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1(19):288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OXA基因型及同源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并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 方法 收集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7 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5 株IRAB,经VITEK 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另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米诺环素(MH)、多黏菌素B(PB)、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试验;多重PCR方法检测OXA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间重复一致序列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65株IRAB对PB未出现耐药菌株,且对MH敏感率为59.8%(39/6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0%以上;65株IRAB中均检出携带OXA-23和OXA-51 基因,其对照组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ISAB)仅检出OXA-51 基因;ERIC-PCR同源性结果显示,该院IRAB有3个克隆型,其中以A、B型为主,主要分布在ICU,分别占67.5%(27/40)、57.9%(11/19)。 结论 该院IRAB 耐药现象严重,OXA-23是其主要基因型,且存在科室间克隆播散。
2015, 31(19):28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传统中药蜂胶的有效成分白杨素的人工半合成类似物8-溴-7-甲氧基白杨素,即8-硝基白杨素(BrMC)是否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加入1.0 μg/mL BrMC和1.0 μg/mL全反式维甲酸(ATRA),同时设溶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瑞氏-姬姆萨染色法检测BrMC诱导HepG2细胞形态与核质比的变化;酶促反应试剂盒检测BrMC和ATRA诱导HepG2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的质量分数;Diamondstone分光光度法(速率法)检测酪氨酸转氨酶(TAT)的活性。 结果 1.0 μg/mL BrMC处理的细胞核质比远低于溶媒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 μg/mL BrMC、ATRA组处理24、48、96 h的HepG2细胞液中AFP质量分数,γ-GT、ALP、TAT活性分别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rMC能降低HepG2细胞核质比、减少HepG2细胞的AFP分泌、有效地活化HepG2细胞TAT、ALP;且BrMC和ATRA均能抑制HepG2细胞γ-GT活性。BrMC通过以上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
2015, 31(19):28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BT)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分别对六组实验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 ?滋L)、CBT(20、40、80 ng/kg)、阿托品(2 mg/kg)、阿托品(2 mg/kg)+CBT(40 ng/kg),观察不同含量CBT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痛诱发放电的影响,同时观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否翻转其镇痛效应。 结果 不同含量CBT均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各含量CBT组放电频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效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阿托品+CBT组在20、30、40、50、60 min放电频率与CBT(40 ng/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BT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该效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胆碱能受体系统参与了其镇痛过程。
朱 颖,于 明,何 悦,韩 薇,贾海玉,朱文利,夏海平,徐 平
2015, 31(19):289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效果。 方法 将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及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ACVD并发MODS患者(伴肺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分为依达拉奉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49 例),排除重度肾功能衰竭和肝动脉衰竭患者。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依达拉奉30 mg每天静脉滴注2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同时统计死亡患者数。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GCS、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依达拉奉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患者病死率[34.55%(19/5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5.10%(2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P=0.035)。 结论 ACVD患者并发MODS后,通过炎症介质、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机制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及早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消除自由基“瀑布效应”,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降低死亡率。
2015, 31(19):290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降钙素原(PCT)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发热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市第三医院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8例DKA伴发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和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细菌感染发热组(118例)和其他原因发热组(40例)。并选取同期未伴发热及感染的42例DKA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血PCT水平,以外周血WBC>10×109 L-1、CRP≥10 mg/L和血PCT≥0.5 ng/mL为诊断感染的阳性阈值,根据最终临床感染诊断比较WBC、CRP和PCT在预测细菌感染发热中的价值。 结果 细菌感染发热组患者血PCT、CRP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发热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原因发热组患者血PCT、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原因发热组WB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发热组患者血PCT、CRP 及 WBC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原因发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指标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其他2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阴性似然比大于10。PCT 的 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下面积最大(0.959),优于 WBC(0.747)和 CRP(0.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DKA发热的鉴别诊断中,PCT比CRP、WBC更特异,为诊断或排除感染较好的指标,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2015, 31(19):290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保泰松钙的合成方法,确定合成工艺中关键参数。 方法 以保泰松为原料,经碱液溶解及成钙盐两步合成保泰松钙,并分别从氢氧化钠加入量、活性炭脱色温度、乙酸钙加入量及滴加温度和甲基叔丁基醚洗涤温度这5个条件对保泰松钙的合成产率及纯度进行研究。 结果 优化条件:氢氧化钠加入量为30.0 g、脱色温度为50.0 ℃、乙酸钙加入量为134.4 g、乙酸钙滴加温度为50.0 ℃ 及甲基叔丁基醚洗涤温度为40.0 ℃,经过优化使得保泰松钙的合成回收率提升至98.6%,纯度达99.7%。 结论 该优化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合成得到的保泰松钙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证实。
2015, 31(19):2908.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对贵州省女性医生婚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了解该群体的婚姻状况,分析各相关因素。 方法 2013年3~7月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贵州省205名女性医生进行婚姻满意度测评。 结果 贵州省205名已婚女性医生婚姻满意度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龄在1~5年的女性医生其婚姻满意度得分较婚龄大于5~10年的高,二级、三级医院女性医生婚姻满意度得分较一级医院低,口腔科女性医生婚姻满意度得分低于急诊科、外科、医技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贵州省女性医生婚姻满意度较低,应引进员工支持计划,开展婚姻咨询。
