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15, 31(5):641.
摘要:【摘 要】 本症患儿因受过敏性紫癜困扰长达1年余,辗转从海外寻来我处就医。初诊时全身皮下遍布葡萄样紫癜,呈玫瑰红,无痒感,不消退;患儿形瘦体弱,面色稍黄。风寒伤人肌表,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卫强营弱所致气滞血瘀于腠理,营血不调而致皮下出血。遂诊首因先天禀赋不足,表虚卫气不固,而致营卫气血失调,酌后遣黄芪桂枝汤。此方为仲景之群方之魁——桂枝汤加减而得之。方中重用黄芪,意在补气生血,通阳之时亦能固卫,增强体质而得以彻底敝之。
2015, 31(5):642.
摘要:【摘 要】 目的 建立卵巢癌HO-8910PM细胞胶原Ⅰ三维培养模型,对胶原Ⅰ基质中卵巢癌HO-8910PM细胞的形态、活力及功能进行研究,为体外卵巢癌的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透射电镜表征胶原Ⅰ结构特点,以胶原Ⅰ为支架材料,建立卵巢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卵巢癌细胞生长形态及增殖情况;钙黄绿素-AM染色观察胶原Ⅰ基质中卵巢癌细胞的活力;ELISA检测二维培养及三维培养中卵巢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 结果 透射电镜下可见胶原Ⅰ呈交联网络状结构,胶原Ⅰ基质中卵巢癌细胞集聚成不规则团状,细胞在胶原Ⅰ中的活力较好,细胞与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二维培养细胞比较,三维培养体系中VEGF-A、EGF和IGF-1的分泌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结论 胶原Ⅰ具有良好的结构与性能,适宜于卵巢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并能较好地维持卵巢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2015, 31(5):64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宫颈鳞癌组织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以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人宫颈鳞癌组织石蜡标本67例,进行CD34/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双重染色检测是否存在VM;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IF-1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VM与HIF-1α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特征。另随机选择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 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中VM和HIF-1α阳性率分别为38.81% (26/67)、64.18%(43/67),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宫颈鳞癌组织中V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HIF-1α阳性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与HIF-1α呈正相关(r=0.339,P<0.05)。 结论 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VM、HIF-1α高表达可能促进VM的形成,可能共同促进宫颈鳞癌的浸润和转移。
2015, 31(5):64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方法 将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8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行吸氧、祛痰、平喘、抗炎、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观察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5%(5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4.6%(4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蔡 莹,罗真春,王鹏飞,黄 斌,陈晓东,黄文祺,刘 怡,张 安
2015, 31(5):65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30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例RM患者中(18例为DKA,12例为HHS)10例出现急性肾损伤(AKI组)。AKI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血肌红蛋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较非AKI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补液、胰岛素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感染、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26例患者存活,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AKI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4.3±3.4)d]与非AKI组[(12.5±1.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KA或HHS导致的RM在临床上少见,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生化检测可提高诊断率。加强对RM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2015, 31(5):65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蜂蜇伤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该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5例蜂蜇伤患者按随机分层原则分为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4例患者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对照组31例患者加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同时,收集25例健康体检者空腹静脉血作为健康组进行比较。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蜂蜇伤患者入院时、治疗48 h及7 d时的心肌酶学[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指标,同时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治疗7 d时及健康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水平。 结果 入院时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各心肌酶学指标均有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时,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各心肌酶学指标较入院时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时,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各心肌酶学指标开始逐渐恢复,但对照组略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MDA、SOD、hs-CRP、IL-6水平均较健康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入院时MDA、SOD、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7 d 时两组MDA、SOD、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对蜂蜇伤患者心肌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2015, 31(5):657.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硫酸锌预处理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SD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预处理组(HP组)、硫酸锌(ZnSO4)预处理组(ZnP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然后用透射电镜对各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线粒体评分。 结果 N组、HP组、ZnP组超微结构优于H/R组,且线粒体评分较H/R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ZnP组超微结构变化相似,且两组线粒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缺氧/复氧可造成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ZnSO4预处理、缺氧预处理均能减轻该损伤,且二者效果相当。
2015, 31(5):660.
