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1卷第1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TRAIL、MAP-2和Nestin在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 31(17):2569.

      摘要 (6404) HTML (0) PDF 1.00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巢蛋白(Nestin)与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绒毛发育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门诊接受自然流产的患者40例及同期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第40~90天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患者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TRAIL、MAP-2和Nestin的表达,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结果 妊娠第40~90天人工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少数细胞TRAIL呈阳性表达,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多数细胞TRAIL呈阳性表达;人工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AP-2呈阴性表达,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AP-2呈广泛阳性表达;人工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位于绒毛腔、紧靠细胞滋养层血管内皮细胞Nestin呈阳性表达,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腔内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Nestin呈弱阳性表达。 结论 TRAIL、MAP-2和Nestin的表达状况与绒毛组织细胞发育及妊娠关系密切。

    • 基于UPLC-QTOF-MS/MS对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2015, 31(17):2572.

      摘要 (7948)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将传统中医辨证方法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及虚实证与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四极杆飞行时间(QTOF)-质谱(MS)/MS的血清代谢组学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住院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90 例(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淤气滞3种证型)。应用UPLC-QTOF-MS/MS方法测定健康者及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并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式分析(PLS-DA)代谢谱。 结果 PLS-DA分析结果表明,该法不仅可有效区分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也可明显区分患者中阴虚热盛、气阴两虚、血淤气滞3种证型。 结论 基于UPLC-QTOF-MS/MS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技术在揭示传统中医理论本质及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人抗增殖蛋白1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5, 31(17):2575.

      摘要 (7565)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人抗增殖蛋白1(PHB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结构和功能,为人PHB1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人PHB1的染色体定位、跨膜区域、空间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区进行预测。 结果 人PHB1由27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该蛋白等电点为5.57,相对分子质量为29 804.1,分子式为C1331H2154N370O400S2。该蛋白为非跨膜的疏水蛋白,主要由α-螺旋构成。 结论 人PHB1为细胞膜蛋白超家族成员,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也参与了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荟萃分析

      2015, 31(17):2578.

      摘要 (8189)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系统荟萃分析奥马珠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及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文献,研究文献为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观察对象为年龄大于12岁,经抗H1受体拮抗剂治疗未达到满意效果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应用RevMan5.0.2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奥马珠单抗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共纳入4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1 128例患者。各组7 d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7)<6分的病例数比较: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73,95%可信区间(95%CI):1.10~2.71,P=0.020],300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5, 95%CI:0.33~0.60,P=0.001);各组治疗后UAS7降低值比较: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方差(MD)=5.03,95%CI:1.72~8.34,P=0.003],300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7.73,95%CI:-11.15~-4.30,P=0.001);各组1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比较: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75,95%CI:0.55~2.95,P=0.004),300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优于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35,95%CI:-4.97~-1.73,P=0.001)。300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总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1.07、0.39,95%CI:0.97~1.18、0.39~1.38,P=0.200、0.340)。75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300 mg奥马珠单抗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78~1.06,P=0.240]。 结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在常规治疗未奏效时加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可改善疗效,且安全性高。

    • 普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Lp-PLA2表达的影响

      2015, 31(17):2583.

      摘要 (7547) HTML (0) PDF 1.00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8只。甲组不造模,乙、丙组采用球囊拉伤法制造AS模型,丙组给予普伐他汀干预,然后观察其病理改变及血清Lp-PLA2表达情况。 结果 与甲组比较,第5、10周乙、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10周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增高更为明显。与乙组比较,第5、10周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10周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均显著高于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5、10周丙组大白兔血清Lp-PLA2水平略高于实验前。普伐他汀干预后AS斑块的病理学形态、结构均发生改变,斑块结构更加趋于稳定。 结论 普伐他汀能降低AS动物的Lp-PLA2水平,促进斑块稳定。

    • 电话鼓励增强中国乡镇成年居民体能运动量研究

      2015, 31(17):2585.

