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1卷第2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笔谈
    • 夏睿明教授温经汤加味治疗崩漏1例分析

      2015, 31(20):3049.

      摘要 (17655) HTML (0) PDF 1.00 M (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病案提要】 该案患儿病情缠绵冗长,首诊血虚症状尤甚,且在此之前已寻遍川渝名医,收效甚微,极易反复。夏老结合辨证、辨病定为血虚寒凝、经脉失养所致。与严用和的“充任极虚,血海极寒”和清代萧慎斋之“崩中日久,则热变为寒。亦有服寒冷过剩者,中寒内生者。”不谋而合。宜温经散寒,固经养血,温经汤遣之。守方两月余,随诊半年崩漏未复发,余证皆消,体态充盈。

    • >论著
    • ALX-R和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病灶中的表达研究

      2015, 31(20):3050.

      摘要 (9010)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检测脂氧素A4受体(ALX-R)及核因子-κBp65(NF-κBp65)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病灶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OLP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OLP组织(糜烂型OLP组16例,非糜烂型OLP组14例)与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中ALX-R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1)ALX-R蛋白,在糜烂型与非糜烂型OLP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P组织中,糜烂型组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非糜烂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LP组ALX-R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OLP组和对照组中ALX-R与NF-κBp65的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1,P<0.01)。 结论 ALX-R与NF-κBp65表达异常可能与OLP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动态增强CT联合CA19-9及CA125检查在卵巢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探讨

      2015, 31(20):3053.

      摘要 (840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联合糖链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检查在卵巢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方法 对56例卵巢癌患者行动态增强CT检查及术前血清CA19-9、CA125水平检测,结合术后病理及临床分期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动态增强CT诊断符合率为85.7%,CA19-9诊断符合率为60.7%,CA125诊断符合率为71.4%,三者联合诊断法诊断符合率为94.6%,三者联合诊断法诊断符合率与单项诊断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CT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86.7%、Ⅱ期85.7%、Ⅲ+Ⅳ期72.4%;CA19-9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53.8%、Ⅱ期77.8%、Ⅲ+Ⅳ期31.0%;CA125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76.9%、Ⅱ期85.7%、Ⅲ+Ⅳ期62.1%;联合诊断法分期与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为Ⅰ期92.3%、Ⅱ期93.3%、Ⅲ+Ⅳ期89.7%,Ⅲ+Ⅳ期三者联合诊断法与其余单项诊断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动态增强CT联合CA19-9、CA125检查能够较敏感及准确地发现卵巢癌,对临床诊断有着重要帮助,并为卵巢癌的准确临床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 姜黄素改善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炎性反应及预后

      2015, 31(20):3056.

      摘要 (25448) HTML (0) PDF 1.00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姜黄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组(6只)和DMSO组(6只),为每只大鼠建立TBI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治疗3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DMSO。每天测量体质量和神经功能评分至实验结束。在第5天(高峰期)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炎症浸润,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的相对表达。第25天(恢复期)取大鼠脑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相对表达。 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姜黄素治疗后大鼠TBI严重度显著降低,姜黄素能抑制TBI高峰期巨噬细胞在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浸润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TBI高峰期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促进TBI恢复期IL-10及TGF-β的表达。 结论 姜黄素对TBI有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姜黄素抑制TBI后炎性反应、促进组织恢复有关。

    •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分析

      2015, 31(20):3059.

      摘要 (7967)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方法 比较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5例妊娠合并HBV感染孕产妇(A组)、75例无症状HBV携带孕产妇(B组)和75例健康孕产妇(C组)的临床资料,探讨妊娠合并HBV感染对母婴的影响。 结果 A组产妇孕早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死胎引产率,产时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死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孕早期阴道流血发生率、妊娠剧吐发生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产妇产时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死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合并HBV感染可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死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母婴影响较大,应注意产前及妊娠期检查。

    • 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5, 31(20):3062.

