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1(24):368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Ezrin和P53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蛋白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Ezrin和P5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 结果 Ez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TNM 分期Ⅲ、Ⅳ期组表达阳性率[89.55%(60/67)]高于Ⅰ、Ⅱ期组[23.81%(10/42)],低分化、未分化组表达阳性率[94.44%(17/18)]高于高分化、中分化组[58.24%(53/91)],T3、T4组阳性率[67.31%(70/104)]高于T1、T2组[0(0/5)],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89.55%(60/6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81%(1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53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TNM分期Ⅲ、Ⅳ期组表达阳性率[53.73%(36/67)]高于Ⅰ、Ⅱ期组[23.81%(10/42)],低分化、未分化组表达阳性率[72.22%(13/18)]高于高分化、中分化组[36.26%(33/91)],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53.73%(36/6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3.81%(1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表达与P53无关(r=0.212,P>0.05)。 结论 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 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等特点。Ezrin蛋白可能是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有用指标;联合检测Ezrin、P53蛋白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和筛选高危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侯玉群,胡姗姗,宋长伟,董 伟,惠 景,朱欣婷,范 芳,刘 云
2015, 31(24):3692.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应用多功能荧光酶标仪对盐酸阿霉素(多柔比星)含药量直接进行荧光分析的方法。 方法 在体系为0.050 mol/L氨丁三醇(pH 6.30)条件下设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95、595 nm,应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盐酸阿霉素荧光值。 结果 盐酸阿霉素为0.78~25.00 μM 时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R2=0.979),加样回收率达97.97%以上。该法用于测定SD大鼠血样中盐酸阿霉素时回收率为98.30%~98.80%。 结论 该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与灵敏度,适用于盐酸阿霉素含药量测定及在血样中的分析测定。
2015, 31(24):3694.
摘要:【摘 要】 目的 在医学伦理学指导下以同理心干预为对策观察自制中药通痹膏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将该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2例膝骨性关节炎伴关节积液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抽液、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及常规护理,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关节腔抽液冲洗,外敷中药通痹膏结合同理心干预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膝骨性关节炎严重指数(KOSI)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膝关节腔积液透明质酸(HA)和白介素-1β亚型(IL-1β)水平,并借此评价伦理学指导下以同理心干预结合通痹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VAS[(2.21±0.09)分]、KOSI[(15.21±2.32)分] 评分明显好转,HA[(4.39±0.45)mg/L]、总有效率[96.52%(194/201)]明显升高、IL-1β[(28.31±2.44)μg/mL]降低,与对照组[分别为(3.90±0.24)、(25.56±3.29)分,(1.99±0.33)mg/L,88.56%(178/201),(33.50±3.17)μ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伦理学指导下以同理心干预结合外敷通痹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是通痹膏吸收后可增加关节腔内HA合成、抑制IL-1β分泌,结合同理心干预更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015, 31(24):3697.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8月该院心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绞痛得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绞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绞痛得分均显著改善,循证护理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腹胀、烦躁、腰痛、失眠、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
2015, 31(24):3700.