      摘要 (731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电话鼓励对中国乡镇成年居民体能运动量的影响。 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严格按照招募标准和准入要求选择电话鼓励组居民39人,给予相应电话鼓励干预;对照组居民35人,给予普通电话干预。阳性评定标准:(1)每天坚持体能锻炼,并坚持2个月;(2)每天慢跑500 m以上;(3)感觉身体好转,慢性疾病症状好转;(4)有坚持锻炼的决心并鼓励家人及亲人、朋友一同锻炼。分析比较两组居民体质量指数及阳性率。 结果 干预后电话鼓励组阳性率[89.74%(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7/35)],体质量指数[(21.7±5.4)kg/m2]明显低于干预前[(24.5±87.6)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话鼓励可有效提高中国乡镇成年居民体能运动意识和体能运动量,降低居民体质量指数,是一种提高乡镇成年居民体能运动量的有效手段。

    •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2015, 31(17):2588.

      摘要 (752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即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5例,根据是否采用PICCO监测技术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20例)。治疗组在PICCO监测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进行EGDT。观察两组患者达到EGDT所需时间,复苏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气分数(FiO2)]、乳酸、血糖及pH值。 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达到EGDT所需时间分别为(4.8±1.6)、(8.9±1.5)h,达 EGDT目标时PaO2/FiO2分别为(366.7±45.6)、(310.9±45.3)mm Hg(1 mm Hg=0.133 kPa),乳酸分别为(4.8±1.2)、(5.7±1.3)mmol/L,血糖分别为(12.5±2.1)、(14.1±2.6)mmol/L,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0.0%(6/20)、80.0%(12/15),病死率分别为35.0%(7/20)、66.7%(10/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容量性指标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对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EGDT具有重要价值。

    • >调查报告
    • 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艾滋病疫情分析

      2015, 31(17):2590.

      摘要 (7203) HTML (0) PDF 1.0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重庆市某区2003~2014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以便为重庆市某区制定防治艾滋病相关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新)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对重庆市某区2003~2014 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3~2014年重庆市某区艾滋病疫情逐渐上升,共计报告718例,HIV感染者443例(61.70%),艾滋病患者275例(38.30%)。718例HIV/艾滋病患者中男585例(81.48%),女133例(18.52%);以40~<50岁[34.12%(245/718)]、家务及待业[27.86%(200/718)]、初中文化程度[52.37%(376/718)]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异性性传播[57.66%(414/718)]、注射毒品传播[20.89%(150/718)] 、同性性传播[15.60%(112/718)]为主。 结论 重庆市某区为艾滋病疫情一类县区,性传播及注射吸毒为最主要传播途径,高危人群普遍缺乏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男男性接触人群、老年感染者逐年上升,已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 在校大中专护理学生从业养老机构意向调查及分析

      2015, 31(17):2594.

      摘要 (7491)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在校大中专护理学生从业养老机构的意向,分析影响学生从业养老机构的因素,促进学生就业及老年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 于2015年3月向该学院在校大中专护理专业600名学生发放问卷。通过统计问卷数据,对学生从业养老机构意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校大中专护理学生有意从事相关工作的比例为15.56%(91/585);薪酬低[90.09%(527/585)]、排斥养老护理工作[69.74%(408/585)]、认为护理老年人工作强度大[67.52%(395/585)]、社会地位低[34.02%(199/585)]是影响大中专护理学生从业养老机构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结论 在社会急速老龄化的今天,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老年护理学、从业养老机构以缓解护理毕业生就业难,促进养老护理队伍的壮大及老年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 2014年重庆市某县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基线调查

      2015, 31(17):2596.

      摘要 (704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县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基线情况,为麻风病健康教育和评估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重庆市某县8个乡镇及街道共3个社区5个村、5所中学1 50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7条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 结果 1 500人知晓率为18.13%(272/1 500)。调查对象对麻风病的可治愈性、传染性、人群抵抗力、早期症状、防治机构、防残措施、免费治疗政策的知晓率分别为26.33%(395/1 500)、42.60%(639/1 500)、10.40%(156/1 500)、47.73%(716/1 500)、43.00%(645/1 500)、48.27%(724/1 500)、32.60%(489/1 500)。男性、30~<40岁人群、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技术及管理人员知晓情况相对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会大众对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应围绕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印制宣传材料,针对文化程度较低人群、学生、老年人群和流动人口等有方向地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

    • >综述与讲座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疗新进展

      2015, 31(17):2599.