      摘要 (8572) HTML (0) PDF 1.00 M (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比研究小剂量血浆置换(SVP)、大剂量血浆置换(LVP)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效应。 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GBS住院患者,根据患者自愿选择及血浆来源分为SVP组(41例)、LVP组(8例)和IVIG(26例)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SVP、LVP、IVIG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87.5%、92.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P=0.186),但SVP组住院时间较长,LV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三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VP、LVP和IVIG都是目前治疗GBS的有效方法,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三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 31(20):3065.

      摘要 (863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夹板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观察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6.21%(25/29)]显著高于对照组[65.52%(19/29)],观察组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4.21±1.13)d]显著短于对照组[(6.89±1.03)d],且治疗后MC评分[(88.41±5.6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3.22±5.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固定骨折,且患者早期功能恢复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芪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2015, 31(20):3067.

      摘要 (8393)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摸索黄芪泡腾片的制备工艺。 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芪的提取工艺,通过筛选确定泡腾片的处方组成。 结果 黄芪用30%乙醇浸渍24 h,6倍量30%乙醇以2.0~2.5 mL/min渗滤,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至稠膏,加0.85倍量糊精真空干燥,粉碎,将主药、泡腾剂、辅料混合均匀、湿法制粒、干燥、加入适量辅料压片,即得。 结论 该处方简单可行,重复性好,所得片剂符合泡腾片的要求,可用于大生产。

    • 氟尿嘧啶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研究

      2015, 31(20):3070.

      摘要 (8301)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抗肿瘤药氟尿嘧啶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尿嘧啶原料药含量和有关物质,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考察。 结果 建立了氟尿嘧啶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性状、鉴别、干燥失重(≤0.3%)、炽灼残渣(≤0.1%)、重金属(≤0.002%)、有关物质(≤0.5%)和含量测定(98.0%~102.0%),样品检测结果在规定的限度内,对氟尿嘧啶样品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无明显降解,在光照5、10 d条件下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并分别在加速试验[(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进行了6个月和长期试验[(30±2)℃,相对湿度60%±5%]条件下进行了9个月的稳定性试验,稳定性考察期内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 所建立的氟尿嘧啶原料药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耐用性检测结果在规定的限度内,氟尿嘧啶原料药稳定性良好。

    • 全程人文关怀对初产妇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5, 31(20):3073.

      摘要 (709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对初产妇护理的效果及影响。 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该院产科收治的270例初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产妇沟通的意愿,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愿意沟通、了解自身情况的比例及产妇对于住院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全程人文关怀护理,不仅有助于其与医护人员交流,加强其对自己分娩过程的了解,也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调查报告
    •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6785名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2015, 31(20):3075.

      摘要 (8197)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银川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探讨预防措施。 方法 收集银川市16 78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液样本,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筛查,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进行确诊,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6 78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阳性率为0.20%(34/16 785),其中男7 036名,阳性率为0.18%;女9 749名,阳性率为0.22%。女性梅毒阳性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9,P>0.05);各年龄组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7,P<0.05),各年龄段分布以大于20~50岁组梅毒阳性率最高;洗浴行业从业人员梅毒阳性率最高(0.69%),美容美发行业从业人员次之(0.40%),二者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45,P>0.05);洗浴行业和美容美发行业与其他行业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5、14.349,P<0.05);其他各行业之间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40,P>0.05)。 结论 >20~50岁已成为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并且洗浴和美容美发行业高于其他行业,应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及时发现传染源,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 深圳居民咀嚼槟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015, 31(20):3077.

