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31(21):320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斑蝥素酸镁、斑蝥素及斑蝥素酸钠3种斑蝥素类物质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方法 (1)采用磺酰罗丹明染色法(SRB法)检测不同浓度斑蝥素酸镁、斑蝥素及斑蝥素酸钠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2)使用透射电镜观察2.27 μmol/L斑蝥素酸镁作用于肝癌细胞HepG2 48 h后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斑蝥素酸镁、斑蝥素及斑蝥素酸钠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7、5.70、8.41 μmol/L;(2)透射电镜下见核染色质聚集成块附着于核膜下,且见核异形等凋亡细胞形态特征。 结论 斑蝥素酸镁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优于斑蝥素和斑蝥素酸钠,且斑蝥素酸镁可以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
2015, 31(21):321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法与X射线钼靶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Ⅳ级合并乳腺癌诊断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60例,其X射线钼靶BI-RADSⅣ级及以上,对60例患者的UE评分及S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SR值与X射线钼靶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60例患者中,BI-RADS Ⅳ、Ⅴ、Ⅵ级平均UE评分/平均SR值结果分别为(4.15±0.15)分/3.09±0.14、(4.40±0.09)分/3.41±0.11、(4.85±0.15)分/3.88±0.12;BI-RADS Ⅳ~Ⅵ级间仅BI-RADS Ⅳ级平均UE评分、平均SR与Ⅴ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值与BI-RADS Ⅳ~Ⅵ级呈正相关(r=0.086、0.154、0.282,P<0.05),且相关系数随等级上升而增大。 结论 SR值与BI-RADS 分级有较高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BI-RADS Ⅳ级及以上肿块有较高诊断价值。
2015, 31(21):3214.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木蹄层孔菌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肝脏和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对小鼠口服灌胃低、中、高剂量(100 、250、500 mg/kg)提取物,重复给药试验14 d,分别测定肝脏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 结果 不同药物剂量组小鼠ALT 和AST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剂量组均能显著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影响。高药物剂量组[500 mg/(kg·d)]能显著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结论 口服灌胃木蹄层孔菌乙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肝脏无明显毒性,对其免疫系统无损害,并有促进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2015, 31(21):3217.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40 μg/mL臭氧化生理盐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 方法 将24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CCI)组(CCI组)和CCI臭氧化生理盐水干预组(Ozone组),每组8只。术前1 d和术后7 d测定各组动物机械刺激及热刺激潜伏期。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后第7天脊髓IL-1β、TNF-α水平。 结果 CCI导致大鼠机械刺激及热刺激潜伏期下降,术后7 d CCI组大鼠与Sham组比较,TNF-α、IL-1β[(3.24±0.21)、(13.13±0.72)pg/mg]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注射臭氧化生理盐水能降低CCI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及热痛阈值,且使TNF-α、IL-1β[(1.16±0.04)、(7.89±0.27)pg/mg]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静脉注射臭氧化生理盐水可能通过抑制脊髓TNF-α、IL-1β的表达而降低CCI大鼠的痛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