摘要:【摘 要】 目的 评价米库氯铵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2~5月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米库氯铵复合麻醉组(M组)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麻醉组(C组)。M组和C组分别使用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儿入室时(T0)、插管前3 min(T1)、插管后3 min(T2)、手术至10 min(T3)、拔管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插管评级、麻醉苏醒期各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气管插管效果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在苏醒期各指标较C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 米库氯铵、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但米库氯铵肌肉松弛恢复更快,无蓄积倾向。
2015, 31(5):66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化疗的肺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通过总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失眠[8.0%(4/50)]、胃肠道反应[20.0%(10/50)]、疼痛[6.0%(3/50)]、乏力[10.0%(5/50)]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20/50)、40.0%(20/50)、20.0%(10/50)、30.0%(15/50)],且化疗通过总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肺癌患者的痛苦,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31(5):66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苦参提取液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株O10(EPECO10)感染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50只小鼠平均分为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治疗组Ⅰ(高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500 g/mL)、治疗组Ⅱ(中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250 g/mL)、治疗组Ⅲ(低浓度,含生药浓度为0.125 g/mL)及空白组。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四组小鼠腹腔注射EPECO10菌液建立腹泻模型,治疗组Ⅰ、Ⅱ、Ⅲ给予不同浓度的苦参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比较五组小鼠腹泻指数、炎症评分及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腹泻指数、炎症评分及肠道SOD的表达与治疗组Ⅰ、Ⅱ、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苦参提取液可以明显减轻小鼠的腹泻症状,改善其肠道的病理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015, 31(5):6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硝酸甘油(NTG)用于腰椎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3例行腰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NTG组(N组,31例)与DEX联合NTG组(ND组,32例)。在气管插管完成后,ND组给予DEX负荷剂量1.0 μg/kg,10 min泵完,然后以0.5 μg/(kg·h)泵至控制性降压结束,N组则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行腰背筋膜切开时开始泵入NTG 1.0 μg/(kg·min),调节泵入速度,使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基础值下降30%。在缝合腰背筋膜前停用DEX与NTG。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与控制性降压15 min(T1)、45 min(T2)、75 min(T3)及拔管后15 min(T4)的MAP、心率(HR)值。在T1、T2、T3时,由对所选药物不知情的骨科医生按照Fromme评分法进行手术视野质量评分。记录从用药开始至达到降压目标时的NTG用量与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至手术前水平的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与躁动、呛咳反应情况。 结果 与T0比较,两组在T1、T2、T3时MAP明显降低;N组在T1、T2、T3时HR较ND组明显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组T1、T2、T3时Fromme评分明显低于N组,达到目标血压时间较短且NTG用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过程中,两组患者躁动、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EX联合NTG应用在腰椎手术中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NTG用量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改善明显,明显减轻术毕患者拔管时的呛咳反应。
2015, 31(5):671.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重症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2种护理方法的效果。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80.0%(52/65)]明显高于对照组[96.9%(6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4.4±2.6)d]、并发症发生率[1.5%(1/65)]均优于对照组[(8.4±2.5)d、10.8%(7/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5, 31(5):673.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与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7月80例CRF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TH、CysC、Hcy、钙、磷、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同时回顾性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1)观察组患者血清PTH、CysC、Hcy、磷、Cr及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钙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血清PTH、CysC、Hcy,以及BUN、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RF患者血清PTH与CysC、Hcy、钙、磷、BUN、Cr呈正相关(r=0.335 6、0.256 3、0.322 2、0.149 3、0.229 8、0.356 8),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呈负相关(r=-0.501 6);CRF患者血清Hcy与Cr水平呈正相关(r=0.280 6),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436 2)。(4)CRF患者中,钙阳性率为52.5%(42/80),磷阳性率为81.2%(65/80),PTH阳性率为97.5%(78/80)。 结论 血清PTH水平可以作为诊断CRF的重要参考指标。