摘要:【摘 要】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及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进行建模,分析3种方式固定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2型、31-A3型)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以期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提供科学、客观、可靠的力学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建立31-A2 型、31-A3型骨折模型(AO分型理想模型),分别采用DHS、PFN、PF-LCP 3种方式固定2种骨折,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及分析正常载荷静止状态下单足中立位时3种方式固定2种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结果 力学加载后在31-A2型、31-A3型骨折断面节点应力值及骨折线位移值最大者均为DHS,其次为PF-LCP,PFN应力及位移最小,三者最大应力在31-A2型分别为15.3、4.30、3.80 MPa,在31-A3型分别为56.9、31.16、16.63 MPa;3种方式骨折断面节点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最大位移值在31-A2型分别为381、334、269 μm,在31-A3型分别为430、333、271 μm。2种骨折断面应力最均匀的固定方式为PFN,其次分别为PF-LCP、DHS;骨折位移最小的固定方式为PFN,其次分别为PF-LCP、DHS。 结论 在31-A2 型、31-A3型骨折中PFN固定效果最优,其次分别为PF-LCP、DHS;DHS对股骨近端具有明显的应力遮挡效应,且在31-A3型骨折断面外侧区有应力过分集中现象,容易导致固定衰败,是不适用的。
2015, 31(24):3704.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高脂饲料喂养14周的长爪沙鼠生化指标变化。 方法 选取雄性长爪沙鼠20只,随机分为高脂饲料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高脂饲料组喂养含1.0%胆固醇、20.0%猪油的高脂饲料。14周后颌下静脉丛采血,检测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结果 高脂饲料组长爪沙鼠血清TC、LDL-C、TG、HDL-C水平[分别为(14.27±2.97)、(4.72±1.94)、(3.04±1.22)、(3.43±0.9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2±0.22)、(0.19±0.09)、(1.53±0.49)、(1.46±0.2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U水平[(6.47±0.55)mmol/L]低于对照组[(8.19±1.02)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能明显升高长爪沙鼠血脂水平,导致长爪沙鼠高脂血症。
2015, 31(24):3706.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各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影响CKD患者凝血功能的相关因素,探讨CK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炎症、内皮因子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CKD 1~5期患者150例,每期30例,记录相关病史,测定凝血功能。根据纤维蛋白原(Fg)正常值(2~4 g/L)及检测结果将Fg>4 g/L患者分为高凝组,2~4 g/L患者分为非高凝组,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 (1)凝血功能变化:CKD 1~5期患者F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均较对照组增加,并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而逐渐增高;CKD 4、5期患者Fg、D-D,CKD 5期PT与1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KD患者高凝相关影响因素:高凝组患者血浆清蛋白(ALB)、钙离子(Ca2+)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CRP是CKD患者发生高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8)。 结论 CKD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并随GFR减退而逐渐加重;TC、ET-1、Ca2+、ALB可能是CKD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SCr、CRP可能是CKD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CKD患者高凝状态与炎症、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2015, 31(24):3709.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紫杉醇脂质体、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的杀伤作用及相互的协同效应。 方法 将二甲双胍(0.3 mmol/L)、紫杉醇脂质体(60.0 μg/L)、他莫昔芬(10.0 μmol/L)分别对MCF-7肿瘤细胞进行单一或联合干预,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SP细胞比例。 结果 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紫杉醇脂质体组、他莫昔芬组、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脂质体组、二甲双胍联合他莫昔芬组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比例各不相同,二甲双胍干预各组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比例分别较其余各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干预各组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比例两两比较及非二甲双胍干预各组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0.3 mmol/L二甲双胍可有效杀灭人乳腺癌MCF-7肿瘤细胞系SP细胞;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脂质体或他莫昔芬联用未表现出协同效应。
2015, 31(24):371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依泽替米贝合成方法,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 方法 以3-(3-[ 2-氧代-4-(苄氧苯基)-1-(4-氟苯基)-氮杂环丁烷基])丙酸为原料,经酰氯化,与格氏试剂偶联,手性还原,氢化脱苄基反应得到依泽替米贝。并对依泽替米贝合成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 经过优化使得依泽替米贝合成总收率提升至52.3%,纯度达99.8%。 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和纯度高,且合成得到的依泽替米贝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证实。
2015, 31(24):371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蛋白聚糖(Neurocan)表达的影响。 方法 选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脑中动脉栓塞)和ADSC组(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移植ADSC),每组18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制法,ADSC移植前用二脒基苯基吲哚标记,ADSC组于造模成功1 d后经侧脑室注入ADSC(1×106 cells)。分别于术后7、14、28 d将大鼠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蛋白质印迹检测脑组织Neurocan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术后第7、14天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eurocan表达明显升高,呈片状不规则分布,至28 d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 ADSC组大鼠脑组织Neurocan表达明显减少,并持续至28 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DSC移植后可减少脑缺血组织Neurocan表达,减少瘢痕产生,为后期神经轴突的成熟及功能建立提供了有利环境,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015, 31(24):37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癌抗原125(CA125)、人类附睾蛋白4(HE4)和ATM蛋白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病理确诊的卵巢癌患者20例(卵巢癌患者组)及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CA125、HE4和ATM蛋白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卵巢癌患者组血清CA125、HE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卵巢癌患者组CA125检测阳性率[75.00%(15/20)]与HE4检测阳性率[80.0%(1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卵巢癌患者癌变组织ATM蛋白表达阳性率 [60.00%(12/20)] 低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20)。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25、灵敏度为90.0%。 结论 ATM蛋白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