      摘要 (737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Perthes病的治疗

      2015, 31(17):2602.

      摘要 (7207)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2015, 31(17):2604.

      摘要 (7056)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 31(17):2608.

      摘要 (7148)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2015, 31(17):2610.

      摘要 (7183)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5, 31(17):2613.

      摘要 (6667)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与预后研究进展

      2015, 31(17):2615.

      摘要 (744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治疗

      2015, 31(17):2618.

      摘要 (733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头痛与多发性硬化关系研究

      2015, 31(17):2620.

      摘要 (719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超声新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早期改变研究进展

      2015, 31(17):2623.

      摘要 (729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慢性肝功能异常99例临床分析

      2015, 31(17):2626.

      摘要 (694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慢性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临床特点、疗效及转归。 方法 对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99例慢性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引起慢性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谱中病毒性肝病占20.20%(20/99),非病毒性肝病占79.80%(79/99),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占33.33 %(33/99),药物性肝病占13.13%(13/99)。无症状慢性肝功能异常患者占22.22%(22/99)。 结论 该院引起慢性肝功能异常的疾病谱中非病毒性肝病占主导地位,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占首位,其次为药物性肝病。应定期常规检查肝功能,及早发现无症状肝功能异常疾病,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提高预后。

    • 艾灸结合耳穴埋籽缓解晚期胃癌疼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2015, 31(17):2628.

      摘要 (656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艾灸结合耳穴埋籽缓解晚期胃癌患者癌痛的效果。 方法 将2011 年12月至2013年9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胃癌伴疼痛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法;观察组在三阶梯止痛法基础上给予每天2次穴位艾灸及耳穴按揉,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变化。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止痛效果[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3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5,P<0.01)。 结论 穴位艾灸结合耳穴埋籽缓解晚期胃癌疼痛具有显著作用,能增强三阶梯止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期疗效分析

      2015, 31(17):2630.

      摘要 (703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突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近期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10至2014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40例突聋患者,根据是否伴BPPV分为突聋伴BPPV组(55例)和突聋未伴BPPV组(185例);两组突聋患者再根据听力曲线分为4型: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均给予口服激素治疗3~5 d,4型患者再分别给予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杏丁联合利多卡因、杏丁联合东菱迪芙、杏丁联合东菱迪芙,疗程2周。变位试验及眼震电图检查确诊为BPPV的55例患者同时行手法复位治疗。 结果 突聋伴BPPV组4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6.67%(2/3)、25.00%(1/4)、44.44%(4/9)、48.72%(19/39),突聋未伴BPPV组4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23.08%(6/26)、58.18%(32/55)、69.86%(51/73);突聋伴BPPV组总有效率[47.27%(26/55)]低于突聋未伴BPPV组[63.24%(117/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0,P<0.05);两组患者不同听力曲线分型中平坦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05);全聋型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P<0.05)。BPPV经1~4次手法复位治疗均治愈。 结论 突聋伴BPPV患者与突聋未伴BPPV患者比较,近期听力改善较差,以全聋型较为明显。

    • Rh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方案的选择

      2015, 31(17):2632.

      摘要 (556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总结Rh新生儿溶血病(HDN)换血经验,为不延迟HDN患儿的换血治疗提供血液应急方案。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确诊的5例Rh不规则抗体引起的HDN患儿进行相应实验室检查:(1)母亲血清抗体筛查和特异性抗体鉴定;(2)患儿Rh血型抗原鉴定及红细胞放散试验。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结果 确诊为Rh不规则抗体引起的5例HDN患儿中抗-D引起2例、抗-c引起 1例、抗-cE引起 1例、抗-Ce 引起1例,其中3例患儿给予安全换血治疗,1例RhD阴性患儿紧急情况下用RhD阳性血液换血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儿因未找到相合血液换血且病情加重放弃治疗出院。 结论 Rh不规则抗体引起的HDN患儿病情一般较严重,应及时进行抗体筛查、特异性抗体鉴定及新生儿Rh抗原检查,为患儿找到安全、合适的血液换血治疗,必要时可用Rh血型抗原和患儿相同的血液进行换血,以缓解患儿危重病情。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临床分析

      2015, 31(17):2634.