2015, 31(5):67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初次诊断且未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根据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的动脉硬化程度分成正常组(39例)、轻度升高组(41例)、中度升高组(24例)、重度升高组(12例)四组,分析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结果 四组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呈趋势性增加(χ2Trend=11.34、12.97、14.65,P<0.01)。四组血糖、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5、7.23,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GGT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1、0.19、0.22、1.32、1.05,P<0.01)。 结论 除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外,GGT也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主要因素。
2015, 31(5):6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01年4月至2011年7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376例COPD患者,回顾性分析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同时对导致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COP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分别为41.1%、17.2%、9.2%。(2)就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发病率而言,3个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80岁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40~<60岁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患者中COP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为36.0%、16.5%、4.8%,女性患者中该比率分别为47.6%、22.3%、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0~<60岁、60~<70岁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男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60~<70岁阶段差异最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男性高,在70~<80岁阶段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和性别均能影响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COPD合并症提供理论指导。
2015, 31(5):682.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四川叙永县苗族、汉族人头面部人类遗传学特征。 方法 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调查叙永县苗族257人、汉族279人人头面部14项人类遗传学特征。 结果 (1)长睫毛、双眼睑、有蒙古褶、有耳垂、有达尔文结节、湿性耵聍、凸鼻梁、勾鼻尖、阔鼻孔、卷舌、直舌、前额V型发际、卷发、右发旋在苗族中的出现率分别为:36.58%、80.16%、53.31%、49.81%、63.81%、28.02%、39.69%、8.95%、65.37%、56.81%、89.11%、33.07%、28.02%、57.98%;在汉族中的出现率分别为:68.46%、67.03%、67.38%、59.86%、63.08%、32.97%、30.82%、11.11%、55.56%、68.10%、88.53%、39.07%、14.34%、66.31%。(2)苗族男性和女性耳垂、鼻梁、鼻孔、卷舌4对性状出现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性和女性仅耳垂出现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苗族人和汉族人比较,共有9对性状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包括睫毛、眼睑、蒙古褶、发形、卷舌、耳垂、鼻梁、鼻孔、发旋。 结论 四川叙永县苗族、汉族人多项头面部人类遗传学特征具有自身民族特点。
2015, 31(5):685.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通过对2013年9~11月福建省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20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08名癌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总结调查结果。 结果 当得知患者患癌症时,97.7%(215/220)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很不好,表现食欲不振、夜不能寐、焦虑、紧张等。94.5%(208/220)的患者家属有心理干预需要,由医生和护士根据家属的需要实施心理干预;1个月后重测,81.4%(179/220)患者家属在身心上的不良反应减轻,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癌症患者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后,可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并能以最佳状态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的支持功能,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危险因素发生。
2015, 31(5):699.
摘要:
2015, 31(5):702.
摘要:
2015, 31(5):707.
摘要:
2015, 31(5):713.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硬膜外神经阻滞中的镇静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咪达唑仑组(M组)、氟哌啶醇芬太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四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神经阻滞,D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继以0.4 μg/(kg·h)持续泵入;F组和M组采用间断给药方式,F组每次0.5 μg,M组每次 2 mg,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2~4分。C组患者不给予药物。记录各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RR);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及手术结束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 三组给药患者术中均能到达良好的镇静效果,且在镇静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AP下降,而F组在T1~T3时间点MAP均较C组高,且在T2时明显升高(P<0.05),在T5时明显降低(P<0.05);D组在T2、T3时MAP和HR明显降低(P<0.05);同时镇静过程中无呼吸抑制,SpO2维持在98%~100%,M组的SpO2基本维持在96%~99%,F组的SpO2基本维持在96%~98%;所有患者SpO2、RR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后以0. 4 μg/(kg·h)速率维持,在给药5~10 min后,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无呼吸抑制且不良反应少,故可用于低位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的术中镇静。
2015, 31(5):715.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柳州铁路地区6个月婴儿血锌水平,分析影响微量元素锌摄入因素。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柳州铁路地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健康体检的1 473例婴儿进行末梢血锌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女婴儿血锌检测结果平均值分别为(1.29±4.72)、(2.75±4.05)?滋g/mL,婴儿平均锌缺发生率为28.9%(426/1 473)。乳母知晓锌的作用、富含锌的食物、饮食搭配、婴儿辅食添加方法的婴儿缺锌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知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婴儿缺锌发生率明显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乳母营养膳食干预、提倡母乳喂养及婴儿辅食添加指导等,可以达到预防婴儿锌缺乏的目的。