2015, 31(24):371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抗凝治疗预防继发栓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每组20例。预防组于脑出血早期(3~4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 000 U/d,皮下注射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每天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于抗凝治疗后1、7、15 d给予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高度怀疑肺栓塞者需完善D-二聚体、肺部螺旋CT增强扫描、心电图监护等检查。于抗凝治疗后1、5、10 d复查头颅CT。 结果 预防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静脉栓塞;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栓塞6例(30%),位于瘫痪侧3例,位于腘静脉下4例,有症状者2例,症状性肺栓塞1例,经抗凝治疗好转。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及再出血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患者深静脉栓塞[0(0/20)]及肺栓塞发生率[0(0/2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6/20)、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采取抗凝治疗措施预防继发栓塞性疾病安全、有效。
2015, 31(24):3722.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1日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该研究。研究组于麻醉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于麻醉前15 min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后1 h,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1、2、3 d清晨7:00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同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等。 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C肽仅在手术结束后即刻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均较术前升高,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敏感性与术前比较,仅在手术结束后即刻降低,而对照组各时间点胰岛素敏感性均较术前降低,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5)。 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有效抑制IR,降低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
2015, 31(24):372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不同期乳腺癌组织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2006年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5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BCSG1表达情况。 结果 Ⅰ~Ⅱ期乳腺癌组织BCSG1表达阳性率[38.7%(12/31)]低于Ⅲ~Ⅳ期[78.9%(15/19)],BCSG1高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44.4%(12/27)]低于低表达者[73.9%(17/23)],BCSG1高表达患者中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15例[55.6%(15/27)],低表达患者中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6例[26.1%(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CS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疗效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2015, 31(24):372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普通CT和增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彩超、普通CT加增强扫描对2012 年9月至2014 年9月收治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彩超对急性胰腺炎检出率[65.62%(63/96)]低于普通CT [83.33%(80/96)]和增强CT [85.42%(82/96)],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检出率[45.83%(44/96)]高于普通CT [30.21%(29/96)]和增强CT [31.25%(3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检出率较彩超高,在急性胰腺炎确诊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彩超诊断较CT效果更佳。
2015, 31(24):373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掌握2014年四川省居民碘盐含量情况及存在问题,为适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大众健康,为进一步推动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碘盐监测方案抽取四川省21市185县,每县随机抽取居民户盐样300份,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B/T13025.7-2012)中仲裁法进行定量检测,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4年四川省应监测食盐55 500份,实际监测食盐55 505份,其中合格碘盐54 322 份,不合格碘盐991份,非碘盐192份,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58%,碘盐覆盖率为99.72%,碘盐合格率为97.85%,加碘盐中位数为28.85 mg/kg,加碘盐均值为29.11 mg/kg,标准差为5.63 mg/kg,变异系数为19.34%,食用盐碘中位数为28.80 mg/kg。 结论 2014年四川省居民户碘盐覆盖率大于或等于95.00%,合格碘盐食用率超过90.00%,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非碘盐问题依然存在,不合格碘盐以低浓度为主,需继续加强碘盐市场监管,强化居民健康行为干预。
2015, 31(24):3733.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三峡库区社区居民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2年5~8月多阶段抽样随机抽取3 200名调查对象。采用调查表和人体测量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询问方式进行调查,采取集中式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测量等。 结果 三峡库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8.44%(910/3 200);吸烟率为24.06%(770/3 200),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2.23%(722/1 670);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占25.31%(810/3 200),超体质量者占22.19%(710/3 200);平均每人食用植物油量为45.17 g/d,食用食盐量为8.74 g/d,41.25%(1 320/3 200)人群超过标准规定的食用食盐量(6.00 g/d)。 结论 三峡库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因此,应多渠道加强健康宣教,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降低高血压患病率的目的。
2015, 31(24):3735.
摘要:【摘 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各县区二级及以上医院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实习护士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方法 采用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200名实习护士进行调查,并与80名在职护士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本科以下学历实习护士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外科、传染科实习护士职业暴露比例高于其他科室,职业暴露伤害主要是由回套针头、针帽及传递刀片、安瓿伤等原因造成,实习护生临床处置能力、临床防护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在职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习护士对实践操作中的职业暴露知识相对较欠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需加强专业知识培养与教育。
2015, 31(24):3744.