      摘要 (712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义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高血压合并卒中组)和非高血压卒中患者40例(非高血压卒中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高血压合并卒中组患者更多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卒中组患者高血压控制不佳、吸烟及糖尿病因素与非高血压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亦发现,高血压合并卒中组患者吸烟、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因素与非高血压卒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卒中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模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与吸烟、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因素有关。

    • 6月龄低出生体质量儿51例智能发育筛查测试结果分析

      2015, 31(17):2636.

      摘要 (730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6月龄低出生体质量儿智能发育情况。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 年12月该所儿保门诊体检并在6月龄进行发育筛查测试的婴儿204例,分为低出生体质量组(51例)和正常出生体质量组(153例)。对两组婴儿进行发育筛查测试(DST),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组婴儿发育商(94.63±9.22)低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103.71±6.64),大运动(82.25±12.09)、精细动作(86.72±13.06)、适应性(88.41±11.32)和语言能区(104.67±11.32)发育商均低于正常出生体质量组 [分别为(92.32±12.42)、(98.01±11.41)、(103.96±12.35)、(111.02±8.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月龄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在智能发育上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低出生体质量儿脑功能的早期开发训练,以促进其心智发育。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效果观察

      2015, 31(17):2637.

      摘要 (7331)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过程,观察其疗效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预后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4.35±0.82)cm]、手术时间[(41.57±5.36)min]、住院时间[(6.42±3.71)d]、手中出血量[(40.26±4.66)mL]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72±1.47)cm、(65.16±3.62)min、(8.68±4.63)d、(76.23±4.5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7.69%(44/65)]明显高于观察组[32.3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5)。 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治疗时间少,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不同麻醉方式比较研究

      2015, 31(17):2639.

      摘要 (670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2种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择该院骨科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 级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率(HR),观察患者术后24、72 h,7 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统计肺栓塞、骨水泥反应、术中失血量、术后呕吐及疼痛等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5、15 min,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麻醉结束时的SBP、DBP 和CVP出现明显变化,且B组患者CVP明显更高,HR明显更低;术后24 h,A、B组分别有5、12例患者出现明显POCD,术后72 h,B组仍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POCD;B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种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低于全身麻醉,且费用较低。高龄患者髓关节置换术应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生理改变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和用药。

    • 高通量血液透析等3种透析方式效果比较

      2015, 31(17):2641.

      摘要 (6956)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3种透析方法对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的透析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肾衰竭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PD)组(22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23例)和HD联合血液灌流(HP)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水平。 结果 三组患者BUN、SCr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D联合HP组患者iPTH水平[(132.15±13.27)ng/L]明显低于HFPD组、HDF组[分别为(251.60±21.81)、(278.92±32.81)ng/L]。HD联合HP组治愈率[17.39%(4/23)]、总有效率[91.30%(21/23)]明显高于HFPD组[分别为9.09%(2/22)、63.64%(14/22)]和HDF组[分别为13.04%(3/23)、69.57%(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透析方法对患者体内小分子物质均具有同样的清除效果,而HD联合HP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较HFPD、HDF更优。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5, 31(17):2644.

      摘要 (6682)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活检证实为甲状腺癌患者113例,对高频及低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13例患者中经高频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104例,准确率为92.04%,而低频超声准确率仅为77.88%(88/113),高频超声与低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1)。 结论 高频超声是检出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应作为甲状腺癌筛查及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分析

      2015, 31(17):2646.

      摘要 (680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效率和实用性。 方法 选择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对照组178例,其中风湿性疾病患者71例,健康者107例。采用ECLIA法和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CCP抗体,观察2种方法检测抗CCP抗体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ECLI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为71.43%(150/210),特异度为98.31%(175/178);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为69.52%(146/210),特异度为96.63%(172/178)。2种方法测定388份血清标本,阳性147例,阴性230例。二者总体符合率为97.16%(37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38 9,P<0.05)。 结论 ECLIA 法检测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ELISA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 X射线与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 31(17):2648.