2015, 31(19):2911.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5 56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实际调查居民5 561名,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96例,患病率为3.52%,其中男90例(3.30%),女106例(3.74%)。位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肺炎。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化分区、吸烟、饮酒、体育锻炼(OR=1.20、1.18、1.41、1.72,P=0.033、0.018、0.030、0.000)。 结论 重庆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2015, 31(19):291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英德市基层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广东省英德市二级综合医院600例住院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SCL-90评分筛查阳性者再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严重程度。 结果 600例被调查者中SCL-90评分筛查阳性235例,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SCL-90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例阳性患者经SAS、SDS评估,焦虑情绪检出率为32.0%(192/600),抑郁情绪检出率为41.20%(247/600);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时间、婚姻状况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235例阳性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与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有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基层综合医院焦虑、抑郁心理障碍患者患病率高,值得关注。
2015, 31(19):2917.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10(ICD-10),对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居民2014年的死亡资料进行分类编码,采用Death Reg 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14年户籍人口325 782人,共报告死亡1 946例,死亡率为597.33/10万,标准化率为406.32/10万。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总死亡人数的84.12%(1 637/1 946)。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力度,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从而降低居民死亡率。
2015, 31(19):2920.
摘要:
2015, 31(19):2927.
摘要:
2015, 31(19):2934.
摘要:
2015, 31(19):2937.
摘要:
2015, 31(19):2940.
摘要:
2015, 31(19):2942.
摘要:
2015, 31(19):2945.
摘要:
2015, 31(19):2948.
摘要:【摘 要】 目的 讨论血清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通过检测进一步分析血清Cys C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方法 将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7例T2DM患者按HbA1c含量分为大于或等于7%组(A组,31例)与小于7%组(B组,26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 C,并分析A、B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与HbAlc的相关性。 结果 A、B组患者血清Cys C、HbA1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升高,且A组患者血清Cys C、HbA1c水平较B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HbA1c呈正相关(r=0.77,P<0.05)。 结论 血清Cys C水平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T2DM患者血清Cys C与HbAlc有相关性。
2015, 31(19):2950.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IC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AICU患者108例,分为联合组、自血疗法组及药物组,各36例。联合组患者给予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自血疗法组患者仅给予自血疗法治疗,药物组患者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及酮替芬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差异。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6.11%(31/36)]明显高于自血疗法组[58.33%(21/36)]及药物组[63.89%(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酮替芬片治疗AICU疗效好,安全性高。
2015, 31(19):295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SRHCC)的治疗方法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例S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36例[包括根治性切除26例(根治手术组),姑息性切除10例(姑息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56例(其中6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延期行开腹手术除外),分别给予根治性手术、保守手术(即姑息手术)及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以上。 结果 根治性手术组、姑息手术组死亡率[7.7%(2/26)、40.0%(4/10)]显著高于介入治疗组[3.6%(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根治手术组患者均成功止血,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姑息手术组患者发生再出血4例,均死于肝功能衰竭。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均成功止血,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随访提示,根治手术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16例,生存时间超过2年8例;姑息手术组无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介入治疗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年28例,无患者生存时间超过2年。根治手术组治疗后生存时间大于1年患者比例(92.3%)显著高于姑息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0、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诊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介入治疗止血效果满意,并能为后续的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术后生存期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佳。
2015, 31(19):29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该科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有生育要求行LEEP治疗的CIN患者112例为手术组,并以同期进行孕前检查、无宫颈治疗史者112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差异及相关因素。 结果 手术组患者胎膜早破和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患者中切除组织体积大于4.0 cm3 组胎膜早破和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小于或等于4.0 cm3 组,剩余宫颈管长度小于或等于1.0 cm组显著高于大于1.0 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切除深度、宽度患者间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EEP术后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会提高。切除组织体积大小与剩余宫颈管长度可能影响术后妊娠结局。
2015, 31(19):295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术优势及手术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 6月至 2015年1月在该院行后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术35例(后腹腔镜组)和开放性肾切除术30例(开放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情况。 结果 后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0.0±30.0)、(150.0±35.0)min]、术中出血量[(100.0±15.0)、(150.0±20.0)mL]及住院时间[(4.5±0.5)、(6.0±1.0)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腹腔镜是无功能肾切除的重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应值得推广,并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5, 31(19):2959.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2013年10月至2014 年10月该科收治的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清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并判断疗效。 结果 两组治疗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清蛋白[(30.85±2.57)g/L]、血红蛋白[(94.03±14.62)g/L]高于对照组[(27.97±4.55)、(80.89±17.25)g/L],而尿素氮[(10.17±3.89)mmol/L]、肌酐[(585.12±247.97)μmo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52±3.61)mmol/L、(682.11±253.8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79%(3/19)]低于对照组[4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可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改善各项指标,并发症少。