摘要:
2015, 31(24):3750.
摘要:
2015, 31(24):3752.
摘要:
2015, 31(24):376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指导作用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监护组(48例)和常规引流组(40例)。ICP监护组采用ICP监测,常规引流组未采用ICP监测,两组患者均早期进行头腰侧序贯引流,比较两组病死率、甘露醇人均使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预后。 结果 ICP监护组病死率与常规引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但甘露醇人均使用量及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引流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常规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P监测和头腰侧序贯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更加准确、及时了解患者ICP变化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具有重要指导治疗意义;结合脑灌注压共同监测,合理使用脱水剂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31(24):3763.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估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6月给予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43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监测和记录围术期,术后1、3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0±21.3)min,术中出血量10~80 mL,无输血病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1.9±0.5)d,留置导尿管时间(3.1±0.8)d。术后1、3个月患者客观检查结果(Qmax、RUV)和主观症状(IPSS、QOL)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1 470 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5, 31(24):376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间断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8 月至2015年3月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口采用间断缝合完毕再打结技术,随访1~9个月,观察术后近期及远期胆漏和胆管狭窄发生率。 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时间1.83~3.58 h,平均(3.00±0.78)h,出血量20 ~50 mL,术后住院时间8 d。未发生术后胆漏、胆管狭窄等。随访期间也未发生胆管狭窄,肝功能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间断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胆漏、胆管狭窄发生率低等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767.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4种超硬石膏(YCG、丹特纳、贺利氏、穗诚)模型的抗压、抗弯强度及表面粗糙度,为临床选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制作长方体(50 mm×10 mm×5 mm)金属模具,灌注4种超硬石膏模型,用万能试验机测量其抗压、抗弯强度,用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测量其表面粗糙度。 结果 (1)YCG、丹特纳、贺利氏、穗诚4种超硬石膏模型抗压强度均值分别为(60.592±3.736)、(56.192±3.558)、(65.317±3.500)、(62.689±4.732)MPa,其中贺利氏、穗诚分别与丹特纳抗压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YCG、丹特纳、贺利氏、穗诚4种超硬石膏模型抗弯强度均值分别为(15.687±1.792)、(13.000±1.927)、(22.521±3.125)、(18.675±1.908)MPa。4种超硬石膏模型抗弯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贺利氏与其他3种石膏模型抗弯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穗诚与丹特纳抗弯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YCG、丹特纳、贺利氏、穗诚4种超硬石膏模型表面粗糙度均值分别为(2.295±0.409)、(2.258±0.692)、(2.174±0.499)、(2.185±0.403)μm,4种超硬石膏模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贺利氏抗压、抗弯强度均高于其他3种,穗诚抗压、抗弯强度均高于丹特纳,且价格低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2015, 31(24):3769.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口腔正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牙釉质黏合剂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观察组采取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 [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观察组托槽脱落率[0(0/40)]、龋齿发生率[2.5%(1/40)]及脱矿情况(0、Ⅰ度分别为28、8例)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10/40),30.0%(12/40),0、Ⅰ度分别为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离子水门汀用于口腔正畸临床疗效明显,患者满意度高,能降低托槽脱落率、龋齿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5, 31(24):37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广泛性下肢皮肤脱套伤伴皮肤缺损分期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采用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分期植皮治疗广泛性下肢皮肤脱套伤伴皮肤缺损患者13例。患者清创后使用VSD封闭创面,术后5~7 d再次扩创、VSD治疗后待创面肉芽新鲜、毛细血管丰富,分期植皮覆盖创面。其中2例行3次清创、VSD治疗。按照皮片成活率进行疗效评定。随访1~3年。 结果 13例患者中优6例,良7例。平均皮片成活率为(83.42±3.46)%。13例患者患肢均部分功能恢复,植皮皮肤色泽略深,外观接近正常,皮肤有汗毛生长,皮肤感觉接近正常。 结论 广泛性下肢皮肤脱套伤伴皮肤缺损分期治疗效果良好。
2015, 31(24):37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方法 将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60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无感染组(3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切口长度、术后是否置管引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季节、阑尾切除方式、病理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BMI高,探查切口,手术时间长,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逆行切除方式等均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病程长,BMI高,探查切口,手术时间长,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逆行阑尾切除方式等。
2015, 31(24):37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比较内科常见疾病C反应蛋白(CRP)检验结果的差异;探讨CRP 水平动态增减与疾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内科常见疾病患者80例,均有出、入院时CRP检测资料。按疾病类别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19例)、癌症组(12例)、呼吸道炎症组(30例)、消化道炎症组(11例)和其他炎症组(8例)。对各组患者出、入院时CRP水平动态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入院时癌症组患者CRP水平(82.6 mg/L)最高,是正常上限值的8.3倍。呼吸道炎症组、消化道炎症组、其他炎症组患者CRP水平(分别为49.9、40.9、41.8 mg/L)相近,分别为正常上限值的5.0、4.1、4.2倍。心脑血管疾病组患者CRP水平(26.5 mg/L)较低,是正常上限值的2.7倍。随疾病临床转归CRP水平升降反应迅速而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监测CRP是病情评估、提示疗效、判断预后的灵敏而有效的独特临床指标。