      摘要 (7003)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X射线和CT 2种影像学技术诊断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高度怀疑食管癌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对照组术前采用X射线检查,研究组术前采用CT检查。94例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术前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食管癌漏、误诊情况,疾病检查所需时间等。 结果 研究组术前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87.23%(41/47)]明显高于对照组[53.19%(25/47)],食管癌漏、误诊例数(分别为5、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16、6例),检查操作时间[(13.27±2.14)min]较对照组[(19.64±2.50)min]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诊断食管癌方面,与X射线比较,CT更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有误、漏诊的可能,术后进行病理检查仍有必要。

    • 三维超声在中隔子宫和不良妊娠预测中的应用

      2015, 31(17):2649.

      摘要 (7337)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诊断中隔子宫及不良妊娠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疑似中隔子宫患者分别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子宫声像图,并比较2种方法检测中隔子宫的结果及不良妊娠发生率。 结果 三维超声能清晰显示中隔子宫及不良妊娠,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33%(146/150)、75.33%(113/1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1 7,P=0.000 0)。 结论 三维超声检查中隔子宫及不良妊娠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可有效提高中隔子宫诊断符合率,同时有利于不良妊娠的预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药物与临床
    • 某院肺炎链球菌365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 31(17):2651.

      摘要 (7140)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该院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临床分离的365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 采用肺炎链球菌培养与鉴定方法及药敏试验。 结果 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肺炎链球菌,以痰标本[83.56%(305/365)]和咽拭子标本[14.52%(53/365)]为主;科室分布中以儿科[69.32%(253/365)]最高,其次为呼吸内科[10.41%(38/365)];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21%(19/365)、84.93%(310/365)、99.73%(364/365)、96.44%(352/365)、11.78%(43/365)、4.66%(17/365)、90.14%(329/365)、4.11%(15/365)、0.82%(3/365),未发现对氨苄西林、利福平、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噻吩、万古霉素、氧氟沙星耐药菌株。 结论 该院肺炎链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实时监测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2015, 31(17):2653.

      摘要 (6882)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156例,按就诊顺序将单数分为观察组,双数分为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疼痛者8例(10.26%),对照组患者中重度疼痛者7例(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9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无疼痛者明显增多,而轻、中度疼痛者减少,无重度疼痛者。观察组治愈率达53.85%(42/78),好转率为46.15%(36/78),总有效率为100%(78/78);对照组治愈率低[5.13%(4/78)],无效率为84.62%(66/7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0,P=0.003)。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金嗓利咽丸治疗功能性咽异感症疗效观察

      2015, 31(17):2655.

      摘要 (843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金嗓利咽丸治疗功能性咽异感症的疗效。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8 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咽异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金嗓利咽丸60粒(每粒30 mg),饭后服用,每天2次。治疗组除口服金嗓利咽丸外,给予长春胺缓释胶囊30 mg口服,每天2次。治疗12 d后评价疗效。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42.5%(17/40),有效率为85.0%(34/40);对照组治愈率为17.5%(7/40),有效率为55.0%(22/40)。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春胺缓释胶囊联合金嗓利咽丸能有效控制咽异感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患者无不良心理暗示,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自拟养血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2015, 31(17):2657.

      摘要 (7147)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科2013年8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养血活血方100 mL口服,每天3次,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6分钟步行试验后心率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18/30)],血浆BNP水平[(507.9±208.7)mg/mL]、6分钟步行试验后心率 [(74.5±9.4)次/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01.8±201.7)mg/mL、(87.1±11.6)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治疗在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耐量等方面效果较优。

    • 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5, 31(17):2658.

      摘要 (6932)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等。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49/55)]、细微精神状态检查评分[(28.9±3.7)分]、巴塞尔指数评定量表评分[(96.41±7.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2.73%(40/55)、(19.7±2.3)、(71.23±6.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奇异变形杆菌125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 31(17):2660.