      摘要 (8240)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居民咀嚼槟榔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深圳市居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者进行咀嚼槟榔危害的健康教育。 结果 共1 260人参加调查,有效问卷为1 228份,槟榔咀嚼率为11.81%(145/1 228),其中男性[17.80%(115/646)]高于女性[5.15%(30/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槟榔咀嚼者多数伴有吸烟饮酒(OR=8.741,95%CI:5.476~13.952,P<0.05)。从事司机、服务行业的人群、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下、周围亲戚或朋友有咀嚼槟榔习惯的人群咀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深圳市有庞大人群咀嚼槟榔,应开展咀嚼槟榔危害健康的教育,减少咀嚼行为。

    • 某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2015, 31(20):3080.

      摘要 (8082) HTML (0) PDF 1.00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某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生物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加强生物安全知识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对265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和需求。 结果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知识得分(49.08±16.81)分,及格率为27.92%。学过生物安全相关课程的学生得分高于未学者,不同年级生物安全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一、二、三年级,四年级学过生物安全与法规课程的学生生物安全知识得分高于未学该课程者。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安全知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帮助,并希望获得更多生物安全知识。 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教育亟待加强。建议将生物安全与法规课程从选修改为必修,且早期开设,并改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 >综述与讲座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进展

      2015, 31(20):3083.

      摘要 (8117)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自噬与慢性肝炎病毒感染

      2015, 31(20):3085.

      摘要 (2408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SIRT1在糖尿病及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2015, 31(20):3088.

      摘要 (8279)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不同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2015, 31(20):3091.

      摘要 (8278)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精氨酸剥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5, 31(20):3094.

      摘要 (8048) HTML (0) PDF 1.00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纳米氧化铈在肿瘤和炎症组织中的EPR效应研究进展

      2015, 31(20):3096.

      摘要 (8232) HTML (0) PDF 1.00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依达拉奉在肺纤维化的应用前景

      2015, 31(20):3099.

      摘要 (8732)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对比剂肾病的预防进展

      2015, 31(20):3103.

      摘要 (8481)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耳普通炎性疾病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2015, 31(20):3106.

      摘要 (728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维生素D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

      2015, 31(20):3109.

      摘要 (8217)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剖宫产术后镇痛研究进展

      2015, 31(20):3111.

      摘要 (7972)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实践
    • 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3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5, 31(20):3114.

      摘要 (804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针对3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儿童的临床特点、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进行分析,以利于儿科临床工作中及时诊断,安全、迅速、有效地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PSVT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入院后接受的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根据其转复率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心悸、多汗、胸闷、呕吐、精神萎靡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物理治疗的转复律30.3%(10/33),腺苷三磷酸(ATP)转复律为78.3%(18/23),二者转复律为84.8%(28/33)。 结论 儿科工作中,仔细查体非常重要。儿童PSVT临床首先选择物理治疗,无效可首先选用ATP治疗,安全、迅速、可靠,不良反应小。

    • 解剖型锁定钢板在66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2015, 31(20):3116.

      摘要 (7676)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析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6例,使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2个月后的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比治疗6个月的康复效果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使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效果突出,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5, 31(20):3118.

      摘要 (7526)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法(鼻肠管持续滴注法及胃管持续滴注法)在重型颅脑损伤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鼻肠管营养组和胃管营养组,每组30例。鼻肠管营养组采用鼻肠管持续滴注法供给营养,胃管营养组采用胃管持续滴注法供给营养。比较两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并发症。 结果 通过观察,鼻肠管营养组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6.67%(2/30),胃管营养组发生率为23.33%(7/30),鼻肠管营养组效果明显优于胃管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管营养组SIRS发生率(62%)与胃管营养组(67%)相仿。 结论 两种肠内营养方法的应用均能保护患者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二者在降低SIRS发生率中的作用相仿,但鼻肠管营养可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1]。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在复杂性输尿管上中段结石中的价值

      2015, 31(20):3120.

      摘要 (828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中段结石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70例复杂性输尿管上、中段结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后腹腔镜组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经皮肾镜组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两组患者1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 7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时间45~210 min,平均(100.0±11.4)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平均(20.0±1.5)mL。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55~120 min,平均(70.0±15.2) min,术中出血量20~180 mL,平均(40.0±21.2) mL。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周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腹部平片无结石残留。 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输尿管上、中段结石中效果确切,在临床中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中段结石具有一定的价值。

    • 腹腔镜应用于胃肠肿瘤手术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5, 31(20):3122.