2015, 31(24):377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张造影在小肠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该院收治的临床疑有小肠病变患者115例。经口服潘泻叶、肌内注射山莨菪碱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观察。 结果 115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潘泻叶清洁肠道,未发生不良反应。115例患者中发现病变46例,正常69例。4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测证实为肿瘤15例,Crohn′s病3例,肠结核6例,肠粘连18例,动脉栓塞4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5, 31(24):378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临床诊断为肺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Ⅰ,60例非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Ⅱ,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s-CRP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检测血清PCT、hs-CRP灵敏度、特异性及预测值,并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Ⅰ患者PCT、hs-CRP测定值高于研究组Ⅱ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患者PCT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特异性较hs-CRP高,灵敏度反之。 结论 血清PCT检测在诊断肺部感染性疾病方面较hs-CRP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率较高,更适用于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2015, 31(24):378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进行IVF-ET PCO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中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方案,研究组采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用量,获卵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移植周期取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PCOS患者IVF-ET中采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Gn用量, 降低OHSS发生率,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78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高者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491)。 结论 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临床疗效好、治疗依从性高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78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联合奥美拉唑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3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28/37)],平均每例患者红细胞悬液输入量 [(1.94±0.27)U]明显低于对照组[(4.19±0.5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奥美拉唑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引发明显不良反应。
2015, 31(24):3788.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盐酸曲马朵(进口)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产妇1 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0例,均采取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观察组给予盐酸曲马朵注射液(进口)1 000 mg、地佐辛10 mg、0.9%生理氯化钠78 mL,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00 μg、地佐辛10 mg、0.9%生理氯化钠96 mL,记录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SA)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 V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呕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 7,P<0.05);皮肤瘙痒、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地佐辛复合盐酸曲马朵(进口)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优于枸橼酸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且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小。
2015, 31(24):3789.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该院尿路感染患者标本培养后分离到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对尿路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从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66例,用美国西门子微生物分析仪(MicroScan autoSCAN-4)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 结果 分离的266例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124例,检出率达46.6%(124/266)。感染者以老年患者多见。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仍是最敏感的抗菌药物,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敏感率均达85.0%以上。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状态。产ESBLs菌多重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ESBLs菌。 结论 检测分析产ESBLs菌有助于临床治疗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防止耐药菌扩散。
2015, 31(24):379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鼻炎康片,研究组口服鼻窦炎口服液。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佳,适用于临床。
2015, 31(24):379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肌内注射联合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氨蝶呤孕囊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2.5%(33/40)、100.0%(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26/40)、82.5%(33/40)],β-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吸收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6.85±1.58)、(39.17±2.02)、(35.26±5.17)、(9.33±3.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1.30±1.96)、(48.03±2.41)、(41.18±5.44)、(12.56±3.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15.0%(6/40)、对照组为12.5%(5/4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基础上联合孕囊内注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缩短治疗后恢复时间,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2015, 31(24):379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324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62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对照组在检查过程中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最终检查结果包括CT图像质量及检查时间。 结果 研究组患者CT图像更为清晰,Ⅰ级图像者明显多于对照组,Ⅱ级图像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无Ⅲ级图像者,检查时间0~5 min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质量,减少检查时间,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15, 31(24):379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手术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6 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64例,均经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给予静脉滴注、饮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9.7±1.4)d]、卧床时间[(48.9±9.0)h]及护理满意度[(9.1±0.4)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9±1.4)d、(59.7±9.6)h、(7.5±0.7)分],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17.6±2.3)、(21.0±0.6)、(19.4±1.6)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5±1.6)、(14.9±0.6)、(13.9±1.0)分],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2.5%(4/32)]显著低于对照组[40.6%(1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79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总结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该院急诊抢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留观的318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以来实施风险防范管理,比较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 结果 318例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3例,发生率为 22.96%。