2015, 31(19):296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 选取 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行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1例采用体外循环进行管理,记录患者术中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中心静脉压、转流中动脉压、血清钾、尿量及死亡情况,将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80~230 min,平均(136.4±72.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5~170 min,平均(105.7±61.2)min;中心静脉压0.0~7.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平均(3.8±3.4)mm Hg;转流中动脉压55~75 mm Hg,平均(64.5±11.1)mm Hg;血清钾3.8~5.1 mmol/L,平均(4.5±0.7)mmol/L;尿量250~750 mL,平均(500.0±150.0)mL。患者术后的pH值、PaO2和PaCO2分别为(7.4±0.1)、(163.8±42.3)mm Hg和(41.5±1.7)mm Hg,明显优于术前的(6.3±0.4)、(50.6±7.1)mm Hg及(85.2±6.8)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管理要求严格,良好的管理可以降低患者脏器受损的程度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5, 31(19):296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该科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11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随访1年,采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4%(53/58)]明显高于对照组[79.3%(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7,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中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19、7.925、4.783、7.526、8.469、6.203、6.348,P<0.05)。 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有效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2015, 31(19):296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脑外科手术患者经不同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手术室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脑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其中右侧颈内静脉置管100例(颈内静脉置管组),右侧锁骨下静脉10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颈内静脉置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0%(16/100)]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14.0%(1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后不影响患者颈部和上肢运动,远离手术医生操作视野不影响手术进程,成为麻醉医师选择中心静脉的首选穿刺途径。
2015, 31(19):296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与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EH患者514例(EH组)及健康体检者540例(对照组)的24 h动态心电图HRV,观察各组NN间期标准差(SDNN)、5 min 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MSD)、相邻NN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 结果 EH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H组患者伴左心室肥厚者较无左心室肥厚者的HRV时域指标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分析可无创、定量地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对于预测心源性猝死和有效控制心脏突发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EH伴左心室肥厚者自主神经受损更为严重,治疗中可通过干预心脏自主神经活性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HRV指标。
2015, 31(19):2968.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全自动血沉仪和魏氏法测定不同程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解决拖尾现象引起的ESR数值读取困难。 方法 模拟制作不同程度红细胞浓度引起的贫血标本30份,分别用魏氏法和仪器法测定ESR,并通过制定标准曲线校准魏氏法出现拖尾现象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使用魏氏法和仪器法测定5次,比较重复性。 结果 2种ESR测定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5)。2种方法测定ESR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结论 不同程度贫血能够引起ESR改变,严重贫血时容易出现拖尾现象,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制定标准曲线进行数值的校正。
2015, 31(19):297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和肽素、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该院老年科及心内科收治的老年CHF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受试者静脉血分别存于抗凝真空管和不抗凝真空管中,分别检测其血清和肽素、NT-proBNP及血浆Hcy含量。 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肽素、NT-proBNP及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种指标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心功能Ⅲ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和肽素、NT-proBNP及Hcy的检测对老年CHF的诊断及心功能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5, 31(19):2972.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影像学检查深化对艾滋病临床病理情况的了解。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30例艾滋病患者X射线、超声、CT和MRI检查和影像表现,了解艾滋病对机体的损害。 结果 130例患者291次影像学检查中,41例患者108次影像学检查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感染和肿瘤性并发症,以呼吸、生殖、泌尿器官和淋巴组织并发症居多;21例患者见多器官受损的阳性征象。 结论 普通的影像学检查对艾滋病并发症定位诊断帮助较大,CT、MRI和超声的系列功能检查征象有助于准确判断艾滋病及其并发症性质和程度,为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015, 31(19):297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总结乳腺肿瘤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住院部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0例作为临床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局灶性结节。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Qontraxt软件对患者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根据病理诊断结果,按照病灶良性、恶性将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在造影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方面的差异。 结果 50例患者共发现50枚乳腺癌病灶,其中28枚(56.00%)良性,均为纤维腺瘤;另22枚(44.00%)为恶性,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5枚,浸润性小叶癌5枚,导管内癌1枚,黏液癌1枚。恶性肿瘤组患者造影峰值强度[(41.83±5.67)dB]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26.46±4.36)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造影达峰时间[(33.29±3.91)s]与良性肿瘤组[(35.16±2.16)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Qontraxt软件对患者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乳腺肿瘤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数据支持,直观反映乳腺癌病理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19):29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2014年1~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03例作为观察组,按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61例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29例,另选取同期收治并择期手术的腹股沟斜疝的患儿8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分别进行CRP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CRP水平。 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患儿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组患儿CRP水平高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患儿CRP水平高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P检测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上有重要作用。