      摘要 (8182)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旨在分析腹腔镜在胃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100例,将其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开展腹腔镜手术,对照组开展开腹手术。待手术完成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和复发率。 结果 手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2年内的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2年生存率和复发率与开腹手术治疗相当,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临床治疗及复发原因探讨

      2015, 31(20):3124.

      摘要 (8031)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其复发原因。 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成开腹手术组34例,腹腔镜手术组25例,B超穿刺组19例。 结果 B超穿刺组患者3例复发;开腹手术组2例复发;腹腔镜手术组1例复发。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腹腔镜手术组、B超穿刺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先天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式。

    • 改良微创手术治疗腋臭192例疗效分析

      2015, 31(20):3126.

      摘要 (778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改良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92例腋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微创手术和常规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达100%,但试验组显效率(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腋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 医疗体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2015, 31(20):3128.

      摘要 (8216)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医疗体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医疗体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弯腰实验、椎体旋转角度积分改善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弯腰实验、椎体旋转角度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医疗体操治疗和手法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医疗体操治疗有利于更好地降低Cobb角,改善椎体旋转角度,纠正脊柱侧弯,具有简单方便、无痛苦、依从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5, 31(20):3130.

      摘要 (766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相关发病因素及其差异。 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400例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352例,对比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以及高血压、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等因素,并进行分析。 结果 (1)男性患者中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2)女性患者中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3)不同性别间对比发现,男性组尿酸水平,吸烟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 结论 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各有其特点,临床应把握男女性发病因素差异,制定差异性干预对策。

    • 克氏针及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疗效分析

      2015, 31(20):3132.

      摘要 (793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克氏针、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5例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用2种固定方式,其中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18例,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27例。术后定期随访患儿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4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12周,平均4周,14例患儿愈合时间超过5周,其中克氏针内固定术后8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术后感染、神经损伤、肱骨小头缺血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肘关节活动根据Hardacre的疗效标准评估,优11例(24.4%),良26例(57.8%),差8例(17.8%),评估差者中克氏针内固定3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克氏针内固定术优良率为83.3%,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为81.5%,总优良率为82.2%,2种固定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可吸收螺钉或克氏针作为内固定材料治疗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种固定方法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 >诊疗技术与方法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5, 31(20):3135.

      摘要 (7831)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痰培养检查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00例,收集患者入院首次痰培养结果和PC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病原菌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无菌组和正常菌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8 213、201 264,P<0.01);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 021.6,P=0.624);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3 446,P=0.261)。 结论 血清PCT联合痰培养检测可早期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是否为细菌感染,对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 蛋白C和D-二聚体的变化

      2015, 31(20):3137.

      摘要 (783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及D-二聚体的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骨髓细胞学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6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程中有无肾损害情况分为无肾损害组32例和肾损害组35例,同时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结果 无肾损害组、肾损害组AT-Ⅲ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肾损害组低于无肾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肾损害组PC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损害组PC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肾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肾损害组、肾损害组D-二聚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损害组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抗凝及纤溶系统异常,不仅反映了患者整体病情变化,还进一步提示血栓形成是MM引起肾损害的机制之一。

    • 尿透明质酸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2015, 31(20):3139.

      摘要 (804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尿透明质酸(HA)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检测了63例初诊膀胱癌患者,其中尿路感染33例、血尿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4例,以及31例健康个体尿中的HA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分析尿HA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膀胱癌肿瘤分期的关系。 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HA水平较非膀胱癌患者显著增高(P<0.01)。尿HA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1。当诊断界值设定为147 μg/L时,HA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为0.76,特异性为0.77。尿HA随着膀胱癌分期的递进而增加。 结论 尿HA是诊断膀胱癌的有益标志物,同时还具有潜在的预后评估价值。

    •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2015, 31(20):3141.