护理风险因素包括专业技能不足、患者不遵医嘱、护士过度疲劳、护患沟通不足、患者病情危重、制度未严格落实等。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90%(20/168),明显低于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前[35.33%(5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7,P<0.05)。 结论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风险防范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2015, 31(24):380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室急救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该院急诊手术室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均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护理,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急救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结果 6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急救护理后GCS评分[(13.50±1.93)分]较急救护理前[(10.29±2.20)分]明显升高,意识状况较急救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24):3802.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镇静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15年1~4月实施舒适护理的先心病手术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2014年6~12月未实施舒适护理的先心病手术患儿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 术后1、4、8 h观察组患儿镇痛、镇静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非计划性拔管、心功能衰竭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增加镇痛、镇静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静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5, 31(24):380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诊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消化内镜诊疗患者分成甲、乙组,每组9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诊疗前后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心率与收缩压与诊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诊疗后1、4 h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甲组,呛咳躁动、术后不适与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结合患者情况给予舒适护理可较好地稳定患者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整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80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研究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13.4±1.6)d]、住院时间[(14.9±2.4)d]等较对照组[分别为(33.1±6.5)、(18.7±3.1)d]短,并发症发生率[8.8%(3/34)]、复发率[5.9%(2/34)]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6%(7/34)、17.6%(6/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大力推行。
2015, 31(24):380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开展个性化护理模式对IgA 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IgA 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开展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总有效率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9±3.1)分]、总有效率[96%(48/50)]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3.4±3.8)分、50.0%(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不同分级IgA肾病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消极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24):3809.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积极情绪的影响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晚期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癌晚期化疗患者积极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5, 31(24):381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门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门诊艾滋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94.9%(37/39)]显著高于对照组[59.0%(23/39)],各项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门诊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24):381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聚醚橡胶印模表面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消毒方法。 方法 将60个含有HBV污染的聚醚橡胶印模分别置入2.0%戊二醛、1 500 mg/L次氯酸钠(NaClO)、1 000 mg/L NaClO、0.5%聚维酮碘消毒液中处理,比较不同消毒液、不同浸泡时间对印模表面HBV的消毒效果。 结果 各种消毒剂均能显著影响HBV DNA水平,且随时间增加HBV DNA水平逐渐降低,30 min时效果更为明显,HBV DNA均不超过4×101 U/mL,且1 500 mg/L NaClO消毒液浸泡处理后HBV DNA水平为0 U/mL;45 min时各种消毒剂浸泡处理后HBV DNA水平均为0 U/mL。 结论 采用1 500 mg/L NaClO浸泡消毒30 min既可安全灭菌,又减少了印模形变的可能。
2015, 31(24):3815.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多发性创伤患者手术室急救的护理效果。 方法 将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4.5%(52/55)]明显优于对照组[72.7%(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 结论 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手术室急救护理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5, 31(24):3817.
摘要:【提 要】 行为导向教学法七十年代起源于德国,又被称为实践引导教学法。常用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法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张贴板法、案例分析法、知识竞赛、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等。该院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包括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实践教学法等)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项目完成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团队协助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等均得到提升。
2015, 31(24):3819.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探索符合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方法 随机选取该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个大班学生237名, 1个大班为研究组(采用TBL教学法)119人;1个大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118人。TBL教学结束后对研究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生期末考试病例分析题成绩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而且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及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组学生期末考试病例分析题成绩[(9.08±2.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8±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9,P=0.005)。 结论 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符合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2015, 31(24):3821.