2015, 31(19):29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痰处理液简易液基涂片技术在痰标本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直接涂片法进行比较。 方法 临床送检的80例患者痰液标本,将同一标本分成两组,一组用传统直接涂片法制片(A组,80例),另一组对剩余痰标本采用痰处理液联合简易液基涂片的方法进行制片(B组,80例),然后对两组所制涂片经固定后同时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对2种制片方法的诊断结果和制片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B组80例痰标本经痰处理液处理后,制作的细胞涂片背景干净,细胞结构清晰,检测出癌和可疑癌共64例,与临床的符合率为80.0%,A组传统涂片中检测出癌和可疑癌共43例,与临床的符合率为53.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痰处理液简易液基涂片法较传统直接涂片法更能有效地提高痰标本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制片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31(19):29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进展期胃癌CT影像学特征与组织学分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2014年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影像学检查和相应手术治疗,对CT检查结果进行评分,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切除病理组织的组织学分化特征及其与CT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对86例患者CT影像学检查发现,高分化23例,中分化42例,轻分化21例。高、中、轻分化类型的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癌类型患者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可明确反映出进展期胃癌患者病灶的相关情况,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
2015, 31(19):298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门诊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妈富隆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3个周期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检验指标、双侧卵巢体积及卵泡数、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睾酮等血清检验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卵泡数和卵巢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结论 运用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检验指标、卵泡数和卵巢体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性较高。
2015, 31(19):298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患者46例,服用阿奇霉素,每天0.25 g,疗程6个月;同时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每侧鼻腔2喷,每天2次,连续使用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鼻窦CT影像Lund- Mackay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 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与治疗结束时VAS评分与Lund- Mack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2个时间上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9.1%。 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疗效明显,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2015, 31(19):29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花百合片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的口腔黏膜损伤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肿瘤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期间使用双花百合片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4片,连续7周。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抗肿瘤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无Ⅲ级和Ⅳ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发生Ⅱ级口腔黏膜损伤5例(16.7%),对照组患者发生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损伤20例(66.7%),两组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放疗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使用双花百合片治疗能明显减轻放疗中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对放疗所造成的口黏膜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缓解和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加放疗疗效。
2015, 31(19):298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立止血(巴曲酶)联合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儿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止血敏和思密达(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立止血和凝血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及输血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儿显效率[35.48(11/31)]、总有效率[77.42%(24/31)]低于观察组[67.74%(21/31)、96.77%(30/31)],平均止血时间[(2.61±0.41)d]明显长于观察组[(1.37±0.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输血7例,平均输血量为(220.3±20.6)mL,观察组患儿输血3例,平均输血量为(65.5±11.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立止血联合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2015, 31(19):299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护理效果,并讨论提升护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肝胆外科接受诊疗的7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予以手术治疗+围术期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临床指标改善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在手术治疗同时,还应当予以围术期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效率,建议推广。
2015, 31(19):299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32例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腰背疼痛评分及切口疼痛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程度,还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5, 31(19):29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延伸护理对出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影响。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住院并符合研究条件的68例出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复发和再住院率、遵医行为的依从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如服药、复诊、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χ2=11.3、14.1、4.1),复发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χ2=3.9),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的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外遵医行为,降低复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015, 31(19):2996.