      摘要 (8229)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对照研究。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检测过程,对比分析2种不同诊断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 结果 CT诊断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钙化斑块诊断检测率,而采用MR开展诊断检测工作具有较高的混合斑块和纤维斑块诊断检测率,CT与MR诊断检测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几种不同斑块类型的检测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后,都能够很好的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探测,但是采用CT诊断方式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程度有更高的检测率,而采用MR诊断方式后,对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情况有着更高的诊断率,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行相应的检测诊断,以提升诊断效果。

    • 胸腹水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制作细胞块的不同方法探讨

      2015, 31(20):3142.

      摘要 (7175)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胸腹水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制作细胞块的不同方法,优化其程序。 方法 选择110例胸腹水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检测剩余标本,根据细胞学诊断结果将标本分为A组和B组,每组55例。A组采用直接离心法处理后制作石蜡细胞块,B组采用细胞块试剂盒法处理后制作石蜡细胞块,统计2种不同方法细胞切片恶性细胞的检出率。 结果 110例胸腹水TCT检测出恶性细胞率为32.73%(36/110),剩余标本经细胞块法检测出总恶性细胞检出率为45.45%(50/110);以直接离心法恶性细胞检出率为38.18%(21/55),细胞块试剂盒法恶性细胞检出率为52.73%(2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聚集度及细胞分布细胞块试剂盒法优于直接离心法。 结论 细胞块试剂盒法与直接离心法比较,前者明显可以提高胸腹水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的恶性细胞检出率,同时可用于免疫细胞化学的检测。

    •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 31(20):3144.

      摘要 (7781)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A组)及非重症感染患者(B组)各60例,另招募60例健康志愿者参与本次研究(C组)。分别将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体温与60例健康志愿者的相应指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非重症感染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感染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临床上辅助诊断的检查指标。

    • >药物与临床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2015, 31(20):3146.

      摘要 (6484)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患者NSE水平均有所降低,其中实验组NSE水平[(15.65±2.83)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8.86±3.2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将其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方案推广应用。

    • 尿路感染病原菌336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 31(20):3148.

      摘要 (8094) HTML (0) PDF 1.00 M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尿路感染患者33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结果 336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4(240/336),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43.2%(145/336);革兰阳性菌占14.3%(48/336),以屎肠球菌(5.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2%)最常见。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一代头孢耐药率大于70%,应引起注意。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达94.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8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耐药率大于60%。 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治疗尿路感染的抗生素,避免盲目的经验用药。

    • 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5, 31(20):3150.

      摘要 (792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在晚期食道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就诊的食道癌晚期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0%,与对照组有效率(4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观察组(87.5%)明显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相比,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临床护理
    • 医生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管理及随访的影响

      2015, 31(20):3152.

      摘要 (7836)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医生指导下护理干预对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管理和术后进行随访的影响。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科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15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78例,采用医生指导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结果 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明显减少[(46 889.4±1 648.6)元vs. (57 588.9±1 863.3)元,P<0.01],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9.6±0.78)d vs. (12.8±0.96)d,P<0.01],发生医院内感染率更低(6.49% vs. 16.7%,P<0.05)。术后随访阶段,试验组每次随访的平均时间更短[(1.4±0.16)h vs.(2.6±0.19)h,P<0.01],随访比例更高(94.9% vs. 83.3%,P<0.05),使用华法林依从性和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94.9% vs. 83.3%;96.2% vs. 87.2%,P<0.05)。试验组发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 vs. 10.3%,P<0.05),生活质量提高(96.2% vs. 87.2%,P<0.05)。 结论 医生指导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节约患者费用,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 31(20):3154.

      摘要 (7829)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5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有效率为95.79%,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1.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乳腺癌术前化疗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整体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5, 31(20):3156.

