备检查率,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2015, 31(16):2561.
摘要:【提 要】 新媒体的高速崛起在促进人际交流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医患关系作为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网络空间传播愈演愈烈。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文从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出发,尝试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及产生原因,从媒体与医患关系的交集中寻求医患矛盾的解决办法,并提出新媒体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呼吁在制度、媒体、医生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下,破除目前不良的医患关系,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环境。
2015, 31(16):2565.
摘要:
2015, 31(16):2566.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