      摘要 (6442)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近3年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125株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株奇异变形杆菌主要标本类型为分泌物[47.2%(59/125)]和尿液[39.2%(49/125)],泌尿外科、烧伤科和骨科检出率居前3位,占54.4%(68/125);奇异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敏感率较高,均大于80.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72.7%,不同于美罗培南的100%。 结论 近3年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情况日趋严重,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敏感率较低,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但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采取各种措施,可以控制或延缓耐药菌的产生,降低耐药率。

    • >临床护理
    •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2015, 31(17):2662.

      摘要 (6692)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选择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社区糖尿病患者300例,发放自行设计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6份(95.3%),同时结合社区慢病健康检查的要求,同步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其相关性。 结果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均收入、糖尿病病程者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进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每天进行中等强度锻炼(如快步走、游泳、爬山、骑自行车等)、定期到医院测量尿中糖含量及每天洗脚/泡脚且及时擦拭干净脚趾缝间的水渍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得分较低。 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体处于低下状态。如何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出发探索切合实际的社区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出相应策略成为当务之急,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任务。

    • 乳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02例临床观察

      2015, 31(17):2664.

      摘要 (677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血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给予PICC的302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结果 302例给予PICC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4.30%(13/302),其中30.77%(4/13)血栓发生于置管后12 d内,4、5 Fr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3/166)、7.35%(10/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ICC后应严密监测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有效、全面评估乳腺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较小直径导管及合适穿刺部位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2015, 31(17):2666.

      摘要 (657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随访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及血压、血糖情况。 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合理饮食[91%(91/100)]、遵医嘱用药[92%(92/100)]、适当运动[87%(87/100)]、定期复查[90%(90/100)]等遵医嘱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0%(80/100)、80%(80/100)、70%(70/100)、68%(68/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137.20±4.53)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6.40±3.86)mm Hg]、空腹血糖[(7.60±3.4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60±5.83)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6.90±1.7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70±5.34)、(88.50±3.44)mm Hg、(9.10±3.84)、(13.10±6.21)mmol/L、(10.20±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运动等多方面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行为,从而更有利于血压及血糖的稳定,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 31(17):2668.

      摘要 (689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秀率[60.0%(27/45)]明显高于对照组[37.8%(17/4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4.67±3.1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6.34±3.91)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52±2.95)、(56.19±4.14)分],健康指数[(12.97±1.47)分]、感情指数[(9.45±1.19)分]、情感得分[(51.33±6.48)分]及生活满意度[(10.15±1.4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66±1.54)、(5.02±1.21)、(32.69±6.52)、(6.82±1.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微信方式延续性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应对效能的影响

      2015, 31(17):2670.

      摘要 (6693)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信方式的延续性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应对效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门诊2014年3~12月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尿失禁的程度及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评估后,对照组发放健康手册和解释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微信朋友圈,由1名受培训的专职护理人员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持续2个月的互动干预。比较2个月后患者尿失禁程度的应对效能。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作次数、漏尿量均减少,且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胜任力、自信程度、认知水平等生活和心理的应对效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信平台上的延续性护理可减轻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的应对处理能力,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 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2015, 31(17):2672.

      摘要 (651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1%(52/53)]高于对照组[83.02%(44/53)],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25.7±4.2)分]低于对照组[(33.1±4.9)分],止血时间[(2.3±0.5)d]及住院时间[(6.9±0.7)d]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6±0.7)、(9.6±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58例护理

      2015, 31(17):2673.

      摘要 (665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HBV-G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8.16±1.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48±1.39)分],护理满意度[93.10%(27/29)] 明显高于对照组[79.31%(23/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HBV-GN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5, 31(17):2675.

      摘要 (6855)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42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46±2.08)d]、平均住院费用[(3 127.0±443.9)元]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9.86%(7/7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4±2.61)d、(4 651.0±498.6)元、47.89%(34/71)],抢救成功率[97.18%(69/71)]、护理满意度[90.14%(64/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92(61/71)、67.61%(48/71)],护理纠纷发生率[5.63%(4/71)]明显低于对照组[36.62%(26/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纠纷呈负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为-0.72,P<0.05)。 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自制放疗日历观察卡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2015, 31(17):2677.