      摘要 (660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122例肝胆、胃、肠手术住院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即以患者为中心,给予全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 结果 实施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均有比较高的焦虑值,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值也明显低于同组护理前(P<0.05),对照组的焦虑值在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焦虑、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很好地改善了医患关系,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 使用护创海绵敷料治疗压疮29例效果观察

      2015, 31(20):3157.

      摘要 (7968)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一次性护创海绵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2014年1~12 月收治的57例压疮处于Ⅱ、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Ⅱ、Ⅲ期压疮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护创海绵敷料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治疗。两组临床观察期均为28 d,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平均治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 结果 治疗组第14天Ⅱ期压疮治愈率(87.5%)、第21天Ⅲ期压疮治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41.2%),平均治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 结论 一次性护创海绵敷料治疗Ⅱ、Ⅲ期压疮具有疗效优、平均治愈时间短、换药次数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双人查对制度对低年资护士判断破伤风皮试阳性结果准确率的影响

      2015, 31(20):3159.

      摘要 (8185) HTML (0) PDF 1.0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双人查对制度对低年资护士判断破伤风皮试阳性结果准确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单盲法,将1~2年工龄护士分入观察组,5年及以上工龄护士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单盲组。抽取门诊注射室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需进行破伤风皮试的患者120例,在进行破伤风皮试后,由低年资护士先观察结果,再由高年资护士核对并重新判断,在高年资护士判断后,皮试结果仍为阳性及可疑阳性的患者均采用盐水皮内注射进行对照,患者最终皮试结果以高年资护士判断结果为准。在严密观察下用药。记录120例患者分别由低年资护士判断的阳性结果例数和高年资护士再次查对后的皮试阳性结果例数,然后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在判断皮试结果阳性例数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双人查对制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判断破伤风皮试结果阳性准确率,促进患者安全用药,减少患者进行脱敏注射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效果探讨

      2015, 31(20):3161.

      摘要 (7850)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效果。 方法 建立以护士为主导的TKA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分别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行TKA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接受疼痛护理管理。另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行TKA的40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实施前后的疼痛护理管理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确立后,护士疼痛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与确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确立,有助于提升TKA围术期的疼痛控制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

      2015, 31(20):3163.

      摘要 (6618)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7~11月和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本院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两批手术患者共261例,将前者129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设为传统组,而将后者132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设为路径组。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而路径组选择临床路径作为护理模式。在筛查期、围术期采用科室制定的路径表。 结果 传统组护理效果低于路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路径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运用护理临床路径,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护理培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的影响

      2015, 31(20):3165.

      摘要 (7711)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培训对老年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的死亡率与再住院率的影响。 方法 将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4例老年性心肌梗死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由未经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42例患者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培训有利于降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早期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2015, 31(20):3167.

      摘要 (771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早期产后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该院住院分娩40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均进行常规母乳喂养宣传与指导,研究组200例产妇,采取早期产后访视,对照组200例产妇,进行1次电话访视。实验结束后,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产后1个月(访视后),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为79.0%,对照组的母乳喂养率为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访视前)研究组的母乳喂养率为39.0%,访视后母乳喂养率达到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产后访视能够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强化护理策略在预防ICU患者谵妄中的效果分析

      2015, 31(20):3168.

      摘要 (8004) HTML (0) PDF 1.00 M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强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谵妄的临床效果,为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提供参考。 方法 将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5例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强化护理,对两组患者ICU谵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研究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为54.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ICU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舒适护理对急诊肾结石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缓解干预效果研究

      2015, 31(20):3170.

      摘要 (7620)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实施舒适护理对急诊肾结石患者负面情绪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 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急诊肾结石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疼痛,适于在临床应用。

    • 优质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意义

      2015, 31(20):3172.