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脑出血患者行微创抽吸引流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微创组(36例)和保守组(32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及相应护理,保守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及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保守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特别应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5, 31(19):299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对产妇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的作用。 方法 以该院2014年1月1日至12月30日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方法,而研究组采用早期护理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分娩后24、48 h泌乳量满意率、母乳喂养率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的24、48 h泌乳量满意率(73.0%、83.0%)明显优于对照组(58.0%、65.0%),且新生儿相同时间内的体质量变化、母乳喂养率等其他观察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的早期护理对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2015, 31(19):30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对出院患者开展访视护理的有效方法及必要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对2014年1月至2015 年4月岳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一科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患者出院访视护理的工作及经验。 结果 治疗访视后,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心前区疼痛的缓解、了解功能锻炼方法、家属正确料理患者、消除焦虑情绪、饮食、测量血压等方面异常情况均较治疗访视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开展出院患者的访视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广大患者的迫切需要。
2015, 31(19):300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妇产科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36例和对照组(B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A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B组患者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A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下床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总满意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及时的优质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2015, 31(19):300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性溃疡(PUA)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PUA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别采取自我管理干预方法和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干预组6周后总有效率(96.23%)优于对照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患者实施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医嘱管理、行为指导、压力管理、症状识别的自我管理干预,使其学会自我管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2015, 31(19):30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新护士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在夜班护士准入制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新入院的首次注册护士和新调入的30名护士(观察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短期综合训练,考核护士的理论水平、技术操作、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病情观察、平时工作表现、带教教师评价、医生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与2012~2013年未接受夜班准入强化训练的27名新护士(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护士考核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20.0%(6/3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9.3%(1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经夜班准入强化训练的新护士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2015, 31(19):30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引入骨科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 方法 完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分别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实施后)和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实施前)该院骨科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前后的护理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后,骨科护理综合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均得到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安全管理引入骨科护理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综合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实现了对骨科护理服务过程中风险隐患的有效控制。
2015, 31(19):301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采用双人值班模式对老年科护理工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不同排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压力及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并统计每种护理模式的责任差错事件和技术缺陷事件。 结果 双人值班模式配二线值班组差错事件及技术缺陷事件均未发生,而单人值班模式配二线值班或配帮班均有不同比例的相关事件发生。双人值班模式下护士工作压力轻,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提高,双人值班模式配二线值班护理满意度为97%,较单人值班模式配二线值班的90%及单人值班模式配帮班93%都高。结论 双人值班模式有效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促进了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值班期间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以患者为中心,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2015, 31(19):3011.
摘要:【提 要】 为总结胸腹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经验,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入住该院的52例胸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护理的方法经验。对于胸腹部多发伤的患者,应迅速做出诊断,进行救治,术前做好急救护理配合,为手术进行做好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通过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2015, 31(19):3013.
摘要:【提 要】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就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通过对该院2014年治疗的135例窒息新生儿复苏后的临床状态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后发现羊水胎粪污染和脐带受压或脱垂是导致窒息的主要原因。实施护理干预后,135例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治愈128例,转上级医院7例,无一例死亡。窒息新生儿经初步复苏后,加强临床观察,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窒息复苏新生儿的成活率和治愈率。
2015, 31(19):301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的2013级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PBL组与传统组,各15名。两组学生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分别实施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出科考试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 PBL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总分为(90.2±0.3)分,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8.3±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P<0.05)。 结论 在泌尿外科临床实习中开展PBL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2015, 31(19):3017.