2015, 31(5):717.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 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 L-1降至(57.29±21.76)×109 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 L-1降至(319.47±44.86)×109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2015, 31(5):71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在小儿致死性中毒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小儿致死性中毒(有机磷中毒)患儿,将其设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小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钾(K+)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后,治愈30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5.00%。观察组患儿治疗后SCr、BUN、K+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SCr、BUN、K+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小儿致死性中毒采取综合治疗,有助于机体功能及预后的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5, 31(5):720.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咯血患者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市2008~2014年39例咯血患者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积极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 结果 39例患者除2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安全转运到各级医院进一步抢救,途中无患者死亡。 结论 咯血患者院前急救是最初和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预防窒息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2015, 31(5):72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对围生儿结局及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2011~2013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2例按血糖控制水平满意情况分为研究组(70例,血糖控制满意)和对照组(72例,血糖控制不满意),观察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及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胎儿窘迫[研究组为7.14%(5/70)、对照组为9.72%(7/72)]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研究组为4.29%(3/70)、对照组为1.39%(1/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05 2、0.001 5,P>0.05);研究组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57%(6/70)、5.71%(4/70)、7.14%(5/70)]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18/72)、16.67%(12/72)、19.44%(14/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20 6、5.743 1、4.634 3,P<0.05);对照组妊高征、羊水过多发生率分别达20.83%(15/72)、16.67%(12/72),研究组分别为7.14%(5/70)、4.29%(3/7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 5、5.758 8,P<0.05);两组产后出血[研究组为8.57%(6/70)、对照组为8.33%(6/72)]、产后感染发生率[研究组为2.86%(2/70)、对照组为6.94%(5/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 6、0.543 4,P>0.05)。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血糖控制对降低妊娠期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改善围生儿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 31(5):72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年后X线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效果更好,更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2015, 31(5):72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该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儿50例,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观察PAIgG、PAIgA、PAIgM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经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不同治疗效果的患儿治疗前后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水平。 结果 所有患儿PAIgG、PAIgA、PAIgM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呈负相关(γ=-0.71、-0.66、-0.82,P<0.05)。疗效满意患儿治疗后各血小板相关抗体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佳患儿治疗后各血小板相关抗体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可作为ITP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的变化可用于评估预后及病情监测;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水平。
2015, 31(5):72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3种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3~4月住院及门诊400例患者的晨尿标本400份于一次性尿管中,并在2 h内进行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UF-1000i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 结果 以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尿干化学法假阳性24例(6%),假阴性8例(2%);UF-1000i尿液流式细胞分析假阳性1例(0.3%);假阴性14例(3.5%)。UF-1000i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尿液标本中红细胞的检测结果与干化学分析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种方法对尿中红细胞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流式细胞分析法和干化学法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建议3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尿中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2015, 31(5):730.