      摘要 (8078) HTML (0) PDF 1.00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完善院内对胃肠外科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该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策,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两组患者治疗环境无差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护理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19%,显效率14.29%,有效率3.17%,无效率6.35%,总有效率为93.65%;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术后创口感染2例,患者下床平均时间(2.71±0.83)d,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治愈率44.44%,显效率17.46%,有效率15.87%,无效率22.22%。总有效率为77.78%;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9例,术后创口感染13例,患者下床平均时间(7.31±1.44)d,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9.3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平均时间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升胃肠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护技能,使护理与治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康复速度。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2015, 31(20):3174.

      摘要 (7849)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以有效提高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针对性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是取得先心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婴幼儿肺炎患儿左侧卧位吸痰术护理效果观察

      2015, 31(20):3176.

      摘要 (8205)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患者拍背后左侧卧位吸痰术护理措施对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的效果。 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20例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拍背后采用左侧卧位吸痰体位,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体位,观察两组吸痰结束后2 min内用听诊器听诊肺部痰鸣音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吸痰时间、吸痰时呛咳次数、窒息次数、吸痰次数及住院时间。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吸痰2 min后痰鸣音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吸痰时间、吸痰时呛咳次数、吸痰时窒息次数、每天平均吸痰次数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拍背后左侧卧位吸痰术在婴幼儿肺炎治疗中对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肺通气有明显疗效,并可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痛苦。

    • >医学教育
    • 神经病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探析

      2015, 31(20):3178.

      摘要 (8049)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神经病学内容繁多,抽象且复杂,科学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单一的教育手段很难满足实际的临床教学工作的需求。传统课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各有不同的利弊,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工作,该文首先总结了几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随后在实际的神经病学教学工作中,根据授课内容,灵活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与临床合理链接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2015, 31(20):3180.

      摘要 (7973)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药理学》作为重要的桥梁课程,其最终目的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文结合课程总结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与临床合理链接,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组织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结合临床用药进行知识传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开展病例讨论和不合理处方分析及建立、丰富网络教学平台方面真正做到《药理学》教学与临床知识的有效结合。

    • 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5, 31(20):3182.

      摘要 (7661)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在该院临床实习的护士80名,分为观察组40名(应用PBL教学查房)和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士在学习积极性、教学满意度、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将PBL教学法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实习护士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的成绩、以及独立学习能力、并且可以提高教学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普及应用。

    • 病理学教学改革和临床护理的融合

      2015, 31(20):3184.

      摘要 (7605) HTML (0) PDF 1.00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研究病理学教学改革和临床护理的相互融合。 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该院护理学院学生将2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 100人。对该院护理学院学生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前后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对于实践操作进行验收。 结果 在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前的对照班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为(88.41±3.77)分,病理学为(52.39±2.38)分,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后的实验组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为(93.55±1.06)分,病理学为(86.59±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护理实践评分在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病理学教学改革和临床护理的相互融合,能够使护理学院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 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皮肤性病学的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2015, 31(20):3186.

      摘要 (8037)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准确掌握皮肤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皮肤损害”的特点,是皮肤性病临床实习带教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总结了皮肤性病临床带教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强化了学生对各种“皮损”直观、感官的认识,有效地提高了皮肤性病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 联系理念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 31(20):3187.

      摘要 (7634) HTML (0) PDF 1.00 M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形态特点和结构毗邻的医学基础课程,为以后的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奠定了基础。将联系的理念应用到解剖学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 肿瘤内科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5, 31(20):3189.

      摘要 (8196) HTML (0) PDF 1.00 M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肿瘤内科是恶性肿瘤控制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和肿瘤学研究的深入,培养高专业性、高实践能力、高素质性肿瘤护理人才成为肿瘤内科及护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内科及护理教学质量,深化肿瘤专业知识和化疗知识的教学工作,该文通过对肿瘤内科及护理教学问题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肿瘤内科及护理教学、病例分析教学、常规教学,以及结合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的规范化。同时通过临床试验和实习等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提倡中医学思想与内科教学相结合的临床思维和能力。以此为提高肿瘤内科及护理带教质量和教学发展提供依据和导向。

    • >医疗卫生管理
    • 基于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县级公立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超声科为例

      2015, 31(20):3191.