摘要:【提 要】 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模式发展新趋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当今高校重点工作之一。该文阐述了网络教学优势,并介绍了依托网络平台优势进行的课程建设,包括目前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日益提高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及逐渐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旨在引发对基于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的重视和深入思考,以打造更多精品课程并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2015, 31(24):3823.
摘要:【提 要】 外科手术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善与提高,目前,外科手术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及缺乏经验、学生对外科手术学缺乏热情等问题,应通过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培养,特别要锻炼医学生手术动手操作能力,所以,需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进,以适应现代外科学发展对医学优秀人才的需求。
2015, 31(24):3825.
摘要:【提 要】 儿科传染病房是传染性疾病相对集中的科室,由于小儿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季节性及儿童易感性等特点,所以,儿科传染病护理具有危险性和复杂性,其临床教学也具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儿科传染病房护理临床教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全面入科培训、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和科学防护意识,建立临床教学路径表指导教学,指导护生做好传染病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发挥临床资源优势,指导护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等。
2015, 31(24):3827.
摘要:【提 要】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给各高校提供了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给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和锻炼的机会,代表了我国临床技能教学最先进水平。回顾举办6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发现,临床技能教学中存在不足,应该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为标准,全面提高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中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培养医学生在临床技能操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
2015, 31(24):3829.
摘要:【提 要】 为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该院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在论文启动、选题、实验、答辩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和规定,并在论文开题阶段、中期阶段、答辩阶段及论文审查阶段进行学院层面检查,建立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障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当前论文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拟进一步完善该套管理体系。
2015, 31(24):3831.
摘要:【摘 要】 针对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各级医院检验科及优生优育实验中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对识别异常血细胞形态学及脱落细胞形态学、异常染色体分析等方面的检验技术薄弱,特别是教育部已颁布了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转变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的规定,该校率先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了细胞形态学特色专业方向培训班。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单位对人才知识及技能的需求,通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及重新调整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实用型人才。
2015, 31(24):3834.
摘要:【提 要】 探寻在高职护生《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法,结合高职护生特点及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将新的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中,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目的。
2015, 31(24):38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服务破坏的相关性。 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四川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护士732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服务破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情感耗竭、人格解体、职业倦怠总分与服务破坏呈显著正相关(r=0.440、0.474、0.436,P<0.01);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也是预测服务破坏的有效变量。 结论 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服务破坏显著相关,医院管理者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患于未然。
2015, 31(24):38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开展以“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外渗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根据5W1H[What(主题)、Why(重要原因)、Who(负责人)、When(实施日期)、Where(地点)、How(对策拟定)]原则拟定对策,遵循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程序实施对策。 结果 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外渗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3.0%(98/752)降至活动后的5.2%(38/727),护士相关理论考核成绩[(94.95±3.05)分]与操作考核成绩[(95.82±2.53)分]均高于活动前[分别为(80.53±3.87)、(86.16±3.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滴注外渗发生率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2015, 31(24):3841.
摘要:【提 要】 针对门诊医疗纠纷的诱发因素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及危机源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和应对对策,强化医护人员危机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门诊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危机管理是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有效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医疗服务,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门诊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2015, 31(24):3843.
摘要:【提 要】 采取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安陆市244家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全市只有8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公司集中处置,其中仅1家医疗机构有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其余236家医疗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主要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场所、组织管理、监管、规范与社会处理机构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供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参考,以便确实做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
2015, 31(24):3845.
摘要:【摘 要】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 方法 于2014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科室住院产妇乳房胀痛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乳房胀痛发生率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 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由61.0%(61/100)下降至19.0%(19/100),进步率达74.5%,同时圈员的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等各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结论 正确应用品管圈手法对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可有效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了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2015, 31(24):3847.
摘要:【提 要】 通过调研泸州地区各市(县)级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事件,探索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发生原因,研究避免药患纠纷的应对措施。结果发现,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涉及5个方面,分别为医院投入、医生、药师、药品和患者。为避免药患纠纷的发生,医院领导应重视药房管理,不能重医轻药,需加大对药房的投入,药事管理精细化,规范操作流程,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药师专业素养,转变服务理念,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