      摘要 (6524)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自制放疗日历观察卡应用于肿瘤放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入住该科进行放疗、具有放疗指征的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期间出现与放疗相关的护理缺陷、两组责任护士对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士护理患者工作效率、两组患者放疗期间皮肤发现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情况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放疗期间出现与放疗相关的护理缺陷、放疗期间皮肤发现Ⅱ度以上放射性皮炎低于对照组,护士对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护理患者工作效率等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自制日历卡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信任度,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头孢菌素所致尿毒症脑病的临床护理

      2015, 31(17):2679.

      摘要 (5372)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头孢菌素所致尿毒症脑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头孢菌素所致尿毒症脑病患者30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和针对性护理,观察治疗前后精神异常改善情况,头孢菌素清除情况,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改善情况,血清肌酐、尿素氮、钾、钠改善情况等。 结果 治疗后30例患者中嗜睡、烦躁、定向障碍、神志不清等精神症状发生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Glasgow评分,血清肌酐、尿素氮、钾、钠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头孢菌素所致尿毒症脑病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减轻精神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肢体疼痛的护理

      2015, 31(17):2681.

      摘要 (6683)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肢体疼痛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的镇痛效果。 方法 选择2013 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住院号末尾奇、偶数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入院当天予耳穴压豆(髋关节、肝、肾、神门等耳穴),第2天予中药四子散对肢体疼痛处进行烫熨,每天2次,每次20 min,共7 d。比较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评分与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7天肢体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能缓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肢体疼痛,疗效确切。

    • 优质护理对骨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15, 31(17):2683.

      摘要 (6550)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法,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骨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及相关项目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大大提升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 >医学教育
    • 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

      2015, 31(17):2685.

      摘要 (6729)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是雕塑“卓越医师”的“灵魂”的教育。院校教育中在实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后应遵循承顺性、延展性、有效性原则,以“关怀”、“仁爱”、“精益求精”、“利他”、“尊重”、“善于沟通”、“利益冲突协调”等内容为指标,搭建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到“教、评一体”,从而提高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实效。

    • 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5, 31(17):2687.

      摘要 (6716)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课程整合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已被广泛认同并不断探索。2011~2014年该校对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风湿免疫科模块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课程整合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建立课程整合领导小组,做好前期整合资源的准备,全面、科学、深入地将各学科知识技能进行整合,优化教学方式,完善考评制度。通过该课程的整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了临床技能,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综合、临床与基础学科的互相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生理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015, 31(17):2689.

      摘要 (700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生理学是生命的逻辑学。生理学的学习必须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医学生逐步熟悉并掌握演绎、归纳、推理等普通逻辑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的掌握将有利于医学生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于将来正确处理临床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科研工作。

    • 构建消化系统疾病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与实践

      2015, 31(17):2691.

      摘要 (659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初步构建消化系统疾病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强化日常临床教学管理及学生、教师和同行专家评教,采用相关评估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估。 结果 初步建立了消化系统疾病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消化系统疾病学课堂教学、见习和实习优秀率分别为93.5%(116/124)、89.5%(111/124)、97.6%(121/124)。 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

      2015, 31(17):2693.

      摘要 (5360)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因此,实验课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实验设计、加强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2015, 31(17):2695.

      摘要 (5877)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临床检验基础是三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的专业课之一,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初步探索采用形成性评价,能动态、全面评价教学活动;同时也可有效避免终结性评价静止、片面等缺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2种考核方式相结合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 加强形象思维教学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探讨

      2015, 31(17):2697.

      摘要 (6519)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形象思维是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的形式研究一个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免疫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因其概念抽象,经常被认为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根据免疫学的知识特点和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讨论免疫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形象思维教学,利用挂图、多媒体手段、展示模型、形象比喻方法、结合临床、加强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丰富的形象信息传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 PBL教学法在儿科系耳鼻咽喉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5, 31(17):2699.

      摘要 (6987)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系耳鼻咽喉科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法比较,探索在儿科系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方法 在2014年上学期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将2012级125名儿科系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LBL)教学法,两组学生由同一名教师授课,且学时一致。课程结束后采用统一试卷考试,从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2个方面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86.53±7.25)分]、技能考试成绩[(91.25±8.37)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85±6.13)、(82.39±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儿科系耳鼻咽喉科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优于LBL教学法,在儿科系耳鼻咽喉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某校本科生医院药房实习的管理

      2015, 31(17):2701.