      摘要 (811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成都某县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以超声科为例,识别服务流程及资源配置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资源配置建议。 方法 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技术,对超声科现有服务流程进行仿真,识别流程中资源配置的瓶颈、运用穷举法得出备选方案;通过仿真结果对比,选择最佳方案。 结果 彩超检查、B超检查和取报告的等待时间均接近或超过半个小时,接近或突破国家卫计委规定的阈限,仿真结果显示上下午的人员配置失衡是导致拥堵的直接原因。 结论 将住院部进行超声检查的患者统一安排至下午,并增加下午14:00~18:00之间B超检查和彩超检查的资源配置,即下午时段增加B超检查和彩超检查医生各一名,流程各个节点和全天各时段的患者平均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

    • 区县医院医疗纠纷的现状分析与预防对策

      2015, 31(20):3194.

      摘要 (7328) HTML (0) PDF 1.00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 目的 以医疗纠纷的概念为选择标准,选择某区县医院2010~2014年的纠纷案例116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医疗纠纷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有效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5年的医疗纠纷赔偿案例,通过不同角度分析整理,总结其发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结果 患者因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和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医疗差错导致发生医患纠纷占总数的70.7%,医疗纠纷发生的数量与医疗业务发展、患者数量递增呈正相关,主要发生在以骨科为首外科手术科室,妇产科医疗纠纷也占较大部分,患者主要选择向医院投诉及主要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结论 通过医疗纠纷现状分析,从不同层次与立场提出规避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减少医患双方的损失,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 浅谈高校仪器共享平台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

      2015, 31(20):3197.

      摘要 (7945) HTML (0) PDF 1.00 M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实验场所,支撑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共享平台对外开放效益与平台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为使平台运转良好,拥有一支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不竭的创新素质的实验队伍至关重要。该文通过提出并分析平台技术人员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实际,初步探索出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方式方法,并归纳出切合实际的技术人员的激励措施,对于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 输液业务模式闭环执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5, 31(20):3198.

      摘要 (7218) HTML (0) PDF 1.00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医院护理管理新模式,进行改造、创新,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效率、管理水平。通过该系统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查对匹配方面,用输液条码管理系统嵌入的条码技术,自动化准确的匹配和查对,PDA扫描成功后患者与药品的信息系统自动匹配。临床应用后,只有患者信息、医嘱和药品三方核对结果准确无误匹配成功后,护士才能执行处理医嘱,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杜绝了护理缺陷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 ICU护理职业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探讨

      2015, 31(20):3201.

      摘要 (7925) HTML (0) PDF 1.00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ICU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容易发生各类职业风险,主要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等七大类。只有各管理部门及ICU护士自身共同努力,通过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风险管理、提供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等途径来加强ICU 护士的职业风险管理,才能减少ICU护士职业风险发生、保障护理安全、促进ICU 护理事业稳定发展。

    • 医养融合长期照护模式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2015, 31(20):3203.

      摘要 (7760)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 要】 为解决老年群体医疗和养老这两大难题,通过探索医养融合的创新模式,把握政策机遇,进行服务机构改革,整合医疗和养老机构的资源优势,配备多专业照护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以人为本的长期照护。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医院的床位利用率,为推进医院多元化发展及养老事业发展开拓新思路。

    • >短篇与个案
    • 局部枸橼酸抗凝模式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蘑菇中毒

      2015, 31(20):3205.

      摘要 (8013) HTML (0) PDF 1.00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1例

      2015, 31(20):3206.

      摘要 (6386) HTML (0) PDF 1.00 M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

      2015, 31(20):3207.

      摘要 (7774) HTML (0) PDF 1.00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