摘要:【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和比较检测梅毒的4种血清学方法,寻找合理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模式。 方法 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胶体金试验(SYP)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该院2014年7月的58例临床怀疑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分析,并比较TRUST、TP-ELISA、SYP 3种方法所测结果与TPPA结果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TRUST结果与TPPA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LISA、SYP结果与TPPA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LISA和SYP对梅毒抗体检测均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而TRUST与TPPA差异较大,需合理利用TRUST的检测结果。结合各方法的优缺点建立一种便捷、准确和合理的检测模式,为临床诊断梅毒提供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2015, 31(5):73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 方法 在该院2012年10~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析其合理性。 结果 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使用率为93.33%(112/120);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涉及头孢菌素类[71.23%(104/146)]、林可霉素类[13.70%(20/146)]、氨基糖苷类[5.48%(8/146)]、咪唑类[7.53%(11/146)]和青霉素类[2.05%(3/146)]。术前小于或等于2 h给药的患者仅21例,占18.75%(21/112);大多数患者[62.50%(70/112)]均是在手术后使用。112例患者中,术后用药时间小于或等于24 h的患者仅6例,占5.36%,其余患者超过24 h,占94.64%。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给药指征不严,给药时机不当,预防用药时间过长问题,需要加强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
2015, 31(5):73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剂量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采用小剂量IFN和利巴韦林联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巴韦林,同时注射小剂量IFN,治疗后随访7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1)27例患者对药物治疗耐受尚可,能完成抗病毒治疗疗程,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严重,无法耐受而提前终止治疗。小剂量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27例患者食欲减退、腹胀等表现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2)治疗24周时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和病毒学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与未治疗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至24周的27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病毒学阴转,阴转率为92.6%,随访至48周时无患者出现病毒反弹。治疗至48周时27例患者中病毒学阴转率为100.0%,随访至72周时有3例患者出现病毒反弹。 结论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选用小剂量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2015, 31(5):736.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8例哮喘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及肺功能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7.4%(38/39)、5.1%(2/39),对照组分别为79.5%(31/39)、28.2%(1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复发率。
2015, 31(5):73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身痛逐瘀汤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45.59%(31/68)]及总有效率[95.59%(65/68)]均显著提高,而无效率[4.41%(3/68)]则显著降低,同时治疗后的Michel Lequesen指数评分 [(2.60±0.91)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身痛逐瘀汤能够积极改善KOA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具备后续应用推广价值。
2015, 31(5):740.
摘要:【摘 要】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Ⅳ期压疮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部40例Ⅳ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行常规换药,观察组1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15/15)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换药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Ⅳ期压疮治疗中较常规换药而言,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换药次数少、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 31(5):742.
摘要:【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脑血栓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实施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 结果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ADL评分、ADL评分大于75分以上患者比例分别为(27.86±9.81)d、(56.81±11.65)分、40.0%(12/30),与观察组[(15.77±15.84)d、(78.61±10.31)分、81.3%(26/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脑血栓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身体早日康复,护理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2015, 31(5):744.
摘要:目的 探讨合适的产科护士排班模式,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方法 该科2011年6~12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传统排班模式组,产妇944例),病房和产房护士分开排班,人员相对固定;2012年6~12月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1 248例),病房和产房护士统一排班,各班根据能级对应原则合理安排不同层级护士值班,每3~6个月轮换1次。比较2种排班模式下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 结果 一体化排班模式组产妇及家属、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排班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数较传统排班模式组明显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护理缺陷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一体化排班模式既能体现对产妇的人性化护理,又能体现对护士的人性化管理,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2015, 31(5):746.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并发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该科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置于胃内,给予鼻饲饮食,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积极处理鼻饲后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并发症。 结果 68例患者中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1%(15/68),其中分别为呕吐2.9%(2/68)、反流1.5%(1/68)、误吸1.5%(1/68)、腹泻10.3%(7/68)、胃潴留5.9%(4/68)。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并发症产生的潜在因素提前干预,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15, 31(5):748.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急性产后出血及助产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该院分娩的产妇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及助产质量。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 h内、2~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25.0±5.0)、(458.0±173.0)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4.0±14.0)、(681.0±240.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1%(52/53)]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同时缩短产程,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015, 31(5):750.
摘要:【摘 要】 对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耳穴压豆法治疗,并接受病情监控、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2,P>0.05)。 结论 耳穴压豆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临床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2015, 31(5):75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在体检人群高脂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1、2013年在该院体检的某银行体检者380人为调查对象,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TG、LDL-C任意1项升高,或HDL-C降低,均诊断为高脂血症。在有高脂血症的体检者中进行生活危险因素调查,针对生活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 结果 健康指导前高脂血症男性检出率为56.2%(45/80),女性为44.5%(49/110),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高脂血症男性检出率为32.5%(26/80),女性为22.7%(25/110),男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体检者中,前3位影响因素分别为工作时间较长(100.0%)、高脂饮食(95.0%)、饮食时间不规律(87.5%);女性体检者中,前3位影响因素分别为工作时间较长(87.3%)、运动量不足(85.5%)、饮食时间不规律(79.1%)。健康指导后体检者TC TG、LDL-C水平均较指导前降低,HDL-C较指导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生应针对健康人群进行高脂血症的预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进行健康指导,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
2015, 31(5):754.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产前健康教育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产妇来院检查时仅采用常规化管理,观察组产妇采用系统化产前健康教育,观察两组产妇检查期间的心理状况及最终分娩结局,并记录分析相关数据。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分娩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前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调整产妇产前心理状态,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降低新生儿出现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2015, 31(5):756.