摘要:【提 要】 病理学是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现代整合医学课程需要包含病理课程,因为一些病理原则非常重要。从整体的观点出发,以病理学为核心,可以向其他课程辐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病理学逐步发展为一门整合的核心课程是合适的。在整合课程结构的范围内构建一个数据略图,可以证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中心地位,其他课程由共同问题贯穿于其中。该文对病理学教学发展整合课程的改革进行分析,以证明病理学整合课程比独立的病理学课程更优越,还能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2015, 31(19):301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标准化患者(SP)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教学法相结合用于诊断学教学的效果。 方法 以该校开放式虚拟实验室为平台,随机选取130名学生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5名,分别采用SP+MOOC法和SP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 结果 联合组学生理论考试高分段成绩(90~100分)人数占比[12.3%(8/65)]明显多于对照组[1.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7,P=0.030),联合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100.0%)也显著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诊断学教学中引入MOOC法对于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19):3021.
摘要:【提 要】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因其方法呆板、枯燥、手段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验课教学效果。该文通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考核模式,尽可能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015, 31(19):3023.
摘要:【提 要】 国际形势要求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广泛使用英语进行最新专业文献的查阅、撰写SCI科研论文及国际交流,国内部分医学高等院校纷纷进行医学专业双语或全英语的教学探索。目前,教师及学生的基础均较薄弱,其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该文就目前医学高等院校实施双语或全英语教学教师及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教师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能力策略及提高学生接收双语或全英语教学能力策略进行阐述。
2015, 31(19):302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带教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到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进修的同等学历进修生32名,将其培训手册作为数据统计源通过PDCA循环理论改进。 结果 通过实施改进措施,整体的护理带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的PDCA循环模式的不断实施,反映被评价对象相对优劣程度指标的RSR值及Y值不断提高,表明带教质量不断提升。对于掌握低的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得到提高,在2015年第2季度时掌握程度已达96%。不同年份各季度掌握程度、熟悉程度、了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CA循环理论可提高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带教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2015, 31(19):3027.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研究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旨在提高社区护理教学水平,培养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护理人才。 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该校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47人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21人,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26人,采取情景与案例教学法。然后通过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与理论考核的方法对2个小组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 结果 授课后,试验组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自信心、系统化能力、开放思想、寻找真相等方面及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平均得分[(94.83±0.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42±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情景与案例教学法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满足当前社区护理的实际需求。
2015, 31(19):3029.
摘要:【提 要】 生物化学作为连接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工具学科,一直是医学主干课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随着国际上众多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和网络手段的应用,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我国医学生人数众多,课时数有限,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不可取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扎实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以及避免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弊端,该文就如何将临床疾病诊疗问题与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学法、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法及网络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 31(19):3032.
摘要:【提 要】 近年来,频发的医患纠纷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医学生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是现阶段医疗背景下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技能。该文将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目前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列出一些常用沟通技巧供教学中参考使用。
2015, 31(19):3033.
摘要:【提 要】 临床示教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端。医学生通过临床示教课,将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有效提高临床示教课教学质量,教师课前应充分准备好示教病例,并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示教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及体格检查技能等基本功的培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创新思维,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能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带教教师需不断加强自身临床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2015, 31(19):3035.
摘要:【提 要】 基础及临床医学教育是医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石,提高医学生的科研素质是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生科研发展的需要。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忽略了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如何改革创新提高医学生质量,以适应当今科研发展的需要,是目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5, 31(19):3037.
摘要:【提 要】 数字化医院建设是目前衡量医院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医疗卫生统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应用,现实意义重大。该文以重庆市医院卫生统计工作为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困境,表现为统计手段落后、统计功能不全、统计指标的不合理性、统计人员配置不足、素质偏低等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2015, 31(19):3039.
摘要:【提 要】 通过对当前急诊科现状的分析,提出在新医学模式下开展适合急诊科优质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步骤,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从而深化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公众的健康素养。
2015, 31(19):3041.
摘要:【提 要】 产科分诊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护理的迅速发展,护理模式已由单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由于产科门诊工作繁琐而复杂,产科人群又是特殊性的群体,分诊护士的业务水平、内在素质、沟通技巧及分析判断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对提高产科门诊分诊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5, 31(19):3044.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