      摘要 (665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为加强药学本科生药房实习的管理,该院建立了药房实习管理体系,对药房实习的各个环节,如实习前动员、实习期间的管理、实习总结报告及实习后的评价与考核等均进行了规范化要求。通过仔细分析近年的实习活动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带教教师水平存在差异、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不一致、实习时间过短、学生临床药学知识不足、实习中易出现差错和事故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拟进一步提高药学本科生到医院药房实习的质量和效率。

    • 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反哺教学的价值

      2015, 31(17):2703.

      摘要 (6645)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师承担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肩负着引导学生进入医学殿堂领路人的重要使命,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学校通过建立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培训的管理及激励机制,完善走向临床实践的方式方法,研究反哺理论教学的价值与走向,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有利于保证高水平教学质量,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走向临床,基础医学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双师素质,能将临床实践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可使教学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从而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临床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 基层医院产科N0级护士培训探讨

      2015, 31(17):2706.

      摘要 (6512)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基层医院产科N0级护士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产科护士整体护理质量。 方法 根据产科专业特性与岗位要求,对该院产科的12名N0级护士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风险意识、基础护理技能及急救监护技能等,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结果 经半年综合技能培训后12名N0级护士专业知识与技能、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后N0级护士护理工作得到产科医务人员及患者认可,护士专业护理技能操作合格率由原来的66.7%(8/12)上升至91.7%(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P<0.05)。 结论 对基层医院产科N0级护士实行系统、规范的综合能力培训,能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与产科护理质量。

    • >医疗卫生管理
    • 欠发达地区城市综合医院医患关系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市5所综合医院为例

      2015, 31(17):2708.

      摘要 (6831)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不足、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的医患关系呈现出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特点。以云南省大理市5所综合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欠发达地区城市综合医院医患关系的对策。

    • 相关理论对门诊统筹制度的启示与实践价值

      2015, 31(17):2711.

      摘要 (663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通过对疾病风险理论、大数法则理论、健康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理论思想的梳理与评述,认为上述理论与思想为门诊统筹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如疾病风险理论、大数法则理论可以为门诊统筹开展的必要性及功能定位等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启示,而健康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理论思想将门诊统筹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启示只有将门诊统筹的研究放入到整个门诊保障体系中才能厘清各责任主体及科学地界定门诊统筹在整个门诊保障中所处的位置,并且根据划分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范围和层次,实施不同保障方式。

    • 品管圈活动降低甲状腺术后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效果分析

      2015, 31(17):2714.

      摘要 (7204)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甲状腺术后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 方法 比较开展体位训练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及相关措施前后甲状腺术后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开展品管圈小组活动后患者术前体位训练依从性由18.2%(20/110)上升至87.0%(87/100),知识掌握程度由10.9%(12/110)上升至90.0%(90/100),甲状腺术后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由73.6%(81/110)下降至41.0%(41/100),下降率为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开展体位训练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及相关措施后降低了甲状腺术后患者体位综合征发生率。

    • 临床路径单病种支付方式管理要素

      2015, 31(17):2716.

      摘要 (6519)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通过医疗服务行为、医疗质量指标、医疗费用、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满意度4个方面的管理要素对临床路径单病种支付方式进行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使患者切实享受到方便、安全、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 >短篇与个案
    • 播散性平滑肌瘤病伴混合性囊肿1例

      2015, 31(17):2719.

      摘要 (652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5, 31(17):2721.

      摘要 (6527)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2015, 31(17):2723.

      摘要 (6795)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盆底疝伴腰椎后凸畸形1例护理

      2015, 31(17):2724.

      摘要 (696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腔镜甲状腺乳晕径路切口术后感染3例护理及预防措施

      2015, 31(17):2725.

      摘要 (654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动脉栓塞1例护理

      2015, 31(17):2726.

      摘要 (826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出现腹部肌间血肿1例护理

      2015, 31(17):2728.

      摘要 (6113) HTML (0) PDF 1.0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