摘要:【提 要】 讨论儿童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该科选择2014年1~6月接受静脉滴注甘露醇并出现外渗的5例患儿,通过回顾有关处理措施总结甘露醇外渗的预防和护理。经分析,儿童静脉滴注甘露醇外渗与护理因素、患儿因素、血管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关。患儿出现外渗后穿刺处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采用湿敷和一系列相关处理措施后,患儿肿胀及疼痛均消失,未出现软组织坏死。所以,护士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渗的发生,同时做好外渗的紧急处理措施,避免对患儿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2015, 31(5):758.
摘要:【提 要】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医学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中存在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方式落后、实验教学课时量不足、医学生对实验仪器或设备的操作不规范、探索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以及成绩考核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通过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力度的支持,改革教学模式;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课时量;将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和社会责任感;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15, 31(5):760.
摘要:【提 要】 癌痛是癌症患者的重要体征,癌痛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以及促进患者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研究生和年轻住院医师的癌痛治疗水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举办了多轮癌痛治疗的病例分享演讲比赛。通过每轮的指导、点评使选手的癌痛分析治疗和演讲讲课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提高医疗和教学水平做了有益的探讨。
2015, 31(5):762.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文献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科研文献进行案例教学,采用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参加案例的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兴趣满意度、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 结果 82.2%(60/73)的学生表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95.9%(70/73)和93.2%(68/73)的学生分别表示对流行病学的关注度及兴趣度提高;97.3%(71/7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表示满意; 95.9%(70/73)、100.0%(73/73)、94.5%(69/73)、94.5%(69/73)和98.6%(72/73)的学生分别认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加深、知识面获得拓宽、自学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和协作互助能力提高;文献平均检索次数达到(15.0±3.5)次,平均阅读数为(7.0±1.5)篇。 结论 文献案例教学法可提高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2015, 31(5):765.
摘要:【摘 要】 目的 分析国内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专科3年制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为各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方法 采用横向比较研究法,定量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模式、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实践学时数及构成比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0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各校课程结构基本一致,但各模块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差异性大。 结论 示范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均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呈现多样化改革趋势,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
2015, 31(5):768.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体检中心的教学质量,适应当今社会对医学护理人才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在该院体检中心实习的6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模式,对两组学生的相关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学生出科时专科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健康宣教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带教教师和带教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BL模式教学提高了体检中心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综合评判能力,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2015, 31(5):770.
摘要:【摘 要】 目的 对河南省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循证医学观念及实践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为卫生决策部门制定循证医学继续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对该省10余所县级医院的医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 结果 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和应用程度不足。工作太忙、应用循证医学(EBM)费事(31.6%),对EBM认识不够(24.3%),受单位条件限制(19.9%)成为阻碍EMB在临床中应用主要影响因素,另外英语、计算机水平也制约了EBM的应用。 结论 EBM继续教育任重道远,医学继续教育政策可根据EBM水平高低制订不同的学习策略,培养临床医生运用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015, 31(5):772.
摘要:【提 要】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化学分子、化学反应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学科,是医学相关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的知识点繁多,概念较为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是教师最难讲解和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结合医学相关知识的生物化学教学法并结合其他多种教学法,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015, 31(5):774.
摘要:【提 要】 模拟教学法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产物,弥补了临床技能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近几年来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中,通过以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为依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内容以“模块化、层次化”的形式进行项目整合,并利用标准化病人(SP)、各类仿真模型以及模拟临床场景,积极推行模拟教学法,比较好的实现了临床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提升显著。模拟教学法是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2015, 31(5):776.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医药类高职院校药德教育现状和药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药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该课题组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从药德教育质量评价的角度,选取某高职院校药学等6个专业一、二、三年级的3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药德教育自评量表,调查对药德认识和药德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评价。 结果 93.7%(360/384)学生认为药德教育对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3%(24/384)学生没有意识到药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对药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项目中,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最为满意(4.18分);“授课的内容丰富、观点正确”较受欢迎(4.05分);“教材质量中具有启发性,便于学习,有利于激发兴趣及能力培养”满意程度最低(2.96分)。 结论 当前医药类高职院校药德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应通过科学规划药德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药德教育载体,重视德育教师作用,参与药学岗位体验等举措,改善当前药德教育现状。
2015, 31(5):779.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BL)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规培)中的效果。 方法 以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新入心血管内科行培训的30例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5例采用以PBL模式进行培训(PBL组),另15例采用以LBL模式进行培训(LBL组),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考核成绩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等3个方面对2种教学模式进行评估。 结果 PBL组评判性思维能力、综合考核成绩较LBL组显著提高,而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出现静脉炎、便秘及吸入性肺炎概率明显低于L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士中采用LBL模式有利于提高规培护士的学习热情,促进自学,培养了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015, 31(5):781.
摘要:【提 要】 医学留学生教育是体现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促进医学教学的中外国际化合作,加强留学生教育,可以培养适应国际化竞争和需求的医学人才。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是临床留学生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该校10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教学实践的具体特点,就留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英语水平、教学监管环节、教学手段、教材编写等诸多教学焦点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从而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为建立一套成熟和完善的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提供实践基础。
2015, 31(5):784.
摘要:【摘 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基层医院员工信息素质现状以及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知晓度,查找基层医院员工信息素质的不足。 方法 2013年7月随机抽取80名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员工自行填写调查表,采用Excel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5名员工中,女性较多;本科以上学历占40.00%;中级职称为主,占50.67%;所在岗位主要分布在临床、护理、医技和药学。员工使用计算机频率较高,每周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占76.00%;每天上网时间3~5 h的员工最多,占37.33%;熟练使用Word文档、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员工较多,占85.33%;熟练利用网络获取管理、医疗、信息技术等信息资源的员工较多,占84.00%。员工主要通过学术交流和网络信息查询获取医药卫生信息资源,分别占38.67%和26.67%;利用医院图书馆馆藏资源非常少,仅占5.33%。96.00%员工认为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当前工作需要;57.33%员工认为减少了业务流程时间;56.00%员工认为减轻了工作负担;所有员工对医院信息系统均满意(100.00%)。 结论 搭建医院员工信息沟通平台,加强医院员工信息素质培养,提高医院员工信息素质。
2015, 31(5):786.
摘要:【提 要】 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医院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形成有机整体和无法实现医疗资源信息共享,以及现有电子病历存在集成应用的问题,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和中国微软公司共同开发了具有“康复”特色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建立六大基础服务平台以及数据中心支撑的服务体系,包括统一用户与授权管理、患者主索引、应用整合、统一通讯服务、区域协作平台、数字签名和数据中心,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能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平台。
2015, 31(5):789.
摘要:【提 要】 随着检验水平和手段的日新月异,各种自动化分析仪器在检验医学领域大量应用,临床检验工作日趋自动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是以实验室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借助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室各种信息进行高效管理,从整体上提高实验室综合效能的过程。实验室通过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和样本管理系统对实验室重要信息进行管理利用,最大限度降低了临床与实验室差错的发生,提升了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更有效地规范和管理了人员、设备、试剂耗材和样本流程等信息资源,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检验和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2015, 31(5):791.
摘要:【提 要】 为了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落实和实施,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完善护理应急急救组织机制,建立医院护理应急急救组织体系,加强对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监管。护士对建立完善护理应急急救组织体系认同度较高,患者满意度达96.0%,有助于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医患关系保持和谐。
2015, 31(5):794.
摘要:【摘 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率。 方法 分析手术室安全核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责任、宣传学习、建立奖惩制度等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核查工作落实到位。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依从性、患者满意率、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与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医生、麻醉师、护士安全核查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对医生、护士及麻醉师医疗服务质量满意率显著提高;医疗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安全核查工作是确保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针对安全核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护人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及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
主编:吴昊
编辑部主任:钱程华